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申论-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注意事项(总题数:0,分数:0.00)二、给定资料(总题数:0,分数:0.00)三、材料一(总题数:0,分数:0.00)四、申论要求(总题数:3,分数:100.00)1.结合给定资料,概述中国当前“人口红利”即将结束的原因。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晰,350 字左右。(分数:30.00)_2.请参考给定资料,结合社会实际,谈谈作为农民工输入地 A 市的劳动部门(即用工主管机关),应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民工荒”。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措施得当,具有可操作性,500 字以内。(分数:30.00)_3.参考给定资料,围绕“中国应
2、如何创造未来的人口红利”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论述深入,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3)字数在 1200 字左右。(分数:40.00)_四川申论-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注意事项(总题数:0,分数:0.00)二、给定资料(总题数:0,分数:0.00)三、材料一(总题数:0,分数:0.00)四、申论要求(总题数:3,分数:100.00)1.结合给定资料,概述中国当前“人口红利”即将结束的原因。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晰,350 字左右。(分数:30.00)_正确答案:(中国当前“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主要原因有:一是生育
3、高峰期带来的劳动力将逐渐减少。当前的“人口红利”主要得利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前 10 年内的人口大幅增长所带来的丰富劳动力,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大幅降低。二是人口结构提前进入老龄化阶段,老龄人口比例较高,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逐渐降低,劳动人口抚养比加重,尤其是农村青壮年劳力逐渐减少,劳动力将供不应求。三是农村教育水平发展落后,技能培训力度不足,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与现代产业需求矛盾凸显,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将经常出现。四是劳动力流动结构发生变化,农民工返乡就业比例加大,进城务工人员数量逐渐减少。)解析:2.请参考给定资料,结合社会实际,谈谈作为农民工输入地 A 市
4、的劳动部门(即用工主管机关),应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民工荒”。要求: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措施得当,具有可操作性,500 字以内。(分数:30.00)_正确答案:(一是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及省政府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和措施,深入推进,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这是整个农民工工作的根本,也是解决“民工荒”的关键。二是建立健全劳动制度和法规,积极创造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尽快取消对农民工不公平乃至歧视性的规定,保障农民工在城镇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其就业、子女受教育等问题。三是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引导,积极宣传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企业加强管理、优化工作环境,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
5、规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利,不得拖欠工资、取消节假日等。四是积极开展对农民工的政策法规宣传活动,鼓励其参与政治活动,维护自身权益;积极组织对农民工的各项培训,提高其职业技能和素质。五是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全面搜集并分析掌握劳动力市场信息,及时向农民工和农民工输出地披露,以引导和规范劳动力流动和就业,弥补市场资源配置之不足。六是加强精神文化工作,增建体育娱乐等公共设施,以丰富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满足其情感需要,排解其因远离故土、工作不顺、生活枯燥等而产生的诸多不良情绪,要特别关注和了解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的特点、新的需求,做好他们的安抚、稳定工作。)解析:3.参考给定资料,围绕“中国应如何创造
6、未来的人口红利”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论述深入,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3)字数在 1200 字左右。(分数:40.00)_正确答案:(积极应对 多措并举 创造新一次“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口红利”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前十几年的高出生率带来了改革开放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增加,使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和廉价的成本,得以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优势,实现较长时间的经济持续增长。但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低出生率的效
7、果逐渐显现,劳动力人口总量下降,结构性劳动力短缺由沿海扩展到内地。尤其是 2010 年各地“用工荒”的出现,预示着我国单纯由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带来的第一次“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依靠廉价劳动力起飞的我国经济到了转变思维的时刻。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只要我们积极应对,多措并举,我们还能创造出第二次“人口红利”。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把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引进先进科技和科学的管理,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规避当前“人口红利”枯竭带来的巨大风险,将经济增长的源泉从依靠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转移到依靠技术创新能力为主上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源优势得
8、到充分利用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二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提高人力资本积累。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普及力度,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对职业培训学校的资金投入,制定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推动培训学校产学合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扩大城市劳动力供给、抑制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延缓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丧失的速度,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赢得时间。三是高度重视“人口红利”,将应对当前“人口红利”期消失和创造新的“人口红利”提到战略层面上来。首先要把解决农民工就业、保障农民工权益纳入基层干部考核体系,增强基层干部的服务意识;其次要健全社会
9、保障制度,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广“新农合”制度,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减轻人口供养负担;最后要逐步转变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农民工向市民转变,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四是促进劳动力的有效利用。充分利用当前人口转变造成的人口年龄结构的特征所创造的财富,发展规模养老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劳动力的流动性,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清除劳动力转移制度性障碍,促进劳动分配公平。同时,要缩小城乡劳动力价格差距,逐步实现全国劳动力统一市场的形成;提高社会的健康水平、受教育水平,适度后推社会劳动年龄、退休年龄,保持劳动力相对充足。第一次“人口红利”行将消失是必然的,它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倒逼机制,抓住这次机遇,积极创造第二次“人口红利”,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小康社会蓝图的实现,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