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市开县四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137217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5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重庆市开县四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年重庆市开县四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年重庆市开县四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年重庆市开县四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年重庆市开县四校中考模拟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年重庆市开县四校中考模拟历史 一、选择题 1.下图 是 2017 年 3 月文物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发现了近 200 座春秋至战国时期的船棺墓群。出土上千件文物中,青铜器尤显异常精美,堪称一座“地下青铜器宝库”。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已经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 “三星堆”文化。下列属于“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毛公鼎 解析:根据题干的“三星堆”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其中在成都平原有著名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作有:青铜面具像、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所以答案

2、选择 C。 答案: C 2.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论语 B.离骚 C.史记 D.资治通鉴 解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 学著作,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故选 C。 答案: C 3.如下图为 1973 年在长沙马王堆 3 号汉墓出土的绘有各种运动姿势的帛画导引图,据此得知,汉代医学已认识到( ) A.麻醉可减轻外科手术痛苦 B.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 C.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D.收集民间药方的重要性 解析:汉墓出土的绘有

3、各种运动姿势的帛画导引图说明汉朝的医学已经认识到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 ACD 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据此分析 ACD 不符合题意,选项中 B 符合题意,所以选 B。 答案: B 4.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这种技术原料容易找到,又便宜,纸的质量也很高,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就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纸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4、和保存,故选 A。 答案: A 5.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解析:根据材料“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 C。 答案: C 6.“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句民谣描写的传统节日是为

5、了纪念哪一历史人( ) A.秦始皇 B.屈原 C.李冰 D.张仲景 解析:端午节来源于战国时期屈原的故事,公元前 278 年,楚国都城郢被秦国占领,屈原无比绝望,于这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时至今日,每年五月初五,我们吃粽子、划龙舟,据说都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题文中的“粽子香”就已经告诉我们这句民谣描写的是端午节。故答案选 B。 答案: B 7.国共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两党关系在合作分裂再合作 再分裂中演变,实现再合作的原因是( ) A.日本侵华加剧了民族危机 B.共产党改编红军停止了内战 C.国民政府改组缓和了矛盾 D.东北军和八路军实现了联合 解析: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侵华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所以答案选择 A。 答案: A 8.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916 年 2 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B.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C.一战中,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 D.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解析:“史论”的含义是人们对史实的看法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BC 都是已经发生的历史史实,只有 D 是对一战的客观的评价,所以答案选择 D。 答案: D 9.历史地图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

7、察下面两幅战役地图,从中能提取到这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有( ) 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都是彭德怀指挥领导的 都是八路军组织发起的 山西都是主要战场 A. B. C. 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图片一的战役是平 型关战役,图片二的战役是百团大战。所以排除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都是彭德怀指挥领导的。所以答案选 D。 答案: D 10.下表是关于某次战争的数据表,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标题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形势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力量对比 C.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D.冷战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形势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

8、大战期间,中国作为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ABD 都不符合表格的内容。所以答案选择C。 答案: C 11.捷克斯洛伐克驻英国公使杨马萨里克曾说过:“如果你们 英国 牺牲了我的国家而能保住世界和平,我将是第一个向你们欢呼的人;但是如果不能,那么,先生们,愿上帝拯救你们的灵魂吧”材料表明当时英国奉行的政策是( ) A.绥靖政策 B.坚决抵抗法西斯的政策 C.“门户开放”政策 D.敌视社会主义的政策 解析:面对法西斯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不去加以严厉制裁,反而推行绥靖政策,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企图祸水东流,引向苏联。 1938 年 9 月,德、意、英、法 四

9、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签订慕尼黑协议,在没有捷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不顾捷克的利益,强行把捷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这一事件被称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再次满足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要求,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BCD 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A。 答案: A 12.它改变了中国战争的环境,也改变了外来援助的结构,英美对日宣战和中国对轴心国的宣战,使亚洲的战争成为一场世界规模的反法西斯斗争的组成部分。可见,“它”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珍珠港事件 D.斯大林格勒战役 解析:学生分析 题干获得“英美对日宣战和中国对轴心国的宣战,”说明这件事与日本有关,根据课本所学, 19

10、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就卷入了对日战争中, 1937 年中国全面抗战; 1939 年德国闪击波兰,英国对德作战。所以这件事使美国对日宣战,根据课本所学,1941 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A 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都是发生在中国战场的战役,但是并没有外来援助结构,没有影响亚洲战场的地位;故 AB 不符合题意; D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此时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早已形成,不符合题意“英美对日宣战和 中国对轴心国的宣战,”故选择答案 C。 答案: C 13.唐尼格拉克斯坦在二战秘史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传统的观点虽然承认官方军队和抵抗运动组

11、织的作用同时存在但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凡尔赛和约 B.慕尼黑协定 C.联合国家宣言 D.联合国宪章 解析: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即 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英、苏、中等 26 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亦阿卡迪亚会议宣言,又称二十六 国宣言。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经与苏联磋商并告知有关国家后, 1942 年 1 月 1 日,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此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所

12、以答案选 C。 答案: C 14.下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出现时问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诺曼底成功登陆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A. B. C.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是 1941 年,诺曼底成功登陆是 1944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是 1943 年,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是 1945 年,所以答案选择 D。 答案: D 15.丘吉尔描述了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种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预示着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是( ) A.全球化趋势加强 B.两极

13、对峙格局 C.多极化格局形成 D.一超多强格局 解析:巨大的俄国熊指的是苏联,巨大的北美野牛指的是美国,雅尔塔会 议召开时间是 1945年,因此丘吉尔的话预示着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是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因此 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国家 意大利 德国 日本 背景 一战打击了意大利的经济,导致政治危机 经济危机引发了德国的政治危机 经济危机引发了日本的政治危机 时间 1922 年 1934 年 1936 年 人物 墨索里尼 希特勒 军部(广田弘毅) 表现 对内恐怖统治 对外侵略扩张 对内独裁统治制造“国会纵火案”屠杀犹太人,把国家变成军营

14、,工业生产军事化,对外侵略扩张 对内镇压工人运动,加快国民经济军事化步伐;对外侵略扩张 ( 1937 年全面侵华战争)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 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 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 C”。 意大利、德国、日本都是因为经济危机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 _ 最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意大利。 _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没有走上 法西斯道路。 _ 日本法西斯势力在军部。 _ 法西斯国家采取了对内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_ 解析:意大利、德国、日本都是因为经济危机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违背了以上

15、材料所的意思,意大利不是因为经济危机走上法西斯道路的,是因为一战走上的法西斯道路。最早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意大利。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意大利是在 1922 年建立法西斯的,德国是在 1933 年,日本是在 1936 年,所以意大利是最早建立法西斯的。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 以上材料没有涉及到,材料描述的是德意日法西斯的建立,没有美国的描述。日本法西斯势力在军部。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依据材料可知,日本军部对内镇压工人运动,加快国民经济军事化步伐;对外侵略扩张。法西斯国家采取了对内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依据材料可知,三国法西斯的特点都是对内

16、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答案: B; A; C; A; A 17.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请将下列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图中对应的方框 A.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发生地点:斯大林格勒 B.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 战场的战役发生地点:诺曼底 解析:根据图片内容可知, A、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战役发生地点:斯大林格勒,是在苏德战场上的战役,位置应该在左边,是在苏联的领土上; B、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发生地点:诺曼底,是在欧洲战场上的法国诺曼底,是在右边。 答案:左 A 右 B (2)据图指出同盟国进攻柏林的进军路线有何特点? 解析: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同盟国进攻柏林的进军路线

17、的特点是:东西夹击、四面楚歌,最终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答案:特点:东西夹击、四面楚歌。 18.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图相应的方框内。 A.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发生地:萨拉热窝 B.奥匈帝国宣战的第一个国家:塞尔维亚 解析:上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巴尔干半岛形势图。左框是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发生地萨拉热窝,序号为 A。右框是奥匈帝国宣战的第一个国家塞尔维亚,序号为 B。 答案:左框 A,右框 B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很失望,(巴黎和会)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中国人民已经做到了仁至

18、义尽。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啊?所以我们拒绝签字 6 月 28 日,中国代表没有出现在签字现场。 摘编自顾维钧回忆录 材料二:到抗日战争后期,特别是在国际社会规划战后世界格局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以大国身份积极参与筹划当时及战后的重大国际事务。在计划、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成为主要的发起国和创始国。这种变化,是中国人民 在抗战中经过长期浴血奋战获得的,是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反抗日本侵略的结果。 摘编自步平抗日战争胜利 65 周年团结抗战改变中国国际地位 材料三: 2017 年 2 月 28 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政府是否使用化学武器的制裁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

19、国和俄罗斯的联手否决下,该议案没有通过。事后,美国不满中国投反对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当场怒斥美国:“只把人民挂在口头上是极其虚伪无耻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顾维钧失望愤怒的原因。 解析: 落后就要挨打;实力是外交的基础;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提升综合国力;始 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等。 答案: 巴黎和会出卖了中国利益,把中国德国在山东的权利送给日本。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抗日战争后期及规划战后世界格局时,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根据材料二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关成立联合国的规定,是在二战中的哪一次国际会议的内容? 解析: 根据材料二的 “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以大

20、国身份积极参与筹划当时及战后的重大国际事务 ”信息可知,在抗日战争后期及规划战后世界格局时,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中国以大国身份参与和策划国际重大事务;根据材料二的 “这种变化,是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经过 长期浴血奋战获得的,是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反抗日本侵略的结果 ”的信息可知,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中国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有关成立联合国的规定,是在二战中的雅尔塔会议的内容。 答案: 中国以大国身份参与和策划国际重大事务;中国在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雅尔塔会议。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什么变化?(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结合上述三则材料,中国在国际事

21、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是:从任人宰割到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再到主导国际事务。 答案: 从任人宰割到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再到主导国际事务。 (4)综合三段材料,谈谈你的认识。(言之成理均可) 解析: 综合三段材料,我的认识是:落后就要挨打;实力是外交的基础;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提升综合国力;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答案: 落后就要挨打;实力是外交的基础;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提升综合国力;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等。 20.阅读材料 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 聚力。

22、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 ,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 ,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而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国共分别主导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又是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出现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既相区别又相 互依存,形成共同对敌的态势,首先是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抗 日战争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

23、是由中日的国情和双方的力量对比所决定的。其次,国共两党的因势利导和主观努力不可或缺,特别是中共方面的积极倡导和艰苦实践。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战是中国制胜法宝 2015 年 9 月 19 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各族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团结一致、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结果。 川教版历史教材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华全面侵略的标志。并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 估计。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对华全面侵略的标志是: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根据材料一的 “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

24、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可知,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是: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力量。 答案: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力量(民族凝聚力)。 (2)材料一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根据材料二概括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 解析: 根据材料二的 “国共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 ”和 “中国的抗日战争之所以出现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既相区别又相互依存 ”概括这种 “凝聚力 ”的信息可知, “凝聚力 ”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分别是:政治上:国共两党

25、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相互区别、相互依存。 答案: 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相互区别、相互依存。 (3)结 合三则材料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据此,谈谈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解析: 结合三则材料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估计错误;中国人民团结抗战,拥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各族人民紧密团

26、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 答案: 原因: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估计错误;中国人民团结抗 战,拥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 21.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2 周年,很多国家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牢记这一惨痛的历史悲剧,不让历史重演,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请回答: (1)为了共赴国难,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而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也联合起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

27、标志是什么?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即 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英、苏、中等 26 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由此正式形成。 答案: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2)中国把每年 12 月 13 日设为国家公祭日,因为在 80 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了一场滔天罪行,这一罪行是什么?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把每年 12 月 13 日设为国家公祭日,因为在 80 年前日 本军国主义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 30 万。 答案:

28、 南京大屠杀 (3)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中国和欧洲战场的重大战役各一例。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中国和欧洲战场的重大战役分别是:中国: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的大会战;欧洲: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柏林战役、诺曼底登陆。 答案: 中国: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的大会战;欧洲: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柏林战役、诺曼底 登陆。 (4)今年 3 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日,她多次表示:德国之所以能回到国际社会,再次赢得尊重,原因首先在于德国敢于直面历史,这是修复与邻国关系的必要因素,对过去历史的清算是和解的前提。默克尔发表这些谈话的目的是什么?你

29、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中日关系?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默克尔发表这些谈话的目的是承认历史,彻底清除军国主义,做一个有责任的大国;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应该:承认历史,彻底清除军国主义,做一个有责任的大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答案: 直面历史,修复邻国关系、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承认历史,彻底清除军国主义,做一个有责任的大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2.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人类在慢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请回答: (1)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在思想文化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请分别写出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有何重大贡献?(各举一例) 解析: 结合所学知

30、识可知,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在思想文化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重大贡献是:思想:提出 “仁 ”的学说、创立儒家学派;教 育: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编订诗、书、春秋等教材;善于启发引导,坚持因材施教、用不同方法教育不同学生。 答案: 思想:提出 “仁 ”的学说、创立儒家学派;教育: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编订诗、书、春秋等教材;善于启发引导,坚持因材施教、用不同方法教育不同学生。 (2)科技改变生活。我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世界,世界上最早记载负数概念的主张是什么?在医学领域,中国古代什么成就有利于减轻治疗的痛苦? 解析: 世界上最早记载负数概念的主张是九章算术;它在世界数学史上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在医学领域,中国古代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有利于减轻治疗的痛苦。 答案: 九章算术;麻沸散。 (3)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灿烂辉煌。秦汉时期什么雕塑作品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东晋哪个书法家的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东晋王羲之的作品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答案: 秦兵马俑;王羲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