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 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真题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为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教育部提出优秀传统戏剧进校园。在学生关注的传统戏剧中,京剧是主要剧种之一。京剧中人物的脸谱与人物形象息息相关,如关公为红脸,代表仗义忠心,舞台上的曹操经常被描绘为奸猾狡诈且生性多疑,据此判断,曹操的脸谱颜色应该是( ) A.白色 B.黑色 C.蓝色 D.黄色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的艺术成就 。 京剧脸谱颜色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 蓝色 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
2、。 黑色 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 。 白色 代表阴险,疑诈,飞 扬,肃煞的人物形象 , 如:曹操 。 绿色 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 , 如:武天虬 。 黄色 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 。 答案: A 2.秦始皇 “ 废分封,设郡县 ” ;汉武帝实行 “ 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 ” ;孝文帝 “ 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 ” ;武则天 “ 设武举、开殿试 ” ;清雍正 “ 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 。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B.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秦朝巩
3、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女皇武则天 。 秦始皇 “ 废分封,设郡县 ” ;汉武帝实行 “ 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 ” ;孝文帝 “ 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 ” ;武则天 “ 设武举、开殿试 ” ;清雍正 “ 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 。这些帝王采取的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ACD 只突出体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 。 答案: B 3.19 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 B.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
4、.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 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 中国的生活用品都是外国商品,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 A 选项说法错误, B 选项时间点不符, D 选项材料体现不出 。 答案: B 4.“ 一五 ” 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 493 亿元,超过计划 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 1957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 704 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 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这些成就( )
5、 A.推进了城市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到工业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 。 1953- 1957 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 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 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 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
6、业基地 。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答案: C 5.11-12 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市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这反映出当时( )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 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解析: 本题考查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 据 “11 -12 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市民间
7、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 ” 可知,材料中关键信息 “ 市民称颂 ” 可知,表达了市民阶层鲜明的态度,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答案: D 6.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通过国家大力兴建铁路、发展国家的邮政和电讯事业,建立官营企业;此外,还通过明治政府力量,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这样,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近代化。这些表明日本( ) A.利用国家力量实现近代化 B.利用民间资本实现近代化 C.利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 D.利用外国资本实现近代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内容 。 明治维新在经济方面,规定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 “ 明治政府兴建工厂
8、,修筑铁路,举办邮政、电讯事业,扶植、保护私人企业 的发展 ” 反映的正是明治维新中大力发展工商业的措施,是利用国家力量实现近代化 。 答案: A 7.1944 年,国际货币制度(即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 1947 年, 23 国签订了关贸总协定,在这些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中,美国占据了支配地位。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 1995年 1 月,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由美国占支配地区的关贸总协定。这表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已明显增强 B.强权政治左右着世界的发展 C.稳定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美国已成为世界的领导者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 。 依据题干 “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由美国
9、 占支配地区的关贸总协定 ” 判断经济全球化趋势加 。 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它以明确的规则、相互的承诺为各国经济交往搭建了一个共同的平台 , 这也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已明显增强 。 答案: A 8.1949 年 4 月,英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随着欧洲经济高速发展, 1973 年,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 1993 年,欧共体首脑会议宣布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 12 国成立欧洲联盟;随着世界经济和英国自身的发展, 2016 年,英国决定退出欧盟。这些表明,影响英国决策的决定因素是( ) A.外国影响 B.民族矛 C.意识形态 D.国家利益 解析: 本题以英国历史切入考查影响英国决策的决定因
10、素 。 1949 年 4 月,英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随着欧洲经济高速发展, 1973 年,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 1993 年,欧共体首脑会议宣布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 12 国成立欧洲联盟;随着世界经济和英国自身的发展, 2016年,英国决定退出欧盟 。 英国加入北约、欧洲共同体,与其它欧洲国家成立欧盟,包括当下选择退出欧盟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这表明影响英国决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 。 答案: D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4 分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 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平交往,这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和
11、平往来的直接效果是人类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二是暴力冲突,即战争方式,这种交往方式更大的后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毁灭,许多优秀文明由此衰落。 摘编自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 齐格勒著)、(中华文明史)(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 材料二 : 汉唐国力强盛,对外交往发达。两汉时期,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汗血马等农作物和畜牧品种,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期,西方的先进冶炼技术传入中国,唐朝音乐舞蹈吸收了西域和外国的
12、精华,有风格多样、优美和谐的音乐作品,有雄劲(刚劲、豪爽、活泼)的健舞和柔和婉转的软舞(如秦王破阵舞霓裳羽衣舞) 。 此外,中东地区的服饰、生活习惯也相继入中原,有西域人在长安开酒店。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下册 材料三 : 明成祖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加强海外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 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云南晋宁人,有组织能力,而且能文能武,勇敢机智,深受明成祖的宠信;郑和的祖父、父亲到麦加朝过圣,与阿拉伯商人有接触,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通晓伊斯兰教诸国的文化习俗,懂得一些航海知识。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
13、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外交往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 依据课本知识,汉唐时期,中外交往范围广泛,同亚洲许多国家都有往来;内容丰富,涉及使者往来、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技术、商品贸易、宗教领域等各方面;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互相学习、相互吸收先进的经济文化 。 所以汉唐时期,中外交往在物质和生产技术,精神文化的交流,都丰富了中华文化,以此作答即可 。 答案: 物质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精神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 。 (2)据材料三,概括郑和出使西洋所具备的个人优势。 解析: 由材料 “ -1
14、433 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 祖父、父亲到麦加朝过 圣,与阿拉伯商人有接触,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通晓伊斯兰教诸国的文化习俗,懂得一些航海知识 ” 可知,郑和出使西洋所具备的个人优势包括皇帝信任,组织能力强,个人素质过硬,通晓西洋概况,知识丰富全面等,据此解答即可 。 答案: 皇帝信任,组织能力强,个人素质过硬,通晓西洋概况,知识丰富全面等 。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汉、唐、明朝对外交往发达的相同前提条件;简要说明汉、唐、明朝对外交往的相同意义。 解析: 依据课本知识,汉、唐、明朝对外交往发达的相同前提条件包括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
15、展 。 汉朝开启了丝绸之路,首次开通陆路交流,为汉武帝打匈奴,扩大中国版图奠定定基础,并为佛教的传入做准;唐朝是最繁荣的时期,设西域都户,和西方国家交流,海路也开通与日本等东亚诸国交流频繁,形成儒家文化圈;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来物种,如长颈鹿、香料,同时输出茶叶、陶瓷等,三者都推动了不同文化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 答案: 相同前提条件: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展 。 相同意义: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 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 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民族独立
16、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国家发展是民族独立的重要元素。 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任务(也是近代化的前提和任务)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第一位的。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才能为国家富强创造必要的前提;在新中国国家富强是首要的,只有国家富强才能使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有根本保障。 摘编自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历史的回顾(简明注释本) 结合材料和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围绕 “ 独立、统 一与国家富强 ”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 本题考查 新中国的成立。 本题是论述题
17、,考查的是学生开拓性思维的能力和论述、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 只要论题明确,观点鲜明;阐述完整,史论结合,言之有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论证充分即可 。 例如:论题是:独立、统一与国家富强 。 论证: 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任务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 统一,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的富强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们进行了艰难的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
18、主义建设更是成就斐然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又为我国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根本保障等 。 答案 : 论题 :独立、统一与国家富强 。 论证: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任务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的富强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们进行了艰难的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特别 是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更是成就斐然 。
19、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又为我国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根本保障等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十八世纪,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法国是个农业国,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冲破 封建制度的束缚。 1789 年 7 月,法国大革命爆发。 十九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已经有所发展。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还出现了手工劳动逐步被机器生产取代的趋势。但俄国落后的农奴制限制了自由劳动力的供应和国内市场的开拓 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 : 拿破仑当政时期, “ 用不断的战
20、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 ” ,在占领区实行了若干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继承和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与原则,正如恩格斯说的一样。 “ 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 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逢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 ” 胜利和赞誉滋长了拿破仑的野心, 1812 年,拿破仑亲率大军远征俄国,不久,侵俄战争失败,这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崩溃。 1814 年,拿破仑退位。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 (俄国十月革命后,以法国、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革命)从 1918 年起,苏维埃俄国采取了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这一非常措施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
21、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920 年底,苏俄粉碎了(以法国、英国为首的)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列宁从实际出发,停止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并于 1921 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 (1)据材料一,指出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共同原因。 解析: 据材料一 “ 十八世纪,封建王朝统治下的法国是个农业国,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冲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 1789 年 7 月,法国大革命爆发 十九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已经有所发展 。 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还出现了手工劳动逐步被机器生产取代的趋势 , 但俄国落后的农奴制限制了自由劳动力
22、的供应和国内市场的开拓 1861 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 可知,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共同原因是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答案: 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2)据材料二和 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解析: 据材料二 “ 拿破仑当政时期, 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 ,在占领区实行了若干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继承和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与原则,正如恩格斯说的一样 。 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 等一大堆陈腐废物,逢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 胜利和赞誉滋长了拿破仑的野心, 1812 年,拿破仑亲率大
23、军远征俄国,不久,侵俄战争失败,这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崩溃 。 1814 年,拿破仑退位 ”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对外战争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和原则,维护 了大革命的成果,奴役和掠夺了被征服地区的人民,战争也断送了法国 。 答案: 拿破仑对外战争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和原则,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奴役和掠夺了被征服地区的人民,战争也断送了法国 。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苏俄实施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和停止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的共同依据。 解析: 据材料三 “ (俄国十月革命后,以法国、英国为首的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革命)从1918 年起,苏维埃俄国采取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24、这一非常措施在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1920 年底,苏俄粉碎了(以法国、英国为首的 )协约国的武装干涉,列宁从实际出发,停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并于 1921 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和停止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的共同依据是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变化 。 答案: 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变化 。 (4)材料二、三中,法国两次对俄国(含苏俄)战争都以失败告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法国失败和俄国(含苏俄)胜利的原因。 解析: 法国失败和俄国(含苏俄)胜利的原因是,法国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俄国人民对法国的侵略进行英勇抵抗,战争对俄国来说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 答案: 法国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俄国人民对法国的侵略进行英勇抵抗,战争对俄国来说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