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2017年4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1367024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历类职业资格】2017年4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2017年4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2017年4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2017年4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2017年4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年 4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分数:2.00)_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分数:2.00)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3.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始于 ( )(分数:2.00)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4.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 ( )(分数:2.00)A.在质上不同,在量上可以比较B.在质上不同,在量上

2、不可以比较C.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比较D.在质上相同,在量上不可以比较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分数:2.00)A.个别劳动时间B.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6.货币用来衡量商品价值时,执行的职能是 ( )(分数:2.00)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7.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了 ( )(分数:2.00)A.实现个人消费B.满足生活需要C.取得使用价值D.获得更多的货币8.工作日长度的确定最终取决于 ( )(分数:2.00)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对比B.生产资料的发展状况C.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D.工人生活资料的构成9.社会再生产就规模来讲分

3、为 ( )(分数:2.00)A.内涵再生产与外延再生产B.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C.生产力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10.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 ( )(分数:2.00)A.生产阶段B.销售阶段C.消费阶段D.购买阶段11.资本家投在原料上的资本是 ( )(分数:2.00)A.流通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1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分数:2.00)A.生产部类的划分B.资本周转的速度C.社会资本的价值增殖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3.利息率是一定时期的利息量与 ( )(分数:2.00)A.职能资本总量的比率B.产业资本总量的比率C.借贷

4、资本总量的比率D.生产资本总量的比率1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 )(分数:2.00)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除了自由竞争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着 ( )(分数:2.00)A.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B.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个别垄断资本的经济利益16.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是 ( )(分数:2.00)A.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B.社会产品的分配方式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方式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 ( )(分数:2.00)A.借助劳动证书的形式实现B.在全社会按

5、统一标准实行C.根据人们的需要分配产品D.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实现18.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实现经济增长属于 ( )(分数:2.00)A.内涵型经济发展模式B.外延型经济发展模式C.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D.内涵与外延兼有的经济发展模式19.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是 ( )(分数:2.00)A.保持物价和币值稳定B.保持较高就业水平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促进经济高速增长20.生产过剩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时 ( )(分数:2.00)A.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B.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C.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大体平衡D.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无关21.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建立的基础是 ( )(分数

6、:2.00)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产业内贸易理论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22.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分数:2.00)_23.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形态有 ( )(分数:2.00)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24.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到 ( )(分数:2.00)A.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B.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C.追加的资本是工人创造的D.工人的个人消费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无关E.工人的

7、个人消费是再生产劳动力的必要条件25.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分割为 ( )(分数:2.00)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C.银行利润D.生产价格E.资本主义地租26.垄断利润是 ( )(分数:2.00)A.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通过自由竞争获得的平均利润D.通过低价购买生产资料实现的利润E.通过高价出售消费品实现的利润27.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 ( )(分数:2.00)A.社会历史的差异B.资源禀赋的差异C.分工水平的差异D.区域经济结构的差异E.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28.简述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分数:

8、2.00)_29.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分数:2.00)_30.为什么说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导致垄断?(分数:2.00)_31.简述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数:2.00)_32.简述发达国家进行国际经济调节的主要形式。(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3.论述题本大题共 3小题,请任选 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2小题评分。(分数:2.00)_34.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分数:2.00)_35.试述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客观必要性。(分数:2.00)_五、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36.有了商品交换

9、就有了货币。(分数:2.00)_37.随着平均利润的形成,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分数:2.00)_38.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之一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仅仅占有量的优势。(分数:2.00)_39.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在根本上是对立的。(分数:2.00)_2017年 4月全国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真题试卷答案解析(总分:7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分数:2.00)_解析: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分数

10、:2.00)A.生产力 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解析:3.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始于 ( )(分数:2.00)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解析:4.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 ( )(分数:2.00)A.在质上不同,在量上可以比较B.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可以比较 C.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比较D.在质上相同,在量上不可以比较解析:解析: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由于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在质上是不同的,因而在量上也是无法比较的。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分数:2.00)A.个别劳动时间B.必要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

11、动时间 解析:6.货币用来衡量商品价值时,执行的职能是 ( )(分数:2.00)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解析:解析: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就是以一定量的货币来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7.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了 ( )(分数:2.00)A.实现个人消费B.满足生活需要C.取得使用价值D.获得更多的货币 解析:解析:一般商品流通的目的是消费,是为了取得一定数量的使用价值。资本流通的目的则是交换价值本身,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货币。8.工作日长度的确定最终取决于 ( )(分数:2.00)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对比 B.生产资料的发展状况C.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程度D.工人生活资料的构

12、成解析:9.社会再生产就规模来讲分为 ( )(分数:2.00)A.内涵再生产与外延再生产B.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 C.生产力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解析:解析:社会再生产就其规模来讲,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0.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 ( )(分数:2.00)A.生产阶段B.销售阶段C.消费阶段D.购买阶段 解析:解析:产业资本循环必须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11.资本家投在原料上的资本是 ( )(分数:2.00)A.流通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 解析:解析:流动资本是投在原料、材料、辅助材料上以及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

13、部分资本。1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分数:2.00)A.生产部类的划分B.资本周转的速度C.社会资本的价值增殖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解析:解析: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来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如何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13.利息率是一定时期的利息量与 ( )(分数:2.00)A.职能资本总量的比率B.产业资本总量的比率C.借贷资本总量的比率 D.生产资本总量的比率解析:解析:利息率就是以百分数表示的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之间的比例,利息率一定时期的利息量借贷资本总量。14.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 ( )(

14、分数:2.00)A.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B.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C.自由竞争限制了生产集中D.生产集中消除了自由竞争解析:解析:生产集中是私人垄断形成的物质基础,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但却不是引起生产集中的唯一因素。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着 ( )(分数:2.00)A.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B.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个别垄断资本的经济利益解析:16.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是 ( )(分数:2.00)A.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B.社会产品的分配方式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D.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方式解析:解析: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

15、基础,是区分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的根本标志。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 ( )(分数:2.00)A.借助劳动证书的形式实现B.在全社会按统一标准实行C.根据人们的需要分配产品D.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实现 解析:解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有:(1)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2)按劳分配主要以企业为单位进行。(3)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和货币工资形式的制约。18.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实现经济增长属于 ( )(分数:2.00)A.内涵型经济发展模式B.外延型经济发展模式 C.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D.内涵与外延兼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解析:解析:外延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生产要素

16、数量的增加来实现经济增长。内涵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生产效率提高和结构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19.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主线是 ( )(分数:2.00)A.保持物价和币值稳定B.保持较高就业水平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D.促进经济高速增长解析:解析: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20.生产过剩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时 ( )(分数:2.00)A.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B.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C.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大体平衡D.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无关解析:21.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建立的基础是 ( )(分数:2.00)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

17、理论 C.产业内贸易理论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22.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分数:2.00)_解析:23.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形态有 ( )(分数:2.00)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解析:解析: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尽管商品生产和交换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的来说,商品经济仍然处于补充的和从属的地位,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始终占据主导的和统治的地位。24.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

18、生产可以看到 ( )(分数:2.00)A.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 B.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C.追加的资本是工人创造的D.工人的个人消费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无关E.工人的个人消费是再生产劳动力的必要条件 解析:解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一些重要特点:(1)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用来购买工人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2)不仅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3)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的必要条件,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25

19、.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分割为 ( )(分数:2.00)A.产业利润 B.商业利润 C.银行利润 D.生产价格E.资本主义地租 解析:解析:人工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分割为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资本主义地租等多种具体形式。26.垄断利润是 ( )(分数:2.00)A.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通过自由竞争获得的平均利润D.通过低价购买生产资料实现的利润 E.通过高价出售消费品实现的利润 解析:27.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 ( )(分数:2.00)A.社会历史的差异 B.资源禀赋的差异 C.分工水平的差异 D.区域经济结构的差异 E.区

20、域自然条件的差异 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28.简述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调节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把社会资源配置到效率较高的环节中去。 (2)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实行优胜劣汰,给微观经济主体以压力和动力,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活力。)解析:29.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3)不变资本的节约。 (4)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解析:30.为什么说生产集中

21、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导致垄断?(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当生产高度集中时,少数大企业之间有可能通过联合,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市场。 (2)为避免竞争中的两败俱伤,大企业有必要共同控制生产和销售,形成垄断。 (3)生产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竞争的困难,导致垄断的趋势。)解析:31.简述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3)对外开放的程度。)解析:32.简述发达国家进行国际经济调节的主要形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国际经济组织调节。 (2)政府首脑会晤调节。 (

22、3)区域性经济联盟调节。)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3.论述题本大题共 3小题,请任选 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 2小题评分。(分数:2.00)_解析:34.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生产各种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2)资本家的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既是价值形成过程,也是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当工人创造的新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时,就

23、实现了价值增殖。)解析:35.试述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客观必要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各部门、各产业之间按一定的比例协调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来为经济发展创造各种基础条件。 (2)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缺陷的需要。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和副作用。 (3)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国家经济职能的需要。对内和对外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经济职能的发挥。)解析:五、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36.有了商品交换就有了货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解析:37.随着平均利润的形成,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对。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解析:38.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表现之一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仅仅占有量的优势。(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解析:39.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在根本上是对立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积累主要反映人们的长远利益,消费主要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二者在根本上是统一的。)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