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3737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6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6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6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6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真题物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6 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真题物理 一、选择题 (每小题 2.5 分 。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 A.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 39 B.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 50kg C.普通自行车轮的半径约为 1m D.家用空调的功率为 50W 解析: 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 37 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 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质量在 65kg 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 50kg 左右 。 此选项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步幅在 50cm 左右,普通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与此差不多,在 50cm=0.5m 左右 。

2、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家用空调的功率较大,在 1500W 左右 .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 答案 : B 2.声能够传递 “ 信息 ” 和 “ 能量 ”。 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 “ 能量 ” 的是 (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解析: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A 不符合题意;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 息,故 B 不符合题意;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C

3、 不符合题意;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 D 符合题意 。 答案 : D 3.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 ( ) A.铜丝 B.玻璃 C.橡胶手套 D.塑料 解析: A、铜丝是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符合题意 ; BCD、玻璃、橡胶手套、塑料都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不合题意 。 答案: A 4.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A. 筷子在水中弯折 B. 山在水中的倒影 C. 手的影子 D. 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解析: A、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 A 不符合题意; B、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4、故 B 不符合题意; C、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C 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 D 不符合题意 。 答案: C 5.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 A. 草叶上的露珠 B. 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 C. 草叶上形成的 “霜 ” D. 湖面上的冰化成水 解析: 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符合题意; B、冰冻的衣服变干,固态的冰升华成为水蒸气 .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 不符合

5、题意; D、冰化成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 。 不符合题意 。 答案 : A 6.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惯性的不利影响的是 ( ) A.撞击锤柄下端,可以使锤头紧套在锤柄 B.小型客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C.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 D.标枪运动员为取得好成绩,掷标枪前需要助跑 解析: A、锤头松动时,撞击锤柄是为了利用惯性的有利影响,从而使锤头套紧,故 A 不符合题意; B、驾驶员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被撞伤,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故 B 符合题意; C、拍打窗帘时,灰尘由于惯性作用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从而脱离窗帘,是利用惯性的有利影响,故 C 不符合题意; D、

6、标枪运动员掷标枪前助跑,是利用惯性的作用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是惯性的有利影响,故 D 不符合题意 。 答案: B 7.下列能够说明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 ) A.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 B.玻璃厂用吸盘搬运玻璃 C.高压锅容易把食物煮熟 D.风沿着窗外的墙面吹过时,窗口悬挂的窗帘会飘向窗外 解析: A、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原因是: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 A 错误; B、玻璃厂用吸盘搬运玻璃是利用大气压强,故 B 错误; C、高压锅容易把食物煮熟,这是利用气压大、沸点高的特点,故 C 错误; D、风沿着外墙吹过时,窗帘外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内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窗帘受到向外的

7、压强大于向内的压强,把窗帘压向窗户外面,故 D 正确 。 答案: D 8.以下说法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 A.更换灯泡时、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 B.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C.可以接触低压带电体,但不能靠近高压带电体 D.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 解析: A、更换灯泡、搬动电器时容易碰到金属部分,切断电源可以保证金属部分不带电,故 A 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 B、弄湿用电器,损坏绝缘层会造成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火线接触,从而造成触电事故,故 B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C、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故 C 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D、保险装置、插

8、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故 D 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 答案: C 9.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汽车发动机的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人造地球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D.人造卫星展开太阳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给卫星上的用电器 解析: A、汽车发动机的做功冲程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A 错误; B、水力发电是将水中蕴含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 B 错误; C、人造地球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 点运动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速度增大,所以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故 C 错误; D、人造卫

9、星展开太阳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供给卫星上的用电器,故 D 正确 。 答案: D 10.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可以用来研究有关物理现象或说明有关原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B.图 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C.图 说明电动机原理 D.图 说明发电机原理 解析: A、是奥斯特实验,即演示电流的磁效应的实验装置,故 A 错误; B、是演示电磁铁中线圈匝数的多少与磁性强弱的关系的实验装置,故 B 正确; C、是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是发电机原理,故 C 错误; D、是演示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实验装置,是电动机的原理,故 D 错误 。 答案: B 11.现需要

10、研究的课题有: 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的关系; 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材料的关系 。 给出三根镍铬合金线 a、 b、 c(其长度关系 la=lb lc,横截面积关系 Sa Sb=Sc),电源、电流表、开关各一个、若干根导线,可以完成的研究课题是 ( ) A.只有 B.只有 C.和 D.、 和 解析:给出三根镍铬合金线 a、 b、 c(其长度关系 la=lb lc,横截面积关系 Sa Sb=Sc), (1)如果取 a、 b 两根镍铬合金线,它们的材料、长度均相同,只有横截面积不同,分别接入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示数,可判断电阻大小,据此可以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11、 。 故 可以完成; (2)如果取 b、 c 两根镍铬合金线,它们的材料、横截面积均相同,只有长度不同,分别接入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示数,可判断电阻大小 。 据此可以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的关系 。故 可以完成; (3)已知三根合金线的材料相同,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材料的关系时,无法达到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 故 不能完成 。 综上所述,可以完成的研究课题是 和 。 答案: C 12.如图所示,闭合开关 S,两灯均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是 ( ) A.灯 L1 断路 B.灯 L2 断路 C.灯 L1 被短接 D.灯 L2 被短接 解析:由图可知,两灯串联,电压表测量 L1 两

12、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闭合开关S 后,两灯均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断路现象;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两端能与电源两极连通,灯泡 L2 是完好的,所以故障原因是 L1 断路 。 答案: A 13.如图所示,杠杆 AOB 用细线悬挂起来,分别在 A、 B 两端分别挂上质量为 m1、 m2 的重物时,杠杆平衡,此时 AO 恰好处于水平位置, AO=BO,不计杠杆重力,则 m1、 m2 的关系为 ( ) A.m1 m2 B.m1 m2 C.m1=m2 D.无法判断 解析:杠杆示意图如下: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可知, G1L1=G2L2, m1gL1=m2gL2,

13、即 m1L1=m2L2, 力与相应的力臂成反比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力臂 L1 L2,所以物体的重力 G1 G2,即 m1 m2。 答案: B 14.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力为 10N 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N,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 ( ) A.10N,水平向右 B.14N,水平向左 C.6N,水平向左 D.4 N,水平向右 解析:由图知,木块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则木块受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与木块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水平向右;木块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

14、如图所示,由于木块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滑动摩擦力 f=F=4N;由上分析知, ABC 错误, D 正确 。 答案: D 1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 U,有两只完全相同的灯泡 L1、 L2,当只闭合 S2 时, 表示数为I,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闭合 S1、 S2 时, 表示数为2IB.只闭合 S2、 S3 时, 表示数为 I C.只闭合 S2、 S3 时, 表示数为 U D.只闭合 S1、 S2 时, 表示数为2U解析:当只闭合 S2 时,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 L1 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因串联电路中 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且 R1=R2,所以,电流表的示

15、数: I=12URR =11URR=12UR ,电压表的示数: U1=IR1=12UR R1= 2U ; (1)只闭合 S1、 S2 时,电压表和 L1 被短路,电路为 L2 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则电压表的示数为零,故 D 错误;电流表的示数: I=2UR =1UR =2I,故 A 错误; (2)只闭合 S2、 S3 时, L2 被短路,电路为 L1 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U,故 C 正确;电流表的示数: I=1UR =2I,故 B 错误 。 答案: C 16.如图所示,张伟同学通过斜面用平行于斜面 F=200N 的推力,将质量为

16、 30kg 的物体在 5s时间内匀速推到 1m 高的平台上,斜面长 s=2m。 (g 取 10N/kg)则 ( ) A.推力的功率为 40W B.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75% C.推力做的总功 300J D.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100N 解析: AC、总功: W 总 =Fs=200N2m=400J;推力的功率: P=Wt总= 4005Js=80W;故 A、 C错误; B、有用功: W 有 =Gh=mgh=30kg10N/kg1m=300J,斜面的机械效率: =WW有总100%= 300400JJ100%=75%;故 B 正确; D、由 W 总 =W 有 +W 额 可得, W 额 =W 总 W 有

17、=400J 300J=100J,由 W 额 =fs 可得摩擦力: f=Ws额=1002 Jm=50N,故 D 错误 。 答案: B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每空 1 分,共 8 分 ) 17.汽车的后视镜和街头路口的反光镜都是 _(选填 “ 凹面镜 ” 、“ 平面镜 ” 和 “ 凸面镜 ” );汽车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是为了 _摩擦 。 解析:汽车的后视镜和街头路口的反光镜为了增大视野,所以都是用的凸面镜;汽车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 。 答案:凸面镜 增大 18.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_,若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不计,当分别用 F

18、1、 F2 匀速提起同一物体时,则 F1、 F2 的大小关系是: F1_F2。 解析: 图乙的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属于动滑轮; 不计摩擦和动滑轮重:用 F1 的力提升重物时,用的是定滑轮;根据定滑轮不省力,故 F1=G;用 F2 的力提升重物时,用的是动滑轮;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不计,根据动滑轮能够省一半的力,故 F2=12 G;所以 F1 F2。 答案:乙 大于 19.巨磁电阻 (GMR)效应是指某些材料的电阻在磁场中急剧减小的现象 。 如图是巨磁电阻特性原理示意图, GMR 是巨磁电阻,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 S1、 S2 都闭合时,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将 _(“ 变大 ”

19、 、 “ 变小 ” 或 “ 不变 ” ),指示灯的亮度将_ (“ 变亮 ” 、 “ 变暗 ” 或 “ 不变 ” )。 解析:由左图可知 ,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左滑动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电阻变小,总电阻减小电源电压恒定,由 I=UR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线圈匝数和通过的电流有关,且匝数不变,通过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所以,此时电磁铁的磁性变强;由右图可知,巨磁电阻和灯泡串联,因为巨磁电阻在磁场中急剧减小,所以此时巨磁电阻的阻值会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 I=UR 可知,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通过灯泡 的电流变大,因为 P=I2R 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

20、实际功率的大小,所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灯泡变亮 。 答案:变大 变亮 2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 6V,电阻 R0=10,电流表量程为 0 0.6A,电压表量程为 0-3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 “ 200.5A” 字样 。 则当电路中电流最小时, 2min 内电流通过电阻 R0 产生的热量是 _J;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 R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 _。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 R 与 R0 串联,电压表测 R0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 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总电阻: R 总 =R 最大 +R0=20

21、+10=30,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I 最小 = UR总= 630V=0.2A,通电时间 t=2min=120s,则电流通过电阻 R0 产生的热量 :Q=I2Rt=(0.2A)210120s=48J;当电压表的示数 U0 大 =3V 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 I 最大 = 00UR大 = 310V =0.3A,电路中的总电阻:R 总 = UI最 大= 60.3VA=20,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 R 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 R 最小 =R 总 R0=20 10=10。 答案: 48 10 三、作图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22、共 6 分 ) 21.一个鸡蛋在盐水中匀速向上运动,请在图中画出鸡蛋受力的示意图 (O 为鸡蛋重心 )。 解析:鸡蛋在盐水中匀速向上运动,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从重心开始竖直向上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浮力,并标出 F 浮;物体的重力与浮力大小相等,方向相等,作用点都在重心,同理做出重力的示意图 。 答案 : 22.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位于螺线管右侧的小磁针逆时针旋转 90。 请你在图中标出螺线管的 N、 S 极,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 “ +” 、 “ ” 极 。 解析:已知开关闭合后,位于螺线管右侧的小磁针逆时针旋转 90。 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

23、,螺线管左端为 N 极,右端为 S 极,由右手螺旋定则可得,电流由右侧流入,故电源右侧为正极,左侧为负极 。 答案 : 四、实验题与探究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4 分 ) 23.物体由于 运动 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在 “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猜想: A.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B.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速度有关 。 设计以下探究实验:让质量为 m 的小球从高为 h 的斜槽上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 .运动的小球碰上水平面上静止的木块后,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s.实验过程如图甲、乙、丙所示 。 图中 m1 m2、 s1 s2、 s1 s3、 h1

24、 h2,水平面上所用的木块是同一木块 。 (1)通过观察比较 _就可以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这里用到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_法 (选填 “ 放大 ” 、 “ 控制变量法 ” 或 “ 转换 ” )。 解析 : 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物体动能的大小无法直接体验,所以通过小球对木块外做功的多少来体现小球动能的多少,即通过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所用方法为转换法 。 答案 : 木块被撞的距离 转换 (2)通过比较甲、乙,可初步验证 _(填猜想序号 )是正确的; 解析 : 动 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若要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需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质量不同 .所以应选

25、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又因为小球起始点的高度越高,到水平面的速度越大,为了使得两球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应该使两球在斜面的相同高度滚下来 .所以要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应通过图中甲、乙两次实验进行对比 。 答案 : B (3)通过比较 _两次实验,初步验证猜想 A 是正确的 。 解析 : 分析甲、丙两图,小球释放的位置相同,到达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当两球的质量不同,丙图中小球质量大,木块被推动的距离大,说明丙图中小球的动能大,故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是: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验证 A 的观点 。 答案 : 甲丙 (4)实验表明: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 _;运动速

26、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 _。 解析 : 综上所述可得: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 答案: 大 大 24.小芳在测量标有电压为 2.5V 的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 4.5V,电路图如图1 所示: (1)请根据电路图,将图 2 实物图连线补充完整 。 解析 : 根据图 3 灯泡两端电压为 2.5V 时,电流为 0.2A,则电流表选择 0 0.6A 量程,与灯泡串联 。 答案 : (2)小芳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很暗,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有示数,但无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小灯泡亮度、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均不发生

27、变化,请分析其原因: _。 解析 : 小灯泡很暗,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中不存在断路,电压表有示数,移动滑片两表示数没 有变化,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两个下接线柱 。 答案 : 滑动变阻器接了两个下接线柱 (3)故障排除后,小芳移动滑动变阻器,分别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并描绘出灯泡 L 的 I U 图 像 ,如图 3 中甲所示,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_。 小芳还发现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_(“ 增大 ” 、 “ 减小 ” 或 “ 不变 ” )。 解析 : 根据图 3,当灯泡两端电压为 U=2.5V 时, I=0.2A,由 R=UI= 2.50.2VA=12.5,通过甲图发现,灯泡两端电

28、压越大,电流越大,灯泡电阻越大,由于通过灯泡电流越大,灯丝温度越高,则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答案 : 12.5 增大 (4)如果将该小灯泡与图中乙所示电阻串联起来,接在 4.5V 的电路中,则它们的总功率为_W。 解析 : 根据串联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电压 U=U 灯 +UR,结合图象观察可以发现,当 I=0.2A时, U 灯 =2.5V, UR=2V,满足串联电流和电压规律,由总功率 P=UI=4.5V0.2A=0.9W。 答案 : 0.9 五、计算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 分 ) 25.如图甲所示,圆柱形容器中盛有适量的水,其内底面积为 100cm2。 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挂着一个

29、正方体花岗岩,将花岗岩从容器底部开始缓慢向上提起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与花岗岩下底距容器底部的距离 h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 (g=10N/kg)求: (1)在花岗岩未露出水面前所受水的浮力大小; 解析 : 由图乙可知,花岗岩在露出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花岗岩的重力;又可得花岗岩在未露出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利用称重法可得花岗岩所受水的浮力大小 。 答案 : 由图乙可知,花岗岩的重力 G=5.6N,花岗岩在未露出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3.6N,所以花岗岩所受水的浮力大小: F 浮 =G F=5.6N 3.6N=2N。 (2)花岗岩的密度; 解析 : 由阿基米德原理 F

30、浮 = 水 gV 排可得花岗岩的体积,而花岗岩的质量 m=gG,利用密度公式求花岗岩的密度 。 答案 : 由 F 浮 = 水 gV 排可得花岗岩的体积: V=V 排 = Fg浮水=331 0 / 21 1 0 / k gNkm Ng=210 4m3,花岗岩的质量: m=gG= 5.610 / kgNN=0.56kg,花岗岩的密度: =mV=4320. 6kg105 m =2.8103kg/m3。 (3)从开始提起到花岗岩完全离开水面,水对容器底部减小的压强 。 解析 : 花岗岩离开水面后,水面下降的高度等于排开水的体积除以容器底面积,再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水对容器底部减小的压强 。 答案 : 花

31、岗岩离开水面后,水面下降的高度: h=VS排容= 4342210 1010 0 mm=0.02m,水对容器底部减小的压强: p= 水 g h=1103kg/m310N/kg0.02m=200Pa。 2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 L 标有 “ 6V 3W” 的字样,滑动变阻器 R1 的阻值变化范围为 0 36,当 S1、 S2 和 S3 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 a 端时,小灯泡 L 刚好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 0.75A。 (不考虑温度对灯泡电阻的影响 )求: (1)电源电压; 解析 : 当 S1、 S2 和 S3 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 a 端时,灯泡 L 与 R2 并

32、联,由于灯泡L 刚好正常发光,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即可得出电源电压 。 答案 : 当 S1、 S2、 S3 都闭合,滑动变阻器滑到 a 端时,为 R2 和 L 的并联,且小灯泡刚好正常发光 。 U 源 =UL=6V。 (2)R2 的阻值; 解析 : 开关 S、 S1 和 S2 都闭合,由灯泡铭牌可以找出灯泡的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根据 P= 2UR求出灯泡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流过灯泡的电流,然后由并联电路的特点求出流过电阻R2 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可以求出 R2 的阻值 。 答案 : 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由 P= 2UR得指示灯的电阻: RL= 2LLUP = 263VW=12;则 IL= L

33、LUR= 612V=0.5A;开关 S、 S1 和 S2 都闭合, R2 和 L 的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 I2=I IL=0.75A 0.5A=0.25A,由 I=UR 得: R2= 22UI = 60.25VA =24。 (3)在功率不为 0 的情况下,电路中最小功率与最大功率之比 。 解析 : 电源电压一定,当电路电阻最大时,电路的总功率最小,由电路图判断电路电阻最大和最小值,即电路总功率最小和最大的条件,然后由串并联电路特点及功率公式求出最小功率与最大功率,最后求出比值 。 答案 : 由上数据可知: RL R2,所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 b 端,开关 S1 断开, S2、 S3闭合时, R1 和 R2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最大,电路中总功率最小 。 Pmin=122+URR= 236 246+V =0.6W;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 a 端, S1、 S2、 S3 都闭合时, R2 和 L 的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大,则 Pmax=UI=6V0.75A=4.5W;所以最小功率与最大功率之比为 Pmin: Pmax=0.6W: 4.5W=2: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