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一模试卷物理.docx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13626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一模试卷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一模试卷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一模试卷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一模试卷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一模试卷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一模试卷物理 一、选择题 (共 16分 ) 1.(2分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 ( ) A.1.5伏 B.3伏 C.24伏 D.220伏 解析: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 1.5V,故 A正确、 BCD错误 。 答案: A 2.(2分 )书包背带做得较宽是为了 ( )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增大压力 D.减小压力 解析: 书包背带做得较宽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人体的压强,这样做不能减小压力也不能增大压力 。 答案: B 3.(2分 )在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 A. 喷水枪 B. 注射器 C. 人耳半规管 D. 离心式水泵

2、解析: A、喷水枪中靠增大水的内部压强来将水喷出的,不符合连通器的特点,不合题意; B、注射器在吸药液时,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来工作的,不符合连通器的特点,不合题意; C、人耳半规管符合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特点,只不过是里面连通的是空气,不是液体,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符合题意; D、离心式水泵是利用大气压的作用来工作的,不符合连通器的特点,不合题意 。 答案: C 4.(2分 )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向下的压力分别为 15 牛、 5 牛,其受到浮力的大小为 ( ) A.5牛 B.10牛 C.15牛 D.20牛 解析: 因为浮力的实质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 因此,物体受到浮力: F 浮 =F 向上 F 向下 =15N 5N=10N。 答案: B 5.(2分 )在图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后电压表测灯 L1两端电压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由图可知,电压表接到了 L2的两端,测的是 L2的两端电压,故 A错误 。 B、由图可知,电压表测的是两灯串联的总电压,或电源电压,故 B错误 。 C、由图可知,电压表接到了 L2的两端,测的是 L2的两端电压,故 C错误 。 D、由图可知,电压表接到了 L1的两端,测的是 L1的两端电压,故 D正确 。 答案: D 6.(2分 )如图所示,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同种金属棒 AB和 CD连

4、接在一起后接在电源两端 。 关于 AB和 CD的电阻 R及两端电压 U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RAB RCD, UAB UCD B.RAB RCD, UAB UCD C.RAB RCD, UAB UCD D.RAB RCD, UAB UCD 解析: (1)因为导体 AB和 CD由同种材料制成、长度相同,由图可知,导体 AB 横截面积比CD的小,所以 RAB RCD; (2)因为两段导体串联,所以通过两导体的电流相等,即 IAB=ICD;由 U=IR可知, UAB UCD;故C正确 。 答案: C 7.(2分 )如图所示, A、 B两长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 (已知 mA mB、 SA SB、

5、 hA=hB)。 将两物体水平截去相同高度,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pA、 pB和压力 FA、 FB的关系为 ( ) A.pA pB, FA=FB B.pA pB, FA FB C.pA pB, FA=FB D.pA pB, FA FB 解析: (1) mA mB、 SA SB、 hA=hB, VA VB, = , A B, (2)因为是规则的长方体,所以对地面的压强 P= = = = =gh , 当将两物体水平截去相同高度时,两物体剩余部分的高度仍然相等,因 A B, 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pA pB, (3)因为物体为长方体,由密度公式变形可得 m=V=Sh (h为长方体的高 ), 原来的

6、质量关系为 mA mB,所以 ASAhA BSBhB; 原来的高度 hA=hB,所以 ASA BSB 当将两物体水平截去相同高度时,两物体剩余部分的高度仍然相等,即 hA=h B , 两物体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 mA= ASAhA , mB= BSBhB ; 结合 可知,剩余部分的质量关系为 mA mB ,则剩余部分的重力关系为 GA GB ,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关系为 FA FB。 答案: B 8.(2分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电键 S由闭合到断开时,电压表 ( ) A.V1示数减小, V2示数减小 B.V1示数增大, V2示数增大 C.V1示数减小, V2示数增大 D.

7、V1示数增大, V2示数减小 解析: 电键 S闭合时,电路中只有电阻 R2,故此时电压表的示数都等于电源电压;电键 S由闭合到断开时, R1和 R2串联接入电路中;电压表 V1测量 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 V2测量 R2两端的电压,电阻两端的电压都小于电源电压,故示数都减小 。 答案: A 二、填空题 (共 23分 ) 9.(3分 )教室里的电灯与投影仪之间是 连接 (选填 “ 并联 ” 或 “ 串联 ” )。 断开投影仪的电键后,教室内在使用的用电器的总电阻将 (选填 “ 变大 ” 、“ 不变 ” 或 “ 变小 ” )。 若通过日光灯的电流为 0.3安,通电 10 秒钟,通过该日光灯的电荷量

8、为 库仑 。 解析: 教室里的电灯与投影仪,它们独立工作、工作时互不影响,故它们之间是并联连接的; 教室里同时工作的并联的用电器越多,相当于导体横截面积越大,所以总电阻就越小;当断开投影仪的电键后,相当于导体横截面积减小了,所以教室内在使用的用电器的总电阻将变大; 由 I= 可得,通过该日光灯的电荷量: Q=It=0.3A 10s=3C。 答案: 并联;变大; 3。 10.(3分 )冰的密度为 0.9 103千克 /米 3,它表示每立方米冰的 是 0.9 103千克 。当冰熔化成水时,质量将 ,体积将 (选填 “ 变小 ” 、 “ 不变 ” 或 “ 变大 ” )。 解析: 冰的密度为 0.9

9、103千克 /米 3,它表示每立方米冰的质量是 0.9 103千克;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 故冰熔化成水后,状态改变了,质量不变 。 根据公式 = ,可知当物体的质量不变时,体积和物体的密度成反比,冰熔化成水后,密度变大,体积变小 。 答案: 质量;不变;变小 。 11.(3分 )著名的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存在且很大 。 大气压强的数值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 , (选填 “ 增大 ” 、 “ 不变 ” 或 “ 减小 ” )。 拦河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则是因为水的 越大,水对大坝的压强越大 。 解析: 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10、大气压与高度的变化规律是: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由于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所以拦河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则是因为水的越往深处的压强越大的缘故 。 答案: 马德堡半球;减小;深度 。 12.(3分 )我国自行设计的 “ 蛟龙号 ” 载人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可达 7000多米 。 当它下潜到深度为 1000米处时,海水对它的压强约为 帕 (海水的密度近似取 1.0 103千克 /米 3),海水对 “ 蛟龙号 ” 每 0.1米 2的外表面产生的压力为 牛 。 “ 蛟龙号 ” 继续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将 (填 “ 变大 ” 、 “ 不变 ” 或 “ 变小 ” )。 解析: 1000m

11、深度受到海水的压强为: p= 海水 gh=1.0 103kg/m3 9.8N/kg 1000m=9.8 106Pa; 由 p= 得, “ 蛟龙号 ” 每 0.1m2外表面受到海水的压力: F=pS=9.8 106Pa 0.1m2=9.8 105N。 “ 蛟龙号 ” 潜水艇在水面下不断下潜的过程中,水的密度 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根据 F 浮 =V 排 g可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变 。 答案: 9.8 106; 9.8 105;不变 。 13.(3分 )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接在电压为 9伏的电源上,通过它的电流为 0.3安,该电阻丝的阻值为 欧 。 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12伏时,其电阻为

12、欧,通过它的电流为 安 。 解析: 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接在电压为 9伏的电源上,通过它的电流为 0.3 安, 根据欧姆定律,该电阻丝的阻值为 R= =30 ; 因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与温度有关, 与导体是否加电压及电压的大小无关, 所以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12伏时,其电阻仍为 30 欧, 根据在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所以通过它的电流为 0.3A=0.4A。 答案: 30; 30; 0.4。 14.(4分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 电键 S闭合后,电压表 V无示数,已知电阻 R1、 R2中仅有一个出现了故障 。 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现用一

13、个完好的灯泡去替换电阻 R2,则小灯 (选填 “ 一定发光 ” 、 “ 一定不发光 ” 或“ 可能发光 ” )。 解析: 根据电路图可知,两个电阻串联、电压表 V测量电阻 R1的是两端的电压,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出现了断路或短路 。 当电阻 R1出现短路时,电压表 V与一段导线并联,没有示数; 当电阻 R2断路时,电压表与电源的两极不相连,电压表没有示数; 所以故障原因为: R1短路或 R2断路; 若用一个完好的灯泡替换断路部分的电阻 R2,使电路接通,灯泡一定发光 。 答案: R1短路或 R2断路;一定发光 。 15.(4分 )我们在学习新的物理量时,有时会采用类比的方法 。 如图 (a

14、)(b)所示: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有何关系时,我们可以利用同一水管,通过它的水流和水压之间的关系做类比 。 (1)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对同一根水管来说,它两端的水压越大,通过它的水流也越 ,由此我们可以猜测同一导体,通过它电流和它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可能是: 。 解析:对同一根水管来说,它两端的水压越大,通过它的水流也越大, 由此我们可以猜测同一导体,通过它电流 和它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它两端电压越大,通过它电流也越大 。 答案: 大;对于同一导体,它两端电压越大,通过它电流也越大 。 (2)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现,导体两端的电压大的时候通过它的导体的电流却并不一

15、定大,请你思考分析并查找原因,下面的选项合理是 。 A.电流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 B.电流其实与电压是无关的 。 C.猜想得到的结论还需要更多实验来验证才具有普遍意义 。 解析: 根据 I= 可知,电流的大小不仅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有关,还与导体的电阻有关,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 所以,在探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导体的电流的关系时,应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否则,导体两端的电压大的时候通过它的导体的电流并不一定大,故应选 A。 答案: A。 三、作图题 (共 8分 ) 16.(3分 )重为 20 牛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物体对地面的压

16、力 。 解析: 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 F=G=20N,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下,作用点在地面,设定标度为 10N,压力的图示如下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 17.(3分 )根据图中所示的电流方向,将电源、电流表、电压表三个元件符号正确填进电路空缺处,填入后电阻 R 和灯 L都工作且电压表测灯 L两端电压 。 解析: 因为电压表测灯 L两端电压,故电压表与 L并联,所以中间一定为电压表,左边一定为电源,并且下边为正极,则右边为电流表 ,如下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 18.(2分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 。 补上后要求:当电键 S闭合时,

17、灯 L1、 L2都发光,且电流表的示数不变 。 解析: 将开关 S的左接线柱与电流表的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 四、计算题 (共 25分 ) 19.(4分 )体积为 5 10 3米 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 。 求:该金属块所受的浮力 F 浮 。 解析: 因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所以 V 排 =V=5 10 3m3 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 F 浮 = 水 gV 排 =1.0 103kg/m3 10N/kg 5 10 3m3=50N。 答案: 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为 50N。 20.(5分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 R2的阻值为 15 欧 。 闭合电键 S后,电流表的示数为

18、 1安,通过电阻 R2的电流为 0.4安 。 求:电源电压 U。 电阻 R1的阻值 。 解析: 闭合电键 S后,两电阻并联,电流表的示数为 1安,即为总电流 I=1A,通过电阻 R2的电流 I2=0.4A, 根据欧姆定律 R2的电压 U2=R2I=15 0.4A=6V,即电源电压 U=6V;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通过 R1的电流 I1=1A 0.4A=0.6A,由欧姆定律R1= =10 。 答案: 电源电压 U为 6V。 电阻 R1的阻值为 10 。 21.(8分 )如图所示,均匀长方体甲和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地面上 。 长方体甲的底面积为 3S。 容器乙足够高、底面积为 2S,盛有体

19、积为 5 10 3米 3的水 。 (1)若甲的重力为 20牛,底面积为 5 10 4米 2,求甲对地面的压强 p 甲 。 解析:甲置于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 F 甲 =G 甲 =20N, 甲对地面的压强 p 甲 = = =4 104Pa。 答案: 甲对地面的压强 p 甲 为 4 104Pa。 (2)求乙容器中水的质量 m 水 。 解析:根据 = 可得,乙容器中水的质量 m 水 = 水 V 水 =1 103kg/m3 5 10 3m3=5kg。 答案: 乙容器中水的质量 m 水 为 5kg。 (3)若将甲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 h的部分,并将切去部分浸没在乙容器的水中时,甲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20、 p 甲 恰为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 p 水 的 2倍 。 求甲的密度 甲 。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 p甲 = = = = = = 甲 gh, p 水 = 水 g h 水 = 水 g( )= 水 gh, 则 p 甲 =2 p 水 , 即: 甲 gh=2 水 gh=3 水 gh, 则 甲 =3 水 =3 1.0 103kg/m3=3 103kg/m3。 答案: 甲的密度 甲 为 3 103kg/m3。 22.(8分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 R1的阻值为 20 欧,滑动变阻器铭牌已模糊不清,只能辨识出标有 “2A” 字样 。 电键 S闭合后,滑片移到某位置时,电流表 A的示数

21、为 0.5安,电压表 V2的示数为 8伏 。 (电表量程可以改变 )。 (1)求电源电压 U。 解析:电键 S闭合后,滑片移到某位置时, R1、 R2串联, 电压表 V2的示数为 8伏,即 R2的电压,电流表 A的示数为 0.5安, 即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I=0.5A 根据欧姆定律, R1的电压 U1=R1I=20 0.5A=10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电源电压 U=10V+8V=18V。 答案:电源电压 U为 18V。 (2)将滑动变阻器滑片 P移到某处,发现电流表 A 的示数已达到某量程的满刻度,且各元件都能正常工作,求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 。 解析:因电压电压为 18V,电阻

22、 R1的阻值为 20欧姆。 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I 大 = =0.9A, 所以电流表不可能选用 0 3A,而只能选用 0 0.6A, 将滑动变阻器滑片 P移到某处,发现电流表 A的示数已达到某量程的满刻 度, 即电流 I1=0.6A,根据欧姆定律, 则电路的总电阻 R= =30 , 根据电阻的串联,所以 R2=30 20=10 。 答案:将滑动变阻器滑片 P移到某处,发现电流表 A的示数已达到某量程的满刻度,且各元件都能正常工作,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 10 。 (3)现用 R0替换 R1且能使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电路各元件都能正常工作,求替换的 R0的最大阻值 。 解

23、析: 变阻器上标有 “2A” 字样,说明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2A,现用 R0替换 R1且能使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电流表应改选大量程 0 3A, 电路中允许的最大电流为 2A,根据欧姆定律,电路的总电阻最小, 此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由分压原理,变阻器分得的电压最小, 根据串联电压电压的规律,则 V1的示数最大, 且 R0的阻值越大,电压表 V1的示数越大, 所以当 V1选用大量程 0 15V,此时电压为 U=15V 时, R0有最大值, 所以,其最大值 R0= =7.5 。 答案: 现用 R0替换 R1且能使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电路各元件都能正常工作,替换的 R0的最大阻值

24、为 7.5 。 五、实验题 (共 18分 ) 23.(4分 )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装置 A可以用来探究 的规律;装置 B可用来做验证 原理的实验;装置 C所示正在做的是 实验 。 测量时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的仪表是 (选填 “D” 或 “E” )。 解析: 装置 A是压强计,可以用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装置 B可用称重法测出物体的浮力,同时借助量筒测出排水的体积,进而算出排水的重力,因此可用来做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 装置 C所示正在做的是托里拆利实验,实验时若玻璃管发生倾斜,则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将不变,只是水银柱的长度会变长 。 测量时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的仪表是电压表, E图是

25、电压表 。 答案: 液体内部压强;阿基米德;托里拆利; E。 24.(4分 )在 “ 测定物质密度 ” 的实验中,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 1所示 。 用量筒量出石块的体积如图 2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 克,密度是 克 /厘米 3.对比 “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和 “ 测定物质的密度 ”两个实验,实验所用 器材及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均 ,而实验目的 (均选填 “ 相同 ” 或 “ 不同 ” )。 解析: 由图知,石块的质量为 m=50g+20g+3.4g=73.4g; 石块的体积为 V=40cm3 20cm3=20cm3; 石块的密度为 = = =3.67g/cm3。 “

26、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和 “ 测定物质的密度 ” 实验中,都需要测量质量和体积,所以用到的器材是相同的; 在 “ 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对数据分析,得到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而在 “ 测定物质的密度 ” 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 答案: 73.4; 3.67;相同;不同 。 25.(5分 )小王同学做 “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 实验,所有元件均完好 。 他将电源 (电压是 1.5伏的整数倍 )、待测电阻、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键等串联后,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他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端点 。 刚闭合电键时,观察到电流

27、表、电压表示数如图 (a)、(b)所示 。 当他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时,观察到两电表的指针向相反方向偏转 。 他经过思考,求出了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 他重新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步骤正确 。 闭合电键时,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 (c)所示 。 当他移动变阻器滑片到中点位置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在下表中 。 他继续移动滑片,发现电流表示数最大为 0.28 安 。 实验所用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欧; 请根据上述他重新正确连接电路时的相关信息,将下表填写完整 。 (计算电阻时,精确到 0.1欧 ) 电压 (伏 ) 电流 (安 ) 电阻 (欧 ) 电阻平均值 (欧 ) 1 2 0.24 3 0.28 解析

28、: 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说明电压表不是接在电阻的两端,而是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了, 根据图 (a)可知,电流表的量程为 0 0.6A,分度值为 0.02A,示数为 0.2A, 根据图 (b)可知,电压表的量程为 0 3V,分度值为 0.1V,示数为 2V, 因为刚闭合电键时,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并且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大,当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电键时,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仍为最大,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仍为 2V,电流表的示数仍为 0.2A, 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R= = =10 。 重新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时,电压表

29、的示数如图 (c)所示,根据 (c)图指针的位置可知,量程为 0 15V,分度值为 0.5V,示数为 4V; 故电源电压: U=4V+2V=6V; 当电流表示数为 0.2A 时,则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U1=6V 2V=4V, 待测电阻阻值 R1= = =20 ; 当电流表示数为 0.24A 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U 滑 =IR=0.24A 5= 1.2V, 则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U2=6V 1.2V=4.8V, 待测电阻阻值 R2= = =20 ; 当电流表示数为最大值 0.28A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电源电压,即 6V, 待测电阻的阻值: R3= = 21.4 ; 电阻平均值为 R

30、= = =20.5 ; 如下表: 电压 (伏 ) 电流 (安 ) 电阻(欧 ) 电阻的 平均值(欧 ) 1 4.0 0.2 20.0 20.5 2 4.8 20.0 3 6.0 21.4 答案: 10;如上表 。 26.(5分 )为了研究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 p 水 与物体体积、质量的关系,小李和小华两位同学将质量和体积不同的物体分别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中,并分别进行了实验 。 (1)小李探究: p 水 与放入物体质量 m的关系,于是选择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三个物体,先后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中,并测得 p 水 。 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一 。 表一 实验

31、序号 1 2 3 实验示意图 m(千克 ) 3.0 2.5 2.0 p 水 (帕 ) 2500 2500 2500 分析比较表一中 p 水 和相关条件,可得: p 水 与 m (选填 “ 有关 ” 或 “ 无关 ” )。 解析:分析比较表一中 p 液 和相关条件,可以看出三次放入容器中的物体质量不同,但 p液 的增加量均为 2500Pa 不变,因此可得: p 液 与 m无关。 答案: 无关 。 (2)小华探究: p 水 与放入的物体的体积 V的关系,于是选择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合金物块先后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并测得 p 水 。 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 表二 表三 实验序号 1 2

32、3 4 实验序号 5 6 m(千克 ) 3.5 3.5 3.5 3.5 m(千克 ) 3.5 3.5 V(米 3) 3 10 3 6 10 3 9 10 3 12 10 3 V(米 3) 15 10 3 18 10 3 p 水 (帕 ) 3000 6000 9000 12000 p 水 (帕 ) 13500 分析比较表二中的第三行和第四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中, 。 小华继续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 。 发现测得的实验数据与表二中的结论不符合,原因可能是 。 请填写实验序号 6中的相关数据: p 水 为 帕 。 若容器的容积为 V 容 ,底

33、面积为 S,在该容器中倒入水的体积为 V 水 ,将体积为 V 物 的合金物块浸没在水中,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p 水最大 = 。 (涉及的物理量均用字母表示 ) 解析: 分析比较表二中第三行和第四行的数据,物体浸没的体积增大几倍,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就增大几倍 。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中, p 水 与 V成正比; 由表中数得到 p 水 与 V成正比的结论,但物体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不断增大,水面不断升高,由于容器的高度是一定的,表三第 5次实验中出现, p 水 与 V不成正比,可能的原因是容器中水满了,有水从容器中溢出;所以第 6次实验数据中 p 水 =13500pa; 当容器中水满后,水面不再升高,所以 V 最大 =S h 最大 =V 容 V 水 得: h 最大 = , 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所能达到的最大值 p 水最大 = 水 g h 最大 = 水g = 。 答案: p 水 与 V成正比; 有水从容器中溢出; 1350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