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稽阳高考模拟化学.docx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136925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浙江省稽阳高考模拟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7年浙江省稽阳高考模拟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7年浙江省稽阳高考模拟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7年浙江省稽阳高考模拟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7年浙江省稽阳高考模拟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年浙江省稽阳高考模拟化学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 分 ) 1.(2分 )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 A.MgO B.H2SO4 C.NaOH D.KNO3 【考点】 3A: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解析: A.MgO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不是盐,故 A错误; B.H2S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故 B错误; C.NaOH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 C错误; D.KNO3 是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故 D正确 。 答案: D 2.(2分 )仪器名称为 “

2、 蒸发皿 ” 的是 ( ) A. B. C. D. 【考点】 N1: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解析: 依据形状可知: A为烧杯, B为坩埚, C为水槽, D为蒸发皿 。 答案: D 3.(2分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能导电的是 ( ) A.石墨 B.液态 HCl C.葡萄糖 D.熔融的 Na2CO3 【考点】 D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解析: A.石墨是单质,不是电解质,故 A错误; B.液态氯化氢是电解质,但不能导电,故 B错误; C.葡萄糖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不导电,故 C错误; D.熔融碳酸钠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够导电,是电解质,故 D选 。 答案: D

3、4.(2分 )Fe2O3+3CO 2Fe+3CO2的反应类型是 ( ) A.化合反应 B.置换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考点】 B1: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A.反应物有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 A错误; B.没有单质参加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 B错误; C.反应中 Fe、 C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 C错误; D.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复分解反应,故 D错误 。 答案: C 5.(2分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 ) A.HCl B.CH3COONa C.FeCl3 D.NaCl 【考点】 DD:盐类水解的应用; D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解析

4、: A.HCl是强酸,在溶液中不水解,电离出氢离子溶液呈酸性,故 A错误; B.CH3COONa属于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故 B错误; C.FeCl3属于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水解显酸性,故 C正确; D.NaCl是强酸强碱盐,在溶液中不水解,其溶液呈中性,故 D错误 。 答案: C 6.(2分 )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SiO2通常用于通讯行业 B.发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而碳酸钠可作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D.金属钠可用于冶炼钛等金属 【考点】 1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解

5、析: A.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通常用于通讯行业,故 A正确; B.碳酸钠碱性较强,不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故 B错误; C.明矾溶于水,电离产生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固体杂质颗粒,可用作净水剂,故 C正确; D.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可以用于冶炼钛等金属,故 D正确 。 答案: B 7.(2分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H2CH2 C.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D.H2O分子的比例模型 【考点】 43:电子式 解析: A、硫离子的核内有 16个质子,带 16 个正电荷,核外有 18

6、 个电子,故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 A错误; B、乙烯的结构简式中碳碳双键不能省略,故结构简式为 CH2=CH2,故 B错误; C、双氧水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故 C错误; D、水分子为 V型结构,且 H原子比 O原子小,故比例模型为 ,故 D正确 。 答案: D 8.(2分 )有关硫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浓硫酸参与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硫在足量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 SO3 C.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漂白性 D.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生长,可在葡萄酒中微量添加 【考点】 F5: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解析: A、根据是否有化合价的变化,如氢氧化钠与

7、浓硫酸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故 A错误; B、硫与氧气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故 B错误; C、 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氧化还原反应,是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故 C错误; D、二氧化硫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故常用作葡萄酒的抗氧化剂,所以二氧化硫可用于抑制酒类中细菌生长,故 D正确 。 答案: D 9.(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配制一定物 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量筒是必需仪器 B.实验室中,盛装 NaOH 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 C.某未知液中加入稀 NaOH 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未知液中不含 NH4+ D.用 pH

8、 试纸测定某溶液的 pH时,需预先用蒸馏水湿润 pH 试纸 【考点】 U5: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 A.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可用量筒,但如用固体配制溶液,可不用量筒,故 A错误; B.氢氧化钠可腐蚀玻璃,如用玻璃塞,易被腐蚀,则应用橡皮塞,故 B正确; C.氨气易溶于水,稀溶液不生成氨气,应用浓氢氧化钠溶液,故 C错误; D.为防止实验误差, pH不能事先湿润,故 D错误 。 答案: B 10.(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2O与 D2O 互为同位素 B.纤维素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干冰和冰为同一种物质 D.甲烷和十六烷互为同系物 【考点】 33: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 A

9、.H2O与 D2O是化合物不是原子,不是同位素,故 A错误; B.维素与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 B错误; C.干冰为二氧化碳,冰为水,不是同一种物质,故 C错误; D.甲烷和十六烷结构相似,具有组成上相差 CH2,二者互为同系物,故 D正确 。 答案: D 11.(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燃料,它们属于可再生资源 B.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石油的分馏、催化裂化、裂解等石油加工方法,其目的均为得到更多的汽油 D.化肥的大量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考点】 FE: 三废 处理与环境保护 解析: A.化石燃料

10、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是由远古时代的动植物转化而来,故不能再生,故 A错误; B.经光合作用,太阳能可转化为化学能,大自然成功利用太阳能,故 B正确; C.石油裂解的目的是得到小分子的烯烃,工 业可用于制备乙烯,故 C错误; D.化肥含有的氮元素为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可导致水体污染,故 D错误 。 答案: B 12.(2分 )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B.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 C.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的速率都不为 0 D.增大反应物浓度、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 【考点】 CA:化学反应速

11、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 A.化学反应速率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难度的减少或生成物难度的增加来表示,故 A正确; B.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故 B错误; 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 0,故 C正确; D.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 D 正确 。 答案: B 13.(2分 )实现下列转化的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H2SO3H 2SO4: 2H2SO3+O2=2H2SO4 B.FeFe 3+: 2Fe+6H+=2Fe3+3H2 C.Br Br 2: 2Br +I2=Br2+2I D.Cu

12、CuSO 4: Cu+2H2SO4(稀 )=CuSO4+SO2 +2H2O 【考点】 49: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48: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 A、 H2SO3H 2SO4 ,亚硫酸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SO3+O2=2H2SO4,故 A正确 ; B、 FeFe 3+,铁和稀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氢气,实现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Fe+3Cl22FeCl3,故 B错误; C、 Br Br 2,溴单质氧化性大于碘单质,碘单质不能氧化溴离子,实现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 2Br +Cl2=Br2+2Cl ,故 C错误; D、 CuCuSO 4,铜和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实现转化反应的化

13、学方程式 Cu+2H2SO4(浓 ) CuSO4+SO2 +2H2O,故 D错误 。 答案: A 14.(2分 )如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 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 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R X Y Z A.元素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H3PO4 B.元素 Y有两种常见的氧化物且都能与元素 R的氢化物反应生成对应价态的酸 C.R、 X、 Y三者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增强 D.Z的单质能与 Y的某些化合物发生置换反应 【考点】 8J: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解析: 短周期元素 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 3,则 X的次外层含有 8电子,最

14、外层含有 5 个电子,为 P元素;然后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 R、 Y、 Z 依次为 O、 S、Cl, A.X为 P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H3PO4,故 A正确; B.Y为 S元素, Y为 O元素, S元素存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两种常见氧化物, Y的氢化物为水,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分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亚硫酸,故 B正确; C.R、 X、 Y分别为 O、 P、 S,三者的非金属性: O S P,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按照 R、 Y、 X顺序依次增强,故 C错误; D.Z 的单质为氯气, Y 为 S 元素,氯气能够与硫化氢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S 单质和 HCl,故 D正确 。

15、答案: C 15.(2 分 )苯环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结构,下列不可以作为事实依据的是 ( ) A.苯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B.苯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 C.苯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与 H2反应生成环己烷 D.邻二氯苯只有一种结构 【考点】 IG:苯的结构 解析: A.苯不能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能够证能够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故 A不选; B.苯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能够证明苯环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故 B不选; C.苯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与 H2 反应生成环己烷,可以证明苯中含有不饱和键,不能说明苯中碳碳键是

16、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结构,故 C选; D.若苯分子中碳碳键为单键和双键交替相连,则邻二溴苯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而实际上邻二溴苯只有一种结构,则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故 D不选 。 答案: C 16.(2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乙烯在空气中燃烧时有黑烟,因此可以用燃烧法区别甲烷和乙烯 B.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取代反应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发生变性 D.氨基酸能够以不同数目和顺序相结合形成结构复杂的多肽 【考点】 HD: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 A.甲烷和乙烯的含碳量不同,燃烧的现象不同,故 A正确; B.苯在浓硫酸作用下可发生硝化反

17、应,也为取代反应,故 B正确; C.蛋白质在硫酸铵溶液中发生盐析,没有发生变性,故 C错误; D.氨基酸发生缩聚反应,可形成多肽化合物,故 D正确 。 答案: C 17.(2分 )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锌是该电池的负极 B.锌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铜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e =H2 D.若将电解质溶液换成 AgNO3溶液,两电极的反应式均发生改变 【考点】 BH: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解析: A.Zn 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故 A正确; B.Zn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 B正确; C.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铜电极的电

18、极反应式为: 2H+2e =H2 ,故 C正确; D.若将电解质溶液换成 AgNO3溶液,正极上银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 Zn失电子,则负极的反应不变,故 D错误 。 答案: D 18.(2分 )一定条件下,反应 4NH3(g)+5O2(g)4NO(g)+6H2O(g) H= a kJ/mol,在 5L密闭容器中进行, 10s时,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60mol,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10s内, 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08molL 1s 1 B.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6v(O2)正 =5v(H2O)逆 C.10s内,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0.1akJ D.10s时,

19、H2O的反应速率为 0.012molL 1s 1 【考点】 CP:化学平衡的计算 解析: 10s 时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60mol,则用水蒸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H2O)= 0.6mol5L10s =0.012molL 1s 1, A.10s内, NH3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NH3)= 46 v(H2O)=0.012molL 1s 1 46=0.008molL 1s1,故 A正确; B.6v(O2)正 =6v(H2O)逆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 B正确; C.根据 4NH3(g)+5O2(g)4NO(g)+6H2O(g) H= a kJ/mol 可知,生成 0.6

20、mol水蒸气放出的热量为: akJ/mol 0.6mol6 =0.1akJ,故 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 10s 时 H2O的反应速率为 0.012molL 1s 1,故 D正确 。 答案: B 19.(2 分 )(2012大纲版 )反应 A+BC ( H 0)分两步进行 A+BX ( H 0) XC ( 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 A. B. C. D. 【考点】 BB:反应热和焓变 解析: 由反应 A+BC ( H 0)分两步进行 A+BX ( H 0) XC ( H 0)可以看出,A+BC ( H 0)是放热反应, A和 B 的能量之和大于 C,

21、由 A+BX ( H 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 XC ( H 0)是放热反应,故 X 的能量大于 A+B; A+B 的能量大于 C; X 的能量大于 C,图象 B符合 。 答案: B 20.(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碘单质的升华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B.NH4Cl 属于离子化合物,该物质中只存在离子键 C.在 N2、 CO2和 SiO2物质中,都存在共价键,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 D.金刚石和足球烯 (C60)均为原子晶体 【考点】 91:化学键 解析: A、分子晶体的三态变化时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所以碘单质的升华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故 A正确; B、 NH4Cl

22、属于离子化合物,该物质中存在铵根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又存在氮与氢之间的共价键,所以不是单一存在离子键,故 B错误; C、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 C错误; D、金刚石是原子晶体,而 (C60)是由分子构成的,属于分子晶体,故 D错误 。 答案: A 21.(2分 )25 时,甲、乙两烧杯分别盛有 5mL pH=1的盐酸和硫酸,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量浓度: c 甲 =2c 乙 B.水电离出的 OH 浓度: c(OH )甲 =c(OH )乙 C.若分别用等浓度的 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 pH:甲 =乙 D.将甲、乙烧杯中溶液混合后 (不考虑体积

23、变化 ),所得溶液的 pH 1 【考点】 D5: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解析: 盐酸是一元强酸,硫酸是二元强酸,其 pH相等说明氢离子浓度相等, A、盐酸和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等时,盐酸浓度为硫酸浓度的 2 倍,即 c 甲 =2c 乙 ,故 A正确; B、 pH相等说明氢离子浓度相等,则氢氧根离子浓度也相等,故 B正确; C、 pH相等说明氢离子浓度相等,若分别用等浓度的 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 pH 都为 7,故 C正确; D、甲、乙烧杯中溶液混合时,若不考虑体积变化,氢离子浓度不变,故 D错误 。 答案: D 22.(2分 )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4、( ) A.1L 1mol/L的盐酸中含 HCl分子的数目为 NA B.1 mol 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是 3 NA C.常温常压下, 15g乙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键数目为 3.5NA D.标准状况下, 4.48 L重水 (D2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2NA 【考点】 4F: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 A、 HCl溶于水后完全电离,故盐酸溶液中无 HCl分子,故 A错误; B、氯气和铁反应后变为 1价,故 1mol氯气反应后转移 2NA个电子,故 B错误; C、 15g乙烷的物质的量为 0.5mol,而乙烷中含 7 条共价键,故 0.5mol乙烷中含 3.5NA条共价键,故 C正确; D

25、、标况下重水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 D错误 。 答案: C 23.(2分 )常温下向 20mL0.1mol/LHA溶液中逐滴加入 0.1mol/LNaOH溶液,其 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忽略温度变 化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由题可知 HA为弱酸 B.滴定终点位于 c和 d 点之间 C.滴定到 b点时: n(Na+)+n(H+) n(OH )+n(HA)=0.002mol D.滴定到 d点时: c(OH ) c(Na+) c(A ) c(H+) 【考点】 DO: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 ph 的计算 解析: A、 20mL0.1mol/LHA 溶液

26、 pH=3,所以酸是弱酸,故 A正确; B、向 20mL0.1mol/LHA溶液中逐滴加入 0.1mol/LNaOH溶液,恰好中和时溶液呈碱性, pH 7,溶液呈中性,需要酸稍过量,滴定终点位于 c和 b点之间,故 B错误; C、滴定到 b点时,根据电荷守恒: n(Na+)+n(H+) n(OH )=n(A ), n(A )+n(HA)=0.002mol,即 n(Na+)+n(H+) n(OH )+n(HA)=0.002mol,故 C正确; D、 d 点所的溶液是氢氧化钠和 NaA 溶液的混合物, c(Na+) c(A ),氢氧化钠剩余, c(Na+) c(OH ) c(A ) c(H+),故

27、 D错误 。 答案: BD 24.(2 分 )已知还原性 I Fe2+ I2,在水溶液中 I2可被 Cl2氧化为 IO3 ,向含溶质 amol 的FeI2溶液中通入 bmol Cl2,充分反应 (不考虑单质与水的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当 a=2b时,反应后的粒子浓度之比: c(Fe2+): c(I ): c(Cl )=1: 1: 1 B.当 3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 2Fe2+4I +3Cl2 2Fe3+2I2+6Cl C.当 13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 2Fe2+4I +13Cl2+12H2O 4IO3 +26Cl +2Fe3+24H+ D.若反应后溶液中 I

28、2与 IO3 的物质的量为 1: 1,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 3.5b mol 【考点】 BQ: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解析: A、当 a=2b时,则碘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4bmol,而 bmol Cl2消耗 2bmol 的 I ,生成2bmolCl ,所以反应后的粒子浓度之比: c(Fe2+): c(I ): c(Cl )=1: 1: 1,故 A正确; B、当 3a=2b时,也就是 b=1.5amol, 1.5amolCl2得到 3amol的电子,所以 Fe2+正好全被氧化,且亚铁离子与碘离子要符合组成之比为 1: 2,则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为: 2Fe2+4I +3Cl22Fe3+2I2+6Cl ,故

29、 B正确; C、当 13a=2b 时,也就 =6.5amol,氧化还原反应完毕, 2Fe2+4I +13Cl2+12H2O 4IO3 +26Cl +2Fe3+24H+,故 C正确; D、若反应后溶液中 I2与 IO3 的物质的量为 1: 1,说明亚铁离子完全被氧化, amol 的 FeI2,所以 amol的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另外 amol的碘离子氧化成碘酸根离子,所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amol+6amol=8amol,故 D错误 。 答案: D 25.(2 分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 6 种离子中的某几种: Cl 、 SO42 、 HCO3 、 Na+、 K+、 Mg2+,所含离子的

30、浓度均相等 .为了确认溶液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取 200mL 上述溶液,加入足量 Ba(OH)2溶液,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 4.88g,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 2.33g.关于原溶液组成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一定存在 SO42 、 HCO3 、 Mg2+,至少存在 Na+、 K+中的一种 B.为了确定是否存在 Cl ,可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C.c(HCO3 )=0.05mol/L D.4.88g沉淀中含有 3 种成分 【考点】 GS:无机物的推断 解析: 加入足量 Ba(OH)2溶液,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 4.88g,向沉淀中加入过

31、量的盐酸,有 2.33g,可知 2.33g 沉淀为硫酸钡,则含 SO42 为 2.33g233g/mol=0.01mol,可知 4.88g 沉淀为硫酸钡和其它沉淀的混合物,离子浓度均相等,沉淀若为碳酸钡,则含HCO3 ,碳酸钡的质量为 0.01mol 197g/mol=1.97g 4.88g 2.33g,则沉淀还含为氢氧化镁,则含 Mg2+为 =2.55g1.9758g/mol =0.01mol,由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 Na+、 K+中的一种,不能确定是否含 Cl ,若 Na+、 K+均存在,则含 Cl , A.由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存在 SO42 、 HCO3 、 Mg2+,至少存在 Na+、

32、 K+中的一种,故 A正确; B.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SO42 、 Cl 均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检验,故 B错误; C.c(HCO3 )= 0.01mol0.2L =0.05mol/L,故 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 4.88g 沉淀中含有 3 种成分,分别为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钡,故 D正确 。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4小题,共 20 分 ) 26.(4分 )甘蔗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经济作物 。 (1)B的分子式是 。 解析: 通过以上分析知, B为葡萄糖,其分子式为 C6H12O6。 答案 : C6H12O6 (2)向试管中加入甘蔗渣经浓硫酸水解后的混合液

33、,先加 NaOH溶液,再加新制氢氧化铜,加热,可看到 (现象 )。 解析: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 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 答案 :砖红色沉淀 (3)写出 CD 的化学方程式 。 【考点】 HB:有机物的推断; HD: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解析: 甘蔗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反应生成 C为 CH3CH2OH,则 A 是果糖、 B是葡萄糖,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D为 CH3COOCH2CH3, C是乙醇,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

34、生成乙酸乙酯,反应方程式为 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 答案 : 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 27.(6分 )固体 D是一种红色氧化物 。 (1)混合气体 A通入足量 NaOH溶液后,溶液 B中属于盐的溶质有 。 解析: 分析可知,混合气体 A 通入足量 NaOH溶液后,溶液 B中属于盐的溶质有硫酸钠和亚硫酸钠,化学式为: Na2SO3; Na2SO4。 答案 : Na2SO3 Na2SO4 (2)白色沉淀 C中加入盐酸的实验现象为 。 解析: 白色沉淀 C中加入盐酸,亚硫酸钡和盐酸溶解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的现

35、象为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 答案 :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 (3)固体 D与 HCl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考点】 GR: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解析: 固体 D 为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 答案 : Fe2O3+6H+=2Fe3+3H2O 28.(6 分 )为了探究实验室制氯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氯气之间量的关系 ,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装置 A的名称是 解析: 由装置图可知装置 A为干燥管 。 答案 :干燥管 (2)该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 解析: 可利用压强差原理检查气密性,操作方法

36、为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 B中加入水至液面高于 A,若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 答案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 B中加入水至液面高于 A,若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3)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 20mL 12mol/L 的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氯气少于0.06mol,其可能原因有 a.加热使浓盐酸放出大量 HCl b.盐酸变稀后不发生该反应 c.烧瓶中残留有氯气 d.装置 B中液面高于 A. 【考点】 U2: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 n(HCl)=0.24mol,反应的方程式为 MnO2+4HCl MnCl2+Cl2 +2H2O,如盐酸完全反应,则生成 0.06mol

37、氯气,盐酸具有挥发性,加热促进氯化氢的挥发,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二氧化锰只能与浓盐酸发生反应,与稀盐酸不反应,测量气体体积时,A、 B液面应相等,如装置 B中液面高于 A, A中压强较大,气体体积较小 ,氯气将空气排除,则装置内一定残留氯气,不是导致体积偏小的原因 。 答案 : abd 29.(4 分 )取一定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分成两等份,对其中一份样品进行加热完全分解产生 CO2 112mL,另一份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 150mL 稀盐酸时产生 CO2 112mL,过量时产生 CO2 448L(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 ) (1)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物

38、质的量之比 。 解析: (1)对其中一份样品进行加热完全分解产生 CO2 112mL,则 2NaHCO3 Na2CO3+CO2 +H2O 2mol 22.4L n(NaHCO3) 0.112L n(NaHCO3)= 2mol0.112L22.4L =0.01mol, 另一份样品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盐酸时产生标准状况下 448mLCO2 ,该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0.448L22.4/mol=0.02mol,根据 C 原子守恒可知混合物中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 0.2mol,则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 0.01mol=0.01mol, 所以混合物中碳酸氢钠

39、与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之比 =0.01mol: 0.01mol=1: 1。 答案 : 1: 1; (2)盐酸物质的量浓度为 。 (保留 2位有效数字 ) 【考点】 M3: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解析: 先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时,碳酸钠优先反应,根据反应 Na2CO3+HCl NaHCO3+NaCl可知, 0.01mol碳酸钠完全反应化学 HCl 的物质的量为 0.1mol,然后发生反应: NaHCO3+HCl NaCl+CO2 +H2O,生成标准状况下 112mL 二氧化碳时消耗 HCl 的物质的量为: n(HCl)=n(CO2)= 0.112L22.4/mol =0.005mol,

40、则 150mL 该稀盐酸中含有 HCl 的物质的量为:0.01mol+0.005mol=0.015mol, 所以该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15mol0.15L =0.1mol/L。 答案 : 0.1mol/L 三、加试题: 30.(10 分 )为迎接 G20 峰会的到来,浙江加大了对环境治理的力度 .其中对含氮化物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 .氮氧化物 (1)已知: N2(g)和 O2(g)反应生成 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 1: 2NO(g)N2(g)+O2(g) H= 你认为该反应能否自发,并说明理由 解析: 2NO(g)N2(g)+O2(g),反应热等于生成物的键能反应

41、物的键能, H=(2632kJ/mol) (946kJ/mol+498kJ/mol)= 180kJ/mol,该反应的 H 0,如能自发进行,应满足 H T S 0, S不确定,则若 S 0则反应一定自发;若 S 0则反应在低温下自发 。 答案 : 180kJ/mol 该反应 H 0,若 S 0 则反应一定自发;若 S 0 则反应在低温下自发 (2)科学家利用 2NO(g)Na(g)+O2(g)来消除 NO 的污染 .1molNO 在恒温、容积恒定为 1L 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10min后达到平衡, NO 的物质的量为 0.4mol.在第 15min时,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迅速增大至 2L

42、 并保持恒容,第 25min 时到达平衡;第 30min时,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再通入 0.2molNO,第 50min 时达到平衡,请在图 2 中画出从第 15min起到 70min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 解析: 1molNO在恒温、容积恒定为 1L 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10min后达到平衡, NO的物质的量为 0.4mol.在第 15min 时,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迅速增大至 2L 并保持恒容,因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平衡不移动,第 30min 时,保持温度和体积不 变,向容器中再通入0.2molNO, NO 物质的量增大,且平衡逆向移动,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含量不

43、变,第 50min时达到平衡, NO 的物质的量应变为 0.48mol,则图象为 答案 : 亚硝酸盐 (1)来源:用氧化性熔融盐处理钢铁表面氧化膜时会产生污染物亚硝酸盐,请写出 FeO 与NaNO3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 解析: FeO 与 NaNO3 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和亚硝酸钠,方程式为 2FeO+NaNO3Fe2O3+NaNO2。 答案 : 2FeO+NaNO3 Fe2O3+NaNO2 (2)电化学处理:用电解法降解 NO2其原理如图 3所示 电源正极为 (填 A 或 B), 阴极反应式为 。 【考点】 CK: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解析: 用电解法降解 NO2其

44、原理如图 3 所示, NO2在阴极被还原生成氮气,则 A 为正极, B为负极,阴极发生 2NO2 +6e +4H2O=N2 +8OH 。 答案 : A; 2NO2 +6e +4H2O=N2 +8OH 四、加试题 31.(10 分 )以苯甲醛为原料,通过 Cannizzaro反应来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反应式为: 主反应: 副反应: 主要物料的物理常数如表: 名称 分子量 性状 相对密度 (gcm 3) 沸点 ( ) 溶解度 水 乙醚 苯甲醛 106 无色液体 1.04 179 微溶 易溶 苯甲酸 122 无色晶体 1.27 249 0.21g 66g 苯甲醇 108 无色液体 1.04 205

45、微溶 易溶 乙醚 74 无色液体 . 0.71 35 不溶 实验步骤: (1)仪器 A的作用是 。 解析: 由仪器结构特征,可知 A为冷凝管,作用是冷凝回流 。 答案 :冷凝回流 (2)蒸馏操作时温度应该控制在 左右 .获得产品乙时进行的操作 的名称是 。 解析: 苯甲醛和氢氧化钠反应得到苯甲酸钠和苯甲醇,二者互溶,分离采用蒸馏法,苯甲醇的沸点是 205 ,所以蒸馏操作时温度应该控制在 205 左右,苯甲酸钠可以和盐酸之间反应得到苯甲酸,获得产品乙苯甲酸时进行的操作 的名称是 抽滤 (过滤、减压过滤 )。 答案 : 205 抽滤 (过滤、减压过滤 ) (3) 上层溶液 1中除乙醚外主要有机杂质

46、是 、 。 洗涤时先后用到了饱和 NaHSO3溶液、 10%的 NaHCO3溶液和水 。 洗涤操作在 中进行 。 a.烧杯 b.布氏漏斗 c.烧瓶 d.分液漏斗 加入 10%的 NaHCO3溶液至 (填现象 )时说明杂质已被除尽 。 解析: 上层液中还含有未反应的苯甲醛、苯甲酸,苯甲酸、苯甲醛的沸点较低,易溶于有机物溶剂中,即上层溶液 1中除乙醚外主要有机杂质是苯甲醛、苯甲酸, 苯甲醛、苯甲酸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洗涤操作在分液漏斗正确进行; 加入 10%的 Na2CO3溶液除去生成的苯甲酸,加入 10%的 Na2CO3溶液除去生成的苯甲酸,没有气泡生成时说明杂质已被除尽 。 故答案为:苯甲醛、

47、苯甲酸 d 无气泡生成; (4)若产品甲的质量为 5.40g,则产品甲的产率是 。 【考点】 U3: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解析: 15.0mL 苯甲醛的质量为 15.0mL 1.06g/mL,其物质的量为 151.04106 mol 0.15mol,由方程式可知生成苯甲醇为 0.15mol2 =0.075mol,故苯甲醇的产率为 5.40.075108 100%=66.7%, 故答案为: 66.7%. 32.(10 分 )有机物 G是一种 “ 兴奋剂 ” ,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1)写出化合物 E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红外光谱显示含有三种官能团,其中无氧官能团与 E相同,不含甲基 1H NMR谱显示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 苯环上只有 4个取代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