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年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高考模拟历史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题,每题 4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汉代宰相下有副宰相、御史大夫,我们也可说,宰相掌握的是行政权,御史大夫掌握的是监察权。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此三省职权会合,才等于一个汉朝的宰相,而监察权还并不在内。 ” 此段材料意在说明唐朝时 ( ) A.分权制衡局面已经形成 B.三省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C.与相权矛盾尖锐化 D.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解析:根据材料“ 三省职权会合,才等于一个汉朝的宰相,而监察权还并不在内 ”
2、可知是在强调宰相的权力小,皇帝的权力得到强化, D 项正确; A 偏离材料,皇权得到了进一步 的强化,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行政效率方面的信息,故排除 B;材料涉及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的问题而不涉及君权与相权矛盾尖锐化的问题,排除 C。 答案: D 2.美国在 1787 年宪法制定时,詹姆斯 麦迪逊将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 “ 一个抗御 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 ” 华盛顿说: “ 我们将法条(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 ”这说明参议院的创立者们希望 ( ) A.参议院行事更加审慎严谨 B.使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 C.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利 D.众议院完全控制立法权 解析: 根据材料参议院 “
3、一个抗御 反覆与激情的必要 防护 ” ,证明美国制定立法非常审慎,双重把关,故 A 项正确;美国三权分立,国会享有立法权,参众两院不存在分权制衡,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参众两院制定立法的流程,不能体现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利,故 C项错误;根据材料 “ 将法条(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 ” ,可知参众两院院共享立法权,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3.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写道: “ 五口通商、废除行商、新定税则,作为英国此战的主要目的,反映出其欲将中国纳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企图 ” , “ 这些关于经济贸易的条款,很难简单地以平等或不平等来界定 ” 。该学者 ( ) A.对南京条约中关于贸
4、易条款的评价过于情绪化 B.认为不能简单地用一个价值标准来评判南京条约 C.没有看到英国强加给中国的条款是强权政治的表现 D.过多关注中国仓促开放对中国经济民生的负面作用 解析:根据材料“ 关于经济贸易的条款,很难简单地以平等或不平等来界定 ”体现了作者认为不能简单地用一个价值标准来评判南京条约, B 正确;但不能体现作者对南京条约关于贸易 条款的评价过于情绪化, A 错误;“ 五口通商、废除行商、新定税则,作为英国此战的主要目的,反映出其欲将中国纳入世界贸易体系的企图 ”可以看出作者主要从经济角度评价南京条约不能以此否定其政治看法, C 错误;材料涉及对南京条约中关于贸易条款的评价,没有过多
5、关注中国仓促开放对中国经济民生的负面作用, D 错误。 答案: B 4.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 “ 空前巨大的意义 ” : “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 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终结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C.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D.使民族国家取代了王朝国家 解析: “ 凡不是中 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 反映了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意识;材料中“ 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 体现的是民主意识,故 A 项正确。 C 项只强调了民族方面, B、 D 只是说了民
6、主方面,均不全面。 答案: A 5.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康熙皇帝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 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C.乾隆朝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D.19 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导致了战争 解析: 材料提及的是康熙皇帝年间对外贸易受到限制,没有提及朝贡贸易, A 项排除。从表格信息中可以 看出,康乾时期 “ 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闽、浙、江三海关只对朝鲜、日本、琉球等国开放 ” 的信息说明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B 项正确。乾隆年间规定外商在广州贸易,可见其并未阻断中西间的交流, C 项排除。 19 世纪初的清政府拒
7、绝马戛尔尼等要求,并未导致战争, D 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B 6.当摄政公园于 1841 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 “ 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 ” 。你认为当时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 ( ) A.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 B.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 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 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 解析: 据材料提到, 1841 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 种满绿色植物 是“ 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业革命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故赞赏绿色植物,故 B 正确。 A 项 这是当时唯一的
8、娱乐方式,过于绝对。工人阶级需要被救赎,没有这种说法,故 C 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工人阶级需要娱乐,故 D 排除。 答案: B 7.杨菁四联总处与战时金融记载,四联总处(即中国、中央、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简称)核办贴放业务的重点是工矿业贷款。 以(大后方)工矿生产能力而论,如以 1938 年总生产指数为 100, 1943 年已增至 375, 。据此分析其主要作用是 ( ) A.加强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B.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为抗战提供了物资保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根据材料“战时金融”强调“战时”这一特殊时期的金融
9、政策,不突出官僚资本的垄断性,故 A 项错误;材料重点论述战时经济,不涉及民族工业,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重点是工矿业贷款”“大后方”“ 1943 年已增至375” ,无论从工业的种类、范围还是速度,都不能推动工业的协调发展,故 C 错误;由“战时金融”“重点是工矿业贷款”“ 1938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在抗战特殊条件下,所进行的努力,故 D 正确。 答案: D 8.1932 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 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 “ 帝国特惠制 ” ,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10、。 “ 帝国特惠制 ” 的建立 ( ) A.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初雏形 B.表明英国放松了对殖民地控制 C.加剧了本来很严重的贸易摩擦 D.成为缓和经济危机的成功典范 解析: 依据时间 “1932 年 ” 可以判断此时并没有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故 A 项错误;依据题干不能反映出英国对殖民地的政策,故 B 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 “1932 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 非等英联邦国家在帝国经济会议上制定了 “ 帝国特惠制 ” ,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 ” 可以看出是面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措施是贸易保
11、护,因此加剧了经济危机,故 C 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 “ 帝国特惠制 ” 是帝国之间的优惠,不但不能解决经济危机,并且加剧了经济危机,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9.1922 年 3 月,列宁指出,俄共要同从小农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得到小农经济支持的俄国资本主义进行 “ 最后的斗争 ” ; 1923 年,列宁则在论合作社中重新审视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作用,要让所有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表明 ( ) A.改造农业是 “ 新经济政策 ” 主要目的 B.新经济政策旨在调动生产积极性 C.列宁已认识到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 D.农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解析:据材料“ 列宁则在论合作社中重新审
12、视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作用,要让所有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列宁已认识到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故 C正确;“新经济政策”主要目的是巩固政权,恢复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故 A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新经济政策旨在调动生产积极性,故 B 错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 济基础,故 D 错误。 答案: C 10.南宋官员叶适以 “ 功利之学 ” 反对朱熹等理学家提倡 “ 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 ” ,主张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这反映出 ( ) A.理学有性理空谈倾向 B.叶适否定了 “ 格物致知 ” C.南宋后儒学无实用性 D.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 解析: 由 “ 反对朱熹等理学
13、家提倡 “ 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 ”, 可以分析出叶适是反对理学的空谈义理的倾向,故本题答案选 A 项; B 项错误,与 “ 主张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 ”不符 ; 儒学有无实用性材料没有反映, C 不选; D 项与材料无关,也与史实不符。 答案: A 11.卢梭说: “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 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 ” 材料反映了卢梭 ( ) A.天赋人权的思想 B.直接民主的思想 C.代议制民主思想
14、D.社会契约的思想 解析: 依据材料 “ 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 ” 强调主权只能由自己来代表本人行驶主权,可以得出其强调的应为直接民主 ,所以选 B。 答案: B 12.史家陈旭麓说: “ 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 中体西用 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 中体 作为前提, 西用 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 陈旭麓意在说明 ( ) A.只有 “ 中体西用 ” ,才能解决内忧外患 B.洋务运动习西方科技是必然选择 C.“ 中体西用 ” 有利于洋务运动顺利推行 D.洋务运动变革
15、不彻底无法实现目的 解析:由“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可以看出“中体西用”有 利于洋务运动的顺利推行,故本题选 C。 A 项过于绝对且不符合材料意思; B 项中的必然选择,材料没有体现; D 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建设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简称 “ 一带一路 ” )的战略性决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需要经过茫茫戈壁沙漠外,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政
16、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在唐代,由于唐与突厥、吐蕃的战争,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军事 扩张,使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维系。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而海上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北方地区藩镇割据, “ 不供贡赋 ” , “ 国家用度,尽仰江淮 ”出口的大宗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主要出产于东南地区。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内陆方向发展,难以到达朝鲜、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 摘编自杜瑜海上丝路史话 材料二 : 下表是 1500 1800 年间英国、荷兰两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表。 据【英】
17、安格斯 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三 : 自公元 1500 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 (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 “ 海上丝绸之路 ” 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 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 21世纪 “ 海上丝绸之路 ” 。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
18、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演讲 (1)依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原因。 解析: 依据材料一 “ 自然条件比较险恶,需要经过茫茫戈壁沙漠外,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政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 ” 信息可以得出陆上丝绸之路受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战乱的影响;依据 “ 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 ” 信息可以得出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相比运力低、运输成本高;依据 “ 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出口的大宗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主要出产于东南地区
19、” 信息可以得出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的外贸物品出产于南方沿海地区;依据 “ 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内陆方向发展,难以到达朝鲜、日本、东南亚、非洲 等地,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 ” 信息可以得出海上丝路能够连接更为广阔的贸易区域。 答案: 陆上丝绸之路受到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战乱的影响; 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相比运力低、运输成本高; 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的外贸物品出产于南方沿海地区; 海上丝路能够连接更为广阔的贸易区域。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的甲乙各指哪个国家并分别说明理由。 解析: 依据材料二 “1500 1800 年间英国、葡萄牙、荷兰三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 ”
20、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甲是葡萄牙,理由是最早进行殖民, 在殖民争霸过程中被打败,导致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逐渐减少;乙是荷兰,理由是 17 世纪成为世界最大殖民贸易国家,抵达亚洲商船数量最多;丙是英国,理由是 18 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抵达亚洲商船数量增长迅速。 答案: 甲:荷兰 17 世纪成为世界最大殖民贸易国家,抵达亚洲商船数量最多。(或 17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战争后,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增长率不敌英国) 乙:英国 18 世纪英国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抵达亚洲商船数量增长迅速。 (3)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 “ 一带一路 ” 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战略目的上的不同。结 合当前国际国内
21、经济形势,概括指出我国 “ 一带一路 ” 战略提出的有利条件。 解析: 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是为了寻求霸权,建立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国“一带一路”构想的出发点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条件可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 不同:西方:寻求霸权、占主导。中国:互利共赢、共同合作、促进世界和谐(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有利条件: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 国内: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和中国的入世。 14.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历史问题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历
22、史素养,将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其内涵的重要方法。 示例:三省六部制: (1)背景:原来的官制容易形成丞相专权,分工不够明确。为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而设。 (2)内容:分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负责具体执行。 (3)影响评价: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对后世政治体制产生重大影响。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其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与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监察和谏议制度相辅相成
23、,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历史概念中任选一个进行解释。 英国权利法案、辛亥革命、西安事变 解析:在做答时要注意审题,每个名词分为四个要素:背景、内容、影响、评价及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 内容要表示清清初时间、过程及结果三要素。如辛亥革命背景从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危机加深两方面回答;内容从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到清帝退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几个点来回答;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做答。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可以与民主革命联系。 答案:示例一:英国权利法案 (1)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4、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 (2)内容:将国王手中的立法、司法、财政、军事大权转交给议会。国王仅保留了行政权。 (3)影响: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权利。标志着英国君 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有利于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为工业革命提供条件。 示例二:辛亥革命 (1)背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了历史舞台;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民族危机加深。 (2)内容:是指 1911 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
25、革命。武昌起义是它的开始,一直到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 1911 年 10 月武昌首义。 11 月下旬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各省区宣布起义或独立, 1912 年 1 月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 月宣统帝下诏退位, 3 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3)影响:积极:是 “ 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 局限: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 (4)重要相关概念之
26、间的联系: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示例三:西安事变 (1)背景: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蒋介石坚持 “ 攘外必先安内 ” 的政策;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2)内容:西安事变,又称 “ 双十二事变 ” ,是 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 “ 攘外必先安内 ” 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 “ 兵谏 ” 的历史事件。最后得以和平解决。 (3)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 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新民主主
27、义革命中的重要事件。 三 、 选做题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 19 世纪后期,美国城市中血汗工厂大量存在,工人过着奴隶般的生活,童工普遍,贫困、犯罪、疾病蔓延,城市管理低效无能。为了获得工程承包合同、逃避税收,大企业大肆行贿市政府。还获得了对政党核心集团的控制,这种集团控制了大多数城市。这些被称为“ 城市之羞 ” ,联邦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1890 年代一些城市开始了市政改革运动。首先建立由人民直接提名政府候选人的制度,取代党魁控制的代表大会提名的旧制度,依靠都市选举人联盟驱除 “ 党棍 ” ,选出进步市长,组成 “ 诚实政府 ” 。继之进行机构改革, “ 还政于民 ”
28、 ,使公众能有效参与政治, 力图建立大公无私的政府。最后实施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艰多城市开始尝试接管公用事业,到 1915 年,全国所有城市的水厂当中,将近 2/3收归公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 “ 城市之羞 ” 出现的主要原因。 解析:根据材料“ 美国城市中血汗工厂大量存在 这些被称为 “ 城市之羞 ” ,联邦政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城市之羞”出现的主要原因。 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垄断资本兴起,控制政治;联邦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政策,没有及时调整统治政策。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市政 改革的意义。 解析:根据材料“ 建
29、立由人民直接提名政府候选人的制度 最后实施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艰多城市开始尝试接管公用事业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经济方面说明美国市政改革的意义。 答案: 减少了社会罪恶,抑制了市政管理中的腐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维护了责任制政府的发展(或者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更加有序、公平的环境,利于经济进一步发展;改善民生,缓和了阶级矛盾;为以后美国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16.【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 北约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 “ 集体防御 ” ,任何缔约国和他国发生战 事时必烦给予“ 援助 ” ,包括使用武力 、 冷战结束后,随着 “ 集体防御 ” 对象 苏联和华沙条约
30、组织消失 。 北约对其战略方针进行了调整为了填补在中东欧出现的 “ 安全真空 ” 并遏制俄罗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迎合中东欧国家 “ 回归欧洲 ” 的愿望,开始制定和实施北约东扩计划 。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二 :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北约背负大西洋军事联盟职责,置身于与俄罗斯对抗的前沿,冷战后有所淡化的军事集团性质与功能再次凸显 。 (一)将集体防御提升为联盟首要宗旨 。 (二)指认俄罗斯为主要安全成胁 。 (三)制定加强集体防御的军事纲领 。 (四)促推与乌克兰当局的军事、政治合作 。 邢骅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北约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约东扩的原因 。 解析: 根据材料 “
31、 冷战结束后,随着 “ 集体防御 ” 对象 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 消失,北约对其战略方针进行了调整 ” 得出 苏联和华约组织的解体;根据材料 “ 为 了填补在中东欧出现的 安全真空 并遏制俄罗斯 ” 得出遏制俄罗斯的需要;根据材料 “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迎合中东欧国家 回归欧洲 的愿望 ” 得出 中东欧国家的愿望;美国的推动。 答案: 苏联和华约组织的解体;遏制俄罗斯 的需要;中东欧国家的愿望;美国的推动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的影响 。 解析:根据材料“指认俄罗斯为主要安全威胁”得出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根据材料“北约冷战后有所淡化的军事集团性质与功能再次凸
32、显促推与乌克兰当局的军事、政治合作”得出改变欧洲的安全格局,而且对世界安全也产生深刻影响;在这北约中,美国是发起者,也是主要的领导者得出扩大了美国在欧洲的影响。 答案: 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改变欧洲的安全格局,而且对世界安全也产生深刻影响;扩大了美国在欧洲的影响 。 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 宋应星的生活时代适值明末,他目睹官场弊端丛生的黑暗现象,终于与科举仕途决裂,转向实学,尤其是为研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作了多年考察和广泛的社会调查。这一切都为他日后撰写天工开物等作了准备。 宋应星以 “ 天工开物 ” 命名他的书,实际上也以此展示他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思想,即天工开
33、物思想或开物思想。这种思想强调天工(自然力)与人工互补、自然界的行为与人类活动相协调,通过技术从自然资源中开发物产,以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而使人在自然界面前显示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体现了哪些科学思想。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天工(自然力)与人工互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等信息概括。 答案: 人类要与自然相互协调;利用和改造自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产生的历史条件。 解析:要结合材料中的“明末”“官场弊端丛生的黑暗现象”“手工业生产技术”等信息和所学知识中明清工商业发展等说明条件。 答案 : 明代科举黑暗使宋应星转向了对实学的研究;明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提供了探求动力;明代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