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 -试卷 24 及答案解析 (总分: 58.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18,分数: 36.00) 1.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是 ( )。(分数: 2.00)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质变 2.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 )。(分数: 2.00) A.精神第一,物质第二 B.精神力量可以改变物质力量 C.精神可以代替物质
2、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3.“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 )。(分数:2.00)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4.北京人在纽约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那里是天堂:如果你不爱他,那就把他送到纽约,那里是地狱。”这句话体现 ( )。( 分数: 2.00) A.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 B.只强调矛盾双方对立,忽视统一 C.矛盾双方有主次 D.语言上的逻辑矛盾 5.“变被动为主动,变困难为机遇”表明
3、( )。(分数: 2.00) 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结合体 B.“对立”与“统一”是不可分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6.“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这一看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分数: 2.00)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B.实现人 生价值必须先要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C.人生真正价值在于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D.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不断积累自我价值 7.随着生产和生活垃圾的急剧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有关专家却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将垃圾看成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4、这句话 ( )。(分数: 2.00) A.坚持了联系的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混淆了矛盾主次方面看不到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C.坚持了矛盾的分析方法看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辩证关系,看不到矛盾的普遍性 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 ( )。(分数: 2.00) A.直线上升过程 B.曲折前进过程 C.循环往复过程 D.量变质变过程 9.“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引起了我国人民思想上的巨大解放和观念上的不断更新,封闭、保守、狭隘的小生产观念正在被打破,逐渐被开放、进取、开拓、创新等观念所代替。”这一事实说明 ( )。(分数: 2
5、.00) A.开放、进取、开拓、创新的观念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B.人们的认识决定人们的实践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 D.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10.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实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分数: 2.00)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有些认识不需要实践即可获得 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诗句表明 ( )。(分数: 2.00
6、)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存在差别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12.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原理运用于实际,形成了我们党的 ( )。(分数: 2.00) A.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B.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C.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13.经济全球化密切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国际间的合作。然而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使得原来区域性的传染病成为全球性灾难的风 险大大提高。这说明 ( )。(分数: 2.00) A
7、.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具有客观性,要区分内因与外因 C.矛盾具有对抗性,防止传染病就要遏制全球化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要注意分析转化的条件 14.下列关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前者是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 B.前者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前者的源泉是实践,后者的源泉是书本知识 D.前者是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的知识,后者是从他人那里 (包括从书本中 )得 到的知识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辩证否定的是 ( )。(分数: 2.00) A.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
8、扬弃” C.我国必须全盘西化 D.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16.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这一方面表明了唯心主义哲学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唯心主义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即 ( )。(分数: 2.00) A.把物质看作是感觉或概念的本源 B.夸大了运动变化否定了相对静止 C.夸大了感性认识否定了 理性认识 D.把感觉或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并且派生物质的本原 17.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分数: 2.00)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
9、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18.皑皑白雪在中国东北地区是众多滑雪基地得以开办的自然条件。而在南方地区,连续的降雪低温却造成了损失巨大的灾害。这表明,同一现象在不同条件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和影响。这启发我们注意 ( )。(分数: 2.00) A.联系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B.联系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D.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 9,分数: 18.00) 19.只有迎着群众需求上,贴着群众认可改,瞄准群众满意干,才能体现改革的温度和力度。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分数: 2.00) A.实践是有目的性的活动 B.社会存在
10、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C.正确的认识能够很好地指导实践 D.个人价值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实现 20.与“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反映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 )。(分数: 2.00) A.防微杜渐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21.下列关于认识的本质的理解,错误的是 ( )。(分数: 2.00) A.认识是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能动选择 2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过程,这是因为 ( )。(分数:2.00)
11、 A.实践目标的确定需要认识的指导 B.对实践手段、方法、道路、步骤的取 舍,需要认识的指导 C.对实践结果的评价,需要认识的指导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依据是 ( )。(分数: 2.00)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24.下列关于“既要改善人民生活、又要艰苦奋斗”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分数: 2.00) A.这是一个既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注意到精神的反作用的提法 B.这是一种固守某种传统观念的形而上学的僵化观点 C.这是把两种事物调和起来
12、的自相矛盾的提法 D.这是一种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的观点 25.自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活泼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这体现了 ( )。(分数: 2.00) A.两点论两分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D.社会意识是具有相对独立性 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分数: 2.00) 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
13、7.“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这首散步诗蕴含的哲理是 ( )。(分数: 2.00)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评价也就不同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判断题 (总题数: 2,分数: 4.00) 28.历史 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会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29.社会改革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
14、(政治知识) -试卷 24 答案解析 (总分: 58.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18,分数: 36.00) 1.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是 ( )。(分数: 2.00)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质变 解析:解析:事物从量变开始,达到一定程度的积累从而引起质变。题干中指出,在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时我们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要避免事物的变化超出度的范围,避免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 2.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
15、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 )。(分数: 2.00) A.精神第一,物质第二 B.精神力量可以改变物质力量 C.精神可以代替物质 D.先有精 神后有物质 解析:解析: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或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故 A、C、 D 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精神即人的意识可以对物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故本题答案选 B。 3.“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 )。(分数:2.00)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
16、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解析:解析:从认识的本质可知 ,实践决定着认识的产生和发展,选项 B 错误。人的生理结构对人的认识能力有制约作用,但是人的认识能力的产生、发展归根结底是取决于实践,故选项 C 错误。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感觉的改变而改变,选项 D 的说法显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选项 D 错误。题中的话来源于马克思的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它的意思是说,音乐是客体,听音乐的人是主体,音乐感是人对音乐的认识。认识之所以产生,主体和客体之间必须发生相互作用,仅有主体或客体都不可能产生认识。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因
17、此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 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故本题答案选 A。 4.北京人在纽约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那里是天堂:如果你不爱他,那就把他送到纽约,那里是地狱。”这句话体现 ( )。(分数: 2.00) A.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 B.只强调矛盾双方对立,忽视统一 C.矛盾双方有主次 D.语言上的逻辑矛盾 解析:解析:纽约是一座时尚化的大都市,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这个世界上最时尚、最顶尖的一切。爱他,送他去纽约,是因为在那里他可以寻找到他想要的一切,帮助他实现他的理想。同样,有最尖端的也就 意味着有最底层的,一旦他被金钱诱惑就会失去自我,一旦被潮流淘汰,贫民窟将
18、是他的终结点。这主要说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两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故本题答案选 A。 5.“变被动为主动,变困难为机遇”表明 ( )。(分数: 2.00) 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结合体 B.“对立”与“统一”是不可分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解析: 6.“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这一看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分数: 2.00)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 对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B.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先要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C.人生真正价值在于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D.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不断积累自我价值 解析:解析:“
19、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是一种双赢原则的体现,即:你有了作为,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社会就给你更好的位置;同时,当你坐到了适当的位置,就能调动多种资源,更好地施展才华。这句话启示我们人生真正价值在于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故本题答案选 C。 7.随着生产和生活垃圾的急剧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有关专家却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将垃圾看成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句话 ( )。(分数: 2.00) A.坚持了联系的观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混淆了矛盾主次方面看不到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C.坚持了矛盾的分析方法看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违背了
2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看不到矛盾的普遍性 解析:解析:有些事物在一种情况下,发挥出一种作用;而在其他场合,处在不同的条件下时,可能会 发挥另一种作用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故本题答案选 C。 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 ( )。(分数: 2.00) A.直线上升过程 B.曲折前进过程 C.循环往复过程 D.量变质变过程 解析:解析: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物的发展表现出周期性,即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从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肯定,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即完成了一个周期。在这周期中。事物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否定
21、,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把前阶段 发展的一切成果中有用的成分保留了下来。因此,在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阶段,并不是简单地循环往复而是形式的回复、内容的发展,是一个前进和上升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故本题答案选 B。 9.“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引起了我国人民思想上的巨大解放和观念上的不断更新,封闭、保守、狭隘的小生产观念正在被打破,逐渐被开放、进取、开拓、创新等观念所代替。”这一事实说明 ( )。(分数: 2.00) A.开放、进取、开拓、创新的观念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B.人们的认识决定人们的实践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 D.先进
22、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解析: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物质的不断变化,从而引起的人们思想的解放和更新则是意识的变化。因此可以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故本题答案选 C。 10.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实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 )。(分数: 2.00)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有些认识不需要实践即可获得 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解析: 11.“感时花溅泪,恨别
23、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诗句表明 ( )。(分数: 2.00)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存在差别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解析:解析:两句诗体现了因为作者心里的愁苦悲伤,所以本来与往常无异的花鸟也变得引人落泪。这说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会受到主体思想的影响,即意识是人 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项正确。 12.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原理运用于实际,形成了我们党的 ( )。(分数: 2.00) A.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B.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C.为人民服
24、务的宗旨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解析:解析:所谓“从群众中来”,就是把群众在实践中获得的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即科学的分析综合,化为系统的意见和办法。所谓“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把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 、办法拿到人民群众中去实践,进行验证,并把正确的东西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化为行动。这符合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即实践一认识一实践。故选 D 项。 13.经济全球化密切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国际间的合作。然而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使得原来区域性的传染病成为全球性灾难的风险大大提高。这说明 ( )。(分
25、数: 2.00) A.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具有客观性,要区分内因与外因 C.矛盾具有对抗性,防止传染病就要遏制全球化 D.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要注意分析转 化的条件 解析:解析:题干的描述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既给各国带来了利,同时也带来了弊,这体现的是矛盾具有两面性。矛盾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时有矛盾。故本题答案选 A。 14.下列关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前者是事物的现象,后者反映事物的本质 B.前者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后者是认识的高级阶
26、段 C.前者的源泉是实践,后者的源泉是书本知识 D.前者是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的知识,后者是 从他人那里 (包括从书本中 )得到的知识 解析:解析:直接经验指的就是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的知识,间接经验指的就是从他人那里 (包括从书本巾 )得到的知识。故本题答案选 D。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辩证否定的是 ( )。(分数: 2.00) A.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 C.我国必须全盘西化 D.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 解析:解析: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指的就是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不是全盘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所以 C 的说法显然不是辩证否定的观
27、点。 故本题答案选 C。 16.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这一方面表明了唯心主义哲学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唯心主义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即 ( )。(分数: 2.00) A.把物质看作是感觉或概念的本源 B.夸大了运动变化否定了相对静止 C.夸大了感性认识否定了理性认识 D.把感觉或概念夸大为脱离物质并且派生物质的本原 解析:解析: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如果把人的认识曲线上的某个片断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唯心主 义哲学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由于唯心主义哲
28、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故本题答案选 D。 17.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分数: 2.00)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解析:解析: A 项中,认识总 是滞后于实践的说法是错误的。认识可能落后于实践,也可能超前于实践,故 A 项不选。 B 项中实践是认识的先导的说法也是错误的。认识同样也可能先于实践,从而作为实践的先导去指导实践,
29、故 B 项不选。 D 项的说法错误,实践和认识有统一性的一面,但不是说实践与认识二者可以合为一体,因此合一的说法错误,故 D 项不选。题干当中“预测未来”可以看作认识活动,“创造出来”可以看作实践活动,而“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强调的就是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以预见为基础,通过实践真正把科学的预测和理论转化为现实,体现了实践高于认识 。故本题答案选C。 18.皑皑白雪在中国东北地区是众多滑雪基地得以开办的自然条件。而在南方地区,连续的降雪低温却造成了损失巨大的灾害。这表明,同一现象在不同条件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和影响。这启发我们注意 ( )。(分数: 2.00) A.联系的普
30、遍性和统一性 B.联系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D.联系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解析:解析:在普遍联系中,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题目中雪对南方和北方的影响是不同的,说明了这一点。“同一现象在不同条件下,会 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和影响”说明联系还具有条件性。故本题答案选 C。 二、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 9,分数: 18.00) 19.只有迎着群众需求上,贴着群众认可改,瞄准群众满意干,才能体现改革的温度和力度。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分数: 2.00) A.实践是有目的性的活动 B.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C.正确的认识能够很好地指导实践
31、D.个人价值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实现 解析:解析: B 项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 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故本题答案选 AC。 20.与“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反映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 )。(分数: 2.00) A.防微杜渐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解析:解析:这句话出自魏源默觚学篇二,意思是接触了实际后才知道真相,亲自实践后才知道困难。所以,题干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而 A 项反映的是质量互变的哲学原理 D 项反映的是内外因关系的哲学原理,只有 B 和 C 两个选项是强调的是实践的决定性作用。故
32、答案是 BC。 21.下列关于认识的本质的理解,错误的是 ( )。(分数: 2.00) A.认识是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能动选择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A 项“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和 D 项“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是能动反映的必要途径和内在环节但不是认识的本质。 C 项“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完全违背了能动的反映论的原则。故本题答案选 ACD。 2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一旦形成,就会反作用于实践,指 导实践的过
33、程,这是因为 ( )。(分数:2.00) A.实践目标的确定需要认识的指导 B.对实践手段、方法、道路、步骤的取舍,需要认识的指导 C.对实践结果的评价,需要认识的指导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解析:解析:题干强调的是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D 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ABC。 2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依据是 ( )。(分数: 2.00)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辩证关系 解析:解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坚持具
34、体问题具体分析。故本题答案选 ACD。 24.下列关于“既要改善人民生活、又要艰苦奋斗”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分数: 2.00) A.这是一个既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注意到精神的反作用的提法 B.这是一种固守某种传统观念的形而上学的僵化观点 C.这是把两种事物调和起来的自相矛盾的提法 D.这是一种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的观点 解析:解析:“改善人民生活”是物质方面,“ 艰苦奋斗”是精神方面, A 项讲述了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既要改善人民生活,又要艰苦奋斗”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的重要体现。故本题答案选 AD。 25.自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一大批来自基层
35、、清新朴实、生动活泼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这体现了 ( )。(分数: 2.00) A.两点论两分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D.社会意识是具有相对独立性 解析:解析: A、 D 项与题意无关。新闻报道之所以受到社会好评最主要 的是来自基层,从基层百姓的生活实际出发,清新朴实,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一切从实际出发。 2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分数: 2.00) 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B.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C.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
36、一 D.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 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本题答案选 ABD。 27.“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这首散步诗蕴含的哲理是 ( )。(分数: 2.00)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评价也就不同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解析:诗中“我”和“儿子”对散步时走直路还是走弯路有不同的理解,体现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认识事物会得出不同的价值 评价。而“儿子”对“把路走弯”的优势的独特理解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本题答案选 BD。 三、判断题 (总题数: 2,分数: 4.00) 28.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会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29.社会改革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解析:解析: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社会形态的根 本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