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分类模拟题28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terrorscript155 文档编号:1347734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分类模拟题28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分类模拟题28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分类模拟题28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分类模拟题28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分类模拟题28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分类模拟题 2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是_。(分数:2.50)A.竞争机制B.供求机制C.价格机制D.利率机制2.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_。(分数:2.50)A.消费者的偏好B.消费者的收入C.商品的价格D.效用的大小3.通货膨胀首先是一种_。(分数:2.50)A.制度现象B.社会现象C.心理现象D.经济现象4.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对象是_。(分数:2.50)A.国有企业B.国民经济关键行业C.国家政府机关D.国民经济总体活动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

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_。(分数:2.50)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同B.国家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不同C.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D.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同6.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生产该种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那么_。(分数:2.50)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C.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7.若厂商的销售收入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那么这种产品的需求弹性为_。(分数:2.50)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C.具有单位弹性D.无法确定8.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品到期偿还欠

3、款时,货币执行的是_职能。(分数:2.50)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2.50)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10.当生产函数 Q=f(L,K)的 APL 为正且递减时,MPL 可以是_。(分数:2.50)A.递减且为正B.递减且为负C为 0D.上述任何一种情况11.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横轴(代表 X)的交点逆时针转动表明_。(分数:2

4、.50)A.X 的价格上升B.X 的价格下降C.Y 的价格上升D.Y 的价格下降12.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缺陷,所以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下列各项中,_不属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分数:2.50)A.存在不完全竞争B.就业不充分C.物价不稳定D.不能提供公共产品13.下列各种情况中,使总收益增加的是_。(分数:2.50)A.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B.价格下降,需求缺乏弹性C.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D.价格下降,需求单位弹性14.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应当把扩大再生产的立足点转移到_上来。(分数:2.50)A.内涵扩大再生产B.外延扩大再生产C.粗放型扩大再生产D.劳动密集型扩大再生产15.一种商品价格下

5、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_。(分数:2.50)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价格下降16.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该曲线变为一条垂线的条件是_。(分数:2.50)A.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B.通货膨胀率为零C.物价水平保持稳定D.总供给受到了资源和其他因素的制约17.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当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时,总供给曲线具有正斜率,此时减税会使_。(分数:2.50)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B.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不变C.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D.实际产出

6、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18.下列属于市场机制构成要素的是_。(分数:2.50)A.竞争B.技术C.资本D.企业19.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_。(分数:2.50)A.满足程度B.边际效用C.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出的价格部分D.满足程度小于他实际支出的价格部分2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_。(分数:2.50)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与流通领域无关D.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与生产领域无关21.马克思的货币观本质是_。(分数:2.50)A.货币金属说B.货币名目说C.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7、D.国家的发明创造22.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资本是_。(分数:2.50)A.产业资本B.借贷资本C.货币资本D.商业资本23.效益是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社会劳动量与_。(分数:2.50)A.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对比关系B.原材料消耗之间的对比关系C.投入资金之间的对比关系D.产出的有用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24.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_就停止营业。(分数:2.50)A.平均成本B.平均可变成本C.边际成本D.平均固定成本25.下列因素中,与经济增长率成反比关系的是_。(分数:2.50)A.生产资料数量的增加B.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数量的增加C.单位产品生产基金占用量的增加

8、D.劳动力数量的增加26.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集中表现在_。(分数:2.50)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有独立的物质利益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27.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_。(分数:2.50)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B.全民所有制经济C.集体所有制经济D.非公有制经济2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_。(分数:2.50)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社会主义

9、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9.“制造成本价”“批发价”“零售价”这些“价”所对应的经济活动的环节分别是_。(分数:2.50)A.分配、交换、消费B.分配、交换、分配C.生产、消费、消费D.生产、交换、交换30.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惊险地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_。(分数:2.50)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31.下列各项中,属于劳

10、动资料的是_。(分数:2.50)A.原料B.辅助材料C.燃料D.机器设备32.人类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_。(分数:2.50)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人的劳动D.劳动工具33._决定着生产关系。(分数:2.50)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经济增长率D.经济发展水平34.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的两个方面是_。(分数:2.50)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C.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35.由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被称为_。(分数:2.50)A.完全竞争B.完全垄断C.垄断竞争D.寡头垄断36._的充分发展,是

1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分数:2.50)A.市场经济B.商品经济C.计划经济D.自然经济37.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_。(分数:2.50)A.商品交换B.生产力发展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社会分工38.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_。(分数:2.50)A.市场范围的扩大B.商品交换的繁荣C.劳动者技能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变革39.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_的变化开始。(分数:2.50)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力D.生产关系40.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_。(分数:2.50)A.消费B.交换C.生产D.分配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专业知识分类模拟题

12、 28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是_。(分数:2.50)A.竞争机制B.供求机制C.价格机制 D.利率机制解析:解析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综合作用共同构成市场机制,其中的核心是价格机制。2.无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取决于_。(分数:2.50)A.消费者的偏好 B.消费者的收入C.商品的价格D.效用的大小解析:解析 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或者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商

13、品组合进行排序,这种排序反映了消费者个人的需要、兴趣和嗜好。而无差异曲线正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的商品组合的。3.通货膨胀首先是一种_。(分数:2.50)A.制度现象B.社会现象C.心理现象D.经济现象 解析:解析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币现象。通货膨胀首先是个复杂的经济现象。故本题答案选 D。4.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对象是_。(分数:2.50)A.国有企业B.国民经济关键行业C.国家政府机关D.国民经济总体活动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为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4、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的总体调节和控制。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_。(分数:2.50)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同B.国家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不同C.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 D.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同解析:解析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所在。6.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果生产该种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那么_。(分数:2.50)A.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B.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C.均衡数量减少,均

15、衡价格上升 D.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解析:解析 生产该种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进而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7.若厂商的销售收入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那么这种产品的需求弹性为_。(分数:2.50)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 C.具有单位弹性D.无法确定解析:解析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价格每变动百分之一而引起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厂商的收入有着密切联系:如果缺乏弹性,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如果富有弹性,那么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故本题答案选 B。8.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

16、一批商品,则该商品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的是_职能。(分数:2.50)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 解析:解析 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时空上出现了差异,这就出现了题中给出的商品使用价值的让渡与商品价值的实现在时间上分离的现象,公司与商场出现了赊购赊销的关系。当出现题中的赊账买卖时,货币就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也就是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故本题答案选 D。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分数:2.50)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一定也减少 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

17、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D.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解析:解析 只要边际产量依然是正的,总产量一定是在增加的,只是增加的速度变慢,除非边际产量减少为负数,总产量才会减少。故本题答案选 B。10.当生产函数 Q=f(L,K)的 APL 为正且递减时,MPL 可以是_。(分数:2.50)A.递减且为正B.递减且为负C为 0D.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解析:11.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横轴(代表 X)的交点逆时针转动表明_。(分数:2.50)A.X 的价格上升B.X 的价格下降C.Y 的价格上升 D.Y 的价格下降解析:解析 逆时针转动表明既定成本下可以购买的 Y

18、要素减少,所以 Y 价格上升了。故本题答案选C。12.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缺陷,所以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下列各项中,_不属于市场机制的缺陷。(分数:2.50)A.存在不完全竞争B.就业不充分C.物价不稳定 D.不能提供公共产品解析:解析 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1)存在着不完全竞争;(2)无法自动实现充分就业;(3)因市场信息失灵经常造成生产过剩;(4)无法消除外部经济的负面效应;(5)不能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6)难以兼顾效率与公平。13.下列各种情况中,使总收益增加的是_。(分数:2.50)A.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 B.价格下降,需求缺乏弹性C.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D.价

19、格下降,需求单位弹性解析:解析 对于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其总收益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对于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其总收益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14.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应当把扩大再生产的立足点转移到_上来。(分数:2.50)A.内涵扩大再生产 B.外延扩大再生产C.粗放型扩大再生产D.劳动密集型扩大再生产解析:解析 内涵扩大再生产是依靠生产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效率以及改善生产要素质量来扩大生产规模。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应当把扩大再生产的立足点转移到内涵扩大再生产上来。15.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_。(分数:2.50)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

20、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D.互补品的价格下降解析:解析 商品价格下降会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从而其互补品的需求增加,在图形上表现为互补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16.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该曲线变为一条垂线的条件是_。(分数:2.50)A.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B.通货膨胀率为零C.物价水平保持稳定D.总供给受到了资源和其他因素的制约 解析:解析 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反映短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总供给曲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总供给随物价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另一部分是向上垂直,表示总供给要受经济中资源和其他因素的制约,不可能随物价上升而无限增加。17.总供给是经济社会的

21、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当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时,总供给曲线具有正斜率,此时减税会使_。(分数:2.50)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不变C.名义和实际工资都上升D.实际产出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解析:解析 经济已经实现充分就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此时减税会使得实际产出增加,并大于充分就业产出,资源被过分利用,引起价格水平上升。18.下列属于市场机制构成要素的是_。(分数:2.50)A.竞争 B.技术C.资本D.企业解析:解析 市场机制是指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19.消费

22、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_。(分数:2.50)A.满足程度B.边际效用C.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出的价格部分 D.满足程度小于他实际支出的价格部分解析:解析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一买者实际支付的价格。也就是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支出的价格部分。2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_。(分数:2.50)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与流通领域无关D.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与生产领域无关解析:解析 剩余价值本质上是在生产领域产生,流通是必要手段。21.马克思的货币观本质是_。(分数

23、:2.50)A.货币金属说B.货币名目说C.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国家的发明创造解析:解析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是因为货币首先是商品,它与其他商品一样,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第一,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成为一般的交换手段;第二,货币具有二重化的使用价值。22.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资本是_。(分数:2.50)A.产业资本B.借贷资本 C.货币资本D.商业资本解析:解析 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资本为借贷资本。23.效益是经济活

24、动中投入的社会劳动量与_。(分数:2.50)A.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对比关系B.原材料消耗之间的对比关系C.投入资金之间的对比关系D.产出的有用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 解析:解析 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比较,是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24.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_就停止营业。(分数:2.50)A.平均成本B.平均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D.平均固定成本解析:解析 当厂商的平均收益 AR 等于平均可变成本 AVC 时,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

25、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当价格等于 AVC 时成为停止营业点或者是关闭点。25.下列因素中,与经济增长率成反比关系的是_。(分数:2.50)A.生产资料数量的增加B.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数量的增加C.单位产品生产基金占用量的增加 D.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解析:解析 单位产品生产基金占用量的增加与经济增长率成反比关系。26.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集中表现在_。(分数:2.50)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有独立的物质利益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市场竞争达到

26、资源优化配置解析:解析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的市场经济。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27.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_。(分数:2.50)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全民所有制经济C.集体所有制经济D.非公有制经济解析:解析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_。(分数:2.50)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27、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29.“制造成本价”“批发价”“零售价”这些“价”所对应的经济活动的环节分别是_。(分数:2.50)A.分配、交换、消费B.分配、交换、分配C.生产、消费、消费D.生产、交换、交换 解析:解析 完整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大环节。题干中的“制造成本价”指的是生产领域的成本价;“批发价”是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交换价,属交换领域:“零售价”是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换价,也属于交换领域。

28、30.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惊险地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_。(分数:2.50)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解析:解析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能否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对商品生产者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商品生产才能正常进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就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

29、商品,A 项正确;如果商品不能转化为货币(即卖不出去),商品的价值没有实现,其使用价值没有失去,B 项错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 项错误;物物交换是直接的商品交换,不需要货币作为媒介,D 项错误。31.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_。(分数:2.50)A.原料B.辅助材料C.燃料D.机器设备 解析:解析 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D 项为生产工具。32.人类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是_。(分数:2.50)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人的劳动 D.劳动工

30、具解析:解析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是最基本的要素,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33._决定着生产关系。(分数:2.50)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经济增长率D.经济发展水平解析:解析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形式,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34.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的两个方面是_。(分数:2.50)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D.劳动者和生产资料解析:解析 生产方式是

31、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35.由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被称为_。(分数:2.50)A.完全竞争B.完全垄断C.垄断竞争D.寡头垄断 解析:解析 完全竞争,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指只有少数几家厂商供给该行业全部或大部分产品,每个厂家的产量占市场总量的相当份额,对市场价格和产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36._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分数:2.50)A.市场经济B.商品经济 C.

32、计划经济D.自然经济解析:解析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37.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_。(分数:2.50)A.商品交换B.生产力发展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社会分工解析:解析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有: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38.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_。(分数:2.50)A.市场范围的扩大B.商品交换的繁荣C.劳动者技能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变革 解析:39.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_的变化开始。(分数:2.50)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力 D.生产关系解析:40.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_。(分数:2.50)A.消费B.交换C.生产 D.分配解析:解析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它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