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36411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年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年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年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年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7年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 1.(2分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湿衣晾干 B.盐酸挥发 C.蜡烛熔化 D.白磷然烧 解析: A、湿衣晾干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五氧化二磷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B、盐酸挥发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C、蜡烛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D、白磷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答案: D 2.(2分 )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 “ 空气污染指数

2、” 项目的是 (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可吸入颗粒物 解析: 目前计入我国 “ 空气污染指数 ” 的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 . A、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我国 “ 空气污染指数 ” 的监测项目, 答案 项错误 。 B、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我国 “ 空气污染指数 ” 的监测项目, 答案 项错误 。 C、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我国 “ 空气污染指数 ” 的监测项目, 答案 项错误 。 D、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是我国 “ 空气污染指数 ” 的监测项目, 答案 项正确 。 答案: D 3.(2分 )地壳中含量最

3、多的元素是 ( ) A.Si B.Fe C.O D.Al 解析: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 。 答案: C 4.(2分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

4、积的 13,大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答案: C 5.(2 分 )臭氧 (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 10 25km的高空 .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 臭氧属于 ( ) A.非金属单质 B.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解析: 臭氧中只有氧元素一种元素,臭氧 (O3)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氧元素属于非金属,所以属于非金属单质 。 答案: A 6.(2分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解析: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B

5、、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反应速率, 答案 项说法正确 。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答案: B 7.(2分 )一些食物的近似 pH 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牛奶 鸡蛋清 pH 3.5 4.5 2.9 3.3 6.3 6.6 7.6 8.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苹果汁和葡萄汁均显酸性 B.鸡蛋清和牛奶均显碱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和葡萄汁 解析: A、苹果汁、葡萄汁的 pH都小于 7,都显酸性,故说法正确; B、牛奶

6、的 pH小于 7,显酸性,鸡蛋清的 pH大于 7,显碱性,故说法错误; C、苹果汁、葡萄汁的 pH 都小于 7,都显酸性,但苹果汁的 pH 更小,酸性更强,故说法正确; D、因为苹果汁、葡萄汁的 pH都小于 7,都显酸性,所以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和苹果汁,故说法正确 答案: B 8.(2 分 )截止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铕 (Eu)是一种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铕的原子序数是 63 C.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63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52.0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铕,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

7、项说法错误 。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63, 答案 项说法正确 。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63;根据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则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63, 答案 项说法正确 。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52.0, 答案 项说法正确 。 答案: A 9.(2分 )下列途述正确的是 (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解析: A、化学变化过程中既有放热现象

8、,如:燃烧反应,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部分的化合反应等 。 同时也有吸热现象,比如大部分的分解反应,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等 。 B、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不仅仅是燃烧反应,比如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部分的化合反应等也会放热 。 C、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 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是对的 。 D、不完全是,比如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就不是通化学反应而获得的 。 答案: C 10.(2分 )己知 A+3B=2C+3D 中

9、,已知 2.3gA跟 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gC.又知 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则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 A.23 B.46 C.92 D.96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 D的质量为 2.3g+4.8g 4.4g=2.7g 设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x A+3B=2C+3D x 54 2.3g 2.7g x54 =2.3g2.7g x=46 答案: B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每小题给出的西个选项中,有 1-2个符合题意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 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 1分,若宣 2个有一

10、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 11.(2分 )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或火柴梗,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是 ( )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验证浓硫酸有腐蚀性 D.用火柴梗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 1s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解析: A、氧气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答案 项实验方案或操作能达到目的 。 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 答案项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一段时间后木条变黑,可验证浓硫酸有脱水性, 答案 项实验方案或操

11、作不能达到目的 。 D、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用火柴梗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 1s后取出,根据碳化的情况可以比较 火焰各层温度, 答案 项实验方案或操作能达到目的 。 答案: BC 12.(2分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鉴别硬水和软水 鉴别硫酸铵和磷矿粉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水蒸气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方案 l 观察颜色 观察颜色 通过浓硫酸 滴加适量稀盐酸 方案 2 加肥皂水 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解析: 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

12、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硬水和软水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 答案 项实验方案有错误 。 B、磷矿粉为灰白色固体,硫酸铵为白色固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加熟石灰粉末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硫酸铵,无明显变化的是硫酸铵,可以鉴别; 答案 项实验方案均正确 。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除去水蒸气; 答案 项实验方案有错误 。 D、碳酸钠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碳酸

13、钠能与适量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 项实验方案均正确 。 答案: BD 13.(2分 )钛和钛合金是重要金属材料 .工业上用钛酸亚铁 (FeTiO3)冶炼钛 (Ti)的过程是: 2FeTiO3+6C+7Cl2 2TiCl4+2FeCl3+6CO 在氩气环境中: 2Mg+TiCl4Ti+2MgCl2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 中生成的气体对环境有污染 B.反应 中氯化物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C.反应 、 中钛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 D.反应 中氩气作为保护气不参加反应 解析: A.反应 中生成的气体是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14、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正确; B.在反应 中: 2Mg+TiCl4 Ti+2MgCl2中,参加反应的 TiCl4与生成的 MgCl2质量之比为 190: 190=1: 1,故正确; C.反应 中钛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都是 +4价;反应 中由 +4价变为 0价,故错误; D.反应 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这里氩气是作为保护气不参加反应,故正确 。 答案: C 14.(2 分 )下列各组转化关系中的反应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其中的 “” 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 .甲、乙、丙三种物质不符合对应 “ 转化关系 ” 的是 ( ) 选项 A B C D 转化关系 物质 甲 H2O2 C CaCO3

15、 FeCl2 乙 O2 CO CO2 Fe 丙 H2O CO2 Na2CO3 Fe2O3 A.A B.B C.C D.D 解析: A、过氧化氢 (甲 )可以分解成水 (丙 )和氧气 (乙 ),而氧气 (乙 )可以和氢气或者含氢化合物反应生成水 (丙 ),而水 (丙 )可以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成氧气 (乙 )和氢气 , 故该转化能实现 , 正确; B、碳 (甲 )和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丙 ),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 (乙 ),而一氧化碳 (乙 )体现可燃性与还原性都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 (丙 ),而二氧化碳 (丙 )和碳在高温的情况下也能生成一氧化碳 (乙 ).故该转化能实现 , 正确;

16、C、碳酸钙 (甲 )高温煅烧或者和盐酸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 (乙 ),二氧化碳 (乙 )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 (丙 ),碳酸钠 (丙 )和盐酸等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 (乙 ),同时碳酸钠 (丙 )和氢氧化钙或者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 (甲 ).故该转化能实现 。 正确; D、氧化铁 (丙 )无法直接得到氯化亚铁 (甲 ),前者是 +3价铁,而后者是 +2价 。 错误 。 答案: D 15.(2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量相等的氧化镁和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比为 3: 1 B.质量相等的硫和碳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硫比碳消耗氧气的质量大 C.硝酸铵和氯化钾的混合物中氮元素质最分数

17、为 14%,该混合物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 40% D.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不会出现蓝色沉淀 解析: A、质量相等 (设该质量为 mg)的氧化镁和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比为 (mg 100%): (mg 100%)=3: 1.正确; B、质量相等 (设该质量为 mg)的硫和碳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硫消耗的氧气为 x,碳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 y. S+O2 SO2 32 32 mg x 3232 =mgx x=mg C+O2 CO2 12 32 mg x = x 2.7mg 硫比碳消耗氧气的质量小,而不是大 .错误 . C、硝酸铵和氯化钾

18、的混合物中氮元素质最分数为 14%,由于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则该混合物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40%, 正确; D、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即溶质相等,设质量均为 mg) 设质量为 mg 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 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mg x = x= mg mg 所以应该是氢氧化钠有剩余,充分反应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 错误 。 答案: AC 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 3小题,共 14分 ) 16.(6 分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现有 石墨 氯化钠 稀硫酸

19、, 碳酸钙 熟石灰 二氧化碳,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填序号 ) (1)可作气体肥料的是 ; 解析: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作气体肥料 。 答案 : (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 解析: 稀硫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 答案 : (3)可作补钙剂的是 ; 解析: 碳酸钙可作补钙剂 。 答案 : (4)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 解析: 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 答案 : (5)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 解析: 石墨易导电,可作干电池电极 。 答案 : (6)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解析: 熟石灰显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 答案 : 17.(3分 )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

20、题 . (1)A、 B、 C、 D所示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填数字 ) 解析: 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 A、 B、 C、 D所示粒子共含有 3种质子数,共表示 3种元素 。 答案 : 3 (2)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 (填 “ 得到 ” 或 “ 失去 ” ) 解析: D所示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是 7,大于 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 答案 :得到 (3)若 E中 x=10 时,则该粒子属于 (填 “ 原子 ” 或 “ 离子 ” ) 解析: 若 E中 x=10 时,则该粒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属于原子 。 答案 :原子 18.(5分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

21、维方式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试管 a和 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b中产生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 解析: 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 b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 答案: 2: 1 O2 (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 2个氢原子和 l个氧原子构成的 解析: A、水是纯净物,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错误; B、水是直接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水是由水分子

22、构成,一个水分子才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故正确 。 答案: C (3)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 2H2O 2H2 +O2 . 答案: 2H2O 2H2 +O2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3小题,共 23分 ) 19.(6分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镁在氧气中燃烧 ; 解析: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 2MgO 答案 : 2Mg+O2 2MgO (2)锌和稀硫酸反应 ; 解析: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 ZnSO4+H2 答案 : Zn

23、+H2SO4 ZnSO4+H2 (3)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 解析: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答案 : NaOH+HCl=NaCl+H2O 20.(7分 )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l)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填字母 )。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解析: A、高锰酸钾 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B、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错;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是溶液,故错 。 答案: A (2)在盛有水的烧

24、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 。 这种物质是 (填字母 ).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解析: 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 A、烧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错误 。 答案: A (3)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 温度 / 0 20 40 60 80 100

25、 溶解度 /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氢氧化钙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硝酸钾的溶解度 (填 “ ”“=” 或 “ ”) 。 表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固体,该物质是 (填化学式 )。 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至 0.1%)。 向 20 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冷却至 20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填 “ 增大 ”“ 不变 ” 或 “ 减小 ”

26、) 。 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加水配成 8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冷却至 20 ,析出晶体并得到溶液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 A.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硝酸钾 B.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 解析: 由表中信息可知, 60 时,氯化纳的溶解度是 37.3g 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110g;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析出晶体的是氢氧化钙,故答案为: Ca(OH)2, 氯化钠在 20 时的溶解度为 36 克, 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5%; 由题中 “ 向

27、20 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 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所以恢复到 20 时,原来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减少,则原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钙固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加入生石灰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工业上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混合溶液 (两者均己达到饱和 )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的主要物质是硝酸钾;剩余溶液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上述方法不可以将两种物质完全分离,只能得到硝酸钾 。 答案: Ca(OH)2 26.5% 减小 B 21.(10分

28、)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 (l)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性 (填 “ 导电 ” 或 “ 延展 ”) 。 解析: 利用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把金属铝制成片 。 答案 :延展 (2)为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选用了下列药品进行实验,其中可行的是 (填字母 )。 A.铝丝、铜丝、氯化镁溶液 B.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 解析: A、铝、铜都不能和氯化镁反应,因此不能比较二者金属活动性顺序; B、铝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证明铝比铜活泼,可以验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答案 : B (3)A 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己知 A为黑色固体单质, B为红棕色粉末, G为紫

29、红色固体 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 写 出化学式: A ; B 。 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则 G是铜, A为黑色固体单质, B为红棕色粉末, A和 B高温能反应生成 C和 D,则 A 可能是碳, B 可能是氧化铁,生成的 D能与硫酸铜反应铜,则 D是铁,C 是二氧化碳, C 能与 A 反应生成 E,则 E 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 F 反应生成铜,则 F是氧化铜,代入框图,推断合理;因此: A是碳, B是氧化铁,化学式分别为: C; Fe2O3; 应 是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产生一氧化碳,方程式为: CO2+C 2CO; 反

30、应 为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CuSO4 FeSO4+Cu。 答案 : C Fe2O3 CO2+C 2CO Fe+CuSO4=FeSO4+Cu (4)用 1600t 含氧化铁 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 96%的生铁的质量为 t (结果保留至 0.1)。 解析: 设理论上可炼出含铁 96%的生铁质量为 x. Fe2O3+3CO 2Fe+3CO2 160 112 1600t 80% 96%x 1601600t80% =11296%x 解得: x=933.3t。 答案 : 933.3. 五、实验题 (本大题共 3小题,共 23分 ) 22.(6分 )

31、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l)写出仪器 a和 b的名称: a , b 。 解析: 仪器 a是试管;仪器 b是铁架台 。 答案 :试管 铁架台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答案 : 2KClO3 2KCl+3O2 (3)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为 (填字母 )。 解析: 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应该选择 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应用向上排空

32、气法收集,所以应该选择 D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 。 答案 : BD (4)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气体时用玻璃片的 盖好集气瓶 (填 “ 光滑面 ” 或 “ 磨砂面 ”) 。 解析: 磨砂处理是让化学器具之间的接触面更光滑、接合更紧的一种方法,与集气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一面为光滑面,另一面为磨砂面,收集气体时应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好集气瓶 。 答案 :磨砂面 23.(10分 )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 (l)制作 “ 叶脉书签 ” 需用到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现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 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

33、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 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 。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砝码 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若用 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 (水的密度为 lg/cm3)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 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配制时应选用 mL 的量筒量取水 (填“10” 或 “50”) 。 解析

34、: 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50g 10%=5g; 配制溶液时还需要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砝码放在右盘,氢氧化钠放在左边,故操作错误; 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会腐蚀纸,应该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操作错误;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溶解,而不能在量筒内溶解,故操作错误;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故操作正确; 故正确的是 D; 设需要 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 x 20%=5g x=25g. 需要水的质量为 50g 25g=25g,相当

35、于 25mL的水,因此选择 50mL的量筒量取 。 答案 : 5 玻璃棒 D 25、 50 (2)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 I 的化学方程式为 。 白色沉淀 C是 (填化学式 )。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填化学式 )。 解析: 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钙难溶于水,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沉淀 A和无色溶液 B,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所以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铜,白色沉淀可能是碳

36、酸钙,也可能是氯化钡和硫酸钠产生的硫酸钡沉淀,向所得沉淀中加入稀盐酸,白色溶解且产生气泡,所以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一定不能含有氯化钡、硫酸钠的混合物;向滤液中加硝酸钡溶液产生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硫酸钠,因此原固体中不含有氯化钡,题中的现象不能确定粉末中是否含 有氯化钠,综合分析,粉末一定含有硫酸钠和碳酸钙,一定不含有硫酸铜、氯化钡,可能含有氯化钠,因此: 反应 I 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的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 +H2O; 白色沉淀 C是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产生的硫酸钡沉淀,化学式为: BaSO4; 根据推断可知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铜

37、和氯化钡,化学式为: CuSO4、 BaCl2。 答案 : CaCO3+2HCl=CaCl2+CO2 +H2O BaSO4 CuSO4、 BaCl2 24.(7分 )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 (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最理想的燃料是汽油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 解析: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错误 。 B.汽油燃烧会产生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不属于理想燃料,故错误; C.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完全燃烧只生成

38、水和二氧化碳,故正确 。 答案 : C (2)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有可能会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 .我们把 pH 5.6(填 “ ”“=” 或 “ ”) 的降雨称为酸雨 .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浆来吸收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aCO3+2SO2+O2=2CaSO4+2x,则 x的化学式为 。 解析: 我们把 pH 5.6 的雨水称为酸雨;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aCO3+O2+2SO2=2CaSO4+2X,可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为 反应前 反应后 Ca原子 2 2 C原子 2 0 O原子 12 8 S原子 2 2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

39、成物 X的 2个分子中含有 2个 C原子和4个 O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个 C原子和 2个 O原子构成,物质 X的化学式为 CO2。 答案 : CO2 (3)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甲醇 (CH3OH)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 。 答案 : CO2+3H2 CH3OH+H2O (4)将一定质量的甲醇与 4.4g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8CH3OH+xO2 mCO2+nCO+16H2O.当反应物完全耗尽且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时,有 3.6g水生成,同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40、解析: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不会变化对 x、 m 进行计算;反应前碳原子的个数是8,故反应后碳原子个数也是 8,则有 m+n=8; 由题意可知: 8CH3OH+xO2 mCO2+nCO+16H2O 32x 288 4.4g 3.6g 32x288 =4.4g3.6g x=11 该化学方程式为: 8CH3OH+11O2 6CO2+2CO+16H2O. 设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 y 8CH3OH+11O2 6CO2+2CO+16H2O 264 288 y 3.6g 264288 =y3.6g y=3.3g 答案 : 3.3 六、计算题 (本大题共 2小题,共 10分 ) 25.(4分 )人类

41、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以获得营养 。 (l)六大基本营养素包括 、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 解析: 人体必需的六大基本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 答案 :蛋白质 (2)葡萄糖 (C6H12O6)由 种元素组成 (填数字 )。 解析: 葡萄糖 (C6H12O6)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答案 : 3 (3)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解析: 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6126+112+166 100%=40%。 答案 : 40% 26.(6 分 )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12.6g,其中含氧元素 4.8g,将该混合物加入到一定

42、质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 137g氯化钠溶液 。 计算: (l)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至 0.1%); 答 案 :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84.1%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至 0.1%)。 解析: 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12.6g,其中含氧元素 4.8g,由于只有碳酸钠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对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 4.8g 163232+12+163=10.6g 设 10.6g的碳酸钠完全反应消耗的 HCl的质量为 x,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y。 Na2CO3+2HCl 2NaCl+H2O+CO2 106 73 44 10.6g x y 10610.6g =73x =44y x=7.3g y=4.4g 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 84.1%;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6g137g+4.4g12.6g 100% 5.7% 答 案 :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