【工程类职业资格】送电线路(二)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1287883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职业资格】送电线路(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送电线路(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送电线路(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送电线路(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送电线路(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送电线路(二)及答案解析(总分:8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 lilist-style-typ(总题数:20,分数:20.00)1.220kV/330kV送电线路跨越标准轨铁路,导线至轨顶的最小垂直距离为U /U。 A.7.5m/8.5m; B.8m/9m; C.8.5m/9.5m; D.9m/10m。(分数:1.00)A.B.C.D.2.悬式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与其承受的最大使用负荷的比为绝缘子安全系数,其值应不小于U /U。 A2.5; B2.7;C3; D3.5。(分数:1.00)A.B.C.D.3.下列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的影响及防护基本术语中,U /U是正确的。 A

2、.磁影响:由送电线路和大地中的电流通过电容耦合对电信线路产生的影响; B.电影响:由送电线路的电压通过电感耦合对电信线路产生的影响; C.磁感应纵电动势:送电线路和大地中的电流由感性耦合在电信线路上任意两点间感应的电位差; D.磁感应对地电压:送电线路和大地中的电流在电信线路上任意两点间感应的电位差。(分数:1.00)A.B.C.D.4.无人增音站采用了防护滤波器时,可考虑防护滤波器对磁感应影响的抑制衰减作用,宜按无人增音段分段计算在电信电缆线路上的磁感应纵电动势,并应按下列U /U公式计算。 A.Es=(0.80.9) MiLpiIsK; B.Es=(1.11.2) MiLpiIsK; C.

3、Es=(0.50.8) MiLpiIsK; D.Es=(1.21.4) MiLpiIsK。(分数:1.00)A.B.C.D.5.在某些气象条件恶劣的地区,送电线路还应校验稀有风速和稀有覆冰的气象条件,此时,弧垂最低点的最大使用张力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U /U。 A1.3;B1.66; C2.0; D2.25。(分数:1.00)A.B.C.D.6.500kV线路的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标称截面不应小于U /U。 A.50mm2; B.70mm2; C.80mm2; D.90mm2。(分数:1.00)A.B.C.D.7.钢绞线的线膨胀系数 (10 6/)在计算中采用U /U。 A.10.5; B.1

4、1.5; C.12.5; D.13.5。(分数:1.00)A.B.C.D.8.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送电线路,位于基本地震烈度为U /U度及以上地区才要求对各类杆塔进行抗震验算。 A.; B.; C.; D.。(分数:1.00)A.B.C.D.9.钢绞线的公称抗拉强度分别为 1175,1270,1370,1470N/mm 2和 1570N/mm2五个等级,架空地线一般选用U /U。 A.1175; B.1270; C.13 70; D.1570。(分数:1.00)A.B.C.D.10.500kV送电线路跨越标准轨铁路/电气化铁路,导线至轨顶的最小垂直距离为U /U。 A.13m/15m;

5、B.14m/16m; C.15m/17m; D.16m/18m。(分数:1.00)A.B.C.D.11.导线为 2分裂/3 分裂及以上的送电线路的耐张段长度(km)一般不宜大于U /U。 A.7.5/17.5; B.10/20; C.10.25/22.5; D.15/25。(分数:1.00)A.B.C.D.12.送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的原则,主要是按照U /U。 A.允许电压降; B.短路时导线热稳定; C.经济电流密度; D.导线允许载流量。(分数:1.00)A.B.C.D.13.耐张型杆塔的断线情况为无冰、无风,同一档内断任意两相导线或任意一根地线。导/地线断线张力取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其

6、数值为U /U。 A.45/75; B.70/80; C.75/85; D.80/90。(分数:1.00)A.B.C.D.14.绝缘子串的连接金具,在断线或断联的情况下,其安全系数应不小于U /U。 A1.5;B1.75; C2.0; D2.25。(分数:1.00)A.B.C.D.15.直线杆塔可允许带小的转角,但在间隙校验时,悬垂绝缘子串的风偏角应计入导线角度合力,且其转角度数不宜大于U /U。 A.3: B.5; C.7.5; D.10。(分数:1.00)A.B.C.D.16.按防雷要求,110kV 山区单地线送电线路,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宜采用( A.10左右; B.15左右; C.20

7、左右; D.25左右。(分数:1.00)A.B.C.D.17.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的干扰计算应符合以下U /U规定(送电线路等同输电线路,下同)。 A.对受多条送电线干扰影响的电信线,应按平方和计算多条送电线的合成干扰影响; B.对受多条送电线干扰影响的电信线,应按平方根计算多条送电线的合成干扰影响; C.对音频双线电话的干扰影响应按送电线路正常运行状态计算,应考虑送电线路基波电流、电压的感应影响; D.对线一地电报回路的干扰影响应按送电线路正常运行状态计算;应考虑送电线路基波电流、电压的感应影响。(分数:1.00)A.B.C.D.18.500kV送电线路邻近民房时,房屋所在位置离地

8、1m处最大未畸变电场强度(kV/m)不得超过U /U。 A.3.5; B.4; C.4.5; D.5。(分数:1.00)A.B.C.D.19.海拔 5001000m 的 500kV线路,在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作电压的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对杆塔的最小间隙(m)为U /U。 A.3.2/2.6/1.2; B.3.312.7/1.3; C.3.4/2.8/1.4; D.3.5/2.9/1.5。(分数:1.00)A.B.C.D.20.220kV/330kV/500kV送电线路跨越弱电线路及电力线路时,其最小垂直距离为U /U。 A.3.5m/4.5m/8m; B.4m/5m/8.5m; C.4.

9、5m/5.5m/9m; D.5m/6m/9.5m。(分数:1.00)A.B.C.D.二、多选题(总题数:30,分数:60.00)21.送电线路对临近电信线路可能产生危险影响的故障状态,应考虑下列U /U情况。 A.三相对称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一相接地短路; B.三相对称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两相接地短路; C.三相对称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一相接地短路; D.三相对称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两相在不同地点同时接地短路。(分数:2.00)A.B.C.D.22.钢芯铝绞线的温度线膨胀系数 为钢芯铝绞线温度升高 1时单位长度的伸长值,因此与以下U /U因素有关。 A.钢丝

10、的弹性系数和线膨胀系数; B.铝线的弹性系数和线膨胀系数; C.铝线和钢丝的拉断强度; D.铝钢截面比。(分数:2.00)A.B.C.D.23.架空送电线路的路径选择应U /U。 A.综合考虑施工、运行、交通条件和线路长度等因素,进行方案比较,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B.尽量避开重冰区,不良地质地带,原始森林; C.考虑与邻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的相互影响; D.对规划中的两回路和多回路线路应采用同杆塔架设。(分数:2.00)A.B.C.D.24.导地线在档中的接头是强度弱点和事故多发点,因此规程要求重要跨越档不准接头,下列U /U情况不准接头。 A.标准轨铁路; B.高速及一级公路

11、; C.110kV及以上电力线路; D.一、二级弱电线路。(分数:2.00)A.B.C.D.25.架空送电线路设计的总体原则应U /U。 A.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 B.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慎重地推广采用成熟的新材料、新结构等先进技术; C.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电力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 D.满足电力系统今后 510 年的发展需求。(分数:2.00)A.B.C.D.26.作用于杆塔上的荷载按其性质可以分为U /U。 A.经常荷载; B.可变荷载; C.偶然荷载; D.永久荷载。(分数:2.00)A.B.C.D.27.电线常用的防振措施有U /U。

12、A.降低平均运行应力; B.加装防振锤; C.加装护线条; D.自阻尼电线。(分数:2.00)A.B.C.D.28.送电线路导线的材质和结构的选择的一般原则是U /U。 A.有较高的导电率(但一般不考虑用铜线); B.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耐振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C.满足输送容量和短路电流热稳定的要求; D.尽量选用国家标准的定型产品。(分数:2.00)A.B.C.D.29.各类杆塔的正常运行情况的荷载组合为U /U。 A.最大覆冰,相应风速及气温,无断线; B.最大风速,无冰,无断线; C.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无断线(转角及终端杆塔); D.年平均气温,无冰,无风,无断线。(分数:2.00)A

13、.B.C.D.30.直线塔一侧断导线后,由于悬垂绝缘子串偏移,其邻档弧垂显著增大,将导致对重要跨越距离不够,因此规程规定对重要跨越应验算邻档断线时对被跨越物满足规定距离,请指出以下U /U情况需验算。 A.110kV及以上电力线; B.高速及一级公路; C.一级通信线; D.标准轨铁路。(分数:2.00)A.B.C.D.31.音频双线电话回路噪声计电动势允许值应符合下列U /U规定。 A.兼作电话用有线广播双线回路噪声计电动势允许值应为 7mV; B.业务电话回路为 10mV; C.县电话局至县及以上电话局的电话回路为 4.5mV; D.县及以下电话局的电话回路为 10mV。(分数:2.00)

14、A.B.C.D.32.一般情况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对音频双线电话回路的干扰影响,可利用简化公式只计算不平衡影响的噪声计电动势分量,下列U /U分量是正确的。 A.送电线路电压平衡分量感应引起的平衡影响噪声计电动势分量; B.送电线路电流平衡分量感应引起的不平衡影响噪声计电动势分量; C.送电线路电流剩余分量感应引起的不平衡影响噪声计电动势分量; D.送电线路电流平衡分量感应引起的平衡影响噪声计电动势分量。(分数:2.00)A.B.C.D.33.送电线路中的大跨越,其特征是U /U。 A.跨越通航的大河流、湖泊或海峡等; B.交通困难山区的特大档距(1000m); C.跨越档距较大(

15、1000m),杆塔较高(100m); D.发生故障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分数:2.00)A.B.C.D.34.送电线路在运行中,由于雷电、污秽及老化等,时有绝缘子断串发生,因此规程对重要跨越要求悬垂绝缘子用双联串或两个单串,请指出双联串运用于以下U /U跨越。 A.220kV及以上线路; B.铁路; C.高速及一级公路; D.通航河流。(分数:2.00)A.B.C.D.35.干扰影响计算应符合U /U规定。 A.在进行干扰影响计算时,应计入电信线传播效应的衰减系数; B.当有屏蔽体时,应计入屏蔽体 800Hz的屏蔽系数; C.对兼作电话用的有线广播双线回路宜按音频双线电话回路计算干扰影

16、响; D.当有屏蔽体时,应计入屏蔽体 50Hz的屏蔽系数。(分数:2.00)A.B.C.D.36.钢芯铝绞线的弹性系数 E为钢芯铝绞线承受的应力在单位长度上所产生的伸长值之比,因此与以下U/U因素有关。 A.钢丝的弹性系数; B.铝线的弹性系数; C.铝钢截面比; D.铝线和钢丝的拉断强度。(分数:2.00)A.B.C.D.37.送电线路对地下电信电缆线路的危险影响计算应符合U /U规定。 A.考虑地电流影响,并按中性点直接接地的送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流入或流出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的短路电流计算; B.当同时产生感性耦合和阻性耦合两种影响时,按两者平方和的平方根计算合成影响; C.不

17、考虑地电流影响; D.地电流应为故障点的总零序电流。(分数:2.00)A.B.C.D.38.电晕条件校验导线直径取决于U /U。 A.导线表面电场强度不大于全面电晕电场强度 Eo的 80%85%; B.导线表面电场强度 E大于导线临界电场强度; C.年平均电晕损失不宜大于线路电阻有功损失的 20%; D.导线表面电场强度 E小于全面电晕电场强度 E。(分数:2.00)A.B.C.D.39.危险影响计算应符合U /U规定。 A.送电线路对地下电信电缆线路同时产生感性耦合和阻性耦合两种影响时,应按两者平方和的平方根计算合成影响; B.对电气化铁道的铁路信号线路宜考虑危险影响; C.送电线路对地下电

18、信电缆线路应考虑地电流影响,并应按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送电线路发生一相接地短路故障时,流入或流出电力设备接地装置的短路电流计算; D.带有避雷线的送电线路,可考虑避雷线的返回电流效应来计算避雷线的屏蔽系数。(分数:2.00)A.B.C.D.40.用于腐蚀性较强地区的送电线路的导线宜选用U /U。 A.钢芯铝绞线; B.防腐钢芯铝绞线; C.铝包钢芯铝绞线; D.铝合金绞线。(分数:2.00)A.B.C.D.41.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的干扰影响计算应符合U /U规定。 A.对音频双线电话的干扰影响按送电线路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状态计算,同时应考虑送电线路基波和谐波电压的感应影响; B.对线一

19、地电报回路的干扰影响按送电线路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状态计算,应考虑基波电压的感应影响; C.对受多条送电线干扰影响的电信线应按平方和的平方根计算合成干扰影响; D.不考虑多条送电线路的合成干扰影响。(分数:2.00)A.B.C.D.42.送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时,还应校验U /U等。 A.电晕; B.长期允许电流; C.系统稳定; D.短路时热稳定。(分数:2.00)A.B.C.D.43.各类杆塔在设计时,应计算以下U /U。 A.正常运行情况; B.事故情况; C.安装情况; D.断线情况。(分数:2.00)A.B.C.D.44.当有多条送电线路与电信线路接近时,其危险影响计算应符合U /U规定。

20、 A.只考虑故障送电线路短路电流的影响; B.除考虑故障送电线路短路电流影响外,宜同时考虑邻近的非故障送电线分布电流的影响; C.各条邻近线故障分布电流按平方和平方根计算; D.对各条邻近线故障分布电流的影响应考虑电流方向分别计算。(分数:2.00)A.B.C.D.45.高压送电线路最常用的绝缘子类型为U /U。 A.悬式瓷绝缘子(XP); B.悬式玻璃绝缘子(LXP); C.合成绝缘子; D.针式绝缘子。(分数:2.00)A.B.C.D.46.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的磁危险影响计算应符合U /U规定。 A.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应按送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计算; B.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

21、中,对长途电信电缆线路应按送电线路两相不同地点同时发生接地故障计算; C.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中,除长途电信电缆外,对其他电信线路不考虑此项影响; D.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中,对各类电信线路,均不作危险影响计算。(分数:2.00)A.B.C.D.47.当电晕校验不满足要求时,常用的方法是U /U。 A.加大截面; B.采用总截面相近的分裂导线; C.同截面空心导线; D.加大相间距离。(分数:2.00)A.B.C.D.48.送电线路的大跨越线段或外荷载较大的重冰线段,其导线宜选用U /U。 A.加强型钢芯铝绞线; B.钢芯铝合金绞线; C.铜包钢绞线; D.铝包钢绞线。(分数:2.00)A

22、.B.C.D.49.送电线路最常用的耐张线夹为U /U。 A.螺栓耐张线夹; B.楔型耐张线夹; C.压接式耐张线夹; D.并沟线夹。(分数:2.00)A.B.C.D.50.送电线路通过腐蚀性较强地区的地线应选用U /U。 A.铝合金绞线; B.铝包钢绞线; C.钢芯铝绞线; D.镀锌钢绞线。(分数:2.00)A.B.C.D.三、案例题(总题数:4,分数:8.00)送电线路的设计气象条件是根据沿线气象资料和附近地区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按规定的重现期确定。(分数:2.00)(1).500kV线路/500kV 大跨越规定的重现期为U /U。 A.20年/40 年; B.30年/50 年; C.40

23、年/60 年; D.50年/70 年。(分数:1.00)A.B.C.D.(2).110330kV 线路/大跨越规定的重现期为U /U。 A.10年/20 年; B.15年/30 年; C.20年/40 年; D.25年/50 年。(分数:1.00)A.B.C.D.电线自重比载 1为电线自重 g1(kg/m)除截面积 A(mm2)。(分数:2.00)(1).LGJ-300/25总截面 333.31mm2。自重 1.058kg/m,其自重比载为U /U。 A.2.9110-2; B.3.1110-2; C.3.2210-2; D.3.3110-2。(分数:1.00)A.B.C.D.(2).LGJ-

24、300/50总截面 348.36mm2。自重 1.21kg/m,其自重比载为U /U。 A.3.2110-2; B.3.1110-2; C.3.4010-2; D.3.4510-2。(分数:1.00)A.B.C.D.送电线路应根据最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无风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校验对地及被跨越物的距离。(分数:2.00)(1).110kV/220kV线路对居民区的最小距离为U /U。 A.6.5m/7m; B.7m/7.5m; C.7.5m/8m; D.8.5m/9m。(分数:1.00)A.B.C.D.(2).110kV/220kV线路对非居民区的最小距离为U /U。 A.6m/6.5m; B.6.

25、5m/7m; C.7m/7.5m; D.7.5m/8m。(分数:1.00)A.B.C.D.导地线以数千公斤力紧绷于杆塔间,恰似一琴弦,在微风的吹佛下,产生自激振动。由于导地线的振动疲劳强度远小于抗拉强度,故:(分数:2.00)(1).导线在年平均运行应力下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U /U。 A.2.5; B.3; C.3.5; D.4。(分数:1.00)A.B.C.D.(2).地线在年平均运行应力下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U /U。 A.3; B.3.5; C.4; D.4.5。(分数:1.00)A.B.C.D.送电线路(二)答案解析(总分:8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 lilist-st

26、yle-typ(总题数:20,分数:20.00)1.220kV/330kV送电线路跨越标准轨铁路,导线至轨顶的最小垂直距离为U /U。 A.7.5m/8.5m; B.8m/9m; C.8.5m/9.5m; D.9m/10m。(分数:1.00)A.B.C. D.解析:2.悬式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与其承受的最大使用负荷的比为绝缘子安全系数,其值应不小于U /U。 A2.5; B2.7;C3; D3.5。(分数:1.00)A.B. C.D.解析:3.下列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的影响及防护基本术语中,U /U是正确的。 A.磁影响:由送电线路和大地中的电流通过电容耦合对电信线路产生的影响; B.电影响

27、:由送电线路的电压通过电感耦合对电信线路产生的影响; C.磁感应纵电动势:送电线路和大地中的电流由感性耦合在电信线路上任意两点间感应的电位差; D.磁感应对地电压:送电线路和大地中的电流在电信线路上任意两点间感应的电位差。(分数:1.00)A.B.C. D.解析:4.无人增音站采用了防护滤波器时,可考虑防护滤波器对磁感应影响的抑制衰减作用,宜按无人增音段分段计算在电信电缆线路上的磁感应纵电动势,并应按下列U /U公式计算。 A.Es=(0.80.9) MiLpiIsK; B.Es=(1.11.2) MiLpiIsK; C.Es=(0.50.8) MiLpiIsK; D.Es=(1.21.4)

28、MiLpiIsK。(分数:1.00)A.B. C.D.解析:5.在某些气象条件恶劣的地区,送电线路还应校验稀有风速和稀有覆冰的气象条件,此时,弧垂最低点的最大使用张力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U /U。 A1.3;B1.66; C2.0; D2.25。(分数:1.00)A.B. C.D.解析:6.500kV线路的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标称截面不应小于U /U。 A.50mm2; B.70mm2; C.80mm2; D.90mm2。(分数:1.00)A.B. C.D.解析:7.钢绞线的线膨胀系数 (10 6/)在计算中采用U /U。 A.10.5; B.11.5; C.12.5; D.13.5。(分数:

29、1.00)A.B. C.D.解析:8.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送电线路,位于基本地震烈度为U /U度及以上地区才要求对各类杆塔进行抗震验算。 A.; B.; C.; D.。(分数:1.00)A.B.C.D. 解析:9.钢绞线的公称抗拉强度分别为 1175,1270,1370,1470N/mm 2和 1570N/mm2五个等级,架空地线一般选用U /U。 A.1175; B.1270; C.13 70; D.1570。(分数:1.00)A.B. C.D.解析:10.500kV送电线路跨越标准轨铁路/电气化铁路,导线至轨顶的最小垂直距离为U /U。 A.13m/15m; B.14m/16m; C

30、.15m/17m; D.16m/18m。(分数:1.00)A.B. C.D.解析:11.导线为 2分裂/3 分裂及以上的送电线路的耐张段长度(km)一般不宜大于U /U。 A.7.5/17.5; B.10/20; C.10.25/22.5; D.15/25。(分数:1.00)A.B. C.D.解析:12.送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的原则,主要是按照U /U。 A.允许电压降; B.短路时导线热稳定; C.经济电流密度; D.导线允许载流量。(分数:1.00)A.B.C. D.解析:13.耐张型杆塔的断线情况为无冰、无风,同一档内断任意两相导线或任意一根地线。导/地线断线张力取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其

31、数值为U /U。 A.45/75; B.70/80; C.75/85; D.80/90。(分数:1.00)A.B. C.D.解析:14.绝缘子串的连接金具,在断线或断联的情况下,其安全系数应不小于U /U。 A1.5;B1.75; C2.0; D2.25。(分数:1.00)A. B.C.D.解析:15.直线杆塔可允许带小的转角,但在间隙校验时,悬垂绝缘子串的风偏角应计入导线角度合力,且其转角度数不宜大于U /U。 A.3: B.5; C.7.5; D.10。(分数:1.00)A.B. C.D.解析:16.按防雷要求,110kV 山区单地线送电线路,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宜采用( A.10左右;

32、B.15左右; C.20左右; D.25左右。(分数:1.00)A.B.C.D. 解析:17.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的干扰计算应符合以下U /U规定(送电线路等同输电线路,下同)。 A.对受多条送电线干扰影响的电信线,应按平方和计算多条送电线的合成干扰影响; B.对受多条送电线干扰影响的电信线,应按平方根计算多条送电线的合成干扰影响; C.对音频双线电话的干扰影响应按送电线路正常运行状态计算,应考虑送电线路基波电流、电压的感应影响; D.对线一地电报回路的干扰影响应按送电线路正常运行状态计算;应考虑送电线路基波电流、电压的感应影响。(分数:1.00)A.B.C.D. 解析:18.500k

33、V送电线路邻近民房时,房屋所在位置离地 1m处最大未畸变电场强度(kV/m)不得超过U /U。 A.3.5; B.4; C.4.5; D.5。(分数:1.00)A.B. C.D.解析:19.海拔 5001000m 的 500kV线路,在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作电压的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对杆塔的最小间隙(m)为U /U。 A.3.2/2.6/1.2; B.3.312.7/1.3; C.3.4/2.8/1.4; D.3.5/2.9/1.5。(分数:1.00)A.B. C.D.解析:20.220kV/330kV/500kV送电线路跨越弱电线路及电力线路时,其最小垂直距离为U /U。 A.3.5m

34、/4.5m/8m; B.4m/5m/8.5m; C.4.5m/5.5m/9m; D.5m/6m/9.5m。(分数:1.00)A.B. C.D.解析:二、多选题(总题数:30,分数:60.00)21.送电线路对临近电信线路可能产生危险影响的故障状态,应考虑下列U /U情况。 A.三相对称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一相接地短路; B.三相对称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两相接地短路; C.三相对称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一相接地短路; D.三相对称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两相在不同地点同时接地短路。(分数:2.00)A. B.C. D. 解析:22.钢芯铝绞线的温度线膨胀系数 为钢芯

35、铝绞线温度升高 1时单位长度的伸长值,因此与以下U /U因素有关。 A.钢丝的弹性系数和线膨胀系数; B.铝线的弹性系数和线膨胀系数; C.铝线和钢丝的拉断强度; D.铝钢截面比。(分数:2.00)A. B. C.D. 解析:23.架空送电线路的路径选择应U /U。 A.综合考虑施工、运行、交通条件和线路长度等因素,进行方案比较,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B.尽量避开重冰区,不良地质地带,原始森林; C.考虑与邻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的相互影响; D.对规划中的两回路和多回路线路应采用同杆塔架设。(分数:2.00)A. B. C. D.解析:24.导地线在档中的接头是强度弱点和事故多发

36、点,因此规程要求重要跨越档不准接头,下列U /U情况不准接头。 A.标准轨铁路; B.高速及一级公路; C.110kV及以上电力线路; D.一、二级弱电线路。(分数:2.00)A. B. C. D.解析:25.架空送电线路设计的总体原则应U /U。 A.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 B.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慎重地推广采用成熟的新材料、新结构等先进技术; C.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电力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 D.满足电力系统今后 510 年的发展需求。(分数:2.00)A. B. C. D.解析:26.作用于杆塔上的荷载按其性质可以分为U /U。 A.经常荷

37、载; B.可变荷载; C.偶然荷载; D.永久荷载。(分数:2.00)A.B. C. D. 解析:27.电线常用的防振措施有U /U。 A.降低平均运行应力; B.加装防振锤; C.加装护线条; D.自阻尼电线。(分数:2.00)A. B. C. D.解析:28.送电线路导线的材质和结构的选择的一般原则是U /U。 A.有较高的导电率(但一般不考虑用铜线); B.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耐振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C.满足输送容量和短路电流热稳定的要求; D.尽量选用国家标准的定型产品。(分数:2.00)A. B. C.D. 解析:29.各类杆塔的正常运行情况的荷载组合为U /U。 A.最大覆冰,相应风

38、速及气温,无断线; B.最大风速,无冰,无断线; C.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无断线(转角及终端杆塔); D.年平均气温,无冰,无风,无断线。(分数:2.00)A. B. C. D.解析:30.直线塔一侧断导线后,由于悬垂绝缘子串偏移,其邻档弧垂显著增大,将导致对重要跨越距离不够,因此规程规定对重要跨越应验算邻档断线时对被跨越物满足规定距离,请指出以下U /U情况需验算。 A.110kV及以上电力线; B.高速及一级公路; C.一级通信线; D.标准轨铁路。(分数:2.00)A.B. C. D. 解析:31.音频双线电话回路噪声计电动势允许值应符合下列U /U规定。 A.兼作电话用有线广播双线回

39、路噪声计电动势允许值应为 7mV; B.业务电话回路为 10mV; C.县电话局至县及以上电话局的电话回路为 4.5mV; D.县及以下电话局的电话回路为 10mV。(分数:2.00)A.B.C. D. 解析:32.一般情况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对音频双线电话回路的干扰影响,可利用简化公式只计算不平衡影响的噪声计电动势分量,下列U /U分量是正确的。 A.送电线路电压平衡分量感应引起的平衡影响噪声计电动势分量; B.送电线路电流平衡分量感应引起的不平衡影响噪声计电动势分量; C.送电线路电流剩余分量感应引起的不平衡影响噪声计电动势分量; D.送电线路电流平衡分量感应引起的平衡影响噪声

40、计电动势分量。(分数:2.00)A.B. C. D.解析:33.送电线路中的大跨越,其特征是U /U。 A.跨越通航的大河流、湖泊或海峡等; B.交通困难山区的特大档距(1000m); C.跨越档距较大(1000m),杆塔较高(100m); D.发生故障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分数:2.00)A. B.C. D. 解析:34.送电线路在运行中,由于雷电、污秽及老化等,时有绝缘子断串发生,因此规程对重要跨越要求悬垂绝缘子用双联串或两个单串,请指出双联串运用于以下U /U跨越。 A.220kV及以上线路; B.铁路; C.高速及一级公路; D.通航河流。(分数:2.00)A. B. C. D

41、.解析:35.干扰影响计算应符合U /U规定。 A.在进行干扰影响计算时,应计入电信线传播效应的衰减系数; B.当有屏蔽体时,应计入屏蔽体 800Hz的屏蔽系数; C.对兼作电话用的有线广播双线回路宜按音频双线电话回路计算干扰影响; D.当有屏蔽体时,应计入屏蔽体 50Hz的屏蔽系数。(分数:2.00)A. B. C. D.解析:36.钢芯铝绞线的弹性系数 E为钢芯铝绞线承受的应力在单位长度上所产生的伸长值之比,因此与以下U/U因素有关。 A.钢丝的弹性系数; B.铝线的弹性系数; C.铝钢截面比; D.铝线和钢丝的拉断强度。(分数:2.00)A. B. C. D.解析:37.送电线路对地下电

42、信电缆线路的危险影响计算应符合U /U规定。 A.考虑地电流影响,并按中性点直接接地的送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流入或流出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的短路电流计算; B.当同时产生感性耦合和阻性耦合两种影响时,按两者平方和的平方根计算合成影响; C.不考虑地电流影响; D.地电流应为故障点的总零序电流。(分数:2.00)A. B. C.D.解析:38.电晕条件校验导线直径取决于U /U。 A.导线表面电场强度不大于全面电晕电场强度 Eo的 80%85%; B.导线表面电场强度 E大于导线临界电场强度; C.年平均电晕损失不宜大于线路电阻有功损失的 20%; D.导线表面电场强度 E小于全面电晕

43、电场强度 E。(分数:2.00)A. B.C. D.解析:39.危险影响计算应符合U /U规定。 A.送电线路对地下电信电缆线路同时产生感性耦合和阻性耦合两种影响时,应按两者平方和的平方根计算合成影响; B.对电气化铁道的铁路信号线路宜考虑危险影响; C.送电线路对地下电信电缆线路应考虑地电流影响,并应按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送电线路发生一相接地短路故障时,流入或流出电力设备接地装置的短路电流计算; D.带有避雷线的送电线路,可考虑避雷线的返回电流效应来计算避雷线的屏蔽系数。(分数:2.00)A. B.C.D. 解析:40.用于腐蚀性较强地区的送电线路的导线宜选用U /U。 A.钢芯铝绞线; B.

44、防腐钢芯铝绞线; C.铝包钢芯铝绞线; D.铝合金绞线。(分数:2.00)A.B. C. D. 解析:41.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的干扰影响计算应符合U /U规定。 A.对音频双线电话的干扰影响按送电线路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状态计算,同时应考虑送电线路基波和谐波电压的感应影响; B.对线一地电报回路的干扰影响按送电线路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状态计算,应考虑基波电压的感应影响; C.对受多条送电线干扰影响的电信线应按平方和的平方根计算合成干扰影响; D.不考虑多条送电线路的合成干扰影响。(分数:2.00)A. B. C.D. 解析:42.送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时,还应校验U /U等。 A.电晕; B.长期允许电流; C.系统稳定; D.短路时热稳定。(分数:2.00)A. B. C.D.解析:43.各类杆塔在设计时,应计算以下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NBN T 04-217-1983 7500 Phthal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Determin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content - Polarographic method《工业用酞醛 顺丁烯二酸酐含量的测定 极普法》.pdf NBN T 04-217-1983 7500 Phthal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Determin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content - Polarographic method《工业用酞醛 顺丁烯二酸酐含量的测定 极普法》.pdf
  • NBN T 04-218-1983 4375 Phthal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Determination of ash《工业用酞醛 灰分测定》.pdf NBN T 04-218-1983 4375 Phthal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Determination of ash《工业用酞醛 灰分测定》.pdf
  • NBN T 04-219-1983 0000 Phthal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Determination of impuries oxidizable in the cold by potassium permanganate - Iodometric method《工业用酞醛 用高锰酸钾冷却的可氧化杂质的测定.pdf NBN T 04-219-1983 0000 Phthal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Determination of impuries oxidizable in the cold by potassium permanganate - Iodometric method《工业用酞醛 用高锰酸钾冷却的可氧化杂质的测定.pdf
  • NBN T 04-220-1983 8750 Phthal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Determination of 1 4-naphthaquinone content - Colorimetric method《工业用酞醛 萘醌1 4含量的测定 比色法》.pdf NBN T 04-220-1983 8750 Phthal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Determination of 1 4-naphthaquinone content - Colorimetric method《工业用酞醛 萘醌1 4含量的测定 比色法》.pdf
  • NBN T 04-221-1983 4375 Phthal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Determination of iron content-2 2--Bipyridyl photometric method《工业用酞醛 铁含量的测定 2 2-联吡啶光度测定法》.pdf NBN T 04-221-1983 4375 Phthal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Determination of iron content-2 2--Bipyridyl photometric method《工业用酞醛 铁含量的测定 2 2-联吡啶光度测定法》.pdf
  • NBN T 04-226-1983 8750 Male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Methods of test - General《工业用顺丁烯二酸酐 试验方法 概述》.pdf NBN T 04-226-1983 8750 Male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Methods of test - General《工业用顺丁烯二酸酐 试验方法 概述》.pdf
  • NBN T 04-227-1983 5625 Male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Measurement of colour of the molten material《工业用顺丁烯二酸酐 熔铸材料的颜色测定》.pdf NBN T 04-227-1983 5625 Male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Measurement of colour of the molten material《工业用顺丁烯二酸酐 熔铸材料的颜色测定》.pdf
  • NBN T 04-228-1983 6875 Male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Determination of free acidíty-Potentiometric method《工业用顺丁烯二酸酐 游离酸的测定 电势法》.pdf NBN T 04-228-1983 6875 Male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Determination of free acidíty-Potentiometric method《工业用顺丁烯二酸酐 游离酸的测定 电势法》.pdf
  • NBN T 04-229-1983 5625 Male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Determin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content-Titrimetric method《工业用顺丁烯二酸酐 顺丁烯二酸酐含量的测定》.pdf NBN T 04-229-1983 5625 Maleic anhydride for industrial use - Determina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content-Titrimetric method《工业用顺丁烯二酸酐 顺丁烯二酸酐含量的测定》.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