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省大教育联盟高考一模化学.docx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3636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四川省大教育联盟高考一模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年四川省大教育联盟高考一模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年四川省大教育联盟高考一模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年四川省大教育联盟高考一模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年四川省大教育联盟高考一模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年四川省大教育联盟高考一模化学 一、选择题 (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分 ) 1.(6分 )化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以 Na2O2作供氧剂时,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在食品袋中放人 CaCl26H2O,可防止食物受潮 C.人工合成食品级酯可以用作糖果的香料 D.用 NH4Cl浓溶液除铁锈,因为 NH4 Cl水解显酸性 【考点】 B1:氧化还原反应; 1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解析: A.以 Na2O2作供氧剂时, Na2O2中 O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 A正确; B.无水氯化钙可以作吸水剂, CaCl26

2、H2O没有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故 B错误; C.酯具有特殊的香味,对人体无害,所以人工合成食品级酯可以用作糖果的香料,故 C正确; D.铁锈能与氢离子反应, NH4Cl溶液显酸性,可除去铁锈,故 D正确 。 答案: B 2.(6分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常温常压下, 2.24 LSO2中所含氧原子数为 0.2NA B.将 1 mol Cl2通入水中, HC1O、 Cl 、 ClO 粒子数之和为 2NA C.1 mol NO2与足量 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NA D.0.1 mol熔融的 NaHSO4中阳离子数目为 0.lNA 【考点】 4F:阿伏

3、加德罗常数 解析: 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 22.4L/mol,故 2.24L 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故含有的原子个数小于 0.2NA个,故 A错误; B、氯气和水反应是可逆反应,在氯水中含氯气分子、 HCl和 HClO,故溶液中的 N(HC1O)+N(Cl )+N(ClO )+2N(Cl2)=2NA,故 B错误; C、二氧化氮和水的反应中, 3mol 二氧化氮转移 2mol 电子,故 1mol 二氧化氮转移 23NA个电子,故 C错误; D、硫酸氢钠在熔融状态下电离为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故 0.1mol硫酸氢钠中含 0.1NA个阳离子,故 D正确 。 答案: D 3

4、.(6分 )短周期元素 X、 Y、 Z、 W、 Q 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其中元素 X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X Y Z W Q A.阴离子的还原性: W2 Q Y B.常温下, X2与 W的单质间化合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ZX2是两性氧化物 D.Y的氢化物可用来篆刻玻璃 【考点】 8J: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78: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解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 X为 O元素, W为 S, Y为 F, Q为 Cl, Z为 Si, 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阴离子的还原性: W2 Q Y ,故

5、A 错误; B.常温下, X2与 W的单质间化合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应点燃或加热,故 B正确; C.ZX2是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 C错误; D.二氧化硅与 HF 酸反应,则 Y的氢化物可用来篆刻玻璃,故 D正确 。 答案: BD 4.(6分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分子式为 C14H18O6 B.含有羟基、羧基和苯基 C.能发生取代反应 D.能使溴的水溶液褪色 【考点】 HD: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 A.分子式为 C14H18O6,故 A正确; B.不含苯环,官能团为 OH、 COOH、碳碳双键,故 B错误; C.含 OH、 CO

6、OH,均可发生取代反应,故 C正确; D.含碳碳双键,能使溴的水溶液褪色,故 D正确 。 答案: B 5.(6分 )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实验过程 实验目的 将乙二醇(HOCH2CH2OH) 转化 为 乙 二 酸(H2C2O4) 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对 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 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时表现出氧化性 用 SO2 与 Ba(NO3)2 反应获得 BaSO3沉淀 A.A B.B C.C D.D 【考点】 U5: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 A.酸性高锰酸钾能够将乙二酸氧化成二氧化碳,则无法将乙二醇 (HOCH2CH2OH)转化为乙二酸 (H2C2O4)

7、,故 A错误; B.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对 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时,双氧水的浓度必须相同,否则双氧水浓度会影响反应速率,干扰了实验结果,故 B错误; C.铜的活泼性较弱,通过铜与稀硝酸反应收集到 NO 气体,可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时表现出氧化性,故 C正确; D.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则 SO2与 Ba(NO3)2反应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无法获得亚硫酸钡, 故 D 错误 。 答案: C 6.(6分 )实验测得 pH=1.0的某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 Na+、 Fe2+、 Al3+、 NH4+、 SO42 、 Cl 中的若干种离子,现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I,取该溶液 10.

8、0mL,加入过量 1.0mol/L 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A 和无色气体B, B遇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 步骤 , 向 I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过量 1.0mol/L NaOH 溶液,有红褐色沉淀 C和无色刺激性气体 D生成 。 用铂丝蘸取所得溶液,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步骤 , 向 所得的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有沉淀 E 生成 。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 A.步骤 I中白色沉淀 A 的化学式为 BaSO4 B.步骤 中产生沉淀 C 的反应: Fe3+3OH =Fe(OH)3 C.原溶液一定含有: Na+、 Fe2+、 Al3+、 SO42 D.CO2先后分别与 NaOH(aq)

9、、 NaAlO2( aq)反应 【考点】 GS:无机物的推断; DG: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解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含 Fe2+、 Al3+、 NH4+、 SO42 ,不能确定是否含 Na+、 Cl , A.步骤 I中白色沉淀 A 的化学式为 BaSO4,故 A正确; B.I中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铁离子,可知步骤 中产生沉淀 C的反应: Fe3+3OH =Fe(OH)3 ,故 B正确; C.一定含 Fe2+、 Al3+、 NH4+、 SO42 ,故 C错误; D.II中 NaOH过量,且含偏铝酸钠溶液,由中和的先后顺序可知, CO2先后分别与 NaOH(aq)、NaAlO2( aq)反应,故

10、D正确 。 答案: C 7.(6分 )在一隔热系统中,向 20.00mL 0.01000molL 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 0.01000mol.L 1的 NaOH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 a点溶液呈酸性,则 a点有: c(CH3COO ) c(Na+) c(CH3COOH) B.从 b到 c: c(CH3COOH)c(CH3COO )逐渐增大 C.水的电离程度: b点 c点 D.b点有 0.01000molL 1+c(H+)=c(Na)+ c(CH3COOH)+c(OH ) 【考点】 DO: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 ph 的计算 解析: A.a

11、点溶液中溶质为等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溶液显酸性,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钠的水解程度,所以 a 点有: c(CH3COO ) c(Na+) c(CH3COOH),故 A正确; B.b点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从 b点到 c点氢氧化钠逐渐过量,氢氧化钠抑制醋酸根离子的水解,醋酸的浓度减小,所以: c(CH3COOH)c(CH3COO )逐渐减小,故 B错误; C.b 点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水解促进水的电离, c 点溶液中溶质为醋酸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抑制水的电离,所以水的电离程度: b点 c点,故 C错误; D.b 点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醋酸钠,醋酸钠的浓度为

12、 0.005000molL 1,溶液中电荷守恒为 c(Na+)+c(H+)=c(CH3COO )+c(OH ),物料守恒为: c(Na+)=c(CH3COOH)+c(CH3COO ),则 0.005000molL 1+c(H+)=c(Na+) c(CH3COOH)+c(OH ),故 D错误 。 答案: A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 第 22题 第 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 第 33 题 第 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8.(14 分 )水合肼 (N2H4.H2O)是无色、有强还原性的液体,实验室制备水合肼的原理为:CO(NH2)2+2NaOH+N

13、aClO=Na2CO3+N2H4H2O+NaCl.据此,某学生设计了下列实验 。 【制备 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 ) 已知: 3NaClO 2NaCl+NaClO3 (1)配制 30%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 (填字母 )。 A.容量瓶 B.烧杯 C.移液管 D.玻璃棒 解析: 配制 30%NaOH溶液时,用天平称量质量, 在烧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需要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答案 : BD (2)装置工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 中玻璃管 a 的作用为 ;为了提高 NaCl0的产率,需对 I中产生的 Cl2进行净化,所用试剂是

14、 ; 中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 30 以下,其主要目的 解析: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MnO2+4H+2ClMn2+Cl2 +2H2O,发生堵塞时, 中压强增大, 中长玻璃管中液面上升,形成水柱,可观察装置是否堵塞,作安全瓶,能平衡压强,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但 HCl极易溶于水,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少量的氯化氢气体,由于温度升高时,次氯酸钠容易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酸钠和氯化钠,所以步骤 1 温度需要在 30 以下,其主要目的是防止NaClO(歧化 )分解为氯酸钠和氯化钠 。 答案 : MnO2+4H+2Cl Mn2+Cl2+2H2O 平衡压强

15、饱和食盐水 防止 NaClO(歧化 )分解为氯酸钠和氯化钠,影响水合肼的产率 【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3)仪器 A 的名称为 ;反应过程中,如果分液漏斗中溶液的滴速过快,部分 N2H4H2O 参与 A 中反应并产生大量氮气,产品产率因此降低,请写出降低产率的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充分反应后,加热蒸馏 A内的溶液即可得到水合肼的粗产品 。 解析: 仪器 A具有三个口特征的烧瓶,为三颈烧瓶, N2H4H2O具有强还原性,容易被过量的NaClO氧化,会发生反应: N2H4H2O+2NaClO=N2 +3H2O+2NaCl。 答案 :三颈烧瓶 N2H4H2O+2NaClO=N2 +3H2O

16、+2NaCl 【测定肼的含量】 (4)称取馏分 0.3000g,加水配成 20.0mL 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用 0.1500molL 1 的 I2溶液滴定 。 已知: N2H4H2O+2I2=N2 +4Hl+H2O。 滴定时,可以选用的指示剂为 ; 实验测得消耗 I2溶液的平均值为 20.00mL,馏分中 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 。 【考点】 U3: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 碘的标准溶液与肼反应完全,再滴入碘的标准溶液后,遇淀粉变蓝色,实验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溶液出现蓝色且半分钟内不消失,所以选择淀粉为指示剂 。 设馏分中水合肼 (N2H4H2O)的质量分数为 a,则: N2H4H2O+

17、2I2=N2 +4HI+H2O 50g 2mol 0.3000g a 0.020L 0.15mol/L 所以 50g: 0.3000g a=2mol: 0.020L 0.15mol/L,解得: a=25%。 答案 : 淀粉溶液 25% 9.(15分 )工业上以铬铁矿 (主要成份为 FeO.Cr2O3,还含有 Al2O3、 SiO2等杂质 )为主要原料生产红矾钠晶体 (Na2Cr2O7.2H2O),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NaBiO3在碱性条件下能将 Cr3+氧化为 CrO42 。 (1)固体 A为 。 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固体 A为 SiO2。 答案 : SiO2 (2)实验室中操作

18、的名称为 。 解析: 根据以上分析,实验室中操作 的名称为过滤 。 答案:过滤 (3)固体 C中含有的物质是 Al( OH)3和 Fe(OH)3,则 H2 02的作用是 。 已知: KsPFe(OH)3=3.0 10 39, KsPAl(OH)3=1 10 33,当 pH=5.6 时 Cr(OH)3开始沉淀 .室温下, 中需调节溶液 pH范围为 (杂质离子浓度小于 1 10 6mol/L视为沉淀完全 )。 解析: 固体 C中含有的物质是 Al( OH)3和 Fe(OH)3,则 H2 02的作用是氧化 Fe2+,使铁元素完全转化成沉淀而除去;当 pH=5.6时 Cr(OH)3开始沉淀,室温下,除

19、去 Cr3+溶液中的 Fe3+、 Al3+,氢氧化铝完全变成沉淀时的 pH: KspAl(OH)3=1 10 33=c(Al3+) c3(OH ), c(Al3+)=1 106molL 1,解得: c(OH )=1 10 9molL 1, c(H+)=1 10 5molL 1pH=5,同理 Fe(OH)3完全变成沉淀时, pH约为 3.5,故 pH范围是: 5.0 pH 5.6。 答案 :氧化 Fe2+,使铁元素完全转化成沉淀而除去 5.0 pH 5.6 (4)写出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 在溶液 D中加入 NaBiO3和 Na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Bi(OH)3和 CrO

20、42 ,所以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NaBiO3+2Cr3+7OH +H2O=2CrO42 +3Na+3Bi(OH)3。 答案 : 3NaBiO3+2Cr3+7OH +H2O=2CrO42 +3Na+3Bi(OH)3 (5) 中酸化是用硫酸而不用盐酸酸化,理由是 (结合化学方程式回答 );工业上也可设计如图示装置,用锂离子电池 (LixC+Li1 xCoO2 C+LioO2, LixC 为难电离锂碳化合物 )为电源,电解 Na2CrO4溶液制取 Na2Cr2O7,该装置工作时 E电极的名称是 极;电源的 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当电解过程中转移了 0.5mol电子时,理论上右侧溶液的质量

21、减少 g。 【考点】 P8: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解析: 中酸化是用硫酸而不用盐酸酸化,原因为 CrO42 会氧化盐酸中的氯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CrO42 +16H+6Cl =2Cr3+3Cl2 +8H2O; 电解 Na2CrO4溶液制取 Na2Cr2O7,则 E 电极发生 2CrO42 +2H+Cr2O72 +H2O,说明 E 电极生成氢离子,电极反应为氢氧根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该装置工作时 E 电极的名称是阳极, B极为正极, A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LixC xe =C+xLi+;当电解过程中转移了 0.5mol电子时,则右侧反应消耗 0.5mol 氢氧根

22、离子,放出 0.54 mol氧气,右侧移动到左侧的钠离子也为0.5mol,所以理论上右侧溶液的质量减少 0.54 mol 32g/mol+0.5mol 23g/mol=15.5g。 答案 : 2CrO42 +16H+6Cl =2Cr3+3Cl2 +8H2O 阳 LixC xe =C+xLi+ 15.5 10.(14 分 )在工业上常用 CO 和 H2 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 CO(g)+2H2(g)CH3OH(g)H=akJ/mol 已知: CO(g)+ O2(g) CO2(g) H1= 283.0kJ/mol H2(g)+ O2(g) H2O(g) H2= 241.8kJ/mol CH3O

23、H(g)+ O2(g) CO2(g)+2H2O(g) H3= 192.2kJ/mol 答下列问题: (l)a= 解析: 已知: CO(g)+ 12O2(g) CO2(g) H1= 283.0kJ/mol H2(g)+ 12 O2(g) H2O(g) H2= 241.8kJ/mol CH3OH(g)+ O2(g) CO2(g)+2H2O(g) H3= 192.2kJ/mol 根据盖斯定律, +2 可得: CO(g)+2H2(g)CH3OH(g),则 H= H1+2 H2 H3=(283.0kJ/mol)+2 ( 241.8kJ/mol) ( 192.2kJ/mol)= 574.4kJ/mol。

24、答案 : 574.4 (2)能说明反应 CO(g)+2H2(g)CH3OH(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 A.单位时间内生成 1mol CH3OH(g)的同时消耗了 1mol CO(g) B.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在绝热恒容的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 D.在恒温恒压的容器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解析: A.单位时间内生成 1mol CH3OH(g)的同时消耗了 1mol CO(g),均表示正反应速率,反应始终按该比例关系进行,单位时间内生成 1mol CH3OH(g)的同时生成了 1mol CO(g)可以说明到达平衡,故 A错误; B.混合气体总

25、质量不变,容器容积恒定,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故 B错误; C.在绝热恒容的容器中,随反应进行温度发生变化,平衡常数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 C正确; D.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随反应进行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则气体的平均 摩尔质量进行,当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 D正确 。 答案: CD (3)在 T1 时,体积为 2L的恒容容器中充人物质的量之 和为 3mol的 H2和 CO,反应达到平衡时 CH3OH的体积分数 (V%)与 n(H2)c(CO)的关系如图 1所示 。 当起始 n(H2)c(CO)=2,经过 5mi

26、n 达到平衡, CO 的转化率为 0.6,则 0 5min 内平均反应速率v(H2)= 。 若此时再向容器中加入 CO(g)和 CH3OH(g)各 0.4mol,达新平衡时 H2的转化率将 (选填 “ 增大 ” 、 “ 减小 ” 或 “ 不变 ” ); 当 n(H2)c(CO)=3.5时,达到平衡状态后, CH3 OH的体积分数可能是图象中的 点 (选填 “D” 、“E” 或 “F” ) 解析: H2和 CO 总共为 3mol,且起始 n(H2)c(CO)=2,可知 H2为 2mol、 CO 为 1mol, 5min 达到平衡时 CO的转化率为 0.6,则: CO(g)+2H2(g)CH3OH

27、(g) 起始 (mol): 1 2 0 变化 (mol): 0.6 1.2 0.6 平衡 (mol): 0.4 0.8 0.6 容器的容积为 2L,则 v(H2)= 1.2mol2L5min =0.12mol/(L.min), 该温度下平衡常数 K=0.620.42 (0.82 )2,此时再向容器中加入 CO(g)和 CH3OH(g)各 0.4mol,此时浓度商 Qc=0.6+0.420.4+0.42 (0.82 )2 K=0.620.42 (0.82 )2,反应向正反应进行,达新平衡时 H2的转化率将增大, 混合比例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平衡时生成物的含量最大,故当 n(H2)c(CO)=3

28、.5 时,达到平衡状态后, CH3 OH的体积分数小于 C点, 答案: F。 答案 : 0.12mol/(L.min) 增大 F (4)CO和 H2来自于天然气 .已知 CO2(g)+CH4 (g)2CO(g)+2H2 (g), 在密闭容器中有浓度均为0.1molL 1的 CH4与 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 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 2,则压强 p1 p2(选填 “ 大于 ” 或 “ 小于 ” );当压强为 p2时,在 y点: v(正 ) v(逆 )(选填 “ 大于 ” 、 “ 小于 ” 或 “ 等于 ” )。 若 p2=3MPa,则 T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p= MP

29、a2(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 =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 )。 解析: 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较低压强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压强越大平衡时甲烷的转化率越大,则压强 p1 p2; 当压强为 p2时,在 y点甲烷转化率小于平衡时 (x点 )的转化率,反应未到达平衡,应正向进行到达平衡,则在 y点: v(正 ) v(逆 ) 若 p2=3MPa, x甲烷转化率为 50%,则: CO2(g)+CH4 (g)2CO(g)+2H2 (g) 起始浓度 (mol/L): 0.1 0.1 0 0 变化浓度 (mol/L): 0.05 0.05 0.1 0.1 平衡浓度 (mol/L): 0.05 0.

30、05 0.1 0.1 平衡常数 Kp=P2(CO)P2(H2)P(CO2)P(CH4)=(0.10.33)2(0.10.33)20.050.3 30.050.3 3(MPa)2=4(MPa)2。 答案 :小于 大于 4 (5)含有甲醇的废水会造成环境污染,可通入 ClO2气体将其氧化为 CO2.写出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考点】 CP:化学平衡的计算; CB: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CG: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 ClO2气体将甲醇氧化为 CO2,自身被还原为 Cl ,结合电子转移守恒、电荷守恒与原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为: 6ClO2+5CH3OH=5CO2+6Cl +7H2O+6H+。

31、答案 : 6ClO2+5CH3OH=5CO2+6Cl +7H2O+6H+ 二 .选考题:共 45分 11.(15 分 )已知铜的配合物 A(结构如图 1).请回答下列问题: (1)Cu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 。 解析: (1)Cu 原子核外有 29 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书写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 答案 : Ar3d104s1 (2)A所含三种元素 C、 N、 O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其中氮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解析: 同一周期元素,元素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第 IIA 族、第VA 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其相邻元素,所以这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

32、顺序是 N O C; N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 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 N原子杂化方式为 sp3。 答案 : N O C sp3 (3)配体氨基乙酸根 (H2NCH2COO )受热分解可产生 CO2和 N2, N2中 键和 键数目之比是 ;N2O与 CO2互为等电子体,且 N2O分子中 O只与一个 N相连,则 N2O的电子式为 。 解析: N2中 键和 键数目之比为 1: 2,等电子体结构相似,根据二氧化碳电子式书写N2O的电子式为 。 答案 : 1: 2 (4)在 Cu催化下,甲醇可被氧化为甲醛 (HCHO),甲醛分子中 HCO的键角 (选填 “ 大于 ” 、“ 等于 ” 或 “ 小于

33、 ” )120 ;甲醛能与水形成氢键,请在图 2中表示出来 。 解析: 甲醛中 C 是 sp2杂化, C H 与 C H 键夹角理论上是 120 度,但由于有羰基氧的孤对电子的排斥,实际键角应该略小于 120度,所以甲醛分子中 HCO的键角大于 120 度,甲醛分子中的 O原子和水分子中的 H原子能形成氢键,其氢键表示为 。 答案 :大于 (5)立方氮化硼 (如图 3)与金刚石结构相似,是超硬材料 .立方氮化硼晶体内 B N 键数与硼原子数之比为 ;结构化学上用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如图 4立方氮化硼的晶胞中, B 原子的坐标参数分别有: B(0, 0, 0); B(12,

34、 0, 12); B(12, 12, 0)等 .则距离上述三个 B 原子最近且等距的 N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 【考点】 9I:晶胞的计算 解析: 该晶胞中 N原子个数是 4、 B原子个数 =8 18+6 12=4,则 B N键个数为 16,则 B N键与 B 原子个数之比为 16: 4=4: 1,距离上述三个 B 原子最近且等距的 N 原子的坐标参数为 (14、 14、 14)。 答案 : 4: 1 (14、 14、 14) 化学 -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 (15分 ) 12.2015 年,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了青蒿素 ( C15H22Os)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的一种化学合成路线如图:

35、(1)化合物 D的分子式为 , D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 解析: 根据 D的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为 C20H28O2; D中官能团为羰基和醚键 。 答案 : C20H28O2 羰基、醚键; (2)合成 A常用到原料 ,现有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该原料的同系物 X,检验 X中碳碳双键的操作方法 ,写出 X与银氨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解析: 合成 A常用到原料 ,现有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该原料的同系物 X, X应该为丙烯醛,检验 X中碳碳双键应该用溴水,但溴水能氧化醛基,应该先将醛基氧化为羧基,然后用溴水检验碳碳双键,其检验方法为:取试样 X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出现砖红色沉

36、淀后取上清液滴加适量稀硫酸,再加入溴水,若溴水褪色,说明 X中含有碳碳双键;丙烯醛与银氨溶液发生 氧化反应生成丙烯酸铵、 Ag、氨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H2=CHCHO+2Ag(NH3)2+2OH CH2CHCOO +NH4+2Ag +3NH3+H2O。 答案 :取试样 X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后取上清液滴加适量稀硫酸,再加入溴水,若溴水褪色,说明 X中含有碳碳双键 CH2=CHCHO+2Ag(NH3)2+2OH CH2CHCOO +NH4+2Ag +3NH3+H2O (3)B C的反应类型为 。 解析: 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C。 答案 :消去反应 (4)E

37、F的过程中常用 HSCH2CH2CH2SH对 E进行官能团保护,含 SH(巯基 )叫硫醇,根据系统命名法, HSCH2CH2CH2SH 的名称是 。 解析: HSCH2CH2CH2SH的名称是 1, 3丙二硫醇 。 答案 : 1, 3丙二硫醇 (5)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青蒿素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 。 常温下,能与 NaHCO3溶液反应; 能与 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mol该物质与足量的Na反应,产生 2mol H2; 质谱与红外表明分子中含 2个 基团; 苯环上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 。 解析: 青蒿素的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 常温下,能与 NaHCO3溶液反应,说明含有羧基; 能与

38、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 1mol该物质与足量的 Na 反应,产生 2mol H2,说明含有羧基和羟基之和为 4,; 质谱与红外表明分子中含 2个 基团; 苯环上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 青蒿素的不饱和度 =152+2222 =5,苯环的不饱和度是 4,说明只含一个羧基,应该含有 3个羟基,只含 1 个酚羟基, 位于苯环上相间位置,酚羟基和羧基位于相对位置,所以符合条件的只有 2种 。 答案 : 2 (6)参考上述合成路线,写出由苯甲醛和乙醇为原料,经三步制备 3苯基丙烯醛的合成路线 (无机试剂任选 ). 合成路线示例是: CH2=CH2 CH3CH2Br CH3CH2OH。 【考点】 HC:有机物的合成 解析: 乙醇被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和苯甲醛反应生成 ,加 热 失 水 生 成 苯 丙 烯 醛 , 其 合 成 路 线 为。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