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选调生选拔考试面试-22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1309145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选调生选拔考试面试-22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选调生选拔考试面试-22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选调生选拔考试面试-22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选调生选拔考试面试-22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选调生选拔考试面试-22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选调生选拔考试面试-2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论述题/B(总题数:7,分数:100.00)1.为整治闯红灯的不文明行为,某地城管推出一项新举措:闯红灯的行人无须罚款,但要在原地替市容监督员“值班”,直到抓住下一个闯红灯的行人才可离开。对此你怎么看?(分数:14.00)_2.谈谈你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看法。(分数:14.00)_3.哈尔滨某街道为 70 岁以上的社区老人免费订制“扶我卡”,在卡的上面有“请您扶我”四个醒目的大字,还有一份专门标注的声明:被扶者后果与扶者无关。对此谈谈你的看法。(分数:14.00)_4.近日,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

2、意见稿)中拟将“见义勇为”删除,取而代之的是“会自护懂求救”。对此谈谈你的看法。(分数:14.00)_5.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在 2014 年引发收视高潮,对此你怎么看?(分数:14.00)_6.现在有一些学校举办汉服毕业典礼,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对此你怎么看?(分数:14.00)_7.我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对此你怎么看?(分数:16.00)_选调生选拔考试面试-2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论述题/B(总题数:7,分数:100.00)1.为整治闯红灯的不文明行为,某地城管推出一项新举措:闯红灯的行人无须罚款

3、,但要在原地替市容监督员“值班”,直到抓住下一个闯红灯的行人才可离开。对此你怎么看?(分数:14.00)_正确答案:(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上升,行人的路权正在不断受到排挤,“中国式过马路”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的手段,某地城管推出“文明接力”的新举措,对闯红灯的惩罚从罚款改为“站岗值班”,让行人从“旁观者”变为了“参与者”,从而克服投机心理和从众心态,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一错再错”。这种变化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一,这一举措体现了政府执法的创新,能让闯红灯者进行一次角色换位体验,既能站在执法者的角度感受一下执法者的不易,也能深刻感受到闯红灯的危害,对自己来说更是一次深刻的生

4、命安全教育。 第二,此举规避了罚款模式的弊端,以社会服务的处罚形式,对行人造成道德软约束的压力,引发其羞耻感,督促闯红灯者反思自身违法行为,对闯红灯的风险和弊端有着更为清醒和深刻的认识,树立起不再闯红灯的意识。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处罚形式,虽然其人身限制程度远小于行政拘留,但不可否认,其内容上还是有一些限制人身自由的痕迹。城管能否代替交警执法、站岗代替罚款是否有法律依据等尚不确定,对法律制度的随意变更,容易造成滥用执法权的后果,而处罚弹性空间太大,也容易造成执法不公现象。这是该地政府需要警惕和全盘考虑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政府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第一,政府城市规划及交通管理部门

5、应该适时改变管理模式,以人为本,调查道路的修建或者交通信号灯的设计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尽可能科学地调整交通信号灯的转换时间,在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增加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护栏。 第二,使用这种处罚形式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制度予以保护,要明确具体执法者和处罚标准。执法依据充分,且消除执法自由裁量的空间,更便于执行,也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熟经验,以社会服务工作作为处罚。当然,这样的制度需要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层面进行设立。 第三,要杜绝行人闯红灯的现象还应该从提高市民的素质做起。有关部门应尽可能多地向市民宣传交通规则,普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让市民切实知道杜绝闯红灯现象是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从而形成不

6、闯红灯的良好社会风气。 只有从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双重机制入手,切实改善管理方式、提倡文明行路,政府治理闯红灯的举措才会兼具理性与柔性,行人闯红灯的行为才会越来越少,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文明、和谐。)解析:2.谈谈你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看法。(分数:14.00)_正确答案:(就表面来看,中国式过马路虽然仅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细节,但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这种现象已经对我国的国家形象和社会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闯红灯”的违规行为不仅会带来交通不畅的问题,更会威胁到人身安全。 上述现象的出现由诸多因素引起。首先,由于民众的从众侥幸心理和安全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闯红灯的危害,为一己一时之便利而

7、不顾及生命安全。其次,社会上的一些浮躁风气对民众的思想存有错误引导。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甚至无法忍耐几秒钟的等待时间,从而使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再次,交通规划设置欠合理,国内一些红灯等待时间过长,这也是行人乱穿马路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对于闯红灯行为惩罚力度较小,民众的违法成本过低,很难对民众起到威慑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对于闯红灯的违法者的惩罚无非是几句批评教育,很多人并不以为然,仍然将这些警告置若罔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想真正杜绝此类现象,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第一,应在民众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意识,加大宣传违反交通法规的不良后果,让

8、民众真正认识到闯红灯的危害性,促使人们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安全意识得以强化,号召民众监督,调动全民齐行动。第二,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在交通岗位上布置更多的警力以监管闯红灯人员并对其进行教育,通过罚金等处罚形式加大对该行为的惩罚力度,促使违法者以此为戒,避免再犯。这样做既有利于对违法行为的控制,更是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第三,交管部门在设置和规划交通布局时也要科学合理,在做好充分调查后再行实施。通过对道路建设的科学规划,设置合理的红绿灯切换时间,避免出现同一化,应以具体的车流状态,主次于道,以及人流密度等具体情况来进行合理配置。第四,通过公益广告、真实案例等形式来引导民众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处理

9、上述问题需要全民联动,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共同监督,才能让这类现象真正得以减少甚至绝迹。)解析:3.哈尔滨某街道为 70 岁以上的社区老人免费订制“扶我卡”,在卡的上面有“请您扶我”四个醒目的大字,还有一份专门标注的声明:被扶者后果与扶者无关。对此谈谈你的看法。(分数:14.00)_正确答案:(好心扶救摔倒老人反被讹诈,这类新闻近几年来时有发生,让许多人对类似情况望而却步。“扶我卡”在这种情景下出现,反映了在城市日益庞大、人与人日渐疏离的现状下,陌生人之间的诚信如何维系,道德和法律手段如何平衡的问题。 一方面,“扶我卡”的出现具有正面积极意义: 第一,它有助于路人确认老人身体情况,及时联系家属

10、,更让救助者有了参考,大大提高了跌倒老人获救的概率,也降低了盲目施救带来的负面效果。 第二,“扶我卡”是一个提示的信号,承载了老人的信任,作为鼓励帮扶行为的一种有益尝试,散发出的正能量可以降低救助者的心理负担,也为公众的搀扶提供了有形保障,更增强了公众的信心。 但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该地的街道办实行这一尝试,也未尝不是出于无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陌生人冷漠相对的信任缺失,也说明了法律在施救者的保护和讹诈惩治上存在漏洞。如果真要从根本上解决“扶不扶”的问题,我们需要做到: 第一,营造一个互信的环境,就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举证方法。在法律上对施救者进行合理保护,对讹诈者要严肃追究,

11、以确保公平公正。从制度上方便大众,使大家不惧怕伸出援手。 第二,重建道德规范体系,需要政府部门的有效引导,在社会上树立向善的风气。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英雄惊天动地的壮举,也需要“零距离”平民典范一点一滴温暖的积累。因此,需要增强宣传的大众化和草根性,让善举更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动。 第三,“扶我卡”等措施仅能在实际操作层面免除一部分疑虑,作为法律免责声明是否具有效应等问题尚待进一步完善。消除“扶不扶”的疑虑,更需要有过错者勇于承担责任,被救助者做到是非分明,社会舆论营造良好风气,才能“扶起”我们的道德底线,“扶起”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助。)解析:4.近日,教育部公布的中小

12、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中拟将“见义勇为”删除,取而代之的是“会自护懂求救”。对此谈谈你的看法。(分数:14.00)_正确答案:(教育部的新规拟删除“见义勇为”,我认为其出发点有以下两点:一是未成年人无完全行为能力,在难以辨别情势的情况下贸然行动,是不切实际且不尊重生命的行为。删除“见义勇为”,可以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二是守则具有约束力,是刚性规定,而“见义勇为”属于道德中提倡的部分,列入守则中可能并不合适。 这样的修改,是基于未成年人的身体特征和法律常识,纠正了多年来的认知偏差,使保护未成年人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为意识和常识,凸显了人性关怀。教育孩子根据自身特点在自护和求救的基础上“见义智为”,

13、才更符合当前主流价值观下的理性选择。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作为教育部引领性的文件,将“见义勇为”直接删除,可能会社会造成“不提倡见义勇为”的理解误区。如何让硬性规范与精神提倡相结合、让助人爱人的精神从小感染孩子,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一,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要科学地教导孩子,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的方法要合理有效。任何见义勇为的行动,都不能不顾及行为的前提条件和救助效果。弘扬见义勇为的精神,但不号召盲目而为和随便牺牲自己生命。 第二,规定中删除“见义勇为”,不能删掉矗立于孩子们心目中的“正义感”。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应当引导未成年人从一点一滴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礼貌待人、诚信对人、勇于

14、承担责任,从而润物细无声地塑造其胸怀他人的良好品质。 第三,教育部门应在日常教育中加强“见义智为”的指导,使未成年人掌握更多在危险中自救的技能和本领,在此基础上维护法律尊严、力主社会正义,将见义勇为建立在将生命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充分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基础之上。 第四,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只要成人世界有足够多的见义勇为,社会不乏正义感,孩子自然会有健全的认知。所以我们整个社会风气的塑造是让孩子有一颗美好心灵和助人勇气最核心、最根本的途径与方法。)解析:5.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在 2014 年引发收视高潮,对此你怎么看?(分数:14.00)_正确答案:(一系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5、的电视节目受到人们的热捧,这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一,从传媒角度来看,这些围绕汉字成语、美食记忆的节目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拓展了综艺节目的类型,在多年来引进类节目称霸电视荧屏的情况下,无疑成为国内原创综艺节目的一剂强心针。 第二,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些节目受到热捧更体现了综艺节目喧闹过后对文化传播的回归。文化节目流行是电视的社会责任担当,有文化的娱乐体现电视节目的正能量,所传递的知识和文化底蕴都是回归内心的现代人缺乏而向往的。 第三,从观众需求来看,对电视节目娱乐性和知识性的要求均有提高,观众一方面不再满足于“娱乐至死”无法避免的缺乏持续刺激的单调形式,另一方面要求承担教育功能的节目也要

16、有引人注目的看点,而舌尖的视觉享受、人文关怀,中国成语大会的竞技性、参与感满足了上述条件。 为了让这股中国文化热持续在电视、在媒体、在社会中发酵,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继续弘扬与发展,我们还有需要考虑的问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第一,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新变化,人们需要尽快建立起新的文化体系来支撑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对传统文化有所扬弃,抓住其中符合时代发展的部分加以弘扬,使之尽快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和方式、适应新的媒介环境,以此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持续活力和深刻内涵。 第二,流行文化需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浩瀚的营养,借用电视手段,给观众带来愉悦的享受。一方面,要挖掘传统文化中便于传播、引起共鸣的内容

17、作为节目蓝本,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要具有积极向上的带动作用,成语背后的典故,美食背后的传承,才是这些节目感动人的地方。 第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同样,青年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能力也决定了未来整个民族的文化传承能力。传统文化不应是一时一地的热潮,而应是细水长流地熏陶,不应与流行文化拼高下,而应与之有机结合,共同发展。 第四,传统文化的作用是隐性的、长久的,需要我们耐心地挖掘其中的价值,并将之最大化,才能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不少中小学和高校举行穿汉服、行古礼等仪式,固然值得称赞,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让青少年对其有敬畏之

18、心和深刻理解,才能让国学热深入人心。)解析:6.现在有一些学校举办汉服毕业典礼,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对此你怎么看?(分数:14.00)_正确答案:(对于一些学校穿汉服举办毕业典礼,人们评价不一,有褒有贬。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这类事件。 一方面,衣冠具有鲜明的文化象征意义,具有民族文化身份识别功能,毕业礼着装体现学校的文化传承和学生个人的文化认同,汉服毕业礼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而汉服是对特色学位服的探索和尝试,反映出学校和全社会对毕业礼仪的重视,也是价值多元化时代青年人表达自我的方式之一。 但另一方面,毕业礼更注重形式,尚不足以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还不能够体现出大学教育的本质和

19、目的。穿汉服的毕业典礼如果不和学生们内心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那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甚至带有吸引眼球的作秀之嫌。如果我们真要发扬国学精神、弘扬民族文化,那么应该做到:第一,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国学教育,把国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既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更要在实际行动中体现。 第二,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开设国学必修课,将传统国学的精髓融入到大学课堂之中。 第三,充分正视国学自身的复杂性、动态性、历史性和开放性,立足现实,古为今用,从现实社会文化需要出发对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开掘、生发和创造性地再诠释。 总之,国家和学校的态度对学生行为具

20、有导向作用,因此,传承传统文化时一定要注意文化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切不可沦为滑稽之举。)解析:7.我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对此你怎么看?(分数:16.00)_正确答案:(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学奖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我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本身以及文化界乃至整个中国来说,都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第一,这是对作家莫言本身的一种肯定,莫言笔耕数十载,已然获奖无数,著作等身,还获得了最近一届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这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是对莫言多年致力于文学创作的肯定,更是表明国际上对莫言写作水平的认可与表彰。 第二,莫言获得诺贝

21、尔文学奖这样如此有影响力的国际文学大奖,是我国作家的光荣,更是我国文化界的光荣。莫言这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对我国作家之前努力的肯定,也是我国作家走向世界舞台,书写壮丽诗篇的开端。 第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世界对我国文学的肯定,更将促使我国文化业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获得世界的认可。在此之前 2012 年 2 月设计家王澍获得建筑界的世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2012 必将载入史册成为我国文化界的丰收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也必将蓬勃发展。 第四,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是全体我国人民的骄傲,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逐渐增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运动健儿在奥运场上奋勇拼搏摘金夺银有异曲同工之妙,为广大人民群众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第五,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向世界宣传了中华民族拥有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这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世界各国朋友可以以此为契机更好地了解优秀的中国文学,感受中国文化的特有魅力。 总之,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整个中华民族而言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我们要向莫言学习“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就。)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