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试卷6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1294442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试卷6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试卷6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试卷6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试卷6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试卷6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 -试卷 62 及答案解析 (总分: 6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30,分数: 60.00) 1.某日,李某发现张某开的汽车好像是自己前一段时间丢的车 (虽然更换了汽车号牌仍可认出 ),遂去暗中调查,果然是自己丢的车。于是前去询问张某,张某却突然将车开走。李某遂向公安机关报告了这一事实,要求公安机关追究张某的法律责任。李某的这一行为是 ( )。(分数: 2.00) A.控告 B.报案 C.扭送 D.举报 2.逃避海关监管将境外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 废物运输进境,情节严重的,构成 ( )。(分数: 2.00) A.非

2、法运输罪 B.非法过关罪 C.走私物品罪 D.走私废物罪 3.李某在微博上谎称某大百货市场有炸弹,公安机关立即组织人力进行了全面搜索,但是在大百货市场内根本就没有发现炸弹。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分数: 2.00) A.李某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B.李某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C.李某只是在微博上这么一说,并没有实际行动,不构成犯罪 D.李某不构成犯罪,但必须对李某进行行政处罚 4.下列哪种情形构成交通肇事 罪 ?( )(分数: 2.00) A.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 B.行为人在交通肇

3、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 C.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 D.火车司机违章驾驶旅客列车造成重大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的 5.下列关于我国缓刑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 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B.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两个月 C.适用于被判处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的,需要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6.下列关于犯罪形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4、 )。(分数: 2.00) A.故意犯罪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 B.过失犯罪也可能存在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形态 C.故意犯罪形态只能存在于犯罪过程中,在犯罪过程以外出现的某种状态,不是故意犯罪形态 D.同一犯罪行为,只有 一种犯罪形态 7.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相适应 B.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C.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客观危害相适应 D.刑罚的轻重既要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相适应,又要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

5、之罪的, ( )。(分数: 2.00) A.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适用犯罪行为地的刑法 C.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应当不予追究 D.该国家工作人员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9.王某是甲电子商务公司的法人代表,与甲公司有合作关系的乙公司因一些原因未能履行合同上规定的义务,对甲公司造成了不良影响,遂乙公司根据合同向甲公司支付了违约金 10 万元。王某将这 10 万元收为己有。王某的行为属于 ( )。(分数: 2.00) A.挪用资金罪 B.职务侵占罪 C.贪污罪 D.挪用公款罪 10.甲犯盗窃罪被判 12 年,抢劫罪被判 15 年,诈骗罪被判 10 年,数罪并罚决定执

6、行 25 年,执行 3 年后,犯故意伤害罪,被判 10 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对甲应该采用先并后减的方式数罪并罚 B.对甲再次数罪并罚的最高刑为有期徒刑 25 年 C.对甲再次数罪并罚的最高刑为有期徒刑 20 年 D.对甲再次数罪并罚的最高刑为有期徒刑 22 年 11.甲将车停在银行门口,到银行办事,办完事出来倒车时,将蹲在汽车尾部玩耍的两岁男孩轧死。甲的行为属于 ( )。(分数: 2.00)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12.吴某以陆某犯重婚罪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刑事诉讼。主审法官王某受自己的同学 (系被告人陆某的哥哥

7、 )之托,毁灭陆某 有罪证据,认定陆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对王某的定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分数: 2.00) A.帮助毁灭证据罪 B.滥用职权罪 C.徇私枉法罪 D.玩忽职守罪 13.护士林某在给病人王某注射青霉素时,忘了做皮试而导致王某过敏死亡,林某的行为属于 ( )。(分数:2.00) A.间接故意犯罪 B.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D.意外事件 14.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告诉才处理,是指只有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其他人员告诉人民法院 不予受理 B.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

8、罪分子 C.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不属于司法工作人员 D.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相关情况,但犯罪的时候不满 18 周岁的除外 15.甲的女友向甲提出分手,甲因爱生恨,欲与女友同归于尽。某日,甲携带匕首约女友见面。当女友再次表示断绝关系后,甲掏出匕首朝女友胸部刺去。当甲看到女友痛苦地倒下时,又心存不忍,急忙将女友送到医院,但其女友终因伤势过重死亡。甲的故意杀人行为属于 ( )。(分数: 2.00) A.犯罪未遂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16.张某 5 年前加入了伪造货币集团,现在成为了集团的首要分子并伪造了数额巨大的假币。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下列对

9、他的刑事判决不符合规定的是 ( )。(分数: 2.00) A.判处 10 年有期徒刑并没收财产 B.判处无期徒刑并没收财产 C.判处死刑并处 10 万元罚金 D.判处 15 年有期徒刑并处 60 万元罚金 17.张某在抢劫丁某的过程中见丁某拼命反抗,用刀猛刺了丁某一刀,丁某大声呼救,张某怕罪行暴露,遂弃刀逃跑。丁某被刺成重伤。张某的行为构成 ( )。( 分数: 2.00) A.故意伤害罪既遂 B.故意杀人罪未遂 C.抢劫罪未遂 D.抢劫罪既遂 18.阿华为毒死妻子,在妻子茶杯里投毒,后见妻子非常痛苦,于是将妻子送往医院。经抢救,妻子未死亡,但成了植物人。对于阿华的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10、。(分数: 2.00) A.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应当免除处罚 B.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应当减轻处罚 C.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既遂 D.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未遂 19.刑罚的威慑功能所针对的对象是 ( )。(分数: 2.00) A.同类犯罪行为人 B.人民群众 C.犯罪 被害人 D.有可能犯罪的不稳定分子 20.根据刑法有关规定,下列情形按绑架罪定罪处罚的是 ( )。(分数: 2.00) A.甲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绑架了一名妇女 B.为了勒索财物,乙偷盗了某富商不满周岁的儿子 C.丙以没收押金为要挟,长达半年时间里强迫工人周末在工厂内加班,不允许请假回家 D.丁为了索取债务,将债务人扣押在自己家中,要求其

11、家人还钱赎人 21.华风公司是一家非国有公司,其工作人员甲与某国有公司委派到该非国有公司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乙共同侵占该非国有公司的财产时,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可将甲视为无身份者,将乙视为有身份者,按真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定性 B.可将乙视为无身份者,将甲视为有身份者,按真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定性 C.不是共同犯罪,按各自的犯罪构成进行定罪量刑 D.以上都不对 22.依据刑法,背叛国家罪指 ( )。(分数: 2.00) A.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B.投敌叛变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

12、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 D.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 主义制度 23.下列各项行为中,不能适用我国刑法的是 ( )。(分数: 2.00) A.美国人甲在日本留学期间对中国留学生杨某实施抢劫 B.中国公民乙在出国旅游期间盗窃汽车一辆 C.伊朗恐怖组织头目丙在中国转机逃往韩国时被中国警方抓获 D.俄国人丁在担任俄国驻中围大使期间对中国公民实施强奸 24.甲和乙打算教训一下丙,于是两人深夜潜入丙家所在的小区,乙在丙家门口望风,甲进人丙家后,发现丙没在家,于是顺手偷走了 1 万元的现金,随后对乙说:“丙不在家,算他走运,不教训他了。”对本案应如何认定 ?( )(分数 : 2.00) A.甲

13、、乙构成盗窃罪,两人是共犯关系 B.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罪,两人是共犯关系 C.甲与乙都构成盗窃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不构成犯罪 25.下列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罪刑法定原则既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也禁止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B.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残虐的刑罚 C.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价值在于惩罚和预防犯罪 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法律 26.拘役是我国刑罚的一种,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的期限是 ( )。(分数: 2.00) A.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 B.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C.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D.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 27.甲患

14、有抑郁症导致性格偏执,产生报复心理。某日,甲用事前准备的刀重伤了路人乙。对于甲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分数: 2.00) A.甲患有抑郁症,是精神病人,应当不负刑事责任 B.甲患有抑郁症,丧失控制能力,应当责令其监护人加以监督 C.甲患有抑郁症,但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应当负刑事责任 D.甲患有抑郁症,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8.根据刑法有关规定,下 列哪种情形不负刑事责任 ?( )(分数: 2.00) A.甲, 13 周岁,向同学水杯中投放“敌敌畏”造成该同学死亡 B.乙, 18 周岁,多次实施盗窃,但每次窃得的钱财数额不大 C.丙, 25 周岁,醉酒后回家途中砸

15、坏多辆汽车 D.丁, 40 周岁,某处级干部的配偶,收受戊的财物,通过该处级干部下属的职务行为为戊谋取不正当利益 29.甲男和乙女为邻居,某天两人同坐电梯下楼,突然电梯发生事故,导致电梯内漆黑一片,此时乙女非常烦躁,致使间歇性精神病发作,乙女开始攻击甲男,甲男在抵抗中致使乙女受伤。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甲男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B.甲男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C.甲男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D.甲男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0.甲欲杀乙,某日携带炸药前往乙家要炸死乙,乙刚好出差不在家。甲蹲守一夜后未见乙归,就没有将乙家炸毁。甲的行为构成 ( )。(分数: 2.00) A.

16、犯罪未遂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 -试卷 62 答案解析 (总分: 6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30,分数: 60.00) 1.某 日,李某发现张某开的汽车好像是自己前一段时间丢的车 (虽然更换了汽车号牌仍可认出 ),遂去暗中调查,果然是自己丢的车。于是前去询问张某,张某却突然将车开走。李某遂向公安机关报告了这一事实,要求公安机关追究张某的法律责任。李某的这一行为是 ( )。(分数: 2.00) A.控告 B.报案 C.扭送 D.举报 解析:解析:报案是指单位或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发生,向公安机关、人

17、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揭露和报告的行为。举报是指单位或者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检举、揭发犯罪嫌疑人及其犯罪事实的行为。控告是指 被害人就其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遭受不法侵害的事实及犯罪嫌疑人的有关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进行揭露与告发,要求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诉讼行为。报案与控告的区别在于报案不能明确提供犯罪嫌疑人的详细情况,控告和举报的区别在于控告是由受所控罪行直接侵害的人提出,举报则绝大多数是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因此 B、 D 两项不是正确选项。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82 条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1)正在实行犯

18、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通缉在案的; (3)越狱逃 跑的; (4)正在被追捕的。显然,李某的行为并非扭送,排除 C。故本题应选 A。 2.逃避海关监管将境外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运输进境,情节严重的,构成 ( )。(分数: 2.00) A.非法运输罪 B.非法过关罪 C.走私物品罪 D.走私废物罪 解析:解析:刑法第 152 条第 2 款规定,逃避海关监管将境外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运输进境,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是刑法对走私废物罪的规定。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 3.李某在微博上谎称某大百货

19、市场有炸弹,公安机关立即组织人力进行了全面搜索,但是在大百货市场内根本就没有发现炸弹。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分数: 2.00) A.李某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 B.李某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C.李某只是在微博上这么一说,并没有实际行动,不构成犯罪 D.李某不构成犯罪,但必须对李某进行行政处罚 解析:解析:李某只是谎称某大百货市场有炸弹,并没有实际放置炸弹,没有危害公共安全的现实危险和可能,不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但其行为符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 罪的犯罪构成,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所以, A、 C、 D 项错误, B 项正确。因此,本题选 B。 4.

20、下列哪种情形构成交通肇事罪 ?( )(分数: 2.00) A.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 B.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 C.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 D.火车司机违章驾驶旅客列车造 成重大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的 解析: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6 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

21、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第 7 条规定:“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指使、强令他人违章驾驶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具有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刑法第 132 条规定:“ 铁路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铁路运营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据上述法条, A 项和 B项依法构成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 D 项依法构成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只有 C 项构成交通肇事罪。 5.下列

22、关于我国缓刑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B.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两个月 C.适用于被判处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的,需要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第 72 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根据此条规定可知,并不是所有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都可以适用缓刑。而只有被判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才属于缓刑适用范围,因此 C 项说法有误,答案为 C。 6.下列关于犯

23、罪形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 2.00) A.故意犯罪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 B.过失犯罪也可能存在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与 犯罪中止形态 C.故意犯罪形态只能存在于犯罪过程中,在犯罪过程以外出现的某种状态,不是故意犯罪形态 D.同一犯罪行为,只有一种犯罪形态 解析:解析:故意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出现结局所呈现的状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其中,犯罪既遂称为犯罪完成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称为犯罪未完成形态,故 A 项正确。 过失犯罪没有犯罪目的,不可能为犯罪实施预备行为,并且过失犯罪必须要有危害结果的

24、发生。因此,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形态,故 B 项 错误。 按照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因主客观原因停止下来而区分出了预备、未遂、中止、既遂的犯罪形态。因此,故意犯罪形态只能存在于犯罪过程中,犯意形成之后又打消犯意、犯罪既遂之后的悔罪表现等,都不是故意犯罪形态;同一犯罪行为也只能有一种犯罪形态,如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不可能出现在同一犯罪行为中。故 C、 D 项正确。 7.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相适应 B.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C.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客 观危害相适

25、应 D.刑罚的轻重既要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相适应,又要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解析:解析:所谓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就是以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为内容的原则。审判机关对任何犯罪决定刑罚时,都应当坚持这三个“适应”,全面衡量,不得偏废。故本题答案应选 D。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 ( )。(分数: 2.00) A.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适用犯罪行为地的刑法 C.按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应 当不予追究 D.该国家工作人员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 7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

26、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故选 A。 9.王某是甲电子商务公司的法人代表,与甲公 司有合作关系的乙公司因一些原因未能履行合同上规定的义务,对甲公司造成了不良影响,遂乙公司根据合同向甲公司支付了违约金 10 万元。王某将这 10 万元收为己有。王某的行为属于 ( )。(分数: 2.00) A.挪用资金罪 B.职务侵占罪 C.贪污罪 D.挪用公款罪 解析:解析: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

27、财务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王某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故本题选 B。 10.甲犯盗窃罪被判 12 年,抢劫罪被判 15 年,诈骗罪被判 10 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 25 年,执 行 3 年后,犯故意伤害罪,被判 10 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对甲应该采用先并后减的方式数罪并罚 B.对甲再次数罪并罚的最高刑为有期徒刑 25 年 C.对甲再次数罪并罚的最高刑为有期徒刑 20 年 D.对甲再次数罪并罚的最高刑为有期徒刑 22 年 解析:解析:刑法第 71 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叉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

28、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 69 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故甲应该采用先减后并的方式数罪并罚,即 22 年与 10 年数罪并罚。故 A 项错误。根据该法第 69条的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 3 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 1 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 35 年的,最高不能超过 20 年。总和刑期在 35 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 25 年。题干中 22 年与10 年两者之和为 32 年,小于 35 年,刑期应在 10 年与 20 年之间,并包含 10 年和 20 年。所以对甲再次

29、数罪并罚的最高刑为有期徒刑 20 年。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C。 11.甲将车停在银行门口,到银行 办事,办完事出来倒车时,将蹲在汽车尾部玩耍的两岁男孩轧死。甲的行为属于 ( )。(分数: 2.00)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解析:解析: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本题中甲并没有预见到结果的发生,故 A 项说法正确, C 项说法错误。间接故意,行为人

30、明知自己的行 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这是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区别。 12.吴某以陆某犯重婚罪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刑事诉讼。主审法官王某受自己的同学 (系被告人陆某的哥哥 )之托,毁灭陆某有罪证据,认定陆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对王某的定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分数: 2.00) A.帮助毁灭证据罪 B.滥用职权罪 C.徇私枉法罪 D.玩忽职守罪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 307 条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

31、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主审法官王某故意毁灭陆某有罪证据的行为,属于帮助毁灭证据罪,故本题选 A。 13.护士林某在给病人王某注射青霉素时,忘了做皮试而导致王某过敏死亡,林某的行为属于 ( )。(分数:2.00) A.间接故意犯罪 B.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C.疏忽大 意的过失犯罪 D.意外事件 解析:解析:间接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

32、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林某的行为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所以选 C。 14.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告诉才处 理,是指只有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其他人员告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B.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 C.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不属于司法工作人员 D.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相关情况,但犯罪的

33、时候不满 18 周岁的除外 解析:解析:刑法第 98 条规定:“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A 项说法错误。该法第 94 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 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因此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属于司法工作人员, C 项说法错误。该法第 100 条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由此可知,并非所有犯罪的时候不满 18 周岁的人都可以免

34、除报告义务,D 项说法错误。故本题应选 B。 15.甲的女友向甲提出分手,甲因爱生恨,欲与女友同归于尽。某日,甲携带匕首约女友见面。当女友再次表示断绝关系后,甲掏出匕首朝女友胸部刺去。当 甲看到女友痛苦地倒下时,又心存不忍,急忙将女友送到医院,但其女友终因伤势过重死亡。甲的故意杀人行为属于 ( )。(分数: 2.00) A.犯罪未遂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解析:解析:刑法第 22 条第 1 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该法第 23条第 1 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该法第 24 条第 1 款规定,在犯

35、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本题中,甲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不属于犯罪预备 ,排除 D 项。甲停止犯罪并非意志以外的原因,排除 A 项。甲的犯罪行为实施终了,且没有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不属于犯罪中止,排除 C 项。本题正确答案为 B。 16.张某 5 年前加入了伪造货币集团,现在成为了集团的首要分子并伪造了数额巨大的假币。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下列对他的刑事判决不符合规定的是 ( )。(分数: 2.00) A.判处 10 年有期徒刑并没收财产 B.判处无期徒刑并没收财产 C.判处死刑并处 10 万元罚金 D.判处 15 年有期徒刑并处 60 万元罚金 解析

36、:解析:刑法第 170 条规定,伪造货币的,处 3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5 万元以上 50万元以下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 5 万元以上 50 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伪造货币集团的首要分子; (2)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的; (3)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因此本题选 D。 17.张某在抢劫丁某的过程中见丁某拼命反抗,用刀猛刺了丁某一刀,丁某大声呼救,张某怕罪行暴露,遂弃刀逃跑。丁某被刺成重伤。张某的行为构成 ( )。(分数: 2.00) A.故意伤害罪既遂 B.故意杀人罪未遂 C.抢劫罪未遂 D.抢劫罪既遂 解析:解析:最

37、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侵犯财产权利叉侵犯人身权利,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抢劫既遂;既未劫取财物,又未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后果的,属抢劫未遂。 18.阿华为毒死妻子,在妻子茶杯里投毒,后见妻子非常痛苦,于是将妻子送往医院。经抢救,妻子未死亡,但成了植物人。对于阿华的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应当免除处罚 B.构成故意杀人罪,但应当减轻处罚 C.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既遂 D.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未遂 解析:解析: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

38、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阿华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刑法第 24 条第 2 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本题正确答案为 B。 19.刑罚的威慑功能所针对的对象是 ( )。(分数: 2.00) A.同类犯罪行为人 B.人民群众 C.犯罪被害人 D.有可能犯罪的不稳定分子 解析:解析:刑罚不仅能够使受惩罚的犯罪分子感到痛苦,而且能够震慑 、威吓意图实施犯罪的人,使他们不敢以身试法。刑罚之所以具有威慑功能,是因为其严厉性。由此可知,刑法威慑功能的对象是有可能犯罪的不稳定分子,答案为 D。 20.根据刑法有关规定,下列情形按绑架罪定罪处罚的是

39、( )。(分数: 2.00) A.甲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绑架了一名妇女 B.为了勒索财物,乙偷盗了某富商不满周岁的儿子 C.丙以没收押金为要挟,长达半年时间里强迫工人周末在工厂内加班,不允许请假回家 D.丁为了索取债务,将债务人扣押在自己家中,要求其家人还钱赎人 解析:解析: A 项,以出卖为目的 使用暴力绑架妇女的,构成拐卖妇女罪。 B 项,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构成绑架罪。 C 项,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构成强迫劳动罪。 D项,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构成非法拘禁罪。故选 B。 21.华风公司是一家非国有公司,其工作人员甲与某国有公司委派到该非

40、国有公司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乙共同侵占该非国有公司的财产时,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可将甲视为无身份者,将乙视为有身份者,按真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定性 B.可将乙视为无身份者,将甲视为有身份者, 按真正身份犯的共同犯罪定性 C.不是共同犯罪,按各自的犯罪构成进行定罪量刑 D.以上都不对 解析:解析:不具有构成身份的人与具有构成身份的人共同实施真正身份犯时,构成共同犯罪。例如,一般公民不可能单独犯脱逃罪,但可以教唆、帮助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遮,因而构成该罪的共犯。具有不同身份的人共同犯罪时,可以将具有低位身份的人视为无构成身份者,将具有高位身份的人视

41、为有构成身份者。按照上述法理确定共同犯罪的性质。所以本题应选 A。 22.依据刑法,背叛国家罪指 ( )。(分数: 2.00) A.勾结 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B.投敌叛变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 D.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危害国家安全罪中各种罪行的辨析, B 项是投敌叛变罪, C 项是叛逃罪, D 项是颠覆国家政权罪。 23.下列各项行为中,不能适用我国刑法的是 ( )。(分数: 2.00) A.美国人甲在日本留学期间对中国留学生杨某实施抢劫 B.

42、中国公民乙在出国旅游期间盗窃汽车一辆 C.伊朗 恐怖组织头目丙在中国转机逃往韩国时被中国警方抓获 D.俄国人丁在担任俄国驻中围大使期间对中国公民实施强奸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第 8 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A 项符合该条规定,适用我国刑法,属于保护管辖原则的适用。刑法第 7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 B 项符合该条规定,适用我国刑法,属于

43、属人管辖原则的适用。刑法第 9 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C 项恐怖组织进行的活动属于特定的国际罪行,由于危害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全人类的利益,不论犯罪行为发生于何地和罪犯国籍如何,各国均有权对其实行管辖,因此可以适用我国刑法,属于普遍管辖原则的适用。刑法第 11 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D 项俄国人丁作为驻中国大使 ,属于享有外交特权的人,应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因此对其行为不适用我国刑法。答案为 D。 24.甲和乙打算教训一下丙,于是两人深夜

44、潜入丙家所在的小区,乙在丙家门口望风,甲进人丙家后,发现丙没在家,于是顺手偷走了 1 万元的现金,随后对乙说:“丙不在家,算他走运,不教训他了。”对本案应如何认定 ?( )(分数: 2.00) A.甲、乙构成盗窃罪,两人是共犯关系 B.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罪,两人是共犯关系 C.甲与乙都构成盗窃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不构成犯罪 解析:解析:数人共同作案时,各人就其共同故意范围内 的犯罪行为成立共犯,本案中甲和乙在故意伤害的范围内成立共犯,甲构成盗窃罪、故意伤害的预备。因此,本题选 B。 25.下列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罪刑法定原则既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

45、类推解释,也禁止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B.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残虐的刑罚 C.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价值在于惩罚和预防犯罪 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法律 解析:解析: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是: (1)禁止溯及既往 (事前的罪刑法定 ),是指犯罪及其惩罚必须在行为前预先规定,刑法不得 对在其公布、施行前的行为进行追溯适用。这一要求也被称为禁止事后法。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2)排斥习惯法 (成文的罪刑法定 )。根据预测可能性原理,罪刑规范应当具有明确性、稳定性。刑事司法应当以成文法为准,排斥习惯法。 (3)禁止类推解释 (严格的罪刑法

46、定 )。类推解释,是指对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适用有类似规定的其他条文予以处罚。类推解释实际上是对事先在法律上没有规定要处罚的行为进行处罚,属于司法恣意地对国民的行动自由进行压制。刑罚是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因此,对刑法 的适用应严格适用,而不能类推适用;对刑法的解释也应当严格解释,而不能类推解释。 (4)刑罚法规的适当,包含刑法明确性、禁止不确定刑和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三项内容 (确定的罪刑法定 )。刑法明确性,是指刑法条文应当清楚明确,使人能够了解什么是犯罪行为,让人具有判断可能性。禁止不确定刑,是指刑罚应当规定得清晰确定。刑罚越不确定,越容易被滥用。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是指由于刑罚是最

47、严厉的制裁措施,刑罚的适用应保持补充性、谦抑性,适用范围应当合理适当。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 26.拘役是我国刑罚的一种,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 的期限是 ( )。(分数: 2.00) A.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 B.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C.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D.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第 42 条规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27.甲患有抑郁症导致性格偏执,产生报复心理。某日,甲用事前准备的刀重伤了路人乙。对于甲刑事责任能力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分数: 2.00) A.甲患有抑郁症,是精神病人,应当不负刑事责任 B.甲患有抑郁症,丧失控制能力,应

48、当责令其监护人加以监督 C.甲患有抑郁症,但具 有刑事责任能力,应当负刑事责任 D.甲患有抑郁症,应当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 18 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抑郁症不属于精神病人,所以甲的行为应该负刑事责任。本题答案为 C。 28.根据刑法有关规定,下列哪种情形不负刑事责任 ?( )(分数: 2.00) A.甲, 13 周岁,向

49、同学水杯中投放“敌敌畏”造成该同学死亡 B.乙, 18 周岁,多次实施盗窃,但每次窃得的钱财数额不大 C.丙, 25 周岁,醉酒后回家途中砸坏多辆汽车 D.丁, 40 周岁,某处级干部的配偶,收受戊的财物,通过该处级干部下属的职务行为为戊谋取不正当利益 解析:解析: A 项,甲未满 14 周岁,不负刑事责任。 B 项,乙多次盗窃,构成盗窃罪,应负刑事责任。 C。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丙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应负刑事责任。 D 项,丁身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的地位形 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请托人的财物,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应负刑事责任。故选 A。 29.甲男和乙女为邻居,某天两人同坐电梯下楼,突然电梯发生事故,导致电梯内漆黑一片,此时乙女非常烦躁,致使间歇性精神病发作,乙女开始攻击甲男,甲男在抵抗中致使乙女受伤。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甲男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B.甲男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C.甲男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D.甲男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