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docx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3674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 一、单选题 (每题 2分,共 20分 ) 1.(2分 )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开启浓盐酸的瓶盖会冒出白雾 C.能与铜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 D.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解析: 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法正确; B、白雾是白色液体,浓盐酸易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溶于空气中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的是白雾,故 B正确; C、能与铜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说法错误,因为铜在氢后,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D、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说法正确 。 答案: C 2.(2分 )下列关于氢

2、氧化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 B.它的俗称叫火碱、烧碱或苛性钠 C.它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D.它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解析: A、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故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俗称叫火碱、烧碱或苛性钠,故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是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故说法正确 。 答案: C 3.(2分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B.在铁桶中较长时间配制硫酸铜溶液 C.可用稀硫酸除去铁锈 D.可用消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 A、食醋的成分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

3、易溶于水的醋酸钙而将水垢除去,故正确; B、配制波尔多液使用硫酸铜,硫酸铜能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而使药效降低,故不正确; C、稀硫酸能与铁锈反应而将铁锈除去,故正确; D、消石灰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 。 答案: B 4.(2分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 pH的变化,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 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 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2SO4和 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 a点到 b点的 pH 变化

4、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解析: A、 c点的 pH小于 7, 溶液显酸性,故错误; B、 a点的 pH 大于 7,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错误; C、由图象可知, pH 值是开始时大于 7逐渐的减小到 7然后小于 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 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错误; D、由 a到 b点的 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 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 7,可以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正确 。 答案: D 5.(2分 )下列可用于验证 Fe、 Cu、 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 ( ) A.Fe、 Cu、 H2SO4溶液 B

5、.Cu、 Ag、 FeSO4溶液 C.Fe、 Ag、 CuSO4溶液 D.Ag、 FeSO4溶液、 CuSO4溶液 解析: A、药品中无银的单质或盐溶液,无法验证 Fe、 Cu、 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 A错误; B、分别把 Cu、 Ag放入 FeSO4溶液,均无明显现象出现,不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B错误; C、分别把 Fe、 Ag放入 CuSO4溶液中,表面出现红色金属铜的为铁,无明显现象的为银,可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 C正确; D、把 Ag 分别放入 FeSO4溶液、 CuSO4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出现,不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 D不正确 。 答案 : C 6.

6、(2分 )炼铁高炉中发生了下列反应: 高温下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铁 高温煅烧石灰石 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 焦炭充分燃烧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 和 B. 和 C. 和 D.只有 解析: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其特征是: “ 多变一 ” A、一氧化碳和铁矿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符合 “ 多变一 ” 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 ; B、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反应不符合 “ 多变一 ” 的特征,符合 “ 一变多 ” 的分解反应特征 ; C、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符合 “ 多变一 ” 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 D、焦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

7、反应符合 “ 多变一 ” 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 答案: C 7.(2分 )如图所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稀释浓硫酸 B. 蒸发溶液 C. 称量固体质量 D. 测溶液的 pH 解析: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 “ 左物右码 ” 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D、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

8、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答案: B 8.(2分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时,应将 pH 试纸预先用水湿润 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 O2,在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解析: A、 pH 试纸用水湿润后,会稀释待测溶液,使测得的 pH 值不准确, A说法错误;

9、 B、用排水法收集 O2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B说法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C说法正确 . D、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D说法正确 。 答 案 : A 9.(2分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 A.金属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金属 B.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因为 H2O和 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 CO2和 H2

10、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解析: A、金属遇酸有气体产生,但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推理错误 ;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都是氧化物,如 CaCO3,推理错误 ; C、 H2O和 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推理错误 ; D、蜡烛燃烧生成 CO2和 H2O, CO2和 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推理正确 。 答案: D 10.(2分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

11、方法不正确的是 ( ) 物质 (括号内为杂质 ) 操作方法 A CO2(CO) 通入氧气点燃 B NaCl溶液 (Na2CO3) 加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C CaO(CaCO3) 高温 D 铁粉 (锌粉 ) 加过量 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解析: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B、 Na2CO3 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 C、 Ca

12、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 D、锌粉能与过量 FeSO4 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铁,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每空 1 分,方程式每个 2分,共 36分 ) 11.(10 分 )硫酸是常见的酸,也是常用的化工原料 。 由于浓度不同,浓硫酸与稀硫酸在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浓硫酸的某些特性做了如下一些实验 。 请结合有关实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小木棍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后,可观察到 。 解析: 浓

13、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够使物质发生碳化,故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儿后,可观察到小木棍蘸有硫酸的部位变黑 。 答案 :木棍变黑 (2)用温度计的液泡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可观察到温度计显示温度升高,其原因是 。 解析: 用温度计的液泡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可观察到温度计显示温度升高,其原因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 答案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3)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 ,然后 。 解析: 浓硫酸弄到手上后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 3% 5%的碳酸氢钠溶液 。 答案 : 大

14、量的水冲洗; 涂上 3% 5%的碳酸氢钠溶液 (4)实验室 98%的浓硫酸 (密度 1.84g/cm3)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稀硫酸 .浓硫酸稀释过程如图 1所示, b 中盛放的物质是 , a的作用是 。 解析: 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搅拌,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若用手轻轻触碰烧杯外壁,有热的感觉 .故 b 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 a的作用是搅拌、散热、降温 。 答案 : 浓硫酸;搅拌、散热、降温 (5)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 .兴趣小组把 98%的硫酸 10mL 和 63.3%的硫酸 (用 10mL 98%的硫酸与10mL水

15、配成 )约 20mL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大表面皿中,称量、观察、记录、分析 .根据室温环境下实验的数据绘成的曲线如图: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 缓缓地注入盛有 的 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由如图 2曲线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有哪些? (写两点 ) 、 。 解析: 浓硫酸的稀释时应酸入水并不断搅拌使溶解时产生的热量尽快散失;从曲线观察两种不同的酸的吸水情况的变化可知:浓硫酸和一定浓度以上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吸水能力比稀硫酸强 (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 );开始两者吸水速度差异比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水速度越来越接近,吸水能力越来越弱;硫酸浓度越稀吸水性越弱,到一定浓度后就失去吸水性;硫酸吸水能力可能会受

16、环境温度、湿度、气压、酸的用量、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等 。 答案 :浓硫酸,水 浓硫酸和一定浓度以上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吸水能力比稀硫酸强 (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 );开始两者吸水速度差异比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水速度越来越接近,吸水能力越来越弱;硫酸浓度越稀吸水性越弱,到一定浓度后就失去吸水性;硫酸吸水能力可能会受环境温度、湿度、气压、酸的用量、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等 12.(5 分 )某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 SO2,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 (CaSO42H2O)等产品,实现 “ 变废为宝 ” , 主要物质关系如图: (1)设备 1中,通过喷淋水脱去烟气中的 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 。 解析: SO2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H2O=H2SO3 答案: SO2+H2O=H2SO3 (2)设备 2中,加入 CaCO3的目的是将 H2SO3转化为 。 解析: 据 H2SO3和 CaCO3反应生成亚硫酸钙 。 答案: CaSO3 (3)设备 3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 解析: 氧气和 CaSO3反应生成硫酸钙,氧元素由 0 价变为 2价,硫元素由 +4 价变为 +6价 。 答案: O, S (4)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解析: 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 。 答案: H2O 13.(3 分 )向稀盐酸中滴加一定量的 Ca(OH)2

18、 溶液如图甲;取甲反应后的溶液,滴加 Na2CO3溶液,溶液 pH的变化如图乙 。 已知: CaCl2、 NaCl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 回答问题: (1)由图乙可以推知:甲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 (填化学式 )。 解析: 根据题目的信息可知, pH 变化情况溶液最初 pH 7,所以甲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 HCl。 答案 : CaCl2和 HCl (2)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 解析: 溶液 pH的变化图乙可知 ab 段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bd 段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 d点之后碳酸钠过量;所以 c点是氯化钙过来的,所以此时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钙 。 答案 : NaC

19、l和 CaCl2 (3)欲将甲反应后的溶液调节至中性,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应加入的物质是 (填序号 )。 A.CaO B.Ca(OH)2 C.CaCO3 解析: A、 CaO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过量的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若不用指示剂,不好判断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B、 Ca(OH)2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若不用指示剂,不好判断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C、盐酸能与过量的 CaCO3 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难溶于水的碳酸钙粉末,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

20、,符合除杂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 答案: C 14.(4分 )经过 “ 碱的化学性质 ” 的学习,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归纳总结了 NaOH生物的四条化学性质 (即 NaOH能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1)为了验证反应 ,小明同学将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滴入 NaOH 溶液中,其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将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滴入 NaOH 溶液中,能够观察到石蕊试液变蓝色 。 答案 :石蕊试液变蓝色 (2)为了验证反应 能够发生,应选用下列的哪一种试剂 。 A.KNO3 B.NaCl C.CuSO4 D.Na2CO3 解析: 硝酸钾、氯化钠和碳酸钠都不能和氢氧化

21、钠反应,因此不能用来验证反应 ,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可以用来验证反应 。 答案 : C (3)NaOH 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 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请你写出 NaOH 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H2O。 答案 : 2NaOH+CO2 Na2CO3+H2O 15.(5分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罝 (省略夹持仪器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步骤】 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 。 打开止水夹 K1,待氢氧化钠浓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

22、即关闭 K2。 待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 K2 【实验现象】 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注射器中的液体 .U 型管中 ,广口瓶中的液体出现浑浊 。 【实验解释】 步骤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解析: 氢氧化钠浓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气体被消耗,瓶内压强减小, U型管左侧的液体有部分液体沿导管进入广口瓶;由于 U型管左侧的液体有部分液体沿导管进入广口瓶,导致 U 型管中右侧空气中压强减小,从而大气压将压注射器,造成注射器中的液体自动喷出,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广口瓶中出现浑浊现象的原因二氧 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

2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 。 答案 :液体自动喷出或自动喷入 U型管或进入 U型管;液体变红,并有部分液体沿导管进入广口瓶 (有液体进入即给分 ) CO2+2NaOH=Na2CO3+H2O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 酸钠,广口瓶中气压变小,流入瓶中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此时 U型管右侧气压也变小,使注射器中液体自动喷出,酚酞溶液遇碱性氢氧化钙溶液变为红色 16.(4分 )如图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 “ ” 中填写的离子符号为 ; 解析: 如图 “ ” 中填写的离子为氢离子,符号为: H+ 答案: H+ (

24、2)请根据如图信息,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解析: 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和 OH 结合生成 H2O分子 。 答案: H+和 OH 结合生成 H2O分子 (3)请另外再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H2SO4+2NaOH=Na2SO4+2H2O 答案: H2SO4+2NaOH=Na2SO4+2H2O 17.(5 分 )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 (1)写出沉淀 A的化学式 。 解析:

25、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钙难溶于水 。 答案 : CaCO3 (2)加入 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 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解析: 加入氯化钙后生成了不 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要将沉淀分离出来,需要过滤 。 答案 :过滤 (3)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固体物质B的成分 (用化学式表示 )。 解析: 加入的氯化钙是过量的,反应后的溶液 中存在剩余的氯化钙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 。 答案 : NaCl、 CaCl2 (4)同学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 Na2CO3杂质,又

26、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水、氯化钠和二氧化碳 。 答案 : Na2CO3+2HCl=2NaCl+H2O+CO2 18.(4分 )取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15g,加入 180g 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 100g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 BaSO4和水,过滤,得 271.7 滤液 (不考虑实验过程中质量的损失 )。 计算: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硫酸钡的质量为 15g+180g+100g 271.7g=23.3g 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钠的质量为 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y。 Na2SO4+BaCl2=BaSO4 +2NaCl 142 233 117 x 23.3g y 142x =23323.3 =117y x=14.2g y=11.7g 则该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4.2g15g 100% 94.7% 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5g14.2g+11.7g271.7 100% 4.6% 答 案 :该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94.7% 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