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公共基础知识-1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7,分数:80.00)1.甲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在审查期间,甲又主动交代曾实施抢劫犯罪。甲交代出抢劫案件的行为属于_。(分数:2.00)A.自首B.坦白C.立功D.悔改表现2.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且数额较大的,应以_定罪处罚。(分数:3.00)A.受贿罪B.贪污罪C.职务侵占罪D.徇私枉法罪3.一般来说,以下犯罪行为不属于腐败犯罪表现的是_。(分数:3.00)A.遗弃罪B.权钱交易犯罪C.滥用职权罪D.以权谋私犯罪4.犯罪未完
2、成形态存在于_。(分数:3.00)A.某些直接故意犯罪中B.所有直接故意犯罪中C.某些直接故意犯罪和某些间接故意犯罪中D.所有直接故意犯罪和某些间接故意犯罪中5.下列犯罪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是_。(分数:3.00)A.诬告陷害罪B.强迫职工劳动罪C.非法搜查罪D.侮辱罪6.赵某乘一女工深夜行走至无人处时,大喝一声“放下包”,该女工听到喊声,扔包便跑,赵某的行为构成_。(分数:3.00)A.抢劫罪B.抢夺罪C.诈骗罪D.不构成犯罪7.下列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_。(分数:3.00)A.武大饮酒过量神志不清,暴打妻子致其重伤B.刘二见胡同里有一人强暴妇女,于是拿砖头将其打昏,事后鉴定为重伤C.张三
3、15 岁,盗窃珠宝店财物价值 20 余万元D.李四精神病发作砍死其父8.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_。(分数:3.00)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9.李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2 年,缓刑 3 年。缓刑考验期满后,司法机关查获李某在缓刑考验期内,曾经伙同他人盗窃财物价值达 3 万元,对李某应当如何处理?_(分数:3.00)A.不撤销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B.撤销缓刑,以惯犯从重处罚C.不撤销缓刑,以盗窃罪从重处罚D.撤销缓刑,前后罪数罪并罚10.下列不适用减刑的是_。(分数:3.00)A.死缓B.无期徒刑C.有期徒
4、刑D.管制11.根据刑法关于量刑的规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分数:3.00)A.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对于立功的犯罪分子,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D.累犯不适用缓刑12.下列属于犯罪中止的是_。(分数:3.00)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犯罪未发生B.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C.在犯罪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结果未发生D.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了工具,但没有着手实施犯罪13.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3.00)A.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
5、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C.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D.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14.对偷盗婴儿的行为以绑架罪论处的,必须是行为人_。(分数:3.00)A.导致婴儿死亡的B.出于出卖目的C.以勒索财物为目的D.已完成该犯罪行为15.犯罪的本质特征是_。(分数:3.00)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16.罚金刑的适用方式是_。(分数:3.00)A.只能独立
6、适用B.只能附加适用C.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D.只能并科适用17.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_。(分数:3.00)A.简单的共同犯罪B.复杂的共同犯罪C.必要的共同犯罪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18.某国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张某,故意指使他人虚报保险事故,并由自己亲自理赔骗取保险金 20 万元与他人私分。张某构成_。(分数:3.00)A.保险诈骗罪B.虚假理赔罪C.贪污罪D.职务侵占罪19.张某以请客为名用酒将高某灌醉,然后扶高某到一偏僻无人处,将高某的钱包(内有人民币 5000 元)拿走。张某的行为构成_。(分数:3.00
7、)A.诈骗罪B.盗窃罪C.抢劫罪D.侵占罪20.纪某因为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7 年,刑满释放后 7 年,禁不住朋友的再三恳求,帮助朋友贩卖了 30 克毒品。纪某的行为_。(分数:3.00)A.属于毒品犯罪的累犯,应当从重处罚B.属于毒品犯罪的惯犯,应当从重处罚C.属于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从重处罚D.定贩卖毒品罪,加重处罚21.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_。(分数:3.00)A.14 周岁B.16 周岁C.18 周岁D.20 周岁22.在刑法的溯及问题上,目前我国采用的是_。(分数:3.00)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23.我国立法上将犯罪分为 10
8、 类,并通过刑法分则第一至十章分别予以论述,这种分类主要是依据_。(分数:3.00)A.主体的不同B.客体的不同C.主观要件的不同D.客观要件的不同24.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是_。(分数:3.00)A.管制B.拘役C.刑事拘留D.有期徒刑25.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_。(分数:3.00)A.表面联系B.一般联系C.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D.普遍联系26.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体现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_。(分数:3.00)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27.盗窃罪属于_。(分数:3.00)A.故意和过失
9、犯罪B.过失犯罪C.故意犯罪D.故意或过失犯罪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20.00)28.抢劫罪与抢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_。(分数:5.00)A.犯罪客体不同B.犯罪目的不同C.犯罪手段不同D.犯罪结果不同29.强奸未遂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区别是_。(分数:5.00)A.主体不同B.客体不同C.犯罪客观方面不同D.目的不同30.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分数:5.00)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B.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C.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D.甲与乙
10、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31.成立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来源为_。(分数:5.00)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B.职务上、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C.道义上的义务D.行为人先行行为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时所引起的负有防止危险结果发生的义务江苏省公共基础知识-1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7,分数:80.00)1.甲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在审查期间,甲又主动交代曾实施抢劫犯罪。甲交代出抢劫案件的行为属于_。(分数:2.00)A.自首 B.坦白C.立功D.悔改表现解析:解析 刑法第 67 条第 2 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
11、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2.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且数额较大的,应以_定罪处罚。(分数:3.00)A.受贿罪B.贪污罪 C.职务侵占罪D.徇私枉法罪解析:解析 刑法第 394 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 382 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
12、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3.一般来说,以下犯罪行为不属于腐败犯罪表现的是_。(分数:3.00)A.遗弃罪 B.权钱交易犯罪C.滥用职权罪D.以权谋私犯罪解析:解析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遗弃罪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一个罪名,应选。4.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于_。(分数:3.00)A.某些直接故意犯罪中 B.所有直接故意犯罪中C.某些直接故意犯罪和某些间接故意犯罪中D.所有直接故意犯罪和某些间接故意犯罪中解析:解析 首先
13、,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之中,过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其次,间接故意需要危害结果的发生才能认定间接故意,而危害结果一旦发生就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状态,所以间接故意中也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状态。最后,并不是所有的直接故意中都有未完成状态。举动犯只要行为人一实施犯罪行为,就达到既遂,所以也不可能有犯罪的未完成状态。故选 A 项。5.下列犯罪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是_。(分数:3.00)A.诬告陷害罪B.强迫职工劳动罪C.非法搜查罪D.侮辱罪 解析:解析 侮辱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6.赵某乘一女工深夜行走至无人处时,大喝一声“放下包”,该女工听到喊声,扔包便跑,赵某的行为构成_。(
14、分数:3.00)A.抢劫罪 B.抢夺罪C.诈骗罪D.不构成犯罪解析:解析 赵某构成抢劫罪,因为在深夜无人处对一单身女工大喝已经对其人身安全形成了实质的威胁,所以应定抢劫罪。7.下列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_。(分数:3.00)A.武大饮酒过量神志不清,暴打妻子致其重伤 B.刘二见胡同里有一人强暴妇女,于是拿砖头将其打昏,事后鉴定为重伤C.张三 15 岁,盗窃珠宝店财物价值 20 余万元D.李四精神病发作砍死其父解析:解析 刑法第 18 条第 4 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 项当选。B 项属于正当防卫。C 项未满 16 周岁未成年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
15、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负刑事责任,故张三不应负刑事责任。D 项精神病人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8.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_。(分数:3.00)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区分标准。所谓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区分标准,其实就是犯罪既遂的标准。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判断犯罪既遂的标准是构成要件说,即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符合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凡符合特定犯罪构成全部要件的,即为既遂,否则为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等犯罪未完成形
16、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9.李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2 年,缓刑 3 年。缓刑考验期满后,司法机关查获李某在缓刑考验期内,曾经伙同他人盗窃财物价值达 3 万元,对李某应当如何处理?_(分数:3.00)A.不撤销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B.撤销缓刑,以惯犯从重处罚C.不撤销缓刑,以盗窃罪从重处罚D.撤销缓刑,前后罪数罪并罚 解析:解析 刑法第 77 条第 1 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10.下列不适用减
17、刑的是_。(分数:3.00)A.死缓 B.无期徒刑C.有期徒刑D.管制解析:解析 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故 A 为正确答案。11.根据刑法关于量刑的规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分数:3.00)A.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对于立功的犯罪分子,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D.累犯不适用缓刑解析:解析 根据刑法第 68 条,一般立功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是“应当”。B 错误。要牢记一般自首和一般立功都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 65 条规定,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
18、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除外。刑法第 74 条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12.下列属于犯罪中止的是_。(分数:3.00)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犯罪未发生B.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C.在犯罪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结果未发生D.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了工具,但没有着手实施犯罪解析:解析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所以 B项正确。13.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3.00)A.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
19、除处罚B.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C.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D.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解析:解析 选项 A 的错误在于,防卫过当不是一个具体的罪名;选项 C 的错误在于,在防卫过当的情况下,行为人仍然具有防卫意图,所以不可能是直接故意;选项 D 的错误在于,事后防卫与防卫过当完全不同,不能按照防卫过当处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14.对偷盗婴儿的行为以绑架罪论处的,必须是行为人_。(分数:3.00)A.导致婴儿死亡的B.出于出卖目的C.以勒索财物为目的 D.已完成该犯罪行为解析:解析 刑法第 239 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
20、的以绑架罪论处。刑法第 240条规定,以出卖为目的而偷盗婴幼儿的以拐卖儿童罪论处。在绑架罪和拐卖儿童罪中,导致被害人死亡,都是从重处罚情节。15.犯罪的本质特征是_。(分数:3.00)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我国刑法理论认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本题选项 ABC 就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选项 D 不是犯罪的基本特征。在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中
21、,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基础,它是犯罪的最基本属性;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害性在刑法上的表现,它与应受刑罚惩罚性一起构成社会危害性的度量。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未达到违反刑法、应受刑罚惩罚的程度,则不构成犯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16.罚金刑的适用方式是_。(分数:3.00)A.只能独立适用B.只能附加适用C.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D.只能并科适用解析:17.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_。(分数:3.00)A.简单的共同犯罪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22、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杂共同犯罪的含义。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共同犯罪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复杂共同犯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之间存在着分工的共同犯罪。在复杂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人可以根据分工分为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和教唆犯。在本题中,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存在着甲望风、乙入室行窃、丙接应转运赃物的分工,所以甲乙丙之间构成的共同犯罪是复杂的共同犯罪。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18.某国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张某,故意指使他人虚报保险事故,并由自己亲自理赔骗取保险金 20 万元与他人私分。张某构成_。(分数:3.00)A.保险诈骗罪B.虚假理赔罪C.贪污罪
23、D.职务侵占罪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贪污罪的认定。刑法第 183 条规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第 271 条规定的是职务侵占罪,刑法第 382 条、第 383 条规定的是贪污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19.张某以请客为名用酒将高某灌醉,然后扶高某到一偏僻无人处,将高某的钱包(内有人民币 5000 元)拿走。张某的行为构成
24、_。(分数:3.00)A.诈骗罪B.盗窃罪C.抢劫罪 D.侵占罪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抢劫罪的认定。刑法第 263 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抢劫罪的手段行为包括暴力、胁迫和其他方法。用药物麻醉、用酒灌醉等都属于抢
25、劫罪的“其他方法”,本题中,张某用酒将高某灌醉,非法占有高某 5000 元的行为,显然属于以其他方法实施的抢劫行为,构成抢劫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20.纪某因为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7 年,刑满释放后 7 年,禁不住朋友的再三恳求,帮助朋友贩卖了 30 克毒品。纪某的行为_。(分数:3.00)A.属于毒品犯罪的累犯,应当从重处罚B.属于毒品犯罪的惯犯,应当从重处罚C.属于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从重处罚 D.定贩卖毒品罪,加重处罚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毒品再犯制度。刑法第 356 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这是
26、刑法关于毒品再犯制度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本题中,纪某因运输毒品罪被判过刑之后,又犯贩卖毒品罪,构成毒品再犯,应当从重处罚。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21.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_。(分数:3.00)A.14 周岁B.16 周岁 C.18 周岁D.20 周岁解析:22.在刑法的溯及问题上,目前我国采用的是_。(分数:3.00)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 解析:23.我国立法上将犯罪分为 10 类,并通过刑法分则第一至十章分别予以论述,这种分类主要是依据_。(分数:3.00)A.主体的不同B.客体的不同 C.主观要件的不同D.客观要件的不同解析:解析
27、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依据即以犯罪同类客体为主,以犯罪主体或者惩治犯罪的特殊需要为辅,根据此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24.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是_。(分数:3.00)A.管制B.拘役 C.刑事拘留D.有期徒刑解析:解析 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拘役的期限为 1 个月以上 6 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 1 年。25.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_。(分数:3.00)A.表面联系B.一般联系C.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D.普遍联系
28、解析:26.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体现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_。(分数:3.00)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解析:解析 体现犯罪实质特征的犯罪要件是犯罪客体。27.盗窃罪属于_。(分数:3.00)A.故意和过失犯罪B.过失犯罪C.故意犯罪 D.故意或过失犯罪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20.00)28.抢劫罪与抢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_。(分数:5.00)A.犯罪客体不同 B.犯罪目的不同C.犯罪手段不同 D.犯罪结果不同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抢劫罪和抢夺罪的区别。抢夺罪和抢劫罪都是行为人当着被害人的面公然的实施夺取财物的行为;主观上都是
29、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为直接故意;主体都是一般主体。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侵犯的客体不同。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而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他人的人身权利。(2)犯罪手段表现不同。抢夺罪是趁人不备公然夺取财物,而抢劫罪则是行为人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或者直接将财物抢走。(3)犯罪结果不同。抢夺罪的法定结果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而抢劫罪的法定结果除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之外,还包括可能造成被害人伤亡的结果。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D。29.强奸未遂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区别是_。(分数:5.00)A.主体不同 B.客体不同
30、C.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D.目的不同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强奸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界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强奸罪都表现为对女性的身心健康的侵犯,在客观方面都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但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强奸罪具有如下的区别:(1)犯罪客体不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客体是妇女的人格尊严和性自由的权利,而强奸罪的客体不仅是女性的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还应当包括幼女的身心健康;(2)犯罪对象不完全相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 14 周岁以上的女性,而强奸罪的犯罪对象不仅仅是 14 周岁以上的女性,还可以是 14 周岁以下的幼女;(3)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31、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是对妇女实施性交以外的猥亵、侮辱行为,没有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强奸罪则是对妇女实施性交行为,即使由于行为人的自身的原因而致性交行为未能完成,也应认定为强奸(未遂)罪;(4)犯罪主体不完全相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年满 16 周岁的人(通常是男性),而强奸罪的主体是年满 14 周岁的人(也通常为男性);(5)犯罪主观方面不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观方面不是以奸淫为目的,而强奸罪的主观方面就是为了奸淫的目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30.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
32、分数:5.00)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C.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D.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解析:解析 所谓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要成立共同犯罪,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的故意和共同的行为。共同故意犯罪不仅是共同实施故意犯罪行为,共同实施犯罪预备行为也构成共同犯罪。本题中,“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这就表明甲与乙在犯罪预备阶段有共同的故意和共同的行为,因此甲和乙是故意杀人的共犯。可以排除 B 选项。在共同犯罪中,共同的行为意味着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共同犯罪行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3、不能将单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和共同犯罪行为割裂开。如果共同犯罪中的一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达到了既遂状态,也就意味着所有共同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也达到了既遂状态。本题中,甲和乙共同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在犯罪实施阶段,甲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参与,乙继续在甲和乙的共同故意的支配下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并达到了既遂状态,甲作为共同犯罪人,其行为也自然达到了既遂状态。因此可以排除 C 选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D。31.成立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来源为_。(分数:5.00)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B.职务上、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C.道义上的义务D.行为人先行行为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时所引
34、起的负有防止危险结果发生的义务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特定义务不能只是普通的道德上的义务。如果不存在这种特定义务,则根本不可能构成刑法中的不作为犯罪。特定义务一般有三个来源:(1)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并非法律规定的任何一种义务,都可以作为刑法中的不作为的根据。只有其他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且为刑法所承认,才是不作为的法律义务的根据。(2)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这一特定义务以行为人具有某种职务身份或从事某种业务并且正在执行为前提,否则,不发生履行该类义务的问题。(3)行为人的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由于行为人先前实施的行为(简称先行行为),使某种合法权益处于遭受严重损害的危害状态,该行为人产生采取积极行为阻止损害结果发生的义务,这就是由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