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六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3657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六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六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六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六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六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年广东省东莞市中堂六校中考模拟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3 分, 25 题,共 75 分。) 1.2015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 6000 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距今约 6000 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 6000 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所以答案选 C。 答案: C 2.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皇

2、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有关知识。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知识,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因此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的说法错误,可以排 除。因此 ACD 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 B。 答案: B 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南方经曾经长期落后于北方 B.北方人民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C.唐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宋朝海外贸易兴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

3、济重心的南移的相关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因此唐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说法错误,C 符合题意。 ABD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 C。 答案: C 4.“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叶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 B. C.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都发生在唐朝,而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发生在元朝时期,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A。 答案: A 5.秦刚拟办

4、一份历史手抄报,准备了下图所示素材,据此推断这份手抄报的主题是( ) 戚 继光抗倭 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 康熙帝平定三藩叛乱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民族关系的发展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D.封建社会的危机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析选项戚继光抗击倭寇,是为了维护国防;选项册封达赖喇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选项平定三藩,稳定边疆,维护国家统一;选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稳定边疆,维护国家统一;因此选项 B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符合题意,而选项 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答案: B 6.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关关有税 .”“如有打造双

5、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 .”这反映了清朝( )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抑制商业、实行海禁 C.重农抑商、打击海运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认识。题干材料信息 “处处皆关,关关有税 .”、“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调发边卫充军 .”反映出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抑制商业、实行海禁“符合题意。 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答案: B 7.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 A.虎门销烟 B.圆明园遗迹 C.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 D.日军在旅顺暴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八

6、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1900 年 8 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的仓皇出逃。故选 C。 答案: C 8.史学家陈旭蔍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班都伴随着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解析:依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 “中体西用”的意思是学习西方维护本国利益,体现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故选 B。

7、答案: B 9.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根据标尺里的事件分别是中共成立、南昌起义、中共七大等可见和中国共产党有关,是无产阶级的活动。 A.近代化的探索,此时没有中共; B.抗日战争的胜利,不够全面;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标尺里没有涉及到。所以答案选 D。 答案: D 10.下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 D.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影响。根据题干图片中“ 1936”“西安事变始末纪实”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1936 年 12 月 12 日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爆发了,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历史在这里拐弯”。 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 C 11.1945 年 8 月到 10 月间,全中国人民共同的关注点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1945 年 8 月到 10 月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 A 北伐战争发生在

9、 1926 年;选项 B 西安事变发生在 1936 年;选项 C 七七事变发生在 1937 年;选项 D 重庆谈判发生在 1945 年 8 月到 10 月间;因此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 D。 答案: D 12.生活在 100 年前的上海人,不可能( ) A.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B.在申报上看时政新闻 C.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D.穿西装去电影院看电影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生活在 100 年前的上海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 C 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1911 年辛亥革命已经废除了“老爷”称呼, 100 年前( 1917 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符合题意 ;而选项 A.

10、BD 都有可能;因为选项 A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电报照相在 19 世纪末传入中国;选项 B 在申报上看时政新闻, 19 世纪末申报创刊于上海; D.穿西装去电影院看电影选项,因此选项 C 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 C 13.1953 年,我国农民净货币收入比 1949 年增长 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 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这直接归因于(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土地改革完成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 1953 年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 D符合题意,因为 1952 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土地

11、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因此 1953 年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故选 D。 答案: D 14.阅读下侧“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单位:斤 /亩)”。导致 1958 年数据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运动中“浮夸风”盛行 D.党 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解析:此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知识点。分析“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可以看出 1958 年水稻亩产量超过 2500 斤,这是 195

12、8 年“大跃进”运动时期农业生产中粮食产量严重浮夸的表现。 ABD 不符合题意, C 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C。 答案: C 15.从 1978 年到 201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 3645 亿元人民币增加到 39.7893 万亿元人民币,超过日本,达到世界第二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6 倍以上,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 2.5 亿人减少 到 1479 万人。这些巨大成就取得的原因是(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中实行的政策取得的成就。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

13、村中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大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出现了题干材料的现象。 ABD 和题干材料无关,故选 D。 答案: D 16.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你认为“梅开三度 ”包括(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 B. C. D. 解析:用“梅开三度”来形容 20 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包括 1972

14、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1 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故选 D。 答案: D 17.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位老师:中国的隋唐和欧洲。其中向中国的隋唐“拜师学艺”指的是( ) A.幕府制度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工业革命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日本向中国的隋唐拜师学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7 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因此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 B。 答案: B 18.他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梦

15、想,但他的航行及其发现所带来的重大后果是他始料未及的:欧洲对美洲的征服从此拉开了序幕 .“他”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根据课本所学, 1492 年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横渡大西洋的发现了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称为新大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殖民掠夺来到美洲。 ABD 和发现美洲无关,因此 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 C 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据此,下列理论(思想)与行动对应正确的是( ) 马克思主义 宪章运动 马克思主义 巴黎公社 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 三民主义 戊戌变法 A. B.

16、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三民主义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出现了无产阶级斗争。 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巴黎公社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宪章运动出现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因此错误,正确;在三民主义指导下发生了武昌起义,戊戌变法和三民主义无关。因此正确, 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 C 20.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曾指出:“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 19 世纪 60 年代,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努力发

17、展近代工业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俄国 1861 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是俄国 1861 年改革的内容,排除 A; B.努力发展近代工业 和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排除 BC;俄国 1861 年改革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日本明治维新规定:允许土地买卖。因此,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 19 世纪 60 年代,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 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答案: D 21.1770-1780 年间,美洲是整个欧洲的

18、注意力中心。政治思想不仅仅由欧洲向美洲传播,也发生了反向的交流:大西洋彼岸的事件也影响了欧洲人,使他们希望改革甚至废除君主制。下面示意图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 B. C.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 1775 年至 1783 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美国获得了国家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由此可知, 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 A 22.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先后通过了产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 70 多个法案 。 这些法案产生的深远影响

19、是( ) A.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B.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C.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美国进入“黄金时代” D.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的范例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罗斯福新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罗斯福新政 期间,国会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法案,目的是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的范例。因此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 D。 答案: D 23.下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出现时问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诺曼底成功登陆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A. B. C. D. 解析

2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是 1941 年,诺曼底成功登陆是 1944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是 1943 年,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是 1945 年,所以答案选择 D 答案: D 24.到欧盟各国,你可以看到( ) 大多数成员国使用单一的货币 成员国内部人员自由流动 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完全消除 成员国内部货物自由流通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欧盟的建立。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0 世纪 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共体”组织。 1993 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欧盟成员国

21、之间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盟是一个区域性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人们可以使用统一的货币 欧元 ,因此的说法正确,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完全消除的说法明显错误。 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答案: D 25.“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对材料所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冷战后美国一国主宰世界统治秩序 B.亚非拉国家已成为多极化的一极 C.冷战后世界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D.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

22、完全形成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世界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的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是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描述。 1991 年,对联解体两级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的格局,由此可知, 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 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2 小题, 26 题 12 分, 27 题 13 分,共 25 分。) 26.邓小平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清明节期间某班开展了“纪念家乡伟人 邓小平”的主题班会活动

23、,以下是学生搜集到的一些资料,通过问题设置探究了解伟人的主要事迹,请你与该班同学一起探究。 【伟人情怀】 材料一: 1919 年 5 月,爆发了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年仅 15 岁的邓小平与同学参加抵制日货、声讨卖国贼的活动。 (1)“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解析:由“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9 年 5 月 4 日 北京爆发学生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史称“五四运动”。 答案:五四运动 【伟人风采】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区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也

24、由战争开始时的 120 万增加到 195 万,在战场上逐渐占据了主动。为此,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 (2)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什么事件? 解析: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7 年 6 月,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 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答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挺进大别山) 材料三: 1978 年,已经 74 岁的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从

25、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3)材料中的“伟大转折”和“全新的道路”分别指什么? 解析: 由“伟大转折”和“全新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十 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伟大转折”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新的道路”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材料四: 1992 年 1 月至 2 月,邓小平视察武昌、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他认为“发展才是

26、硬道理”针对当时影响改革开放的主要思想障碍是担心“走了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明确提出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即“三个是否有利于” (4)“一个中心”的含义是什么? 解析:由“一个中心”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材料五: 1982 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说:“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 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于 1997 年 7 月 1 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在香港

27、设立特别行政区。这跟邓小平提出的哪一伟大构想相关? 解析:由“邓小平提出的伟大构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这个构想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答案:一国两制 【缅怀伟人】 材料六: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逃往香港) 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说:“这是我们政策有问题 。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的问题。” (6)缅怀伟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传承伟人身上的优秀品质,材料反映的历史细节体现了邓小 平哪些优秀品质? 解析:根据材料,分

28、析邓小平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的意志品质在他担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岁月里得到凸显和升华。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以民为主,关心民生,敢于改革,勇于担当等。 答案:以民为生;自我反思(言之成理表述均可) 27.20 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灾难,也带来了深刻思考。据要求回答问题。 甲:一战前欧洲形势示意图 乙:集中营的犹太人 丙: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1)战争之因。两次大战的原因各不相同。据图甲,分别写出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据图乙和丙,写出二战爆发的共同原因。 916 年一名法军中尉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这是最残酷的战役,浓烟像云一样翻滚,人无

29、法呼吸。到处都是死人。在我们脚边,血流成河,伤员呻吟着,有两个受伤较重的奄奄一息。” 丁: 美 梅尔:一战秘史 戊:日本代表签署投降书 解析:根据图甲,分别写出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根据图乙和丙,写出二战爆发的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乙集中营中的犹太人反映德国法西斯的暴行,图丙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反映日本法西斯的暴行,因此二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法西斯势力膨胀后对外进行侵略战争。 答案:三国同盟;三

30、国协约。法西斯上台;对外侵略。 (2)战争之果。战争有直接和间接结果。据材料丁,写出该材料涉及的战争的名称。图戊所示历史事件,有什么重要意义 ?为这一事件的到来,中国 军民做出的具体贡献,举出两个例子。一战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解析:根据材料丁,写出该材料涉及的战争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丁反映这场战役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因为 1916 年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根据图戊所示历史事件揭示出的重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代表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 年 9 月 2 日上午 9 时,日本投降仪式在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标志着日本正

31、式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为这一事件的到 来,中国军民做出的具体贡献有: 1940 年 8 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1938 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等。(其他抗战时期的战役也可)由“一战后世界形成的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 1919 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和 1921 年 -1922 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建立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答案:凡尔登战役 .标志着二战结束。台儿庄大战,百团大战等。(其

32、他抗战时期的战役也可)凡尔 赛 华盛顿体系。 (3)战争之思。避免战争,成为战后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追求。二战后,为防止大战爆发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什么?美苏两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防御而取得了哪些军事科技成就,请举出一个例子。 解析:由“二战后,为防止大战爆发而成立的国际组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世界大战再次发生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 1945 年 2 月,苏、美、英三国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由“美苏两国的关系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美苏是盟友,二战后,美国苏联的共 同敌人倒下,意识形态问题上升到主要矛盾,开始敌对状态。由“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防御而取得的军事科技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防御而取得的军事科技成就有两弹一星。 1960 年 11月 5 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4 年 10 月 16 日 15 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7 年 6 月 17 日上午 8 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 年 4 月 24 日 21 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等。 答案:联合国。由战时的盟友变成冷战。两弹一星等。(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