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1355844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模拟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总题数:8,分数:16.00)1.下列作业属于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作业是( )。(分数:2.00)A.单位级作业B.批次级作业C.产品级作业D.生产维持级作业2.下列属于产品级作业的是( )。(分数:2.00)A.机器加工B.生产前机器调试C.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D.工厂保安3.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部资源单独归集,并将该项单独归集的作业成本直接计入某一特定产品的动因是( )。(分数:2.00)A.业务动因B.持续动因C.强度动因D.资

2、源动因4.某车间只生产两种产品,其搬运作业成本按预算分配率分配,预算分配率为 50 元次,本月服务于 A产品的搬运次数是 50 次,服务于 B 产品的搬运次数是 70 次若本月车间实际发生的搬运成本为 6 300 元,则调整后的 A 产品应承担的实际搬运成本为( )元。(分数:2.00)A.3 675B.2 625C.2 715D.3 5855.在下列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形式中,最能真实反映产品成本的是( )。(分数:2.00)A.追溯B.间接追溯C.动因分配D.分摊6.下列有关作业成本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作业成本法认为产品是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产品是消

3、耗全部作业的成果B.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部门产品”C.作业成本法认为,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直接追溯和动因追溯D.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7.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全部按产量基础分配制造费用,会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针对这一缺点,提出了作业成本法B.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没有差异C.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具体作业组成的作业集合,被称为作业中心D.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的驱动因素8.在作业成本法下,引起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是( )。(分数:2.00)A.资源成本动

4、因B.作业成本动因C.数量动因D.产品动因二、B多项选择题每题均有多个正确答案(总题数:7,分数:14.00)9.下列关于产品级作业表述正确的( )。(分数:2.00)A.产品级作业是指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一次的作业B.产品级作业不依赖产品的数量或生产批次C.产品级作业成本仅仅因为某个特定的产品线存在而发生,随产品品种数而变化D.产品级作业成本随产品产量、批次数而变化10.下列有关“资源动因”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它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B.它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因素C.它被用来计量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运用它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D.它是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

5、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11.在下列作业动因中,有关精确度与执行成本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业务动因的精确度最差,但其执行成本最低B.强度动因的精确度最高,但其执行成本最昂贵C.持续动因的精确度和执行成本居中D.业务动因的精确度最高,但其执行成本最昂贵12.下列各项中,适合作为单位级作业的作业动因有( )。(分数:2.00)A.生产准备次数B.零部件产量C.采购次数D.耗电千瓦时数13.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作业成本法强调使用不同层面和数量众多的资源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到产品B.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

6、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C.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D.作业成本法强调使用直接追溯和动因追溯方式来分配成本14.下列追溯方式中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使用直接追溯方式最能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B.使用动因分配方式最能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C.直接追溯,是指将成本直接确认分配到某一成本对象的过程D.直接追溯这一过程是可以实地观察的15.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量为基础的完全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对全部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作业成本法只对变动成本进

7、行分配B.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按部门归集间接费用,作业成本法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C.作业成本法的直接成本计算范围要比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计算范围小D.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不便于实施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三、B计算分析题要求列出计算步骤,除(总题数:2,分数:14.00)(1)甲、乙两种产品去年 1 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2)月初甲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 3 600 元,乙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 4 600 元;月末在产品数量,甲为 40 件,乙为60 件,总体完工率均为 50;按照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本月发生的制造费

8、用(作业成本)总额为 50 000 元,相关的作业有 4 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分数:6.00)(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分数:2.00)_(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分数:2.00)_(3).假设决策者计划让单位售价高于单位成本 10 元,根据第(2)问的结果确定甲和乙的销售单价,试分析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分数:2.00)_K 企业专门从事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有关这两种产品的基本资料如表 1 所示: K 企业每年制造费用总额为 20 000 元,甲、乙两种产品复杂程度不一样,耗用的作业量也不一

9、样。K 企业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 5 个,为此设置了 5 个成本库,有关制造费用作业成本的资料如表 2 所示: (分数:8.00)(1).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两种产品的制造费用。(分数:2.00)_(2).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两种产品的制造费用(采用“机器小时数”作为制造费用分配依据)。(分数:2.00)_(3).分别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和作业成本法计算上述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分数:2.00)_(4).针对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及单位成本的差异进行原因分析。(分数:2.00)_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模拟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44.00,

1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总题数:8,分数:16.00)1.下列作业属于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作业是( )。(分数:2.00)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C.产品级作业D.生产维持级作业解析:解析:单位级作业(即与单位产品产出相关的作业),它们是每产出一个单位的产品(或零部件等)便需进行一次的作业。这类作业是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批次级作业(即与产品的批次数量相关的作业),这类作业是每生产一批产品进行一次的作业。这类作业是随着产品的批次数的变动而变动。产品级作业(即与产品品种相关的作业),这一类作业是按产品的品种进行的作业。生产维持级作业,这类作业是指为维持企

11、业的生产过程而产生的作业。2.下列属于产品级作业的是( )。(分数:2.00)A.机器加工B.生产前机器调试C.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 D.工厂保安解析:解析:产品级作业是指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例如,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工艺改造、产品更新等。这些作业的成本依赖于某一产品线的存在,而不是产品数量或生产批次。选项 A 属于单位级作业,选项 B 属于批次级作业,选项 D 属于生产维持级作业。3.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部资源单独归集,并将该项单独归集的作业成本直接计入某一特定产品的动因是( )。(分数:2.00)A.业务动因B.持续动因C.强度动因 D.资源动

12、因解析:解析:持续动因是指执行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标准。业务动因通常以执行的次数作为作业动因。强度动因是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行中实际耗用的全部资源单独归集,并将该项单独归集的作业成本直接计入某一特定的产品。4.某车间只生产两种产品,其搬运作业成本按预算分配率分配,预算分配率为 50 元次,本月服务于 A产品的搬运次数是 50 次,服务于 B 产品的搬运次数是 70 次若本月车间实际发生的搬运成本为 6 300 元,则调整后的 A 产品应承担的实际搬运成本为( )元。(分数:2.00)A.3 675B.2 625 C.2 715D.3 585解析:解析:A 产品已分配作业成本=预算(正常)

13、分配率实际耗用的作业量=5050=2 500(元)。 B 产品已分配作业成本=5070=3 500(元)。 本期总已分配成本=2 500+3 500=6 000(元)。 A 产品应承担的实际搬运成本=某项已分配成本+该作业成本调整额=2 500+(6 3006 000)6 0002 500=2 625(元)。 B 产品应承担的实际搬运成本=3 500+(6 3006 000)6 0003 500=3 675(元)。5.在下列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形式中,最能真实反映产品成本的是( )。(分数:2.00)A.追溯 B.间接追溯C.动因分配D.分摊解析:解析:使用追溯方式最能真实反映产品成本。6.

14、下列有关作业成本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作业成本法认为产品是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产品是消耗全部作业的成果B.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部门产品”C.作业成本法认为,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直接追溯和动因追溯 D.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解析:解析:作业成本法认为,将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有三种不同的形式:直接追溯、动因追溯和分摊,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主要使用直接追溯和动因追溯,尽可能减少不准确的分摊,因此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所以选项 C 的说法不正确。7.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

15、2.00)A.全部按产量基础分配制造费用,会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针对这一缺点,提出了作业成本法B.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没有差异C.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具体作业组成的作业集合,被称为作业中心D.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的驱动因素 解析:解析: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或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所以选项 D 的说法不正确。8.在作业成本法下,引起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是( )。(分数:2.00)A.资源成本动因B.作业成本动因 C.数量动因D.产品动因解析:解析:作业成本动因是衡量一个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需要的作业量,是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二、B多项选择题

16、每题均有多个正确答案(总题数:7,分数:14.00)9.下列关于产品级作业表述正确的( )。(分数:2.00)A.产品级作业是指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一次的作业B.产品级作业不依赖产品的数量或生产批次 C.产品级作业成本仅仅因为某个特定的产品线存在而发生,随产品品种数而变化 D.产品级作业成本随产品产量、批次数而变化解析:解析:产品级作业是指服务于某种型号或样式产品的作业,单位级作业是指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一次的作业。10.下列有关“资源动因”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它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的因素 B.它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的因素C.它被用来计量各项作业对资源的耗用,运用它可以将

17、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D.它是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解析:解析:成本动因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选项 B、D 是作业动因的含义和特征。11.在下列作业动因中,有关精确度与执行成本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业务动因的精确度最差,但其执行成本最低 B.强度动因的精确度最高,但其执行成本最昂贵 C.持续动因的精确度和执行成本居中 D.业务动因的精确度最高,但其执行成本最昂贵解析:解析:作业动因分为三类:即业务动因、持续动因和强度动因。在这三类作业动因中,业务动因的精确度最差,但其执行成本最低;强度动因的精确度最高,但其执行成本最昂贵;而

18、持续动因的精确度和成本则居中。12.下列各项中,适合作为单位级作业的作业动因有( )。(分数:2.00)A.生产准备次数B.零部件产量 C.采购次数D.耗电千瓦时数 解析:解析:单位级作业指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一次的作业,因此其成本与产量成比例变动,如果产量增加一倍,则成本也会增加一倍。13.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作业成本法强调使用不同层面和数量众多的资源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到产品B.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C.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D.作业成本

19、法强调使用直接追溯和动因追溯方式来分配成本 解析:解析:作业成本法把资源的消耗是按资源动因首先追溯到作业,然后使用不同层面和数量众多的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到产品。选项 A 错在把作业动因说成是资源动因。14.下列追溯方式中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使用直接追溯方式最能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 B.使用动因分配方式最能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C.直接追溯,是指将成本直接确认分配到某一成本对象的过程 D.直接追溯这一过程是可以实地观察的 解析:解析:动因分配,是指根据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各成本对象的过程,动因分配不像直接追溯那样准确。15.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量为基础

20、的完全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分数:2.00)A.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对全部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作业成本法只对变动成本进行分配B.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按部门归集间接费用,作业成本法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 C.作业成本法的直接成本计算范围要比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计算范围小D.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不便于实施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 解析:解析:作业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是对全部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不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与变动成本法不同。从长远看,所有成本都是变动成本,都应当分配给产品,选项 A 错误;作业成本法强调尽可能扩大追溯到个别产品的成本比例,因此其直接成本计算范围通

21、常要比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计算范围大,选项 C 错误。三、B计算分析题要求列出计算步骤,除(总题数:2,分数:14.00)(1)甲、乙两种产品去年 1 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2)月初甲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 3 600 元,乙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 4 600 元;月末在产品数量,甲为 40 件,乙为60 件,总体完工率均为 50;按照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总额为 50 000 元,相关的作业有 4 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分数:6.00)(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分

22、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质量检验的成本动因分配率=4 000(5+15)=200(元次)。 订单处理的成本动因分配率=4 000(10+30)=100(元份)。 机器运行的成本动因分配率=40 000(200+800)=40(元小时)。设备调整准备的成本动因分配率=2 000(6+4)=200(元次)。 甲产品分配的本月发生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0+2006=13 200(元)。 单位作业成本:(13 200+3 600)(1 00+4050)=140(元件)。 单位成本:50+40+140=230(元件)。 乙产品分配的本月发生作业成本:20015+10010

23、+40800+2004=36 800(元)。 单位作业成本:(36 800+4 600)(200+6050)=180(元件)。 单位成本:80+30+180=290(元件)。)解析:(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分配率:50 000(200+800)=50(元小时)。 甲产品分配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50200=10 000(元)。 甲产品单位制造费用:(10 000+3 600)(100+4050)=11333(元件)。 甲产品单位成本:50+40+11333=20333(元

24、件)。 乙产品分配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50800=40 000(元)。 乙产品单位制造费用:(40 000+4 600)(200+6050)=19391(元件)。乙产品单位成本:80+30+19391=30391(元件)。)解析:(3).假设决策者计划让单位售价高于单位成本 10 元,根据第(2)问的结果确定甲和乙的销售单价,试分析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因此,本题中甲产品的真实单位成本应该是 230 元,而决策者制定的单位售价为 20333+10=21333(元),如果与传统的单位成本

25、(20333 元)比较,好像是有利可图,结果实际上是在畅销的同时,每销售一件产品,就要亏损 23021333=1667(元),如果按照作业成本法计算,则会避免这个决策失误;对于乙产品而言,真实单位成本应该是 290 元,显然 30391+10=31391(元)的定价偏高,会对销量产生负面影响,给企业造成损失。而如果按照作业成本法计算,把单位售价降低一些则会避免这个损失的发生。)解析:K 企业专门从事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有关这两种产品的基本资料如表 1 所示: K 企业每年制造费用总额为 20 000 元,甲、乙两种产品复杂程度不一样,耗用的作业量也不一样。K 企业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 5

26、个,为此设置了 5 个成本库,有关制造费用作业成本的资料如表 2 所示: (分数:8.00)(1).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两种产品的制造费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首先计算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分配率,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解析:(2).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两种产品的制造费用(采用“机器小时数”作为制造费用分配依据)。(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已知甲、乙两种产品的机器小时总数分别为 4 000 小时和 16 000 小时,制造费用总额为 20 000 元,则: 制造费用分配率=20 00020 000=1(元小时)。 甲产品的制造费用=4 0001=4 000(

27、元)。 乙产品的制造费用=16 0001=16 000(元)。)解析:(3).分别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和作业成本法计算上述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两种成本计算法计算的产品成本如下表所示: )解析:(4).针对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计算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及单位成本的差异进行原因分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上述计算结果表明,在传统成本法下分摊制造费用采用机器工时标准,乙产品的产量高所以分摊的制造费用数额就高,在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的分摊根据多种作业动因进行分配,甲产品的产量虽然不大,但生产过程作业难度较高,所以按照作业动因进行成本分摊反而分得较多的制造费用。这种分配方法更精细,计算出的产品成本更准确,更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决策。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传统成本法下甲产品的单位成本 19 元,乙产品的单位成本 20 元,甲产品低于乙产品,单位成本相差不大;但在作业成本法下,甲产品的单位成本为 2754 元,乙产品的单位成本为 17865 元,甲产品成本远远大于乙产品成本。)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