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村官综合知识-24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1303568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村官综合知识-24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村官综合知识-24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村官综合知识-24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村官综合知识-24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江苏省村官综合知识-24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村官综合知识-2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一)/B(总题数:1,分数:25.00)1.B给定资料/B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利益结构深刻调整,很多人因外界的压力和内心的欲望而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紧张不已的情绪。有专家认为,社会公众焦虑心态的产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必然,而引发公众焦虑的因素也是各种各样的。 汪然在广州从打工起步,国企、外企、民企都做过,几年前,汪然和两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厂,苦心经营,如今工厂年销售收入达到 1亿元,而汪然却难有安全感:服装加工行业竞争激烈,政策、资金、市场等任何细微变化都会带来业务上的不确定性,如

2、订单无法预期完成,与银行、政府部门打交道时依然会遭遇“透明的天花板”,加之现在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虽然有保险,但不知日后能否成为足够的保障,现在社会发展如此快,汪然只能给自己订下“活到老,做到老”的目标。他说:“原来人们要求男人三十而立,现在变成了三十而富。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成为衡量成败的标准,好像 30多岁你还没富,你这辈子就没机会了。一旦被这样的成功模板驱使着,不焦虑几乎是不可能的。”看着身边的朋友有的把孩子从小送到国外读书甚至全家移民,看着有的人不再信任爱情选择单身,看着厂里的年轻工人整天想着要赚到更多的钱汪然也很迷惑:“人们把名望、地位、金钱当作成功,可拥有这些就是成功吗?我们的精神

3、追求去哪儿了?” 刘军1990年技校毕业后进人山东某县机械厂,成为一名车床工。1998 年,他已是厂里的生产班长。正当他对未来生活无限憧憬的时候,国企改革大潮席卷这座小城。县机械厂并入了市机械厂,刘军下岗了。十多年来,他的生活就像掉进了无底洞,心里总是没着落。刘军说,刚离开工厂那会儿,仗着年轻气盛,他学会了开车,家里凑钱买了辆小客车,在乡镇和县区间跑客运,虽然十分辛苦,但收入也不少,还算踏实。可几年后,一次意外导致车辆几乎报废,他受到很大打击,也没有了开车的信心。从那以后,他又和老乡贩卖过蔬菜,跑过销售,生意总是赚少赔多。2007 年,6 岁的儿子上学了,妻子又因病住院手术,家庭负担更加沉重,

4、刘军的脾气越来越暴躁。2010 年,刘军通过招聘成为市政公司的一名维修工,并将中断多年的养老保险续上了。表面看,日子总算稳定了,可他还觉得底气不足,每月 1400元的工资,只能勉强应付生活,将来孩子要上高中,读大学,单靠这些钱是根本不够的。 工作了 5年,正准备结婚的李纲突然陷入了极大的焦虑,他和女友虽然都在广州上班,却都没有广州户口。没有户口,就没法在当地领结婚证,就难以申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将来孩子上学更是难题。上大学、读研、上班,李纲在这里生活了几年。猛回头他发现这座繁华的城市,原来就和他无关。高房价下,很多地方出台了住房保障措施,但是,外地户口人员多被排除在外,如果没有当地户口,包里

5、揣着钱,也难以买房买车。 在同一座城市中,因户口不同造成用工壁垒、社保差异、待遇悬殊由此带来的“人群排斥”,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新的人群“隔离”。生病了该去哪医治?孩子还能不能正常上学?年老后能不能领到养老金?这些问题都增加了他们心中的焦虑。 “不找关系,办点事还真难。”广东一家企业老板程强说。去年年底,他去当地工商局办某项手续,折腾了两天也没办完。后来托人找了个朋友,半天就办好了。 刚刚而立之年的小陈,一年收入近 20万,但他还是不满足,有车有房,但还是会说,同学开了几十万的车,自己才开七八万的;同学住的是几百平米的大房子,自己还住在两居室,心里很不舒服。于是炒股,买股票、基金,但是心里焦虑,

6、觉得不如别人好。 英国一项研究称,世界都在进入“快生活”,全球城市人走路速度比 10年前平均加快了 10%,而其中位居前列的几个国家都是发展迅速的亚洲国家。事实上,快节奏以及强调“快”也成为一些中国人现代生活的标志,一些人热衷赶时间,到处都要快节奏:手机在响,电话在催;最爱“快进”,狂点“刷新”;寄信要特快专递;拍照要立等可取;坐车选择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做事最好名利双收;理财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还要有现房现车。一些人总是把每一天都当作打仗来过。中国“快生活”让许多中国人感到疲惫和困惑,也有学者质疑:“一切问题真的都是速度的错吗?”给定材料中反映了社会上人们出现的各种焦虑情绪,请就政府如何缓解

7、民众的焦虑情绪提出对策建议。 要求:对策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练,不超过 400字。(分数:25.00)_二、B(二)/B(总题数:1,分数:25.00)2.B给定资料/B 1中部某省规定,全省乡以上党政主要领导每人包一个人均纯收入 2500元以下的村子,实地帮助指导农民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实现“十二五”农民收入翻番。村民说:“以前对那些坐着车转、隔着玻璃看的下乡干部非常反感,现在看到干部干着活淌着汗,吃着土豆喝米汤感到很亲切。”该省负责人明确要求,干部下乡驻村要力戒形式主义,要立足发展,结合实际,与农民一道确立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夯实发展基础,不能简单地给钱给物给项目。 2南方某省组织

8、 10万多名干部进村入户,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促发展,把脚印“印”在农户家里,也“印”在农民心坎上。中部某省从2011年 9月开始,至 2012年 2月底,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党组织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 3北方某市每年派 500名市级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基层是社会变革体现最直接的地方,也是群众生产生活的地方,年轻干部只有到基层锻炼,才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 4西南某市要求,市级机关干部每年至少用 1周时间,县级机关干部每年至少用半个月,新提任科以上干部、新招录公务员每年至少

9、用 1个月时间,下基层、到村庄、入农户,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党政领导干部公开接访作出具体安排。 5南方某市交管、交委、城管以及城建委等部门负责人通过电视、网络直播就承诺的交通秩序、便民自行车等问题公开接受群众评议。一个多小时的“问政直播”让局长们“如火上烤”。这档节目成了当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也成了媒体关注的热点。 6东部某县组织开展“心连心,面对面”活动公开征求意见,开展城市建设咨询服务等,在公众信息网上开通“党风廉政舆情在线”、“书记信箱”等栏目,拓宽民意反映渠道,使群众的需求得到及时回应。 7东南部某县由农村党员本人对照党章要求,根据自身特长选择具体承诺事项。具体内容

10、因人而异,量力而行,能做到什么就承诺什么,能做到几条就承诺几条。致富能力强的党员主要在传授技术、筹措资金、扶贫济困、联系项目等方面作出承诺;流动党员主要在提供致富信息、输出剩余劳动力等方面作出承诺;女党员主要在孝敬老人、教育子女方面作出承诺;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党员主要在自律方面作出承诺。 8西部某县以评选“最满意”和“不满意”公职人员和治理乡镇干部“走读”(即住在城市,工作在农村)为重点,把干部对群众的“知民度”和群众对干部的“知名度”作为干部提拔重用和奖惩的硬指标,促进干部作风的好转。 9在信访工作中,东北某县结合实际,首创领导干部包案“驻村夜访”这一工作载体,畅通了信访渠道,收到良好的效果。

11、中央领导同志指出,这是联系农村群众的好办法。该县要求干部克服困难,晚上主动带案入农家、驻村进行夜访,与群众面对面,说理讲法,使群众的合理诉求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10中南部某省双龙乡干部纷纷到群众家中,倾心交谈,走访调研,体察民情,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是建立组织,分包到户。按照“带着问题去下访”的工作要求,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每名成员分包 10户群众,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二是设立问卷,征求意见。结合实际,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居住情况、生产情况、基本经济情况、家庭成员幸福指标、生态环境、群防群治、干部作风等。三是认真总结、建章立制。对走访活动所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归

12、纳总结,结合实际,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普遍化。 1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级政府不断改进政府运行方式,通过建立政务微博,直接与群众互动。据最新数据显示,经过新浪网认证的政府机构微博已有 2万家,覆盖所有省级行政区,扩展到政府机构的各个领域。 12社科院专家表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知民情、解民忧、暖人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够赢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参阅给定资料,为市(或县)代拟一份关于进一步搞好“大走访”活动的通知。(只写标题和正文;内容周全,条理清楚,语言准确得体;400 字左右

13、。)(分数:25.00)_三、B(三)/B(总题数:1,分数:25.00)3.B给定资料/B 1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达 1.6亿,并且以每年 800万的速度递增。某研究员撰文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点,引发了有关退休年龄、养老保障以及人口政策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争论。”他认为,老龄人口增多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恐。我国 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幅度提高了。现在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其生命体征、健康指标、体能发育,明显强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口,仍然可以从事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和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至于日常生活自理,更是不

14、成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实属波澜不惊。该研究员还说,面对老龄化社会,引起人们忧虑的一个主要理由是数量众多的老龄人口扶养问题,特别是“421”结构的家庭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但这里有个认识上的误区,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据某报报道,沿海某市一对退休老夫妻告诉记者说,儿女住得都不远,也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什么,一年都不回家几次。这个说忙着开会,那个说正在外地出差,总之是为了生活在奔波。无奈之下,想出了怪招:“既然他们怕回家耽误挣钱,那么干脆我们就给他们开工资,有偿回家。一个月支付 1000元,工作就是每周回家陪我们吃顿饭,如果能经常带孩子回来,月底还有奖金。” 两天后该报又报道,该市某

15、派出所民警接到了在内地某市打工的张某的电话,说连续一个星期往父母家打电话均没人接。由于其父母均有重病,不知出了何事,他请求民警到父母家中看看。民警立即驱车前往张某父母家中,发现其父母均已去世多日。 该报记者还获悉,市老年志愿者协会下设的法律援助中心每天都接待一些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老年人,内容多为消费投诉、家庭纠纷、财产公证、再婚、立遗嘱等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经过调解,大部分老人的问题都会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2某报 2010年 9月的两则报道。 “80 后”小夫妻的窘境。今年 30岁的 C女士没有料到,在她眼里正当年的父母这么早就遇到养老难题。8 年前,从老家的一所大学毕业后,C 女士来到天津,

16、英语专业的求学背景让她很快就在一家外企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两年后,她与同为异乡人的 L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7 年,两人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处 80平方米的公寓。不久又升级做了父母,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家庭结构,即“4 个老人+夫妻 2人+1 个孩子”。像很多“421”结构的平凡家庭一样,他们忙碌而幸福着。但今年年初,C 女士 60岁的父亲突患脑溢血,瘫痪在床。她的父母都是退休工人,每月 2000多的医药费,实在承受不起,更令她心疼的是,妈妈的身体也渐渐吃不消了。父母在哪里养老的问题越来越困扰着她。她和丈夫商量,想把父母接来天津,送到小区附近的养老院,但小两口每月的工资收入 8000元,在同龄人中虽

17、不算低,但除去房子月供后只剩 4000元,再刨除各种必须支出,几乎是个“月光族”,哪还有钱支付养老院的费用。 令人尊敬的好护工。Z 女士原来是某社区的清洁工,后来社区成立了福利中心,她便做了特殊护理工。去年她参加了市里首批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拿到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成了技术娴熟的专业护工。记者领略了她熟练的职业技能,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一个简单的为老人“翻身”,竟然也有技巧在里面。Z 女士说,过去只知两臂用力,铆足劲头把老人翻个身。培训后才知道,如果先把老人一条腿交叉在另一条腿前,然后再翻身,不仅省力,而且老人也不感到辛苦。不久前,社区里一位老人囫囵吞下了三颗提子,噎在喉咙里憋紫了脸,正在

18、家属手足无措之时,Z 女士赶到了,她马上用专业手法为老人拍背、清喉,救了老人一命。 3某电视台 2010年 9月 16日的访谈节目摘录。 主持人:大家好,本月 10号,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调查显示,到 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使得养老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嘉宾 S:人口的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医学统计来说,人在 60岁以后步入老龄,得病率、慢性疾病发生率占 60%70%,人一生中所需要的医疗费用可能在 60岁以后,占到一生中的 60%70%。老龄社会的到来,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可以叫未富先老,怎么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可能是很严峻的问题

19、。养老不光是期望寿命提高,还应期望健康寿命的提高。 嘉宾 S:老年,应该说是每个人都要前进的那个方向,老年并不遥远,它是中年人的明天,青年人的后天,每个年轻人都应想到,我的明天和后天是什么样子。健康是一种储蓄,如果你身心健康直到老年的时候,咱们“年龄的红利”拿到的时间就会更长些,生命的宽度和生命的长度成正比,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想到。我们中国是“百善孝为先”的国家,但对父母的孝顺,不应仅体现在金钱方面,扶养老人的理念,要从对物质需求的满足进而关注精神的追求。其实老人不是说你给他点钱、送点肉就行了,还需要心理抚慰,比如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什么的,我们常说追求生活质量要转换成追求生命质量,生命

20、质量不单是指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还指提高人生价值,老了得有所为、有所学、有所乐,这些,做儿女的应该想到。 嘉宾 Z:现在有所谓“四老”的说法。第一要有老伴,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载体、重要场所,所以第一要有老伴。第二要有老友,因为从医学来说,一个人有四个以上的知心朋友,寿命能够延长,健康指数能够提高。第三得有老窝,总得有一个自己的居室、自己的房间。第四要有老底,我认为这个老底不是单纯金钱的储蓄,包括什么呢,包括你的身体,你的心理准备,这个心理准备就是要有一些兴趣爱好。有位名人这样说过:“人的一生中应该有些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如果没有兴趣爱好,就如同生活

21、在荒漠中一样感觉单调无聊。”为什么有的人退休后,恨不得自己快些变老?因为过去的门庭若市,一夜间变成门庭冷落,这种角色转换不适应。如果年轻时有兴趣爱好来充实生活的每一天,当角色发生变化的时候,你会仍然感觉到生命的活力,生活的充实。 主持人:刚才谈的,涉及居家养老模式,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您如何看待? 嘉宾 Z:这是现实的选择,特别对于中国来讲,我们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绝对数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用传统的居家养老,靠一家一户解决养老问题一定是不现实的。但是由于欠账很多,我们养老院很少,养老机构比例非常低,所以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加大投入来建立,但即使建立起来了,谁去?其实你可以调查有多少老人

22、愿自觉去养老机构,有多少儿女是心里想但不敢说出口,把父母送去养老院。 主持人:大多都不是自愿选择,多是追不得已的。 嘉宾 Z:这种养老理念是养老改革和建设的最大障碍,如果未来中国年轻人将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或放到家里养老这个问题,不是看成孝的问题,而是哪个更合理、更务实的时候,中国的养老理念就会上升一个大的台阶。中国目前有些社区有老年饭桌,老年人不必做饭,也有助于减少空巢老人的独居风险,由社区统一提供服务,老年人有了问题一般来不及拿起呼叫器,借助社区统一进行管理,和每家单独雇佣保姆效果不一样,成本也不一样。 嘉宾 S:欧洲是最早人口老龄化的,瑞典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像德国、加拿大都是由个人、家

23、庭、社区、社会共同解决老年人问题,和附近的大学合作,创办老年大学,老年人可以在里面学唱歌、学跳舞、学画画。另外,养老院不仅有医生,有营养师,还有志愿者,有些国家的年轻人,从中学到大学一年有一个月到两个月去做志愿者服务,这是国外。在中国,上海是最早老龄化的。在“十一五”期间他们做了一件事,就是“9073”计划,90%的老人实行居家养老,但社区提供服务,比如有医生护士巡诊,给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提供蔬菜,一周去一到两次打扫卫生,为有些行为不便的老人提供轮椅等。7%的老人在社区的托老所,3%的老人在社区养老院。假定你是基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 13”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

24、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 400字。(分数:25.00)_四、B(四)/B(总题数:1,分数:25.00)4.B给定资料/B 2012 年 7月 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多处路段由于排水不畅造成严重积水,部分立交桥下积水甚至深达四米;多辆汽车深陷积水之中,一个没能及时弃车而逃的车主在广渠门桥下葬身车中。网友们持续不断地把暴雨和积水路段等灾害照片发到互联网上,批评和热议极端天气下首都脆弱不堪的排水系统。 仅仅一年前,一场同样突然而至的暴雨袭击了北京城,造成了路面积水,交通几近瘫痪,愤怒的市民们同样表达了对排水不畅的城市下水道系统和政府的不满,舆论

25、也纷纷施压,要求政府加大城市排水建设规划投资,提高城市排水能力。然而,一年过去,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 其实,从全国范围看,北京过去几年里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力度位居前列,政府也自称成绩显著。自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北京市就开始大力投资市政基础建设。2004 年 7月 10日,一场暴雨造成北京城市内涝,全城交通瘫痪,温家宝同志批示要求北京市认真反思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此后,北京开始着手建设排水管网。随着奥运会的举办,北京在改造排涝系统上不断投入巨资,其力度远远超过国内很多城市。 但是,北京城市排水能力是按照一年到三年一遇洪水的标准建设的。721 大暴雨后,面对公众的压力,北京市防汛办负责

26、人回应称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希望将最低排水标准从最低一年提高到最低三年,达到三到五年一遇的标准。 一位城市排水专家认为,北京等大型城市的排水系统在建设时标准偏低。但他认为目前限制北京这样的城市地下排水设施建设的主要因素并不是资金压力,而是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地下空间更多的留给了电力、电信以及地铁等直接关系到 GDP的公共设施,留给下水道的空间很小。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显然并未把地下排水设施规划排在投资清单的前列,以北京为例,虽然 2011年已经遭受了暴雨袭击,但是,过去一年时间里,市民们并未感受到北京在城市排水规划和建设上的大规模行动,城市建设依然只是集中在大规模社区、地铁、地上污水处理项目等

27、可见的政绩工程上面,部分城区甚至还在使用明代修建的排水设施。 法国文学家雨果有句名言:“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自有城市以来,下水道就受到城市规划者的重视,人们愿意把智慧和资金优先投入到城市下水道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中。但是,中国地方政府似乎并没有动力在“良心工程”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资,因而导致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严重滞后的城市地下排水设施建设之间出现巨大的反差。给定资料画线部分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28、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 8001000 字。(分数:25.00)_江苏省村官综合知识-24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一)/B(总题数:1,分数:25.00)1.B给定资料/B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利益结构深刻调整,很多人因外界的压力和内心的欲望而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紧张不已的情绪。有专家认为,社会公众焦虑心态的产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必然,而引发公众焦虑的因素也是各种各样的。 汪然在广州从打工起步,国企、外企、民企都做过,几年前,汪然和两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厂,苦心经营,如今工厂年销售收入达到 1亿元,而汪然却难有安全感:服装加

29、工行业竞争激烈,政策、资金、市场等任何细微变化都会带来业务上的不确定性,如订单无法预期完成,与银行、政府部门打交道时依然会遭遇“透明的天花板”,加之现在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虽然有保险,但不知日后能否成为足够的保障,现在社会发展如此快,汪然只能给自己订下“活到老,做到老”的目标。他说:“原来人们要求男人三十而立,现在变成了三十而富。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成为衡量成败的标准,好像 30多岁你还没富,你这辈子就没机会了。一旦被这样的成功模板驱使着,不焦虑几乎是不可能的。”看着身边的朋友有的把孩子从小送到国外读书甚至全家移民,看着有的人不再信任爱情选择单身,看着厂里的年轻工人整天想着要赚到更多的钱汪然也

30、很迷惑:“人们把名望、地位、金钱当作成功,可拥有这些就是成功吗?我们的精神追求去哪儿了?” 刘军1990年技校毕业后进人山东某县机械厂,成为一名车床工。1998 年,他已是厂里的生产班长。正当他对未来生活无限憧憬的时候,国企改革大潮席卷这座小城。县机械厂并入了市机械厂,刘军下岗了。十多年来,他的生活就像掉进了无底洞,心里总是没着落。刘军说,刚离开工厂那会儿,仗着年轻气盛,他学会了开车,家里凑钱买了辆小客车,在乡镇和县区间跑客运,虽然十分辛苦,但收入也不少,还算踏实。可几年后,一次意外导致车辆几乎报废,他受到很大打击,也没有了开车的信心。从那以后,他又和老乡贩卖过蔬菜,跑过销售,生意总是赚少赔多

31、。2007 年,6 岁的儿子上学了,妻子又因病住院手术,家庭负担更加沉重,刘军的脾气越来越暴躁。2010 年,刘军通过招聘成为市政公司的一名维修工,并将中断多年的养老保险续上了。表面看,日子总算稳定了,可他还觉得底气不足,每月 1400元的工资,只能勉强应付生活,将来孩子要上高中,读大学,单靠这些钱是根本不够的。 工作了 5年,正准备结婚的李纲突然陷入了极大的焦虑,他和女友虽然都在广州上班,却都没有广州户口。没有户口,就没法在当地领结婚证,就难以申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将来孩子上学更是难题。上大学、读研、上班,李纲在这里生活了几年。猛回头他发现这座繁华的城市,原来就和他无关。高房价下,很多地方

32、出台了住房保障措施,但是,外地户口人员多被排除在外,如果没有当地户口,包里揣着钱,也难以买房买车。 在同一座城市中,因户口不同造成用工壁垒、社保差异、待遇悬殊由此带来的“人群排斥”,已经在事实上形成了新的人群“隔离”。生病了该去哪医治?孩子还能不能正常上学?年老后能不能领到养老金?这些问题都增加了他们心中的焦虑。 “不找关系,办点事还真难。”广东一家企业老板程强说。去年年底,他去当地工商局办某项手续,折腾了两天也没办完。后来托人找了个朋友,半天就办好了。 刚刚而立之年的小陈,一年收入近 20万,但他还是不满足,有车有房,但还是会说,同学开了几十万的车,自己才开七八万的;同学住的是几百平米的大房

33、子,自己还住在两居室,心里很不舒服。于是炒股,买股票、基金,但是心里焦虑,觉得不如别人好。 英国一项研究称,世界都在进入“快生活”,全球城市人走路速度比 10年前平均加快了 10%,而其中位居前列的几个国家都是发展迅速的亚洲国家。事实上,快节奏以及强调“快”也成为一些中国人现代生活的标志,一些人热衷赶时间,到处都要快节奏:手机在响,电话在催;最爱“快进”,狂点“刷新”;寄信要特快专递;拍照要立等可取;坐车选择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做事最好名利双收;理财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还要有现房现车。一些人总是把每一天都当作打仗来过。中国“快生活”让许多中国人感到疲惫和困惑,也有学者质疑:“一切问题真的都是速

34、度的错吗?”给定材料中反映了社会上人们出现的各种焦虑情绪,请就政府如何缓解民众的焦虑情绪提出对策建议。 要求:对策建议合理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练,不超过 400字。(分数:25.00)_正确答案:(要缓解民众的焦虑情绪,政府应从根本入手,转变发展方式,深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使人民的精神跟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第一,应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政府要在工作程序上化繁为简,提高办事效率。同时,要提高办事透明度,减少靠人情才能办事的怪现象。在直接经济领域,多服务、多监管、少干预。 第二,应完善社保制度,有效推进民生建设。政府要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不断完善,加大投入力

35、度,使人民群众在生活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给人民群众安全感。 第三,要改革户籍制度,确保外来人与城里人享有平等的待遇。政府要不断完善户籍制度,让外地人在城里能享有同等待遇,要让这些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不是被歧视感。 第四,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盲目追求物质、金钱等错误的思想观念。政府要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典型等手段,使人民重视精神追求,转变重物质、轻精神的错误观念。)解析:第一步:审清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考生从材料中分析提取出关于政府缓解民众焦虑情绪的对策。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材料”的内容基本讲的都是民众焦虑这个问题。考生只要针对这些焦虑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策

36、即可。此外,在审题的时候我们发现本题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那么我们在提出对策时就要严格站在政府角度。 第二步:提炼对策 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看出问题基本出现在“材料”中。下面简单说一下焦虑产生的原因。一是以汪然、程强为代表的企业经营者、相对富裕的人群面临政策、资金和市场变化、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政府部门效率低下、办事难等问题,只重视物质追求,精神追求缺失的情况;二是刘军等中低收入群体面临下岗再就业、孩子上学、亲人生病导致的生活压力大而无力负担等问题;三是由李纲、小陈为代表的中产阶级人群面临不平等的户籍限制,努力却无法享有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以及盲目攀比,价值观、心态不端的问题。总之,产生这些问题

37、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发展过快、生活节奏过快导致社保、户籍制度等社会管理体制跟不上,人们自身的能力跟不上,以及人们的精神层面跟不上,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焦虑情绪。 根据以上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提出对策:关于中高收入群体的焦虑问题政府应该做到:一要调整其工作内容,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促进中小企业不断发展;二要大力宣传教育,转变错误的价值观念。树立价值观和精神层面的典型和模范,发挥其带头作用。关于中低收入困难人群的焦虑问题,政府要做到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就业、子女上学、亲人就医等问题,帮助他们摆脱生活压力,缓解焦虑。关于中产阶级人群摆脱焦虑问题,政府应该做到:完善户籍、社保等制度,使公民在住房、福利

38、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待遇,努力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总体来讲,要真正缓解人民的焦虑情绪,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发展过快、社会各项软硬设施建设无法配套而导致的人民生活没有尊严、没有安全感等问题。 第三步:加工对策 通过合并和加工要点来提出对策。同时,要注意采取总分结构来体现条理性。二、B(二)/B(总题数:1,分数:25.00)2.B给定资料/B 1中部某省规定,全省乡以上党政主要领导每人包一个人均纯收入 2500元以下的村子,实地帮助指导农民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实现“十二五”农民收入翻番。村民说:“以前对那些坐着车转、隔着玻璃看的下乡干部非常反感,现在看到干部干着活淌着汗,吃着土豆喝米汤感到很亲切。

39、”该省负责人明确要求,干部下乡驻村要力戒形式主义,要立足发展,结合实际,与农民一道确立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夯实发展基础,不能简单地给钱给物给项目。 2南方某省组织 10万多名干部进村入户,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促发展,把脚印“印”在农户家里,也“印”在农民心坎上。中部某省从2011年 9月开始,至 2012年 2月底,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党组织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 3北方某市每年派 500名市级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基层是社会变革体现最直接的地方,也是群众生产生活的地方,年轻干部只有到基层锻炼,才

40、能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 4西南某市要求,市级机关干部每年至少用 1周时间,县级机关干部每年至少用半个月,新提任科以上干部、新招录公务员每年至少用 1个月时间,下基层、到村庄、入农户,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党政领导干部公开接访作出具体安排。 5南方某市交管、交委、城管以及城建委等部门负责人通过电视、网络直播就承诺的交通秩序、便民自行车等问题公开接受群众评议。一个多小时的“问政直播”让局长们“如火上烤”。这档节目成了当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也成了媒体关注的热点。 6东部某县组织开展“心连心,面对面”活动公开征求意见,开展城市建设咨询服务等,在公众信息网上开通“党

41、风廉政舆情在线”、“书记信箱”等栏目,拓宽民意反映渠道,使群众的需求得到及时回应。 7东南部某县由农村党员本人对照党章要求,根据自身特长选择具体承诺事项。具体内容因人而异,量力而行,能做到什么就承诺什么,能做到几条就承诺几条。致富能力强的党员主要在传授技术、筹措资金、扶贫济困、联系项目等方面作出承诺;流动党员主要在提供致富信息、输出剩余劳动力等方面作出承诺;女党员主要在孝敬老人、教育子女方面作出承诺;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党员主要在自律方面作出承诺。 8西部某县以评选“最满意”和“不满意”公职人员和治理乡镇干部“走读”(即住在城市,工作在农村)为重点,把干部对群众的“知民度”和群众对干部的“知名度”

42、作为干部提拔重用和奖惩的硬指标,促进干部作风的好转。 9在信访工作中,东北某县结合实际,首创领导干部包案“驻村夜访”这一工作载体,畅通了信访渠道,收到良好的效果。中央领导同志指出,这是联系农村群众的好办法。该县要求干部克服困难,晚上主动带案入农家、驻村进行夜访,与群众面对面,说理讲法,使群众的合理诉求能够及时得到解决。 10中南部某省双龙乡干部纷纷到群众家中,倾心交谈,走访调研,体察民情,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是建立组织,分包到户。按照“带着问题去下访”的工作要求,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每名成员分包 10户群众,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二是设立问卷,征求意见。结合实际,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

43、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居住情况、生产情况、基本经济情况、家庭成员幸福指标、生态环境、群防群治、干部作风等。三是认真总结、建章立制。对走访活动所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实际,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普遍化。 1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级政府不断改进政府运行方式,通过建立政务微博,直接与群众互动。据最新数据显示,经过新浪网认证的政府机构微博已有 2万家,覆盖所有省级行政区,扩展到政府机构的各个领域。 12社科院专家表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知民情、解民忧、暖人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一定能够赢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

44、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参阅给定资料,为市(或县)代拟一份关于进一步搞好“大走访”活动的通知。(只写标题和正文;内容周全,条理清楚,语言准确得体;400 字左右。)(分数:25.00)_正确答案:(市关于进一步搞好“大走访”活动的通知全市各区、县、委、办、局机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工作的重要路线。我市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基层走访活动。为了进一步让领导干部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切实为人民群众办事,克服过去“坐车下乡视察”等形式主义作风,市委市政府特对本次“大走访”活动作出如下通知:(一)活动的人员:各区、县、委、办、局的领导干部。(二)活动的时间:市级干部至少一周,县级干部至少半个月,

45、新提任科级以上干部、新招录公务员至少要一个月。(三)活动的方式:各部门灵活采用入户访谈等方式切实与人民群众交流,要注意根据工作人员特长安排契合其自身特点的任务。(四)活动的目的:广大领导干部要切实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五)评议监督:参加活动的党政负责人要公开接受群众评议,评议分作为奖惩硬指标。“大走访”活动是领导干部了解群众、走入群众的重要活动,各部门要真正将活动落到实处,了解人民需求,真正为人民办事。市委办公室年月日)解析:第一步:审清题意 本题是一道应用文写作题,要求“为市(或县)代拟一份关于进一步搞好大走访活动的通知”。先看作答范围

46、,题目要求“参阅给定资料一”,这就要求考生的作答全部来自“给定资料一”。再看作答条件,考生只需要写标题和正文就好,不必把其他要素写在通知中,降低了题目的难度。另外,考生要注意内容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总体字数要控制在 400字左右。第二步:提炼要点 作为一个通知,首先要写标题。标题一般都是“关于的通知”。这样,我们题目中的句子就可以直接拿过来用。一篇通知的拟写,在给出通知事项之前,要对活动的背景或者目的进行简单阐述,进而引出通知事项,最后加上希望和要求等。从给定资料二第一段中我们可以了解这个活动开展的背景:有些干部下乡只是“坐着车转,隔着玻璃看”,形式主义严重。 第一段的做法是乡以上

47、主要领导每人承包一个人均纯收入 2500元以下的村子,切实走入群众;第二段是干部进村入户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促发展,走访的形式跟我们的题目相契合;第三段强调某市每年派机关干部到基层锻炼;第四段强调了机关干部每年下乡的时间,要求更加具体;第五段是南方某市通过网络电视等平台接受群众评议,进行问政直播;第六段是某县举办活动,拓宽民意渠道;第七段是东南部某县根据干部的具体情况在不同的方面作出承诺;第八段是把干部对群众的了解作为干部选拔的硬指标;第九段是东北某县创新信访渠道,采取夜访等形式了解民情;第十段告诉我们几种联系群众的方法;第十一段强调政务微博的开通;第十二段是社科院专家对干部走人群众,深入群众的重要性的阐述。 第一段和第十二段可以为我们阐述背景、意义和目的提供资料支持,其他段可以给我们提供通知要点。 第三步:加工要点 将要点进行加工,按照公文结构进行编写。注意字数控制在 400字左右。三、B(三)/B(总题数:1,分数:25.00)3.B给定资料/B 1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的老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