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309904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答案解析(总分:14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5,分数:55.00)1.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是( )。 A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它是商品交换价值或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通过交换用于满足他人的需要(分数:1.00)A.B.C.D.2.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 A级差地租 B级差地租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分数:1.00)A.B.C.D.3.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 A资本区分为不变

2、资本和可变资本原理 B商品二因素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分数:1.00)A.B.C.D.4.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 A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D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分数:1.00)A.B.C.D.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工人的劳动报酬 B工人的劳动价格 C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形式 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分数:1.00)A.B.C.D.6.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最终来源是( )。 A存款利息低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B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C银行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

3、价值(分数:1.00)A.B.C.D.7.剩余价值( )。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分数:1.00)A.B.C.D.8.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 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B可以是想像或观念上的货币 C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D不能用纸币代替(分数:1.00)A.B.C.D.9.商品经济条件下调节和配置社会资源主要依靠( )。 A价值规律 B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分数:1.00)A.B.C.D.10.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

4、A价格等于价值 B价格高于价值 C价格低于价值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分数:1.00)A.B.C.D.11.资本家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 )。 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分数:1.00)A.B.C.D.12.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能否买到商品 B能否买到生活资料 C能否买到生产资料 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分数:1.00)A.B.C.D.13.通货膨胀是由于( )。 A货币供应量大大少于货币需要量 B货币供应量显著多于货币需要量 C货币供应量刚好等于货币需要量 D按货币需要量决定货币发行数量(分数:1.00)A.B.C.D.14

5、.价值是商品的(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物质属性 D一般属性(分数:1.00)A.B.C.D.15.商品资本的职能是( )。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D为剩余价值实现准备条件(分数:1.00)A.B.C.D.16.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 A用榨取的剩余价值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B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C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能力 D推动社会进步(分数:1.00)A.B.C.D.17.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是( )。 A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C资本积累 D产业后备军(分数:1.00)A.B.C.D.18.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的比

6、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 A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B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C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分数:1.00)A.B.C.D.19.资本周转时间是( )。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的总和 B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的总和 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D生产资料储备时间、劳动时间、停工时间的总和(分数:1.00)A.B.C.D.20.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范畴的是( )。 A资本家为备不时之需而持有的现金 B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生产设备 C资本家用来支付工人工资的那部分货币 D资本家出售给学生的钢笔(分数:1.00)A.B.C.D.21.商业利润的来源是(

7、)。 A来自流通领域中商品流通买卖的差额 B来自生产过程在流通中的继续所创造的价值 C来自流通中发生的价值增值 D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分数:1.00)A.B.C.D.22.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 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分数:1.00)A.B.C.D.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加深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分数:1.00)A.B.C.D.24.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 A移动电话

8、本身的各种功能 B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 C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 D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分数:1.00)A.B.C.D.25.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商品价值一定条件下,商品价格( )。 A与货币价值变化成正比 B与货币价值变化成反比 C与货币价值变化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D与货币价值变化成正比,与纸币价值变化成反比(分数:1.00)A.B.C.D.2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 A剩余价值的递增 B固定资本的更新 C生产社会化 D生产资料私有制(分数:1.00)A.B.C.D.27.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属于( )。 A绝对剩余价

9、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分数:1.00)A.B.C.D.28.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分数:1.00)A.B.C.D.29.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一般前提是( )。 A可变资本的增加 B单个资本的增大 C资本周转的加快 D平均利润率的提高(分数:1.00)A.B.C.D.30.任何社会再生产的内容是(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分数:1.00)A.B.C.D.31.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 )。 A生产者

10、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分数:1.00)A.B.C.D.32.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客观条件是指( )。 A平均的劳动强度 B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C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 D社会正常的销售条件(分数:1.00)A.B.C.D.33.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直接原因是( )。 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C资本集中 D资本积累(分数:1.00)A.B.C.D.3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分数:1.00)A.B.C.D.3

11、5.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 A土地优劣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的私有权垄断(分数:1.00)A.B.C.D.36.土地价格等于( )。 A地租与利息率的比率 B地租与土地资本的比率 C地租与借贷资本的比率 D地租与平均利润率的比率(分数:1.00)A.B.C.D.37.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 )。A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B。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C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D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内在联系(分数:1.00)A.B.C.D.38.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 A抽象劳动 B具体劳动 C脑力劳动

12、 D体力劳动(分数:1.00)A.B.C.D.39.产业资本的循环是( )。 A购买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B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C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购买过程的统一(分数:1.00)A.B.C.D.40.通货紧缩是由于( )。 A货币供应量大大少于货币需要量 B货币供应量刚好等于货币需要量 C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货币需要量 D按货币需要量决定货币发行数量(分数:1.00)A.B.C.D.41.劳动生产率是指( )。 A具体劳动的生产率 B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D具体劳动或抽象劳动的生产率(分数:1.00)A.B.C.D.4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

13、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种“正常生产条件”是指( )。 A全社会各部门的平均技术装备水平 B全社会大多数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 C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 D某一生产部门内部大多数产品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分数:1.00)A.B.C.D.43.价值形式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序经过( )。 A简单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分数:1.00)A.B.C.D

14、.4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 A生产价格 B成本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价格(分数:1.00)A.B.C.D.45.垄断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 A垄断资本的存在 B具有特别优越自然条件的土地的稀少性 C土地的肥沃程度和距离市场远近程度的差别 D农业中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分数:1.00)A.B.C.D.46.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的要求表现为( )。 A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一致 B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量相一致 C交换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 D价格与价值相一致(分数:1.00)A

15、.B.C.D.47.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 )。 A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B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C在使用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周转速度的不同(分数:1.00)A.B.C.D.48.下列有关剩余价值的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剩余价值不是从流通过程中产生的,而是在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即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B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产生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分数:

16、1.00)A.B.C.D.49.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B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C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值的矛盾 D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分数:1.00)A.B.C.D.5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或者说,商品区别于产品的本质属性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分数:1.00)A.B.C.D.51.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这时早先生产的商品的( )。 A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B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 C价值不变,价格发

17、生反方向的变化 D价格不变,价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分数:1.00)A.B.C.D.52.资本的价值构成是( )。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C购买原料价值和购买劳动力价值的比例 D劳动者转移生产资料和新创造价值的比例(分数:1.00)A.B.C.D.5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 A剩余价值理论 B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分数:1.00)A.B.C.D.54.“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说明了( )。 A货币的本质 B货币的基本职能 C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实际上是一回事 D只有货币才能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分数

18、:1.00)A.B.C.D.55.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分数:1.00)A.B.C.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5,分数:55.00)56.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联系和区别是( )。(分数:1.00)A.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B.商品和货币都同时投入和退出流通领域C.货币经过一次交换退出流通,商品则一直处于流通领域D.商品经过买卖退出流通,货币仍然继续在流通领域充当交换媒介5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分数:1.

19、00)A.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价值量由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C.商品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58.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 )。(分数:1.00)A.消费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得到了商品的价值B.生产者既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实现了商品的价值C.消费者得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支付了商品的价值D.生产者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却让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59.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主要有( )。(分数:1.00)A.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B.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与不同资本的比率C.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D.两者反映的关

20、系不同60.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对资本应理解为( )。(分数:1.00)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资本不是静止的,而是一种运动C.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D.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61.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就是要( )。(分数:1.00)A.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B.不断采用新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C.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D.鼓励公平竞争,反对垄断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及各种不正当竞争62.对( )的划分是马克思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分数:1.00)A.社会总产品B.社会资本C.社会

21、生产D.社会再生产6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不再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但这种变化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这是因为( )。(分数:1.00)A.生产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B.从全社会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C.从全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D.从全社会看,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资本是相等的64.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运输公司用于货物运输的汽车是该公司的( )。(分数:1.00)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固定资本D.流通资本65.相对剩余价值是( )。(分数:1.00)A.工作日长度不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B.工作日长度不变,延长剩余劳动时

22、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C.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66.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这是因为( )。(分数:1.00)A.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B.没有价值的物品,即使有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C.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67.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 )。(分数:1.00)A.买与卖的顺序不同B.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不同C.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D。流通的目的不同68.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从商品开始,是因为( )。(分数:1.00)A.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B.资本主义

23、社会的财富普遍采取商品形式C.商品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D.商品关系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69.简单商品经济包含着一系列内在矛盾,它们是( )。(分数:1.00)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70.土地所有者从租种他的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那里获得的地租是农产品的( )。(分数:1.00)A.市场价格与成本价格的差额B.价值与平均利润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D.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71.以下步骤属于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分数:1.00)A.(

24、vm)在本部类内部实现B.(vvm/x)在本部类内部实现C. c在本部类内部实现D.(vvm/x)与 c在两大部类之间实现72.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分数:1.00)A.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和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73.下列关于使用价值与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1.00)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B.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C.使用价值和价值既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D.使用价值是永恒范畴,而价值是历史范畴74.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5、商品价格的变动( )。(分数:1.00)A.与商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化B.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例变化C.以交换价值的变动为基础D.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75.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包括( )。(分数:1.00)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异和距离市场的远近B.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C.土地经营权的垄断D.同一块土地上连续不断地投入资本76.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生产价格和价格的关系是( )。(分数:1.00)A.全社会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格总额B.各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等于商品价值C.各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D.商品价格围绕着生产价格上下波动77.剩余价值分割为利

26、润、地租、利息等形式,说明( )。(分数:1.00)A.各种生产要素都参与了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B.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各种生产要素是劳动创造价值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C.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了价值和剩余价值D.各种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分配78.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采取的具体形式有( )。(分数:1.00)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C.利息D.地租79.下列例子中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有( )。(分数:1.00)A.某消费者得到工资和奖金B.某消费者还欠别人的钱C.某消费者用现金从超市购买某些生活用品D.某消费者在每月底用现金交房租80.通货膨胀现象的基本内容是( )。(分数:1.

27、00)A.货币供给过度B.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C.单位货币贬值D.物价持续上涨8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是( )。(分数:1.00)A.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B.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C.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82.在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 )。(分数:1.00)A.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B.赊销商品价格总额C.到期支付价格总额D.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8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分数:1.00)A.自然分工B.劳动分工C.社会分工D.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84

28、.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分数:1.00)A.说明了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B.揭示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C.揭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阶级利益上的根本对立D.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85.超额剩余价值是( )。(分数:1.00)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只有个别资本家才能获得的86.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 )。(分数:1.00)A.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是商品的社会属性C.是交换价值的基础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87.相对剩余价值同超

29、额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表现在( )。(分数:1.00)A.对超额剩余价值的竞相追逐最终导致相对剩余价值的形成B.两者都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是暂时的,相对剩余价值是持久的D.超额剩余价值为少数资本家所获得,相对剩余价值为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88.马克思认为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物( )(分数:1.00)A.本身不是资本B.作为剥削工人的手段时是资本C.作为生产要素时是资本D.作为带来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时是资本89.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 )。(分数:1.00)A.可以是纸币B.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C.必须是现实的货币D.必须是足值的货币90.在商品交换中,实现了( )。(分数:1.0

30、0)A.使用价值的交换B.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解决C.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换算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解决91.平均利润率形成的条件有( )。(分数:1.00)A.企业拥有投资自主权B.价格由市场形成C.资本能自由流动D.充分的竞争机制9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分数:1.00)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93.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分数:1.00)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聚94.资本主

31、义工资表现为劳动力价值或者价格,它掩盖了( )。(分数:1.00)A.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别B.劳动力买卖的实质C.资本主义剥削D.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划分95.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 )。(分数:1.00)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B.具体劳动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C.抽象劳动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D.抽象劳动创造出剩余价值96.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具有以下特征( )。(分数:1.00)A.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C.复杂劳动成为简单劳动的表现形式D.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存在形式97.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相比,其特点是( )。(分

32、数:1.00)A.一种资本商品B.一种财产资本C.一种独立形式的资本D.能够获得平均利润98.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伟大发现是( )。(分数:1.00)A.剩余价值理论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平均利润学说99.“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这表明( )。(分数:1.00)A.相同的商品只能卖同样的价钱B.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商品的个别生产时间对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影响D.商品交换过程中,市场价格由价值决定100.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有( )。(分数:1.00)A.商业利润B.银行利润C.借贷利息D.地租101.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分数:1

33、.00)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102.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分数:1.00)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B.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C.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D.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103.资本主义地租中的绝对地租( )。(分数:1.00)A.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超额利润B.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C.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D.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104.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是( )。(分数:1.00)A.不同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B.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D.

34、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10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分数:1.00)A.个别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106.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分数:1.00)A.价格受价值影响,围绕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B.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C.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D.价格由价值决定,与供求关系无关107.以下关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

35、了理论基础108.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分数:1.00)A.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B.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D.生产价格的变动不再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109.价值规律的作用有( )。(分数:1.00)A.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降低成本B.引起货币贬值C.刺激商品生产者激烈竞争和分化D.自发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110.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 )。(分数:1.00)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

36、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因而不是商品三、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10.00)11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必要劳动时间里工人的劳动产出,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1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产生于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13.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14.要想保持物价稳定,只要控制或减少货币发行量就可以了。(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15.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

37、表现。(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16.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1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18.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方式是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19.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紧密联系。( )(分数:1.00)A.正确B.错误120.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分数:1.00)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15.00)121.简述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和价值规律三者的关系。

38、(分数:5.00)_122.简述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分数:5.00)_123.简述商品的二因素。(分数:5.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0.00)124.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并阐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分数:10.00)_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答案解析(总分:14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5,分数:55.00)1.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是( )。 A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它是商品交换价值或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通过交换用于满足他人的需要(分数:1.00)A.B.C.D. 解析:

39、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区分“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使用价值”这两个概念。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于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让渡其使用价值而实现商品的价值。因此,本题应选择 D 项。2.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 A级差地租 B级差地租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不同地理位置的同级土地相比,会产生级差地租。3.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 A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原理 B

40、商品二因素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商品二因素原理分析的是商品所具有的两种属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原理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区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是为了说明价值周转方式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劳动二重性原理才真正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殊性。4.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 A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D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方式。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两种基本经济形

41、态。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A工人的劳动报酬 B工人的劳动价格 C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形式 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6.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最终来源是( )。 A存款利息低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B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C银行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一切利润的最终来源都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7.剩余价值( )。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42、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内产生商品的时候产生的,但必须在流通领域内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8.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 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B可以是想像或观念上的货币 C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D不能用纸币代替(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货币,但不一定非得是足值的货币。9.商品经济条件下调节和配置社会资源主要依靠( )。 A价值规律 B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

43、(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价值规律三大作用之一就是可以自发地调节资源配置与经济活动。10.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 A价格等于价值 B价格高于价值 C价格低于价值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1.资本家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 )。 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分数:1.00)A. B.C.D.解析:12.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 )。 A能否买到商品 B能否买到生活资料 C能否买到生产资料 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充当的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作为资本的货币则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13.通货膨胀是由于( )。 A货币供应量大大少于货币需要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