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教育理论-113 及答案解析(总分:1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教育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德育的陶冶教育法重在 _(分数:2.00)A.自我教育B.实际锻炼C.潜移默化D.提高认识2.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学校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的规定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影响学制建立的主要因素是_(分数:2.00)A.生产力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D.民族文化传统3.在对学校隐性课程的分类中,一般把教师无意识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影响而构成的课程称之为(分数:2.00)A.物质性隐性课程B.制度性隐性课程C.
2、心理性隐性课程D.活动性隐性课程4.我国中小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_(分数:2.00)A.讲授法B.演示法C.谈话法D.实验法5.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_(分数:2.00)A.普通教育学B.新教育大纲C.教育学D.教学论6.以跑、走、跳、投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运动是 _(分数:2.00)A.田径B.体操C.球类D.武术7.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_(分数:2.00)A.运用教育教学规律B.进行科学发现C.进行科学发明D.探索未知领域8.智育中的“智”是指(分数:2.00)A.智力B.知识技能和智力C.知识D.技能9.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现代学制是
3、_(分数:2.00)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0.启发性教育原则的提出是符合_(分数:2.00)A.教学的目的B.教学任务C.知识本身的特点D.学生的认识规律11.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_(分数:2.00)A.了解和研究学生B.带好班级,教好学生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做好课时计划12.论语上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_(分数:2.00)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三、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13.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分数:6.00
4、)_14.集体舆论是班主任倡导的言论。 (分数:6.00)_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15.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分数:8.00)_16.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分数:8.00)_17.美育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分数:8.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18.试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分数:15.00)_六、心理学(总题数:0,分数:0.00)七、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9.技能的活动方式是 _(分数:2.00)A.合乎法则的B.不随意运动的C.遗传获得的D.知识经验的20.“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政治型、社会型、宗教型”是
5、人格类型中的(分数:2.00)A.心理机能类型B.内外倾向类型C.社会文化类型D.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2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种情绪状态属于_(分数:2.00)A.心境B.应激C.激情D.热情22.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 _(分数:2.00)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深度知觉D.方位知觉23.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_(分数:2.00)A.气质B.性格C.能力D.意志24.人们在阅读小说时,头脑中所构成的形象主要是 _(分数:2.00)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记忆表象D.无意想象25.下列各选项中,
6、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是(分数:2.00)A.见风流泪B.谈梅生津C.望梅止渴D.望而生畏26.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语言到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再到内部语言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_(分数:2.00)A.原型操作B.原型定向C.原型内化D.操作练习27.情绪、情感所反映的关系是 _(分数:2.00)A.人与人B.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C.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D.客观现实与人28.动机产生的条件是 _(分数:2.00)A.内部需要和外部刺激B.生存需求和精神需要C.物质追求和人生目标D.原发性和内隐性所使29.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与亲和的现象是(分数:2.00)A.人际吸引B.人际
7、交往C.人际关系D.人际互动30.心理咨询遵循的理论体系属于 _(分数:2.00)A.社会意识形态领域B.自然科学的领域C.心理科学的范畴D.哲学领域八、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6.00)31.流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能力。 (分数:6.00)_九、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32.简述智力的定义及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分数:8.00)_3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怎么划分的? (分数:8.00)_34.简要说明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 (分数:8.00)_十、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3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分数:15.00)_专
8、升本教育理论-113 答案解析(总分:14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教育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德育的陶冶教育法重在 _(分数:2.00)A.自我教育B.实际锻炼C.潜移默化 D.提高认识解析:解析 从陶冶教育法的概念及特点中应该就能找到答案。本题考查德育方法中陶冶教育法,注意对其溉念、方式、运用进行领会。2.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学校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的规定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影响学制建立的主要因素是_(分数:2.00)A.生产力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D.民族文化传统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建立
9、学制的依据。 学制的建立,必须依据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建立学制时,确定入学年龄、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的分段,都要考虑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影响学制建立的主要因素是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3.在对学校隐性课程的分类中,一般把教师无意识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影响而构成的课程称之为(分数:2.00)A.物质性隐性课程B.制度性隐性课程C.心理性隐性课程 D.活动性隐性课程解析:解析 考生首先要记住隐性课程分为三类:物质性隐性课程、制度性隐性课程、心理性隐性课程。其次,了解书中每类课程所包含的内容。4.我国中小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_(分数:2.00)A.讲授法 B.演示法C.谈话法D.实验
10、法解析:考点 教学方法 解析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有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讲授法是最古老、运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也是我国目前中小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5.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_(分数:2.00)A.普通教育学B.新教育大纲 C.教育学D.教学论解析:解析 A普通教育学是德国赫尔巴特的著作。D大教学论是捷克夸美纽斯的著作。C教育学是巴拉诺夫的著作。所以答案应选 B。6.以跑、走、跳、投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运动是 _(分数:2.00)A.田径 B.体操C.球类D.武术解析:7.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_(分数:2.00)A.运用教育教学规律B.进行科学发现C.进
11、行科学发明 D.探索未知领域解析:解析 教育的对象是未定型的、正在发展中的人,而教育的情景和条件又总是复杂多变的,对于教师来讲,不存在绝对“相同或不变的教育对象”和“相同或不变的教育条件”,因此任何教育教学规律都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去运用。对于教师劳动的特点、表现要深入理解。8.智育中的“智”是指(分数:2.00)A.智力B.知识技能和智力 C.知识D.技能解析:9.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现代学制是 _(分数:2.00)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解析:解析 1903 年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其教育目的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注意对每个
12、颁布的学制主要特点要熟记。10.启发性教育原则的提出是符合_(分数:2.00)A.教学的目的B.教学任务C.知识本身的特点 D.学生的认识规律解析:11.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_(分数:2.00)A.了解和研究学生B.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做好课时计划解析:12.论语上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_(分数:2.00)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解析:解析 理解“举一反三;的含义便可知答案。三、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13.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因此,教育目的就应该仅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13、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该观点属于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只看到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而忽视了教育目的也受人的发展需要制约。14.集体舆论是班主任倡导的言论。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而不是班主任所倡导的言论。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15.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说理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实践锻炼法。 (4)陶冶教育法。 (5)指导自我教育法。 (6)品德评价法。16.德育过
14、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7.美育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 (2)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 (3)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解析 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这一条包含的两点内容,不要有遗漏。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18.试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分数
15、:15.00)_正确答案:()解析:这一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特点,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一原则既考虑了学生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也顾及了可变性和特殊性,既有利于大多数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又有利于选拔特殊人才。贯彻这一原则要求: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要处理好一般与个别、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教学中应把主要精力用于全班集体教学上,同时兼顾个别;面向学生大多数,使学习的深度、速度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所能接受的;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六、心理学(总题数
16、:0,分数:0.00)七、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9.技能的活动方式是 _(分数:2.00)A.合乎法则的 B.不随意运动的C.遗传获得的D.知识经验的解析:20.“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政治型、社会型、宗教型”是人格类型中的(分数:2.00)A.心理机能类型B.内外倾向类型C.社会文化类型 D.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解析:2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种情绪状态属于_(分数:2.00)A.心境 B.应激C.激情D.热情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情绪的分类。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在人的其他一切体验和活动上都留下了烙印,影响人的整个
17、行为表现。所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就是这种情绪状态。22.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 _(分数:2.00)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深度知觉D.方位知觉 解析:23.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_(分数:2.00)A.气质B.性格 C.能力D.意志解析:解析 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性格。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东西,是人的个性中突出的因素。能力、气质、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方面,重点掌握它们的概念及特点。24.人们在阅读小说时,头脑中所构成的形象主要是 _(分数:2.00)A
18、.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 C.记忆表象D.无意想象解析:25.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是(分数:2.00)A.见风流泪B.谈梅生津 C.望梅止渴D.望而生畏解析:26.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语言到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再到内部语言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_(分数:2.00)A.原型操作B.原型定向C.原型内化 D.操作练习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 原型内化有三种水平: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这是智力技能的完成阶段,也就是智力活动完成内化的阶段,其特点是智力活动过程简化,实现自动化。27.情绪、情感所反映的关系是 _(分数
19、:2.00)A.人与人B.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C.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 D.客观现实与人解析:28.动机产生的条件是 _(分数:2.00)A.内部需要和外部刺激 B.生存需求和精神需要C.物质追求和人生目标D.原发性和内隐性所使解析:解析 内部需要和外部刺激诱因是动机产生的必要条件。29.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与亲和的现象是(分数:2.00)A.人际吸引 B.人际交往C.人际关系D.人际互动解析:30.心理咨询遵循的理论体系属于 _(分数:2.00)A.社会意识形态领域B.自然科学的领域C.心理科学的范畴 D.哲学领域解析:八、辨析题(总题数:1,分数:6.00)31.流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
20、为基础的认识能力。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错误。晶体智力则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凡是运用既有知识与学得技能去吸收新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属晶体智力。九、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4.00)32.简述智力的定义及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智力就是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属于智力。 (2)影响因素: 遗传与营养。 早期经验。 教育与教学。 社会实践。 主观能动性。3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怎么划分的?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马斯洛通过研究,把人
21、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34.简要说明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 (分数:8.00)_正确答案:()解析:(1)群体规模与特点。大量实证研究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是随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上升的; (2)社会支持。群体自身的一致性,是构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无论群体的规模如何,只要群体出现了不一致,即使持不同意见的人没有任何权威,都会使从众的比率大大下降; (3)任务的熟悉程度。判断涉及的事物客观标准越明确,人们对自我判断的肯定程度也越高,相应的行为从众率也越低
22、。随着问题的模糊性增加,人们会由于自身的判断失去明确的参照而倾向于从众; (4)性别。社会心理学家杰德勒研究发现,相对于女性,男性从众率的最高点出现稍微晚一些。心理学家考勒曼等人研究发现,问题难度与从众率的相关系数男性为 0.58,女性高达 0.89。表明女性在相应的困难程度上比男性更倾向于从众。十、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15.00)3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结合一个或多个教学实例阐述下列观点: (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明确目的任务是唤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条件;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也是唤起学生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正确组织教学,一贯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尽量防止分散注意的刺激出现;不断提高课堂艺术,激发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兴趣,在教法上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方式,保持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交替使用几种注意,是保持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注重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多样化;保持必要的工作速度;教学内容要难易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