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36493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2分 )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面做法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 B.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 C.大鹏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 D.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 解析: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 A错 。 B、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错 。 C、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是利

2、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和有机物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正确 。 D、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 答案: C 2.(2分 )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 A.He、 NO2、 SO2是有害气体 B.氯化钠、纯碱、小苏打是盐类 C.塑料、纤维、橡胶是天然材料 D.钙、铁、锌、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解析: A.NO2、 SO2是有害气体, He 没有毒,故错误; B.氯化钠、纯碱、小苏打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盐,故正确; 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纤维、橡胶有天然的也有合成的,故错误

3、; D.钙是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故错误 。 答案: B 3.(2分 )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 “2” 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 A.2Na: “2” 表示两个钠元素 B.NO2: “2” 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C.2OH : “2” 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D. O: “ +2” 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解析: 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故 2Na: “2” 表示两个钠原子, 答案 项表示的意义不正确; B、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故 NO2: “2” 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故表示的意义正确; C、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

4、数,故 2OH : “2” 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故表示的意义正确; D、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 O 中的 2 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2 价,故表示的意义正确 。 答案: A 4.(2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KNO3属于复合肥料; 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 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 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 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 . A. B. C. D. 解析: 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所以说法正确;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5、,否则会发生爆炸,氢气和甲烷都属于可燃性气体,所以说法正 确; 合金要比组成成分金属的硬度大,熔点低,所以说法错误; 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所以说法错误; 干冰灭火的原理是不支持燃烧,由固态变为气态,不留有痕迹,所以说法正确; 改良酸性土壤用熟石灰,所以说法正确 。 答案: A 5.(2分 )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大量摄入油脂 B.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C.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鸡蛋清可减轻毒性 解析: A.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摄入过多易造成

6、肥胖,也不利于健康,故错误; B.亚硝酸钠有毒,不能在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故错误; C.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可以适当地摄取富含碘元素的食物,但是不能过量食用含有碘元素较多的食物,否则容易引发疾病,故错误; D.重金属盐可以是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后会中毒,服用大量的蛋清和牛奶后,可以和重金属反应,变为不被吸收的物质,减弱对肠胃的影响,故正确 。 答案: D 6.(2分 )CO2是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 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 的实现有利于缓解 “ 白色污染 ” C.反应 可用来制取氮肥 D.反应 获得产品后的剩余液中,溶质只有 N

7、aHCO3 解析: A、由光合作用中能量的转化可知,反应 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 A 说法正确; B、通过该反应得到了无毒、易降解的塑料,有利于缓解 “ 白色污染 ” ,故 B说法正确; C、氨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和水,尿素可用作氮肥,故 C说法正确; D、反应 获得产品后的剩余液中,溶质有 NH4Cl 和 NaHCO3,故 D说法错误 。 答案: D 7.(2分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守恒观: 10mL质量分

8、数 40%的硫酸,加 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 20% 解析: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氢原子与氧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B.在点燃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C.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同,氯离子可以结合阳离子构成物质,而氩原子性质稳定,故错误; D.10mL质量分数 40%的硫酸的质量大于 10g,而 l0mL 水的质量等于 10g,混合后质量分数大于平均值 20%,等质量混合时才是 20%,故错误 。 答案: B 8.(2分 )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 100g

9、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 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烧杯 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 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 C.若烧杯 的溶液升温到 t2 时,烧杯底部还有部分物质不溶解 D.若将烧杯 和烧杯 的溶液都升温到 t2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解析: A、烧杯 的底部没有固体剩余,剩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 A错误; B、 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 100g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 的底部有没有固体剩余, 的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 t1 时, 的溶解度大于 的溶解度,所以烧杯 的溶液是氯化钾溶液,故 B

10、错误; C、 t2 时,烧杯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t1 时烧杯 物质的溶解度,烧杯 中的物 质在 t1时完全溶解,烧杯 中的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溶液升温到 t2 时,烧杯 中的物质全部溶解,故 C错误; D、 t2 时,烧杯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t1 时烧杯 物质的溶解度,烧杯 中的物质在 t1时完全溶解,所以在 t2 时,两烧杯中的物质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 D正确 。 答案: D 9.(2 分 )过氧化钠 (Na2O2)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潜水艇遇到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

11、a2CO3+O2,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 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 实验室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前后部分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 A. B. C. D. 解析: 过氧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对 。 因为二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气体,用这一原理制取的氧气中一般含有二氧化碳 , 故错 。 生成物中,碳酸钠属于化合物,氧气属于单质,但是反应物中,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都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 。 在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1 价,在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2 价,在碳酸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2价,氧气

12、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 故对 。 答案: C 10.(2分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塞紧橡皮塞 B. 配制溶液 C. 稀释浓硫酸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B、配制溶液进行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 D、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

13、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答案: C 11.(2分 )下列物质能在 pH=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NaNO3、 NaCl、 KNO3、 (NH4)2SO4 B.H2SO4、 HCl、 AgNO3、 Na2SO4 C.KMnO4、 CuCl2、 Fe2(SO4)3、 NaNO3 D.K2SO4、 NaCl、 K2CO3、 NaOH 解析: pH为 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OH . A、 (NH4)2SO4和 OH 会反应产生氨气,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 项错误 . B、 H2SO4、 HCl 中的氢离

14、子和碱性溶液中的中 OH 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 HCl 和 AgNO3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答案 项错误; C、 CuCl2、 Fe2(SO4)3溶液中铜离子、铁离子和碱性溶液中的中 OH 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铜离子、铁离子、高锰酸根离子都带色, 答案 项错误; D、四种物质在碱性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答案项正确 。 答案: D 12.(2分 )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下列类推结论错误的是 ( ) CO能与 Fe2O3反应生成 Fe, CO也能与 CuO反

15、应生成 Cu; 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碱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A. B. C. D. 解析: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O 能与 Fe2O3反应生成 Fe, CO 也能与 CuO 反应生成 Cu, 答案: 项类推结论正确 . NaOH 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但 Cu(OH)2难溶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答案 项类推结论错误 。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16、是无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答案 项类推结论错误 。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 CO2+2NaOHNa2CO3+H2O, 答案 项类推结论正确 。 碱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碳酸钠属于盐, 答案 项类推结论错误 。 故 类推结论错误 . 答案 : A 13.(2 分 )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

17、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 +2价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 乙 丙 B.相对原子质量:乙 丙 甲 C.金属活动性:乙 甲 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 =乙 =丙 解析: A、根据反应生成 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 乙 丙,故 A正确; B、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 H2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 H2 的质量是甲 乙 丙;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丙 乙 甲,故 B不正

18、确; C、根据反应生成 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 间内乙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甲、大于丙,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乙 甲 丙,故 C正确; 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甲 乙 丙,故 D不正确 。 答案: BD 14.(2 分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 (括号内为杂质 ),所选用的试剂 (足量 )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Fe2O3(Fe) 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 CO(CO2) NaOH溶液、浓硫酸 洗气、干燥 C Ca

19、O(CaCO3) 水 过滤、烘干 D NaCl(Na2CO3) Ca(NO3)2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解析: A、 Fe 和 Fe2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 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B、 CO2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CO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 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 C、 CaO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 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D、 Na2CO3 能

20、与 Ca(NO3)2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 答案 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答案: B 15.(2 分 )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解析: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 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

21、分数减少了 48% 30%=18%,故丁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41% 25%)=16%,丙是生成物 。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符合 “ 一分多 ” 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所以丁一定是化合物,故正确; B.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正确;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9% 17%): (41% 25%)=1: 8,故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丙的质量之和,故正确 。 答案: C 16.(2 分 )某化工厂按如下步骤进行生产: (1)以煤为燃料煅烧石灰石

22、; (2)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吸收 (1)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Na2CO3+CO2+H2O 2NaHCO3); (3)使步骤 (1)中产生的氧化钙跟水反应; (4)熟石灰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该厂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有 石灰石;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烧碱; 二氧化碳; 熟石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起始原料是 B.起始原料是 C.最终产品是 D.最终产品是 解析: 由工艺流程可知,该化工厂主要生产氢氧化钠,同时利用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氢钠,因此起始原料是石灰石、碳酸钠溶液和水,最终产品是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 因此 D选项说法正确 。 答案: D 17.(2分 )现有含杂质

23、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无色溶液 B的溶质只有硝酸钙 B.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 C.原溶液中的杂质只有氯化钙 D.原溶液中的杂质可能由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钠组成 解析: 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加入硝酸钡无现象,说明原溶液中无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由 A 与稀硝酸作用, A 不溶解, A 是由原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根据元素守恒可以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由 B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钠, B是由原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根据元素守恒可以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 .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

24、离子和氯离子 .因此杂质可能有三种,即: CaCl2、Ca(NO3)2、 NaCl.根据题设条件和这一推论,结合新的要求,可以得出如下答案: A、无色溶液 B的溶质不只是硝酸 钙还有硝酸钠,故 A错误; B、该实验中都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两种化合物,都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和氯离子,因此杂质可能有三种,即: CaCl2、Ca(NO3)2、 NaCl,故 C 错误; D、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和氯离子,因此杂质可能有三种,即: CaCl2、Ca(NO3)2、 NaCl,故 D 正确 。 答案: D 18.(2分 )下列

25、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 A. B. C. D. 解析: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 。 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硫酸亚铁与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均一步实现 。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转化为碳酸钠,假设能行,对应的生成物是碳酸钠和氯化银,则选择的反应物应为碳酸银,碳酸银难溶于水,不能与氯化钠发生反应,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均一步实现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生成

26、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 。 故 中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 。 答案: A 19.(2分 )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 pH=2 的稀盐酸至过量 B.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A.A B.B C.C D.D 解析: A、溶液的 pH 值会随着稀盐酸的加入而减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 2,只会接近 2,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氢

27、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热,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热,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当温度降低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一部分氢氧化钙溶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恢复至室温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后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1: 2,质量比是 8: 1,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28、。 答案: B 20.(2 分 )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编号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 CO2与 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解析: A、氯化钠不溶于汽油,而溶于水 .故实验呈现的不同现象能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种类有关,故方法正确; B、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与温度有关,通过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白磷对比说明与氧气有关,故方法正确; C、对于实验 C,一段

29、时间观察试管 中的铁钉明显锈蚀, 试管中即提供了空气,也提供了水, 试管内铁钉不生锈,试管内只提供水,由此得出:铁生锈需要和氧气接触;故方法错误; D、二氧化碳和与水、氢氧化钠都反应,通过实验 对比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说明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故方法正确 。 答案: C 二、 (共 30分 ) 21.(5分 )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 2、 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 . (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 (填字母序号 ); A.Na、 Cl B.O、 S C.F、 Cl D.Cl、 Ar 解析: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其中 O和 S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 6, F和 Cl的最外层

30、电子数都为 7,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 答案 : BC (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解析: 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 (合理即可 )。 答案 :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等 (3)第 7号元素与第 12 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解析: 7号是氮元素,常显 3价, 12 号是镁元素,常显 +2价,二者组成的化合物是氮化镁,其化学式为 Mg3N2。 答案: Mg3N2 (4)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2所示,当 x y

31、=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 解析: 由题意知 X Y=8,故 X=8+Y;在原子中 X=2+8+Y,故由此可知,图中微粒为离子,即Y=8,故 X=8+8=16,因此该微粒为硫离子 。 答案: S2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 .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填字母序号 ). A.NO和 O2 B.CO和 N2 C.SO2和 CO2 D.PO43 和 SO42 解析: A、一氧化氮和氧气的电子数分别是 15和 16,不属于等电子体 。 B、一氧化碳和氮气的原子个数和电子个数都相等,属于等电子体 。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电子数分别是 3

32、2 和 22,不属于等电子体 。 D、磷酸根和硫酸根的原子个数和电子个数都相等,属于等电子体 。 答案: BD 22.(4 分 )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表所示 . 物质序号 甲 乙 丙 丁 微观 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 /g 68 100 1 0 反应后质量 /g 0 x y z (1)由 构成的物质中 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 ; 解析: 由图示可知甲为 H2S,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 (+1) 2+x=0, x= 2 答案: -2 (2)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化学式 ); 解析: 表中的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33、 H2O和 SO2 答案: H2O和 SO2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上述反应为硫化氢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3O22H2O+2SO2 答案: 2H2S+3O2 2H2O+2SO2 (4)一位同学在计算 x、 y和 z数值的过程中,列出了以下等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 A.x+y+z=169 B.y+z=168 C.(100 x): z=32: 64 D.(100 x): (y 1)=8: 3. 解析: 根表中的数据可知,参加反应甲的质量为 68g, 设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m、生成的水的质量为 n、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 p

34、. 2H2S+3O2 2H2O+2SO2; 68 96 36 128 68g m n p 所以: x=100 96=4 y=1+36=37 z=p=128 由上述计算可知: A.x+y+z=4+37+128=169,故 A正确; B.y+z=37+128=165,故 B错误; C.(100 x): z=96: 128=3: 4,故 C错误; D.(100 x): (y 1)=96: 36=8: 3,故 D正确 。 答案: AD 23.(5分 )水是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 . (1)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编号 ); 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

35、生长 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解析: 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不是保护水资源的措施,错误; 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正确;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的污染,错误; 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正确 。 答案 : (2)有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其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反应将电能转化为 能; 解析: 氯化钠和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2NaOH+H2

36、 +Cl2 ,该反应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答案 : 2NaCl+2H2O 2NaOH+H2 +Cl2 化学 (3)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 .极少部分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解离而得到 H+和 OH , H+易与水分子形成水合氢离子 (H3O+),与水分子相比,下列对水合氢离子描述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 A.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构成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微粒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解析: A.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错误; B.微粒的构成发生了改变,正确; C.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正确; D.微粒的电子数没有发生改变,

37、错误 。 答案 : AD (4)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同学配制溶液时,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他俯视读数,这样配制得到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 “ 偏大 ” 、 “ 偏小 ” 或 “ 无影响 ” )。 解析: 俯视读数,会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故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 答案 :偏大 24.(6分 )金属材料在 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 (1)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的主要流程如图 1所示 。 高温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 。 解析: 氯化亚铁和氢气在高

38、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 FeCl2+H2Fe+2HCl;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产生爆炸 。 答案 : FeCl2+H2 Fe+2HCl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产生爆炸 (2)金属活动性顺序有重要的应用,铝、铜、铁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铝、铜、铁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图 2的实验: 在 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将 A 实验结束后 、 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其原因是 ,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填化

39、学式 )。 解析: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铁不会与硫酸铝反应,会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所以将 A实验结束后 、 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其原因是:未反应的铁继续与硫酸铜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FeSO4、 Al2(SO4)3 答案 : Fe+CuSO4=FeSO4+Cu 未反应的铁继续与硫酸铜反应, FeSO4、 Al2(SO4)3 (3)某同学在一定质量的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他对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如图 3 的几个图象 (横坐标

40、表示加入铁的质量 ),其中错误的 是 (填字母序号 )。 解析: 在一定质量的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硝酸银反应结束,再与硝酸铜反应,所以 A、铁先于硝酸银反应,所以铜质量不会增加,然后在与硝酸铜反应时,铜的质量逐渐增多,然后不变,故 A正确; B、铁与硝酸银反应,溶液质量减小,硝酸铜的质量不变,所以质量分数逐渐增大,铁与硝酸铜反应时,溶液质量减小,但是硝酸铜的质量逐渐减小到零,所以质量分数也会减小到零,图象应该是一条曲线,故 B错误; C、每 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 216份质量的银,会置换出 64 份质量的铜,所以溶液质量开始减小的快,然后

41、减小的慢,最后不变,故 C错误; D、铁和硝酸银反应结束之前,溶液中是三种溶质,铁与硝酸铜反应结束之前,溶液中是两种溶质,最后溶液中只剩下一种溶质,故 D正确 。 答案: D 25.(5分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学习过程要关注物质的性质以及发生哪些变化和发生变化过程中的现象 .现有 A、 B、 C三种物质,它们可能是 O2、 Fe、H2O、 H2O2、 CaO、 Fe2O3、 HCl、 NaOH、 Ca(OH)2、 Na2CO3中的一种 。 (1)若 A、 B 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 B 分解能产生 A 和 C.请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 解析: A、 B

42、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 B分解能产生 A和 C,结合题中所给的物质分析可知, A是水, B是过氧化氢, C是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含有相同的元素,所以推导正确,该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答案 : 2H2O2 2H2O+O2 (2)若 A、 B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并均可与 C的溶液反应,生成金属元素化合价不同的两种盐溶液 .则 C的化学式是 ;请写出能产生黄色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解析: A、 B 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并均可与 C 的溶液反应,生成金属元素化合价不同的两种

43、盐溶液,通过分析题中所给的物质可知,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不同价态的化合物,所以 C 是盐酸, C 的化学式为: HCl, A、 B 是铁或氧化铁中的一种,黄色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所以能产生黄色溶液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的反应,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黄色的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 式为: 6HCl+Fe2O3=2FeCl3+3H2O。 答案 : HCl 6HCl+Fe2O3=2FeCl3+3H2O (3)若 A、 B、 C 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分别属于酸、碱和盐,将它们依次加入同一个烧杯中 。 若均无明显现象,则 A、 B、 C分别是 (填化学式 )。 若能产生白色沉淀,请写出酸、碱中和的化学反应

44、方程式 。 解析: A、 B、 C中含有一酸、一碱、一盐,结合题中所给的物质分析可知,酸是盐酸,盐是碳酸钠,碱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 。 将它们依次加入同一个烧杯中,均无明显现象,先将盐酸加入烧杯中,然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再加入碳酸钠没有明显现象,满足题中的要求,所以 A、 B、 C可能是: HCl、 NaOH、Na2CO3;故填: HCl、 NaOH、 Na2CO3; 将它们依次加入同一个烧杯中,能产生白色沉淀,通过分析只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会生成 白色沉淀,所以酸、碱中和的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Cl+Ca(OH)2=CaCl2+2H2O。 答案 : 2HC

45、l+Ca(OH)2=CaCl2+2H2O 26.(5分 )A 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 A是一种常见的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H和 D的组成元素相同; I是一种红棕色固体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 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解析: 反应 是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 。 答案 :分解反应 (2)B的化学式为 , D的化学式为 ; 解析: B是氨气, D的化学式为二氧化碳 。 答案 : NH3 CO2 (3)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实际应用为 。 解析: 反应 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实际应用是冶炼

46、金属 。 答案 : 3CO+Fe2O3 2Fe+3CO2 冶炼金属 (或炼铁 ) 三、 (共 20分 ) 27.(6分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 CO2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将 250mL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 (未结冰 ); 将饮料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质量分数为 50%NaOH 溶液 5mL;倒转饮料瓶,轻轻震荡,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作待测液; 按如图连接实验装置 .取 50mL待测液置于装置 B的锥形瓶中,关闭开关 K,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活塞; 打开开关 K,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将 C装置中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 0.394g。 资料: CO2与足量 Ba(OH)2反应生成 BaCO3沉淀 。 碱石灰是 CaO与 NaOH的固体混合物 。 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 1g/mL。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 C装置中的现象是 。 解析: 上述实验过程中,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不溶于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气泡,反应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