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申论-4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申论要求(总题数:3,分数:100.00)1.背景材料 2014 年以来,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呈现突发性、易发性、规模性等新特点。截至 2014年 12 月,全区共发生 5 人以上突发性、群体性事件 47 起,涉及人员 4000 余人、金额近 5000 万元。苏州高新区人社部门创新劳动监察管理制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事前掌握区内企业动向、事中全程参与,确保将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使群体性事件完全在可控状态得到处理,构建了新形势下的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了该区经济稳定发展。 2014 年 3 月 1
2、8 日,NGK(苏州)电瓷有限公司突然宣布关闭并解除所有职工(314 人)的劳动合同。全体员工立即汇聚起来讨要说法。一场突发性群体事件将要发生之时,高新区公安等部门启动应急联动机制,仅用5 天时间化解了这场突发性群体事件。 高新区劳动监察大队、分区公安局以及市劳动监察支队均在接到信息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相关部门住进企业现场办公,并联合展开宣传、沟通、维稳等工作。他们与每个员工谈话,并要求公司对补偿方案等有细化说明,对经济补偿方案等事项均在现场公布,让员工对自己补偿的金额等情况一清二楚,有效保障了事件的平稳解决。 “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关闭企业并解除劳动关系,给员工和社会带来的震动很大
3、。”苏州高新区人社局局长袁培林介绍说,NGK 公司事件的顺利解决,可以概括为“短、平、快”3 个字:事件持续时间短,整个过程比较平顺,处理方法快速有效。应急联动机制发挥了作用。 阅读背景材料,结合当前实际,请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论证有力,语言流畅,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30.00)_2.背景材料 公共政策科学化,是现代化社会的一项普通政治原则和社会行为准则,也是中国社会公共管理发展的必然归宿。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公共政策制定科学化的呼声与日俱增,公众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已成为现代民主
4、政治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已成为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纠错制度。凡是设计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2015 年 1 月,江苏省政府 1 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提出,政府作出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都要经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这五个法定程序,并要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听取政协意见和向上一级政府将报备。这些决策程序的执行情况,
5、要建立全过程记录和立卷归档制度,确保决策发生问题时能终身追究和责任倒查。 阅读背景材料,以“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参考背景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 8001000 字。 (分数:35.00)_3.背景材料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绝大部分是通过竞争性项目申报方式获得。这些短则一年、长至三五年的科研项目,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而项目结题通常有明确的论文、专利考核指标要求,并不适于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形成重大成果的基础性研究活动的持续性开展。 在现行高校考评标准中,学术化量化倾向明显。考评指标体系基本上是参考
6、研究型大学的标准制定的,过分依赖论文、专利、项目和经费数量等定量指标。然而,多年以来,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直到资深教授,学术剽窃丑闻层出不穷。而且,过于学术倾向和定量倾向的考评模式,导致高校特色和差异性被抹杀,各类型高校科研活动不可避免地向同质化发展。 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漏洞,易导致学术腐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俞教授曾谈道:“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在项目立项时,一些环节设置过于死板,太过强调预算执行力,也使科研人员在每年特定的时间中突击花钱,用虚假发票或虚构科研活动来报销未实际产生的科研经费,套取国家和集体财产。” 目前课题经费可以支出的项目不够开放,出国学术访问或参加国外学
7、术会议的费用、从国外购买图书资料的费用等不能从课题费中支出,促使一些科研人员违规虚假报销课题费。同时,科研人员在工作中的智力和体力付出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在项目经费中还不能提取相应的酬劳,让一些人打上了科研经费的主意。 结合背景材料,围绕“治理学术腐败”这一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鲜明,结构完整; 2参考背景材料,但不拘泥于背景材料; 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 4总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35.00)_湖北省申论-4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申论要求(总题数:3,分数:100.00)1.背景材料 2014 年以来,江苏省苏州
8、高新区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呈现突发性、易发性、规模性等新特点。截至 2014年 12 月,全区共发生 5 人以上突发性、群体性事件 47 起,涉及人员 4000 余人、金额近 5000 万元。苏州高新区人社部门创新劳动监察管理制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事前掌握区内企业动向、事中全程参与,确保将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使群体性事件完全在可控状态得到处理,构建了新形势下的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了该区经济稳定发展。 2014 年 3 月 18 日,NGK(苏州)电瓷有限公司突然宣布关闭并解除所有职工(314 人)的劳动合同。全体员工立即汇聚起来讨要说法。一场突发性群体事件将要发生之时,高新区公安等
9、部门启动应急联动机制,仅用5 天时间化解了这场突发性群体事件。 高新区劳动监察大队、分区公安局以及市劳动监察支队均在接到信息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相关部门住进企业现场办公,并联合展开宣传、沟通、维稳等工作。他们与每个员工谈话,并要求公司对补偿方案等有细化说明,对经济补偿方案等事项均在现场公布,让员工对自己补偿的金额等情况一清二楚,有效保障了事件的平稳解决。 “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关闭企业并解除劳动关系,给员工和社会带来的震动很大。”苏州高新区人社局局长袁培林介绍说,NGK 公司事件的顺利解决,可以概括为“短、平、快”3 个字:事件持续时间短,整个过程比较平顺,处理方法快速有效。应急联动
10、机制发挥了作用。 阅读背景材料,结合当前实际,请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论证有力,语言流畅,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30.00)_正确答案:()解析:范文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随着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加快,加强各级政法机关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显得愈加迫切。建立一支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公安队伍,不仅关系到公安队伍自身的科学发展,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安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围绕群众利益诉求
11、发生的群体事件持续增多。在处置群体事件中,公安机关处于首要位置,负有突击队的责任,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依靠的力量。一些地方公安机关由于坚持正确的处置原则,采取规范恰当的执法方式,取得了处置群体事件的成功;但也有不少地区,由于公安机关执法不够规范,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激化了矛盾冲突,加剧了群众对立情绪,导致事件的升级和恶化,反而使处置工作陷入被动。这些事件中不规范的执法行为,不仅侵犯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执法部门的形象,影响了干群、警民关系,不利于正常社会秩序的建立。 反思起来,造成公安机关执法不规范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法制体系不够完善,对执法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相应的法规和制度规定
12、;二是个别执法人员素质较低,为人民服务宗旨淡化,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意识不强,对有关规定没有执行到位,甚至置若罔闻;三是执法监督不力,对违规行为惩处不严。对执法人员约束软化。 对此,作为处于执法一线的各级公安机关,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执法的规范性建设,积极提高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首先,加强干警的执法素质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促进干警强化规范执法的意识,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善待每一个公民。其次,健全执法工作规范。坚持从实际出发,对执法行为作出制度规定,确保执法工作有章可循。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曾经提出处置群体性事件要坚持“三个慎用”: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
13、和慎用强制措施,为此公安机关应当采取柔性说服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方式化解矛盾,以规范的执法行为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再次,加强执法规范性的监督。充分运用科技手段,积极推行网上执法监督,保证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规范干警执法行为。最后,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办理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严密的问责体系,加大对执法人员过错的惩罚力度。严明奖惩,严肃问责,形成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长效动力。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的必然要求,也是打造一支严格、公正、文明的公安队伍的基本条件。规范的执
14、法不仅将缓和干群、警民之间的关系,有效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而且必将提高公安队伍执法为民的水平,恢复执法公信力,促进法律的真正实行,更好地履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使命。 解析 一、立意结构 1立意 总论点加强执法的规范性,提高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分论点加强干警的执法素质教育;健全执法工作规范;加强执法规范性的监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2结构 评论型结构。文章开篇点题,强调了公安队伍的重要性。第二段通过列举公安机关处理群体事件的不同方式产生的不同结果,为下文提出对策做出铺垫。第三段指出执法不规范的原因。第四段针对问题,由原因推出对策。文章结尾则呼应开头,再次指出了执法规范化建设
15、的重要意义,深化了文章主题。 二、知识储备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组合,利益多元化,社会利益的冲突和矛盾空前尖锐和激烈,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群体性事件将处于高发期。有效应对当前不断增多的群体性事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规范公权力运行 公权力依法规范运行,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也是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环节。首先,应建立健全公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明确公权力的界限、行使方式,进一步推动公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加强对违法用权的问责追责。其次,需进一步落实现行法律法规对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要求,防范监管缺位,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尤其是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更需要创新管理方式,及时发
16、现和纠正市场主体、社会主体的违法行为。最后,应尊重公众意愿,拓宽公众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渠道,充分听取和积极回应公众诉求。 (二)加强社会风险评估与防范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应对群体性事件,不仅要针对重大决策行为,还要针对日常管理活动,建立有效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判和防范机制。构建预警及时、信息精准、预控有效、超前工作预防群体性事件的预警体系,核心是建立全面客观的群体性事件监控统计分析机制。在“大数据”基础上,科学准确地反映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因素,摸清群体性事件的产生规律和爆发前的信号特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预警、早化解。
17、 (三)完善多元化有效化解纠纷和表达诉求的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只有诉求得到有效表达,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矛盾才能得到真正化解,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才能被彻底消除。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机制。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通道和司法保障机制,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最大限度地预防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恶化。此外,应加强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进一步培育现代公民的参政意识和民主意识,畅通渠道,注重回应,引导和推动公民按照合理方式、正常渠道和合法程序来表达诉求、解决纠纷。 三、精彩语句 1建立一支规范执法、公正执法
18、、文明执法的公安队伍,不仅关系到公安队伍自身的科学发展,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公安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执法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目标的实现。 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2.背景材料 公共政策科学化,是现代化社会的一项普通政治原则和社会行为准则,也是中国社会公共管理发展的必然归宿。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公共政策制定科学化的呼声与日俱增,公众有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已成为现代民主政治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已成为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
19、,建立健全决策问责纠错制度。凡是设计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2015 年 1 月,江苏省政府 1 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提出,政府作出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都要经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这五个法定程序,并要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听取政协意见和向上一级政府将报备。这些决策程序的执行情况,要建立全过程记录和立卷归档制度,确保决策发生问题时能终身追究和责任倒查。 阅读背景材料,以“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参
20、考背景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总字数 8001000 字。 (分数:35.00)_正确答案:()解析:范文 鼓励公民参与 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制定公共政策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管理的事物越来越多,“一言堂”式决策方式难免导致公共政策偶有失误,对政治、经济、文化的顺利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为此,政府应改革决策机制,鼓励公民参与,集思广益,使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合理。 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了解公共需求,利用公众的智慧。每个人都会受到价值观、知识结构和具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事物认知上具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可能会造成公共
21、政策制定的失误,为此必然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到政策制定中来,利用集体智慧为个人局限性拾遗补阙。同时,随着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广大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已成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应当鼓励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共同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 公民的参与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持。当今社会问题日趋复杂,政府获取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相关政策的制定。公民来自基层,他们能够将政策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反馈政府,从而为政府决策获取信息提供了一条捷径。加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力度,可以避免因信息不完整而带来的政策低效。 公民的参与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保证。不同的公民可以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向政府提供政策制定所需的各种意
22、见,尤其是在为政策制定系统提供参谋方面,将具备专业素养的公民集中起来可以群策群力,起到智囊团的作用,保证公共政策的科学准确。 公民的参与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民意诉求。他们能够将自身利益诉求向政策制定部门进行表达,这样一来广大公民的意见都能参与政策的民主化制定。政策也正是由于广泛了解了各阶层利益诉求,才能协调一致尽力满足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求。公民的参与正好实现了政策制定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完美结合。 “明堂所赖者唯一柱,然众材附止乃立;大勋所任者唯一人,然群谋济之乃成。”政府必须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策制定,确保公共决策贴近实际情况、符合人民意愿,唯此,才能最终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使公共政策在科
23、学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解析 一、立意结构 1立意 总论点政府应当鼓励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共同推进公共政策科学化。 分论点公民的参与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持;公民的参与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保证;公民的参与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民意诉求。 2结构 分析问题型。文章采用分析问题型结构,首先介绍“一言堂”式的决策方式的弊端,从而得出公共决策要尽可能科学合理。第二段从个人局限性和政治发展必然趋势两方面具体分析了公共决策科学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第三、四、五段承接上文,从三方面详细阐述公民参与对政策制定的意义所在,充分论证了总论点。最后一段以古语领起,升华总结全文,即确保公共决策符合人民意愿。全文结构明了
24、,分析透彻充分,详略安排较为得当。 二、知识储备 科学化的决策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遵循决策原则和程序,应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各种方案的选择,达到方案最优化。实现决策科学化的要求是建立完善的决策系统,提高决策参与人员素质,按照科学的决策原则进行决策。 1建立健全公共决策系统 现代化的公共决策系统是由以决断子系统为核心,以信息、参谋、监控子系统为支持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健全决策系统,一要合理设置各子系统,二要充实参谋咨询机构和信息工作机构。 2遵循科学的决策原则 决策原则是决策过程中一些固有的运行规律的概括和反映,是决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主要包括如下五项原则:一是信息原则,二是预测原则,
25、三是程序原则,四是可行性原则,五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3提高决策参与者的素质 决策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决策的水平,提高决策人员素质是决策系统改进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要加强决策者集体的班子建设。其次,要提高参谋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最后,要提高信息人员素质。 三、精彩语句 1公民的参与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支持;公民的参与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保证;公民的参与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民意诉求。 2明堂所赖者唯一柱,然众材附止乃立;大勋所任者唯一人,然群谋济之乃成。3.背景材料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绝大部分是通过竞争性项目申报方式获得。这些短则一年、长至三五年的科研项目,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而项目结题通
26、常有明确的论文、专利考核指标要求,并不适于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形成重大成果的基础性研究活动的持续性开展。 在现行高校考评标准中,学术化量化倾向明显。考评指标体系基本上是参考研究型大学的标准制定的,过分依赖论文、专利、项目和经费数量等定量指标。然而,多年以来,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直到资深教授,学术剽窃丑闻层出不穷。而且,过于学术倾向和定量倾向的考评模式,导致高校特色和差异性被抹杀,各类型高校科研活动不可避免地向同质化发展。 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漏洞,易导致学术腐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俞教授曾谈道:“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在项目立项时,一些环节设置过于死板,太过强调预算执行力,也使科研
27、人员在每年特定的时间中突击花钱,用虚假发票或虚构科研活动来报销未实际产生的科研经费,套取国家和集体财产。” 目前课题经费可以支出的项目不够开放,出国学术访问或参加国外学术会议的费用、从国外购买图书资料的费用等不能从课题费中支出,促使一些科研人员违规虚假报销课题费。同时,科研人员在工作中的智力和体力付出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在项目经费中还不能提取相应的酬劳,让一些人打上了科研经费的主意。 结合背景材料,围绕“治理学术腐败”这一主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鲜明,结构完整; 2参考背景材料,但不拘泥于背景材料; 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 4总字数 10001200 字。 (分数:35
28、.00)_正确答案:()解析:范文 治理学术腐败 还高校良好风气大学之风,无声无形;大学之风,常在常新。一所大学的风气经过积累沉淀,最终形成其风格与气度,恒久绵长。我国大学的风气总体态势良好,但仍有一些大学校园存在学风浮躁、学术不端、个别师生弄虚作假等现象。学术氛围影响高校的发展,影响校风的建设,治理学术腐败势在必行。 教育部一贯重视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注重从弘扬高尚的学术道德和严查学术不端行为两方面加强学风建设,先后出台了多项规定。高等学校在学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术腐败问题的查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高校学术腐败问题仍然突出。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整治学术
29、腐败,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打,从而形成良好的高校风气。 加强评审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学术腐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在认定是否存在学术腐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术造假、剽窃、占有他人研究成果等腐败问题,违背了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应引起重视,并建立起科研成果评审制度。遴选具有良好学术道德的专家担任评审工作,一旦发生学术腐败的争论后,立即成立学术评价小组,抽取遴选出的专家对其进行评审,评价小组最后作出的结论向全社会公开,接受外界监督。这样可以使学术腐败行为无处遁形,有利于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惩治学术腐败的法律体系。我
30、国对学术腐败行为的惩处还仅限于道德层面,而这种惩处对那些早已将道德置之脑后的学生或高校工作者显然已经没有作用了。在惩处学术腐败方面,剥夺因学术腐败带来的荣誉和待遇是最基本的要求,目前这也是我国对学术腐败惩处的最高标准。因此,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为有关单位惩处学术腐败和司法部门介入调查处理提供法律依据和途径。对于学术腐败者,根据其行为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情节严重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还学术氛围以清正。 加强举报和查处,形成具有威慑力的监督体系。我国一些重大学术腐败事件几乎都是由举报之后调查发现的,这表明我国对学术界的监督和检查力度不够大,使得学术界鱼龙混杂,很多人怀着侥幸的
31、心理进行学术腐败,学术风气浮躁。故要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坚决严肃查处学术腐败。设置内部举报和社会监督的平台,自觉接受广大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遏制学术腐败行为的发生。 学术腐败严重败坏了学术风气,不利于高校严谨学术氛围的形成,也有损高校的声誉,既危害社会,也危害个人。国家应高度重视,完善惩治学术腐败的法律体系,严格打击学术腐败,加强社会监督,有效治理高校学术腐败乱象,还高校以良好纯净的风气。 解析 一、立意结构 1立意 总论点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整治学术腐败,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打,从而形成良好的高校风气。 分论点加强评审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惩治
32、学术腐败的法律体系;加强举报和查处,形成具有威慑力的监督体系。 2结构 解决问题型。文章从大学的风气入手,指出现存的学术腐败问题影响了高校的学术氛围。紧接着联系实际谈到了对于学术不端和腐败问题采取的措施成效并不明显,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术腐败问题的查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高校学术腐败问题仍然突出等一些问题,由此提出总论点要严格整治学术腐败,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打,从而形成良好的高校风气。围绕总论点设置三个分论点: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完善惩治学术腐败的法律体系、形成具有威慑力的监督体系。三个分论点正好是针对前文提到的问题而一一对应展开的,逻辑十分严谨。最后,重申学术腐败的危害,强调
33、打击学术腐败、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监督的意义,总结分论点。 二、知识储备 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支热爱祖国、具有强烈使命感、学术作风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学术队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制度环境,促进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现就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育战线教学科研队伍不断壮大,高等学校学术气氛空前活跃,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34、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人辈出、学术繁荣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在学术研究工作中存在着不容忽视、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的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研究工作中少数人违背基本学术道德,侵占他人劳动成果,或抄袭剽窃,或请他人代写文章,或署名不实;粗制滥造论文,个别人甚至篡改、伪造研究数据等。这些行为和现象严重损害了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当前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加强对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培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使
35、他们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 增强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 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学术评价的客观公正。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 三、采取切实措施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学术道德建设工作。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教育。 (三)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完善人事考核制度。 (四)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学术发展与评价机制,鼓励学术创新。 (五)建立学术惩戒处罚制度。 (六)加强学历文凭、学位证书的管理工作。 三、精彩语句 1大学之风,无声无形;大学之风,常在常新。 2一所大学的风气经过积累沉淀,最终形成其风格与气度,恒久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