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136614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3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中考模拟历史 第一部分选择题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 1.深圳某中学老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这一课时,出示了下侧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据此,请在地图上找到该古人类遗址( ) A. B. C. 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遗址是北京人遗址。题干地图中是元谋人遗址;题干地图中是河姆渡遗址;题干地图中是蓝田人遗址;题干地图中是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

2、人遗址;故选 D。 答案: D 2.俗话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指出类似观点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 解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从福与祸两方面的转化来说明的,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 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的是老子,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故选 A。 答案: A 3.河姆渡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河姆渡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3、农业生产的出现,生活趋于稳定,故选 A。 答案: A 4.史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此后,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联盟成为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联盟。此段史料是( ) A.第一手材料 B.第二手材料 C.考古发现 D.实地考察材料 解析: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题干中的史料是对阪泉之战的诠释,属于第二手材料。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答案: B 5.商鞅变法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措施( )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 C

4、.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所学知识 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法令规定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从法律上承认了地主阶级的地位,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答案: A 6.“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古代丝绸之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起止点

5、分别是( ) A.洛阳、大秦 B.敦煌、大秦 C.长安、安息 D.长安、大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开通的丝绸之路路线是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大秦(古罗马)。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 答案: D 7.下面是某位同学学习历史所做的笔记,请你据此判断他所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贞观年间 贡献:传播佛教,写成大唐西域记,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行天竺 D.郑和下西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玄奘西游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后期,玄奘携带

6、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因此,“他”所学习的内容是玄奘西行天竺。 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 C 8.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科 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明经科”“进

7、士科”判断出科举制是分科考试的方法;从明经科、进士科录取的比例,可以判断出是择优录取。科举出身的官员占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所以不能说是主要来源。材料中没有提到科举考试的时间,所以排除,故选 B。 答案: B 9.南宋词人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在他的词中( ) A.经常倾吐对国家分裂的悲痛 B.赞美江南水乡的恬静和风光优美 C.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 D.歌颂抗元将士的英雄事迹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的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忧国忧民,在他的词中经常倾吐对国家分裂的悲痛。代表作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因此 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答案:

8、 A 10.读元朝地图,在今天西藏地区,元朝管辖的机构是 ( ) A.行省 B.汗国 C.宣政院 D.驻藏大臣辖区 解析:本题依据元朝地图为切入点,考查元朝设置的宣政院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 C 11.宋辽夏金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其消亡的先后顺序是( ) A.辽、西夏、金、南宋、元 B.西夏、辽、金、南宋、元 C.辽、西夏、南宋、金、元 D.南宋、辽、西夏、金、元 解析:本题主要考

9、查学生对辽、宋、金、元政权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灭亡的时间是 1125 年;西夏灭亡的时间是 1227 年;金灭亡的时间是 1234 年;南宋灭亡的时间是 1276 年;元灭亡的时间是 1368 年; 因此其消亡的先后顺序是辽、西夏、金、南宋、元。 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答案: A 12.“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己。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 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解析:本题以史实材料为切入点,主

10、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根据题干材料“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众对民主共和并未真正理解,所以需要让民众改变思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是必要的。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答案: B 13.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 :“先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下列选 项符合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的是 ( ) A.创立同盟会 B.提出三民主义 C.成立中华民国 D.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 解析:本题以习近平总

11、书记的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孙中山的贡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先生,创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成立了中华民国,但是最能体现他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的是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效果。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 答案: D 14.依教育部有关通知的要求,为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自 2017 年起,中小学教材中凡有“八年抗战”字样的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此举意在( ) 改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某些历史事实 帮助中小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抗日战争的整个历史 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 14 年抗战是前后贯通的整体 突出七七事变前东北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伟大历史功绩 A.

12、 B. C.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31 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到 1945 年日本签署投降书。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结束。因此,“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更全 面地理解抗日战争的整个历史;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 14 年抗战是前后贯通的整体,故 B.正确;改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某些历史事实、突出七七事变前东北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伟大历史功绩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选 B。 答案: B 15.有学者说:“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

13、的新时代。”这位学者述说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准确认识,依据题干中“中 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可知指的是抗日战争,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由此分析可知 C 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 C 16.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 :“从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14、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己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 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解析: A 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不符合题干中“ 1937 年”; B项敌后战场己成为主战场说法不符合史实,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国民党积极抗战,进行了四次大会战; C 项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表述不符合史实,蒋介石国民军队虽然组织了四次大会战,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 D 项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因

15、此,“新气象”主要是指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故选 D。 答案: D 17.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 把分散的手工业组织起来 公私合营 引导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A. B. C. D. 解析:本题属于排列组合式的选择题,可以使用排除法,项公私合营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有的 ABC 三项,故选 D。 答案: D 18.在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关键在于( )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年“文革

16、”的根本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无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因此,在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关键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 答案: D 19.在“一国两制”指导下, 1999 年回归祖国的是( ) A.英国侵占的香港 B.葡萄牙侵占的 香港 C.英国侵占的澳门 D.葡萄牙侵占的澳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澳门被侵占和回归的相关史实。根据课本知识,在“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 1999 年回归祖国的是葡萄牙占领

17、的澳门,而英国占领的香港是 1997 年回归祖国的。故答案选 D。 答案: D 20.下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其揭示的的实质是( ) A.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B.维护奴隶的利益 C.表示人人平等 D.代表公平正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 拉比法典,法典宣扬“君权神授”,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太阳神正在持象征帝王权力的权标,授予国王”。 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答案: A 21.11 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究其影响,反映在( ) A.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B.兴起于相对隐蔽的地方,但规模较大 C.是

18、在封建主或教会的领地上兴起的,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D.所有的城市都发动了争取自治斗争,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欧城市兴起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1 世纪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 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答案: A 22.米兰多拉 (1463-1494)在论人的高贵的演说中借上帝之口说道:“亚当你就像一个拥有主权和自由的设计者,你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来塑造你自己。”作者的观点属于( ) A.君权

19、神授思想 B.人文主义思想 C.启蒙思想 D.民主科学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认识,根据题目中的“你就像一个拥有主权和自由的设计者,你可以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来塑造你自己。”,反映出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重视人,歌颂人,强调人和人性的作用。 ACD 不符合题意, B 符合题意,故选 B。 答案: B 23.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三府七十二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自由。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以上材料反映了明治维新在经济领域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采用封建土地制度 C.实行郡县制 D.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

20、近代工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治维新在经济领域采取措施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故 D 项正确; A项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是明治维新政治方面的措施; B 项采用封建土地制度、 C 项实行郡县制都是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故选 D。 答案: D 24.1919 年 1 月后,一战的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 ) A.目的是对战后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做出安排 B.参加国家有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 C.在签订的凡尔赛和约 中,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 D.凡尔赛和约决定并建立了由英、法、美主导的国际联盟 解析: A 项召开华盛顿会

21、议目的是对战后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做出安排,不是召开巴黎和会的目的; B 项参加国家有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表述错误,德国是战败国; C 项在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由日本继承,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说法正确; D 项凡尔赛和约决定并建立了由英、法、美主导的国际联盟,表述错误,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故选 C。 答案: C 2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 行业 B.对工业进行调整 C.对农业进行补贴 D.提高福利水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为此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

22、。 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答案: B 26.下图事件标志着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事件是指( ) A.德国突袭波兰 B.德国进攻苏联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珍珠港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41 年 12 月 7 日凌晨,日本军队出动大批飞机,不宣而战,偷袭太平洋美国军 事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因此题干图片事件是指日本偷袭珍珠港。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答案: C 27.150 多年前,美国内战结束,这场战争结束的最伟大的意义在于( ) A.消除了南北方人民的矛盾 B.废

23、除了黑人奴隶制 C.消灭了种族歧视 D.维护了联邦统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南北战争又称为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使美国迅速成为工业化强国。所以答案选 D 答案: D 28.“ 19 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促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直接因素是( ) A.新航路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C.工业革命完成 D

24、.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注意题干时间为“ 19 世纪中后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 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此后,法国、美国等国也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西方国家为了加大生产, 在全世界寻找原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地,这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答案: C 29.下列不属于战后西欧经济

25、的发展原因的是( ) A.美国援助 B.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C.采用先进的科技成果 D.进行殖民扩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后西欧经济发展原因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美国给予了西欧国家大量的援助;西欧国家发挥了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积极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因此 ABC属于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原因,不符合题意; D 项 进行殖民扩张不属于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原因,符合题意。故选 D。 答案: D 30.下图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其合理的是( ) A.跨国公司影响增大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贸易风险加大 D.经济多极化 解析

2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表现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活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此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题干图片跨国公司“美国苹果集团”反映的是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 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 答案: A 第二卷 非选择题 (共 40 分 ) 31.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带领各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围绕主要任务进行了有效地探索。 材料一:陆定一曾经指出:“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钱例的。(中国)城市革命处于低潮时,可以到乡村去,继续革命,以乡

27、村包围城市的办法夺取全国政权。“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经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中国大地 上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此刻开始的。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材料三: 1979-1997 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国家 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印度 中国 增长率( %) 2.5 2.1 2.2 3.1 5.2 9.8 问题一:中国共产党“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是在哪一事件之后?该事件的领导人是谁?建立了哪一根据地? 解析: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28、, 1927 年 9 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了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国情,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力量弱小,决定把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是在秋收起义之后;领导人是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答案:秋收起义;毛泽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问题二:“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从哪一计划开始实施的?该计划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三大改造”的 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是指什么? 解

29、析: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 1953 年开始执行。到1957 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1956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可知,本题的四个问题答案依次是:第一个五 年计划; 1953 1957 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私有制为主体变为了公有制为主体。 答案: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

30、3 1957 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私有制为主体变为了公有制为主体。 问题三:从材料三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根据材料三 “ 1979-1997 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中的数值可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 答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实行了改革开放 问题四: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怎样做会发展的更好? 解析:根据上述材料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想要发展的更好,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依据中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31、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 答案:一切从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3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 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中国人史纲 材料三: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 18、 19 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一国两制”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

32、本原理,依据中国的历史,现状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地重大战略决策。他不仅为解决港澳台问题指明了方向,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式。 问题一:材料一中的图 反映了哪一朝代的什么制度?结合所学,图中 A 应该填写什么?其体现了该朝代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 36 郡,后增至 40 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由此可知,材料一中的图反映了

33、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图中 A 应该填写:郡;其体现了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答案:秦朝 中央集权 制度 郡 郡县制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考试”指的是哪一考试制度?这一制度诞生于哪一皇帝统治时期?唐朝哪一皇帝在该制度的考试内容中增加了诗赋?材料反映了该制度有什么历史意义? 解析: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也促进了文

34、 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由此可知,材料二中的“考试”指的是科举制;诞生于隋炀帝;唐玄宗时期,考试内容中增加了诗赋 。科举制诞生的意义是: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文学艺术的发展。 答案:科举制 隋炀帝 唐玄宗 意义: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根据材料分析这种新制度对英国的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1688 年宫廷政变即“光荣革命”后, 1689 年通过的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

35、为,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这样在英国营造出了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和平地实现现代化。由此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其影响是: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答案:君主立宪制 影响: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问题四: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今年是“一国两制”决策在香港成功实践多少周年?香港问题的由来最早源于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一国两制”决策的提出对祖国统一大业有什么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根据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回归祖国。到今年 2017

36、年是香港回归 20 周年。 1842 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由此可知,今年是“一国两制”决策 在香港成功实践 20 周年;香港问题的由来最早源于南京条约的签订。“一国两制”决策的提出的影响是: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答案: 20 周年 南京条约 影响: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问题五:综上所述,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解析:根据上述材料及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进的制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促进国家的发展。国家应不断完善制度。制度的创新应关注民生。制度的创

37、新应学习先进。制度的实施和创新应符合国情。 答案:先进的制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促进国家的发展。国家应不断完善制度。制度的创 新应关注民生。制度的创新应学习先进。制度的实施和创新应符合国情。(言之有理得分) 33.人类历史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向前发展的。生存危机、经济危机、统治危机、民族危机等不断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危机处理能力既考验人类的智慧,更促进了人类大踏步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材料三: 材料四: 1929-1933 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

38、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 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德、意、日等国积极采取措施寻找出路。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图 1 1929-1939 年的美国经济 图 2 战争形势图 问题一: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材料中的危机?根据图示归纳其措施有何历史作用? 解析: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由此可知,汉武帝采取了推恩令;其作用是:削弱诸侯国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实行推恩令 削弱诸侯国的实力 问题二:根据材料二,请你用史实说明中国近

39、代史是如何开始的?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中 A、 B 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图中 C 孙中山建立了哪一新政权? 解析: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 1840 年至 1842 年鸦片战争中,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各阶层仁人志士进行了探索活动。以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进行了洋务运动;以康有为、谭嗣同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并于1912 年 1 月 1 日建立了中华民国。因此,图中

40、A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图中 B 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图中 C 是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 答案: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 C 中华民国 问题三:根据材料三分析 1921 1925 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列宁政府实施的哪一政策? 解析: 根据材料三“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中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 1921 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逐渐增长这一变化是因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在列宁的领导下,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

41、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 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答案:逐渐增长 新经济政策 问题四:根据材料四归纳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结合图 33 1,美国是怎样摆脱这次经济危机的?合图 33 2,在这次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德国走上了什么样的道路?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危害? 解析: 根据材料四“ 1929-1933 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可知,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是:涉及范围广;根据图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1933 年罗斯福上台实行新政。使美国摆脱了 经济危机。根据图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到处侵略扩张,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答案:涉及范围广美国实施罗斯福行政 德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 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问题五:综上所述,你有何启示? 解析: 根据上述材料及分析,是我们深刻认识到:处理危机的方式不同,其结果和影响也不同;处理国家危机要结合国情;危机处理能力既考验人类的智慧,更促进了人类大踏步前进。 答案:处理危机的方式不同,其结果和影响也不同;处理国家危 机要结合国情;危机处理能力既考验人类的智慧,更促进了人类大踏步前进。(言之有理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