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二)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1368031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二)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政治-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二)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22.00)1.社会形态是_(分数:1.0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对立统一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对立统一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_(分数:1.00)A.生产方式B.社会形态C.社会意识形态D.社会政治结构3.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含义在于,它揭示了_(分数:1.00)A.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B.社会形态由量变到质变这一飞跃的过程C.人类社会

2、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过程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4.社会基本矛盾是_(分数:1.00)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D.先进与落后的矛盾5.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_(分数:1.00)A.生产关系B.生产力C.阶级斗争D.先进的社会意识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_(分数:1.00)A.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时也承认历史人物的作用B.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否定历史人物的作用C.人民群众与历史人物共同创造历史D.历史人物创造历史7.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_(分数:1.00)

3、A.它们都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运动过程C.它们的实现都是元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8.区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是_(分数:1.00)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C.如何进行产品分配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9.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由于_(分数:1.00)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统一B.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C.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社会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统一10.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_(分数:1.00)A.生产力中B.生产方式中C.社会形态中D.经济基础中1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

4、终原因是_(分数:1.00)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发展12.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_(分数:1.00)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D.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3.上层建筑是指_(分数:1.00)A.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设施和意识形态B.与特定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称C.凌驾于国家和社会之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当时最高的权力机关的总称D.一定社会政治思想、法律思

5、想、哲学思想、宗教思想、科学水平的概括和总结1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分数:1.00)A.生产力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D.社会革命1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_(分数:1.00)A.一切社会的全体公民B.一切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C.除领袖以外的全体普通劳动者D.除剥削阶级以外的社会成员16.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_(分数:1.00)A.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B.社会财富分配是否合理C.社会成员是否团结一致D.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7.人的本质属性是_(分数:1.00)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精神属性D.文化属性18.“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6、_(分数:1.00)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19.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_(分数:1.00)A.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C.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D.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20.按技术水平划分的社会形态是_(分数:1.00)A.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B.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C.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21.科学的本质是_(分数:1.00)A.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切成果的总称B.认识自然和社会规律C.人类对客观世界的

7、本质及其规律的能动反映D.对人类精神的自我认知22.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在于_(分数:1.00)A.某些杰出人物的意志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C.社会大多数人的意志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二、辨析题(总题数:9,分数:18.00)23.国体与政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内容与形式之间辩证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 (分数:2.00)_24.社会意识变化与社会存在状况总是保持一致的。 (分数:2.00)_2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分数:2.00)_26.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分数:2.00)_27.人民群众和领袖共同创造历史。 (分数:2.00)_28.社会发

8、展规律是主观的,自然规律才是客观的。 (分数:2.00)_29.自由是对必然的否定。 (分数:2.00)_30.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分数:2.00)_31.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然属性。 (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40.00)3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分数:5.00)_33.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分数:5.00)_34.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分数:5.00)_35.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分数:5.00)_3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体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5.00)_37.简

9、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 (分数:5.00)_38.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分数:5.00)_39.简述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分数:5.00)_四、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20.00)40.生产力的含义是什么?其特性包括哪些因素?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分数:5.00)_41.试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并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 (分数:5.00)_42.论述科学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分数:5.00)_43.论述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分数:5.00)_专升本政治-实践和认识、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10、、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二)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22.00)1.社会形态是_(分数:1.0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对立统一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对立统一解析:解析 二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社会形态,揭示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_(分数:1.00)A.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C.社会意识形态D.社会政治结构解析:解析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11、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3.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含义在于,它揭示了_(分数:1.00)A.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B.社会形态由量变到质变这一飞跃的过程C.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过程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解析:解析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含义在于,它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4.社会基本矛盾是_(分数:1.00)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D.先进与落后的矛盾解析:解析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

12、制约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5.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_(分数:1.00)A.生产关系B.生产力 C.阶级斗争D.先进的社会意识解析:解析 如果生产力低下,那么社会的发展也不会好,只有提高了生产力,才会有更高层次的社会产生,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_(分数:1.00)A.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时也承认历史人物的作用 B.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否定历史人物的作用C.人民群众与历史人物共同创造历史D.历史人物创造历史解析: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充分肯定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7.人类

13、社会的发展规律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_(分数:1.00)A.它们都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运动过程 C.它们的实现都是元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解析:解析 都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都是向上、向前发展,虽然有波折,但最后又可能物极必反,发展到巅峰就会逐渐消亡。8.区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是_(分数:1.00)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C.如何进行产品分配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解析:解析 社会经济形态的定义是人类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基础,即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是由生产力

14、水平的高低决定的。从这个角度就比较好理解了。9.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由于_(分数:1.00)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统一B.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C.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社会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统一解析:解析 杰出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必然性是:任何杰出人物首先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他们在成长中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他们成熟以后才有可能对历史产生影响。偶然性是:杰出人物可以超越一定时期创造历史。他们可以凭借一定的社会条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以他们的才能、经验、意志、性格、品质和身体素质等,在历史事件中打上深刻的个人烙印,他们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解决

15、问题的愿望比别人强烈。10.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_(分数:1.00)A.生产力中B.生产方式中C.社会形态中D.经济基础中 解析:解析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1.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_(分数:1.00)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C.经济基础的发展D.上层建筑的发展解析:解析 社会基本矛盾包括三个环节,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问题强调的是矛盾的“运动”,因为社会矛盾的运动体现在生产关系上,而不是生产力上。12.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_(分数:1.00)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

16、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D.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解析:解析 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是社会形态。13.上层建筑是指_(分数:1.00)A.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设施和意识形态 B.与特定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称C.凌驾于国家和社会之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当时最高的权力机关的总称D.一定社会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宗教思想、科学水平的概括和总结解析:解析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

17、的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上层建筑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统一。1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_(分数:1.00)A.生产力B.阶级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 D.社会革命解析:解析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我们都非常重视阶级斗争,认为这是历史的直接动力,而当前我们的直

18、接动力是改革,它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1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指_(分数:1.00)A.一切社会的全体公民B.一切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C.除领袖以外的全体普通劳动者D.除剥削阶级以外的社会成员解析:解析 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16.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_(分数:1.00)A.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B.社会财富分配是否合理C.社会成员是否团结一致D.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解析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7.人的本质属性是_(分数:1.00)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 C.精神属性D.文化属性解析:解析 人不仅具有自然

19、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独有的特性。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与社会不可分。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之中,都必然具有社会属性。18.“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_(分数:1.00)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析:解析 唯物论告诉我们:人类必然会灭亡。这一点就已经证明历史的发展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但是,人是有主体性的,社会发展不仅受自然的支配,也受意识的左右。由此,许多人才把社会的发展看成是主体运动。当人类的意识处于片面的主观的唯心状态时,历史反而显得混乱。当人类的

20、意识处于系统的客观的唯物状态时,我们才发现经济的方针主导着人类的发展。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的发展过程,而是人们的自然存在决定社会的发展过程。其中,经济因素更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中国经济改革的经历就很好地证明了全面自主控制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只能低速发展,而局部由市场经济自由发展的社会反而会高速发展。19.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_(分数:1.00)A.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C.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D.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判断标准。人的社会价值取决于个人对社会的奉献,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20.按技术水平划分的社会形态是_

21、(分数:1.00)A.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B.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 C.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解析:解析 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21.科学的本质是_(分数:1.00)A.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切成果的总称B.认识自然和社会规律C.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能动反映 D.对人类精神的自我认知解析:解析 科学是人与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领域的劳动;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也是实际的财富。22.社

22、会进步的深刻根源在于_(分数:1.00)A.某些杰出人物的意志B.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C.社会大多数人的意志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解析:解析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二、辨析题(总题数:9,分数:18.00)23.国体与政体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内容与形式之间辩证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理由:国体和政体、内容和形式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中,国体决定政体,有什么样的国体就需要有什么样的政体与之相适应,如果国体变化了,政体迟早也要发生变化。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政体要为国体服务。政体有相对独立性,即同一类型的国家可能采用不同的政体

23、,同一类型的政体可能有不同的国家类型,这与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复杂多样性是一致的。所以,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关系的一种表现。24.社会意识变化与社会存在状况总是保持一致的。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理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除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外,还有相对独立性,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不总是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一致,包括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有的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有的社会意识超越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24、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进步。2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理由: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指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都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都属于历史唯心主义范畴。而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从属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没有超出社会存

25、在和社会意识范畴。26.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理由:社会基本矛盾才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因为社会基本矛盾是贯穿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之中的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构成整个人类社会的基本领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性质、面貌、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共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就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本题的错误在于混淆了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7.人民群众和领袖共同创造历史。 (分数

26、: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理由: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一个历史范畴,从数量上是社会发展中的大多数成员,包括:全体劳动人民;剥削阶级中的某些起进步作用的个别人物。从质上是指一切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这里的领袖,主要指无产阶级领袖是群众中的杰出人物,领袖本身也是人民群众的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在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同时,不否认领袖的作用,也不夸大领袖的作用。 (2)无产阶级领袖是比较稳定的集团或比较稳定的领导集体,是由无产阶级政党内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担任最重要职务的并经过历史考验的杰出人物组成的。无产阶级领袖在一定程度

27、上反映时代要求和群众愿望,受到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是一定历史活动的自觉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对于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促进的作用。无论领袖的作用有多大,都不能改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的方向。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质上是既承认普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又承认领袖等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如果只承认领袖、英雄创造历史,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属于唯心史观;如果鼓吹“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则是折中主义。28.社会发展规律是主观的,自然规律才是客观的。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理由: (1)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

28、联系。一切规律的共同特征就是客观性。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点也是客观性。但两者有根本区别:第一,起作用的方式不同,社会发展规律必须通过人的自觉参与才能体现出来,而自然规律则无须人参与就能自发地进行;第二,存在的时间长短不同,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相对短暂的,而自然规律则是天长地久的。 (2)如果把社会发展规律看作是主观的,就会导致否定规律客观性的唯心主义。29.自由是对必然的否定。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理由: (1)违背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因为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两者除了对立以外还有统一的关系。所以,自由不是对必

29、然的否定。 (2)必然就是规律,具有客观性,即不以意识为转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人们在没有认识规律之前是受到盲目必然性的支配的,因此,人们是不自由的。但人们可以在实践中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为实践服务,人们根据对必然性规律的认识,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人们越尊重规律,越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的必然就越多,改造世界的能力就越强,人们的自由程度也就越高。由此可见,自由并非是对必然的否定。 (3)应当看到,自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而必然才是绝对的。夸大自由而否定必然的观点属于无政府主义。30.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正确。理由: (

30、1)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发展基本过程的总括。社会进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有经济、政治、文化、精神、道德等多种因素,其中一个最根本的标准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从社会进步的根源上看,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大领域),决定社会最深刻变革的动力是生产力发展。因此,社会进步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31.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然属性。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理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界定。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

31、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有多种属性,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但最根本的是社会属性,即社会关系。自然属性是人与其他动物共有的属性。只有社会属性,才能将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三、简答题(总题数:8,分数:40.00)3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不总是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相一致。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一致。有的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的社会意识超越社会存在的发展

32、变化。 (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或阶段,其社会意识水平不一定先进;经济水平较低的国家或阶段,其社会意识的水平不一定落后。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是对以前思想成果的继承,马克思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辩证地否定。 (4)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其中政治法律思想对其他意识形式影响最大,哲学对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影响最深刻,科学对其他社会意识影响越来越明显。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先进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进步。夸大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唯心史

33、观;否定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历史机械论。33.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要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社会意识迟早也要发生变化;社会意识的内容来自社会存在,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社会意识,甚至是歪曲、荒诞、虚幻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可从社会存在找到它的原型;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中还有阶级性。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

34、意识阻碍社会进步。34.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其次,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再次,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中,除了生产方式外,还有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35.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国体是国家的类型,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

35、中,哪个是统治阶级,哪个是被统治阶级。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政权组织形式去统治别的阶级。 国体和政体之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要与国体相适应,为国体服务;政体有相对独立性。3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体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同时,人民群众积极地总结生产经验和改进生产工具,为社会发展提供原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为人民群众为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进行

36、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经验材料和物质条件;人民群众也是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变革来实现的,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同时,社会变革、进化也是人民群众推动的。37.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政治设施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必然或早或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与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与经济基础相适

37、应的上层建筑有利于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反之,对经济基础起破坏作用。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集中表现。38.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贯穿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之中的矛盾,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构成整个人类社会的基本领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决定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性质、面貌、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共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9.简述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是指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包括社会形态发展的纵向统一性和横向统一性。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指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民族精神上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表现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同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NF X42-300-1990 Biotechnolgy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Sewage treatment plant code of practice Prevention from biological risks to personnel and the environment 《生物工程 废水的.pdf NF X42-300-1990 Biotechnolgy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Sewage treatment plant code of practice Prevention from biological risks to personnel and the environment 《生物工程 废水的.pdf
  • NF X42-301-1998 Biotechnology Modified organism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Guidance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by analysis of the genomi.pdf NF X42-301-1998 Biotechnology Modified organism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Guidance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by analysis of the genomi.pdf
  • NF X42-303-1998 Biotechnology Modified organism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Guidance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by analysis of the functi生物.pdf NF X42-303-1998 Biotechnology Modified organism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Guidance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by analysis of the functi生物.pdf
  • NF X42-304-1998 Biotechnology Modified organism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Guidance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by analysis of the molecu工.pdf NF X42-304-1998 Biotechnology Modified organism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Guidance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by analysis of the molecu工.pdf
  • NF X42-307-1998 Biotechnology Modified organism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Guidance for the monitoring strategies for deliberate releas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microorga.pdf NF X42-307-1998 Biotechnology Modified organism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Guidance for the monitoring strategies for deliberate releas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microorga.pdf
  • NF X42-308-1997 Biotechnology Modified organism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Guidance for the sampling strategies for deliberate releas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生物技.pdf NF X42-308-1997 Biotechnology Modified organism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Guidance for the sampling strategies for deliberate releas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生物技.pdf
  • NF X42-309-1998 Biotechnology Modified organism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Guidance for the sampling strategies for deliberate releas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microorgani.pdf NF X42-309-1998 Biotechnology Modified organisms for applic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Guidance for the sampling strategies for deliberate releas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microorgani.pdf
  • NF X42-312-1998 Biotechnology Guidance on assessment of the purity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microorganism based products 《生物技术 微生物制品的纯度、生物活性和稳定性的评定指南》.pdf NF X42-312-1998 Biotechnology Guidance on assessment of the purity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microorganism based products 《生物技术 微生物制品的纯度、生物活性和稳定性的评定指南》.pdf
  • NF X42-313-1997 Biotechnology Guidance for quality control of diagnostic kits used in agriculture plant and animal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生物工程 农业.pdf NF X42-313-1997 Biotechnology Guidance for quality control of diagnostic kits used in agriculture plant and animal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生物工程 农业.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