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一模试卷化学.docx

上传人:卡尔 文档编号:13727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0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一模试卷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一模试卷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一模试卷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一模试卷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6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一模试卷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一模试卷 化学 一、选择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 ) A.氧化铝做耐火材料 B.纯碱去油污 C.食醋除水垢 D.漂白粉漂白织物 解析: A.氧化铝熔点高,用于耐火材料属于物理性质,故 A 错误; B.纯碱水解呈碱性,有利于油脂的水解,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 B 错误; C.醋酸与水垢 (碳酸钙、氢氧化镁 )发生复分解反应,故 C 错误; D.漂白粉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故 D 正确 。 答案: D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聚氯乙烯分子中含碳碳双键 B.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

2、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 D.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解析: A.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则聚氯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分子中只含单键,故 A错误; B.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发生酒化反应生成乙醇,乙醇氧化生成乙酸,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以淀粉为原料可制取乙酸乙酯,故 B 正确; C.烃中只含 C、 H 元素,而聚氯乙烯中含 Cl 元素,聚氯乙烯不属于烃,而聚乙烯属于烃类物质,故C 错误; 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反应为皂化反应,油脂的氢化反应为加成反应,故 D 错误 。 答案: B 3.轨道表示式是表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一种化学用语,下列有关原子

3、的最外层的轨道表示式正确的是 ( ) A.铍原子 B.碳原子 C.氯原子 D.铝原子 解析: A、铍原子的最外层的轨道表示式 ,故 A 错误; B、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所以 2p能级上电子排布图违反洪特规则,故 B 错误; C、氯原子的最外层的轨道表示式为: ,故 C 正确; D、根据能量最低原理, 3s 轨道的能量低于 3p 轨道,所以电子先排满 3s 轨道,才能排 3p 轨道,所以该电子排布式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故 D 错误 。 答案: C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 A.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弱,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

4、块以减缓其腐蚀 B.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 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作为反应容器制取氢氟酸 解析: A、因要减缓船体的腐蚀应连接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如锌,这就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 A 错误; B、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故 B 正确; C、 CaO 遇水生成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会和氯气反应,故 C 错误; D、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可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故 D 错误 。 答案: B 5.下列有机物的命名错误的是 ( ) A. 1, 2, 4三甲苯 B. 3甲基 1戊烯 C. 2甲基 1丙

5、醇 D. 1, 3二溴丙烷 解析: A、苯的同系物在命名时,要从简单的支链开始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给苯环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使侧链的位次和最小,故此有机物的名称为 1, 2, 4三甲苯,故 A 正确; B、烯烃在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 5 个碳原子,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则名称为 3甲基 1戊烯,故 B 正确; C、醇在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有 4 个碳原子,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则 OH 在 2 号碳原子上,则名称为 2丁醇,故 C 错误; D、卤代烃在命名时,要选含官能团的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故主链上

6、有 3 个碳原子,从离官能团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故名称为 1, 3二溴丙烷,故 D 正确。 答案: C 6.下列关于氮的固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氮的固定包括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自然固氮中氮元素被氧化 D.氮的固定中参与元素至少有两种 解析: A、根据氮的固定条件不同分为人工固氮和自然固氮,故 A 正确; B、工业合成氨是 N2 与 H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NH3,属于人工固氮,故 B 正确; C、自然固氮是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氮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故 C 错误; D、氮的固定是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与元素至少

7、有两种,故 D 正确 。 答案: C 7.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相等的是 ( ) A.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 B.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有电子对数 C.同温、同压、同体积的 CO 和 NO 含有的质子数 D.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解析: A.H2O 中的中子数为 8, D2O 中的中子数为 10,则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不同,故 A 错误; B.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 CH2,由 n= 可知,等质量时含 CH2 的个数相同, 1 个 C2H4 分子共用 6对电子 (其中 4 个 C H, 2 个 C C), 1 个 C3H6 分子共用 9

8、 对电子 (其中 6 个 C H, 3 个 C C),因此可以发现规律: 1 个 CH2 平均共用 3 对电子,含 CH2 的个数相同则共有电子对数相同,故 B 正确; C.同温、同压、同体积,由 n= 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C、 N 的质子数不同,则 CO 和 NO含有的质子数不同,故 C 错误; D.铁和铝分别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 Fe、 Al 元 素的化合价均由 0 升高为 +3 价,则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均为 n(3 0)NA,故 D 正确 。 答案: BD 8.a、 b、 c、 d 为短周期元素, a 的 M 电子层有 1 个电子, b 的最外

9、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 2 倍, c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 3 倍, c 与 d 同周期, d 的原子半径小于 C。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 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B.它们均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氧化物 C.只有 a 与其他元素生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 D.b、 c、 d 分别与氢气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 解析: a 的 M 电子层有 1 个电子,应为 Na 元素, b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 2 倍,应为 C元素, c 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 3 倍,应为 S 元素, c 与 d 同周期, d 的原子半径小于C.应为 Cl 元素, A.同周期元素从

10、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 Cl S C Na,故 A正确; B.四种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有 CO、 CO2; Na2O、 Na2O2; SO2、 SO3,而 Cl 的化合价有多种,则氧化物也有多种,如 ClO2、 Cl2O 等,故 B 正确; C.a 为 Na,为金属,可与其他元素生成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 C 正确; D.b 为 C,可与氢气反应生成 C2H2、 C2H4、 C2H6 等化合物,含有同种元素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故 D 错误 。 答案: D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用玻璃棒蘸取 CH3COOH 溶液点在水湿润的 pH 试纸上,测定

11、该溶液的 pH 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 2 3 次 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 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 NaHCO3 固体 解析: A.测定醋酸 pH, pH 试纸不能事先湿润,防止醋酸被稀释而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 A 错误; B.为防止液体被稀释而导致浓度减小而产生实验误差,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故 B 正确; C.分液时,为避免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下层液体从下口漏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 C 错误; D.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水,应防止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朝下,故 D 错误 。 答案: B 10.某化妆品的组分 Z 具有美白功效,原从杨树

12、中提取,现可用如图反应制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 Y 和 Z 均能使溴水褪色 B.X 和 Z 均能与 NaHCO3 溶液反应放出 CO2 C.Y 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D.Y 可作加聚反应单体, X 可作缩聚反应单体 解析: A.X 和 Z 中含有酚羟基、 Y 中含有碳碳双键,苯环上酚羟基邻对位含有氢原子的酚、烯烃都能和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所以 X 和 Z 都能和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Y 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三种物质都能使溴水褪色,故 A 正确; B.酚羟基和碳酸氢钠不反应,羧基和碳酸氢钠反应, Z 和 X 中都只含酚羟基不含羧基,所以都不能和碳酸氢钠反应,故

13、B 错误; C.Y 含有碳碳双键和苯环,具有烯烃和苯的性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还原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故 C 正确; D.Y 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 X 中 含有酚羟基,能和醛发生缩聚反应,故 D 正确 。 答案: B 11.下列符合实际并用于工业生产的是 ( ) A.工业炼铝:电解熔融的氯化铝 B.制取漂粉精: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 C.工业制纯碱: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煅烧反应所得沉淀 D.工业制硫酸:用硫磺为原料,经燃烧、催化氧化、最后用 98.3%浓硫酸吸收 解析: A、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工业炼铝:电解熔融的氧化铝,故 A 错误; B、氯

14、气和石灰乳或饱和石灰水中反应制备漂白精,故 B 错误; C、工业制纯碱:在氨化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得到碳酸氢钠晶体,煅烧反应所得沉淀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故 C 错误; D、工业制硫酸:用硫磺为原料,经燃烧得到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催化氧化为三氧化硫、最后用 98.3%浓硫酸吸收,故 D 正确 。 答案: D 1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 Na+、 Al3+、 SO42 、 Cl B. =110 13molL 1 的溶液中: NH4+、 Ca2+、 Cl 、 NO3 C.与 Al 反应能放出 H2 的溶液中: Fe2

15、+、 K+、 NO3 、 SO42 D.水电离的 c(H+)=110 13molL 1 的溶液中: K+、 Na+、 AlO2 、 CO32 解析: 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Al3+,故 A 错误; B. =110 13molL 1 的溶液,显酸性,该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 B正确; C.与 Al 反应能放出 H2 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酸性溶液中 Fe2+(或 Al)、 H+、 NO3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Fe2+,故 C 错误; D.水电离的 c(H+)=110 13molL 1 的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为

16、酸或碱溶液,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AlO2 、 CO32 ,故 D 错误 。 答案: B 13.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溶液中加酸化的 BaCl2 溶液,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 SO42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气体通过无水 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 CO2 解析: A.在溶液中加酸化的 BaCl2 溶液,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或硫酸钡沉淀,不能证明一定含硫酸根离子,故 A 错误;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

17、应,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则该溶液可能是钠盐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故 B 错误; C.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则发生反应: CuSO4+5H2OCuSO45H2O,可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 C 正确; D.二氧化硫和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溶液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反应都会变浑浊,不能检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故 D 错误 。 答案: C 14.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 H+和 OH 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可能引起由 c 向 b 的变化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 1.010 13 C.该温度下

18、,加入 FeCl3 可能引起由 b 向 a 的变化 D.该温度下,稀释溶液可能引起由 c 向 d 的变化 解析: A、由图可知 abc 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 abc 为等温线,故升高温度,不能由 c 到 b,故 A 错误; B、 b 点 c(H+)=c(OH )=1.010 7,故 KW=1.010 71.010 7=1.010 14,故 B 错误; C、加入 FeCl3,氯化铁为强酸弱碱盐,铁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氢氧根,促进水的电离平衡右移,即氢离子浓度增大,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 (由 b 到 a),符合图象变化趋势,故 C 正确; D、由 c 点到 d 点,水的离子积常数减小,温度不变,

19、 K 不变,故不能利用稀释使其形成此变化,故D 错误 。 答案: C 15.在 0.2molL 1Cu(NO3)2 和 Fe(NO3)3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 H2S 气体,下列不可能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 ( ) A.H2S+2Fe3+S+2Fe2+2H+ B.H2S+Fe2+2H+FeS C.H2S+Cu2+CuS+2H+ D.2H+2NO3 +3H2S2NO+3S+4H2O 解析: A.当硫化氢足量时,铁离子能够氧化硫化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2S+2Fe3+S+2Fe2+2H+,故 A 错误; B.由于 FeS 能够溶于强酸,则不可能发生反应 H2S+Fe2+2H+FeS,故 B 正确;

20、 C.CuS 不溶于强酸,则硫化氢可以与铜离子发生反应: H2S+Cu2+CuS+2H+,故 C 错误; D.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硫化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H+2NO3+3H2S2NO+3S+4H2O,故 D 错误 。 答案: B 16.7.8 克过氧化钠固体在常温低压下,与一定量的水蒸气反应,最终得到固体 16.8 克,此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 ) A.NaOHH2O B.NaOH C.Na2O22H2O D.Na2O28H2O 解析: 7.8g 过氧化钠物质的量为 =0.1mol, 假设过氧化钠全部反应,由钠原子守恒: 得到 NaOHH2O 为 0.2mol,

21、质量为 0.2mol58g/mol=11.6g 16.8g, 得到 NaOH 为 0.2mol,质量为 0.2mol40g/mol=8g 16.8g, 得到 Na2O22H2O 为 0.1mol,质量为 0.1mol114g/mol=11.4g 16.8g, 得到 Na2O28H2O 为 0.1mol,质量为 0.1mol222g/mol=22.2g 16.8g, 故此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 Na2O28H2O。 答案: D 17.一定量的 CO2 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 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 (P 分

22、 )=气体总压 (P 总 )体积分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550 时,若充入惰性气体, v 正 , v 逆 均减小 B.650 时,反应达平衡后 CO2 的转化率为 25.0% C.T 时,若充入等体积的 CO2 和 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925 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 Kp=23.04P 总 解析: A、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 550 时若充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小压强,则 v 正 , v 退 均减小,故 A 正确; B、由图可知, 650 时,反应达平衡后 CO 的体积分数为 40%,设开始加入的二氧化碳为 1mol,转化了 xmol, 则有

23、C(s)+CO2(g)2CO(g) 开始 1 0 转化 x 2x 平衡; 1 x 2x 所以 100%=40%,解得 x=0.25mol,则 CO2 的转化率为 100%=25%,故 B 正确; C、由图可知, T 时,反应达平衡后 CO 和 CO2 的体积分数都为 50%即为平衡状态,所以平衡不移动,故 C 错误; D、 925 时, CO 的体积分数为 96%,则 CO2 的体积分数都为 4%,所以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 Kp= = =23.04P,故 D 正确 。 答案: C 18.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加热 N

24、a2CO3 和 NaHCO3 固体 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 向稀的苯酚水溶液滴加饱和溴水 生成白色沉淀 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 C 向含 I 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性: Cl2 I2 D 向 FeSO4 溶液中先滴入 KSCN 溶液,再滴加 H2O2溶液 加入 H2O2 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解析: A.根据元素守恒知,即使碳酸钠分解也不能生成水,可能是碳酸钠不干燥导致的,故 A 错误; B.苯酚和浓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向稀的苯酚水溶液滴加饱和溴水生成白色沉淀

25、,说明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故 B 正确; C.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向含 I 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蓝色,说明碘离子被氧化生成碘单质,氧化剂是氯气、氧化产物是碘,所以氧化性氧化性: Cl2 I2,故 C 正确; D.双氧水具有氧化性,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亚铁离子和双氧水反应生成铁离子,铁离子和 KSCN溶液混合生成络合物而导致溶液呈血红色,加入双氧水后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亚铁离子被氧化,则亚铁离子有还原性,不能说明具有氧化性,故 D 错误 。 答案: BC 19

2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甲 乙 丙 。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错误的是 ( ) A.若甲为 C,则丁一定是 O2 B.若甲为 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 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若甲为 NaOH 溶液,则丁可能是 CO2 解析: A、甲为 C,丁为 O2 也可以为水,物质转化关系为 C CO CO2,也可以为 C COCO2,故 A 错误; B、若甲为 SO2,则丁为氨水,物质转化关系为: SO2 NH4HSO3 (NH4)2SO3,故 B 正确; C、若甲为 Fe,丁为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进一步和盐酸反

27、应,故 C 错误; D、若甲为 NaOH 溶液,丁为 CO2,物质转化关系, NaOH Na2CO3 NaHCO3,故 D 正确 。 答案: AC 20.相同状况下, pH=2 的两种一元酸 HX 和 HY 的溶液分别取 50mL,加入足量的表面积相同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 H2 的体积 (同温同压下 )V(HX) V(H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aX 的水溶液的碱性一定强于 NaY 水溶液的碱性 B.HX 一定是弱酸 C.反应结束时两者所用时间相同 D.浓度: C(HX) C(HY) 解析: A.因为酸性: HX HY,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相同浓度的 NaX, NaY 溶液,

28、 NaX 碱性强,故 A 错误; B.pH=2 的两种一元酸,分别取 50mL 加入足量镁粉,由 V(HX) V(HY),说明 HX 溶液的浓度较大,则 HX 酸性较弱, HX 一定是弱酸,故 B 正确; C.开始时候 PH 相等,开始那一瞬间反应速率相等,但是二者生成的氢气的体积不同,所以消耗的时间不同,故 C 错误; D.pH=2 的两种一元酸,分别取 50mL 加入足量镁粉,由 V(HX) V(HY),说明 HX 溶液的浓度较大,所以浓度: C(HX) C(HY),故 D 正确 。 答案: BD 21.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甲、乙、丙三种装置 (C1、 C2、 C3 均为石墨 )。

2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丙中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乙中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B.C1、 C2 分别是阳极、阴极,锌片、 铁片上都发生氧化反应 C.C1 上和 C3 上放出的气体相同,铜片上和铁片上放出的气体也相同 D.甲、乙、丙中溶液的 pH 都逐渐升高 解析: A.甲为原电池,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乙、丙为电解池,电解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 A 错误; B.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与负极相连作阴极,则 C1、 C2 分别是阳极、阴极, Fe 作阴极,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故 B 错误; C.C1 和 C3 均为阳极,溶液中氯离子失电子,则两个电极上生成的

30、气体相同, Cu 为正极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 Fe 作阴极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故 C 正确; D.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 pH 增大,乙中电解氯化铜,铜离子浓度减小,铜离子水解生成的氢离子减少,则溶液的 pH 增大,丙中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的 pH 增大,故 D 正确 。 答案: CD 22.将 5.6gFe 投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A,把所得溶液减压蒸干,得到 20gFe(NO3)2 和 Fe(NO3)3的混合物,将该固体在高温下加热,得到红棕色的 Fe2O3 和气体 B, A、 B 气体混合通入足量水中,在标准状况下剩余气体的体积为 ( ) A.112

31、0mL B.2240mL C.3360mL D.4480mL 解析: 红棕色气体 X 为 NO2,溶液蒸干得到 Fe(NO3)2 和 Fe(NO3)3 的混合物,将该固体在高温下加热,得到红褐色的 Fe2O3 和气体 Y, Y 为 NO2、 O2 混合气体,将 X、 Y 混合通入足量水,反应又得到 HNO3,剩余气体为 NO 或 O2,纵观整个过程, Fe 最终转化为 Fe2O3,失去电子,若剩余的气体是 O2,则 O的化合价从 2 价升到 0 价,也失去电子,不可能,所以剩余的气体只能是 NO, Fe 失去的电子总数等于 N 得到的电子总数, 设 NO 物质的量为 x,则: (3 0)=x(

32、5 2),解得 x=0.1mol, 即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0.1mol22.4L/mol=2.24L=2240mL, 答案: B 二 、 非选择题 23.1100 时,在体积为 5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Na2SO4(s)+4H2(g)Na2S(s)+4H2O(g)并达到平衡,请完成下列各题: (1)上述反应中涉及的非金属元素原子的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其电子的自旋方向共有 种 。 解析:所有元素中 H 原子半径最小,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非金属元素原子半径: S O H;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 O 元素,原子

33、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4,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电子的自旋方向共有 2 种。 答案: S O H 2 (2)该反应中 O、 S 属于同主族元素,比较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写出 Na2O 的电子式 ,比较 Na2O 和 Na2S 的熔点高低: Na2O Na2S。 解析:同主族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为氧气、硫,利用单质之间置换反应比较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反应方程式为: 2H2S+O2=2S+2H2O, Na2O 是钠离子和氧离子之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所属的晶体类型是离子晶体,电子式为: , Na2O 的熔点高于 Na2S 的熔点。 答案: 2H2S+O2=2

34、S+2H2O (3)上述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降低温度, 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 (填“ 吸热 ” 或 “ 放热 ” )反应 。 解析: Na2SO4(s)+4H2(g)Na2S(s)+4H2O(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K= ; 降低温度, K 值减小,说明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 吸热 (4)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序号 )。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各气体的浓度相等 解析: A.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故 A 错误; B.混合气体

35、的总质量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容器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可以说明到达平衡,故 B 正确; 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总质量分数变化,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可以说明到达平衡,故 C 正确; D.平衡时气体的浓度与反应物转化率有关,平衡时的浓度不一定相等,故 D 错误。 答案: BC (5)若初始时加入的 Na2SO4 为 2.84g, 10 分钟后达到平衡时 Na2SO4 的转化率为 45%,V(H2)= 。 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 1molH2,平衡向 (填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或 “不移动 ”),重新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相比, H2 的体积百分含量 (填 “增

36、大 ”、“减小 ”或 “不变 ”) 解析: 若初始时加入的 Na2SO4 为 2.84g, 10 分钟后达到平衡时 Na2SO4 的转化率为 45%,即 n(Na2SO4)= =0.009mol,故 n(H2)=0.009mol,反应速率 V(H2)= =27.7.210 4mol/(Lmin);再通入氢气,平衡右移,氢气的浓度不变 。 答案: 27.7.210 4mol/(Lmin) 正反应方向 不变 24.硫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其吸收和处理也十分重要 。 完成下列填空: (1)SO2 具有还原性,可以和许多氧化剂反应 。 SO2 气体通入硫酸酸化的 K2Cr2O7 溶液中恰好

37、生成铬钾矾 KCr(SO4)212H2O。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 解析:该反应中 S 元素化合价由 +4 价变为 +6 价、 Cr 元素化合价由 +6 价变为 +3 价,转移电子数为 6,根据转移电子相等配平方程式 3SO2+K2Cr2O7+11H2O+H2SO4=2KCr(SO4)2.12H2O;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被还原,则 Cr 元素被还原。 答案: 3SO2+K2Cr2O7+11H2O+H2SO4=2KCr(SO4)2+12H2O Cr (2)过量的 SO2 通入 Na2S 溶液,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过量的 SO2 通入 Na2S 溶液,二者

38、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S,同时生成亚硫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 2H2O+2S2 +5SO2=4HSO3 +3S。 答案: 2H2O+2S2 +5SO2=4HSO3 +3S (3)在 1L 0.3mol/L 的 NaOH 溶液中,通入 4.48LSO2(标况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微粒的浓度之间有一些等量关系,例如: c(Na+)+c(H+)=c(HSO3 )+2c(SO32 )+c(OH ),请再写出两个等量关系: 。 解析: n(NaOH)=0.3mol/L1L=0.3mol, n(SO2)= =0.2mol,设生成 Na2SO3、 NaHSO3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xmol、 ymol,根据 N

39、a、 S 原子守恒得 x+y=0.22x+y=0.3 解得, x=0.1mol, y=0.1mol,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等物质的量的 Na2SO3、 NaHSO3,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 c(Na+)+c(H+)=c(HSO3 )+2c(SO32 )+c(OH ),根据物料守恒得 2c(Na+)=3c(HSO3 )+3c(SO32 )+3c(H2SO3), ), SO32 +HSO3 +H2SO3=0.2mol/L,根据质子守恒得 c(HSO3 )+3c(H2SO3)+2c(H+)=c(SO32 )+2c(OH )。 答案: 2c(Na+)=3c(HSO3 )+3

40、c(SO32 )+3c(H2SO3), SO32 +HSO3 +H2SO3=0.2mol/L 或 c(HSO3 )+3c(H2SO3)+2c(H+)=c(SO32 )+2c(OH ) (4)在室温下,下列曲线可以描述乙酸 (甲、 Ki=1.810 5)和次氯酸 (乙、 Ki=2.9510 8)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 。 A. B. C. D. 解析: 由乙酸 (甲、 Ka=1.810 5)和次氯酸 (乙、 Ka=2.9510 8)可知,次氯酸的 Ka 小,则次氯酸的酸性弱; 由图可知,横坐标为浓度,纵坐标为电离度,则等浓度时酸性强的电离度大,即甲的曲线在上方,可排除 BD; 弱酸的浓度越

41、大,其电离度越小,则曲线甲、乙均随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可排除 C,显然只有 A 符合 。 答案: A 25.氢溴酸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化工领域用途广泛 。 实验室模拟一种工业制备氢溴酸的主要流程如下: (1)写出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 。 该反应需要在冰水浴中进行,可能的原因是 。 解析:反应 中发生反应 SO2+Br2+2H2O=H2SO4+2HBr,经操作 蒸馏得硫酸和氢溴酸的粗品 (含溴 ),反应 中加入 Na2SO3 还原粗品中的 Br2,但会反应生成 SO42 加入氢氧化钡后过滤得硫酸钡沉淀,在滤液中加入浓硫酸,再蒸馏得到纯品氢溴酸, (1)Br2 具有强氧化性,在溶液中将 SO2 氧

42、化为 H2SO4,自身被还原为 HBr,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SO42 +2Br +4H+; Br2 氧化 SO2 放出很多热量, Br2 和 HBr 易挥发,使用冰水,降低体系温度,防止 Br2 和 HBr 挥发,使反应完全。 答案: SO2+Br2+2H2O=SO42 +2Br +4H+ 防止 Br2 和 HBr 挥发 (2)操作 I 的名称 。 解析:由工艺流程可知,操作 为互溶的溶液组分的分离,应是蒸馏。 答案: 蒸馏 (3)反应 中 Na2SO3 的目的是 。 解析:粗品中可能含有为反应的 Br2,加入 Na2SO3,除去粗品中未反应完的溴。 答案: 除去粗品

43、中未反应完的溴 (4)操作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 工业生产中制得的氢溴酸带有淡淡的黄色 。 于是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实验加以探究: 甲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含 Fe3+,则用于证明该假设所用的试剂为 ,若假设成立可观察到的现 为 。 乙同学假设工业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 ,其用于证明该假设成立的方法为 。 解析: 由工艺流程可知,操作 分离固体与液体,应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 用 KSCN 溶液检验 Fe3+,取少许溶液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氢溴酸呈淡黄色是因为含 Fe3+, 由工艺流程可知,溶液中可能含有 Br2,证明该假设成立的方法:用

44、胶头滴管取制得的氢溴酸于试管中,滴加 CCl4、振荡、静止,下层呈橙红色,证明因含 Br2 而显黄色; 答案: 漏斗、玻璃棒 KSCN 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Br2 取样,加入 CCl4 少许,充分震荡,若油层呈橙色 (橙红色 )证明含 Br2 26.由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的主要反应如下: 熔融氧化 3MnO2+KClO3+6KOH 3K2MnO4+KCl+3H2O 加酸歧化 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 已知相关物质的溶解度 (20 ) 物质 K2CO3 KHCO3 K2SO4 KMnO4 溶解度 g/100g 111 33.7 11.1 6.34 完成下列填空:

45、 (1)在实验室进行 “熔融氧化 ”操作时,应选用铁棒、坩埚钳和 。 (填序号 ) A.瓷坩埚 B.蒸发皿 C.铁坩埚 D.泥三角 解析:熔融固体物质需要再坩埚内加热,加热熔融物含有碱性 KOH 应用铁坩埚、铁棒、坩埚钳、泥三角、酒精灯。 答案: CD (2)在 “加酸岐化 ”时不宜用硫酸的原因是 ;不宜用盐酸的原因是 。 反应之后得到高锰酸钾的步骤是:过滤、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 该步骤能够得到高锰酸钾的原理是 。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K2SO4 溶解度小,加硫酸时会生成 K2SO4,会降低产品的纯度;盐酸具有还原性,会被氧化,降低产品的量,故不宜用盐酸,高锰酸钾与碳酸钾的溶解度相差较大,趁热过滤,可除去碳酸钾杂质。 答案: 生成 K2SO4 溶解度小,会降低产品的纯度 盐酸具有还原性,会被氧化,降低产品的量 KMnO4 和 K2CO3 的溶解度不同 (3)采用电解法也可实现 K2MnO4 的转化, 2K2MnO4+2H2O 2KMnO4+2KOH+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