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2002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9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总题数:3,分数:90.00)1.全面、有条理、有层次地概述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 300 字。(分数:30.00)_2.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要求 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不超过 400 字。(分数:30.00)_3.就所提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证,既可全面论证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证。 要求 题目自拟,不超过1200 字。(分数:30.00)_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2002 年答案解析(总分:9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注意事项/B
2、(总题数:3,分数:90.00)1.全面、有条理、有层次地概述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 300 字。(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作为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各地也在探索环境保护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导致我国的土地荒漠化严重,由此引发沙尘暴、扬沙和浮尘等恶劣天气;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随意排放造成河湖污染加剧,富营养化现象严重,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
3、诸多不利影响;随意丢弃的废弃家电、电子垃圾、塑料袋等难以降解,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环境保护问题如果不加重视,将大大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成果。2.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要求 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不超过 400 字。(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面对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应当针对各方面的问题具体部署工作。要坚决执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措施,发挥草地、林地对环境的净化和保护作用,加强工作,切实遏制土地荒漠化进程;加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净化力度,必须改变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的状况,加大对被污染河湖的治理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工业的科技含量,
4、减少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加大对低污染、低能耗产品的开发力度,力图使产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理过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其垃圾无害或危害极小;促进资源的再生和回收利用,加快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产业知识密集度比较高、以知识产品(知识产权)的生产、流通和应用以及提供相关服务为业务的知识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教育产业、信息产业、设计产业、创意产业、策划产业等,提高知识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减少资源消耗。3.就所提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证,既可全面论证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证。 要求 题目自拟,不超过1200 字。(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参考例文
5、发展与保护并重,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无论是从自身的发展还是从对环境的改造方面来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是 18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以来的快速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经济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今,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然而,人类在改造自然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也因为不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和大规模地污染环境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污染物的大量排放等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这些都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在指导思想上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但由于传统观念、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消费模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仍然触
6、目惊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是并驾齐驱的。没有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无法实施,因为环保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只顾经济发展,不注意环保,对人类来说只是一种自杀行为。今天我们对自然掠夺式的的索取,最终会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严重,那么也就更谈不上经济发展,所以两者应共同存在。近年来,针对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实现发展和保护并重,真正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就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在发展政策上要抓紧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环
7、境经济政策,促使鼓励发展的政策与鼓励保护环境的政策充分融合,在发展规划上,要进一步优化重化工工业的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法律法规、环境标准、训练有素的执法队伍和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个人或单位要责令其补偿环境损失,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一再出现。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广泛开展环境的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的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政策、法律和法律法规,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强化社会舆论的监督,公开环境质量和环境信息,环境管理或企业的环境行为;形成科技创新与科学决策的机制,带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的创新;健全公众参与的制度,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加强基层单位担任的环保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要求,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督促每个公民在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自觉地履行环境保护的法定义务。在综合国际、国内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能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环保之路,在新的世纪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获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