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一模数学.docx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136261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一模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一模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一模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一模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一模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年上海市徐汇区高考一模数学 一、填空题 (共 12小题,第 1题至第 6题每小题 4分,第 7题至第 12题每小题 4分,满分54分 ) 1. 25lim1n nn =_. 解析:522 5 2 0l i m l i m11 1 01nnn nnn =2. 答案: 2. 2.已知抛物线 C的顶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焦点在 x轴上,若 C经过点 M(1, 3),则其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_. 解析: 由题意可知:由焦点在 x轴上,若 C经过点 M(1, 3), 则图象经过第一象限, 设抛物线的方程: y2=2px, 将 M(1, 3)代入 9=2p,解得: 92p,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2、 y2=9x, 由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9 2dp. 答案: 92. 3.若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为 0201ab,解为 21xy,则 a+b=_. 解析: 由题意知 21xy是方程组 2axyb的解, 即 221ab, 则 a+b=1+1=2. 答案 : 2. 4.若复数 z满足: 3i z i (i是虚数单位 ),则 |z|=_. 解析: 由 3i z i ,得 3 13izii , 故 1 3 2z . 答案: 2. 5.在 622()x x 的二项展开式中第四项的系数是 _. 解析: 在 622()x x 的二项展开式中第四项: 33 3 3 3 34 6 622 8 1 6 0T C x

3、C x xx . 在 622()x x 的二项展开式中第四项的系数是 160. 答案: 160. 6.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中,若 AB=BC=1, AA1= 2 ,则异面直线 BD1与 CC1所成角的大小为_. 解析: 如图,连接 D1B1; CC1 BB1; BD1与 CC1所成角等于 BD1与 BB1所成角; B1BD1为异面直线 BD1与 CC1所成角; 在 Rt BB1D1中, 111122c o s21 1 2BBB B DBD ; 异面直线 BD1与 CC1所成角的大小为4. 答案:4. 7.若函数2( ) 2 00xf x xx m x , 的值域为 (-, 1,

4、则实数 m的取值范围是 _. 解析: x 0时: f(x)=2x (0, 1. x 0时, f(x)=-x2+m,函数的对称轴 x=0, f(x)在 (-, 0)递增, f(x)=-x2+m m, 函数2( ) 2 00xf x xx m x , 的值域为 (-, 1, 故 0 m 1. 答案: (0, 1. 8.如图,在 ABC中,若 AB=AC=3, 1c o s2BAC, 2DC BD ,则 AD BC =_. 解析: 根据条件: AD AB BD = 13AB BC= 13A B A C A B= 2133AB AC; 2133A D B C A B A C A C A B = 221

5、 2 13 3 3A B A C A B A C = 1 1 2 13 3 9 93 2 3 3 = 32. 答案 : 32. 9.定义在 R上的偶函数 y=f(x),当 x 0时, f(x)=lg(x2-3x+3),则 f(x)在 R上的零点个数为 _个 . 解析: 当 x 0时, f(x)=lg(x2-3x+3), 函数的零点由: lg(x2-3x+3)=0,即 x2-3x+3=1,解得 x=1或 x=2. 因为函数是定义在 R上的偶函数 y=f(x),所以函数的零点个数为: 4个 . 答案: 4. 10.将 6辆不同的小汽车和 2辆不同的卡车驶入如图所示的 10 个车位中的某 8 个内,

6、其中 2辆卡车必须停在 A与 B 的位置,那么不同的停车位置安排共有 _种? (结果用数值表示 ) 解析:由题意,不同的停车位置安排共有 2628 40320AA种 . 答案: 40320. 11.已知数列 an是首项为 1,公差为 2m 的等差数列,前 n项和为 Sn,设2nn nSb n (n N*),若数列 bn是递减数列,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_. 解析: 21 2 ( 1 )2nnnS n m m n m n . 122nn nnS m n mb n , 数列 bn是递减数列, bn+1 bn, 111 122nnn m m m n m , 化为: m(n-2)+1 0,对于 n

7、 N*都成立 . n=1时, m 1; n=2时, m R; n 2时, 12m n,解得 m 0. 综上可得: m 0, 1). 答案: 0, 1). 12.若使集合 A=x|(kx-k2-6)(x-4) 0, x Z中的元素个数最少,则实数 k的取值范围是_. 解析: 集合 A=x|(kx-k2-6)(x-4) 0, x Z, 方程 (kx-k2-6)(x-4)=0, 解得:1 6xkk, x2=4, (kx-k2-6)(x-4) 0, x Z 当 k=0时, A=(-, 4); 当 k 0时, 64 kk, A=(-, 4) ( 6kk, + ); 当 k 0时, 6kk 4, A=(

8、6kk, 4). 当 k 0时,集合 A 的元素的个数无限; 当 k 0时, 6kk 4, A=( 6kk, 4).集合 A的元素的个数有限, 令函数 g(k)= 6kk, (k 0) 则有: 26gk( ) , 题意要求 x Z, 故得: 6kk -5,且 6kk -4, 解得: -3 k -2 答案 : -3, -2. 二、选择题 (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满分 20分 ) 13.“4x k k Z ( )”是“ tanx=1”成立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tanx=1,4x k k Z ( )4x k k

9、 Z ( )则 tanx=1, 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定义可判断: “4x k k Z ( )”是“ tanx=1”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 答案: C 14.若 12i (i是虚数单位 )是关于 x的实系数方程 x2+bx+c=0的一个复数根,则 ( ) A.b=2, c=3 B.b=2, c=-1 C.b=-2, c=-1 D.b=-2, c=3 解析: 12i 是关于 x的实系数方程 x2+bx+c=0 的一个复数根, 12i 是关于 x的实系数方程 x2+bx+c=0的一个复数根, 1 2 1 21 2 1 2i i bi i c ,解得 b=-2, c=3. 答案: D. 15.已知函数 f

10、(x)为 R 上的单调函数, f-1(x)是它的反函数,点 A(-1, 3)和点 B(1, 1)均在函数 f(x)的图象上,则不等式 |f-1(2x)| 1的解集为 ( ) A.(-1, 1) B.(1, 3) C.(0, log23) D.(1, log23) 解析: 点 A(-1, 3)和点 B(1, 1)在图象上, f(-1)=3, f(1)=1,又 f-1(x)是 f(x)的反函数, f-1(3)=-1, f-1(1)=1, 由 |f-1(2x)| 1,得 -1 f-1(2x) 1, 即 f-1(3) f-1(2x) f-1(1), 函数 f(x)为 R的减函数, f-1(x)是定义域

11、上的减函数, 则 1 2x 3,解得: 0 x log23. 不等式 |f-1(2x)| 1 的解集为 (0, log23). 答案: C. 16.如图,两个椭圆 22125 9xy, 22125 9yx内部重叠区域的边界记为曲线 C, P是曲线 C上任意一点,给出下列三个判断: P到 F1(-4, 0)、 F2(4, 0)、 E1(0, -4)、 E2(0, 4)四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曲线 C关于直线 y=x、 y=-x均对称; 曲线 C所围区域面积必小于 36. 上述判断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解析: 对于,若点 P 在椭圆 22125 9xy

12、上, P到 F1(-4, 0)、 F2(4, 0)两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到 E1(0, -4)、 E2(0, 4)两点的距离之和不为定值,故错; 对于,两个椭圆 22125 9xy, 22125 9yx关于直线 y=x、 y=-x均对称,曲线 C关于直线y=x、 y=-x均对称,故正确; 对于,曲线 C所围区域在边长为 6的正方形内部,所以面积必小于 36,故正确 . 答案 : C 三、解答题 (共 5小题,满分 76分 ) 17.如图,已知 PA平面 ABC, AC AB, AP=BC=2, CBA=30, D是 AB的中点 . (1)求 PD与平面 PAC所成的角的大小; (2)求 PDB

13、绕直线 PA 旋转一周所构成的旋转体的体积 . 解析: (1)先判断 DPA就是 PD与平面 PAC所成的角,再在 Rt PAD中,即可求得结论; (2) PDB绕直线 PA旋转一周所构成的旋转体,是以 AB为底面半径、 AP 为高的圆锥中挖去一个以 AD为底面半径、 AP 为高的小圆锥,从而可求体积 . 答案: (1) PA平面 ABC, PA AB, 又 AC AB, PA AC=A AB平面 PAC, DPA就是 PD 与平面 PAC 所成的角 . 在 Rt PAD中, PA=2, 32AD, 3t a n4D P A 3a r c t a n4D P A, 即 PD与平面 PAC所成的

14、角的大小为 3arctan4. (2) PDB绕直线 PA旋转一周所构成的旋转体,是以 AB为底面半径、 AP 为高的圆锥中挖去一个以 AD为底面半径、 AP 为高的小圆锥, 221 1 3 33 2 23 3 2 2V . 18.已知函数 23 c o s s i n()c o s 1xxfxx . (1)当 x 0,2时,求 f(x)的值域; (2)已知 ABC的内角 A, B, C的对边分别为 a, b, c,若 32Af , a=4, b+c=5,求ABC的面积 . 解析: (1)由已知利用行列式的计算,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应用化简可得函数解析式3( ) s i n ( 2 )32f x

15、 x ,结合范围 42 33 3x , ,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即可得解值域 . (2)由已知可求 3s i n32A ( ),结合范围 4()3 3 3A ,可得3A ,由余弦定理解得: bc=3,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计算得解 . 答案: (1) 2 2 33 c o s s i n( ) 3 c o s s i n c o s s i n ( 2 )32c o s 1xxf x x x x xx , x 0,2, 4233 3x , 3s i n ( 2 ) 32 1x ,可得: 33( ) s i n ( 2 ) 0 13 22f x x ,. (2) 3s i n ( ) 32 3 2A

16、fA ,可得: 3s i n ( )32A , A (0, ), 4()3 3 3A ,可得: 233A ,解得:3A . a=4, b+c=5, 由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可得: 16=b2+c2-bc=(b+c)2-3bc=25-3bc,解得: bc=3, 1 1 3 3 3s i n 32 2 2 4ABCS b c A . 19.某创业团队拟生产 A、 B两种产品,根据市场预测, A产品的利润与投资额成正比 (如图1), B产品的利润与投资额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 (如图 2).(注:利润与投资额的单位均为万元 ) (1)分别将 A、 B两种产品的利润 f(x)、 g(

17、x)表示为投资额 x的函数; (2)该团队已筹到 10万元资金,并打算全部投入 A、 B两种产品的生产,问:当 B产品的投资额为多少万元时,生产 A、 B两种产品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为多少? 解析: (1)由 A产品的利润与投资额成正比, B产品的利润与投资额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结合函数图象,我们可以利用待定系数法来求两种产品的收益与投资的函数关系; (2)由 (1)的结论,我们设 B产品的投资额为 x万元,则 A产品的投资额为 10-x万元 .这时可以构造出一个关于收益 y的函数,然后利用求函数最大值的方法进行求解 . 答案: (1)f(x)=k1x,2()g x k x, f(1)=0

18、.25=k1, g(4)=2k2=2.5, f(x)=0.25x(x 0), ( ) 1 .2 5g x x (x 0), (2)设 B产品的投资额为 x万元,则 A产品的投资额为 10-x万元 . y=f(10-x)+g(x)=0.25(10-x)+1.25 x (0 x 10), 令 t= x ,则 y=-0.25t2+1.25t+2.5, 所以当 t=2.5,即 x=6.25万元时,收益最大,max 6516y 万元 . 20.如图,双曲线: 2 2 13x y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 F2,过 F2作直线 l交 y轴于点 Q. (1)当直线 l平行于的一条渐近线时,求点 F1到直线

19、l的距离; (2)当直线 l的斜率为 1时,在的右支上是否存在点 P,满足110F P FQ?若存在,求出 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若直线 l与交于不同两点 A、 B,且上存在一点 M,满足 40O A O B O M (其中O为坐标原点 ),求直线 l的方程 . 解析: (1)由双曲线: 2 2 13x y,焦点在 x轴上, a= 3 , b=1, 3 1 2c ,则令 13k,直线 l的方程为: 1 ( 2 )3yx,即 x- 3 y-2=0,则点 F1到直线 l的距离为2 0 2 213d ; (2)直线 l的方程为 y=x-2,点 Q(0, -2),假设在的右支上存在点

20、 P(x0, y0),则 x0 0,110F P FQ,代入求得 y0=x0+2,代入双曲线方程求得 2x02+12x0+15=0,由 0,所以不存在点 P在右支上; (3)设直线 l的方程为 y=kx+b,联立方程组,由韦达定理则33()OM x y ,1 ()4O M O A O B , M为双曲线上一点,即 x32-3y32=3,则 x1x2-3y1y2=21由x1x2-3y1y2=x1x2-3(x1+b)(x2+b), =-2x1x2-3b(x1+x2)-3b22 2226 3 32 3 3 2 11 3 1 3k b bbbkk ,即可求得 k与 b的值,求得直线 l的方程;方法二:

21、设直线 l的方程为 y=my+2,代入椭圆方程,由韦达定理及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求得 M点坐标,代入双曲线的方程,即可求得 m的值 . 答案: (1)双曲线: 2 2 13x y,焦点在 x轴上, a= 3 , b=1, 3 1 2c , 则双曲线左、右焦点分别为 F1(-2, 0), F2(2, 0), 过 F2作直线 l,设直线 l的斜率为 k, l交 y轴于点 Q. 当直线 l平行于的一条渐近线时,不妨令 13k, 则直线 l的方程为: 1 ( 2 )3yx, 即 x- 3 y-2=0, 则点 F1到直线 l的距离为 2 0 2 213d ; (2)当直线 l的斜率为 1时,直线 l的

22、方程为 y=x-2, 则点 Q(0, -2); 假设在的右支上存在点 P(x0, y0),则 x0 0; 110F P FQ, (x0+2)(0+2)+(y0-0)(-2-0)=0, 整理得 y0=x0+2, 与双曲线方程 2 200 13x y联立,消去 y0, 得 2x02+12x0+15=0, =24 0,方程有实根, 解得: 1 2 2 6 34x , 所以不存在点 P在右支上; (3)当 k=0时,直线 l 的方程 x=2, 则 A(2, 33), B(2, - 33),由 1 ()4O M O A O B , M(1, 0),则 M不椭圆上,显然不存在, 当直线 l的斜率存在且不为

23、 0时,设直线 l的方程为 y=kx+b, 联立方程组 22 13y kx bx y , 消去 y,得 (1-3k2)x2-6kbx-3b2-3=0, 设 A(x1, y1), B(x2, y2), 则12 2613kbxx k, 212 23313bxx k , 设33()OM x y , 40O A O B O M , 1 ()4O M O A O B , 即 3 1 23 1 21-414x x xy y y , 又 M为双曲线上一点,即 x32-3y32=3, 由 (x1+x2)2-3(y1+y2)2=48, 化简得: (x12-3y12)+(x22-3y22)+2(x1x2-3y1y

24、2)=48, 又 A(x1, y1), B(x2, y2)在双曲线上, 所以 x12-3y12=3, x22-3y22=3, x1x2-3y1y2=21, 由直线 l过椭圆的右焦点 F(2, 0),则2bk, 而 x1x2-3y1y2=x1x2-3(kx1+b)(kx2+b), =x1x2-3k2x1x2-3kb(x1+x2)-3b2= 2 2226 3 32 3 3 2 11 3 1 3k b bbbkk , 由解得: 222kb ,或 222kb , 直线 l的方程 x= 2 y+2. 方法二:设直线 l的方程为 y=my+2,设 A(x1, y1), B(x2, y2), M(x0, y

25、0) 22213x myx y ,整理得: (m2-3)y2+4my+1=0, 则12 24 3myy m ,12 21 3yy m , 1 2 1 2 2124 3x x m y y m ( ), 221 2 1 2 1 2 1 2 21 2 3( 2 ) ( 2 ) 2 ( ) 4 3mx x m y m y m y y m y y m , O A O B O M ,则 (x1+x2, y1+y2)= OM , 1 2 01 2 0-4-4x x xy y y , 求得:00223 33mxymm, 由 M在椭圆方程,代入 2 200 13x y,求得 m2=2,解得: 2m , 直线 l

26、的方程 22xy . 21.正整数列 an, bn满足: a1 b1,且对一切 k 2, k N*, ak是 ak-1与 bk-1的等差中项,bk是 ak-1与 bk-1的等比中项 . (1)若 a2=2, b2=1,求 a1, b1的值; (2)求证: an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an为常数数列; (3)记 cn=|an-bn|,当 n 2(n N*)时,指出 c2+ +cn与 c1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 解析: (1)正整数列 an, bn满足: a1 b1,且对一切 k 2, k N*, ak是 ak-1与 bk-1的等差中项, bk是 ak-1与 bk-1的等比中项 .可得 2ak=

27、ak-1+bk-1, bk2=ak-1bk-1,对 k取值即可得出 . (2)an是等差数列, 2ak=ak-1+bk-1, 2ak=ak-1+ak+1,可得 bk-1=ak+1, bk=ak+2, bk2=ak-1bk-1, ak+22=ak-1ak+1,k=2时, a42=a1a3, (a1+3d)2=a1(a1+2d),可得 d=0.即可证明 . (3)对一切 k 2, k N*, ak是 ak-1与 bk-1的等差中项, bk是 ak-1与 bk-1的等比中项 .2an=an-1+bn-1,bn2=an-1bn-1,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可得 211112nnn n n n naba a

28、 b b b ,cn=|an-bn|=an-bn.可得 11 1 1 1222 2 2 2nn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aba b a b a b a b a b b a b ( ),即1 12nncc .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得出 . 答案: (1)正整数列 an, bn满足: a1 b1,且对一切 k 2, k N*, ak是 ak-1与 bk-1的等差中项, bk是 ak-1与 bk-1的等比中项 . 2ak=ak-1+bk-1, bk2=ak-1bk-1, a2=2, b2=1,可得 4=a1+b1, 1=a1b1, 解得 a1=2+ 3 , b1=2- 3

29、 . (2)证明: an是等差数列, 2ak=ak-1+bk-1, 2ak=ak-1+ak+1,可得 bk-1=ak+1, 则 bk=ak+2, bk2=ak-1bk-1, ak+22=ak-1ak+1, k=2时, a42=a1a3, (a1+3d)2=a1(a1+2d), 6a1d+9d2=2a1d,即 d(4a1+9d)=0,正整数列 an,可知 d 0, 4a1+9d 0, d=0. 数列 an为常数数列 . an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an为常数数列 . (3)对一切 k 2, k N*, ak是 ak-1与 bk-1的等差中项, bk是 ak-1与 bk-1的等比中项 . 2an=an-1+bn-1, bn2=an-1bn-1, 211112nnn n n n naba a b b b , 又已知 a1 b1, cn=|an-bn|=an-bn. 11 1 1 1222 2 2 2nn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aba b a b a b a b a b b a b ( ), 即1 12nncc . 1 2 1211 1 12 2 2n n n nc c c c , 2 1 1 1 1 12 1 11 1 1 112 2 2 2n nnc c c c c c c . 当 n 2(n N*)时, c2+ +cn c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