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模拟化学.docx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37507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模拟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模拟化学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车胎爆炸 B.高粱酿酒 C.玻璃破碎 D.干冰升华 解析: A.车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B.高粱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酒精这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 C.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答案: B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 B、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

2、,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沸腾溅出;图中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烧杯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烧杯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 答案 : D 3.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 A.为减少白色污染,少使用塑料袋 B.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 C.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 D.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 A、废弃塑料造成白色污染,为减少白色污染,少使用塑料袋,正确; B、低碳生活就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步行,少开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C、

3、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能隔绝氧气,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错误 。 答案: D 4.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2CuO+X+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 3 C.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加热 Cu2(OH)2CO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 CO2的发生装置相同 解析: A、由方程式可知固体质量减少,而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因此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项 错误; B、化学式中同种原子的个数要合

4、并,因此 Cu2(OH)2CO3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 5, 答案项 错误;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判断 X的化学式是 H2O, H2O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答案项 正确; D、加热 Cu2(OH)2CO3的实验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和石灰石,是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发生装置不同, 答案项错误 。 答案 : C 5.一密闭容器内某物质的粒子能够自由运动、充满空间、互相不接触 (因运动发生碰撞除外 ),当改变外界条件,该物质的状态转变为粒子间能够相互接触,且能够自由运动,化学上把这个过程叫做 ( ) A.凝结 B.结晶 C.蒸发

5、D.升华 解析: 首先判断变化前的状态,粒子能够自由运动、充满空间、互相不接触,此时物质是气态,在判断变化后的状态,变成能相互接触则为液态,故此过程是液化过程 。 答案: A 6.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 ) A.NH3 B.NO C.NO2 D.HNO3 解析: A、氢元素显 +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1) 3=0,则 x= 3价 。 B、氧元素显 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y+( 2)=0,则 y=+2价 。 C、氧元素显 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

6、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z+( 2) 2=0,则 z=+4价 。 D、氢元素显 +1价,氧元素显 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w+( 2) 3=0,则 w=+5价 。 故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D选项 。 答案 : D 7.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 根据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生成两种物质 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解析: A、由反应的图示可知,反应后生成的分子种类只有一种,所以生成物是一种物质 。 故 A错误; B、

7、由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故 B错误; C、由图示可知反应的前后都含有两种原子,且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 故 C正确; D、由反应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所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 。 故 D错误 。 答案: C 8.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空气中混 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解析: A、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了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可燃物不一定在空气中才

8、能燃烧,故错误 。 B、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 。C、空气中有氧气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达到着火点可能发生爆炸,正确 。 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错误 。 答案: 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B.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该物质一定是酸 C.金属与盐溶液发生 置换反应,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加 D.同一温度下,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解析: 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故 A错; B、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 B错; C、金属与盐反应,溶液质量的变化需要考虑进入溶液金

9、属的对原子质量与置换出来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比较,进入溶液金属的对原子质量大于置换出来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溶液质量增加,进入溶液金属的对原子质量小于置换出来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溶液质量减小,故 C错; D、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的条件: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故 D正确 。 答案: D 10.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 “1 +1 2” 的有趣现象 。 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混合或反应过程中, “1 +1” 等于 “2” 的是 ( ) A.1mL氧气与 1mL氢气混合后的总体积 B.1g碳和 1g 氧气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 C.1g氢氧化钠溶液和 1g硫酸溶液混合后

10、溶液的质量 D.1g饱和硝酸铵溶液中加入 1g硝酸铵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解析: A、因为微粒之间有间隔, 1mL氧气与 1mL氢气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 2mL。 B、碳在氧气中燃烧时,碳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12: 32, 1g 碳和 1g氧气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小于 2g。 C、 1g氢氧化钠溶液和 1g 硫酸溶液混合后没有气体和沉淀产 生,溶液的质量是 2g。 D、饱和硝酸铵溶液中加入 1g硝酸铵后一点也不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1g。 答案: C 二、填空题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字母 )。 A.质子数不同 B.

11、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解析: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所以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 答案: A (2)1869年, (填字母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 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解析: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 答案: B (3)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 A.氟属于金属元素 B.氟的原子序数是 9 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9.00g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氟,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案项 说法错误 。 B

1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9; 答案项 说法正确 。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相对原子质量为 19.00,没有单位 g,答案项 说法错误 。 答案: B (4)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 “ 得到 ” 或 “ 失去 ” )电子,由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氟化钠的化学式为 解析: 由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的电子数是 7,大于 4,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 由钠元素和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氟化钠的化学式为 NaF。 答案:得到 NaF 12.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 请回答: (1)水 (填 “

13、属于 ” 或 “ 不属于 ” )人类所需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 。 解析: 水属于人类所需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 。 答案: 属于 (2)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 (填 “ 软水 ” 或 “ 硬水 ” )。 解析: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 答案: 硬水 (3)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填字母 )。 A.静置沉淀 B.吸附沉淀 C.蒸馏 解析: 蒸馏是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 。 答案: C (4)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 +O2 。 答案: 2H2O 2

14、H2 +O2 (5)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在 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将 t1 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0 ,析出固体质量较少的是 (填 “ 甲 ” 或 “ 乙 ” )。 t 2 时,将 60g甲物质放入 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w(甲 )与同温下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w(乙 )大小关系为 B (填字母 )。 A.w(甲 ) w(乙 ) B.w(甲 ) w(乙 ) C.w(甲 )=w(乙 ) D.无法确定 。 解析: 在 20 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将 t1 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两种

15、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0 ,析出固体质量较少的是乙 。 t2 时,将 60g甲物质放入 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w(甲 )与同温下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w(乙 )大小关系为 w(甲 ) w(乙 )。 答案: 20 乙 B 13.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 请回答: (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 )。 A.铂金饰品 B.铁锅 C.铝导线 解析: 在常见的金属材料用品中,铝导线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 。 答案: C (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 ) 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

16、铜溶液中 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 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 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 解析: 铝与硫酸铜反应,可验证铝的活动性比铜强 。 银与硫酸铜不反应,可知银的活动性比铜弱,可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故 是可行的方案 。 银与硫酸铝、硫酸铜都不反应反应 ,可验证铝、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 与但不能验证铝、铜的活动性,不可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 是不可行的方案 。 铜、银与硫酸铝都不反应反应,可验证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 但不能验证铜、银的活动性,不可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 是不可行的方案 。 铜与硫酸铝不反应,可知

17、铜的活动性比铝弱;铜与硝酸银反应,可验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可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 是可行的方案 。 答案: (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 滤液中一定 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 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 解析: 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由于镁的活泼性大于同和铜、铁,能与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MgCl2,不能确定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存在; 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

18、含有的物质是 Fe,还有置换出的 Cu, Mg不能确定是否存在 。 答案: MgCl2 Fe、 Cu (4)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 4900t含 Fe2O3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 Fe 98%的生铁的质量是 t。 解析: 设日产含 Fe98%的生铁的质量为 x。 Fe2O3+3CO 2Fe+3CO2 160 112 4900t 76% x 98% 解得: x=2660t 答案: 2660 14.现有 A、 B、 C、 D、 E五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 。 鉴别它们可按如图所示的步骤进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的溶质是 ,

19、 B中的溶质是 , C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 解析: 取五种溶液观察颜色, B溶液显蓝色,所以 B是硫酸铜,剩余的四种溶液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A溶液显红色,所以 A是稀硫酸, C溶液显紫色,所以 C是氯化钠溶液, D、 E 溶液显蓝色,所以 D、 E是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A中的溶质是 H2SO4, B中的溶质是 CuSO4, C中的溶质是 NaCl。 答案: H2SO4 CuSO4 NaCl (2)用 X鉴别 D、 E时, X可以选用不同的物质 。 若 X为稀盐酸,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若 X为澄清石灰水,写出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 解析: 若 X为稀盐酸,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若 X为澄清石灰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 +2NaOH。 答案: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Ca(OH)2=CaCO3 +2NaOH 15.NaOH、 Na2CO3、 NaCl 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 表 1 NaOH、 Na2CO3、 NaCl分别在水中的溶解度 (S/g) t/ NaOH Na2CO3 NaCl 0 42 7.

21、1 35.7 10 51 12.2 35.8 20 109 21.8 36.0 30 119 39.7 36.3 表 2 常温下, NaOH、 Na2CO3、 NaCl分别在乙醇 (即酒精 )中的溶解度 (S/g) NaOH Na2CO3 NaCl 17.3 0.01 0.1 根据表 1和表 2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填 “ 增大 ” 或 “ 减小 ” ) 解析: 由 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数据, NaOH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答案: 增大 (2)20 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解析: 20 时

22、,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0g,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 26.5%。 答案: 26.5% (3)为证明 CO2能与 NaOH 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将 CO2通入饱和 NaOH的乙醇溶液中 。 请推测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 ,推测依据是 。 解析: CO2与 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 答案: 有白色沉淀生成;碳酸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 三、实验探究题 16.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1)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到蒸发池,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蒸发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会 (填 “

23、增大 ” 、 “ 不变 ” 或 “ 减小 ” )。 解析: 在蒸发池中,水蒸发了,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 。 答案: 不变 (2)粗盐中含有的难溶性杂质,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将其去除,这些操作中都会用到玻璃棒,其中在三个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 、 、 。 解析: 粗盐中含有的难溶性杂质,在实验室里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将其去除,这些操作中都会用到玻璃棒,其中在三个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加速溶解、引流、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 。 答案: 加速溶解、引流、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滴飞溅 (3)用氯化钠固体配制 100g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

24、溶液 。 配制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 A.称量及量取 B.计算 C.溶解 D.装瓶贴标签 其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填字母 )。 将已配好的 100g质量分数的 6%的氯化钠溶液变成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再加NaCl的质量是 g(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解析: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BACD; 100g质量分数的 6%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100g 6%=6g, 设需要再加 NaCl的质量是 x, 100%=16% x=11.9g 答案: BACD 11.9 17.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

25、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取少量 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 2所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个步骤 1中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碳酸钠和硝酸钡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NO3)2=BaCO3 +2NaNO3。 答案: Na2CO3+Ba(NO3)2=BaCO3 +2NaNO3

26、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解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可能含有氯化钾 。 答案: 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氯化钾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解析: 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 答案: 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 ,过滤;再向滤液中加 ,观察现象 。 解析: 由于氯化钾的存在不能确定,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足量的足量的稀硝酸和硝酸钡,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硝酸

27、银,观察现象,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有氯化钾,否则则没有 。 答案: 足量的硝酸钡溶液 硝酸银溶液 四、计算 18.N(NO2)3是科学家 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 。 计算: (1)N(NO2)3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填最简比 ); 解析: 1个 N(NO2)3分子中含有 4个氮原子和 6个氧原子 。 答案: 2: 3 (2)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解析: 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4+(14+16 2) 3=152 答案: 152 (3)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填字母 )。 A.N(NO2)3 B.N2O3 C.N2O5. 解析: A.

28、N(NO2)3 N2O3B.N2O3 C.N2O5则 2个氮原子结合氧原子最多的是 N2O5 答案: C 19.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白色的硫酸铜固体粉末,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 14.2%的无色溶液 10g。 请计算: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解析: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10g 14.2%=1.42g。 答案: 1.42 (2)实验前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 解析: 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 x,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 y, 2NaOH+CuSO4=Cu(OH)2 +Na2SO4 160 98 142 x y 1.42g x=1.6g y=0.98g 实验前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0.98g+10g 1.6g=9.38g。 答案: 实验前试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9.38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