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马克思列宁主义(二)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1295529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马克思列宁主义(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马克思列宁主义(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马克思列宁主义(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马克思列宁主义(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马克思列宁主义(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马克思列宁主义(二)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60.00)1.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论断是_。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经验论的观点(分数:2.00)A.B.C.D.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_。 A.互相割裂的 B.两种真理 C.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分数:2.00)A.B.C.D.3.真理的客观性是指_。 A.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它的内容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主体 C.它是社会发展规律 D.它是自然界规律(

2、分数:2.00)A.B.C.D.4.真理的具体性体现在_。 A.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B.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C.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真理是否符合事物客观事实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分数:2.00)A.B.C.D.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_。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分数:2.00)A.B.C.D.6.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

3、不确定性是因为_。 A.实践主体的素质的差异 B.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实践受到实践主体的认识水平的制约(分数:2.00)A.B.C.D.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_的关系问题。 A.物质与意识 B.认识与实践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D.真理与实践(分数:2.00)A.B.C.D.8.上层建筑是指_。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设施(分数:2.00)A.B.C.D.9.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_。 A.哲学 B.宗教 C.政治法律思想 D.国家政权(分数:2.00)A

4、.B.C.D.10.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的是_。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分数:2.00)A.B.C.D.1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_。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分数:2.00)A.B.C.D.12.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是_。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 D.经济基础

5、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分数:2.00)A.B.C.D.1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体现的关系是_。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分数:2.00)A.B.C.D.1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分数:2.00)A.B.C.D.15.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_。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阶级斗争 D.社会改革(分数:2.00)A.B.C.D.1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_。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

6、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分数:2.00)A.B.C.D.17.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指_。 A.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分数:2.00)A.B.C.D.18.阶级的产生有两个基本前提,一个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另一个

7、是_。 A.国家政权的产生 B.社会矛盾的激化 C.私有制的形成 D.社会形态的发展(分数:2.00)A.B.C.D.19.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_。 A.科学技术 B.生产力 C.阶级斗争 D.劳动(分数:2.00)A.B.C.D.20._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A.国家 B.部队 C.法庭 D.监狱(分数:2.00)A.B.C.D.21.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则破解了“人是什么”之谜,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_。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所有

8、人属性的综合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D.社会角色的总和(分数:2.00)A.B.C.D.2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_。 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分数:2.00)A.B.C.D.23.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由于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这种两重性是指_。 A.人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 B.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 C.人既存在正当的个人利益又存在自私观念 D.人既有社会性又有阶级性(分数:2.00)A.B.C.D.24.人的价值问

9、题从根本上说就是_。 A.人的本质问题 B.社会存在的问题 C.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分数:2.00)A.B.C.D.25.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_。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分数:2.00)A.B.C.D.26.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_的辩证统一。 A.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C.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 D.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分数:2.00)A.B.C.D.27.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标准的表述,正确的是_。 A.单纯的人的尺度 B.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 C.个人的发展 D.自然人的本质(

10、分数:2.00)A.B.C.D.28.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_。 A.社会的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特点 B.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顽强而持久的反抗 C.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 D.自然灾害的危害和人的自私观念作祟(分数:2.00)A.B.C.D.29.“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种观点属于_。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社会学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分数:2.00)A.B.C.D.30.宋代陆象山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句话体现了_观点。 A.辩证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

11、.机械唯物主义(分数:2.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3,分数:26.00)31.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_。 A.人的认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通过实践改变世界 B.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物 C.数学和逻辑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 D.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分数:2.00)A.B.C.D.32.关于真理与价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 A.有价值的东西一定符合真理 B.真理与价值相互渗透、相互引导 C.真理与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侧重于认识论,价值侧重于有用性(分数:2.00)A.B.C.D.33.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是_。 A.客观世界制约和

12、决定主观世界 B.主观世界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C.主观世界派生客观世界 D.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辩证统一的基础(分数:2.00)A.B.C.D.34.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是_。 A.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 B.人类世界不断改变着自在世界的界限 C.自在世界可以转化为人类世界 D.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区分和统一的基础(分数:2.00)A.B.C.D.35.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_。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D.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分数:2.00

13、)A.B.C.D.36.狭义生产关系包括的三个方面是_。 A.劳动资料 B.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C.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产品分配关系(分数:2.00)A.B.C.D.37.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包括_。 A.实行阶级统治 B.组织管理社会经济事务 C.组织管理公共事务 D.巩固国防(分数:2.00)A.B.C.D.3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_。 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 B.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分数:2.00)A.B.C.D.39.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14、_。 A.有个人和集体之分 B.个人是有自觉能动性的、具有独特的肉体生命的社会存在 C.个人是社会的一员,分属于大大小小的群众集体 D.集体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并不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分数:2.00)A.B.C.D.40.关于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表述正确的是_。 A.社会改革 B.社会革命 C.社会进步 D.社会倒退(分数:2.00)A.B.C.D.41.下列关于人的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是_。 A.人的价值具有目的性和工具性的二重性 B.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 C.目的和工具的关系是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 D.个人价值的问题实质是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分数:2.00)A.B.C.D.42.要

1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的三个关系是_。 A.社会财富的积累和人的劳动能力发展的关系 B.劳动者自身的发展和劳动者对社会财富占有的关系 C.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 D.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的关系(分数:2.00)A.B.C.D.43.马克思说:“权力永远也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_。 A.我国的民主建设应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民主权利越真实、越广泛 C.社会文化条件制约着民主的发展 D.民主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分数:2.00)A.B.C.D.三、B判断题/B(总题数:7,

16、分数:14.00)44.国家消亡是指资产阶级国家的自行消亡,即随着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消灭,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自行退出历史舞台。(分数:2.00)A.正确B.错误45.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会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分数:2.00)A.正确B.错误46.社会改革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分数:2.00)A.正确B.错误47.否定之否定是普遍存在的事物周期性发展过程。否定之否定的整个进程,是一个“循环往复”、“原地踏步”的过程。(分数:2.00)A.正确B.错误48.社会再生产按照它的规模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复杂再生产。(分数:2.00)A.正确B.错

17、误49.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的本质,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分数:2.00)A.正确B.错误50.商品经济的目的是自给自足。(分数:2.00)A.正确B.错误党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马克思列宁主义(二)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60.00)1.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的论断是_。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经验论的观点(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认识观)理论素养

18、。真理与谬误是人类认识中一对普遍存在的矛盾,二者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真理与谬误是人类认识中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认识,真理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特征,谬误则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的违背,主观性是谬误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真理与谬误又是人类认识中一对永恒的矛盾,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情况。属于典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故选 A。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_。 A.互相割裂的 B.两种真理 C.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 D.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真理发展规律)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绝对真理和相对

19、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3.真理的客观性是指_。 A.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它的内容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主体 C.它是社会发展规律 D.它是自然界规律(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点)理论素养。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在:(1)真理的内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真理所研究的对象客观事物是客观的:(3)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本题 B项是对“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曲解。真理不等同于客观规律,CD 也是错误的。4.真理的具体性体现在_。 A.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

20、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B.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C.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D.真理是否符合事物客观事实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真理发展规律)理论素养。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_。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实践

21、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真理发展规律)理论素养。实践是把人们的主观意识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过程,人们的主观意识是否符合客观事实需要通过真正的实践来检验。6.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_。 A.实践主体的素质的差异 B.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实践受到实践主体的认识水平的制约(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素养。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就是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无条件性。它强调实践作为检验真理

22、的标准是确定不移的,凡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凡是被实践推翻的见解就是谬误。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条件性,它强调的是辩证地理解实践标准,不能把它绝对化。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完全证实或推翻现存的一切思想和理论;因为客观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实践也在随之不断发展,因而实践的检验不是一次性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选项。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_的关系问题。 A.物质与意识 B.认识与实践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D.真理与实践(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理论素养。社会历史

23、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8.上层建筑是指_。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社会生产关系 D.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设施(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素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9.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_

24、。 A.哲学 B.宗教 C.政治法律思想 D.国家政权(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素养。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实体性要素以及政治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规章等制度性要素。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政治结构是整个社会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而国家政权则是它的控制中心,是政治体系运行的基本设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选项。10.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的是_。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B.技

25、术科学、哲学、艺术 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 D.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素养。社会意识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其中,社会意识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通常称之为意识形态,如艺术、道德、宗教、哲学、政治法律思想;另一类是不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可称之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非意识形态部分,如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语言学等。1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_。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分数

26、: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点)理论素养。社会存在主要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是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而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所以最能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答案为 D。12.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是_。 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27、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理论素养。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其中,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的前提,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的主体,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1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体现的关系是_。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素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包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

28、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选项。1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理论素养。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表现为: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是划分社会类型的基本标志。而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只是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加速和延缓社会发展的作用,而非决定作用。15.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

29、力量是_。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阶级斗争 D.社会改革(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理论素养。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看,生产力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的过程,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就必然会引发调整和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的变化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最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16.判断一种生产关系

30、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_。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理论素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会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17.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指

31、_。 A.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素养。马克思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正式提出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个人全面发展”三大阶段。18.阶级的产生有两个基本前提,一个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另一个是_。 A.国家政权的产生 B.社会矛盾的激化 C.私有制的形成 D.社会形态的发展(分数

32、: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阶级的起源和实质)理论素养。阶级出现的原因:一是生产力的发展使阶级的出现成为可能,而剩余产品的出现成为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二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的出现,私有制使阶级的出现成为现实。19.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_。 A.科学技术 B.生产力 C.阶级斗争 D.劳动(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阶级的起源和实质)理论素养。阶级斗争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直接体现,又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根本手段,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0._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A.国

33、家 B.部队 C.法庭 D.监狱(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国家的起源和实质)理论素养。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21.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则破解了“人是什么”之谜,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_。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所有人属性的综合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D.社会角色的总和(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

34、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_。 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 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 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 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个人价值)理论素养。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自我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23.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是由于人的存在具有两重性,这种两重性是指_。 A.人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社会性 B.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 C.人既

35、存在正当的个人利益又存在自私观念 D.人既有社会性又有阶级性(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理论素养。人生价值之所以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就是由于“人既是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即 B项正确。人作为个体存在,他具有自我价值;人作为社会成员而存在,他必须具有社会价值。人作为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体,决定了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24.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_。 A.人的本质问题 B.社会存在的问题 C.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人

36、的价值)理论素养。人的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25.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_。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素养。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很显然,马克思是从 C项“人的社会关系”,即社会属性而不是人的自然属性或其他特点给人的本质加以规定的。26.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_的辩证统一。 A.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B.物质文

37、明与精神文明 C.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 D.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个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27.关于社会进步的评价标准的表述,正确的是_。 A.单纯的人的尺度 B.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 C.个人的发展 D.自然人的本质(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素养。社会进步的评价标准是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在马克思看来,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有两个:一个是生产力尺度。一个是人的发展尺度。生产力尺度,是一种客观的尺度,它标识人类认

38、识、利用、支配、改造自然和维护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能力。人的发展尺度,是一种综合的尺度,它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四个方面的关系之中,包括人利用、改造自然及维护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能力;社会的公正合理程度及社会对人的发展提供平等机会的程度;人与人之间在平等、互助、友好基础上的竞赛发展程度;人的丰富个性的发展程度,等等。其核心内容则是人的个性的发展程度,包括人的品德、智力、体力、审美等方面的发展程度。前一种尺度,使马克思区别于一般的人道主义和乌托邦空想;后一种尺度,使马克思与经济决定论区别开来。两种尺度,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体现了马克思科学主义视野和人文主义关怀的有机融

39、合。28.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_。 A.社会的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特点 B.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顽强而持久的反抗 C.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 D.自然灾害的危害和人的自私观念作祟(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观)理论素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是前进的或上升的,但其发展又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出现这种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就是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要同进步势力进行顽强而持久的反抗。所以应选 B。29.“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

40、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种观点属于_。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社会学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派别)理论素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劳动的产物。社会生产劳动对意识的产生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而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社会性的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而语言的产生使人能够用词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这就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由此可见,人类意识不仅是自然界

41、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直接产物。所以马克思认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离开社会,离开实践(劳动),就不可能对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作出科学解释。30.宋代陆象山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句话体现了_观点。 A.辩证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派别)理论素养。主观唯心主义把产生于人自身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世界的本原,整个物质世界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陆象山认为“吾心”是整个宇宙的本原,即属于主观唯心主

42、义。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3,分数:26.00)31.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_。 A.人的认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通过实践改变世界 B.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物 C.数学和逻辑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 D.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分数:2.00)A.B. C. D.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派别)理论素养。有些考生容易把 A项也选上,A 项不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恰恰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表明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创造出原来客观世界不存在的东西。32.关于真理与价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 A.有价值的东西一定符合真理 B.真理与价值相互渗透、相互引导 C.真理

43、与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侧重于认识论,价值侧重于有用性(分数:2.00)A.B. C. D. 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辩证关系)理论素养。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真理和价值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即凡是真理必有价值,凡有价值的东西应不与真理相悖。但真理与价值又是有区别的,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真理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的一致,价值则强调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特点,而人的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满足人的不合理需要的这类事物所体现的价值,与真理常常是相悖的。只有通过正确反映对象并能动地改造对象以满足人的需要,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甚至

44、是最高价值,才能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真理与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制约表现在: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33.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是_。 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主观世界 B.主观世界能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C.主观世界派生客观世界 D.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辩证统一的基础(分数:2.00)A. B. C.D. 解析

45、: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理论素养。主观世界即人的精神世界,包括人的意识、思想、思想方法、认识能力、科学文化水平等。客观世界指人的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主观世界,主观世界通过实践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克服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实现的,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4.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是_。 A.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 B.人类世界不断改变着自在世界的界限 C.自在世界可以转化为人类世界 D.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区分和统一的基础(分数:2.00)A. B. C. D.

46、解析:解析 本题测查马克思主义(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关系)理论素养。自在世界一是指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世界;二是指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世界。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指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而所谓人化自然就是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人的本质力量的烙印的自然。 首先,自在世界构成了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其次,天然自然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并在人化自然、人类世界中延续了自己的存在;同时,人化自然仍要参与整个自然的运动过程,要受自然规律支配。 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人们在从事生产实践改造自然的同时,又形成、改造和创造着自己的主体特征、社会关系和社会联系。自然的人化过程同时就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