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吉林政法干警申论本硕真题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297910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吉林政法干警申论本硕真题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吉林政法干警申论本硕真题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吉林政法干警申论本硕真题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吉林政法干警申论本硕真题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吉林政法干警申论本硕真题2013年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吉林政法干警申论本硕真题 2013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注意事项(总题数:1,分数:0.00)1.2011 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过半,其中相当部分人生活在大城市。数据显示,今年 3 月 1 日,北京轨道交通全路网客运量首次突破 900 万人次大关,再创历史新高,上海地铁日均客流量在一年前也逼近 700 万人次,高峰限流措施频繁。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中,每 3 个人中就有 1 个是外来人口。 2013年 9 月 15 日,北京的交通未能承受住一场小小的秋雨洗礼,在中秋节前夕刷新了自己的“拥堵记录”:全市拥堵路段高达 143 条!置身于这不见首尾的“车河”,

2、呼吸着混合了多种味道的空气,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这不是我要的城市生活。 北京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是中国快速城市化所面临的空间冲突、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缩影。 2.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发布的国际城市发展报告 2012称,中国大型城市正步入“城市病”集中爆发期。 什么是“城市病”?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某认为,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发展过度膨胀,出现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拥挤、人口过多等问题,被称为“大城市病”。 我国虽然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但是近些年来快速的城市化使得人口结构发生了里程碑性质的变化。2012年 1 月份国

3、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到 2011 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 51.27%,首次超过50%。虽然这是按常住人口来计算和统计的,也就是说把在城市生活半年以上的农业户籍人口也统计为“城镇常住人口”,但是这些群体的城市化劳动与生活是常态性的,他们真实地支撑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大量的人口往中心城市集聚,加速了大型城市的资源压力。 从我国地方发展情况看,各大城市发展阶段参差不齐,但是都在步入郊区化、大都市化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城市人口快速膨胀,由于人口及城市布局缺乏预见性规划,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严重不足,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秩序紊乱、运营低效、行政区划分割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

4、城市的持续发展。未来一段时期,将是我国各大城市“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期,“城市病”将成为影响城市和谐稳定的关键隐患,加强城市治理刻不容缓。 3.联合国人居组织 1996 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国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这意味着城市化不但要看城市发展的速度,还要看城市发展的质量。不能仅仅将人口居住在城市称为城市化,还要以这些人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来衡量城市化。 正如不少专家所指出的,“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

5、的“城市病”,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某提出,城市化不光是要看多少人住在城市,还要看这些人在城市生活得怎么样,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将进入速度与质量并重的城市时代。 从主观层面来看,人类对城市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停息。对“城市”一词的修饰多如花园城市、园林城市、魅力城市、人居城市、山水城市 社会城市与人民城市的提法也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某指出,社会城市与人民城市是从社会与人的角度来考虑,更多地强调城市是大多数人的城市,更多地追求公平与和谐。人民城市除了把人作为城市主体来看待外,还要追求大多数人的幸福,而不是追求少数人或者贵族的利益。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城市的研究

6、比较物化,比较看重的是物质方面的东西。而城市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美好而存在的。城市的主体不应该是物质,而应该是人。”李某说。 4.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口、环保、安全等新一轮的压力纷至沓来,国内不少大城市都患上了“堵车、污染、内涝、房贵”等“大城市病”,在审议和讨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委员对此进行了分析。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数十个城市提出要建设“世界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有上百个城市提出要建设“中心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城市建成区盲目扩张。 大建国际化大都市符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到底需要多少个国际化大都市?一些代表委员指出,最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几乎都提到了要控

7、制城市建设规模,但这似乎并没有阻挡住一些地方一窝蜂建设超大型“国际化大都市”的热情。 “盲目建设国际大都市将会带来一些严重的问题,如侵占粮田、贪大求洋、债台高筑等。”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说,前些年我国一些地方的城市化出现不少问题,如大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杂乱无章的城郊用地、任意肢解的城乡规划、屡禁不止的违法建筑等等,这些问题到现在并没有多大改观。 他说,大城市建设近十年近乎爆炸式的扩张,终于导致了一些“病灶”在日积月累后集中爆发,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深圳、郑州等城市“堵车、污染、内涝

8、、房贵”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严重。 “堵车、污染、内涝、房贵只是大城市病的表征,背后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城市建设、管理上的错位和不科学。”全国政协委员连介德说,如果城市功能错位,城市定位不当,将会导致日渐缺乏的发展资源的透支和巨大浪费,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商务成本也会上升,城市丧失竞争力,“这种代价将比堵车、污染更大更无法承受。” “大城市病”归根到底是“大”引起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某注意到,截至 2012 年末,北京常住人口达 2069.3 万人,是 1986 年的两倍多,相当于 26 年就多出了一个北京城的人口。 5.“我认为,大城市病不是大惹的祸,因此不应轻易谈瘦身,否则容

9、易抹杀一些问题,不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在今年 3 月 6日举行的全国人大某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蔡某一发言,立即吸引了众多代表的目光。 世界上同样还有很多大城市、特大城市甚至巨型城市没有“生病”,甚至人口比咱们这些城市还多的城市也没“生病”。比如美国纽约,比我们不少城市的人口密度都高,日本的东京、大阪等城市人口也很密集,但这些城市出行却很方便,看不到我们常见的“城市病”。 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城镇化时,提出要充分发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那么,大中小城市就要协同发展,当然不是机械地同步发展,也不是让大城市不发展等着小城市发展,更不应该是让大城市瘦身。

10、 全国政协委员唐某说,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建设的重大误区加重了“城市病”。几十年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各方面政策都向城市倾斜,城乡之间资源严重失衡,城市承载力受到空前挑战。按行政级别配置城乡资源的体制,导致地域最广而级别最低的农村难以获得应有的发展资源;“摊大饼”式的粗放扩张忽视科学规划,对长期性、功能性考虑不足,防灾能力脆弱。 他认为,治疗大城市本身的病症,应向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寻药方,重要的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他说:“伦敦少有门禁社区,住宅楼盘都尽可能开放式管理,对缓解交通拥堵很有效。”政府要少些限制思维,多些服务举措,开放、精细、疏导的思维方式是城市管理者应当学习的。 全国人大代表李某分

11、析,参考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经验,治理“大城市病”,一般都是立法保护和制度先行。“比如交通拥堵,一个主要原因是交通承载力和车辆比例失调,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需要制定更科学有效的车辆分流方案,甚至是交通灯的时长也有严格要求。” 8.“空气质量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及交通拥堵有关联,城市内涝与垃圾处理也有内在联系。”全国政协委员顾某分析,“大城市病”表面上看形态各异,但实际内部存在着各种因果联系,治理也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不可草率行事、一限了之。 对于目前问题最大的堵车问题,一些代表委员建议:比如先行增加和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容量和城郊新城建设的产业和生活配套,再行减少参加竞拍和摇号的车牌增幅,实

12、现机动车总量的宏观调控等。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蔡某说,环境问题不应随着雾霾散去而被遗忘,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提示,公民的环境权益应得到更全面有效的保障。 很多“大城市病”归根到底是“大”引起的。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王某认为,全国上千万常住人口的城市已有十几个,严控大城市规模,通过法律和制度限制类似“乱摊大饼”的发展模式,才能从源头上治疗“大城市病”。 9.当政府部门为“城市病”忙得焦头烂额之际,老百姓是否就可“袖手旁观”? 一些代表委员提出,政府公权力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除了科学合理地动用行政资源,还要善于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参与城市顽疾治理。 “今年春节,虽然 PM2.5 观测值在短

13、时间内还是攀高,但一些大城市燃放烟花爆竹的量已有所减少,说明通过全民参与来对应各种城市难点问题效果明显。”全国政协委员王某说,“事实证明,当民众环保意识提高、政府措施得当,就会形成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蔡某建议,从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看,依法注册的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等也完全可以在城市治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从而降低政府部门的成本,改善目前有的地方“疲于奔命”的现状。 全国人大代表朱某等拟提交书面建议:中国的“大城市病”不是“不治之症”,在更加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措施的框架下,让老百姓更直接地从中受益,就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为城市治理注入更多能量。 10.“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

14、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2013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报告同时也对大城市发展指明出路,强调“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 在今年 3 月 18 日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第一场记者见面会上,他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仍然是城镇化。 在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中,这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可能都会在城镇化进程中遇到。李克强还特别指出:“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一千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既是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 11.灰霾袭来,“大城市病”集中爆发,引起代表委员的强烈关

15、注。大家忧心之余,建言献策,开出不少“药方”,有的建议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有的提出实现机动车总量宏观调控,制定科学的车辆分流方案,有的认为应通过法律和制度限制“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 不能说这些“药方”没有针对性,但基本上还属于外科手术式的“就城治城”模式。治疗“大城市病”,如果只把眼光锁定城市内部,做些修修补补,恐怕只能减轻“病情”。治得了标,治不了本。 因为,如果发展不均衡,农村、小城镇会远远落后于城市。“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大家有什么理由不往城里挤?在压力和诱惑面前,大城市又有什么理由不扩张?“大城市病”只能是在外科手术式的治疗中“螺旋式”加重。 所以,要根治还应

16、学学中医,城乡共同调养,标本兼治,功夫还应下在城市外。需要多一些“顶层设计”,多一些全局眼光,多一些统筹规划,加快区域、城乡均衡发展,在“疏”上着力。 比起外科手术式的治疗,“加快区域、城乡均衡发展”,可能短期内效果不会很明显,但它像医术精湛的老中医治病一样治本,能把“病灶”彻底祛除,让病情不再反复。少一些急躁症,少做一些好大喜功的表面文章,增加财政下乡,改善基础设施,沉下心来让不易“看见”的乡村、中小城镇发展起来,不仅能终结“大城市病”,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能实现“乡村让生活更美好”,城乡协调,“美丽中国”才能真正实现。 三、申论要求(分数:100.00)(1).在阅读给定资料 1-

17、8 的基础上,概括出造成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病”的主要原因。(20分)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准确,不超过 200 字。(分数:25.00)_(2).给定资料 3 中划线部分写道:“城市的主体不应该是物质,而应该是人。”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 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 300 字。(分数:25.00)_(3).针对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如果你是某市相关职能部门的一名公务员,请你就如何解决“城市病”提交一份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25 分) 要求:措施得当,针对性强,条理清楚,不超过 400 字。(分数:25.00)_(4).针对给定

18、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请你围绕“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字数在 1000 字左右。(分数:25.00)_吉林政法干警申论本硕真题 2013 年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注意事项(总题数:1,分数:0.00)1.2011 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过半,其中相当部分人生活在大城市。数据显示,今年 3 月 1 日,北京轨道交通全路网客运量首次突破 900 万人次大关,再创历史新高,上海地铁日均客流量在一年前也逼近 700 万人次,高峰

19、限流措施频繁。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中,每 3 个人中就有 1 个是外来人口。 2013年 9 月 15 日,北京的交通未能承受住一场小小的秋雨洗礼,在中秋节前夕刷新了自己的“拥堵记录”:全市拥堵路段高达 143 条!置身于这不见首尾的“车河”,呼吸着混合了多种味道的空气,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这不是我要的城市生活。 北京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堵,是中国快速城市化所面临的空间冲突、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缩影。 2.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发布的国际城市发展报告 2012称,中国大型城市正步入“城市病”集中爆发期。 什么是“城市病”?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某认为,在

20、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发展过度膨胀,出现了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住房拥挤、人口过多等问题,被称为“大城市病”。 我国虽然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但是近些年来快速的城市化使得人口结构发生了里程碑性质的变化。2012年 1 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到 2011 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 51.27%,首次超过50%。虽然这是按常住人口来计算和统计的,也就是说把在城市生活半年以上的农业户籍人口也统计为“城镇常住人口”,但是这些群体的城市化劳动与生活是常态性的,他们真实地支撑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大量的人口往中心城市集聚,加速了大型城市的资源压力。 从我国地方发展情

21、况看,各大城市发展阶段参差不齐,但是都在步入郊区化、大都市化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城市人口快速膨胀,由于人口及城市布局缺乏预见性规划,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严重不足,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秩序紊乱、运营低效、行政区划分割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城市的持续发展。未来一段时期,将是我国各大城市“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期,“城市病”将成为影响城市和谐稳定的关键隐患,加强城市治理刻不容缓。 3.联合国人居组织 1996 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国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这意味着城市化不但要看城市发展的速度,还要看城市发展的质量。不能仅仅将人口居住

22、在城市称为城市化,还要以这些人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来衡量城市化。 正如不少专家所指出的,“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病”,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某提出,城市化不光是要看多少人住在城市,还要看这些人在城市生活得怎么样,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将进入速度与质量并重的城市时代。 从主观层面来看,人类对城市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停息。对“城市”一词的修饰多如花园城市、园林城市、魅力城市、人居城市、山水城市 社会城市与人民城市的提法也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

23、李某指出,社会城市与人民城市是从社会与人的角度来考虑,更多地强调城市是大多数人的城市,更多地追求公平与和谐。人民城市除了把人作为城市主体来看待外,还要追求大多数人的幸福,而不是追求少数人或者贵族的利益。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城市的研究比较物化,比较看重的是物质方面的东西。而城市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美好而存在的。城市的主体不应该是物质,而应该是人。”李某说。 4.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口、环保、安全等新一轮的压力纷至沓来,国内不少大城市都患上了“堵车、污染、内涝、房贵”等“大城市病”,在审议和讨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委员对此进行了分析。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数十个城市提出要

24、建设“世界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有上百个城市提出要建设“中心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城市建成区盲目扩张。 大建国际化大都市符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到底需要多少个国际化大都市?一些代表委员指出,最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几乎都提到了要控制城市建设规模,但这似乎并没有阻挡住一些地方一窝蜂建设超大型“国际化大都市”的热情。 “盲目建设国际大都市将会带来一些严重的问题,如侵占粮田、贪大求洋、债台高筑等。”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说,前些年我国一些地方的城市化出现不少问题,如大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寅吃卯粮的圈地运动、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杂乱无章的城

25、郊用地、任意肢解的城乡规划、屡禁不止的违法建筑等等,这些问题到现在并没有多大改观。 他说,大城市建设近十年近乎爆炸式的扩张,终于导致了一些“病灶”在日积月累后集中爆发,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深圳、郑州等城市“堵车、污染、内涝、房贵”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严重。 “堵车、污染、内涝、房贵只是大城市病的表征,背后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城市建设、管理上的错位和不科学。”全国政协委员连介德说,如果城市功能错位,城市定位不当,将会导致日渐缺乏的发展资源的透支和巨大浪费,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商务成本也会上升,城市丧失竞争力,“这种代价将比堵车、污染更大更无法承受。” “大城市病”归根到底是“大”引起的

26、。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某注意到,截至 2012 年末,北京常住人口达 2069.3 万人,是 1986 年的两倍多,相当于 26 年就多出了一个北京城的人口。 5.“我认为,大城市病不是大惹的祸,因此不应轻易谈瘦身,否则容易抹杀一些问题,不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在今年 3 月 6日举行的全国人大某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蔡某一发言,立即吸引了众多代表的目光。 世界上同样还有很多大城市、特大城市甚至巨型城市没有“生病”,甚至人口比咱们这些城市还多的城市也没“生病”。比如美国纽约,比我们不少城市的人口密度都高,日本的东京、大阪等城市人口也很密集,

27、但这些城市出行却很方便,看不到我们常见的“城市病”。 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城镇化时,提出要充分发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那么,大中小城市就要协同发展,当然不是机械地同步发展,也不是让大城市不发展等着小城市发展,更不应该是让大城市瘦身。 全国政协委员唐某说,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建设的重大误区加重了“城市病”。几十年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各方面政策都向城市倾斜,城乡之间资源严重失衡,城市承载力受到空前挑战。按行政级别配置城乡资源的体制,导致地域最广而级别最低的农村难以获得应有的发展资源;“摊大饼”式的粗放扩张忽视科学规划,对长期性、功能性考虑不足,防灾能力脆弱。 他认为,治疗大城市本身的病症

28、,应向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寻药方,重要的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他说:“伦敦少有门禁社区,住宅楼盘都尽可能开放式管理,对缓解交通拥堵很有效。”政府要少些限制思维,多些服务举措,开放、精细、疏导的思维方式是城市管理者应当学习的。 全国人大代表李某分析,参考新加坡、香港等地的经验,治理“大城市病”,一般都是立法保护和制度先行。“比如交通拥堵,一个主要原因是交通承载力和车辆比例失调,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需要制定更科学有效的车辆分流方案,甚至是交通灯的时长也有严格要求。” 8.“空气质量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及交通拥堵有关联,城市内涝与垃圾处理也有内在联系。”全国政协委员顾某分析,“大城市病”表面上看形态各异,但实

29、际内部存在着各种因果联系,治理也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不可草率行事、一限了之。 对于目前问题最大的堵车问题,一些代表委员建议:比如先行增加和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容量和城郊新城建设的产业和生活配套,再行减少参加竞拍和摇号的车牌增幅,实现机动车总量的宏观调控等。 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蔡某说,环境问题不应随着雾霾散去而被遗忘,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提示,公民的环境权益应得到更全面有效的保障。 很多“大城市病”归根到底是“大”引起的。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王某认为,全国上千万常住人口的城市已有十几个,严控大城市规模,通过法律和制度限制类似“乱摊大饼”的发展模式,才能从源头上治疗“大城市病”。 9.

30、当政府部门为“城市病”忙得焦头烂额之际,老百姓是否就可“袖手旁观”? 一些代表委员提出,政府公权力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除了科学合理地动用行政资源,还要善于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参与城市顽疾治理。 “今年春节,虽然 PM2.5 观测值在短时间内还是攀高,但一些大城市燃放烟花爆竹的量已有所减少,说明通过全民参与来对应各种城市难点问题效果明显。”全国政协委员王某说,“事实证明,当民众环保意识提高、政府措施得当,就会形成合力。” 全国政协委员蔡某建议,从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看,依法注册的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等也完全可以在城市治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从而降低政府部门的成本,改善目前有的地方“疲于奔

31、命”的现状。 全国人大代表朱某等拟提交书面建议:中国的“大城市病”不是“不治之症”,在更加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措施的框架下,让老百姓更直接地从中受益,就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为城市治理注入更多能量。 10.“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2013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报告同时也对大城市发展指明出路,强调“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 在今年 3 月 18 日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第一场记者见面会上,他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仍然是城镇化。 在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中,这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可能都会在城镇化进程中

32、遇到。李克强还特别指出:“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一千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既是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 11.灰霾袭来,“大城市病”集中爆发,引起代表委员的强烈关注。大家忧心之余,建言献策,开出不少“药方”,有的建议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有的提出实现机动车总量宏观调控,制定科学的车辆分流方案,有的认为应通过法律和制度限制“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 不能说这些“药方”没有针对性,但基本上还属于外科手术式的“就城治城”模式。治疗“大城市病”,如果只把眼光锁定城市内部,做些修修补补,恐怕只能减轻“病情”。治得了标,治不了本。 因为

33、,如果发展不均衡,农村、小城镇会远远落后于城市。“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大家有什么理由不往城里挤?在压力和诱惑面前,大城市又有什么理由不扩张?“大城市病”只能是在外科手术式的治疗中“螺旋式”加重。 所以,要根治还应学学中医,城乡共同调养,标本兼治,功夫还应下在城市外。需要多一些“顶层设计”,多一些全局眼光,多一些统筹规划,加快区域、城乡均衡发展,在“疏”上着力。 比起外科手术式的治疗,“加快区域、城乡均衡发展”,可能短期内效果不会很明显,但它像医术精湛的老中医治病一样治本,能把“病灶”彻底祛除,让病情不再反复。少一些急躁症,少做一些好大喜功的表面文章,增加财政下乡,改

34、善基础设施,沉下心来让不易“看见”的乡村、中小城镇发展起来,不仅能终结“大城市病”,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能实现“乡村让生活更美好”,城乡协调,“美丽中国”才能真正实现。 三、申论要求(分数:100.00)(1).在阅读给定资料 1-8 的基础上,概括出造成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病”的主要原因。(20分)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准确,不超过 200 字。(分数:25.00)_正确答案:( 城市病的根源是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 一是按行政级别配置城乡资源的体制,导致农村难以获得应有的发展资源。 二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各方面政策向

35、城市倾斜,城乡之间资源严重失衡,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加剧了资源压力。 三是粗放扩张忽视科学规划,对长期性、功能性考虑不足,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严重不足,防灾能力脆弱。 四是城市建设方面的法律和制度不完善甚至缺失,不利于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的作答对象为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病”;作答任务是概括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属于归纳概括部分内容,即概括原因题型;作答范围很明确,为“给定资料 18”,故考生作答本题无需阅读给定资料 911;作答要求为“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准确”;作答字数为“不超过 200 字”,作答分值为 20 分。 阅读资料,提炼要点

36、给定资料通篇介绍的均是城市病问题,考生在阅读给定资料 18 时,只需关注与原因部分的材料内容。 给定资料 1 为背景介绍,指出了中国快速城市化这一背景,列举了北京因一场秋雨而致交通拥堵的事例,并给出了中国快速城市化所面临的问题:空间冲突、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等。无本题相关要点。 由给定资料 2 可提炼出来的要点为:城镇人口快速膨胀且往中心城市集聚、人口及城市布局缺乏预见性规划、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严重不足。 由给定资料 3 可提炼出来的要点为: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失谐。 由给定资料 4 可提炼出来的要点为:城市功能错位、定位不当、管理不科学,盲目扩大建设规模。

37、 由给定资料 5 可反推出来的要点为:对大城市的功能区划不合理,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协调、粗放。 由给定资料 7 可提取出来的要点为: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各方面政策都向城市倾斜,城乡之间资源严重失衡;按行政级别配置城乡资源的体制,导致农村难以获得应有的发展资源;“摊大饼”式的粗放扩张忽视科学规划,对长期性、功能性考虑不足,防灾能力脆弱。 由给定资料 8 可反推出的要点为:相关法律和制度缺失、不完善。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以上要点进行归类、整合,按照总分结构,分条组织答案 ,以使答案条理清晰。注意作答字数不可超过 200字。(2).给定资料 3 中划线部分写道:“城市的主体不应该是物质,而应该是人。”

38、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 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 300 字。(分数:25.00)_正确答案:( 城市的发展目的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加美好、幸福,城市化不但要看城市发展的速度,还要看其质量。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城市化更多地强调物质建设、发展速度,这使得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失谐,进而导致 “城市病”,而长期的失谐,必将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城市化发展不但要看城市发展的速度,还要看城市发展的质量;不能仅将人口居住在城市就称为城市化,还要以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来衡量城市化。 故应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树立社会城市、

39、人民城市理念,把人作为城市的主体,更多地追求公平与和谐,追求大多数人的幸福,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病”,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阅读题目,要求谈谈对“给定资料”中划线部分“城市的主体不应该是物质而应该是人”的理解,属于句子理解型题目。作答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晰,不超过300 字。作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解释此句的本质含义,再进一步深入分析,最后做适当的引申即可。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给定资料 3 反复强调,城市发展要以人为主体,不但要看速度,还要看质量。因此,其本质含义就是指城市发展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城市化不但要看城市发展的速度,还要看其质量。

40、 深入分析过程,依据资料,可以先分析我国城市建设的问题所在。我国的城市建设更多地强调物质建设、发展速度,以致“城市病”问题产生,继而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继而,要论证城市化发展以人为主体的重要性。要重视质量建设,要建设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城市与人民城市。 最后,适当引申,简要提出以人作为城市的主体来发展的做法。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理清作答思路,提炼出要点以后,还需要我们对要点进行加工整合形成最终的答案。针对上面提炼出来的要点,根据“点明本质深入阐释适当引申”的基本步骤组织答案即可。(3).针对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如果你是某市相关职能部门的一名公务员,请你就如何解决“城市病”提

41、交一份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25 分) 要求:措施得当,针对性强,条理清楚,不超过 400 字。(分数:25.00)_正确答案:( 治理“城市病”,应运用开放、精细、疏导的思维方式,坚持顶层设计、全局眼光、统筹协调。 一要科学规划、精细管理。立足长远,对城市功能进行充分考虑,合理定位。 二是加快区域、城乡均衡发展。增加财政下乡,改善基础设施,让乡村、中小城镇发展起来,增强城市发展的协调性。 三是立法保护和制度先行。通过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措施限制“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严控大城市规模,营造健康良好的城市化法治环境。 四是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实现机动车总量宏观调控,制定科学的车辆分流方案。 五是

42、创新社会管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参与城市顽疾治理,为城市治理注入更多能量;积极发挥依法注册的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降低政府部门的成本,改善目前有的地方“疲于奔命”的现状。)解析: 很明显,本题属于提出对策题目,虚拟身份为“某市相关职能部门的一名公务员”,作答范围是全部给定资料,要求考生就如何解决“城市病”提交一份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可见,材料反映的问题即是“城市病”,考生无需再归纳城市病的具体表现,直接提出解决措施即可。要注意“条理清楚”的作答要求,答案要有逻辑,同时注意作答字数不超过 400 字。考生可以直接引用材料中的对策,可以根据问题推出对策,也可由原因反推对

43、策,还可由经验、教训等总结对策。(4).针对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请你围绕“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 分) 要求:(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字数在 1000 字左右。(分数:25.00)_正确答案:(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 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其实早在 2300 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可见,城市已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圆梦之所。然而反观当前,堵车、污

44、染、内涝、房贵等各种城市病一涌而来,发展资源日渐枯竭,身处闹市的人们难以置信这是曾经梦寐的城市生活。 城市发展不理想的原因与当前唯 GDP 论的政绩观可以说不无关系,城市规划的乏力让城市病的治理捉襟见肘,然而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城市发展方式、发展理念的落后。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的城市建设,而且严重影响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更是危及了民众的幸福生活。故此,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生活质量迫在眉睫。 转变城市发展模式,需要我们走平安幸福之路综合治理各种城市病。著名学者吴祚来说过:“城市,满足市民生活需求才是第一位的,使市民充满幸福感,是城市最高的追求。”中秋节前夕,北京市史无前例的 143 条拥堵路段让城

45、市发展亮起红灯,因此,必须加强监管,治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生活污水、洪涝灾害等危害人们健康安全的城市病;同时,应重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教育不公的问题,切实提高民众的幸福感。 转变城市发展模式,需要我们走科学规划之路重视城市的特色,以人为本。是充满神秘气息的民族风格和情调,让人们认识了丽江;是大唐古城独特的建筑和文化内涵,使西安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底蕴,无关人口多少和面积大小,然而盲目追求“国际化大都市”的热情,大建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将城市的“物质”和“人”隔得越来越远,应广泛听取民众、专家和学者的意见,进行长远科学合理的规划,让城市的

46、魅力与民众的舒适生活共存。 转变城市发展模式,需要我们走绿色生态之路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着力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在取得举世瞩目经济成就的欢呼声中,当我们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们身后的青山绿水,已不再翠绿与清澈。尤其是今年整个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造成的危害告诉我们:“必须对 30 年不曾暂停的双脚进行慢慢的调养”。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标本兼治,大力展开节能减排、城市园林绿化等工程,使城市能够更加生机勃勃、丰富多彩。 “田野与树木没有给我一点教益,而城市的人们却赐给我颇多的教益。”苏格拉底将他对城市的感恩之情表露得淋漓尽致。我们也应高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大旗,转

47、变城市发展方式,坚持走平安幸福之路、走科学规划之路、走绿色生态之路,真正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让城市发展更加科学、让民众生活更加幸福。)解析: 本题只限定了问题为议论文,没有限定作文的题目,属于自由命题作文。题目中要求围绕“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可以写成偏重提对策的文章。 材料的编排从北京、上海大城市的“城市病”说起,诸多问题表现,指出加强治理的必要性,分析原因,然后致力于解决问题。这其中就提供给我们很多分析的论据和对策的来源。文章的重点是围绕“生活更美好”,所以以人为本、提升民众的幸福感是关键,采取的各项措施也应该体现这一点。 文中适当引用诗句、名人名言可以展示考生的文学知识积累,提升文章文采和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