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06 及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_(分数:2.00)A.380760nmB.1504000nmC.小于 380nmD.大于 760nm2.自然界中符合“S”形种群增长的生物是 _ 。(分数:2.00)A.蘑菇B.酵母C.小麦D.水稻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 。(分数:2.00)A.根据组织层次分类,生态学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B.按生物分类类群划分,生态学可分为普通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C.按生物的生存
2、环境类型划分,生态学可分为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农田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D.按生态学与不同应用领域的结合划分,生态学可分为水域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4.豆科作物和根瘤菌形成的根瘤,它们的这种关系属于 _ 。(分数:2.00)A.互利共生B.偏利共生C.原始协作D.负相互作用5.雄孔雀的羽毛比雌孔雀艳丽并以此吸引雌孔雀,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这是 _(分数:2.00)A.繁殖后代的需要B.吸引异性的需要C.自然选择的结果D.竞争配偶的结果6.下列环境问题中,与厄尔尼诺现象关系最密切的是_(分数:2.00)A.酸雨B.臭氧层空洞C.水体富营养化D.全球气候异常7.下列生态
3、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_(分数:2.00)A.农田B.湖泊C.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8.下列不能准确描述动物领域行为生态学意义的一项是 _(分数:2.00)A.具有隔离作用B.调节数量C.有利于繁殖D.具有伸缩性9.克列门茨提出的群落演替顶级理论是(分数:2.00)A.单元顶极理论B.多元顶极理论C.顶极格局假说D.A、B、C 都不是10.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越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越高,这种现象叫做 _ 。(分数:2.00)A.食物链的浓缩作用B.食物链的缩短作用C.食物链的放大作用D.食物链的传递作用二、填空题(
4、总题数:5,分数:10.00)11.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荒地等,都可使生物群落改变面貌。这些是人对 1 演替的影响。 (分数:2.00)12.K 对策生物与 r 对策生物有许多不同点, 1 对策生物通常繁殖率低、寿命长。 (分数:2.00)13.种群衰落和灭亡的速度在近代大大加快了,其原因常与 1 环境的改变有关。 (分数:2.00)14.大多数群落都有垂直的分化,这种情况称为 1 现象。 (分数:2.00)15.生态系统发展到 1 阶段时,生物量可达到最大值,而实际的增长率极小。 (分数:2.00)三、判断题(总题数:6,分数:12.00)16.K 对策生物一旦受到危害而种群下降就难以恢
5、复。 (分数:2.00)A.正确B.错误17.天鹅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环境,不具有较大的迁徙范围,但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种群密度较稳定。 (分数:2.00)A.正确B.错误18.荒漠由于极端干旱,只有旱生草本生存。 (分数:2.00)A.正确B.错误19.酸雨是指空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使雨水 pH 小于 7 而形成的。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0.温度年较差(年变幅)是一年中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差值。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1.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分数:2.00)A.正确B.错误四、简答题(总题
6、数:2,分数:14.00)22.有效积温法则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分数:10.00)_23.简述自然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 (分数:4.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24.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分数:20.00)_专升本生态学基础-106 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_(分数:2.00)A.380760nm B.1504000nmC.小于 380nmD.大于 760nm解析:2.自然界中符合“S”形种群增长的生物是 _ 。(分数:2.00)A.蘑菇B.酵母 C.小麦D
7、.水稻解析: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 。(分数:2.00)A.根据组织层次分类,生态学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B.按生物分类类群划分,生态学可分为普通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生态学C.按生物的生存环境类型划分,生态学可分为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农田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D.按生态学与不同应用领域的结合划分,生态学可分为水域生态学和陆地生态学解析:4.豆科作物和根瘤菌形成的根瘤,它们的这种关系属于 _ 。(分数:2.00)A.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C.原始协作D.负相互作用解析:解析 豆科植
8、物利用根瘤菌获得可吸收利用的氮,根瘤菌通过豆科植物吸收养分,这是互利共生的关系。故选 A。5.雄孔雀的羽毛比雌孔雀艳丽并以此吸引雌孔雀,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这是 _(分数:2.00)A.繁殖后代的需要B.吸引异性的需要C.自然选择的结果 D.竞争配偶的结果解析:6.下列环境问题中,与厄尔尼诺现象关系最密切的是_(分数:2.00)A.酸雨B.臭氧层空洞C.水体富营养化D.全球气候异常 解析:7.下列生态系统中,维护自身相对平衡能力最强的是 _(分数:2.00)A.农田B.湖泊C.热带雨林 D.北方针叶林解析:8.下列不能准确描述动物领域行为生态学意义的一项是 _(分数:2.00)A.具有隔离作用B.
9、调节数量C.有利于繁殖D.具有伸缩性 解析:9.克列门茨提出的群落演替顶级理论是(分数:2.00)A.单元顶极理论 B.多元顶极理论C.顶极格局假说D.A、B、C 都不是解析:10.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越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越高,这种现象叫做 _ 。(分数:2.00)A.食物链的浓缩作用 B.食物链的缩短作用C.食物链的放大作用D.食物链的传递作用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5,分数:10.00)11.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荒地等,都可使生物群落改变面貌。这些是人对 1 演替的影响。 (分数:2.00)解析:生物群落12.K 对策
10、生物与 r 对策生物有许多不同点, 1 对策生物通常繁殖率低、寿命长。 (分数:2.00)解析:K13.种群衰落和灭亡的速度在近代大大加快了,其原因常与 1 环境的改变有关。 (分数:2.00)解析:栖息14.大多数群落都有垂直的分化,这种情况称为 1 现象。 (分数:2.00)解析:成层15.生态系统发展到 1 阶段时,生物量可达到最大值,而实际的增长率极小。 (分数:2.00)解析:成熟三、判断题(总题数:6,分数:12.00)16.K 对策生物一旦受到危害而种群下降就难以恢复。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17.天鹅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环境,不具有较大
11、的迁徙范围,但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种群密度较稳定。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18.荒漠由于极端干旱,只有旱生草本生存。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19.酸雨是指空气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使雨水 pH 小于 7 而形成的。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20.温度年较差(年变幅)是一年中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差值。 (分数:2.00)A.正确B.错误 解析:21.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分数:2.00)A.正确 B.错误解析:四、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4.00)22.有效积温法则可应用于哪些方面? (分
12、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预测昆虫的年发生世代数; (2)预测生物的地理分布北界; (3)预测来年的害虫发生程度; (4)推算昆虫的年发生历及植物的物候期; (5)制定农业区划; (6)预报农时。23.简述自然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一种生物的进入和占领新栖息地,首先经过种群增长和建立种群,以后可出现不规则的或规则的(即周期性的)波动,也可能比较长期地表现为平坦的相对稳定;许多种类有时还会出现骤然的数量猛增,即大发生,随后又是大崩溃;有时种群数量会出现长时期的下降,称为衰落,甚至灭亡。 (1)种群增长:自然种群数量变动中,“J”型和“S”
13、型增长均可以见到,但曲线不像数学模型所预测时光滑、典型,常常还表现为两类增长型之间的中间过渡型。 (2)季节消长:对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首先要区别年内(季节消长)和年间变动。 (3)不规则波动:大多数生物种群数量的年间变动属于不规则的。 (4)周期性波动:群落发生周期性的种群变化。 (5)种群暴发:具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生物都可能出现种群的暴发。 (6)种群平衡:种群较长期地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成为种群平衡。 (7)种群的衰落和灭亡: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人类过度捕猎或栖息地被破坏),其数量会出现持久性下降,即种群衰落,甚至灭亡。个体大、出生率低、生长慢、成熟晚的生物,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14、。 (8)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24.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分数:20.00)_正确答案:()解析:人工选择是人为定向地使生物发生遗传变异,即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人为手段(定向培育、杂交选育、基因嫁接、克隆技术等)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或者通过改变和影响环境等环境胁迫的作用来影响生物生长和繁殖等。人工选择已经成为种群进化适应的强大动力之一 b 因此,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种群的进化与适应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遗传变异的结果。 人工选择不可避免地会有有害类型的产生,如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种群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