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 年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分数:2.00)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 )(分数:2.00)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3.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分数:2.00)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
2、特殊的“精细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4.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分数:2.00)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5.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分数:2.00)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7.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主要是( )(分数:2.00)A.
3、自然环境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综合8.“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分数:2.00)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9.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分数:2.00)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分数:2.00)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11.“三个
4、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分数:2.00)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1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分数:2.00)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C.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分数:2.00)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C.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D.人民大众同极
5、少数敌对分子、反社会主义分子之间的矛盾14.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 )(分数:2.00)A.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B.以人为本C.为人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D.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1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分数:2.00)A.人民当家作主B.人民民主专政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1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分数:2.00)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建设思想的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17.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
6、根源是( )(分数:2.00)A.恐怖主义B.民族主义C.经济全球化D.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18.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分数:2.00)A.实现两岸三通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发展两岸经贸关系D.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19.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分数:2.00)A.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维护各民族之间的政治协商D.维护共产党的领导20.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 )(分数:2.00)A.政府信息公开条例B.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C.企业所得税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D.物权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
7、10.00)2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分数:2.00)A.人为自然界立法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2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分数:2.00)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2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分数:2.00)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24.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 )(分数:2.00)A.科技含
8、量高B.经济效益好C.资源消耗地D.环境污染少2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分数:2.00)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C.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6.试述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分数:2.00)_27.论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其意义。(分数:2.00)_四、材料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6.00)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后,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推推行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
9、施,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秦始皇毕竟是封建帝王,还在兼并战争过程中,他就大兴土木,兴建规模宏大的阿房官和豪华的骊山陵墓。其他如筑长城、修驰道、征匈奴、伐百越等,虽对巩固全国统一有积极作用,但因旷日持久地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不仅加重了人民负担,而且使广大农民无暇从事生产,社会经济生活遭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秦朝统治者还制定了严酷的刑法,人民动辄就触动刑律。导致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人民群众反抗斗争不断发生。一些儒生和游士也针对时政,引证诗、书,以古非今。于是秦始皇运用国家权力,强制推行思想文化统治政策,采取了“焚书坑儒“等严酷措施,希望以此杜绝政权不稳的隐患。然而仅仅四年之后,就爆发了
10、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王朝的黑暗统治。回答:(分数:6.00)(1).秦王朝“焚书坑儒”的严酷措施,说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甚至能够决定社会的发展。(分数:2.00)_(2).这一史实证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分数:2.00)_(3).这一史实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根据所给材料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分数:2.00)_五、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8.唯心主义是追求精神崇高作用的哲学派别。(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9.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分数:2.00)A
11、.正确B.错误30.在信息时代,网络关系、信息关系都是社会的基本关系。(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2.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3.中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分数:2.00)A.正确
12、B.错误36.我国现代化的目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7.围际政治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权力,即一个国家控制别国的权力。(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007 年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真题试卷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分数:2.00)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 D.世界是发展的解析:解析:一元论有两种:一种是坚持唯物论的,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一种是坚持唯心沦,世界的本源是意识,世界统一于意识
13、,故 C 项当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 )(分数:2.00)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解析: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研究和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部哲学中具有不可超越性,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因此 D 选项当选。3.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分数:2.00)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
14、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解析:解析:出自列宁的一句话。列宁的前半句话,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种种表现形态,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这就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故 B 选项当选,其它选项一目了然便可排除。4.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分数:2.00)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解析:解析:此题容易混淆。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螺旋式的上升或波浪
15、式的前进:事物发展的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两次否定,表现为一个周期,但这种周期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既是前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这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或上升性与回归性的统一。丽不是简单的直线式或循环式。D 选项明显错误,其它选项可以看做是实质和本质。5.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分数:2.00)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沦部分关于真理相对性这一概念的理解。真理的
16、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二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汉,有待深化选项中涉及真理与浮误关系原理的认识论理论。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 解析:解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的人与人之问的关系。通过看定义我们不难得出 B 选项是正确的。7.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主要是( )(分数:2.00)A.自然环境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综合解
17、析:解析:社会运动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方式,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基础和前提,还有我们注意看题意“物质基础”,强调物质二字,冈此AB 选项不属于这个范畴,D 选项说法不正确,所以 C 选项当选8.“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分数:2.00)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解析:解析:注意 B 和 D,容易错选为 D。社会发展规律不以任何人、阶级以至整个人类的意志为转移,并支配着人们的活动,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选项 C
18、 是错误的)。但是,社会发展规律又的确形成并实现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9.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分数:2.00)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 解析:解析:“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知识点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故选 D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分数:2.00)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解析:解
19、析:马克思强调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真正属性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于利他性。因此 ABC 明显排除,D 选项当选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分数:2.00)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析:解析: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八十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
20、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 选项正确。1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分数:2.00)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C.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析:解析:邓小平在 1992 年初的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分数:2.00)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
21、间的矛盾 B.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C.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D.人民大众同极少数敌对分子、反社会主义分子之间的矛盾解析:解析:选项为 A,其原因:一是现阶段,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二是只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能把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生产目的,并根据这种需要调节生产。三是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14.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 )(分数:2.00)A.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B.以人为本 C.为人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D.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解析:解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
22、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内容和终极日标,把人们对物质、精神、文化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B 选项正确,ACD 不能成为本质与核心。1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分数:2.00)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民主专政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解析:解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 B 选项为我国的国体,D 选项说法本身错误 A 选项正确1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分数:2.
23、00)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建设思想的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解析:解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但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化事业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而且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指导,形成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和社会风貌,给物质文明建设以精神动力,并保证实社会主义方向。其内部两大组成部分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所以 C 选项符合17.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是( )(分数:2.00)A.恐怖主义B.民族主义C.经
24、济全球化D.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解析:解析:AB 的最终是 D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 经济全球化不一定会导致世界动荡不安,因此 D 选项正确18.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分数:2.00)A.实现两岸三通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发展两岸经贸关系D.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解析:解析:ACD 只能算是措施和方式,而不是前提,前提最根本的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只有这样才会有别的政策,才会统一。19.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分数:2.00)A.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维护各民族之间的政治协商D.维护共产党的领导解析:解析:B 选项是处理民族问
25、题的政策,C 选项说法错误,D 不算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这个是必须应该做到的。20.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 )(分数:2.00)A.政府信息公开条例B.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 C.企业所得税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D.物权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解析:解析:时政题。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分数:2.00)A.人为自然界立法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 解析:解析: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的实践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人为自然界立法属于唯心主义。人的立法是主观活动,
26、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选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万事万物,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客观存在需要被人认识后才能被感知,人感知不到的,未必不存在,事物的存在不以人的认识来决定,故该选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选 B。“外化”的是“绝对观念”,“外化”表明先有“绝对观念”后有“物”,是唯心主义;但“绝对观念”是独立于人存在的,是外界的客观存在,体现着客观性,故该选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不选C。“万物皆备于我”的意思是:万事万物都为我所具备,世上的一切完全为我所有,是从个人需要出发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 D。2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分数
27、:2.00)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解析:解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的结果。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1)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矛盾的同一性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这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前提。故选 A。(2)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故选 B。(3)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故选 D。无 C 选项说法。2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28、( )(分数:2.00)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解析:解析: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故选 C。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故选 D。社会历史的客体是人化的自然,即改造后的自然界,物质世界。故不选 A。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是人自身。故不选 B。24.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 )(分数:2.00)A.
29、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地 D.环境污染少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记忆性内容,须学生记忆。选择 ABCD。2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分数:2.00)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C.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 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解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形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居于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因此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故选 A。市场经济不是评价经济形势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故选 B;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成
30、分共同发展,故选 C。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基础作用,更有利于市场发展和经济发展,故选 D。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6.试述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考查目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该哲学观点对我同现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的影响与借鉴。(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和变革的方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
31、形成、巩固和发展,并与有害于自已经济基础的现象作斗争;它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是,究其促进作用;否则,就阻碍自己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他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 (3)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两者的矛盾运动过程是“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的运动过程。 (4)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亏律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则学基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某些方面、环节和具体制度的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
32、完善。这一规律指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根本目的。我国民主制度和法制尚不健全,存在政企不分、民主法制不健全、官僚主义、机构臃肿等现象,必须进行改革,以同经济体制改革互相配合。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一步发挥其优越性,提高效率,维护安定团结,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析:27.论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其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第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第六,坚持改革
33、开放。第七,坚持以人为本。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第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是对 20 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考察目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内涵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解析:四、材料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6.00)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后,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推
34、推行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秦始皇毕竟是封建帝王,还在兼并战争过程中,他就大兴土木,兴建规模宏大的阿房官和豪华的骊山陵墓。其他如筑长城、修驰道、征匈奴、伐百越等,虽对巩固全国统一有积极作用,但因旷日持久地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不仅加重了人民负担,而且使广大农民无暇从事生产,社会经济生活遭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秦朝统治者还制定了严酷的刑法,人民动辄就触动刑律。导致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人民群众反抗斗争不断发生。一些儒生和游士也针对时政,引证诗、书,以古非今。于是秦始皇运用国家权力,强制推行思想文化统治政策,采取了“焚书坑儒“等严酷措施,希望以此杜绝政权不稳的隐
35、患。然而仅仅四年之后,就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王朝的黑暗统治。回答:(分数:6.00)(1).秦王朝“焚书坑儒”的严酷措施,说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甚至能够决定社会的发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社会意识是指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1 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对社会存在其反作用。(2 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相对对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派生的和第二性的。(1 分)因此,社会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决定社会的发展。(2 分)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秦末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焚书坑儒”等文化钳制政策,不过是加剧了这种
36、矛盾的激化。(2分)解析:(2).这一史实证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 分)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生查理是主导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 分)秦始皇虽然统一了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但没有注重与民休息,稳定社会,恢复经济。其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从而导致了秦王朝的迅速崩溃。(2 分)解析:(3).这一史实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根据所给材料对上述观点
37、进行分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作为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因此,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务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秦末农民大起义以风起云涌之势推翻了秦王朝统治,正是人民群众历史创造作用的生动体现。考察目的: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解析:五、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8.唯心主义是追求精神崇高作用的哲学派别。(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唯心主义之所以称为唯心主义,并不是因为它推崇精神和理想的崇高
38、地位。是因为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中,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推崇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与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不是一回事,因此,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29.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包含主观精神但不是纯主观精神,因此主体不等于主观;客体是指进入主体活动范围并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客体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世界,因此,客体也不等于客观。30.在信息时代,网络关系、信息关系都是社会的基本关系。(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
39、解析:在任何一个社会,社会的基本关系都是物质利益关系,即经济关系。正是这种基本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其他关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信息时代,网络关系和信息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不能把网络关系和信息关系看做是社会的基本关系。网络关系和信息关系推动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但不能取代社会的经济关系。信息时代仍然是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其他关系并由此决定社会的发展。3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这种说法把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立起来,违背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
40、的基本原理。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应该说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历史唯物主义不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英雄人物都是在群众的实践中造就并涌现出来的,他们的历史作用必须和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和人民群众一起成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英雄人物如果脱离了群众,就将一事无成。32.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一定的社会形态是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统一体。人类历史是人自觉创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当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人们必将在客观可能性的
41、基础上,变革陈旧的社会形态,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社会形态,但是,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生产力,从而人们也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33.中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这种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所谓的多党制,是指在一个国家中,通常由不确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党联合执政的政治制度。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是参政议政的职能,并没有执政。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并不是多党制。3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
42、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在解放思想事实就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并以此为自己科学理论的逻辑起点丰富和发展起来的。3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这个理论,党中央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6.我国现代化的目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解析:党的十六大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讽发展。将社会主义文明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将三者统一起来,共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37.围际政治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权力,即一个国家控制别国的权力。(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解析:这是强权政治的理论,是霸权主义政策的理论基础。奉行这种理论必然导致以强凌弱,侵犯别国主权。因此应该予以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