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 8及答案解析(总分:99.01,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曾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这一黑暗现实的人是_(分数:2.00)A.庄子B.孔子C.老子D.孟子2.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相传是庄周自著的是_(分数:2.00)A.外篇B.杂篇C.内篇D.附篇3.秋水中,与“中国之在海内”形成类比的是_(分数:2.00)A.礨空之在大泽B.梯米之在大仓C.毫末之在于马体D.尔向之自多于水4.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_(分数:2.00)A.例证法B
2、.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5.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理念是_(分数:2.00)A.以人为本,施行仁政B.顺应自然,清静无为C.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D.多元并立,和而不同6.秋水和论毅力都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分数:2.00)A.层递B.正反对比C.顶真D.比喻7.秋水一文的哲理意义在于_(分数:2.00)A.满招损,谦受益B.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C.民贵君轻D.事物可以互相转化8.秋水这篇文章所虚构出的寓言故事是_(分数:2.00)A.河伯与海若的决斗B.比干与海若的对话C.河伯与海若的对话D.庄周与蝴蝶的对话9.在秋水中,作者在文章开头所描写的河水与海景的作用是
3、_(分数:2.00)A.表现秋天河水的洪大和令人心喜的美丽B.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C.表现大海的广阔无边一眼看不到头D.表现河伯初次见到大海不禁被它所陶醉10.在阐明“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这个道理时,庄子列举了“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等,这属于_(分数:2.00)A.演绎法B.例证法C.三段论D.概括法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1.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有_(分数:2.00)A.五十步笑百步B.井底之蛙C.四面楚歌D.功亏一篑E.望洋兴叹12.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有_(分数:2.00)A.例证法B.演绎法C
4、.对比法D.类比法E.驳论法13.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_(分数:2.00)A.排比B.比喻C.反诘D.对比E.夸张14.文章开头写“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目的是_(分数:2.00)A.表现黄河在秋天异常宽阔B.说明牛马非常小C.形象说明河伯欣然自喜的缘由D.说明黄河在秋天水非常多E.为下文河与海对比作好铺垫15.在秋水这篇文章中,北海若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句话体现出_(分数:2.00)A.人的认识要受到时间的限制B.人的认识要受到个人习俗的限制C.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的限制D.人的认识要受到后天
5、教育的限制E.人的认识要受到性格的限制16.下列文章,体现“人的认识有限”观念的有_(分数:2.00)A.容忍与自由B.秋水C.我的世界观D.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E.咬文嚼字三、词语解释题(总题数:17,分数:35.00)17.于是焉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分数:2.00)_18.天下之水, 莫 大于海 (分数:2.00)_19.井蛙不可 以语于 海者,拘于虚也 (分数:2.00)_20.闻道百,以为 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 (分数:2.00)_21.秋水 时 至,百川灌河 (分数:2.00)_22.此 其 过江河之流,不可为 量 数 (分数:2.00)_23.方 存乎 见少 ,又
6、奚以自多 (分数:2.00)_24.人卒九州 (分数:2.00)_25.且夫我尝闻 少仲尼之闻 而 轻 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分数:2.00)_2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 而视,不见水端 (分数:2.00)_27.仁人之所忧, 任士 之所劳,尽此矣 (分数:2.00)_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人处一焉 (分数:2.00)_29.不似 礨 空之在大泽乎 (分数:2.00)_30.而吾未尝以此 自多 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分数:2.00)_31.此其比万物也,不似 毫末 之在于马体乎 (分数:2.00)_32.号 物之数谓之万 (分数:2.00)_33.曲士 不可以
7、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分数:3.00)_四、简析题(总题数:3,分数:32.00)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分数:12.00)(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和三个层次的大意。(分数:4.00)_(2).说明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数:4.00)_(3).这里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数:4.00)_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秭米之在大仓乎?(分数:11.
8、01)(1).这段话中的“吾”是谁?实际上又是谁的代言人?(分数:3.67)_(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数:3.67)_(3).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分数:3.67)_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分数:9.00)(1).庄子嘲讽伯夷、仲尼“自多”所依据的理念是什么?(分数:3.00)_(2).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分数:3.00)_(3).这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数:3.00)_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 8答案解析(总分:99.01,做题时间:
9、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曾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这一黑暗现实的人是_(分数:2.00)A.庄子 B.孔子C.老子D.孟子解析:解析 庄子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剥削阶级残暴和虚伪的本质。2.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相传是庄周自著的是_(分数:2.00)A.外篇B.杂篇C.内篇 D.附篇解析:解析 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相传是庄周自著,“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是他的门人和后学所作。3.秋水中,与“中国之在海内”形成类比的是_(分数:2.00)A
10、.礨空之在大泽B.梯米之在大仓 C.毫末之在于马体D.尔向之自多于水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熟悉程度。由“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暑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可知,与“中国之在海内”形成类比的是“梯米之在大仓”。4.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_(分数:2.00)A.例证法 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解析:解析 例证法是指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演绎法是指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对比法是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类比
11、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题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例证法。5.从秋水看,庄子“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所依据的理念是_(分数:2.00)A.以人为本,施行仁政B.顺应自然,清静无为C.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D.多元并立,和而不同解析:解析 秋水这篇文章以对话方式展开,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庄子认为孔子的学问“少”,伯夷的道义“轻”,圣贤的学说是“自多”,就是基于这一宏观理念。6.秋水和论毅力都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分数:2.00)A.层递B.正反对比C.顶真D.比喻 解析:解析 层递和正反对比仅在论毅力中使用,两篇
12、文章均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7.秋水一文的哲理意义在于_(分数:2.00)A.满招损,谦受益B.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C.民贵君轻D.事物可以互相转化解析:解析 本文用虚构的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阐述了“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的观点。8.秋水这篇文章所虚构出的寓言故事是_(分数:2.00)A.河伯与海若的决斗B.比干与海若的对话C.河伯与海若的对话 D.庄周与蝴蝶的对话解析:解析 秋水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9.在秋水中,作者在文章开头所描写的河水与海景的作用是_(分数:2.00)A.表现秋天河水的洪大和令人心喜的美丽B.以具体景
13、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C.表现大海的广阔无边一眼看不到头D.表现河伯初次见到大海不禁被它所陶醉解析:解析 在秋水这篇文章的开头,作者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作用是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10.在阐明“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这个道理时,庄子列举了“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等,这属于_(分数:2.00)A.演绎法B.例证法 C.三段论D.概括法解析:解析 例证法是指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庄子列出“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这个观点后,用“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加以论证,属于例证法
14、。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12.00)11.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有_(分数:2.00)A.五十步笑百步B.井底之蛙 C.四面楚歌D.功亏一篑E.望洋兴叹 解析:解析 A 项出自寡人之于国也,B 项出自秋水,C 项出自垓下之围,D 项出自论毅力,E 项出自秋水。12.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有_(分数:2.00)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E.驳论法解析:解析 秋水的论证方法颇具特色,主要使用例证法、对比法、演绎法、类比法等。13.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_(分数:2.00)A.排比 B.比喻 C.反诘 D.对比 E.夸张解析:14.文章开
15、头写“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目的是_(分数:2.00)A.表现黄河在秋天异常宽阔B.说明牛马非常小C.形象说明河伯欣然自喜的缘由 D.说明黄河在秋天水非常多E.为下文河与海对比作好铺垫 解析:解析 秋水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题干引用的“泾流之大,两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目的正好形象地说明了河伯欣然自喜的缘由,为下文河与海对比作好铺垫。15.在秋水这篇文章中,北海若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句话体现出_(分数:2.00)A.
16、人的认识要受到时间的限制 B.人的认识要受到个人习俗的限制C.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的限制 D.人的认识要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E.人的认识要受到性格的限制解析:解析 题干所指的那句话分别体现出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时间、后天教育的限制。16.下列文章,体现“人的认识有限”观念的有_(分数:2.00)A.容忍与自由 B.秋水 C.我的世界观 D.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E.咬文嚼字解析:解析 容忍与自由中,胡适认为不承认“绝对之是”的存在,是建立在“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理性观念基础之上的。秋水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我的世界观中,爱因斯坦探索“奥秘”、探索“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
17、美”的“宗教感情”,是基于“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理念的献身精神。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中,罗素认为克服狂妄自大的根本办法就是要树立“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基本理念。三、词语解释题(总题数:17,分数:35.00)17.于是焉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于是:在这时。焉:乎,即“呀”。18.天下之水, 莫 大于海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莫:没有谁。19.井蛙不可 以语于 海者,拘于虚也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以:与。语:谈。于:被。虚:同“墟”,居处。20.闻道百,以为 莫己若 者,我之谓也 (分数:
18、2.00)_正确答案:()解析: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21.秋水 时 至,百川灌河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时:按季节。22.此 其 过江河之流,不可为 量 数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其:代词,它,指海水。量:数量。23.方 存乎 见少 ,又 奚以自多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方:正。见少:所见甚少。奚以:怎么。自多:自我夸耀。24.人卒九州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人卒九州:人尽九州,即九州都有人。卒,“尽”,引申为“满”。25.且夫我尝闻 少仲尼之闻 而 轻 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分数:2.00)_正确答案
19、:()解析:少仲尼之闻:小看孔子的学识(以孔子的学识为少)。闻,学识,学问。轻:轻视。2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 而视,不见水端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东面:脸朝东。27.仁人之所忧, 任士 之所劳,尽此矣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任士:以天下为己任的贤能之士。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人处一焉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人处一焉:个人只是万物中的一个。29.不似 礨 空之在大泽乎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礨:蚁穴,小孔穴。30.而吾未尝以此 自多 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分数:2.00)_正确答案:()
20、解析:自多:自我夸耀。31.此其比万物也,不似 毫末 之在于马体乎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毫末:毫毛的末梢。32.号 物之数谓之万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号:称。33.曲士 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曲士: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的人。四、简析题(总题数:3,分数:32.00)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分数:12.00)(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和三个层次的大意。(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人的认识要受到各
21、方面的制约,故而是有限的。三个层次的大意:“井蛙”句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的限制;“夏虫”句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时间的限制;“曲士”句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2).说明这段文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说理形象化;运用了排比句式,行文层次清楚,说理有气势。(3).这里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比较法中的类比法。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秭米之在大仓乎
22、?(分数:11.01)(1).这段话中的“吾”是谁?实际上又是谁的代言人?(分数:3.67)_正确答案:()解析:这段话中的“吾”是北海若。实际上是庄周他自己思想的代言人。(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数:3.67)_正确答案:()解析:运用了比喻和反问。(3).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分数:3.67)_正确答案:()解析:这段话说明的道理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分数:9.00)(1).庄子嘲讽伯夷、仲尼“自多”所依据的理念是什么?(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2).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归纳法和类比法。(3).这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排比、对偶、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