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 T 11347-2006 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测量方法 .pdf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12947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67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J T 11347-2006 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测量方法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SJ T 11347-2006 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测量方法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SJ T 11347-2006 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测量方法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SJ T 11347-2006 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测量方法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SJ T 11347-2006 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测量方法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ICS 33.160.25 M74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SJ SJ/T113472006 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 显示器测量方法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digital television cathode ray tube rear projection display (IEC 107-7:1997:Methods of measurement on receivers for televisionbroadcast transmission-Part7:HDTV displays, NEQ) (报批稿)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

2、息产业部发布SJ/T I 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围 .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 3 术语和定义 . 4 4 测量的一般要求 . 4 4.1 一般说明 . 4 4.2 基带输入信号 . 5 4.3 测试信号 . 5 4.4 测试仪器 13 4.5 额定测量条件 13 4.6 一般工作条件下的测试 15 4.7 显示格式 16 4.8 整机消耗功率 16 4.9 待机消耗功率 17 5 图像显示特性 17 5.1 测量条件 17 5.2 几何失真 17 5.3 过扫描、同心度 21 5.4 亮度和对比度 23 5.5 亮度均匀性 24 5.6 白色色度误差 25 5.7 色度不均匀性

3、 26 5.8 基色色度坐标 26 5.9 重合误差 27 5.10 白平衡 . 28 5.11 可视角、亮度均匀性与视角的关系 . 28 5.12 色度与视角的关系 . 28 5.13 清晰度 . 29 5.14 色域覆盖率 . 29 5.15 同步范围 . 30 6 视频通道特性 30 6.1 亮度通道特性 30 6.2 视频幅度响应 31 6.3 亮度通道线性波形响应 31 6.4 行期间的非线性失真 33 6.5 黑电平的稳定性 34 6.6 色差通道特性 35 7 声音通道特性 35 7.1 概述 35 7.2 左右声道的增益差 35 7.3 左右声道的串音 36 SJ/T II 附

4、录A (资料性附录) 复合测试图示例 37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功能和性能测试方法标准工作组 35 SJ/T III 前 言 本标准与 IEC 107-7:1997电视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 第 7 部分:HDTV 显示器的一致性程度为 非等效,主要差异如下: 本标准包含了标准清晰度显示器的测量; 本标准包含了声音部分的测量; 本标准对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额定工作状态的调整、部分测试信号和测量方法等内容进 行了详细规定。 本标准附录 A、附录 B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功能和性能测试方法标准

5、工作组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参见附录 B。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剑、王海燕、王伟、祝萌、张伟、李强、吴蔚华。 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测量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高清晰度电视(HDTV)阴极射线管(CRT)背投 影显示器(以下简称显示器)的测量条件和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标准清晰度、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6、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857-1993 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idt ITU 601-3:1992) GB/T17309.1-1998 电视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 第1部分: 一般考虑 射频和视频电性 能测量以及显示性能的测量(idt IEC 60107-1:1995) SJ/T 11157-1998 电视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 第2部分:伴音通道的电性能测量,一般 测量方法和单声道测量方法(idt IEC 60107-2:1995) SJ/Txxxxx-xxxx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 GY/T 155-2000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idt

7、ITU-R BT. 709-3: 1998) 术语和定义 SJ/Txxxxx-xxxx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测量说明 一般的一般要求 工作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音频部分和图像部分应处于工作状态,扫描电路应正常同步,对比度和 亮度调节应置于4.5.4所规定的位置上。如有不同,应在测量结果中予以说明。 环境条件 在下列范围内的温度、湿度和气压条件下进行测量。 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kPa 106kPa 。 电源 测量显示器的特性应在额定电源电压条件下,测试时电源电压的变化为2%;当采用交 流电网供电时,电源频率的波动为2%,谐波分量不超过5% 。

8、稳定时间 为了确保在测量开始后,显示器的特性不随时间而有明显的变化,显示器应在额定测量 条件下工作30min,以使显示器性能稳定。 测试室 测量应在不受来自外界电磁场干扰的室内进行。如果干扰可影响测量结果,测量应在屏 蔽室内进行。测量亮度、色度时应在暗室中进行。 消声室和有关的测量条件 应符合SJ/T 11157-1998的有关规定。 基带输入信号 高清晰度电视显示器的输入信号应是Y 、PB、 PR 分量信号或R、G、B信号;标准清晰 度电视显示器的输入信号是复合视频和Y/C信号。 测试信号 特性说明 标准清晰度测试信号与高清晰度测试信号除特殊信号做出说明外, 其余图形相同幅型比 不同的测试信

9、号只给出了 16: 9 幅型比的高清晰度测试信号图形。 标准清晰度信号符合 GB/T 14857-1993 的规定,高清晰度测试信号应符合 GY/T 155-2000 的规定。 从消隐电平开始测量图像信号的幅度,并以基准白电平幅度的百分数来表示。黑电平与 消隐电平相同。 白基准电平可由本标准定义的复合测试图、彩条阶梯波中的亮度信号中得到。 为避免被测显示器中可能产生信号波形过冲, 应用合适的低通滤波器衰减超过该系统标 称视频带宽以外的高频分量。 复合测试图信号 高清晰度复合测试图信号 高清晰度 19201080i 格式复合测试图示例参见图 A.1。图中带有护边框的灰底白格背 景中部的大圆内,9

10、0、270;0、180;45、225方向,共3组6 簇楔形线组,分 别测试图像中部的水平、垂直和斜向清晰度电视线数。四角小圆内,90、270;0、180 方向,各 2 组4 簇楔形线组,分别测试图像四角的水平和垂直清晰度电视线数。左上和右 上,各 6 个水平、垂直和斜向线组,分别测试图像的垂直、水平和斜向清晰度电视线数。左 下和右下,各 5 个垂直和斜向线组,分别测试图像的水平和斜向清晰度电视线数。中央小圆 内,设有测试文字显示和扫描质量的 6 个字符,用于测定逐行、隔行的质量。上、下和左、 右边缘, 各设两组图像过扫描测试标度, 用来测定可视图像大小, 按标度线外侧读出的数据, 即分别是垂直

11、过扫描、 水平过扫描的百分比。 为监控清晰度测试在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进行, 复合测试图还备有四周的满屏标志、上方的 100/0/100/0 彩条信号、下方的 11 级灰度级信 号和两侧的滚动信号。 标准清晰度复合测试图 标准清晰度 720576i 格式复合测试图示例参见图 A.2。图中带有护边框的灰底白格背 景中部的大圆内,90、270;0、180;45、225方向,共 3组 6 簇楔形线组,分 别测试图像中部的水平、垂直和斜向清晰度电视线数。四角小圆内, 90、 270; 0、 180 方向,各 2 组 4 簇楔形线组,分别测试图像四角的水平和垂直清晰度电视线数。中部大圆 的左侧和右侧,各

12、5 个水平、垂直和斜向线组,分别测试图像的垂直、水平和斜向清晰度电 视线数。中部大圆的左上、右下和左下、右上,各 1 个测试信号单元,用来测试扫描性能。 中央小圆内,设有测试文字显示和扫描质量的 6 个字符。上、下和左、右边缘,各设两组图 像过扫描测试标度,用来测定可视图像大小,按标度线外侧读出的数据,即分别是垂直过扫 描、水平过扫描的百分比。为监控测试在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进行,复合测试图还备有四周 的满屏标志、上方的 100/0/100/0 彩条信号、下方的 11 级灰度级信号和两侧的滚动信号。 彩条信号 彩条信号是由垂直色带组成,按亮度高低从左至右排列。显示器的测量应采用由(100/0/1

13、00/0)组成的 100%的彩条信号。R、G、B的基色条信号由图 1 所示。 Y 、PB和PR 信号波形如图 2 所示。 红基色信号 绿基色信号 蓝基色信号 图1 R、G、B 的基色信号 Y 信号 PB信号 PR信号 图2 彩条信号的Y 、PB、PR 白格和黑格图形信号 白格图形信号是在黑色背景上形成白格,黑格图形信号是白色背景形成黑格。白格测试 图用于测量显示器的会聚误差,黑格测试图用于作为屏幕上定位点的标度或其它用途。 格子测试图是由等距的水平直线和垂直线组成,并形成矩形格窗,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至 少应有 13 和17 根线(SDTV)或 13 和21 根线(HDTV) ,如图3 所示。 图

14、 3 格子图形 全白和全黑信号 全白和全黑信号是平坦的亮度信号,其幅度分别为 100%和 0% ,分别如图4 和图5 所示。 用于测量显示器的亮度。 图 4 全白信号 图 5 全黑信号 白窗口信号 白窗口信号是一个亮度信号,它是在黑色背景上形成一个白色窗口信号,如图6所示。 窗口的宽度是图像高度的1/2,窗口信号的幅度从10%100%可变。 图 6 白色窗口信号 黑窗口信号 黑白窗口信号是一个亮度信号,它可在 50%和40%的灰色背景上产生一个白色的矩形窗 口和四个黑色矩形窗口,如图 7 和图 8 所示,白窗口的尺寸分别是图像高度的 2/15(HDTV) 和 1/6(SDTV)。该信号用来测量

15、显示器的对比度。 图 7 HDTV 黑白窗口信号 图 8 SDTV黑白窗口信号 复合正弦波信号 复合正弦波信号是由叠加在 50%的亮度(Y)电平上的可变频率组成,其电平的峰-峰值 幅度为40%, 如图 9 所示。 正弦波频率从 100kHz6MHz (SDTV) 可变或 100kHz30MHz (HDTV) 可变。 该信号主要用来测量亮度通道的幅频响应。 图 9 复合正弦波信号 多波群信号 多波群信号是由一个白色基准脉冲和 7 个分立的多波群组成。其频率从 1MHz6MHz (SDTV) ,每个多波群频率为:0.5MHz、1MHz、2MHz、3MHz、4MHz、5MHz、6MHz。峰-峰值为

16、50%的多波群叠加在 50%的亮度电平上,如图 10所示。 1MHz 30 MHz(HDTV),每个多波群频率为:1MHz、 5MHz、10MHz、15MHz、20MHz、25MHz、 30MHz。峰-峰值为40%的多波群叠加在50%的亮度电平上,如图11所示。该信号用来测量亮度 通道的幅频响应。 图 10 SDTV多波群信号 图 11 HDTV多波群信号 2T 脉冲和条信号 脉冲和条信号是由在同一行上的一个正弦平方脉冲和正弦脉冲条组成, 半幅值点的脉冲 宽度和条的上升时间等于2T。 f T 1 2 .(1) 式中: f 视频信号标称频率带宽; 2T166ns (对于 6MHz的带宽); 2T

17、33ns(对于 30MHz的带宽); 在条的半幅值上测量时,条的持续时间为 36/128H(H为行扫描周期) 。 信号的一行波形如图 12 所示。 该信号用来测量视频通道的线性波形响应。 图 12 脉冲和条信号 水平条信号 水平条信号是一个在黑色背景上,产生水平白条的Y信号,其宽度等于图像高度的1/2, 如图13所示。 该信号用来测量视频通道的低频方波响应。 图 13 水平条信号 阶梯信号和平均图像电平(APL)可变阶梯信号 五阶梯信号时间波形如图 14 所示。 APL 可变信号的阶梯信号是由一行阶梯信号和四行平坦信号组成,整个信号的平均图 像电平在 10%90%的范围内可调,它是通过由 0%

18、100%改变平坦信号电平的幅度实现, 其波形如图 15 所示。 十阶梯信号如图 16 所示。 五阶梯信号和 APL 可变阶梯信号是用来测量视频通道的行期间的非线性, 十阶梯信号是 用来调整亮度和对比度控制。 相关的标准清晰度视频信号波形参见GB/T17309.1-1998。 图 14 五阶梯信号 图15 APL 可变的五阶梯信号 图 16 十阶梯信号 音频测试信号 频率可变的正弦波信号。信号源电压通过1k的额定源阻抗输入给显示器的音频输入 端。 测试仪器 概述 推荐使用下列测试仪器。 视频测试信号发生器 视频测试信号发生器应能产生如 4.3所规定的测试信号,其形式是被测显示器所用的Y、 PB、

19、PR分量信号或R、G、B基色信号。 色差通道的测量要求有基色分量(R、G、B)测试信号,同步范围的测量要求具有可变 行频和场频的测试信号发生器。 音频测试信号发生器 音频测试信号发生器应能产生如4.3.3规定的测试信号,其输出电平为0.5V有效值,输出 阻抗为低阻。 示波器 示波器的带宽应能覆盖视频频率范围,当在CRT电极上测量亮度和色度通道的特性时, 必须采用输入电容小的高阻输入探头,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亮度计和色度计 亮度计应能测量屏幕上小面积的亮度,其范围是 0.2cd/m 2 2000cd/m 2 。 色度计是能够在亮度低于 2cd/m 2 时,测量屏幕上小面积色度坐标(x,y)或(

20、, ) 的色度。推荐采用分光计型色度计。 u v测量传声器 在自由声场中使用已知校准的自由场型测量传声器。 其它测量仪器 测量图像的几何失真,需要游标卡尺或测高计。测量重合误差时,需要会聚轨。测量微 分增益、微分相位等视频通道特性的项目可用视频分析仪。测量设备的连接框图如图 17 所 示。 被测显示器 音频测试 信号发生器 亮度计 色度计 音频分析仪 示波器 信号发生器 视频测试 注:虚线框表示如果有音频通道时测试需要增加的设备。 图 17 测量设备连接框图 额定测量条件 额定输入信号电平 HDTV 视频信号在基带信号输入端上的输入电压值如下: a) Y、PB、PR分量信号 1) Y:700m

21、V (不含同步信号) ; 2) PB:350mV(不含同步信号) ; 3) PR:350mV(不含同步信号) ; b)当用 100%彩条信号测量时,Y 信号应含有同步信号; c)同步信号(三电平) :300mV 。 输入端上的Y、PB和PR之间的时延差应在 3ns以内。应当注意:如采用独立电缆连接视频 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和显示器的输入端时,三路信号应采用相同型号的电缆、长度应相等。 如果采用 R、G、B 信号,对于不含同步信号的白色基准信号,其电平为 700mV。 在音频信号输入端,1kHz时,音频通道的音频信号的标准输入电压为500mV(有效值)。 SDTV视频信号的波形和图形应符合GB/T

22、 17309.1-1998的规定。 额定输出信号电平 音频通道的标准输出功率比在1kHz时的额定输出功率低10dB。 额定工作状态的调整 a)输入信号电平 采用4.5.1规定的电平。 b)图像(质量增强)控制或开关 如果有图像(质量增强)控制或开关,应关闭。 c)彩色(饱和度)和色调控制 彩色(饱和度)和色调控制,应调整在推荐和预置的位置上,如果没有给定这些位 置,用4.3条所规定的彩条信号将控制器调整到标准图像解码位置。 d)同步控制 若有同步控制,将同步控制置于同步引入范围中心位置。 e)自动亮度控制 若有自动亮度控制、应将其关闭。 f)音频控制 若有音频放大器和扬声器,则将音频控制作如下

23、调整: 1)调整音量控制,获得 4.5.2 所规定的音频输出; 2)若有音调控制,应将调到机械中心位置或获得平坦的音频响应输出位置; 3)若有立体声平衡控制,则应将左右声道的控制调整到平衡位置。 g)其它控制 若有其它用户控制,将它们调整到能获得最佳图像和声音的位置。内部调节控制, 如聚焦、白平衡、色纯和重合误差,应调整到能获得最佳图像质量的位置。 测量步骤 除非另有规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测量: a)在每一项测量之前,在额定电源电压条件下,将显示器调整到 4.5.3 所规定的位置 上; b) 除测量方法需要外,不加音频信号; c) 输入视频信号是复合视频信号、Y/C分离信号、Y、PB、P R分

24、量信号或R、G、B基色分 量形式。 观察距离、高度和位置 观察位置是测量的基准位置,如图18所示,亮度计的位置应能水平和垂直地运动,且保 持观察距离和高度不变,可视角的测量如图19所示。观看距离为屏幕高度的4倍(SDTV)、3 倍(HDTV)。观看高度和在屏幕中心能得到白色图像的最大亮度来选择。 屏幕 S H D 亮度计 色度计 S:标准观察位置;D:标准观察距离; H:标准观察高度;P:S 的投影点 图 18 测量的基准位置 a)水平视角 b)垂直视角 图 19 可视角的测量 一般工作条件下的测试 电源电压变化的影响 虽然规定了过压和欠压条件下某些对电源电压敏感的特性进行测量的方法, 但其它

25、特性 也可能受电源电压变化的影响,因此,应进行下述测量: a) 在过压和欠压范围内,改变显示器的电源电压,检查性能变化,如图像失步,图像 尺寸的变化 以及黑电平的变化; b) 如果用户控制器能调整上述变化,则重新调整并重复测试。即使调整也不能得到正 常性能,或 者没有用户控制器,则应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 如果有必要,应在电源过压和欠压条件下,对有关性能进行补充测量。 S4 S3 S0 屏幕 S1 S2 屏幕 S0 标准观察位置电源电压的变化范围,通常为额定电压的10%;若产品规范规定了不同的值,则按其 规定进行测试。 电源频率变化的影响 在显示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改变电源频率,检查性能变化,如

26、图像失步,图像尺寸的 变化以及黑电平的变化。 如果用户控制器能调整上述变化,则重新调整并重复测试。即使调整也不能得到正常性 能,或者没有用户控制器,应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 显示格式 检查内容 检查显示器所能支持图像的显示格式和支持计算机的显示格式。 支持图像的显示格式见表1。 支持图像的显示格式 输入信号格式 隔行比 扫描行数 行频 kHz 场频 Hz 幅型比 720576 i 2:1 625 15.625 50 4:3 720576 p 1:1 625 31.250 50 4:3 1280720 p 1:1 750 45.000 60 16:9 表 1 支持图像的显示格式(续) 输入信号格式

27、 隔行比 扫描行数 行频 kHz 场频 Hz 幅型比 19201080 i 2:1 1125 28.125 50 16:9 19201080 i 2:1 1125 33.750 60 16:9 19201080 i 2:1 1250 31.250 50 16:9 支持计算机的显示格式 支持的计算机的显示格式如下: VGA:640480; SVGA:800600; XGA:1024768; SXGA:12801024; UXGA:16001200。 测量条件 视频测试信号:彩条信号。 测量步骤 a) 输入视频信号是RGB基色分量形式,信号如图 1 所示;输入视频信号是Y、PB、PR分 量信号形

28、式,信号如图 2 所示; b)分别按图像和计算机显示格式设置,在显示器输入端分别加载相应的彩条信号,检 查显示器是否正常显示,是否符合相应格式,记录测试现象和结果。 结果的表示 用符合或不符合表示结果。 整机消耗功率 本条是测量整机在工作状态时消耗的功率。 测量条件 a) 电源电压和频率:额定值; b) 视频测试信号:彩条信号; c) 音频测试信号:1kHz正弦波信号; d) 输入信号电平:标准输入信号电平。 测量步骤 a)将显示器调到额定设定位置。所有音频通道的音量控制器调整到获得1kHz单音频信 号的额定输出功率为50mW; b)用电动式瓦特表或具有足够精度的功率表测量显示器的消耗功率。

29、如果显示器内包括有其它辅助电路,则应在辅助电路加载和不加载两种情况下测量功 耗。 梯形 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用瓦(W)表示。 待机消耗功率 本条是测量整机在待机状态时消耗的功率。 测量方法 用遥控器将显示器的主电源关掉,使其处于待机状态,然后用功率计测量此时显示器的 消耗功率。 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用瓦(W)表示。 图像显示特性 测量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应采用下列测量条件: 被测显示器应调整到 4.5.3 所规定的位置。 由于 CRT 显示器可能受到地磁场的影响,因此,要把显示器的屏幕朝北或朝南的 方向放置,并对 CRT 充分消磁后再开始测量。 对于亮度和色度的测量,应在暗室里进行。 几何失真

30、 概述 本条是测量 CRT 屏幕上图像的几何非线性失真和轮廓失真。 轮廓失真分为下列几种形状: 一阶失真: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失真; 二阶失真:桶形或枕形失真; 三阶失真:S 形失真; 四阶失真:鸥翼(GW)失真。 失真的示例如图 20 所示。 梯形 平行四边形 桶形 枕形 S形 GW(鸥翼形) 图 20 典型的轮廓失真 通常,没有高于 5 阶的轮廓失真,但大于二阶的失真包括了一阶失真。 可在图像内辨认的图像形状失真称为“内在失真” ,主要表现为二阶失真,如果这种失 真相当严重,也应测量。 测量时,为了使地磁场的影响最大,应把显示器的屏幕朝北或朝南方向放置。为了消除 地磁场的影响,显示器内装有对地

31、磁场的补偿电路,在开始测几何失真前,应将该电路调整 好。 测量条件 用由4.3规定的白格图形信号和游标卡尺、测高计或照相机测量几何失真。 a) 视频测试信号:白格子图像信号; b) 地磁场补偿电路:如果有,应调整到使屏幕的上部和底部的测试图的水平线与边界 平行。 几何非线性失真测量步骤 a) 将测试信号输入到被测显示器; b) 从左到右测量两根相邻垂直线与网格的水平中心线交点之间的距离, 由下式计算水 平平均距离 _ h X : n Hn H H X h2 1 (2) 式中: i H 相邻垂直线间的距离,i从1至n; n测量的完整格数。 c)从顶到底测量两根相邻水平线与网格的垂直中心线交点之间

32、的距离,由下式计算垂直 平均距离 _ v X : m V V V X m V . 2 1 (3) 式中: V 1 相邻水平线间的距离,j从1至m; m测量的完整格数。 d)由下式计算非线性失真 水平非线性失真: % 100 Xh Xh H DH i i(4) 垂直非线性失真: % 100 v v j j X X V DV(5) 把测量结果绘成图,以测量的完整格数为横坐标,以非线性值的百分数标度作为纵 坐标。 轮廓失真测量步骤 a) 标出由测试图形成的最大可见的四边形的四个角点A、B、C和D; b) 画出辅助线:AB、BC、CD、DA、KF和HE,使AE=EB,BF=FC,CH=HD,DK=KA

33、如图21所 示,然后画线ME与KF线正交,从KF和HE的交点M测量ME和ME间的夹角,用度表 示,并带有正或负符号。当从ME按反时针方向测得的角的符号为正,反之为负; c) 从左到右测量A和B轮廓边上AB直线与曲线上峰点的距离为 ai (i=1,2,3), ai 如果在四边形ABCD的外边,则测得的符号为正,如果 ai 在四边形ABCD的内边,则 测得值的符号为负。有时,测得所有的值的符号都相同,如图22所示; 图 21 测量轮廓失真点图 图 22 其他轮廓失真举例 d) 测量B和C间轮廓右边上BC直线与曲线峰点的距离,从顶到底为 i b ,其符号与上述同 样方法确定; e) 用类似的方法,测

34、量底边上的距离 i c,左边上的距离为 i d ; f) 如果 i 的计数只有一个,则轮廓具有二阶失真,正号为桶形失真;负号则为枕形失 真。如果 i 的计数为两个,则轮廓具有三阶失真(S形失真)。如果 i 的计数超过三 个,则称为高阶失真。如果 i为2个或以上,应在每个测量值上计算失真率,并画图 记下图像轮廓失真的形状; g) 用下式计算失真 1) 一阶失真 水平梯形失真: % 100 BC AD BC AD T H(6) 垂直梯形失真: % 100 DC AB DC AB T V(7) 平行四边形失真:度 2) 二阶或二阶以上失真 顶边轮廓失真: % 100 4 BC AD T a i i(

35、8) 底边轮廓失真: % 100 4 BC AD B c i i.(9) 左边轮廓失真: % 100 4 DC AB L d i i(10) 右边轮廓失真: % 100 4 DC AB R b i i(11) 式中: i =1:桶形或枕形失真(由符号决定) ; i =12:S形失真 i =13:GW 失真 测量结果用表的形式表示,单位为百分数(%)。 内在失真测量步骤 a) 观察四边形ABCD中的格子图形,如果发现在图形的左边有网格垂直线的弯曲, 则取其与AB和CD线的交点为A和D,如图23所示。从左边开始数线数。若在图形的 右边,取B和C点,并用同样的方法计算线数; 图23 内在失真 b)

36、用上述测量轮廓的相同方法,测量从AD线到网格线的距离 1 d , 测量从BC 线到网格线的 距离 1 b c) 由下式计算内在失真: 1 )左边内在失真: % 100 1 1 CD AB d L (12) 2 )右边内在失真: % 100 4 1 1 CD AB b R (13) d) 如果有高阶失真,则用和轮廓失真相同的方法计算。如果图像的上、下部分有过量 的失真,则用相似的方法进行测量。 在测量几何失真时,应通过改变显示器屏幕的放置方向检查地磁场效应。如果因地磁场 的影响使图像变差,应在最差和最好的方向上进行测量,并应记下其放置方向。 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用表的形式表示,单位为百分数(%)

37、。 过扫描、同心度 概述 图像的过扫描在屏幕上降低了应显示的图像内容,用“可见图像尺寸”表示降低图像内 容与标称图像内容之比, 它是由过扫描显示的屏幕高度和宽度与标称图像的高度和宽度之比 的百分数表示。也可用测量距离图像中心的高度和宽度与总的高度和宽度计算。有些复合测 试图包含有从屏幕中心测量的比值的标度。 同心度用显示的图像中心对屏幕中心的偏移与屏幕宽度和高度的一半的比表示。 电源电 压的变化会影响同心度,如果可观察到这种影响,也应在欠压和过压条件下进行测量。 测量条件 视频信号:带有效图像尺寸标度的复合测试图信号或白格图形信号。 过扫描测量步骤 将复合测试信号加到显示器,读出在屏幕的顶、底

38、、左和右边的垂直和水平标度。 如果在测试图上没有这种标度,也可采用格子图形信号测量它的有效的高度和宽度比。 用格子图形信号的方法如下: a) 分别测量从图像中心到屏幕的顶、底、左和右边的距离 a T , a B , a L 和 a R ,如 图24所示; b) 用包括在原始图形内的垂直间隔与可见垂直间隔之比,从屏幕高度计算图像的标称 高度HN; c) 用包括在原始图形内的水平间隔与可见水平间隔之比,从屏幕宽度计算图像的标称 宽度WN;d) 由下列各式表示图像可见尺寸:1)可见顶部高度: % 100 2 N T T H a V .(14)2)可见底部高度: % 100 2 N B B H a V

39、 (15)3)可见左边宽度: % 100 2 N L L W a V (16)4)可见右边宽度: % 100 2 N R R W a V(17)5)总可见高度: % 100 N S H H H V.(18)6)总可见宽度: % 100 N S W W W V . (19)式中: HS 屏幕高度; WS 屏幕宽度。 e) 总的过扫描为: 1)水平扫描 =( W N / W S 1) 100% .(20)= (100/ W W 1)100% 2)垂直扫描 = ( H N / H S 1) 100%(21)= (100/ W H 1)100% 图24 过扫描 同心度测量步骤 将测试信号输入到被测显示

40、器,测量显示图像中心对于屏幕中心的偏移 b 和a,为(, )坐标,如图 25 所示,计算显示图像中心与屏幕中心的偏移 b、a 与屏幕半高度 Hs/2 和 半宽度 Ws/2的百分比。 在过扫描、欠扫描和同心度的测量中,应通过改变显示器屏幕方向检查地磁场的影响, 在最差和最好两种方向上进行测量,并作记录。 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用表表示,单位为百分数(%)。 图 25 同心度 亮度和对比度 概述 本条是测量不同电平的视频信号在屏幕上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用黑白窗口信号和全白 场信号测量,由于自动束电流限制器(ABL)作用,用窄的白窗口信号和全白场信号所得到 显像管显示的最大亮度可能不一致。 测量条件

41、 视频测试信号: a) 亮度十阶梯信号; b) 白色窗口信号; c) 全白场信号; d) 黑白窗口信号。 亮度测量步骤 a) 将亮度十阶梯信号输入到被测显示器,对比度控制器调整到 4.5.3 规定的位置,增 加亮度,调整到亮度十阶梯信号能够清晰分辨的极限状态; b) 将视频信号换成全白场信号,保持所设置的对比度和亮度控制器位置,测量屏幕中 心的亮度值,所测得的值称为“有用平均亮度” ; c) 将视频信号变成白色窗口信号,保持所设置的对比度和亮度控制器位置,测量白色 窗口的亮度值,所测得的值称为“有用峰值亮度” ; d) 将对比度控制器调整在最大位置上,重复 b)和 c)的步骤。 在最大对比度位

42、置上, 用全白场信号测得的亮度值和用白色窗口信号测得的亮度值分别 称为“最大平均亮度”和“最大峰值亮度”。 对比度测量步骤 a) 将亮度十阶梯信号输入到被测显示器,亮度控制器调整到 4.5.3 规定的位置,将对 比度控制器调整到使亮度十阶梯能够清晰可分辨的极限位置; b) 将视频信号换成黑白窗口信号,分别测量图 26 中的亮度值 L0,L1,L2,L3 和 L4 (SDTVD 的测量位置见图 10) 。如果在这些位置上不能测量黑色窗口亮度,应调 节亮度控制器,以在最黑色窗口上测得最低可测量的亮度,并在测量结果中注明; c) 用下式计算对比度C r : Cr=L0/Lbw (22) 式中: Lb

43、w L1,L2,L3,L4的平均值。 结果的表示 亮度用坎每平方米(cd/m 2 )表示,对比度用倍表示。 图 26 对比度测量点示意图 亮度均匀性 概述 本条是测量屏幕中心与屏幕边缘图像之间的亮度差。 测量条件 视频测试信号:全白场信号。 测量步骤 a) 将全白场信号加到显示器,对比度和亮度控制器分别调整到4.5.3规定的位置; b) 用亮度计测量图27中所规定的P0P8各个点上的亮度值分别为L0L8; c) 用下述公式计算各点的亮度值与中心亮度计的比值: Pi=Li/L0 100% (23) 式中: (08)点中的任意一个点数。 i d) 边角的平均值: % 100 4 0 8 7 6 5

44、 L L L L L(24) 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用表表示。 图27 亮度均匀性、色度均匀性和重合误差测量点示意图 白色色度误差 概述 本条是测量白色图像的屏幕中心的色度坐标与企业规定的色度坐标的差值。 测量条件 视频测试信号:全白场信号。 测量步骤 a) 对比度和亮度控制器分别调整到4.5.3规定的位置; b) 测试信号为全白场信号,在如图27所示规定的P0点,用色度计测量其色度坐标(, )或(u , v ); c) 用以下公式计算其色度误差: 0 x x x , (25) 0 y y y 或 , 0 u u u 0 v v v (26) 式中x和y, u和 v是屏幕中心P0点白色色度坐标的

45、测量值 (, ) 或 (u ,v ) 与产品规范的白色色度坐标( , )或者为( 0 x 0 y 0 u , 0 v )的差值。 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用表表示。 色度不均匀性 概述 本条是测量白色图像的屏幕中心和边缘之间的色度差。 测量条件 视频测试信号:全白场信号。 测量步骤 a) 对比度和亮度控制器分别调整到4.5.3规定的位置; b) 测试信号为全白场信号,在如图27所示的P0 P8各点用色度计测量其色度坐标(, )或( u ,v ),表示为( 0 x , 0 y )( 8 x , 8 y )或者为( 0 u , 0 v )( 8 u , 8 v ); c) 以下公式计算这些点的色度差:

46、 0 x x x i , (27) 0 y y y i 或 , (28) 0 u u u i 0 v v v i 式中 和 x y , 和 u v 是屏幕中心P0与边缘Pi之差。 i 是(18)点中的任意 一个点数。 也可用色度不均匀性 v u 来表示: 2 2 v u v u (29) d) 如果在屏幕的其它点上观察到色度的变化,也应在这些点上进行测量。 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用表表示。 基色色度坐标 概述 本条是测量全场色度图像屏幕中心的色度坐标。 测量条件 视频测试信号: a)全红场信号; b)全绿场信号; c)全蓝场信号。 测量步骤 a) 对比度和亮度控制器分别调整到4.5.3规定的位置

47、; b) 分别将全红场、全绿场和全蓝场信号测试信号加到显示器,在如图26所示规定的P0 点,用色度计测量其色度坐标(,)或(u , v )。 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用色度坐标表示。 重合误差 概述 本条是测量在同一屏幕上基色图像间的重合误差。 测量条件 视频测试信号:白格图形信号。 测量步骤 a)将测试图信号加到显示器,在图27规定的点上测量红和绿发光点间垂直和水平的距 离,以及蓝和绿发光点间的垂直和水平的距离,如图28所示,如果在规定点上格子 没有交点,则应在最靠近的点上进行测量); b c d a 蓝 a:红/绿水平误差 b:红/绿垂直误差 c:蓝/绿水平误差 d:蓝/绿垂直误差 绿 红 图 28 在交叉点处重合误差的测量 b) 在每个规定点上计算下列误差与屏幕宽度的百分比: 1)红/绿水平误差; 2)红/绿垂直误差; 3)蓝/绿水平误差; 4)蓝/绿垂直误差。结果的表示 测试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行业标准 > SJ电子行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