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 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考模拟历史 第 I 卷 1.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畜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送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观点实质上() A.否认了摘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抨击了一夫妻多制的弊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主要说虽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但并不完全按照这个制度
2、决定王权的继承,故存在王位的争夺,关键要明确材料的做主旨。再有就是明确 “ 实质 ” 不是现象。 因此 C 正确。 答案: C 2.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 1/30,虽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严厉打击用积居奇的商人 解析: A 选项与材料信息相违背,排除; “ 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 严厉打击用积居奇的商 ” 不能增加财政收入,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实行专卖,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故排除
3、 BD,选 C。 答案: C 3.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 “ 三司推事 ” ,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大理寺权力己经旁落 C.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司法制度已经近代化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需要大理寺、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会审,最后层报结果给皇帝,体现出司法(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与监察(御史中丞)有机结合,故 A 正确。 答案: A 4.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
4、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 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思想领域,不能体现 “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排除 A;心学从属于理学, B 错误;心学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为天理,为封建专制服务, C 错误;材料 “ 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 ” 体现出要求摆脱束缚的自由主义思想,故选 D。 答案: D 5.下面是 1912 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一览。该表反映了民国初年()
5、 学校 地点 特色 中央女校 北京 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 神州女校 上海 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 上海 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A.发展新式女子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 B.培养妇女技能的专业极其有限 C.妇女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 D.培养妇女参政已成为社会共识 解析: 材料不能体现 “ 成为社会共识 ” , A、 D 选项错误; “ 专业极其有限 ” 与材料不符,排除 B;根据材料 ,女子可以上学读书、学习多种知识技能、包括参政能力,说明中华民国建立后,妇女成为社会公民,社会地位提高,故 C 正确。 答案: C 6.1
6、926 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 “ 美女牌 ” 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蕴初 “ 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 ” 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 B.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 C.民国法制产重不健全 D.商战思想的影响深远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实业家吴蕴初抵制日货问题,和官僚资本、民族资本的竟争激烈无关,排除 AB; C 选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中实业家吴蕴初的做法体现出通过商战战胜日本的思想。 D 正确。 答案: D 7.1938 年 3 月罗斯福亲 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
7、中国广大民众只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 A.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 B.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C.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 D.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 解析: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时间是 1938 年 10 月, A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排除 B;材料没有美国“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相关内容, D 错误;材料“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
8、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表明日本步兵无法应对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开展的游击战,作者充分认可游击战,C 正确。 答案: C 8.从 1957 年到 1978 年,尽管粮食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了增长,但 1978 年全国人均占有粮食大体上还只相当于 1957 年的水平,全国农业人口平均全年收人只有 70 多元。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的集体积累不到 l 万元,有的地方甚至 不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这主要是因为()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压制 B.人口快速增长阻碍了农业发展 C.农业生产力呈倒退之势 D.土地公有制不适用于现代农业 解析: 1958 年 1978 年是人民公社经济体制,生产队集体劳动的生产方式、平
9、均主义分配方法挫伤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缓慢,故 A 正确; B 不是主要原因; C 不属于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 1978 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仍然实行土地公有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D 说法错误。 答案: A 9.在政治家中,拍拉图认为治国(管理)之术是一门专门技艺 ,管理者对人的管理必须是自愿而非强迫,并且管理者是能照顾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灵魂健康的人。可见柏拉图的治国理念() A.把公民作为城邦主体 B.是通过教化实现民主政治 C.闪耀着人文主义色彩 D.重在培养公民的健全人格 解析: 材料体现不出 “ 把公民作为城邦主体 ” ,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 “ 教化
10、 ” ,排除 B;材料意在表明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而不是 “ 公民的健全人格 ” ,排除 D;根据 “ 管理者对人的管理必须是自愿而非强迫,并且管理者是能照顾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灵魂健康的人 ” ,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人文主义色彩,故 C 正确。 答案: C 10.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他们(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 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 ” 这表明() A.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B.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密不可分 C.“ 重商主义 ” 不能推动经济发展 D.经济理论是启蒙运动的较重要议题
11、解析: A 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主旨; C 不符合史实,表述错误; D 不能够反映材料的实质;“ 在经济领城的口号是自由放任 ” 说明经济上主张经济自由化, “ 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 ” ,说明要求政治 民主,材料体现出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紧密联系,故选 B。 答案: B 11.1787 年 6 月 4 日制宪会议全体委员会上,富兰克林发言说: “ 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人,会是个好人,今后的后继者会是怎样的人就无人知道了。这里也和别的国家一样,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 ” 为此,新成立的美国() A.采用共和政体 B.颁布成文宪法 C.修改邦联制度 D.构建分权体制
12、解析: 本题主要说明的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与行政官权力消长的问题,没有涉及成文宪法、邦联问题,排除 B、 C;“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表明富兰克林主张君主制,但君主的权力会受制约,不断减小,故排除 A, D 正确; 答案: D 12.浪漫主义文学在 19 世纪初主要宣扬脱离社会、逃避现实的颓废思想和复辟倒退的反动主张。到 30 年代前后,浪漫主义文学则注重宣扬个性解放,歌颂民主,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材料表明该文学流派() A.逐渐以想象为其特征 B.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在发展中呈现融合性 D.其优秀元素逐渐丧失 解析: 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
13、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 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A 选项“逐渐”表述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呈现融合性”; D 选项与材料相悖;无论是什么创作风格的文学都是源于生活,都受作者所处时代的影响,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故 B 正确。 答案: B 第 II 卷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赫伯特斯宾塞( 1820 1930 年),英国社会学家,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他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最终会达到“理想状态”。而人类社会要达到理想状态,只有通过自然选择才能实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他解释说,人们的素质不同,强者富有竟争力,因而能成为社会的
14、统治者和有产者,弱者由于无能懒惰丧失竟争力,只能成为贫穷的劳动者。他反对英国政府制定济贫法,认为政府的作用就是保障人们的政治自由,使人们发挥出最大的能力。 摘编自吴于廑等著世界史 材料二 : 张东荪( 1886 1973 年),中国哲学家。 他在 1919 年发表第三种文明一文,曾指出,人类文明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习惯与迷信的文明,是宗教文明;第二时期,自由与竞争的文明,是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文明:第三时期,互助与协同的文明,是社会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文明。他还认为中国应倡导第三种文明,而不应提倡第二种文明,“个人主义”、“国家主义”、“资本主义”已到了末日,因为“资本主义存在一天,阶级悬
15、隔愈大一天,社会会发生爆裂” ,“国家主义存在一天,武力则愈加强悍一天,结果没有不发生惨剧的。” 摘编自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 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位人物思想提出的背景。 解析: 分析背景,从人物的生卒年代,可以判断出当时的社会背景,斯宾塞:工业革命的护展;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完善;“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优胜劣法,适者生存”进行归纳;张东荪:根据“ 1919 年”“资本主义”已到了末日,因为“资本主义存在一天,阶级悬隔愈大一天,社会会发生爆裂”,“国家主义存在一天,武力则愈加强悍一天,结果没有不发生慘剧的,联系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畋、十月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概
16、括回答。 答案: 思想背景:斯宾塞:工业革命的扩展;资产阶级 代议制逐渐完善;英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阶级对立严重;自由主义和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任意 3 点即可) 张东荪: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国带来严重创伤;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文化运动开展;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传播。(任意 4 点即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位人物思想的不问之处,并对张东荪的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解析: 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不难看出二者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态度明显不同,再从二者具体的思想主张找出不同之处;对张东荪的思想进行简要评价,除了评价张东荪具 体思想的影响外,还应结
17、合 1919 年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偏激性在张东荪的思想也有体现。 答案: 不同:斯宾塞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张东荪则对资本主义持悲观立场,否定资本主义文明;斯宾塞主张个人竞争,张东荪否定竞争,强调互助;斯宾塞主张资本主义,张东荪倡导社会主义。(回答 3 个不同即可给满分) 评价:指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引导中国思想界反思资本主义文明;但是其对资本主义全面否定的态度易助长保守思潮。(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4.(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试图指导私人 以何种方式运用其资本的政治家,不仅其本人在枉费心机,也是在借取一种无论如何也不能安心地授权给枢
18、密院和参议院的权力;由一个愚备和专断到幻想自己是适于行使这种权力的人掌握它,是再危险不过的了。 亚当 斯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 自由与经济制度 ” 自行拟定一个论题 。 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首先,认真审题,明确要求。围绕“自由与经济制度”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应该仔细通读材料,概括出一个论点,然后围绕论点进行论证。其次,论证时注意要有具体的历史史实,不能空发议论,语言准确,言简意赅。 答案: 答案不唯一。 15.【历史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 康熙后期,国内土地兼并严重,“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不少人丁聚而复
19、逃。在平定“三藩之乱”后,为确保国家财政足额,强调其社会公正的维护,康熙五十一年( 1712 年),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摊丁入亩”是清代时期的一次赋役制度改革,实现了从人身税向财产税的一个重要转变。到雍正末年,国家库存银两由康然末年的 800万两增加到 6000 多万两。全国人口更是由顺治十八年的 1913 万人猛增到乾隆五十五年的3.01 多亿人。摊丁入亩使占有大量田地富户们被加派到较之以前更重的赋役负担;人民负担并没有减轻,
20、致使“今日之农,不苦于赋而苦于赋外之赋,不苦于差而苦于差外之差;今曰之商贾不苦于关,而苦于 关外之关,不苦于税而苦于税外之税”。 摘编自中华文史网论 “ 摊丁入亩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推行 “ 摊丁入亩 ” 的背景。 解析: 背景由“国内土地兼并严重”“不少人丁聚而复逃” “为确保国家财政足额”“征收统一的地丁 银 ,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归纳总结。 答案: 背景:清初基本完成国家统一,亟待社会稳定;土地兼并严重,人口逃亡,财政赋税出现问题;商品经济的发展,人身关系逐渐松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政府推行 “ 摊丁入亩 ” 的影响。 解析: 影
21、响可以先看背景也就是 改革前存在的问题,影响就是解决了问题,产生什么效果。“摊丁入亩”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由人丁税向财产税的转变,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要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从材料也明显反映出“摊丁入亩”的局限性。 答案: 影响:实现了由人丁税向财产税的转变,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了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看,摊丁入亩政策有明显的局限性。它没有消除反而加强了封建士地所有制,没 有也不可能消除社会中的阶级矛盾。 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
22、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 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美国不能说没有尽力,但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还是失败了。战争过程中,美国所支持的南越政府贪污腐化内斗不已、军心涣散兵无斗志;而美国国内激烈的反战运动使美国意志无法集中、思想无法统一,以致社会陷于混乱,政府陷于瘫痪,无法有效运作;美国严重低估了越南人的民族主义精神力量,过度高估了自己现代化武器对付第三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力量。 耗时十多年的越战的失败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更积极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
23、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 25 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 摘编自戴维 凯泽美国悲剧:肯尼迪 约翰逊导演的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越战争失败的原因。 解析: 根据材料“美国所支持的南越政府贪污腐化内斗不已 、军心涣散兵无斗志”“美国国内激烈的反战运动使美国无法有效运作”“美国严重低估了越南人的民族主义精神力量,过度高估了自己现代化武器对付第三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力量”概括总结即可。 答案: 原因:南越政府腐败,军心焕散;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使其政府不能有效运作;美国低估了越南人的民族主义力量,过度高估
24、了现代化武器的力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越南战争的影响。 解析: 依据“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美国更积极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进行概括,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六七十年代,欧共体建立、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对极化方向发展,说明越南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答案: 影响:使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守势:客观促使中美关系的缓和;加剧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7.【历 史选修
25、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 1898 年底蔡元培出任绍郡中西学堂总理(即校长),在学堂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支持新旧派别的教员辩驳,这是蔡元培人生申的第一次教育改革。 1912 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京师大学堂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为此,他面对学校里存在的各种思潮大胆提 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 为什么在“教育救国”这条路上能够“不忘初心”?
26、在德国莱比锡待了 4 年,在柏林待了 l年,这些经历让蔡元培十分清楚大学在德国崛起中的作用,借用他在 1919 年写下的告北大学生暨全国学生书可以知道他的初衷:“我国输入欧化六十年矣。始而造兵,继而练军,继而变法,最后乃始知教育之必要。” 据张晓唯蔡元培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蔡元培坚持 “ 教育救国 ” 的原因。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 1898 年底的国内背景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我国输入欧化,六十年矣 。始而造兵,继而练军,继而变法,最后乃始知教肓之必要。”具有高度的爱国心的知识分子蔡元培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应从国内背景、个人素质方面总结归纳。 答案: 原因:民族危机的客观存在;个人教育及工作经历: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探索的失败的反思。(任意 3 点即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蔡元培救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解析: 蔡元培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要根据蔡元培在教育方面的思想及实践活动的内容来分析回答。 答案: 影响: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改革新式教育课程体系;介绍并传播西方近代教育思想与制度;创造件提出了影响后世的教育理念;将北京大学改造为一所现代化大学,为中国大学教育树立标杆;提高了教育在救国救民道路探索中的重要性。(任意 3 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