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真题语文 A 卷(共 100 分) 第卷(选择题,共 24 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面 划线 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恻 隐( c) 执 拗 ( ni) 忧心 忡 忡( chng) B.剽 悍( pio) 黄 晕 ( yn) 鲜 为人知( xin) C.挑 衅 ( xn) 屏 息( bng) 如坐针 毡 ( zhn) D.溅 落( jin) 憔 悴 ( cu) 跋 山涉水( b) 解析: B.黄晕( yn) , 鲜( xin)为人知 。 答案 : B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起马儿带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
2、着,狐仙姑深夜的谶语,原野上怪涎的风。 B.这时候,几乎所有的旅鼠都变得焦燥不安起来,它们东跑西颠,似乎大难凌头。 C.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也划不动了,鬼子们紧紧追了上 。 D.历史,现实,在雨中溶合了 变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解析 : A:“带着”改为“戴着”;“怪涎”改为“怪诞”;“谶语”改为“谰语” B:“焦燥不安”改为“焦躁不安”;“大难凌头”改为“大难临头”。 D:“溶合”改为“融合” 。 答案 : C 3.下列语句中 划线 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世界杯羽毛球女子双打决赛中,中国队的两位姑娘配合得天衣无缝,获得冠军。 B.孩子向家长
3、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D.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钱钟书先生评价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解析 : 洗耳恭听:指做好准备用心地聆听别人说的话,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不符合语境。 答案 : B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
4、测小麦将减产大约 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 92 岁生日。 解析: B 项搭配不当,“改善”改为“提高”。 C 项语意重复,“ 大约 ”与“ 左右 ”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D 项滥用否定词,“ 不再 ”改为“再”。 答案 : A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 的文字 , 回答问题 。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
5、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下列语句中 划线 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亦不 详 其姓字 详:详细 B.造 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 去 留 去:离开 D.不 戚戚 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解析: 本题考查 我们 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A 项的“详”是清楚、了解的意思。 答案 : A 6.下列语句中 划线 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 以 为号焉 不 以 物喜 B.亲旧知 其 如此
6、其 真无马邪 C.既醉 而 退 学 而 不思则罔 D.无怀氏 之 民欤 予尝求古仁人 之 心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 A 项的“以” 分别是:用 ; 因为。 B 项的“ 其 ”分别是:代词;难道。 C 项的“ 而 ”分别是:表承接;表转折。 答案 : D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
7、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解析: 本题考查 我们 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甚解”“会意”“欣然”等关键词的翻译。 答案 : B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
8、”“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解析: 此题考查 我们 的概括能力,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答案 : D 第卷(其他类型题,共 76 分) 三、默写(共 6 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6 分) (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 2 分) _,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零落成泥碾作尘, _。(陆游卜
9、算子咏梅) 人生自古谁无死, _。(文天祥过零丁洋) 解析: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注意平时积累,别写错别字。 答案 : 温故而知新 只有香如故 留取丹心照汗青 ( 2)请在刘禹锡的秋词和杜牧的泊秦淮中任选一首,默写全诗。(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注意平时积累,别写错别字。 答案 :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四、现代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下面 的文字,回答问题。 猴年说猴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
10、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 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 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 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
11、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 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 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 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猴,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
12、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 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猴。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 (选文略 有删改) 10.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答案 : 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 。 猴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 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 。 11.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什么方法,第段划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分) 解析: 本题
13、考查 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 :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的写出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12.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 分) 解析: 此题考查 我们 的理解能力,围绕主题回答此问题即可。本文的主题是“猴文化”而不是具体的介绍猴。 答案 : 不恰当。因为这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是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说明阐述的。而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不是人们喜欢猴的根本原因,与文章要表达的主题关系不
14、紧密,所以不恰当。 五、作文( 60 分) 13.进入中学,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 是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你是否仔细琢磨过“散步”这个寻常的词语呢?“散步”,可结伴同行,也可独自一人;“散步”,可在自然的田野,也可在精神的天地生活中,我们需要奔跑,也需要“散步”。 请以“散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60 分)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 : 散步 人的一生,都在行走。行走,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或奔波,或疾驰,带着朝气勃发,风风火火;或漫步,或闲逛,带着一份悠然自得,闲适惬意的心情,走过乡间小涧,步过林
15、阴大道。 这个世界变的太快也太迷离,置身于拥挤的街头,梦幻的霓虹灯眩目闪烁,高耸的大厦似乎迎面压下喧闹的生活,钢筋水泥构成的世界,人们迈着匆匆的脚步擦身而过,有的只是透着紧张气息,笼罩天空。快节奏似乎已经悄悄上演生活的主基调。行走,步伐快的让人窒息,迷离,麻木。慢点走吧,留一点时间看看天。 散步,我衷爱的生活状态。 脚尖轻轻地拂过大地,缓缓地迈着步子, 沐浴夏日夕阳的余辉,静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的春夏秋冬,喜怒哀乐。一个人的散步,一个人的旅程,一个人的世界。 带着愉悦散步,感受到的是黄昏的美丽。双手插进口袋,嘴上哼着小曲,陶醉在无限遐想之中。没有了文言文,没有了方程,没有了 ABC,把白天
16、无尽的学习暂时抛在脑后,有的只是你自己简单的快乐。漫步,一路上看看道路两旁的风土人情,细细品味时代的变迁,也许你会欣然地发现你平常未曾挖掘的惊奇;漫步,一路上迎来熟人的笑脸,报之以淡淡的微笑,用目光进行简单的交流,即便只是擦身而过,也会铭记。郁闷的日子里,多散散步吧!一 个人踏上没有目的的行程,用旅途的寂寞打发心中的单调,乏味。深深地呼吸户外的空气,抚摩叶片滑落的瞬间,想象自己已融入了自然的怀抱,抬起头,望望头上叶缝中的天空,零零碎碎,却有那么清澈。在天空的蔚蓝底下,烦恼会不知不觉地从指缝中消逝。 约上三两好友,一起散步,那又是另外一种滋味。大街上一群小鬼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大家走成一排,聊聊
17、天,唱唱歌。在黑夜笼罩的世界里,几颗年轻的心互相沟通,互相撞击。华灯初放,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在大桥上来回漫步,昏黄的路灯下,影子忽长忽短交替更迭。我们看天上的皎洁明月,望水中浮动的月影, 让人想起“疏硬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超然物外的意境。顷刻间,大家默默无语,彼此间的默契演绎得淋漓尽致。 晚饭后,没事的时候,一家三口便一起出去散步。我们会选择远离镇上的喧嚣,来到田野。这有条小溪,我们沿着溪水漫步而上,夏日的气氛总是这么热烈奔放,放眼望去,一片生机勃勃。和父母在一起,总能不由得感到别有的踏实。我说说学校里发生事情,爸爸妈妈拉拉家常,一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幸福,在一瞬间,紧紧地包围了我。记
18、得莫怀戚在他的散步中写道:“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 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拉起父母的手,幸福地走在中间,这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散步的时候,悄悄地对自己说。 散步,我衷爱的生活状态。 慢点走吧,留点时间看看天。不要吝惜这一会儿时间,停下手中的笔,关掉眼前的电脑,带着另一种心情,出去散散步。看看天空的飞鸟,飘动的白云,你会发现自己的视野一下子从一个高墙所包围的小圈子里
19、跳出来, 在蓝天里展翅翱翔。 散步,我衷爱的生活状态。 B 卷(共 50 分) 一、诗歌鉴赏(共 4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 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 : 窅( yo)然:远去的样子。 14.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 名句赏析,联系全诗的内容进行作答。 答案 : 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
20、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 15.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桃花流水窅然去”所蕴含的感情相似? A.无可奈何花落去 B.风住尘香花已尽 C.簌簌衣中落枣花 解析: 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心自闲”三字中写出了作者此时的心境是: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因为 AB 两项的所反映的情感是消极的,故选 C 项。 答案 : C 二、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 文字 , 回答问题。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
21、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
22、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 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释 : 殄瘁:此指摧残。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彗帚:扫帚。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16.下列语句中 划线 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竹本 固 固:牢固 B.始于长安 求 假居处 求:探求 C.不终日而 毕 毕:完成 D.以 贻 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给 解析: 本题考查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B 项中的“ 求 ”是“寻找”的意思。 答案 : B 1
23、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 分) (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 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1)句注意“履”“东南隅”。( 2)句注意“自异”“唯用”等关键词的翻译。 答案 : ( 1)第二天,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 ( 2)贤才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赏识和任用贤才的人来加以区别。 18.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分) 解析: 此题考查 我们 的理解能力,要求 我们 能 够 大致理解全文的意思,尤其是最后一段作者的
24、议论。解释了作者希望“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 答案 : 文章末段,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人才的遭遇,阐述了“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这一道理,认为贤才是不能自我显示其才干的,只有掌权者赏识和任用贤才才能充分发现贤才的才干,从而培养、重用他。解释了作者希望“用贤者”能够识才、惜才、爱才、重用人才的主旨。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一)名著阅读( 4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 分) 我挣脱了跟着我并想留住我的圣约翰。这轮到我处于支配地位了。我的力量在起作用,在发挥威力了。我告诉他不要再提问题,或是再发议论了。我希望他离开我。我必须而且也宁
25、愿一个人呆着我从感恩中站起来 下了决心,随后躺了下来,并不觉得害怕,却收到了启发 急切地盼望着白昼的来临。 白昼来临,拂晓时我便起身了 以上这段文字是小说简 爱中的选段,根据小说情节发展,“我”下的“决心”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答。 解析 : 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简 爱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 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答案 : “我”下的“决心”具体指:简爱离开圣约翰去找罗切斯特。 20.在内容的选择与表达上,下面哪一首小诗与冰心的繁星 春水中的作品更为接近?( 2 分) A.母亲啊 /您是繁茂的大树 /我是归巢的鸟儿 /暮色四合 /我藏
26、进您的心中 B.母亲啊 /您是繁茂的大树 /树干上的条条斑痕 /都是您辛劳岁月的见证 解析:本题考查 文学常识的理解 。 繁星 春水 的主题是“童真、母爱、大自然” 。 B 项中的“ 条条斑痕 ”“ 辛劳岁月 ”不符合这一主题。 答案 : A (二)现代文阅读(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 字 , 回答问题 。 海子爷与老雪狼 郭雪波 漠北。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窖子,里边住着海子爷。 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当初大迁徙,儿孙们跪着求他,一块儿走了吧。海子爷晃脑袋说,不。儿子说,这儿已没法活人了。海子爷说,我有法活,
27、开春儿我就往海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儿子没辙,留足过冬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沙尘暴就把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窖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守着这片被弃的土地。 天海子边崖下有一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海子爷每天那经过都要吹吹口哨。那丛沙蓬子下便有了动静,若有若无的两点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海子爷的嘴角呈现出微笑,心说:老伙计,还活着,活着就好。 如往常一般,海子爷到天海子冰面,就往冰窟的深水放鱼钩鱼线。等着鱼儿咬钩。今天的头条鱼,半个时辰之后才上钩。海子爷从钩上取下那条鱼往身侧土筐里扔,习惯地回头望了望,想到不远处蹲着的老雪狼,兀自笑了。每当扔
28、头条鱼时,他都会这样。 那是三年前的事。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走了。那老狼一瘸一瘸的,跑起 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他惊诧了:这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 当年被人们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海子爷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狼为保护它而掉进天海子的那一刹那,它惨烈的嚎叫。想到这,海子爷盯视片刻,挥挥手说,你走吧 !老雪狼低垂的雪色长尾冲海子爷摇了摇,咬着鱼蹒跚而去。海子爷一直目送着它回到天海子边沙崖下的那个洞穴,他终于相信了母狼一直守着天海子的传说。 想到这些,海子爷便心生感叹。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
29、在这里了。这些年,他们仿佛就成了 一对彼此熟悉的伴儿守在这片荒漠。 海子爷每天钓完鱼,路过老雪狼的岩洞,总要从筐里拣出一条鱼,扔过去。老雪狼待他走远,便从那丛沙蓬子后走出来,找到那条鱼,冲着海子爷的背影呜呜嚎两声,便转回穴内。今天也不例外。 当日夜里,北风刮得紧。天海子边传来老雪狼的哀嚎。一早醒来,想到老雪狼昨夜的哀嚎,他放心不下要去看看。到了洞口,海子爷依旧吹起口哨,似有似无的绿点过了好久才出现,他松下心来。 他下到天海子的冰面,凿了两个冰窟把鱼线放下去。可等了半天鱼就是不咬钩,海子爷冻得坐不住了,装备收线回家。突然,鱼线哧溜溜往水里窜, 海子爷大喊一声“好大的鱼!”他拼命拽住线不松手。大鱼
30、拼命地往水下逃窜。他猛地一个趔趄,便被那根鱼线倒拽进了冰窟里。海子爷从水下挣扎着冒出头,攀住冰窟边沿,攀爬,滑落,他的四肢开始变得僵直、麻木,海子爷有些无望了。突然,他的衣袖被什么紧紧地拽住了,抬头一看,竟是那只老雪狼。 此时,老雪狼一双昏花模糊的老眼冒出很强的绿光,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 “谢谢你,老伙计!”海子爷冻紫的嘴巴张了张。 唿儿 唿儿。老雪狼的喉咙里滚动有声,显然催促着海子爷赶紧使劲爬。可他麻木的四肢已经不太听使唤。老雪狼恼怒起来。呜呜低吼着,咆哮着,又拉又拽。 老雪狼不走,也不松口,只一个姿势,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31、 。慢慢地,它的身体变得僵硬,它的尖嘴自咬上海子爷的袖子就没有松开过。姿势也没有改变过。渐渐地,它的身躯连着海子爷一起被冻硬冻僵,纹丝不动了。 海子爷和老雪狼就成为一对连体的活标本,仿佛是一对冰雕矗立在天海子空旷的冰面上,成为天海子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天和地。 21.小说中的“海子爷 ”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 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即可。 答案 : 海子爷是一个倔强、有恻隐之心、坚守故乡的人。当他的家人劝说他离开这个苦寒之地时,他坚持留下,苦守土地,能看出他的倔强。他在多年前放掉了老雪狼,并时常拿鱼给它吃,时刻
32、惦记它的生存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海子爷有恻隐之心。从“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能看出他对故乡的坚守。 22.第段插叙海子爷和老雪狼之间的哪些往事?有什么作用?( 4 分) 解析: 本题是在考查 我们 对插叙的理解,其作用为:( 1)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结构紧凑等。结合本文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答案 : 这段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了多年前海子爷放走了老雪狼的故事,体现了海子爷的恻隐之心;照应并说明了上文海子爷为什么要“习惯性地回头”“兀自笑了”以及老雪狼蹲在不远处的原因。同时,为
33、下文老雪狼救海子爷做了铺垫。 23.文章画线处两次描写老雪狼救海子爷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 赏析 。 主要从写作手法、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 这句话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来老雪狼救海子爷时拼尽全力、不顾一切的样子,体现出老雪狼报答海子爷的决心。 2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坚守,也有人认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这篇小说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4 分) 解析: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都可以,但必须言之成文,言之成理。 答案 : ( 1)我认同第一个观点。因为无论是代表
34、人类的海子爷还是代表动物的老雪狼,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漠北,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故土,即使有别人相劝,即使面对着生活的困境和孤独,都依然坚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表现了对故土眷恋和坚守的主题。 ( 2)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因为当海子爷遇到危险的时候,他曾经帮助过的老雪狼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人类善待自然时,自然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的爱护和尊重。互相关爱早就了这样的“永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抛弃对方,还在一起,可以为对方牺牲自己,所以我们和自然和谐相处 是小说的主题。 四、语言运用(共 12 分) 25.初中三年,语文书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伙伴,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2
35、 分) ( 1)下面是成都商报有关 2013 年语文教材调整的一则材料,请根据内容,概括出本次教材调整的四个特点。(每点不超过 5 个字)( 4 分) 昨日,本报记者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上看到 2013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修订情况介绍。文章称,本次修订工作历时十年。自 2004 年始,编写组三次前往各地调研, 2011 年 3月申报统编教材。 2012 年 3 月至 2013 年 3 月完成统编教材编写、审查、修改等工作。 2013 年出版的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均有改动。人教社专家称本次调整涉及框架微调、阅读单元调整、课文调整、增加写作内容、减少综合性学习、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等诸多内容。七年级上册选
36、文没有见到鲁迅等作家的九篇作品,取而代之的是贾平凹、丘吉尔等中外作家的作品,包括本土作家马及时的王几何。选文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让人耳目一新。 此次语文教材的调整,引发了全国各地教师、学生、家长,包括新闻媒体的关注。尤其鲁迅作品的减少问题,更是掀起了讨论的热潮。 解析: 本题考查 我们语段 的概括能力, 注意把握关键语句。 答案 : 经历时间长 ; 涉及内容多 ; 鲁迅被减少 ; 各册均改动 。 ( 2)精心设计的“阅读导语”,为我们理解语文提供帮助。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导语”,编者以人们对鲁迅的认识起笔,又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请结合课文内容
37、,将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4分)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 _,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 _:灿烂的春光有童真, _; _,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解析: 此题考查 我们 对鲁迅先生及作品主题、风格的了解,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析总结。 答案 : 他的严肃、庄重 另一道风景 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 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 ( 3)六本语文书中,无数经典人物令我们难以忘怀。请仿照示例,在下面的课文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不要求句式完全一致)。( 4 分) 王几何(王几何) 老头子(芦花荡) 香菱(香菱学诗) 奥楚蔑洛夫(变色龙) 示例:泥人张:一门最底层的手艺,让人忘记你的真名;你用一团泥巴,找回了尊严。 解析: 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本题属于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注意所给人物。 答案 : 王几何:一手最标准画技,让人给了你形象的绰号;你用幽默风趣,传授做人的道理。 老头子:一个最平凡的船夫,没人记得你的名字;你用机智勇敢,成为孩子眼中的英雄。 香菱:一个普通的女子,没人相信你能写好诗,你用你的痴迷,写出优美的诗篇。 奥楚蔑洛夫:一个平凡的巡警,人们有困难会寻求你的帮助;你却因你的势利眼,成为了天大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