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中考模拟地理.docx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37380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中考模拟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年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中考模拟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年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中考模拟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年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中考模拟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年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中考模拟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年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中考模拟地理 一、选择题 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的视野展示世界,竖版世界地图(图 1)其实是 “ 南半球版 ” 世界地图,清晰显示出了被三大洲环抱的北冰洋,以及形状好似孔雀开屏的南极大陆 。 读图,完成 下列问 题 。 1.甲、乙、丙、丁位于北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读图可得,甲是北美洲,乙是印度洋,丙是南极洲,丁是太平洋,其中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印度洋跨南北半球,南极洲完全位于南半球,太平洋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 答案: A 2.乙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 ) A.30S , 75E B.30N , 75W C.30N , 105

2、E D.30S , 105W 解析: 南北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 N 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 S 表示;读图分析可知,乙点的纬度是 30S ;其所在经线与 150W组成经线圈,根据经线圈的特点可知,乙点的经度为 75E 。 答案: A 3.甲、乙、丙、丁对应的地理区域,正确的是( ) A.甲 南美洲 B.乙 印度洋 C.丙 大洋洲 D.丁 北冰洋 解析: 根据图中大洲的轮廓以及大洲、大洋的分布情况可知:图中甲是北美洲;乙是被亚洲、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包围的印度洋;丙是位于南极点附近的南极洲;丁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 答案: B 电视纪录片第三极首

3、次聚焦青藏高原,与南北两极相比,它是唯一有着人类生存活动的“ 极地 ” 地带 。 读图,回答 下列问 题 。 4.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 “ 第三极 ” 的原因是( ) A.高寒 B.干旱 C.湿热 D.炎热 解析: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 “ 世界屋脊 ” 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自然环境特点为高寒,因此被誉为 “ 世界第三极 ” 。 选项 A 符合题意 。 答案: A 5.图中 山脉是( ) A.喜马拉雅山脉 B.昆仑山脉 C.阿尔金山脉 D.天山山脉 解析: 从图中山脉位置和走向得知, 是东西走向的昆仑山脉,该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之一 。 答案: B 6.相比于高原

4、上的其他地区,藏南谷地成为农田 、 城市最集中的区域,其最大的优势是( ) A.距海较近,水热较充足 B.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C.纬度较低,交通便利 D.地势低平,水热较充足 解析: 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其中的藏南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成为农田、城市最集中的区域,这里的农业为河谷农业,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等 。 答案: D 7.每年 3 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领域的一件大事,各族各界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 。 据此回答问题在北京召开两会,体现了北京是我国的( ) A.文化中心 B.政治中心 C.经济中心 D.商业中心 解析: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对于未

5、来的发展北京也做出了长远规划,北京市未来的建设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首都(政治中心)、世界城市(国际交往中心)、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并首次提出 “ 宜居城市 ” 概念 。 每年 3 月召开的全国两会 。 体现出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政治中心 。 答案: B 2018 年 2 月 9 日至 25 日,第 23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韩国平昌举行,上届举办城市是俄罗斯索契 。 读两城市气候资料图(图),回 答下列问 题 。 8.下列表示平昌气候类型的图示以及其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 全年温和湿润 B.甲 夏季高温干燥 ,冬季温和湿润 C.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乙 夏季高温

6、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解析: 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看出,甲地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 答案: C 9.新旧冬奥会城市相比,平昌的( ) A.热量更充足 B.夏季降水更多 C.气温年较差更小 D.冬季降水更多 解析: 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看出,甲地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此新旧冬奥会城市相比,平昌的夏季降水更多,气温年较差更大 。 答案: B 读图,回答 下列问 题 。 10.假如在野外宿营,一般不能选择图中 处

7、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山脊,风力强大 B.位于陡崖,地形坡度大 C.位于河谷,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大 D.位于鞍部,地形复杂 解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 。 因此,考虑到暴雨可能引发山洪而产生危险,同学们不应该搭帐篷宿营的地点是 地,该地是山谷部位,野外宿营时,为防止岩石坠落,不能选择在悬崖下扎营;为防山洪,雨季不能在山谷、溪流 旁宿营 。 答案: C 11.图中 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 处采石场 。 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

8、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结合图示得知:为了运输原料, 、 之间修建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应该是甲;原因在于甲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和,可减少劳作难度 。 答案: A 12.图中 c 处的海拔是( ) A.200 250 米 B.250 300 米 C.300 350 米 D.450 500 米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 50 米,由此可知,图中 C 处的海拔高度位于 250300 米之间 。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读澳大利亚和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及两国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 (1)从地球上的五带分布来看,澳大利亚地处 _带和 _带 。 解析: 从地球

9、上的五带分布来看,澳大利亚的中部被南回归线穿过,地处热带和南温带,澳大利亚是南半球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 。 答案 :热 南温 (2)澳大利亚和美国两国共同的地形地势特征:呈 _大纵列带分布,东西两侧 _,中间 _。 (高或低) 解析: 据题干中地形图可知,从地形上看,两国呈三大纵列带分布,东部都有山地,西部是山地或高原,中部是平原或盆地 。从地势上看,东西高,中间低 。 答案 :三 高 低 (3)两国农业生产 _化的程度高,都分为若干个农业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这样的农业生产的好处有 _(写一点) 。 解析: 澳大利亚和美国农业生产区域性特征显著,农业机械化程度都很高,其有利于实施机械

10、化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平坦 。 这样的农业生产的好 处有利于利用自然条件或利于使用机械或利于提高生产率 。 答案 :专门 利于利用自然条件或利于使用机械或利于提高生产率 (4)图中 a 地区人口稠密,城市集中,适宜发展 _。 A.小麦种植业 B.玉米种植业 C.棉花种 植业 D.乳肉畜牧业 解析: 处气候冷湿,水源丰富,适宜牧草生长;这里也是美国的制造业带,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为发展乳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 答案 : D 14.东北地区现在指由中国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构成的区域,简称 “ 中国东北 ” 或 “ 东北 ” 。 四季分明的东北地区坐拥中国最大的平原,是资源丰富、文化繁荣、经

11、济实力雄厚、以汉族为主多民族深度融合的区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 东北地区经济以重工业、农业以及旅游业为主 。 读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1)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本区最主要的两种地形类型是 _、 _。 A 所在的山脉名称 _,走向是 _; B 是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 三江平原的 “ 三江 ” 是指 _江、 _江和 _江 。 解析: 从分层设色地形图看出,该区域周围海拔大多在 1000 米以上,以山地为主,中间海拔在 200 米以下,为平原;从地理事物的位置判读得知, A 是东北 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B 是由黑龙 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三江平原,为

12、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 答案: 山地 平原 大兴安岭 东北 西南 黑龙 松花 乌苏里 (2)“ 中国云谷 ” 位于哈南工业新城,其规划建设有云计算中心基地、应用创新研发基地、产业发展基地等 。 “ 中国云谷 ” 位于北纬 _度区域,是设立云端中心的黄金纬度,哈尔滨年平均气温 _摄氏度,其中全年有 _个月平均气温低于 0 ,可通过冷空气直接实现制冷,降低云端中心电力消 。 表是哈尔滨各月平均气温表 月份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月 均 温( ) 18.3 13.6 3.4 7.1 14.7 20.4 23.0 21.1 14.5 5.6 5.3 14.8 解析: 从图中看出, “ 中国云谷 ” 位于哈尔滨以南,因此其纬度为北纬 45 度区域; 从 “ 哈尔滨各月平均气温表 ” 看出,哈尔滨年平均气温为 4 摄氏度,其中全年有 5 个月平均气温低于 0 。 答案 : 45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