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申论)135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1298458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申论)135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申论)135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申论)135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申论)135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申论)135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家公务员(申论)135 及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总题数:1,分数:100.00)材料 1 (2005 年 12 月 31 日(新京报姜伟)在 2005 年的党和国家发展的答卷上,打分最高的是一道政论题叫“和谐”,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这个正在构建之中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无疑这已成为党和国家的一个政治纲领,社会追求的一个基本目标,人们的一种热切希望。尽管,即将过去的 2005 年,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与人们要求的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人们还是

2、怀着美好的追求与向往,对 2006 年和谐社会的发展进步,充满了憧憬和渴望,归纳起来一共有“十个期待”: 一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她的能力高低与否,不仅事关党自身建设的成败,更事关人民的福祉。党只有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经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破解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两大历史性课题,始终成为带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二是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他们是带领人民前进发展进步的领头人。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不成为“一阵风”,认真贯彻“三个代表”

3、的重要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始终挂在心上。 三是打造务实、清明、高效政府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变管理型为服务型,切实做到务实;清明、高效,真正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成为有利于社会发展,为人民办实事的政府。 四是科学发展观贯穿经济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做到“五个统筹”,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把牺牲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的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作为发展的成本和代价,切实使人民在文明、和谐、友好环保的环境中,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五是继续打击腐败现象。切实构建系统的防腐败

4、体系,探索反腐败的治本之策,真正使官员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对其顶风作案的腐败分子要坚决打击、严惩,还人民以公平,还社会以正义,还国家以安宁。六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加大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力度。党的各级组织和政府部门要转变作风,规范行为,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施政,依法行政,提高协调、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化解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不激化矛盾,不出现冤假错案。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保持社会的稳定。 七是“普惠”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缩小东西、南北、城乡和老少边穷地区与内地的贫富差距,教育、医疗、住房等三大难题能尽快解决,确保穷人上得起学,看得起病,住得上房;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完

5、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使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障。 八是减少和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采取坚强有力的措施,严政令,出重拳、下猛药,减少和杜绝交通肇事、环境污染,特别是矿难等重大行政责任事故,使普通人的人身权利得到保护,还人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九是农民工工资能及时到位。把进城务工的农民视为城市的建设者,真正成为城市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关怀。对他们的辛苦钱要保证及时到位。 十是推进祖国的早日统一。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加强与台湾岛内有识之士的接触和沟通,坚决打击台独势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 材料 2 (2006 年 01月 20 日第五版人民日报王建新

6、) 新闻背景 北京市统计局制定的反映社会和谐程度的指标体系,包括两个客观指标和一个主观指标。两个客观指标是:社会冲突指标和社会冲突协调机制指标。一个主观指标是社会主体社会诉求指标。其中社会冲突指标包括贫富差距、社会安定以及环境资源三个类别。社会冲突协调机制指标包括社会保障、舆情反映、民主法制、社会应急以及社会控制五个类别。 您的生活幸福吗?您认为自己所处的城市社会和谐吗?哪些方面影响了社会和谐程度北京市统计局对北京和谐社会状况的调查显示,2000 年至 2004 年北京和谐社会指数年均增长 4.8%,54.6%的受调查市民认为,目前北京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指数平稳提升 过半被调查者认为北京是一

7、个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 北京市和谐社会指数以 2000 年为基期,设定该年度和谐指数为 100。经测算后得出,20002004 年,北京市和谐社会指数从 100 点提高到 120.83 点,年均增长率为 4.8%。 同时,一项针对北京市社会和谐程度看法的调查结果显示,54.6%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北京是一个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对实现和谐社会的信心的调查结果显示,72.8%的被调查者对实现和谐社会有信心,19.5%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只有 6.5%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信心。 调查中,半数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社会在收入、住房、就业和医疗方面存在不公平。 幸福感被纳入调查范围 68.2%的被调查者对

8、目前生活幸福程度表示满意 居民生活得幸不幸福,除了要看客观数据之外,更要考虑居民自身的感受。北京市统计局进行的一项居民意向调查表明,68.2%的被调查者对目前生活幸福程度表示满意。 调查将生活水平分为上等、中上等、中等、中下等、下等。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生活水平属于中间层次(中上等、中等和中下等)的人数高达 85.4%。结果呈现的这种社会阶层结构有利于社会稳定。调查对象中认为自己生活水平属于下等的达到 12.9%,调查中显示的这一偏多底层值得关注。 调查从对未来生活预期的角度考察北京市居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结果显示,74.1%的被调查者认为 5 年后的生活会比现在好,19.9%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跟

9、现在差不多,只有 5.9%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活会变差。这说明北京市居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相当积极。 调查中特别设置了居民对政府工作的评价的内容。要求被调查者从政府低保工作、流动人口管理、信访问题的解决、基层民主工作、社会应急机制、食品安全控制、劳动就业工作等七个方面中选择最满意的三个方面。结果 57.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食品安全控制,43.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低保工作,37.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社会应急机制。 冲突协调机制有待加强 社会应急机制进一步建立,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社会矛盾出现后,能否成功进行处理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现在的冲突协调机制能成功应对当前的矛盾冲突吗? 对北京市社会冲突

10、协调机制的现状的调查显示,除舆情反映指数逐年下降以外,其余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 在社会应急方面,虽然应急机制进一步建立,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调查结果显示,自 2003 年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建立应急避难场所以来,目前为止北京已经建成 19 个应急避难场所。面积由 2003 年的 60.1 万平方米增加到2004 年的 284.2 万平方米,社会应急指数提高 8.73 点。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交通拥堵报警量大幅度增加,城市交通和疏导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迫在眉睫。 材料 3 (2006 年 4 月 18 日光明日报易小明)和谐以差异的存在为前提,没有差异也就无所谓和谐。社会和谐是指社会

11、系统各不同要素之间的和平友好相处。但是,由于并非所有的差异都会自然地构成和谐,因而,要把握和谐社会的本质,就必须研究各种差异的特质及其内在联系。 首先,要把握积极差异和消极差异的特质及其内在联系。差异可分为有利于社会及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差异和不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消极差异。例如,按劳分配所形成的差异就是一种积极差异,它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又如,等级制度造成的差异是一种消极差异,它把人的发展空间限定在等级之中,阻碍人们能力的发挥。积极差异可以带来和谐,消极差异则往往是冲突的隐患。古代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正是对封建社会贫富不公、

12、等级森严消极差异的强烈反抗。对积极差异的积极性也要辩证看待,积极差异的发展也应有适当的限度,即它对于形成和谐社会的差异张力,应当保持在一定“度”的范围之内,超过了一定的“度”,它就可能发生质变,积极差异就可能转化为消极差异,从而导致社会不和谐。 其次,把握客观差异与主观差异的特质及其内在联系。构建差异基础上的和谐社会,既要研究把握差异发展的客观程度,又要考虑到人们对现实差异的主观感受力和心理承受力。从客观方面来讲,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主观方面来讲,我们变革社会时又要考虑到人们对各种差异不同的心理感受倾向。一般而言,对于公正的手段产生差异,人们的心理承受力较大,对于非公正手

13、段带来的差异,心理承受力较小,对于经济收入差异的心理承受力较大,对于政治待遇差异的心理承受力较小,对于发展性物品分配差异的心理承受力较大,对于生存性物品分配差异的心理承受力较小。同时,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不同民族、国家、地域的人,不同的现实个体,他们对各种不同差异的敏感程度、对同一差异的心理承受力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人们有关客观差异的主观感知力、心理承受力的把握,要持一种历史的、辩证的态度。 第三,把握横向差异与纵向差异的特质及其内在联系。我们在分析社会差异时,既要看到横向比较所生成的差异,又要看到纵向比较所生成的差异,既要看到贫与富的现实差异,又要看到社会的不断进步,看到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

14、进程。只见现实差异、横向比较差异,不见历史差异、纵向比较差异,或只见历史差异、纵向比较差异,不见现实差异、横向比较差异,都是片面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纵向差异中、在发展过程中改善横向差异的不合理存在状态。现实社会中许多不合理的差异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因素,是改革的对象。其实,社会和谐只能是发展中的相对稳定、协调,这不仅因为运动发展着的社会只能在动态中达到平衡,而且因为纵向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发展利益也有利于消解横向比较差异所形成的心理压力。我们现在出现的一些地区贫富差异扩大,但仍能保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纵向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而相对淡化了贫富差异的横向对比强度

15、。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贫富差异的分化是合理的。 (分数:99.99)(1).请用不超过 150 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的要点。(分数:33.33)_(2).用不超过 350 字的篇幅,分析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主要问题。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分数:33.33)_(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 1000 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分数:33.33)_国家公务员(申论)135 答案解析(总分:99.99,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总题数:1,分数:100.00)材料 1 (20

16、05 年 12 月 31 日(新京报姜伟)在 2005 年的党和国家发展的答卷上,打分最高的是一道政论题叫“和谐”,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这个正在构建之中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无疑这已成为党和国家的一个政治纲领,社会追求的一个基本目标,人们的一种热切希望。尽管,即将过去的 2005 年,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与人们要求的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人们还是怀着美好的追求与向往,对 2006 年和谐社会的发展进步,充满了憧憬和渴望,归纳起来一共有“十个期待”: 一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

17、领导核心,她的能力高低与否,不仅事关党自身建设的成败,更事关人民的福祉。党只有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经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破解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两大历史性课题,始终成为带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二是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的形象。他们是带领人民前进发展进步的领头人。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不成为“一阵风”,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始终挂在心上。 三是打造务实、清明、高效政府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各级政

18、府要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变管理型为服务型,切实做到务实;清明、高效,真正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成为有利于社会发展,为人民办实事的政府。 四是科学发展观贯穿经济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做到“五个统筹”,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把牺牲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的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作为发展的成本和代价,切实使人民在文明、和谐、友好环保的环境中,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五是继续打击腐败现象。切实构建系统的防腐败体系,探索反腐败的治本之策,真正使官员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对其顶风作案的腐败分子要坚决打击、严惩,还人民以公平,还社会以正义,还国家以安宁。六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加大

19、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力度。党的各级组织和政府部门要转变作风,规范行为,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施政,依法行政,提高协调、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化解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不激化矛盾,不出现冤假错案。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保持社会的稳定。 七是“普惠”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缩小东西、南北、城乡和老少边穷地区与内地的贫富差距,教育、医疗、住房等三大难题能尽快解决,确保穷人上得起学,看得起病,住得上房;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使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障。 八是减少和杜绝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采取坚强有力的措施,严政令,出重拳、下猛药,减少和杜绝交通肇事、环境污染,

20、特别是矿难等重大行政责任事故,使普通人的人身权利得到保护,还人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九是农民工工资能及时到位。把进城务工的农民视为城市的建设者,真正成为城市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关怀。对他们的辛苦钱要保证及时到位。 十是推进祖国的早日统一。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加强与台湾岛内有识之士的接触和沟通,坚决打击台独势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 材料 2 (2006 年 01月 20 日第五版人民日报王建新) 新闻背景 北京市统计局制定的反映社会和谐程度的指标体系,包括两个客观指标和一个主观指标。两个客观指标是:社会冲突指标和社会冲突协调机制指标。一个主观指标是社会主体社会诉求

21、指标。其中社会冲突指标包括贫富差距、社会安定以及环境资源三个类别。社会冲突协调机制指标包括社会保障、舆情反映、民主法制、社会应急以及社会控制五个类别。 您的生活幸福吗?您认为自己所处的城市社会和谐吗?哪些方面影响了社会和谐程度北京市统计局对北京和谐社会状况的调查显示,2000 年至 2004 年北京和谐社会指数年均增长 4.8%,54.6%的受调查市民认为,目前北京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指数平稳提升 过半被调查者认为北京是一个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 北京市和谐社会指数以 2000 年为基期,设定该年度和谐指数为 100。经测算后得出,20002004 年,北京市和谐社会指数从 100 点提高到 1

22、20.83 点,年均增长率为 4.8%。 同时,一项针对北京市社会和谐程度看法的调查结果显示,54.6%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北京是一个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对实现和谐社会的信心的调查结果显示,72.8%的被调查者对实现和谐社会有信心,19.5%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只有 6.5%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信心。 调查中,半数左右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社会在收入、住房、就业和医疗方面存在不公平。 幸福感被纳入调查范围 68.2%的被调查者对目前生活幸福程度表示满意 居民生活得幸不幸福,除了要看客观数据之外,更要考虑居民自身的感受。北京市统计局进行的一项居民意向调查表明,68.2%的被调查者对目前生活幸福程度表示

23、满意。 调查将生活水平分为上等、中上等、中等、中下等、下等。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生活水平属于中间层次(中上等、中等和中下等)的人数高达 85.4%。结果呈现的这种社会阶层结构有利于社会稳定。调查对象中认为自己生活水平属于下等的达到 12.9%,调查中显示的这一偏多底层值得关注。 调查从对未来生活预期的角度考察北京市居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结果显示,74.1%的被调查者认为 5 年后的生活会比现在好,19.9%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跟现在差不多,只有 5.9%的被调查者认为生活会变差。这说明北京市居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相当积极。 调查中特别设置了居民对政府工作的评价的内容。要求被调查者从政府低保工作、流动人

24、口管理、信访问题的解决、基层民主工作、社会应急机制、食品安全控制、劳动就业工作等七个方面中选择最满意的三个方面。结果 57.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食品安全控制,43.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低保工作,37.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社会应急机制。 冲突协调机制有待加强 社会应急机制进一步建立,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社会矛盾出现后,能否成功进行处理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现在的冲突协调机制能成功应对当前的矛盾冲突吗? 对北京市社会冲突协调机制的现状的调查显示,除舆情反映指数逐年下降以外,其余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 在社会应急方面,虽然应急机制进一步建立,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调查结果显示,自 2003

25、 年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建立应急避难场所以来,目前为止北京已经建成 19 个应急避难场所。面积由 2003 年的 60.1 万平方米增加到2004 年的 284.2 万平方米,社会应急指数提高 8.73 点。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交通拥堵报警量大幅度增加,城市交通和疏导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迫在眉睫。 材料 3 (2006 年 4 月 18 日光明日报易小明)和谐以差异的存在为前提,没有差异也就无所谓和谐。社会和谐是指社会系统各不同要素之间的和平友好相处。但是,由于并非所有的差异都会自然地构成和谐,因而,要把握和谐社会的本质,就必须研究各种差异的特质及其内在联系。 首先,要把握积极差异和消极差

26、异的特质及其内在联系。差异可分为有利于社会及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差异和不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消极差异。例如,按劳分配所形成的差异就是一种积极差异,它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又如,等级制度造成的差异是一种消极差异,它把人的发展空间限定在等级之中,阻碍人们能力的发挥。积极差异可以带来和谐,消极差异则往往是冲突的隐患。古代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正是对封建社会贫富不公、等级森严消极差异的强烈反抗。对积极差异的积极性也要辩证看待,积极差异的发展也应有适当的限度,即它对于形成和谐社会的差异张力,应当保持在一定“度”的范围之内,超过了一定的“度”

27、,它就可能发生质变,积极差异就可能转化为消极差异,从而导致社会不和谐。 其次,把握客观差异与主观差异的特质及其内在联系。构建差异基础上的和谐社会,既要研究把握差异发展的客观程度,又要考虑到人们对现实差异的主观感受力和心理承受力。从客观方面来讲,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主观方面来讲,我们变革社会时又要考虑到人们对各种差异不同的心理感受倾向。一般而言,对于公正的手段产生差异,人们的心理承受力较大,对于非公正手段带来的差异,心理承受力较小,对于经济收入差异的心理承受力较大,对于政治待遇差异的心理承受力较小,对于发展性物品分配差异的心理承受力较大,对于生存性物品分配差异的心理承受力较

28、小。同时,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不同民族、国家、地域的人,不同的现实个体,他们对各种不同差异的敏感程度、对同一差异的心理承受力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人们有关客观差异的主观感知力、心理承受力的把握,要持一种历史的、辩证的态度。 第三,把握横向差异与纵向差异的特质及其内在联系。我们在分析社会差异时,既要看到横向比较所生成的差异,又要看到纵向比较所生成的差异,既要看到贫与富的现实差异,又要看到社会的不断进步,看到走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只见现实差异、横向比较差异,不见历史差异、纵向比较差异,或只见历史差异、纵向比较差异,不见现实差异、横向比较差异,都是片面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纵向差异中、在发展过

29、程中改善横向差异的不合理存在状态。现实社会中许多不合理的差异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因素,是改革的对象。其实,社会和谐只能是发展中的相对稳定、协调,这不仅因为运动发展着的社会只能在动态中达到平衡,而且因为纵向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发展利益也有利于消解横向比较差异所形成的心理压力。我们现在出现的一些地区贫富差异扩大,但仍能保持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纵向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而相对淡化了贫富差异的横向对比强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贫富差异的分化是合理的。 (分数:99.99)(1).请用不超过 150 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的要点。(分数:33.33)_正确答案:( 实现社会和谐

30、,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解析:(2).用不超过 350 字的篇幅,分析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主要问题。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分数:33.33)_正确答案:( 当前我国存在的不和谐与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

31、贫富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贫富阶层之间的冲突。二是劳动关系失衡导致的强资本弱劳工格局,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三是城乡发展失衡导致的城乡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城乡之间的冲突。“三农”问题的突出,表明了城乡之间的发展确实处于不协调与不和谐状态。四是地区发展失衡导致的地区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区之间的冲突。五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失衡导致的价值观扭曲,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道德滑坡。)解析:(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 1000 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分数:33.33)_正确答案:( 我国尚需解决的不和谐

32、问题 毋庸置疑,中国 20 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中外的发展实践表明,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并不能够自动地消除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改革进程中的某些矫枉过正的做法,旧的社会问题虽然得以化解,新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出现。当前我国存在的不和谐与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贫富阶层之间的冲突。二是劳动关系失衡导致的强资本弱劳工格局,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三是城乡发展失衡导致的城乡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城乡之间的冲突。“三农”问题的突出,表明了城乡之间的发展确实处于不协调与不和谐状态

33、。四是地区发展失衡导致的地区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区之间的冲突。五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失衡导致的价值观扭曲,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道德滑坡。如官德、医德、师德的下滑已经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先富起来的群体形象急需改善,等等。 造成发展中出现诸多不和谐与不协调现象的原因,概括而言当然是社会进步中的社会分化,但具体来说,却又表现在发展中的诸多失衡方面,如重经济发展与 GDP 增长而轻社会发展,重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而轻共同富裕,重招商引资而轻劳工权益保护;重城市发展而轻乡村发展;重经济效率与经济利益而轻社会公平,重社会稳定而轻社会和谐,重政策调整而轻法制建设;重打破旧

34、制度而轻完善新制度等等。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现代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上的。社会和谐是新型的现代化,需要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要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物质财富。诚然,富裕不一定带来社会和谐,但贫困的社会肯定不会是现代和谐社会。而且贫困还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和谐社会更是硬道理,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首要是发展生产力,但同时必须全面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这就是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宏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物质文

35、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共同进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维护公平和正义,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关键环节。首先,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别以及城乡差别、区域差别等呈继续扩大的趋势,其次是贫富差别和社会贫困问题趋于扩大,社会贫困凸现。所有这些差距矛盾问题成为制约发展与稳定的“瓶颈”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差别不能拉得过大。应该把这种差距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只能是相对的公平。当前的国情,就决定我们只能从我国社会初级阶段出发来认识和解决公平尤其是收入分配公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

36、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社会部分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员共同富裕。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建立起公平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实现社会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实现社会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社会安定表现为社会运行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人身和财

37、产安全与保障。社会安定包括社会发展平稳社会结构稳定社会关系融洽和人们心气平和。社会有序就是社会井井有条,表现为社会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文化秩序、身份(地位)秩序符合已经形成的法律秩序、制度秩序、政策秩序、纪律秩序、道德秩序、宗教秩序、习俗秩序等。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从对外开放到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关键时期,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我们党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努力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融洽的社会关系,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坚决打击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假冒伪劣产品,“黄,赌,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严禁有令不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确立社会安定有序的运行机制。 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主体,无论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使社会充满活力,还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安定有序,都离不开党的领导。所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通过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建成廉洁、高效、充满创造力的执政党,增强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