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送电线路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1287885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3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类职业资格】送电线路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送电线路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送电线路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送电线路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工程类职业资格】送电线路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送电线路及答案解析(总分:261.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78,分数:78.00)1.单导线送电线路的耐张段长度(km)一般不宜大于( )。A5; B10; C15; D20。(分数:1.00)A.B.C.D.2.导线为 2 分裂/3 分裂及以上的送电线路的耐张段长度(km)一般不宜大于( )。A7.5/17.5; B10/20; C10.25/22.5; D15/25。(分数:1.00)A.B.C.D.3.送电线路最常用的导线是( )。A铝绞线; B钢芯铝绞线;C铝包钢芯铝绞线; D铝合金绞线。(分数:1.00)A.B.C.D.4.送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的原则,主要是按

2、照( )。A允许电压降; B短路时导线热稳定;C经济电流密度; D导线允许载流量。(分数:1.00)A.B.C.D.5.送电线路用镀锌钢绞线作地线时,其截面的选择原则主要是按照( )。A防雷要求; B雷电冲击电流的热稳定;C与导线的型号规格配合; D导地线间垂直距离要求。(分数:1.00)A.B.C.D.6.送电线路地线截面选择时,还应校验( )。A短路时热稳定; B防雷要求;C雷电冲击电流时热稳定; D防腐蚀要求。(分数:1.00)A.B.C.D.7.送电线路选用导线截面所依据的输送容量为设计年的( )。A年末最大负荷;B正常运行方式下,经常重复出现的最大负荷;C夏季最大负荷;D系统检修或故

3、障后最大负荷。(分数:1.00)A.B.C.D.8.送电线路输送容量确定后,按经济电流密度计算每相导线截面的公式为( )。式中 S导线截面,mm 2;P线路输送三相有功功率,MW;UN线路额定线电压,kV;功率因数角,();J经济电流密度,A/mm 2。(分数:1.00)A.B.C.D.9.送电线路用钢芯铝绞线的经济电流密度约为 0.91.65A/mm 2,其取值决定于( )。A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B线路重要性;C线路输电距离; D线路可靠性要求。(分数:1.00)A.B.C.D.10.按容许发热条件的持续极限输送功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 Wmax极限输送三相有功功率,kW;UN线路额定线

4、电压,kV;Imax导线容许发热电流,A;功率因数角,()。AW max=UNImax; BW max= (分数:1.00)A.B.C.D.11.500kV 线路的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标称截面不应小于( )。A50mm 2; B70mm 2; C80mm 2; D90mm 2。(分数:1.00)A.B.C.D.12.计算单回单导线送电线路的正序电抗(/km)公式是( )。式中 dm三相导线间的几何平均距离,m;rm导线几何平均半径,m;f系统频率,Hz。(分数:1.00)A.B.C.D.13.计算单回送电线路正多边形 n 分裂导线的正序电抗(/km)公式是( )。式中 Dm三相导线间的几何平

5、均距离,m;Rm分裂导线的等价半径,m;S裂间距,m;ro导线半径,m。(分数:1.00)A.B.C.D.14.海拔 1000m 以下的 110kV 送电线路,在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作电压的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对杆塔的最小间隙(m)为( )。A1.0/0.7/0.25; B1.1/0.8/0.3; C1.2/0.9/0.35; D1.3/1.0/0.4。(分数:1.00)A.B.C.D.15.海拔 5001000m 的 500kV 线路,在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作电压的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对杆塔的最小间隙(m)为( )。A3.2/2.6/1.2; B3.312.7/1.3; C3.4

6、/2.8/1.4; D3.5/2.9/1.5。(分数:1.00)A.B.C.D.16.在海拔高度超过 1000m 地区,操作过电压及工作电压的间隙,当海拔高度从 1000m 算起每增加 100m,间隙增加( )。A0.5%; B1%;C1.5%; D2%。(分数:1.00)A.B.C.D.17.为方便带电作业,在气温 15,风速 10m/s 的风偏条件下,在操作人员要停留工作部位,考虑3050cm 人体活动范围后,500kV 线路带电部分对接地部分的间隙(m)不小于( )。A3.0; B3.2; C3.4;D3.6。(分数:1.00)A.B.C.D.18.重冰区导线的排列方式应采用( )。A三

7、角排列; B水平排列;C垂直排列; D均可,但加大线距。(分数:1.00)A.B.C.D.19.按防雷要求,500kV 铁塔线路,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宜采用( )。A05; B510; C1015; D1520。(分数:1.00)A.B.C.D.20.按防雷要求,220kV 双地线铁塔线路,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宜用( )。A10左右; B15左右; C20左右; D25左右。(分数:1.00)A.B.C.D.21.按防雷要求,110kV 山区单地线送电线路,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宜采用(A10左右; B15左右; C20左右; D25左右。(分数:1.00)A.B.C.D.22.为防止覆冰或脱冰

8、时,导地线间发生闪络,220kV 线路在 15mm 冰区,地线对边导线的水平偏移应不小于( )。A0.5m; B1.0m; C1.5m; D2.0m。(分数:1.00)A.B.C.D.23.为防止覆冰或脱冰时,导地线间发生闪络,500kV 线路在 10mm 冰区,地线对边导线的水平偏移应不小于( )。A1.5m; B1.75m; C2.0m; D2.25m。(分数:1.00)A.B.C.D.24.为防止覆冰或脱冰时,导地线间发生闪络,330kV 线路在 15mm 冰区,地线对边导线的水平偏移应不小于( )。A1.0m; B1.5m; C2.0m; D2.5m。(分数:1.00)A.B.C.D.

9、25.某水平排列单回路双地线耐张铁塔,导地线挂线点间垂直距离为 2m,按防雷要求两地线间的水平距离不得大于( )。A8m; B10m; C12m; D14m。(分数:1.00)A.B.C.D.26.导线排列方式改变时,导线在档距中间最小距离应满足最小净空距离的规定,如 220kV 线路应大于( )。A33.5m; B3.54m; C44.5m; D4.55m。(分数:1.00)A.B.C.D.27.钢绞线的弹性系数 E,在计算中采用( )。A181400MPa; B185000MPa; C187000MPa; D199000MPa。(分数:1.00)A.B.C.D.28.钢绞线的线膨胀系数 (

10、10 6/)在计算中采用( )。A10.5; B11.5; C12.5; D13.5。(分数:1.00)A.B.C.D.29.钢绞线的公称抗拉强度分别为 1175,1270,1370,1470N/mm 2和 1570N/mm2五个等级,架空地线一般选用( )。A1175; B1270; C13 70; D1570。(分数:1.00)A.B.C.D.30.钢绞线的钢丝镀锌层级别分为 A 级特厚,B 级厚,C 级薄。送电线路一般选用( )。AA 级; BB 级; CC 级; DA 级和 C 级。(分数:1.00)A.B.C.D.31.电线以杆塔为支撑悬挂于空间,其弧线几何形状的精确表达式为( )。

11、A抛物线; B斜抛物线; C悬链线; D双曲线。(分数:1.00)A.B.C.D.32.悬链线方程为 (分数:1.00)A.B.C.D.33.导线拉断力与弧垂最低点的导线最大使用张力的比为导线设计安全系数,其值应不小于( )。A2; B2.25; C2.5; D3。(分数:1.00)A.B.C.D.34.由于导线在悬挂点的张力大于导线最低点的张力,故导线在悬挂点的张力应予校验。导线悬挂点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 )。A2; B2.25; C2.5; D3。(分数:1.00)A.B.C.D.35.在某些气象条件恶劣的地区,送电线路还应校验稀有风速和稀有覆冰的气象条件,此时,弧垂最低点的最大使用张力的

12、安全系数应不小于( )。A1.3;B1.66; C2.0; D2.25。(分数:1.00)A.B.C.D.36.架空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应为( )。A2.75; B3; C3.25; D大于导线。(分数:1.00)A.B.C.D.37.悬式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与其承受的最大使用负荷的比为绝缘子安全系数,其值应不小于( )。A2.5; B2.7;C3; D3.5。(分数:1.00)A.B.C.D.38.悬垂绝缘子串下悬挂连续的导线,导线的张力自身平衡。故绝缘子串只承受导线的垂直重量和风荷载,但当一档中导线断线时,杆塔将承受断线后的导线残余张力。为防止事故扩大,在断线情况下,悬垂绝缘子串的安全系

13、数应不小于( )。A1.5; B1.8; C2.0;D2.5。(分数:1.00)A.B.C.D.39.悬式绝缘子瓷件的头部,承受着巨大的机械应力和电场强度,国内外的运行经验证明,若瓷件长期在过大的机械应力下运行,则易于劣化。故在年平均气温,无风的荷载条件下,绝缘子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 )。A3; B3.5; C4; D4.5。(分数:1.00)A.B.C.D.40.绝缘子串的连接金具,在最大使用负荷下的安全系数不小于( )。A2; B2.25; C2.5; D2.75。(分数:1.00)A.B.C.D.41.绝缘子串的连接金具,在断线或断联的情况下,其安全系数应不小于( )。A1.5;B1.7

14、5; C2.0; D2.25。(分数:1.00)A.B.C.D.42.当负荷特别大或重要的交叉跨越,常会使用双联或多联绝缘子并联的组串方式,这时还应校验其中一联断裂后绝缘子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 )。A1.5;B1.75; C2; D2.25。(分数:1.00)A.B.C.D.43.绝缘子串的等值电路为每片绝缘子的自电容串联和片间金属件对塔身(地)电容并联构成,致使电容电流在每片间分流,带电侧电压分布远高于接地侧,在绝缘子串很长时,在带电端应安装均压环,以均衡带电端绝缘子串的过高电压,并防止电晕,规程要求( )电压等级及以上线路的绝缘子串应安装均压环。A110kV; B220kV; C330kV

15、; D500kV。(分数:1.00)A.B.C.D.44.送电线路最常用的悬垂线夹为( )。A固定线夹; B释放线夹; C滑动线夹; D滑轮线夹。(分数:1.00)A.B.C.D.45.1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送电线路,位于基本地震烈度为( )度及以上地区才要求对各类杆塔进行抗震验算。A; B; C; D。(分数:1.00)A.B.C.D.46.直线型杆塔地线的断线情况为无冰、无风,任一根地线有不平衡张力,其值取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自立式铁塔为( )。A30%; B40%; C50%;D60%。(分数:1.00)A.B.C.D.47.耐张型杆塔的断线情况为无冰、无风,同一档内断任意两相导

16、线或任意一根地线。导/地线断线张力取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其数值为( )。A45/75; B70/80; C75/85; D80/90。(分数:1.00)A.B.C.D.48.送电线路跨越标准轨铁路、高速及一级公路,跨越档距大于 200m 时,应按( )计算导线最大弧垂以校验净空距离。A60; B70; C80; D90。(分数:1.00)A.B.C.D.49.500kV 送电线路邻近民房时,房屋所在位置离地 1m 处最大未畸变电场强度(kV/m)不得超过( )。A3.5; B4; C4.5; D5。(分数:1.00)A.B.C.D.50.距 500kV 送电线边导线投影外 20m 处,在无雨

17、、无风、无雾天气,频率 0.5MHz 的无线电干扰限值为( )。A53dB; B55dB; C58dB; D62dB。(分数:1.00)A.B.C.D.51.送电线路通过林区,应砍伐出通道。通道净宽度不应小于线路宽度加林区主要树种高度的 2 倍。但若树木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 2m,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对 220kV 线路不小于( )时,在不妨碍架线施工和运行检修的前提下,可不砍伐通道。A3m; B4.5m; C5m; D6m。(分数:1.00)A.B.C.D.52.送电线路跨越一级/二级弱电线路时,交叉角度应不小于( )。A40/25; B45/30; C50/35;

18、D55/40。(分数:1.00)A.B.C.D.53.220kV/330kV 送电线路跨越标准轨铁路,导线至轨顶的最小垂直距离为( )。A7.5m/8.5m; B8m/9m; C8.5m/9.5m; D9m/10m。(分数:1.00)A.B.C.D.54.500kV 送电线路跨越标准轨铁路/电气化铁路,导线至轨顶的最小垂直距离为( )。A13m/15m; B14m/16m; C15m/17m; D16m/18m。(分数:1.00)A.B.C.D.55.220kV/330kV 送电线路跨越公路(高速及 14 级公路)导线至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为( )。A7m/8m; B8m/9m; C9m/10m

19、; D10m/11m。(分数:1.00)A.B.C.D.56.500kV 送电线路跨越公路(高速及 14 级公路),导线至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为( )。A12m; B13m; C14m; D15m。(分数:1.00)A.B.C.D.57.220kV 送电线路跨越通航河流,导线至五年一遇洪水位/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船桅顶的最小距离为( )。A6m/2m; B7m/3m; C8m/4m; D9m/5m。(分数:1.00)A.B.C.D.58.500kV 送电线路跨越通航河流,导线至五年一遇洪水位/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船桅顶的最小距离为( )。A6m/3m; B7m/4m; C8m/5m; D9.5m/6

20、m。(分数:1.00)A.B.C.D.59.220kV/330kV/500kV 送电线路跨越弱电线路及电力线路时,其最小垂直距离为( )。A3.5m/4.5m/8m; B4m/5m/8.5m; C4.5m/5.5m/9m; D5m/6m/9.5m。(分数:1.00)A.B.C.D.60.非开阔地区 500m 以下档距,导地线平均运行应力小于拉断应力的( ),可不加装防振措施。A18%; B20%; C23%;D25%。(分数:1.00)A.B.C.D.61.由于分裂导线和间隔棒组成的导线系统其自阻尼性能加强,且导线周围的平稳气流被改变,故分裂导线的微风振动远小于单导线。规程规定采用阻尼间隔棒的

21、 4 分裂导线,档距小于( )可不再采用其他防振措施。A400m; B450m; C500m; D550m。(分数:1.00)A.B.C.D.62.确定最大风速时,应按当地气象台站 10min 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作样本,采用极值 I 型分布作频率模型。500kV 线路统计风速的高度定为( )。A20m; B25m; C30m; D35m。(分数:1.00)A.B.C.D.63.送电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500kV 线路不应低于( )。A25m/s; B30m/s; C35m/s; D40m/s。(分数:1.00)A.B.C.D.64.山区送电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如无可靠资料,应按附近平原地区的

22、统计值提高( )。A5%; B10%;C15%; D20%。(分数:1.00)A.B.C.D.65.直线杆塔可允许带小的转角,但在间隙校验时,悬垂绝缘子串的风偏角应计入导线角度合力,且其转角度数不宜大于( )。A3: B5; C7.5; D10。(分数:1.00)A.B.C.D.66.由于耐张转角塔较直线塔消耗钢材多,工程中也可设计一种悬垂转角塔用于转角较小的情况,但对于330kV 以下的线路,其转角度数不宜大于( )。A5; B7.5; C10; D12.5。(分数:1.00)A.B.C.D.67.对电信明线线路由于磁感应引起的磁感应电压允许值,当强电线路为高可靠输电线时,通信导线上的纵电动

23、势允许值为( )。A430V; B650V; C1000V; D1500V。(分数:1.00)A.B.C.D.68.计算输电线路对邻近电信线路感应产生的磁危险影响,应考虑( )年电力系统发展的规划容量。A35; B68; C47;D510。(分数:1.00)A.B.C.D.69.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的干扰计算应符合以下( )规定(送电线路等同输电线路,下同)。A对受多条送电线干扰影响的电信线,应按平方和计算多条送电线的合成干扰影响;B对受多条送电线干扰影响的电信线,应按平方根计算多条送电线的合成干扰影响;C对音频双线电话的干扰影响应按送电线路正常运行状态计算,应考虑送电线路基波电流、电

24、压的感应影响;D对线一地电报回路的干扰影响应按送电线路正常运行状态计算;应考虑送电线路基波电流、电压的感应影响。(分数:1.00)A.B.C.D.70.干扰影响计算应符合以下( )规定。A对有金属外皮或埋设地下的无金属外皮电信电缆不应考虑静电干扰影响而应考虑磁干扰影响;B对传输频分复用(FDM)或时分复用(TDM)的电信线应计算干扰影响;C对有金属外皮或埋设地下的无金属外皮电信电缆应考虑静电干扰影响而不应考虑磁干扰影响;D对传输音频信号的用户线不应计算干扰影响。(分数:1.00)A.B.C.D.71.下列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的影响及防护基本术语中,( )是正确的。A磁影响:由送电线路和大地中的电

25、流通过电容耦合对电信线路产生的影响;B电影响:由送电线路的电压通过电感耦合对电信线路产生的影响;C磁感应纵电动势:送电线路和大地中的电流由感性耦合在电信线路上任意两点间感应的电位差;D磁感应对地电压:送电线路和大地中的电流在电信线路上任意两点间感应的电位差。(分数:1.00)A.B.C.D.72.无人增音站采用了防护滤波器时,可考虑防护滤波器对磁感应影响的抑制衰减作用,宜按无人增音段分段计算在电信电缆线路上的磁感应纵电动势,并应按下列( )公式计算。AE s=(0.80.9) MiLpiIsK; BE s=(1.11.2) MiLpiIsK;CE s=(0.50.8) MiLpiIsK; DE

26、 s=(1.21.4) MiLpiIsK。(分数:1.00)A.B.C.D.73.如果纵电动势和对地电压超过规定的容许值时,可考虑采取经济有效的保护措施,使之不超过容许值,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在电信线路方面,下列( )项不是危险影响经济有效的防护措施。A加大电信线路和送电线路之间的距离,迁移电信线路;B音频改载波;C明线改电缆;D加装放电器。(分数:1.00)A.B.C.D.74.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的干扰计算应符合以下( )项规定。A考虑多条送电线路的合成干扰影响;B对音频双线电话的干扰影响应按送电线路正常运行状态计算,同时应考虑送电线路基波和谐波电压的感应影响;C对音频双线电

27、话的干扰影响应按送电线路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状态计算,同时应考虑送电线路基波和谐波电压的感应影响;D对线一地电报回路的干扰影响应按送电线路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状态计算,同时应考虑送电线路基波电流、电压的感应影响。(分数:1.00)A.B.C.D.75.当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感应产生的噪声计电动势或干扰电流超过允许值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用防护措施,以满足允许值的要求,下列( )项不是电信线路方面可选用的措施。A加装放电器; B明线改电缆;C改进电信线路路径; D有线通信改无线通信。(分数:1.00)A.B.C.D.76.在三相对称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电力线一相短路接地故障,以及交

28、流电气铁道接触网和其他不对称电力线正常运行状态下,人体碰触邻近通信导线时,由容性耦合引起的流经人体的电流允许值为( )。A10mA; B12mA; C18mA; D15mA。(分数:1.00)A.B.C.D.77.对于无远距离供电的电缆线路,电缆芯线上的纵电动势允许值为下列( )组数值(电缆直流试验电压 UZS电缆交流试验电压 UJS)。A0.6U ZS,0.85U JS; B0.85U ZS,0.6U JS;C0.85U ZS,0.85U JS; D0.6U ZS,0.6U JS。(分数:1.00)A.B.C.D.78.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送电线路发生一相接地短路故障时,其危险影响计算应符合以

29、下( )项规定。A因故障电流极小,不计危险影响;B应计算送电线路在对地绝缘的电信线上因容性耦合引起人体电流产生的危险影响;C应计算电信线路的磁危险影响;D应计算电信线路上磁感应人体电流产生的危险影响。(分数:1.00)A.B.C.D.二、多选题(总题数:30,分数:60.00)79.架空送电线路设计的总体原则应( )。(分数:2.00)A.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B.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慎重地推广采用成熟的新材料、新结构等先进技术;C.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电力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D.满足电力系统今后 510 年的发展需求。80.架空送电线路的路径选

30、择应( )。(分数:2.00)A.综合考虑施工、运行、交通条件和线路长度等因素,进行方案比较,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B.尽量避开重冰区,不良地质地带,原始森林;C.考虑与邻近设施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的相互影响;D.对规划中的两回路和多回路线路应采用同杆塔架设。81.送电线路中的大跨越,其特征是( )。(分数:2.00)A.跨越通航的大河流、湖泊或海峡等;B.交通困难山区的特大档距(1000m);C.跨越档距较大(1000m),杆塔较高(100m);D.发生故障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82.送电线路导线的材质和结构的选择的一般原则是( )。(分数:2.00)A.有较高的导电率(但一般不

31、考虑用铜线);B.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耐振性和耐化学腐蚀性;C.满足输送容量和短路电流热稳定的要求;D.尽量选用国家标准的定型产品。83.送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时,还应校验( )等。(分数:2.00)A.电晕;B.长期允许电流;C.系统稳定;D.短路时热稳定。84.用于腐蚀性较强地区的送电线路的导线宜选用( )。(分数:2.00)A.钢芯铝绞线;B.防腐钢芯铝绞线;C.铝包钢芯铝绞线;D.铝合金绞线。85.送电线路的大跨越线段或外荷载较大的重冰线段,其导线宜选用( )。(分数:2.00)A.加强型钢芯铝绞线;B.钢芯铝合金绞线;C.铜包钢绞线;D.铝包钢绞线。86.送电线路通过腐蚀性较强地区的地线

32、应选用( )。(分数:2.00)A.铝合金绞线;B.铝包钢绞线;C.钢芯铝绞线;D.镀锌钢绞线。87.电晕条件校验导线直径取决于( )。(分数:2.00)A.导线表面电场强度不大于全面电晕电场强度 Eo的 80%85%;B.导线表面电场强度 E 大于导线临界电场强度;C.年平均电晕损失不宜大于线路电阻有功损失的 20%;D.导线表面电场强度 E 小于全面电晕电场强度 E。88.当电晕校验不满足要求时,常用的方法是( )。(分数:2.00)A.加大截面;B.采用总截面相近的分裂导线;C.同截面空心导线;D.加大相间距离。89.钢芯铝绞线的弹性系数 E 为钢芯铝绞线承受的应力在单位长度上所产生的伸

33、长值之比,因此与以下( )因素有关。(分数:2.00)A.钢丝的弹性系数;B.铝线的弹性系数;C.铝钢截面比;D.铝线和钢丝的拉断强度。90.钢芯铝绞线的温度线膨胀系数 为钢芯铝绞线温度升高 1时单位长度的伸长值,因此与以下( )因素有关。(分数:2.00)A.钢丝的弹性系数和线膨胀系数;B.铝线的弹性系数和线膨胀系数;C.铝线和钢丝的拉断强度;D.铝钢截面比。91.高压送电线路最常用的绝缘子类型为( )。(分数:2.00)A.悬式瓷绝缘子(XP);B.悬式玻璃绝缘子(LXP);C.合成绝缘子;D.针式绝缘子。92.送电线路最常用的耐张线夹为( )。(分数:2.00)A.螺栓耐张线夹;B.楔型

34、耐张线夹;C.压接式耐张线夹;D.并沟线夹。93.作用于杆塔上的荷载按其性质可以分为( )。(分数:2.00)A.经常荷载;B.可变荷载;C.偶然荷载;D.永久荷载。94.各类杆塔在设计时,应计算以下( )。(分数:2.00)A.正常运行情况;B.事故情况;C.安装情况;D.断线情况。95.各类杆塔的正常运行情况的荷载组合为( )。(分数:2.00)A.最大覆冰,相应风速及气温,无断线;B.最大风速,无冰,无断线;C.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无断线(转角及终端杆塔);D.年平均气温,无冰,无风,无断线。96.导地线在档中的接头是强度弱点和事故多发点,因此规程要求重要跨越档不准接头,下列( )情况

35、不准接头。(分数:2.00)A.标准轨铁路;B.高速及一级公路;C.110kV 及以上电力线路;D.一、二级弱电线路。97.直线塔一侧断导线后,由于悬垂绝缘子串偏移,其邻档弧垂显著增大,将导致对重要跨越距离不够,因此规程规定对重要跨越应验算邻档断线时对被跨越物满足规定距离,请指出以下( )情况需验算。(分数:2.00)A.110kV 及以上电力线;B.高速及一级公路;C.一级通信线;D.标准轨铁路。98.送电线路在运行中,由于雷电、污秽及老化等,时有绝缘子断串发生,因此规程对重要跨越要求悬垂绝缘子用双联串或两个单串,请指出双联串运用于以下( )跨越。(分数:2.00)A.220kV 及以上线路

36、;B.铁路;C.高速及一级公路;D.通航河流。99.电线常用的防振措施有( )。(分数:2.00)A.降低平均运行应力;B.加装防振锤;C.加装护线条;D.自阻尼电线。100.送电线路对临近电信线路可能产生危险影响的故障状态,应考虑下列( )情况。(分数:2.00)A.三相对称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一相接地短路;B.三相对称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两相接地短路;C.三相对称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一相接地短路;D.三相对称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两相在不同地点同时接地短路。101.音频双线电话回路噪声计电动势允许值应符合下列( )规定。(分数:2.00)A.兼作电话用有线

37、广播双线回路噪声计电动势允许值应为 7mV;B.业务电话回路为 10mV;C.县电话局至县及以上电话局的电话回路为 4.5mV;D.县及以下电话局的电话回路为 10mV。102.危险影响计算应符合( )规定。(分数:2.00)A.送电线路对地下电信电缆线路同时产生感性耦合和阻性耦合两种影响时,应按两者平方和的平方根计算合成影响;B.对电气化铁道的铁路信号线路宜考虑危险影响;C.送电线路对地下电信电缆线路应考虑地电流影响,并应按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送电线路发生一相接地短路故障时,流入或流出电力设备接地装置的短路电流计算;D.带有避雷线的送电线路,可考虑避雷线的返回电流效应来计算避雷线的屏蔽系数。1

38、03.干扰影响计算应符合( )规定。(分数:2.00)A.在进行干扰影响计算时,应计入电信线传播效应的衰减系数;B.当有屏蔽体时,应计入屏蔽体 800Hz 的屏蔽系数;C.对兼作电话用的有线广播双线回路宜按音频双线电话回路计算干扰影响;D.当有屏蔽体时,应计入屏蔽体 50Hz 的屏蔽系数。104.一般情况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对音频双线电话回路的干扰影响,可利用简化公式只计算不平衡影响的噪声计电动势分量,下列( )分量是正确的。(分数:2.00)A.送电线路电压平衡分量感应引起的平衡影响噪声计电动势分量;B.送电线路电流平衡分量感应引起的不平衡影响噪声计电动势分量;C.送电线路电流剩

39、余分量感应引起的不平衡影响噪声计电动势分量;D.送电线路电流平衡分量感应引起的平衡影响噪声计电动势分量。105.送电线路对电信线路的磁危险影响计算应符合( )规定。(分数:2.00)A.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应按送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计算;B.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中,对长途电信电缆线路应按送电线路两相不同地点同时发生接地故障计算;C.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中,除长途电信电缆外,对其他电信线路不考虑此项影响;D.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中,对各类电信线路,均不作危险影响计算。106.当有多条送电线路与电信线路接近时,其危险影响计算应符合( )规定。(分数:2.00)A.只考虑故障送电线路

40、短路电流的影响;B.除考虑故障送电线路短路电流影响外,宜同时考虑邻近的非故障送电线分布电流的影响;C.各条邻近线故障分布电流按平方和平方根计算;D.对各条邻近线故障分布电流的影响应考虑电流方向分别计算。107.送电线路对地下电信电缆线路的危险影响计算应符合( )规定。(分数:2.00)A.考虑地电流影响,并按中性点直接接地的送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流入或流出输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的短路电流计算;B.当同时产生感性耦合和阻性耦合两种影响时,按两者平方和的平方根计算合成影响;C.不考虑地电流影响;D.地电流应为故障点的总零序电流。108.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的送电线路的干扰影响计算应符合(

41、)规定。(分数:2.00)A.对音频双线电话的干扰影响按送电线路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状态计算,同时应考虑送电线路基波和谐波电压的感应影响;B.对线一地电报回路的干扰影响按送电线路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状态计算,应考虑基波电压的感应影响;C.对受多条送电线干扰影响的电信线应按平方和的平方根计算合成干扰影响;D.不考虑多条送电线路的合成干扰影响。三、案例题(总题数:48,分数:123.00)某 220kV 送电线路要求铝截面 400mm2,现“铝绞线及钢芯铝绞线”(GB 1179-1983钢芯铝绞线)列有以下不同钢芯截面的规格可供选用:LJ-400;LGJ-400120;LGJ-400/25;LGJ-400

42、/35;LGJ-400/50;LGJ-400/65;LGJ-400/95。(分数:3.00)(1).若该线路在平原轻负荷地区(设计风速 30m/s,覆冰 5mm),导线可选用( )。ALJ-400; BLGJ-400/35; CLGJ-400/50; DLGJ-400/95。(分数:1.00)A.B.C.D.(2).若该线路架设在高山中负荷地区(设计风速 30m/s,覆冰 10mm),导线可选用( )。ALJ-400; BLGJ-400/35; CLGJ-400/50; DLGJ-400/95。(分数:1.00)A.B.C.D.(3).若该线路还要跨越一次通航河流,跨越档距 1050m,航桅高

43、度 24m,中负荷地区(设计风速 30m/s,覆冰 10mm),两岸平缓,无地形利用。该大跨越段的导线可选用( )。ALJ-400; BLGJ-400/35; CLGJ-400/50; DLGJ-400/95。(分数:1.00)A.B.C.D.海拔不超过 1000m 地区的送电线路,通常可不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外径为:(分数:3.00)(1).200kV 线路是( )。A17.5mm; B19mm; C21.6mm; D21mm。(分数:1.00)A.B.C.D.(2).330kV 线路是( )。A29.14mm; B30.96mm; C219mm; D221.6mm。(分数:1.00)A.B.

44、C.D.(3).500kV 线路是( )。A233.6mm; B323.94mm; C419mm; D421.6mm。(分数:1.00)A.B.C.D.控制导线允许载流量的主要依据是导线的最高允许温度。(分数:4.00)(1).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可采用( )。A70; B75; C80; D90。(分数:1.00)A.B.C.D.(2).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可采用( )。A70; B75; C80; D90。(分数:1.00)A.B.C.D.(3).用于大跨越线段的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线可采用( )。A70; B75; C80; D90。(分数:1.00)A.B.C.D.

45、(4).用于大跨越线段的钢芯铝包钢绞线可采用( )。A80; B90; C100; D125。(分数:1.00)A.B.C.D.在海拔 1000m 以下的非污秽区,送电线路操作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片数为:(分数:4.00)(1).110kV 送电线路是( )。A6 片; B7 片; C8 片; D9 片。(分数:1.00)A.B.C.D.(2).220kV 送电线路是( )。A11 片; B12 片; C13 片; D14 片。(分数:1.00)A.B.C.D.(3).3300kV 送电线路是( )。A15 片; B16 片; C17 片; D18 片。(分数:1.00)A.B.

46、C.D.(4).500kV 送电线路是( )。A22 片; B23 片; C24 片; D25 片。(分数:1.00)A.B.C.D.海拔 1000m 以下非污秽区,送电线路悬垂绝缘子串的片数,一般按设计规程要求的最少片数选择,但应根据线路实际情况修正。(分数:4.00)(1).对全高超过 40m 有地线的杆塔,其绝缘子串的片数应( )。A不变; B增加一片;C每增高 10m 加 1 片; D每增高 20m 加一片。(分数:1.00)A.B.C.D.(2).海拔超过 1000m 的地区,海拔高度每增高 100m,其绝缘子片数较 1000m 以下规定片数增加( )。A0.5%;B1%; C1.5

47、%; D2%。(分数:1.00)A.B.C.D.(3).送电线路绝缘应依照审定的污秽分区图进行防污设计,其选择绝缘子片数的原则是:( )。A线路爬电比距要求; B绝缘子串污耐压;C污秽物的导电率及吸湿性; D离污秽源的距离。(分数:1.00)A.B.C.D.(4).耐张绝缘子串的片数应较悬垂绝缘子串( )。A减少一片; B相同;C增加一片; D根据电压等级增加 12 片。(分数:1.00)A.B.C.D.某 220kV 线路,某段路径穿越工矿污秽区,据地网局审定的“污区分布图”,被划分为级污秽区,现拟选用 XWP-70 耐污型悬式绝缘子(高 146cm 泄漏距离 400mm)请核算:(分数:2

48、.00)(1).悬垂绝缘子串需要的片数( )。A13; B14; C15; D16。(分数:1.00)A.B.C.D.(2).耐张绝缘子串需要的片数( )。A13; B14; C15; D16。(分数:1.00)A.B.C.D.某 220kV 线路,某地段穿越海拔 2200m 的高原地区,为了该段线路的绝缘配合及塔头设计,请核算:(分数:4.00)(1).该段线路若选用片高 146mm 的标准绝缘子,其悬垂绝缘子片的片数为( )。A13; B14; C15; D16。(分数:1.00)A.B.C.D.(2).该段线路操作过电压的间隙值为( )m。A1.45; B1.55; C1.65; D1.75。(分数:1.00)A.B.C.D.(3).该段线路工作电压的间隙值为( )m。A0.55; B0.58; C0.62; D0.65。(分数: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TCVN 8-20-2002 Technical drawings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20 Basic conventions for lines《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20部分 直线的基本规定》.pdf TCVN 8-20-2002 Technical drawings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20 Basic conventions for lines《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20部分 直线的基本规定》.pdf
  • TCVN 8-21-2005 Technical drawings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21 Preparation of lines by CAD systems 《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21部分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用图线的表示》.pdf TCVN 8-21-2005 Technical drawings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21 Preparation of lines by CAD systems 《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21部分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用图线的表示》.pdf
  • TCVN 8-22-2002 Technical drawings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22 Basic conventions and applications for leader lines and refernce lines《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22部分 标题线和参考线的惯例和应用.pdf TCVN 8-22-2002 Technical drawings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22 Basic conventions and applications for leader lines and refernce lines《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22部分 标题线和参考线的惯例和应用.pdf
  • TCVN 8-24-2002 Technical drawings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24 Lines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rawings《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24部分 机械工程绘图线》.pdf TCVN 8-24-2002 Technical drawings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24 Lines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rawings《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24部分 机械工程绘图线》.pdf
  • TCVN 8-30-2003 Technical drawing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30 Basic conventions for views《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30部分 视图的基本规定》.pdf TCVN 8-30-2003 Technical drawing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30 Basic conventions for views《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30部分 视图的基本规定》.pdf
  • TCVN 8-34-2002 Technical drawings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34 Views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rawings《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34部分 机械工程图的视图》.pdf TCVN 8-34-2002 Technical drawings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34 Views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rawings《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34部分 机械工程图的视图》.pdf
  • TCVN 8-40-2003 Technical drawings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40 Basic conventions for cuts and sections《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40部分 插图和截面图的基本规定》.pdf TCVN 8-40-2003 Technical drawings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40 Basic conventions for cuts and sections《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40部分 插图和截面图的基本规定》.pdf
  • TCVN 8-44-2003 Technical drawings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44 Sections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rawings《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44部分 机械工程图的截面图》.pdf TCVN 8-44-2003 Technical drawings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44 Sections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rawings《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44部分 机械工程图的截面图》.pdf
  • TCVN 8-50-2005 Technical drawings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50 Basic conventions for representing areas on cuts and sections《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50部分 插图和截面图的表示区域的基本规定》.pdf TCVN 8-50-2005 Technical drawings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Part 50 Basic conventions for representing areas on cuts and sections《技术制图 画法的一般原则 第50部分 插图和截面图的表示区域的基本规定》.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