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申论-1130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1305973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申论-1130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申论-1130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申论-1130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申论-1130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申论-1130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注意事项(总题数:0,分数:0.00)二、给定资料(总题数:0,分数:0.00)三、资料 1(总题数:0,分数:0.00)四、申论要求(总题数:5,分数:100.00)1.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网络问政是指不按传统的亲临现场,而是通过网络工具,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参政及处理政务。阅读给定资料,概括“微博问政”的作用和“微博问政”的优势。要求 概括准确、全面,语言流畅,200 字左右。(分数:10.00)_2.我国开设微博仅一年,预计到今年年底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将达 6500 万。微博客上,每个人都形成了一

2、个“自媒体”,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请概括“微博问政热”目前存在哪些弊端。要求 概括全面,准确,不超过 200 字。(分数:10.00)_3.有报道称,此前某些政府部门已经开通过类似微博来管理政务,但社会反响并不热烈,原因在于这些微博关闭了评论功能,减少了与网民的互动。对此,请给出你的建议。要求 观点明确,逻辑合理,不超过 250 字。(分数:20.00)_4.如何使“网络问政”真正成为联系群众的新方式,使“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是网络问政的一个难题,作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请给出你的可行性措施。要求 措施切实可行,条理清楚,不超过 300 字。(分数:20.00)_5.对于突如其

3、来的“微博问政热”,不少学者一直持怀疑态度:到底微博与政府合作能走多远,前景如何?“微博问政”如何才能走得更远、更好。从这个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观点陈述。要求 (1)语言流畅,逻辑清楚;(2)中心突出,措施可行;(3)字数在 1200 字左右。(分数:40.00)_申论-1130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注意事项(总题数:0,分数:0.00)二、给定资料(总题数:0,分数:0.00)三、资料 1(总题数:0,分数:0.00)四、申论要求(总题数:5,分数:100.00)1.微博问政,是网络问政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网络问政是指不按传统的亲临现场,而是通过网络工具,运用网

4、络技术进行参政及处理政务。阅读给定资料,概括“微博问政”的作用和“微博问政”的优势。要求 概括准确、全面,语言流畅,200 字左右。(分数:10.00)_正确答案:(“微博问证”的作用:(1)是政府问计为民的重要渠道,使中国公民自由表达言论的渠道得到拓展;(2)能够及时有效地发布新闻,既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又搭建了一个公众表达诉求的平台;(3)有利于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微博问证”的优势:(1)听取群众呼声更便捷,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改进工作;(2)简便、实地性强,民众表达言论的门槛低;(3)可以形成跨越地域和阶层的全国性公共领域,可以与其他沟通方式相辅相成。)解

5、析:2.我国开设微博仅一年,预计到今年年底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将达 6500 万。微博客上,每个人都形成了一个“自媒体”,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请概括“微博问政热”目前存在哪些弊端。要求 概括全面,准确,不超过 200 字。(分数:10.00)_正确答案:(对微博管理不规范,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等新闻的真实性无从考核,缺少对其审核管理的环节。(2)言论、评论缺少公信力。(3)缺少互动机制,充满炒作、吹捧和包装出来的虚热成分。(4)缺少回馈机制,所提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解析:3.有报道称,此前某些政府部门已经开通过类似微博来管理政务,但社会反响并不热烈,原因在于这些微博关闭了评论功能

6、,减少了与网民的互动。对此,请给出你的建议。要求 观点明确,逻辑合理,不超过 250 字。(分数:20.00)_正确答案:(在互联网时代,微博的作用日益显现,如何利用好新兴媒体来引导舆论、应对社情,是政府应尽的职责。政府开通微博,就是为了让民众参政议政,这不仅是形式上的改变,同时也要带来政府及其官员理念上的变革,把互联网作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首选平台,运用微博来应对突发舆情,把微博阵地打造成公众信赖的品牌。这就需要及时公开政务信息,回复网民意见,有效地互动,及时地进行沟通。假如关闭了评论功能,网民便不能与政府进行适时沟通,网民参政议政便无从谈起。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起代表与民众沟通的基础秩序

7、和基本制度。)解析:4.如何使“网络问政”真正成为联系群众的新方式,使“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是网络问政的一个难题,作为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请给出你的可行性措施。要求 措施切实可行,条理清楚,不超过 300 字。(分数:20.00)_正确答案:(1)加强对微博的管理及时对发表的言论、新闻进行核实,确保微博内容的公信力。保证言论忠于事实、疏导情绪。同时要提高媒体素养、道德水准和辨别力。(2)各级党委、政府要有处理网络意见的职能部门,各政府门户网站特别是县级网站,应开辟专门的栏目,同时推广网络发言人制度。(3)各级党政领导应定期上网倾听网民意见,定期举办网络意见办公会,为广大网民建言献策提供更多

8、的渠道,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良性互动。(4)建立网友留言、办理反馈等制度,让网友意识到自己的意见、看法得到落实。)解析:5.对于突如其来的“微博问政热”,不少学者一直持怀疑态度:到底微博与政府合作能走多远,前景如何?“微博问政”如何才能走得更远、更好。从这个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观点陈述。要求 (1)语言流畅,逻辑清楚;(2)中心突出,措施可行;(3)字数在 1200 字左右。(分数:40.00)_正确答案:(加强管理,促使“微博问政”科学化、规范化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演进到微博,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仅见证了传播技术和手段的革新,也意味着政治传播、意识形态建构的目标群体

9、越来越庞大,领域越来越广阔,方式越来越灵活,渗透越来越深入,管控越来越困难,影响越来越深远。因循守旧的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方式已经很难跟上信息时代和新媒体更新换代的步伐,如何客观理性、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研究微博,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已经成为当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首先,要解决网络问政机制问题。有人归纳当前“网络问政”为“先天诚意不足,后天发育不良”。微博只是形式,是技术手段,政府部门开辟官方微博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形成一个良好的网络问政机制。政府部门要开通评论功能,实现与网民的良性互动,及时对网络民意进行回复,建立网友留言办理反馈等制度,让网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意见、看法,得到重视和落实。第

10、二,要抢占政治传播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制高点。微博的兴起以及它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告诉我们,一定要站在维护国家虚拟空间安全的高度重视微博的政治传播和思想塑造功能。只有高度重视、积极研究以微博为代表的新传媒,才能抢占政治传播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制高点。第三,要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促进言论自由。今年之所以会出现“两会”期间“微博问政热”的现象,是与我国社会当下日益宽松、自由的民主氛围密不可分的。所以,当“微博问政”呈现出一个较好的势头之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更应该思考如何为进一步促进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增进代表委员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提供必要的、更为常态化的制度保障。这是“微博问政”

11、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第四,要兴利除弊,科学引导。微博是一种现代化的工具,虽然存在触碰政策底线的问题,但不能简单地限制它,而应该科学地引导它。对于微博这种新兴媒介,国家和政府应贯彻以疏为主、引导优先的把关策略,建立一套科学的体制。应该对微博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系统调查,出台一些更加符合实际的法律法规。个人、微博推广商以及国家的监管部门做好相应的自律和监管工作,兴利除弊,使微博得到良好有序的发展。第五,要增强微博用户的道德自律意识。道德自律是强化新媒介把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网络中,一方面,由于没有现实生活角色的束缚网络主体感受不到直接的道德舆论监督,从而导致其道德责任感下降,容易放纵自我做出一些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另一方面,目前网络立法尚不完善,现行法律对于网络违法行为和网络主体责任的认定都不甚明晰因此针对网络违法行为的监督、约束和制裁显得比较困难。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是微博用户在道德自律时应强化的三个要点。所谓主体意识,是指利用微博来增强自身的道德判断、推理和选择能力,不要在闲言碎语中迷失自我;所谓责任意识,是指在享受微博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应该本着审慎的态度,严把信息关,主动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所谓规范意识,是指在使用微博时要注意网络礼仪同时要尽量保证言语表达的内容与形式的规范性。)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Y 2801-2006 Mobility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for NGN (Study Group 19)《下一代网络(NGN)的移动性管理要求 19号研究组》.pdf ITU-T Y 2801-2006 Mobility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for NGN (Study Group 19)《下一代网络(NGN)的移动性管理要求 19号研究组》.pdf
  • ITU-T Y 2802-2007 Fixed-mobile convergence general requirements (Study Group 19)《固定移动融合的一般要求 19号研究组》.pdf ITU-T Y 2802-2007 Fixed-mobile convergence general requirements (Study Group 19)《固定移动融合的一般要求 19号研究组》.pdf
  • ITU-T Y 2803-2007 FMC service using legacy PSTN or ISDN as the fixed access network for mobile network users《使用传统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或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作为移动网络用户接入固定网络的调频C业务 19号研究组》.pdf ITU-T Y 2803-2007 FMC service using legacy PSTN or ISDN as the fixed access network for mobile network users《使用传统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或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作为移动网络用户接入固定网络的调频C业务 19号研究组》.pdf
  • ITU-T Y 2804-2008 Generic framework of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Study Group 19)《下一代网络移动性管理的通用框架 19号研究组》.pdf ITU-T Y 2804-2008 Generic framework of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Study Group 19)《下一代网络移动性管理的通用框架 19号研究组》.pdf
  • ITU-T Y 2805-2008 Framework of location management for NGN (Study Group 19)《下一代网络(NGN)位置管理框架 19号研究组》.pdf ITU-T Y 2805-2008 Framework of location management for NGN (Study Group 19)《下一代网络(NGN)位置管理框架 19号研究组》.pdf
  • ITU-T Y 2806-2008 Framework of handover control for NGN (Study Group 19)《下一代网络(NGN)切换控制框架 19号研究组》.pdf ITU-T Y 2806-2008 Framework of handover control for NGN (Study Group 19)《下一代网络(NGN)切换控制框架 19号研究组》.pdf
  • ITU-T Y 2807-2009 MPLS-based mobility capabilities in NGN (Study Group 13)《在下一代网络(NGN)中 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移动性能力 13号研究组》.pdf ITU-T Y 2807-2009 MPLS-based mobility capabilities in NGN (Study Group 13)《在下一代网络(NGN)中 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的移动性能力 13号研究组》.pdf
  • ITU-T Y 2808-2009 Fixed mobile convergence with a common IMS session control domain (Study Group 13)《与公共IP多媒体系统(IMS)会话控制域的固定移动融合 13号研究组》.pdf ITU-T Y 2808-2009 Fixed mobile convergence with a common IMS session control domain (Study Group 13)《与公共IP多媒体系统(IMS)会话控制域的固定移动融合 13号研究组》.pdf
  • ITU-T Y 2809-2011 Framework of mobility management in the service stratum fo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Study Group 13)《下一代网络业务层中移动管理的框架 13号研究组》.pdf ITU-T Y 2809-2011 Framework of mobility management in the service stratum fo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Study Group 13)《下一代网络业务层中移动管理的框架 13号研究组》.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