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1294361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 -试卷 7 及答案解析 (总分: 6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 30,分数: 60.00) 1.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 )(分数: 2.00) A.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B.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C.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 D.规律是事物的应然联系 2.下面各选项反映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有 ( )。(分数: 2.00) A.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会影响人类的 健康 B.欧债危机的蔓延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C.在一定生产力发展

2、水平上,人口条件影响社会发展 D.地下水异常、气象异常会引起地震 3.以下成语、典故和诗句中,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分数: 2.00) A.刻舟求剑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 )。(分数: 2.00)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 问题 5.下列成语或俗语体现出同一哲学原理的是 ( )。(分数: 2.00) A.按图索骥 B.画饼充饥 C.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D.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6.碘是人体

3、必需的元素,但是统一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方式可能导致“补碘”过量。某些非缺碘地区增售无碘盐,人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分数: 2.00) A.做事情要掌握分寸 B.看问题要力求全面 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7.现代科学家运用电子计算机解决了数学运算、工程设计和科学实验中的一些 难题,这表明电脑 ( )。(分数: 2.00) A.可以模拟人脑的某些功能 B.具有思维的属性 C.可以代替人脑的一部分活动 D.可以完全取代人脑 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人唯心主义;而

4、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 )。(分数:2.00) A.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B.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D.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9.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 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 )。(分数: 2.00) A.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B.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C.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D.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包括的基本要素是 ( )。(分数:

5、2.00) A.认识主体 B.认识客体 C.认识工具 D.认识领域 11.下列有关物质和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 2.00) A.客 观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世界是运动着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在运动着、发展着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运动具有相对性 12.坚持不同的观点,就会有不同的发展前景,这表明 ( )。(分数: 2.00) A.意识正确与否受主观因素影响 B.不同性质的意识起不同的作用 C.意识对客观事物有时起决定作用 D.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13.以下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等产生影响的是 ( )。(分数: 2.00) A.东南之人食

6、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 B.东辣西酸,南甜北咸 C.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4.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先进实用技术,正成为高校科研的着力点。一些高校把科研重点放在解决农村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大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成果。这说明 ( )。(分数: 2.00) A.实践的发展为认识提供了新的课题 B.科技创新必须面向客观实际 C.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D.科学实验可以提高人类物质生产水平 15.判断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的总体状况,应坚持方法是 ( )。(分数: 2.00) A.用一些事例来立 论 B.从整体上掌握事实 C.普遍联系才是

7、判断一切事物的基本依据 D.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世界观、方法论 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全面统治下建立起延安革命根据地,实现了局部执政。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状况表明 ( )。(分数: 2.00) A.事物的发展处于量变阶段,尚未发生质变 B.事物的发展处于质变阶段,但只是出现了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发展处于量变阶段,但出现了局部性部分质变 D.事物的发展处于量变阶段,但出现了阶段性部分质变 17.“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其体现的哲理有 ( )。(分数: 2.00)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起主导作用 B.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

8、作用 C.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18.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投资、出口、消费 )在我国各个发展阶段其地位与作用是不同的,我国政府必须依据经济发展实情作出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这体现了 ( )。(分数: 2.00) A.事物是普遍 联系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矛盾的特点也不同 D.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19.下列对国家权力的理解,正确的有 ( )。(分数: 2.00) A.国家权力是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的政治权力 B

9、.国家权力是占据政治统治地位的阶级力量 C.国家权力是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公共权力 D.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强制性和普遍性特征 20.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分数: 2.00) A.真理之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B.真理的内容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真理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 D.真理具有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公共性的内容 21.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有些人在择业时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以致在求职时四处碰壁。这说明 ( )。(分数: 2.00) A.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B.价值观对

10、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C.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有了正确的择业观就能实现就业 2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 ( )。(分数: 2.00) A.现象与本质 B.原因 与结果 C.必然性与偶然性 D.可能性与现实性 23.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前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 )。(分数: 2.00) A.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B.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C.人的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D.观念、主观意识应随时发生变化 24.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

11、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 ( )。(分数: 2.00) A.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 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它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C.它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科学体系 D.它继承了哲学史上的优秀成果,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新材料,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 25.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有 ( )。(分数: 2.00)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矛盾特殊性原理 C.矛盾普遍性原理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6.下列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说法有 ( )。(分数: 2.00) A

12、.政党是超阶级的政治团体 B.阶级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 C.任何政党都重视争取群众的支持 D.政党无所谓组织结构 27.“遇到跌倒老人扶不扶”的话题一度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中国卫生部还出台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从技术层面提供“如何扶”的专业知识。但是很多公众主要从道德层面讨论“应该不应该扶”,从法律层面讨论“扶起后如果受到诬陷能否有足够的法律保障”。许多人表示,老人跌倒后不去扶的行为并不仅仅意味着道德水平的下降,可能还反映出法制对道德行为的支撑力度不够。该材料反映了 ( )。(分数: 2.00) A.基于视角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 B.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多元的,呈现出复杂性

13、C.外因和内因同等重要 D.外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重要条件 28.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 )。(分数: 2.00)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29.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 标。如果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拉动 GDP 的增长,那就不是“绿色 GDP”,而是“黑色 GDP”了。这说明 ( )。(分数: 2.00) A.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

14、系 B.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C.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30.下列说法正确地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的是 ( )。(分数: 2.00) A.只有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 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C.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D.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事业单 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 -试卷 7 答案解析 (总分: 6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 30,分数: 60.00) 1.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 )(分数: 2.00) A.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B.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所

15、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 C.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 D.规律是事物的应然联系 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关于规律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第二,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所揭示的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不可改变的趋势;第三,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重复性。据此可知,本题应选 ABC。 2.下面各选项反映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有 ( )。(分数: 2.00) A.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B.欧债危机的蔓延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C.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人口条件影响社会发展 D.地下水异常

16、、气象异常会引起地震 解析:解析: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选项 ABC均反映了事物之间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选项 D 中,地下水异常、气象异常是地震的表现,并非引起地震的原因,故应排除。 3.以下成语、典故和诗句中,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分数: 2.00) A.刻舟求剑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解析:解析: A 项“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B 项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C、 D 两项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 4.哲学基本问

17、题的内容包括 ( )。(分数: 2.00) A.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解析: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 C、D 项。 5.下列成语或俗语体现出同一哲学原理的是 ( )。(分数: 2.00) A.按图索骥 B.画饼充饥 C.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D.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解析:解析: A 项,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B 项,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 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C 项,劈柴不照

18、纹,累死劈柴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D 项,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故答案为 CD。 6.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是统一在食盐中添加碘的方式可能导致“补碘”过量。某些非缺碘地区增售无碘盐,人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分数: 2.00) A.做事情要掌握分寸 B.看问题要力求全面 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解析:解析:统一加碘 导致“补碘”过量的现象,体现了事物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把握界限。不同地区根据

19、具体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B、 D 项无关。故本题选 AC。 7.现代科学家运用电子计算机解决了数学运算、工程设计和科学实验中的一些难题,这表明电脑 ( )。(分数: 2.00) A.可以模拟人脑的某些功能 B.具有思维的属性 C.可以代替人脑的一部分活动 D.可以完全取代人脑 解析:解析:电脑是人工智能的一种。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的程度不断提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开始出现思维演化的征兆。但是,人工智能并不

20、等同于人的思维,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一定程度地赋予机器的结果,是受人类思维支配和操纵的,它不可能完全代替人的思维,也更不可能超越和统治人的思维。故本题选 AC。 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人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 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 )。(分数:2.00) A.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B.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D.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21、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 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 项正确。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征。 B 项正确。 C、 D 项为无关选项。

22、9.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 的技能的痕迹。”这段话应理解为 ( )。(分数: 2.00) A.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B.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C.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D.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解析:解析:主体 (人 )的对象化就是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主体对象化就是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是人对自然界改造的科学性的表现。故 A、 C 选项正确。题目并没有提到科学技术,只是强调人造人为,即人的实践活动,故 B 选项不符合题意。 D 选

23、项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10.马克思主 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包括的基本要素是 ( )。(分数: 2.00) A.认识主体 B.认识客体 C.认识工具 D.认识领域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工具。故本题应选 ABC。 11.下列有关物质和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 2.00) A.客观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世界是运动着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在运动着、发展着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运动具有相对性 解析:解析: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 存在方式,故 A 项说法错误,应选;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 D 项

24、说法错误,应选。 12.坚持不同的观点,就会有不同的发展前景,这表明 ( )。(分数: 2.00) A.意识正确与否受主观因素影响 B.不同性质的意识起不同的作用 C.意识对客观事物有时起决定作用 D.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解析:解析:“观点”属于意识的范畴,坚持不同的观点,即用不同的意识指导实践,有不同的发展前景,则表明不同的意识具有不同的作用,意识影响事物的变化与发展,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B、 D 正确; A 与题意无关, C 的观点错误。 13.以下能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等产生影响的是 ( )。(分数: 2.00) A.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 B.东辣西酸

25、,南甜北咸 C.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解析:解析: A、 B 两项均体现不同的区域地理自然环境对人们饮食习惯的影响。 C、 D 两项则体现的是不同的地理环境带给人们不同的物质基础。四项均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14.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先进实用技术,正成为高校科研的着力点。一些高校把科研重点放在解决农村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一大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成果。这说明 ( )。(分数: 2.00) A.实践的发展为认识提供了新的课题 B.科技创新必须面向客观实际 C.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D.科学实验可以提

26、高人类物质生产水平 解析:解析: D 项“科学实验可以提高人类物质生产水平”有误,科学实验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提高人类的物质生产水平,不是所有的科学实验都能提高人类的物质生产水平,故 D 项不选。 15.判断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的总体状况,应坚持方法是 ( )。 (分数: 2.00) A.用一些事例来立论 B.从整体上掌握事实 C.普遍联系才是判断一切事物的基本依据 D.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世界观、方法论 解析:解析:判断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的总体状况,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世界观、方法论。不能仅靠事例,不能简单地用一个事例来炒作和立论。列宁曾说过:“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

27、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找到能够证明任何观点的事例。但这些事例如果不是在普遍的联系中,就没有任何意义。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所以说,普遍联系才是判断一切事物的基本依据。因此本题选BCD。 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全面

28、统治下建立起延安革命根据地,实现了局部执政。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 状况表明 ( )。(分数: 2.00) A.事物的发展处于量变阶段,尚未发生质变 B.事物的发展处于质变阶段,但只是出现了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发展处于量变阶段,但出现了局部性部分质变 D.事物的发展处于量变阶段,但出现了阶段性部分质变 解析: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实现了局部执政。这说明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先进的政权,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局部性和阶段性部分质变,但当时全国总体仍处于国民党统治之下,中国社会的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发展仍处于量变阶段。因此 , C、 D 两项正确。 17.

29、“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其体现的哲理有 ( )。(分数: 2.00)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起主导作用 B.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C.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解析:解析: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它强调的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许多矛盾的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 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它强调的是同一矛盾中,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一方是主要方面。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必

30、须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保证社会平稳、快速的发展。这说明在社会发展这个问题上,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和重点,这体现了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原理。另外,在社会发展这个问题上并不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起主导作用原理。所以 B 项应选, A 项不选。我们之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主要就是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 C 项应选。生产力 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归根到底便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所以 D 项表述错误,不选。 18.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

31、、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投资、出口、消费 )在我国各个发展阶段其地位与作用是不同的,我国政府必须依据经济发展实情作出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这体现了 ( )。(分数: 2.00)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矛盾的特点也不同 D.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解析:解析: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的实情制定宏观调控政策,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共十七大报告作出调整“三驾马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矛盾的特点也不同以及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19.下列对国家权力的理解,正确的有 (

32、)。(分数: 2.00) A.国家权力是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的政治权力 B.国家权力是占据政治统治地位的阶级力量 C.国家权力是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公共权力 D.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强制性和普遍性特征 解析:解析:国家权力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和巩固其统治的支配力量,具有强制性、主权性和普遍性。它根源于社会经济基础,是承担社会管理职能的公共权力。选项 ABCD 说法均正确。 20.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分数: 2.00) A.真理之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B.真理的内容是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真理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 D.真理具有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公

33、共性的内容 解析:解析:真理的客观性具有两重含义,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 的。在本题中, D 是不对的,真理之所以为真理不是由大多数人认同的公共性所决定的。真理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讲的是真理的功能,所以不选。 21.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有些人在择业时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以致在求职时四处碰壁。这说明 ( )。(分数: 2.00) A.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B.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C.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有了正确的择业观就能实现就业 解析:解

34、析: B 项 本身说法不对,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作用从性质上分有两种:一是促进作用,二是阻碍作用。只说一种作用,犯了片面看问题的错误。 D 项说法太绝对。本题选 AC。 2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 ( )。(分数: 2.00) A.现象与本质 B.原因与结果 C.必然性与偶然性 D.可能性与现实性 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 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

35、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 (即对立统一 )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此外唯物辩证法还有其他范畴:整体和部分、个性和共性、相对和绝对,等等。本题选 ABCD。 23.某地对干部作风建设有一形象的比喻,说是当前干部要有“三盆水”:一盆水洗头,更新观 念,与时俱进;一盆水洗手,干净干事,勤政廉洁;一盆水洗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当干部要“洗头”,是因为 ( )。(分数: 2.00) A.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B.客观实

36、际是变化发展的 C.人的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 D.观念、主观意识应随时发生变化 解析:解析: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 A、 B、 C 选项正确。 24.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 ( )。(分数: 2.00) A.它揭示了自然界、人 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它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 C.它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科学体系 D.它继承了哲学史上的优秀成果,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新材料,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 解析:解析:“完成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观点是错

37、误的,事实上,人类并没有“完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且辩证唯物主义中所说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指的是整个世界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也就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所以 C 项片面。 25.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率先基本实 现现代化,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有 ( )。(分数: 2.00)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矛盾特殊性原理 C.矛盾普遍性原理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解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点。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

38、具体分析,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分类加以指导。因此,本 题选择 ABD。 26.下列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说法有 ( )。(分数: 2.00) A.政党是超阶级的政治团体 B.阶级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 C.任何政党都重视争取群众的支持 D.政党无所谓组织结构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它是一定的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代表,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织。因此,阶级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 A 项不正确。 C 项表述过于

39、绝对,不正确。政党通常都有较为严密的组织结构, D 项 不正确。故选 ACD。 27.“遇到跌倒老人扶不扶”的话题一度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中国卫生部还出台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从技术层面提供“如何扶”的专业知识。但是很多公众主要从道德层面讨论“应该不应该扶”,从法律层面讨论“扶起后如果受到诬陷能否有足够的法律保障”。许多人表示,老人跌倒后不去扶的行为并不仅仅意味着道德水平的下降,可能还反映出法制对道德行为的支撑力度不够。该材料反映了 ( )。(分数: 2.00) A.基于视角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 B.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多元的,呈现出复 杂性 C.外因和内因同等重要 D.外

40、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重要条件 解析:解析:题干中关于“遇到跌倒老人扶不扶”的话题成为讨论焦点,许多人观点不同,说明了对于同一事物,由于视角不同认识会有所不同, A 项正确。对于“扶不扶”问题由于原因多种,导致结果也不确定,说明结果与原因之间关系多元且复杂, B 项正确。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般地说,外因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只能对内因施加各种影响,局部地改变事物发展的面貌。 因此 c 项所言外因和内因同等重要是错误的, D 项正确。故本题选 ABD。 28.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41、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 )。(分数: 2.00)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解析: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 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选项 A、 B、 C、 D 中所表述的哲理在这句话中均有所体现。 29.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拉动 GDP

42、的增长,那就不是“绿色 GDP”,而是“黑色 GDP”了。这说明 ( )。(分数: 2.00) A.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B.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C.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解析:解析: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对 发展起阻碍作用, B错误,应选 ACD。 30.下列说法正确地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关系的是 ( )。(分数: 2.00) A.只有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 B.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C.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D.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解析:解析: A 项说明认识并按客观规律办事,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自由发挥。 B 项说明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D 项说明尊重客观规律,在主观上采用合适的方法。此三项均正确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C 项的错误在于“没有条件也要上”,这是违背客观规 律性的做法,排除该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