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语文自考题-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1.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说线索是_ A.小恩小惠不是王道 B.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D.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分数:1.00)A.B.C.D.2.“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这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 A.排比 B.层递 C.比拟 D.借代(分数:1.00)A.B.C.D.3.作者认为将“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的效果_ A.不好 B.无所谓 C.很好 D.一般般(分数:1.00)A.B.C.D.
2、4.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_ A.罗素 B.爱因斯坦 C.胡适 D.裴多菲(分数:1.00)A.B.C.D.5.下列作品,描述悲剧英雄形象的是_ A.冯谖客孟尝君 B.垓下之围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D.马伶传(分数:1.00)A.B.C.D.6.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具体描述的中心事件是_ A.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 B.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 C.说服公子成支持胡服骑射 D.招兵买马穿胡服练骑射(分数:1.00)A.B.C.D.7.马伶传马伶在第一次技艺较量失败后“易衣遁矣”,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_ A.肖像描写 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 D.心理描写(分数:1.00)A.B.C.D.8
3、.在秋夜中,作者认为小得可爱、可怜的形象是_ A.天空 B.枣树 C.小青虫 D.小粉红花(分数:1.00)A.B.C.D.9.下列出现于纪念傅雷中的词语,用以表现傅雷性情刚直的是_ A.不以为然 B.鸦雀无声 C.干柴烈火 D.同归于尽(分数:1.00)A.B.C.D.10.散文都江堰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_ A.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 B.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 C.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 D.写横江索桥与二王庙(分数:1.00)A.B.C.D.11.蒹葭的主要抒情方法是_ A.借景抒情 B.借象征抒情 C.直抒胸臆 D.借比喻抒情(分数:1.00)A.B.C.D.12.陌上桑中,那位居心叵测的太守
4、对罗敷不怀好意,罗敷斥退他的方式是_ A.“怒斥” B.“夸父” C.“夸夫” D.“退避”(分数:1.00)A.B.C.D.13.秋兴八首(其一)中最能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分数:1.00)A.B.C.D.14.“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中的“仙掌”代指_ A.洛阳 B.金陵 C.仙人的手掌 D.长安(分数:1.00)A.B.C.D.15.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直接抒发了羁旅之苦、思乡之切的词句是_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
5、洗清秋 B.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D.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分数:1.00)A.B.C.D.16.声声慢中,词人自喻的事物是_ A.晚风 B.过雁 C.黄花 D.梧桐(分数:1.00)A.B.C.D.17.闻一多一句话中“青天霹雳”的隐喻意义是_ A.广大民众 B.革命情绪 C.革命运动 D.革命声威(分数:1.00)A.B.C.D.18.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破旧的老水车”的象征意义是_ A.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B.历史中国负重蜗行 C.传统农具效率低下 D.旧式农业停滞不前(分数:1.00)A.B.C.D.19.红楼梦的叙事中心线索是_ A.贾、林的爱
6、情 B.贾、薛的爱情 C.四大家族的衰落 D.通灵玉(分数:1.00)A.B.C.D.20.金鲤鱼的百裥裙叙事的中心线索是_ A.珊珊发现百裥裙 B.百裥裙一次未穿成 C.金鲤鱼一生遭遇 D.儿子的出走与反抗(分数:1.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21.下列秋水中的论据,通过对比法来证明人的认识有限的有_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C.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 E.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分数:2.00)A.B.C.D.E.22.下列先妣事略的句子中表现其母亲品德的
7、有_ A.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B.入城,则缉鲈,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C.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D.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E.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分数:2.00)A.B.C.D.E.23.散文纪念傅雷中,有关“怒”的说法正确的有_ A.第一“怒”在昆明,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 B.第二“怒”是作者与傅雷关于翻译方法和黄宾虹画的争论 C.第三“怒”是不堪凌辱,导致轻生 D.第三“怒”是傅雷刚直性格的臻于极致的表现 E.第四“怒”是傅雷刚直性格的臻于极致的表现(分数:2.00)A.B.C.D.E.24.饮酒(其五)所体现的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心态有_ A.忘世:舍弃功名利禄 B.
8、忘我:陶醉于大自然 C.采菊:追求高风亮节 D.见南山:希冀长命百岁 E.忘言:听凭直觉感悟(分数:2.00)A.B.C.D.E.25.关于宝黛吵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 A.本文主要描写了热恋中少男少女普遍而微妙的心理情态 B.本文的精到,在于提示了恋爱中少男少女内心与言行不符乃至悖反的普遍现象 C.本文反映出作者最善于心理描写,所以很少引入其他描写方式 D.作者带着嬉笑怒骂的语气描写的本文 E.本文点拨了一个道理就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分数:2.00)A.B.C.D.E.三、B词语解释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2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分数:1.0
9、0)_27.二曰砥砺德行(分数:1.00)_28.食之,比门下之客(分数:1.00)_29.吾知公长者(分数:1.00)_30.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分数:1.00)_31.明德先论于贱(分数:1.00)_32.不舟不车,不衫不帧(分数:1.00)_3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分数:1.00)_34.直挂云帆济沧海(分数:1.00)_35.媪劝餐已,婢来敛具(分数:1.00)_四、B简析题/B(总题数:5,分数:30.00)阅读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分数:6.00)(1)
10、.这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分数:2.00)_(2).为什么作者认为盛衰之理不只是天命还在于人事?(分数:2.00)_(3).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文所叙述的主要论据是什么?(分数:2.00)_阅读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弦,遂而鸡豚。呜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分数:6.00)(1).这段话是谁说的?他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分数:2.00)
11、_(2).这里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弊端?这种弊端造成了怎样的社会危害?(分数:2.00)_(3).这里体现了怎样的治国思想?(分数:2.00)_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分数:6.00)(1).“长宜子孙”的本意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恨不得要削去它?(分数:2.00)_(2).从这里看,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分数:2.00)_(3).“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1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分数:2.00)_阅读长恨歌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分数:6.00)(1).这几句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数:2.00)_(2).在这节诗中谁的“魂魄不曾来入梦”?入谁的梦?(分数:2.00)_(3).这里采用了哪几种抒情手法?抒写了什么感情?(分数:2.00)_阅读宝黛吵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那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人的呢?我就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无阐的,方见的是待我重,无毫发私心了。怎么我
13、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呢?可知你心里时时有这个金玉的念头。我一提,你怕我多心故意儿着急,安心哄我。”(分数:6.00)(1).“金玉相对”指的是什么?宝黛为此吵架说明了什么?(分数:2.00)_(2).从哪里可看出黛玉“爱得深,求得苛”的心理特点?(分数:2.00)_(3).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分数:2.00)_五、B作文/B(总题数:1,分数:30.00)36.阅读下面一段话,请以我这一辈子为题,写一篇短文,诗歌除外,不少于 800 字。 我常以“人就这么一辈子”这句话告诫自己。这七个字,看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它能使我软弱时变得勇敢,骄傲时变得谦虚,颓废时变得积极
14、,痛苦时变得欢愉,并能让我对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称它为“当头棒喝”、“七字箴言”。人就这么一辈子,想到了这句话如果我是英雄,便要创造更伟大的功业;如果我是学者,便要获取更高的学问;如果我爱什么人,便要大胆地告诉她。因为今日过去便不再来了;一辈子过去,便什么都消逝了一本书未读,一句话未讲,便再也没有机会了。这可贵的一辈子,我必须好好地把握住它啊!因为不管怎样,你总是很幸运地拥有这一辈子,可不能白来这一遭啊!(分数:30.00)_大学语文自考题-8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1.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说线索是_ A.
15、小恩小惠不是王道 B.民何以才能够加多 C.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D.实行王道的正确态度(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寡人之于国也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阐述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和应持的正确态度。2.“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这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 A.排比 B.层递 C.比拟 D.借代(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排比法是指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
16、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层递法是把要表达的意思按照大小、多少、高低、轻重、远近等不同程度逐层排列的写法;比拟法是指借助适当的比喻或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的概念,既便于人们领会,又易懂易记;借代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题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层递。3.作者认为将“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的效果_ A.不好 B.无所谓 C.很好 D.一般般(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
17、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4.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_ A.罗素 B.爱因斯坦 C.胡适 D.裴多菲(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1920 年曾来中国讲学。19381944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讲学。1950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5.下列作品,描述悲剧英雄形象的是_ A.冯谖客孟尝君 B.垓下之围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D.马伶传(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垓下之围通过三个场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个性特点十分鲜明的悲剧英雄形象。6.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具体描述的中心事件是_ A.赵武
18、灵王北略中山之地 B.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 C.说服公子成支持胡服骑射 D.招兵买马穿胡服练骑射(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赵武灵王欲“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时,“国人皆不欲”,群臣均反对。面对这种情况,赵武灵王没有退缩,而是坚持改革。他采取了正确方法来推行这一举措:一是靠耐心说服,不强制推行;二是以朝中重臣、自己的叔父公子成作为突破口;三是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四是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于是取得了成功。文中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说服公子成支持胡服骑射。7.马伶传马伶在第一次技艺较量失败后“易衣遁矣”,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_ A.肖像描写 B.行为描写 C.言语描写 D.心理描写(分数
19、:1.00)A.B. C.D.解析:解析 行为描写是对人物举止、动作、行为的描写。行为描写可以解释、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易衣遁矣”是通过正面行为描述,来表现马伶耻为人下的倔强性格。8.在秋夜中,作者认为小得可爱、可怜的形象是_ A.天空 B.枣树 C.小青虫 D.小粉红花(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文章最后的小青虫的形象,小得可爱、可怜,却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献出生命。9.下列出现于纪念傅雷中的词语,用以表现傅雷性情刚直的是_ A.不以为然 B.鸦雀无声 C.干柴烈火 D.同归于尽(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我知道傅雷的性情刚直,如一团干柴烈火,他因不
20、堪凌辱,一怒而死”。10.散文都江堰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_ A.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 B.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 C.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 D.写横江索桥与二王庙(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都江堰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第二部分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第三部分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第四部分写横江索桥与二王庙。11.蒹葭的主要抒情方法是_ A.借景抒情 B.借象征抒情 C.直抒胸臆 D.借比喻抒情(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蒹葭主要抒情方法是借象征抒情。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21、;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忽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12.陌上桑中,那位居心叵测的太守对罗敷不怀好意,罗敷斥退他的方式是_ A.“怒斥” B.“夸父” C.“夸夫” D.“退避”(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夸夫”情节中的那位“夫婿”,实为女主人公凭借机智和口才想象、编造出来的。她是用一位才貌双全、有钱有势的夫婿来吓退眼前那个居心叵测的太守。13.秋兴八
22、首(其一)中最能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C.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D.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移情于景,借“丛菊两开”、“孤舟一系”展开联想,抒发羁旅外地的伤感,彰显乡思之深长、浓烈;“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融情入景,写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引起流寓在外的伤悲情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象征寓意,写望中的巫峡景象,骇浪滔天,阴云匝地,暗寓时局动荡和心潮翻卷,象征着国运黯淡和心情沉闷;“寒衣处处催刀尺,自
23、帝城高急暮砧”以暮色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烘染心情之落寞惆怅、阴沉苍凉。14.“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中的“仙掌”代指_ A.洛阳 B.金陵 C.仙人的手掌 D.长安(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仙掌”原指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内所建掌托“承露盘”的铜铸仙人。这里指代长安。15.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直接抒发了羁旅之苦、思乡之切的词句是_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B.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D.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
24、事苦淹留?”直接抒发了羁旅之苦、思乡之切。16.声声慢中,词人自喻的事物是_ A.晚风 B.过雁 C.黄花 D.梧桐(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李清照通过满地堆积憔悴的黄花自喻,抒发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叹,突出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凄凉心境。17.闻一多一句话中“青天霹雳”的隐喻意义是_ A.广大民众 B.革命情绪 C.革命运动 D.革命声威(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青天霹雳”隐喻革命声威;“火山”隐喻广大民众;“能点得着火”隐喻革命情绪;“火”隐喻革命运动。18.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破旧的老水车”的象征意义是_ A.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B.历史
25、中国负重蜗行 C.传统农具效率低下 D.旧式农业停滞不前(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所组成的意象群,其共有的陈旧、颓败、贫瘠、阻滞的整体色彩。处处都在展现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给予祖国的沉重负载。19.红楼梦的叙事中心线索是_ A.贾、林的爱情 B.贾、薛的爱情 C.四大家族的衰落 D.通灵玉(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在贾府这一世代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写出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的悲剧命运。20.金鲤鱼的百裥
26、裙叙事的中心线索是_ A.珊珊发现百裥裙 B.百裥裙一次未穿成 C.金鲤鱼一生遭遇 D.儿子的出走与反抗(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金鲤鱼的百裥裙以百裥裙为叙述的中心线索:一开头就是特写式的详尽描写,继而以“谜语”增加悬念,再次突出百裥裙如何成为金鲤鱼的“笑话”,最后写出百裥裙令人意外的“真相”一件未完工、未穿过的衣裙。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21.下列秋水中的论据,通过对比法来证明人的认识有限的有_ 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B.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C.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 E.伯夷辞之以
27、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分数:2.00)A.B. C. D.E.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比法的应用。考生需要结合课文加以掌握。22.下列先妣事略的句子中表现其母亲品德的有_ A.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B.入城,则缉鲈,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C.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D.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E.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分数:2.00)A.B. C. D. E.解析:解析 归有光拾取母亲生前的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絮絮道来,刻画了一位勤劳、俭朴、待人厚道、严以教子的母亲形象,寓歌颂赞美于叙事之中。如文中:“入城,则缉垆,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遇
28、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等。23.散文纪念傅雷中,有关“怒”的说法正确的有_ A.第一“怒”在昆明,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 B.第二“怒”是作者与傅雷关于翻译方法和黄宾虹画的争论 C.第三“怒”是不堪凌辱,导致轻生 D.第三“怒”是傅雷刚直性格的臻于极致的表现 E.第四“怒”是傅雷刚直性格的臻于极致的表现(分数:2.00)A. B. C. D. E.解析:解析 施蛰存回忆与傅雷的交往突出写了傅雷的“怒”。第一次是在昆明“不知怎么一回事”和滕固吵翻了,竟致一怒之下回上海去了。第二次是作者与傅雷关于翻译方法和黄宾虹画的争论,讨论的都是学术问题,但傅雷直率的性格已经跃然纸上。写这两次傅雷之“怒
29、”,都是为第三次“怒”作铺垫。在文革中间他因“不堪凌辱,一怒而死”;这“最后一怒”导致轻生,却是傅雷刚直性格臻于极致的表现。24.饮酒(其五)所体现的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心态有_ A.忘世:舍弃功名利禄 B.忘我:陶醉于大自然 C.采菊:追求高风亮节 D.见南山:希冀长命百岁 E.忘言:听凭直觉感悟(分数:2.00)A. B. C.D.E. 解析:解析 饮酒(其五)以“心远”为纲领,分三层揭示“心远”的内涵和深度: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功名的虚静“忘世”心态;中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末二句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有“美在无意识之中”的深
30、致。25.关于宝黛吵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 A.本文主要描写了热恋中少男少女普遍而微妙的心理情态 B.本文的精到,在于提示了恋爱中少男少女内心与言行不符乃至悖反的普遍现象 C.本文反映出作者最善于心理描写,所以很少引入其他描写方式 D.作者带着嬉笑怒骂的语气描写的本文 E.本文点拨了一个道理就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分数:2.00)A. B. C.D.E. 解析:解析 宝黛吵架主要采用直接心理描写方法,展现了热恋中少男少女普遍而微妙的心理情态。选项 A 正确。小说的精到,在于揭示了恋爱中少男少女内心与言行不符乃至悖反的普遍现象。选项 B 正确。红楼梦通常是以行为和对话来刻画人
31、物性格和推动情节发展,极少运用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心理描写手法写人。宝黛吵架是一处例外,主要采用直接心理描写方法,选项 C 错误。贾母所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以及文章结尾“人居两地,情发一心”,正是作者所要点拨的道理。选项 E 正确。三、B词语解释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26.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分数:1.00)_正确答案:(以:与。语:谈。于:被。虚:同“墟”,居处。)解析:27.二曰砥砺德行(分数:1.00)_正确答案:(砥砺:培养。)解析:28.食之,比门下之客(分数:1.00)_正确答案:(比门下之客:比照中等门客的生活待遇。)解析:29.吾知公长者(分数:1.0
32、0)_正确答案:(长者:性情谨厚的人。)解析:30.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分数:1.00)_正确答案:(就戮:被杀。颜色不乱:脸色不变。阳阳:安详的样子。)解析:31.明德先论于贱(分数:1.00)_正确答案:(明德:意思是修明德行必须先让百姓议论明白。贱,指底层的百姓。)解析:32.不舟不车,不衫不帧(分数:1.00)_正确答案:(不舟不车:不坐船不乘车。不衫不帻:不穿长衫,不戴头巾。形容衣冠不整,不修边幅。)解析:3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分数:1.00)_正确答案:(所谓:所念。伊人:那个人或这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一方:那一边。)解析:34.直挂云帆济沧海(分数:1.0
33、0)_正确答案:(直:毫不犹豫。济:渡。)解析:35.媪劝餐已,婢来敛具(分数:1.00)_正确答案:(餐已:吃完饭。敛具:收拾餐具。)解析:四、B简析题/B(总题数:5,分数:30.00)阅读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分数:6.00)(1).这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开宗明义,在全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解析:(2).为什么作者认为盛衰之理不只是天命还在于人事?(分数:2.00)_正确答案:(从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和其失天下,可以看出即一个王朝的兴衰,除了
34、天命之外,重在人为。)解析:(3).从这里可以看出,本文所叙述的主要论据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后唐庄宗先盛后衰的历史事实。)解析:阅读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弦,遂而鸡豚。呜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分数:6.00)(1).这段话是谁说的?他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这段话是“郭橐驼”所讲。他说这些话的目的是借种树的道理来说明治民的道理。)解析:(2).这里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弊端?这种弊端造成了怎样的社会危害?(分数:2.00)_正确答案:(“长人者好烦其令”,即政乱令繁。扰民害民,使民不得休养生息,故而“病且怠”,即困苦而疲惫。)解析:(3).这里体现了怎样的治国思想?(分数:2.00)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