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土壤一微生物体系中,微生物计数指数按( )和生化指标按出现变化25%为准。(分数:1.00)A.出现的变化50%B.出现的变化-50%C.出现的变化50%D.出现的变化50%2.主要反映土壤肥力特征的体系是( )。(分数:1.00)A.土壤植物B.土壤微生物C.土壤水D.土壤空气3.防护重要生境及野生生物可能受工程影响的措施,按优先次序选择应遵循( )顺序。(分数:1.00)A.消减补偿避免B.补偿消减避免C.避免补偿消减D.避免消减补偿4.
2、凡涉及尽可能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地区,必须制订( )加以保护。(分数:1.00)A.恢复措施B.补偿措施C.保护措施D.预防措施5.经济损益分析常用的方法不包括( )。(分数:1.00)A.恢复工程法B.市场价值法C.调查评价法D.机会成本法6.采用粗石砾将有害废物与基质隔离,粗石砾堆积厚度是( )。(分数:1.00)A.1.01.2mB.1.01.5mC.1.52.0mD.2.02.5m7.建设项目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生态影响,可以通过( )技术予以消除。(分数:1.00)A.生态恢复B.生态补偿C.生态防护D.生态监测8.生态现状评价结论要回答的问题不包括( )。(分数:1.00)A.区域
3、环境的生态完整情况B.人与自然的协调性C.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对干扰的承受能力D.土地和植被的适应性9.选择适宜的( )是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之一。(分数:1.00)A.植物数量B.植物种类C.动物种类D.动物数量10.生态因子之间( )的关系是划定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分数:1.00)A.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B.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C.相互作用和相互排斥D.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11.建设项目生态恢复规划的内容中确定进行生态恢复的地点、范围与面积,并用大比例尺图( )表示出来。(分数:1.00)A.1:3000B.1:4000C.1:5000D.1:600012.对于 2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
4、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小于( )。(分数:1.00)A.830kmB.28kmC.12kmD.28m13.生态影响的经济损益原则中的一次性估价原则,要按有关规定依( )折现,使估价具有可比性。(分数:1.00)A.经济费用B.环境保护投资C.经济寿命年限D.经济当前价值14.生态现状评价要有大量数据支持评价结果,可以应用( )方法进行。(分数:1.00)A.定性B.定量C.定性和定量相结合D.半定性和半定量相结合15.群落的( )奠定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分数:1.00)A.自然演替机制B.原生演替机制C.物种演变机制D.次生演替机制16.对取得的大量生态数据,需进行( )。(分数:1
5、.00)A.编辑和整理B.分析和汇总C.统计和分析D.汇总和整理17.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三类,其中类主要适用于( )。(分数:1.00)A.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B.一般农田、牧场等土壤C.林地土壤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18.生态影响防护通常以( )形式来实现的。(分数:1.00)A.补偿方案B.修复方案C.替代方案D.评价方案19.冰川退缩或侵蚀发生的那些地区的演替称为( )。(分数:1.00)A.自然演替B.次生演替C.物种演替D.原生演替20.生态环境管理目标的制订应综合考虑建设项目本身和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种条件,使之具有( )。(分数:1.00)A.可达性和
6、可操作性B.合理性和可操作性C.可达性和可比性D.可比性和可操作性21.对于再生周期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制订( )措施。(分数:1.00)A.保护B.预测C.恢复补偿D.替代22.生态恢复技术的理论基础是( )。(分数:1.00)A.恢复生态学B.生态学原理C.自然生态学D.生态系统的群落演潜23.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论要明确回答区域环境的生态环境的生态完整情况,( )的协调性、土地和植被的生产能力受到损坏等重大环境问题。(分数:1.00)A.人与人B.人与社会C.人与自然D.自然与自然24.( )生态现状评价必须配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基本图件。(分数:1.00)A.1级项目B.2级项
7、目C.3级项目D.2级以上项目25.不属于工程设计资料的是( )。(分数:1.00)A.工程规划资料B.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C.工程相关设计规范D.工程合同26.污染物在土壤中分布的不均一性,给采样带来( )。(分数:1.00)A.重复性B.复杂性C.误差性D.不确定性27.生态影响的经济损益原则中,把( )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原则。(分数:1.00)A.生态评价B.生态质量C.生态恢复D.生态防护28.交通运输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中,陆上线路类评价范围按路线中轴线各向外延伸( )。(分数:1.00)A.100200mB.200300mC.300350mD.300500m29.生态环境管理应根据
8、生态因素的重要性级别确定( )。(分数:1.00)A.管理方法和管理重点B.管理目标和管理力度C.管理重点和管理力度D.管理措施和管理重点30.恢复生态学已经获得重要进展,以下关于重要进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分数:1.00)A.成功地完成了以生态系统演替为理论基础的有效恢复技术B.开拓了生态学的新领域C.经恢复后的生态系统有了新的利用价值D.在环境恶化的区域,退化生态系统的面积有所减少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8,分数:36.00)31.确定土壤重金属标准值依据的体系包括( )。(分数:2.00)A.土壤水体系B.土壤微生物体系C.土壤植物体系D.土壤大气体系3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
9、评价包括( )。(分数:2.00)A.自然环境调查与评价B.社会经济与资源调查与评价C.环境敏感区调查与评价D.生态系统与生态景观调查与评价33.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主要内容是( )。(分数:2.00)A.社会结构情况B.自然资源状况C.移民问题调查D.环境质量34.建设项目的生态监测应当包括( )。(分数:2.00)A.生态环境问题的概述B.应急与持续改进措施C.重要生态因素的确定D.衡量生态环境功能的变化35.生态影响预测的目的是( )。(分数:2.00)A.对工程的环境可行性进行判定B.对工程的生态影响进行类型的判定C.为编制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内容打下基础D.对工程的生态影响进行程度的判定
10、36.敏感的生态因子包括( )。(分数:2.00)A.敏感区域B.敏感生态目标C.敏感生态问题D.敏感生态环境37.替代方案的提出要在( )等理论支持下,重点放在选线和选址的替代方案编制上。(分数:2.00)A.景观生态学B.恢复生态学C.系统生态学D.自然保护38.工程设计资料包括( )。(分数:2.00)A.工程规划资料B.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C.工程合同D.工程相关设计规范39.自然环境调查内容包括( )。(分数:2.00)A.地质构造B.环境质量C.人均土地资源D.水文地质40.生态现状评价的方法有( )。(分数:2.00)A.图形叠置法B.类比分析法C.系统分析法D.生态机理分析法41
11、.生态环境调查基础图件收集与编制,主要收集( )。(分数:2.00)A.地面勘察图B.地土利用现状图C.植被图D.土壤侵蚀图42.生态影响的经济损益原则包括( )。(分数:2.00)A.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B.终极影响原则C.经济与生态效益原则D.一次性估价原则43.被列为管理对象的重要生态因素应至少具有的特征包括( )。(分数:2.00)A.有重要或广泛影响的因素B.具有长期影响的生态因素C.影响是不可逆转的D.影响对象是非常敏感的44.环境敏感区域敏感目标包括( )。(分数:2.00)A.水资源B.土地资源C.湿地D.天然海岸45.生态参数数值的来源主要有( )。(分数:2.00)A.
12、从图书中提取信息B.定位或半定位观测C.野外调查D.室内推断分析46.生态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的常用方法有( )。(分数:2.00)A.生态机理分析法B.影子工程法C.市场价值法D.机会成本法47.生态环境管理的目的是( )。(分数:2.00)A.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B.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C.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D.促进社会的、经济的、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48.建设项目生态恢复规划包括的内容是( )。(分数:2.00)A.确定进行生态恢复的地点B.依据项目总体规划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制订恢复目标C.确定生态恢复技术方案D.对生态恢复进行社会与生态效益评估非污染生态
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土壤一微生物体系中,微生物计数指数按( )和生化指标按出现变化25%为准。(分数:1.00)A.出现的变化50% B.出现的变化-50%C.出现的变化50%D.出现的变化50%解析:2.主要反映土壤肥力特征的体系是( )。(分数:1.00)A.土壤植物B.土壤微生物 C.土壤水D.土壤空气解析:3.防护重要生境及野生生物可能受工程影响的措施,按优先次序选择应遵循( )顺序。(分数:1.00)A.消减补偿避免B.补偿消减避免C.避免补偿消减D.避免消减补偿
14、 解析:4.凡涉及尽可能需要保护的生物物种和敏感地区,必须制订( )加以保护。(分数:1.00)A.恢复措施B.补偿措施 C.保护措施D.预防措施解析:5.经济损益分析常用的方法不包括( )。(分数:1.00)A.恢复工程法B.市场价值法C.调查评价法 D.机会成本法解析:6.采用粗石砾将有害废物与基质隔离,粗石砾堆积厚度是( )。(分数:1.00)A.1.01.2mB.1.01.5m C.1.52.0mD.2.02.5m解析:7.建设项目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生态影响,可以通过( )技术予以消除。(分数:1.00)A.生态恢复 B.生态补偿C.生态防护D.生态监测解析:8.生态现状评价结论要回答的
15、问题不包括( )。(分数:1.00)A.区域环境的生态完整情况B.人与自然的协调性C.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对干扰的承受能力D.土地和植被的适应性 解析:9.选择适宜的( )是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之一。(分数:1.00)A.植物数量B.植物种类 C.动物种类D.动物数量解析:10.生态因子之间( )的关系是划定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分数:1.00)A.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B.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 C.相互作用和相互排斥D.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解析:11.建设项目生态恢复规划的内容中确定进行生态恢复的地点、范围与面积,并用大比例尺图( )表示出来。(分数:1.00)A.1:3000B.1:4000C.1:5
16、000 D.1:6000解析:12.对于 2级评价项目,要以重要评价因子受影响的方向为扩展距离,一般不小于( )。(分数:1.00)A.830kmB.28km C.12kmD.28m解析:13.生态影响的经济损益原则中的一次性估价原则,要按有关规定依( )折现,使估价具有可比性。(分数:1.00)A.经济费用B.环境保护投资C.经济寿命年限 D.经济当前价值解析:14.生态现状评价要有大量数据支持评价结果,可以应用( )方法进行。(分数:1.00)A.定性B.定量C.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D.半定性和半定量相结合解析:15.群落的( )奠定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分数:1.00)A.自然演替机制
17、 B.原生演替机制C.物种演变机制D.次生演替机制解析:16.对取得的大量生态数据,需进行( )。(分数:1.00)A.编辑和整理B.分析和汇总C.统计和分析D.汇总和整理 解析:17.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三类,其中类主要适用于( )。(分数:1.00)A.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B.一般农田、牧场等土壤 C.林地土壤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解析:18.生态影响防护通常以( )形式来实现的。(分数:1.00)A.补偿方案B.修复方案C.替代方案 D.评价方案解析:19.冰川退缩或侵蚀发生的那些地区的演替称为( )。(分数:1.00)A.自然演替B.次生演替C.物种演替D.
18、原生演替 解析:20.生态环境管理目标的制订应综合考虑建设项目本身和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种条件,使之具有( )。(分数:1.00)A.可达性和可操作性 B.合理性和可操作性C.可达性和可比性D.可比性和可操作性解析:21.对于再生周期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制订( )措施。(分数:1.00)A.保护B.预测C.恢复补偿 D.替代解析:22.生态恢复技术的理论基础是( )。(分数:1.00)A.恢复生态学 B.生态学原理C.自然生态学D.生态系统的群落演潜解析:23.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论要明确回答区域环境的生态环境的生态完整情况,( )的协调性、土地和植被的生产能力受到损坏等重大环境问题。
19、(分数:1.00)A.人与人B.人与社会C.人与自然 D.自然与自然解析:24.( )生态现状评价必须配有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基本图件。(分数:1.00)A.1级项目B.2级项目C.3级项目 D.2级以上项目解析:25.不属于工程设计资料的是( )。(分数:1.00)A.工程规划资料B.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C.工程相关设计规范D.工程合同 解析:26.污染物在土壤中分布的不均一性,给采样带来( )。(分数:1.00)A.重复性B.复杂性 C.误差性D.不确定性解析:27.生态影响的经济损益原则中,把( )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原则。(分数:1.00)A.生态评价B.生态质量 C.生态恢复D.生态防护解析:
20、28.交通运输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中,陆上线路类评价范围按路线中轴线各向外延伸( )。(分数:1.00)A.100200mB.200300mC.300350mD.300500m 解析:29.生态环境管理应根据生态因素的重要性级别确定( )。(分数:1.00)A.管理方法和管理重点B.管理目标和管理力度C.管理重点和管理力度 D.管理措施和管理重点解析:30.恢复生态学已经获得重要进展,以下关于重要进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分数:1.00)A.成功地完成了以生态系统演替为理论基础的有效恢复技术 B.开拓了生态学的新领域C.经恢复后的生态系统有了新的利用价值D.在环境恶化的区域,退化生态系统
21、的面积有所减少解析: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8,分数:36.00)31.确定土壤重金属标准值依据的体系包括( )。(分数:2.00)A.土壤水体系 B.土壤微生物体系 C.土壤植物体系 D.土壤大气体系解析:3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包括( )。(分数:2.00)A.自然环境调查与评价 B.社会经济与资源调查与评价 C.环境敏感区调查与评价 D.生态系统与生态景观调查与评价 解析:33.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主要内容是( )。(分数:2.00)A.社会结构情况 B.自然资源状况 C.移民问题调查 D.环境质量解析:34.建设项目的生态监测应当包括( )。(分数:2.00)A.生态环境问题
22、的概述 B.应急与持续改进措施 C.重要生态因素的确定 D.衡量生态环境功能的变化解析:35.生态影响预测的目的是( )。(分数:2.00)A.对工程的环境可行性进行判定 B.对工程的生态影响进行类型的判定 C.为编制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内容打下基础 D.对工程的生态影响进行程度的判定 解析:36.敏感的生态因子包括( )。(分数:2.00)A.敏感区域 B.敏感生态目标C.敏感生态问题 D.敏感生态环境解析:37.替代方案的提出要在( )等理论支持下,重点放在选线和选址的替代方案编制上。(分数:2.00)A.景观生态学 B.恢复生态学C.系统生态学 D.自然保护 解析:38.工程设计资料包括(
23、 )。(分数:2.00)A.工程规划资料 B.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C.工程合同D.工程相关设计规范 解析:39.自然环境调查内容包括( )。(分数:2.00)A.地质构造 B.环境质量 C.人均土地资源D.水文地质 解析:40.生态现状评价的方法有( )。(分数:2.00)A.图形叠置法 B.类比分析法C.系统分析法 D.生态机理分析法 解析:41.生态环境调查基础图件收集与编制,主要收集( )。(分数:2.00)A.地面勘察图B.地土利用现状图 C.植被图 D.土壤侵蚀图 解析:42.生态影响的经济损益原则包括( )。(分数:2.00)A.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B.终极影响原则 C.经济
24、与生态效益原则D.一次性估价原则 解析:43.被列为管理对象的重要生态因素应至少具有的特征包括( )。(分数:2.00)A.有重要或广泛影响的因素 B.具有长期影响的生态因素 C.影响是不可逆转的 D.影响对象是非常敏感的 解析:44.环境敏感区域敏感目标包括( )。(分数:2.00)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湿地 D.天然海岸解析:45.生态参数数值的来源主要有( )。(分数:2.00)A.从图书中提取信息B.定位或半定位观测 C.野外调查 D.室内推断分析解析:46.生态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的常用方法有( )。(分数:2.00)A.生态机理分析法B.影子工程法 C.市场价值法 D.机会成本法 解析:47.生态环境管理的目的是( )。(分数:2.00)A.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B.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 C.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D.促进社会的、经济的、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48.建设项目生态恢复规划包括的内容是( )。(分数:2.00)A.确定进行生态恢复的地点 B.依据项目总体规划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制订恢复目标 C.确定生态恢复技术方案 D.对生态恢复进行社会与生态效益评估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