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1301101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模拟试卷 3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分数:2.00)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手段认识错误D.客体认识错误2.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体现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 )。(分数:2.00)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3.盗窃罪属于( )。(分数:2.00)A.故意和过失犯罪B.过失犯罪C.故意犯罪D.故意或过失犯罪4.假定甲有外遇,为达到和第三者结婚的目的,准备

2、杀妻,已将毒药放入妻子的碗中,妻子发觉饭有异味而将饭倒掉,幸免于难,则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5.某甲捏造某乙(某机关干部)受贿 20000元,并写成小字报四处散发、张贴,致使某乙名誉受到很大损害。某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诬告陷害罪B.诽谤罪C.侮辱罪D.报复陷害罪6.甲、乙二人携带炸药去水库僻静处炸鱼,甲在岸边准备往水中投掷炸药时,不慎引起爆炸,将乙炸死,自己也受重伤。则甲的行为如何定性?( )(分数:2.00)A.过失爆炸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意外事件D.非法捕捞水产品罪7.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3、的年龄为不满( )。(分数:2.00)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12周岁8.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区别的关键在于( )。(分数:2.00)A.犯罪行为是否已经着手实施B.犯罪行为是否已经实施完毕C.犯罪行为是否已经造成犯罪结果D.犯罪行为是否具备了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9.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抢劫罪加重法定刑事由的是( )。(分数:2.00)A.在学校门口抢劫的B.多次抢劫的C.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D.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10.甲乙二人是交往多年的好友,一日,甲请乙在某酒店喝酒,两人微醉。下楼时,因一小事意见不合,甲推了乙一把,乙从三楼摔至一楼,导致颅脑严重损伤,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身

4、亡,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分数:2.00)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故意伤害罪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属于意外事件11.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不作为行为方式的是( )。(分数:2.00)A.甲因高兴将 3岁儿子抛接但因失手致其死亡B.乙分娩婴儿后为掩盖未婚先孕真相将婴儿扔出窗外致婴儿死亡C.丙分娩女婴后不愿抚养,遂以 2万元价格将其卖给他人D.丁分娩婴儿后将婴儿弃置于火车站致其冻成重伤12.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分数:2.00)A.应当负刑事责任B.不负刑事责任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待治疗痊愈后再追究

5、刑事责任13.非法拘禁罪属于( )。(分数:2.00)A.继续犯B.牵连犯C.结合犯D.连续犯14.在下列犯罪中,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的是( )。(分数:2.00)A.重大责任事故罪B.交通肇事罪C.放火罪D.破坏交通工具罪1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罪判处拘役的期限应为( )。(分数:2.00)A.1个月以上 6个月以下B.1个月以上 1年以下C.2个月以上 6个月以下D.3个月以上 1年以下16.假定甲和丁因为工作上的原因素来积怨很深,便产生了除掉丁的念头,虽然知道戊正跟丁一块跑车,仍将丁的车的刹车装置弄坏,导致丁在开车时因刹不住车而掉下山崖,车毁人亡,戊也因此丧命,则甲对丁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6、( ),对戊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分数:2.00)A.直接故意间接故意B.间接故意直接故意C.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17.甲与乙通奸,共谋毒杀乙之夫丙。为此,甲弄来一包砒霜交给乙,甲让乙伺机下毒,乙后悔,没有下毒且到公安机关自首。对本案的正确处理是( )。(分数:2.00)A.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B.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预备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预备,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止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止18.假定甲准备对富人丙家实施盗窃,多次到丙家门外进行观察,打探丙家人的行踪、活动规律,有一次甲正在观望时因形迹可疑被丙发现而被

7、告发,则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1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 )。(分数:2.00)A.适用我国刑法B.可以适用我国刑法C.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D.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20.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中规定的强奸罪加重法定情节的是( )。(分数:2.00)A.强奸妇女多人的B.利用妇女处于昏醉状态而强奸的C.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D.二人以上轮奸的21.假设甲等 5人以抓卖淫嫖娼为名强行从一私人小旅馆抓了 4名旅客,然后将 4人押到一废弃的小庙内。随后甲等 5人对 4人进行殴打,逼迫他们

8、承认自己是嫖客。4 人无奈只好承认自己是嫖客,接着甲某等人即要求 4人与家属联系交纳赎金,才能将他们放走。旅客乙与家人联系,由家人帮忙凑好 5000元赎金,马上送来。当甲某等人收取乙的家人送来的赎金,欲将乙放走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甲某等人( )。(分数:2.00)A.构成绑架罪B.构成抢劫罪C.构成敲诈勒索罪D.构成绑架罪和寻衅滋事罪22.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 1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 2和承担的 3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 4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分

9、数:2.00)A.2处填写“罪刑”,4 处填写“罪行”B.1处填写“罪刑”,3 处填写“罪行”C.4处填写“罪刑”,2 处填写“罪行”D.1处填写“罪刑”,2 处填写“罪行”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23.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中的选择要件包括( )。(分数:2.00)A.犯罪行为B.特定的犯罪方法C.特定的时间、地点D.犯罪客体24.有权对刑法作出司法解释的机关包括( )。(分数:2.00)A.公安部B.最高人民检察院C.最高人民法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25.下列关于数罪并罚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郭某因犯贪污罪被判 5年入狱,后发现有漏罪受

10、贿罪,法院应按照“先并后减”原则实行数罪并罚B.孙某因犯贪污罪被判 10年入狱,后发现漏罪挪用公款罪,法院应按照“先减后并”原则实行数罪并罚C.许某因犯抢劫罪被判 10年入狱,又犯破坏监管秩序罪,法院应按照“先减后并”原则实行数罪并罚D.柴某因犯盗窃罪被判 6年入狱,又犯故意伤害罪,法院应按照“先并后减”原则实行数罪并罚26.关于罪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犯罪故意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B.犯罪过失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C.罪过的本质在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应当受到谴责D.坚持罪过责任原则,意味着反对“主观归罪”27.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

11、当场使用暴力致使丙死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B.甲构成盗窃罪C.乙构成抢劫罪D.对甲而言,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罪28.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包括( )。(分数:2.00)A.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B.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C.受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财物的人员所经营、管理的国有财物D.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三、判断题(总题数:2,分数:4.00)29.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0.在挪用公款罪、徇私舞弊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玩忽职守罪等罪名中,其中只有挪用公款罪属

12、于贪污贿赂罪。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模拟试卷 3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分数:2.00)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手段认识错误D.客体认识错误 解析:解析: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有不正确的理解。处理法律上的认识错误的总原则是: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依法判定,不因主观上的认识错误而发生变化。所以,选项 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不可能排除犯罪故意。如果行为人只是

13、对犯罪对象认识错误,但是对犯罪客体认识没有错误,则不能排除犯罪故意,对刑事责任也不能发生任何影响。所以,选项 B对象认识错误也不能排除犯罪故意。手段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罪过成立,但是可能影响犯罪停止形态,即如果危害结果没有发生,行为人只负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所以,选项 C手段认识错误也不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客体认识错误,即行为人意图侵犯一种客体,而实际上侵犯了另一种客体。对于客体认识错误的案件,一般认为应当按照行为人意图侵犯的客体定罪,即依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客体种类定罪。在客体认识错误的情况下,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2.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体现犯罪实质特征的

14、要件是( )。(分数:2.00)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解析:解析:体现犯罪实质特征的犯罪要件是犯罪客体。3.盗窃罪属于( )。(分数:2.00)A.故意和过失犯罪B.过失犯罪C.故意犯罪 D.故意或过失犯罪解析:4.假定甲有外遇,为达到和第三者结婚的目的,准备杀妻,已将毒药放入妻子的碗中,妻子发觉饭有异味而将饭倒掉,幸免于难,则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解析:解析:因甲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所以属于犯罪未遂。5.某甲捏造某乙(某机关干部)受贿 20000元,并写成小字报四

15、处散发、张贴,致使某乙名誉受到很大损害。某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诬告陷害罪B.诽谤罪 C.侮辱罪D.报复陷害罪解析:解析:甲的行为构成诽谤罪。如果某甲向公检法等机关告发意欲使乙受刑事处罚,则构成诬告陷害罪,但本案中甲只是将诽谤的情况写成小字报散发,因此是诽谤罪。6.甲、乙二人携带炸药去水库僻静处炸鱼,甲在岸边准备往水中投掷炸药时,不慎引起爆炸,将乙炸死,自己也受重伤。则甲的行为如何定性?( )(分数:2.00)A.过失爆炸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 C.意外事件D.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解析:7.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分数:2.00)A.14周岁 B.16

16、周岁C.18周岁D.12周岁解析:8.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区别的关键在于( )。(分数:2.00)A.犯罪行为是否已经着手实施B.犯罪行为是否已经实施完毕C.犯罪行为是否已经造成犯罪结果D.犯罪行为是否具备了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 解析:解析: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而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9.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抢劫罪加重法定刑事由的是( )。(分数:2.00)A.在学校门口抢劫的 B.多次抢劫的C.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D.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解析:解析: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

17、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10.甲乙二人是交往多年的好友,一日,甲请乙在某酒店喝酒,两人微醉。下楼时,因一小事意见不合,甲推了乙一把,乙从三楼摔至一楼,导致颅脑严重损伤,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身亡,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分数:2.0

18、0)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故意伤害罪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属于意外事件解析:解析: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本案例中,甲对乙的死亡不存有故意心态,不能构成故意杀人罪。11.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不作为行为方式的是( )。(分数:2.00)A.甲因高兴将 3岁儿子抛接但因失手致其死亡B.乙分娩婴儿后为掩盖未婚先孕真相将婴儿扔出窗外致婴儿死亡C.丙分娩女婴后不愿抚养,遂以 2万元价格将其卖给他人D.丁分娩婴儿后将婴儿弃置于火车站致其冻成重伤 解析:解析:不作为的危害行为,是指消极的行为,即行为人消极地不履

19、行法律义务而危害社会的行为。从表现形式看,不作为是消极的行动;从违反法律规范的性质来看,不作为直接违反了某种命令性规范。选项 A属于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选项 B属于作为的故意杀人行为,选项 C的出卖行为也是作为行为。选项 D中丁的行为属于拒绝履行抚养义务,构成遗弃罪,属于不作为。12.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分数:2.00)A.应当负刑事责任B.不负刑事责任 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待治疗痊愈后再追究刑事责任解析:解析:刑法第 18条第 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

20、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据此本题应选 B。13.非法拘禁罪属于( )。(分数:2.00)A.继续犯 B.牵连犯C.结合犯D.连续犯解析:解析:继续犯属于实质的一罪,其最本质的特征为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之中。非法拘禁罪就是最典型的继续犯,在非法拘禁罪中,非法拘禁的行为以及由非法拘禁行为所引发的被害人的人身自由被剥夺或者限制的不法状态自犯罪着手时起,就同时不间断地处于持续过程之中。而本题的选项中所给出的牵连犯、连续犯属于处断的一罪,结合犯属于法定的一罪。故本题选 A。14.在下列犯罪中,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的是( )。(分数:2.00)A.重大责任事故罪 B.交

21、通肇事罪C.放火罪D.破坏交通工具罪解析:解析:刑法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所以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根据刑法第 133条、第 114条、第 116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放火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的主体都是一般主体,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1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罪判处拘役的期限应为( )。(分数:2.00)A.1个月以上 6个月以下 B.1个月以上 1年以下C.2个月以上 6个月以下D.3个月以上 1年以下解析:解析:刑法第 42条规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16.假定甲和丁因为工作上的原因素来积怨很深,便产生了除

22、掉丁的念头,虽然知道戊正跟丁一块跑车,仍将丁的车的刹车装置弄坏,导致丁在开车时因刹不住车而掉下山崖,车毁人亡,戊也因此丧命,则甲对丁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对戊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分数:2.00)A.直接故意间接故意 B.间接故意直接故意C.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解析:解析:甲积极追求丁的死亡,因此是直接故意;对戊的死亡采取的是一种放任的态度,既不积极追求,也不设法避免。所以属间接故意。17.甲与乙通奸,共谋毒杀乙之夫丙。为此,甲弄来一包砒霜交给乙,甲让乙伺机下毒,乙后悔,没有下毒且到公安机关自首。对本案的正确处理是( )。(分数:2.00)A.甲、乙共同构成故

23、意杀人罪的未遂B.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预备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预备,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止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止解析:解析: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区分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关键在于确认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本案中,甲为了谋杀丙而准备了毒药,但其共犯乙并未着手下毒,故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预备。而乙在预备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止。故本题答案选 C。18.假定甲准备对富人丙家实施盗窃,多次到丙家门外进行观察,打探丙家人的行踪、活动规律,有一次甲正在观望时因形迹可疑被

24、丙发现而被告发,则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解析:解析:因甲尚未着手实施犯罪,所以应属于犯罪预备。1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 )。(分数:2.00)A.适用我国刑法 B.可以适用我国刑法C.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D.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解析:解析:我国刑法第 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20.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中规定的强奸罪加重法定情节的是( )。(分数:2.00)A.强奸妇

25、女多人的B.利用妇女处于昏醉状态而强奸的 C.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D.二人以上轮奸的解析: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强奸罪的加重构成情形有: (1)强奸妇女情节恶劣的。 (2)强奸妇女多人的。 (3)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 (4)两人以上轮奸的。 (5)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21.假设甲等 5人以抓卖淫嫖娼为名强行从一私人小旅馆抓了 4名旅客,然后将 4人押到一废弃的小庙内。随后甲等 5人对 4人进行殴打,逼迫他们承认自己是嫖客。4 人无奈只好承认自己是嫖客,接着甲某等人即要求 4人与家属联系交纳赎金,才能将他们放走。旅客乙与家人联系,由家人帮忙凑好 5000元赎

26、金,马上送来。当甲某等人收取乙的家人送来的赎金,欲将乙放走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甲某等人( )。(分数:2.00)A.构成绑架罪 B.构成抢劫罪C.构成敲诈勒索罪D.构成绑架罪和寻衅滋事罪解析:解析:控制被害人的人身,向第三人勒索财物,甲某等人的行为符合绑架罪的构成要件,构成绑架罪。22.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 1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 2和承担的 3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 4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分数:2.00)A.2处填写“罪刑”,4 处填写“罪行”

27、B.1处填写“罪刑”,3 处填写“罪行”C.4处填写“罪刑”,2 处填写“罪行”D.1处填写“罪刑”,2 处填写“罪行”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罪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23.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中的选择要件包括( )。(分数:2.00)A.犯罪行为B.特定的犯罪方法 C.特定的时间、地点 D.犯罪客体解析:解析:刑法学理论通说认为,在犯罪构成客观方面中,只有危害行

28、为(犯罪行为)是其必要要件,其他客观方面的要件都是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如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犯罪客体是与犯罪客观方面相并列的犯罪构成要件,不是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中的必要要件,故本题答案是 BC。24.有权对刑法作出司法解释的机关包括( )。(分数:2.00)A.公安部B.最高人民检察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解析:解析:司法解释是司法机关对刑法规范含义进行的阐明。在我国,有权作出司法解释的机关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25.下列关于数罪并罚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郭某因犯贪污罪被判 5年入狱,后发现有

29、漏罪受贿罪,法院应按照“先并后减”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B.孙某因犯贪污罪被判 10年入狱,后发现漏罪挪用公款罪,法院应按照“先减后并”原则实行数罪并罚C.许某因犯抢劫罪被判 10年入狱,又犯破坏监管秩序罪,法院应按照“先减后并”原则实行数罪并罚D.柴某因犯盗窃罪被判 6年入狱,又犯故意伤害罪,法院应按照“先并后减”原则实行数罪并罚解析: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70条和第 71条的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适用“先并后减”的方法进行数罪并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适用“先减后并”

30、的方法进行数罪并罚。故本题答案选 AC。26.关于罪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犯罪故意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 B.犯罪过失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 C.罪过的本质在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应当受到谴责 D.坚持罪过责任原则,意味着反对“主观归罪”解析:解析:行为人的罪过是一切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是犯罪主观方面的必要要件。特定的行为构成犯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具备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过失。所以,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是罪过的表现形式,选项 AB是正确的。我国刑法之所以规定犯罪的故意与过失是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并应对犯罪负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是因为刑事责任理论认为

31、,对于是否实施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任何正常人都具有进行选择的相对自由。实施或者不实施某一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都是通过人的意识和意志的积极作用,通过相对自由意志的选择和支配来实现的。行为人在相对自由的意识和意志的支配下,选择实施危害统治阶级利益的犯罪行为,不仅从客观方面危害了社会,而且在主观上也具有犯罪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这就使他对国家产生了罪责。国家据此对行为人认定有罪并追究他的刑事责任,是合乎情理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罪过的本质在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应当受到谴责,选项 C是正确的。在选项 D中,所谓“主观归罪”,是指仅仅根据行为人的主观上的犯罪意图就追究其刑事责任

32、,而不问其行为在客观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主观归罪是与客观归罪相对的,客观归罪是指仅仅根据行为人在客观上的行为以及行为对社会在客观上造成的危害就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不问其主观上的罪过。显然,坚持罪过责任原则,反对的不是主观归罪,而是客观归罪。所以,选项 D是错误的,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27.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使丙死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B.甲构成盗窃罪 C.乙构成抢劫罪 D.对甲而言,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罪解析:解析:刑法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

33、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本题中,乙在盗窃中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使丙死亡,根据刑法的规定,乙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甲教唆乙实施盗窃罪,乙的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所以,甲不能成为乙抢劫罪的共犯,但也不能说乙没有实施被教唆的罪,甲构成盗窃罪,而乙构成抢劫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28.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包括( )。(分数:2.00)A.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B.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 C.受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财物的人员所经营、管理的国有财物D.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解析:解析:刑法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

34、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根据这一规定,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包括两种: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和埋藏物。故本题答案是 AB。三、判断题(总题数:2,分数:4.00)29.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30.在挪用公款罪、徇私舞弊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玩忽职守罪等罪名中,其中只有挪用公款罪属于贪污贿赂罪。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贪污贿赂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侵害国家廉政制度情节严重的行为。其中,多数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也有的是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密切相关,如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隐瞒境外存款,还有的是与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具有对向性的行贿、介绍贿赂的行为。行为方式除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表现为不作为之外,其他犯罪通常表现为作为。故本题说法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