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省滨州市高考模拟地理.docx

上传人:赵齐羽 文档编号:137552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山东省滨州市高考模拟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年山东省滨州市高考模拟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年山东省滨州市高考模拟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年山东省滨州市高考模拟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年山东省滨州市高考模拟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6 年山东省滨州市高考模拟地理 “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的发展模式,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得到推广且以小型分散式为主。下图为杭州市郊区某“渔光互补”产业园景观图,该园采用能智能调节的太阳能电池板,以最大限度的接收太阳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 ) A.提高渔业产量 B.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C.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 根据材料,这种生产模式是利用水域养鱼,利用水面空间进行太阳能发电。最大优势是对水域或上面的空间充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D 对。不能提高渔业产量、不能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不能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2、 A、 B、 C 错。 答案: D 2.与西部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相比,该模式采用小型分散式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不需要跨区域输送 B.靠近消费市场 C.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 D.建设成本低 解析: 与西部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相比,该模式采用小型分散式的最主要原因是发电借给园区自己消费,靠近消费市场, B 对。不需要跨区域输送与规模小无关, A 错。光伏发电技术没有差异, C 错。光伏发电建设成本较高, D 错。 答案: B 3.将电池板朝正南时的太阳方位角定为 0,向东偏设定为负角度,向西偏设定为正角度。春分日,该产业园太阳能电池板的方位角为 -45,则当地时间大约为( ) A.6 点 B

3、.9 点 C.12 点 D.15 点 解析: 根据材料,将电池板朝正南时的太阳方位角定为 0,向东偏设定为负角度,向西偏设定为正角度。春分日,该产业园太阳能电池板的方位角为 -45,即朝向东南方向。春分日,日出正东方向时是 6 点,朝正南方向是是 12 点,此时朝向东南方向,当地时间大约为 9 点,B 对。 A、 C、 D 错。 答案: B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示意图,该岛屿周围海域常年烟雾弥漫,但随着北极航线的开通和对该岛屿的开发,拟建设一大型港口。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该岛屿平原地带植被类型属于( ) A.低矮灌木 B.草原 C.常绿阔叶林 D.针阔混交林 解析: 读图经纬度,该岛屿尾于温带

4、季风气候区,因纬度较高,平原地带植被类型 属于 针阔混 交林, D 对。该地受海洋影响较多,气候具有海洋性,降水较多,植被以森林力主, A、 B错。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C 错。 答案: D 5.下列关于该岛屿周围海域常年烟雾弥漫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寒流经过,易使水汽凝结 B.西风带来暖湿气流 C.岛屿附近水汽充足 D.寒暖流交汇 解析:该岛屿周围海域常年烟雾弥漫是因为 寒流经过,易使水汽凝结, A 正确。 该 岛位于大陆东岸,不受西风带来暖湿气流影响, B 不正确,选 B。岛屿附近水汽充足,且是寒暖流交汇为雾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C、 D 正确 。 答案: B 6.图

5、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宜建大型港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港 口 发展适宜在海湾中,丁不是海湾, D 错。图中甲、乙、丙三处,乙、丙是冬季风的 迎风地带,海湾内结冰期较长, B、 C 错 。 甲处是海湾,是夏季风的迎风支,受影响小,所以最适宜建大型港 口 的是甲 , A 对。 答案: A 某大学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绘制了广州市公交等时线图(等时线是指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最大范围的边际线),用于研究“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下面是以广州市天河区作为出发地点,绘制的当地 12 时、 14 时、 16 时、 18 时四个不同时刻下时间粒度为 1 小时的等时线分布图

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四幅等时线图中,与当地 18 时的交通情况较为相符的是 ( ) 解析: 等时线是指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最大范围的边际线。 18 时 ,正值下班高峰时期,C 图中各方向的等时线相对较密集,说明相同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较小。所以四幅等时线图中,与当地 18 时的交通情况较为相符的是 C 图, C 对。等时线稀疏,说明相同时间移动距离远, A、B、 D 错。 答案: C 8.制作公交等时线图主要依靠( ) A.公交乘客手机 GPS 和 RS B.公交车 GPS 和 RS C.公交乘客手机 GPS 和 GIS D.公交车 GPS 和 GIS 解析: 根据材料,等时线是指在相同

7、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最大范围的边际线。制作公交等时线图,要知道乘客的手机的 GPS 位置,确定位置的移动。还要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 GIS技术,进行分析处理信息, C 对。不需要乘客的遥感图像信息,不用 RS 技术, A、 B 错。是利用公交乘客可达的范围,不是公交车, D 错。 答案: D 9.下列关于解决广州市交通拥堵的措施,合理的是( ) 由公交优先转为顺风拼车优先,减轻公共交通运输压力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让多数人不流动或少流动 建设开放式小区,发挥“毛细血管”型路网作用 大力拓宽现有道路,提高机动车通行能力 A. B. C. D. 解析: 解决广州市交通拥堵的措施,合理的是发展公

8、交优先,减轻私家车,减轻交通运输压 力,错。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分区,让多数人不流动或少流动,可减少交通压力,对。建设开放式小区,发挥“毛细血管”型路网作用,减少交通拥挤,对。大力拓宽现有道路,占用耕地多,效率低,错。 C 对。 答案: C 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 2016 年 2 月 23 日,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 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下面是我国马铃薯面积分布图和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我国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 A.西南地区马铃薯种植经验丰富 B.西南地区纬度低,水热条件充足 C.西南

9、地区地形复杂,多山地高原 D.西南地区饮食偏好马铃薯 解析:根据表格中数据,我国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 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多山地高原,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明显,一年中各季节都有适合马铃薯生长的环境, C 对。种植季节分布与种植经验丰富无关,马铃薯喜温凉环境,西南地区纬度低,水热条件充足不是四季适合生产的原因, B 错。 饮食偏好马铃薯与生产季节无关, D 错 。 答案: C 11.上图中四地马铃薯的生长季节与西南地区大春马铃薯最接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根据表格中数据,我国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 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西南地区地形复杂

10、,多山地高原,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明显,一年中各季节都有适合马铃薯生长的环境, C 对。种植季节分布与种植经验丰富无关,马铃薯喜温凉环境,西南地区纬度低,水热条件充足不是四季适合生产的原因, B 错。 饮食偏好马铃薯与生产季节无关, D 错 。 答案: A 12.( 26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死海”,位于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运城盐池自古就是中国食盐生产重地,有“南风起,盐始生”之说,近来考古学家在盐池附近发现了古代“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外有渠”的护宝堤堰体系。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运城盐池由食盐生产逐步转为盐化工生产。下面为运城盐池

11、相关区域图和盐池护宝堤堰体系示意图。 (1)描述运城盐池的形成过程。( 6 分) 解析: 根据材料,运城盐池位于内流区,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是岩层断裂下陷,流水在低洼处汇集成湖。地处内流区内,流水带来的盐分长期在湖泊内累积,形成盐池。 答案: 岩层断裂下陷; 流水在低洼处汇集成湖;地处内流区内,流水带来的盐分长期在湖泊内累积,形成盐池。 (2)判断运城盐池晒盐的主要季节并说明理由。( 6 分) 解析: 材料中说“南风起,盐始生”,该地位于季风区,南风是夏季风主要风向。夏季气温高,蒸发强,利于晒盐。盐池地处中条山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所以晒盐的主要季节是夏季。 答

12、案:夏 季。理由:夏季气温高,蒸发强,利于晒盐; 盐池 地处中条山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3)分别说明护宝堤堰体系中各部分对保护运城盐池的作用。( 6 分) 解析: 读图,结合材料分析,在盐池四周环绕着堤,堤能够阻挡山洪暴发时,洪水进入盐池。堤外的滩,发生洪水时,起到蓄洪、滞洪的作用,减少洪水对堤的冲击。渠可以在发生洪水时,将洪水引入涑水河,起到导流和分洪作用。 答案:堤:阻挡山洪(洪水)进入盐池; 滩:发生洪水时,起到蓄洪、滞洪的作用; 渠:发生洪水时,将洪水引入涑水河,起到导流和分洪作用 。 (4)推测运城食盐生产兴衰的原因。( 8 分) 解析: 古代食盐来

13、源少,运城食盐市场广阔。运城盐池食盐晒制的条件好,池盐度高,出盐 量大,所以能够兴起。由于廉价海盐的大量开发,冲击了运城盐池食盐市场。海盐生产成本低,食盐生产附加值低,运动食盐效益下降,所以衰落。 答案:兴起:古代食盐来源少,市场广阔;运城盐池盐度高,出盐量大(运城盐池食盐晒制的条件好)。 衰落:廉价海盐的大量开发,冲击了运城盐池食盐市场;食盐生产附加值低。 13.( 20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拉伯胶由胶树分泌形成,在食品、医药、 化妆品等产业上有广泛应用。胶树扎根较深,能大量吸收地下水,最适宜生长在雨季短、旱季长的热带地区。种植胶树 5 年后方可采胶,每年 10 月份出胶,一

14、年内仅能收胶 3 次,主要依靠人工采胶。北苏丹树胶产量和出口量均排名世界之首,下面左图中甲区域(胶树种植区北部)是该国胶树最适宜的生长区。近年来国际市场供不应求,但该国却遇到了增产难度大的问题。 (1)分析甲区域比种植区南部更适宜胶树生长的自然原因。( 6 分) 解析: 根据材料,胶树最适宜生长在雨季短、旱季长的热带地区。读图,甲区域纬度较高,与甲南部区域相比,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时间短,雨季较短。受东北信风控制的时间长,旱季较长。自然条件更符合胶树的生长需求。 答案:纬度较高;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时间短,雨季较短;受东北信风控制的时间长,旱季较长。 (2)分析目前该国树胶产量难以大幅提高的原

15、因。( 8 分) 解析: 根据材料,胶树种植 5 年后可采胶,生长周期长。一年仅收 3 次,产量增速慢。胶树出胶时间短,单产低。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水热条件变化大,产量不稳定。主要靠人工采胶,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落后。 答案:胶树生长周期长,产量增速慢;胶树出胶时间短,单产低;热带草原气候区,水热条件变化大,产量不稳定;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落后。 (3)你是否赞同在图中乙区域发展胶树种植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6 分) 解析: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树胶用途广,市场需求量大。发展胶树种植,有利于出口创汇,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所以赞同。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看

16、,乙区域接近沙漠,降水少。胶树生长吸取大量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区域缺水更严重。胶树种植和采集需大量劳动力,该区域劳动力不足。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差。所以不赞同。 答案: 赞同。理由:树胶用途广,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 ,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不赞同。理由:该区域接近沙漠,降水少;胶树生长吸取大量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破坏生态环境;胶树种植 和采集需大量劳动力,该区域劳动力不足;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差。 14.( 10 分)【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 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台儿庄区共接待游客 48.26 万人,其中台

17、儿庄古城接待游客 39.02万人。 古城以运河文化为轴线设计了八大景区 ,并将北方、徽派、欧式等八种建筑风格有机结合。因此,台儿庄古城被称为单浆摇遍全城的“东方古水城”和中国民居建筑博物馆。下面为台儿庄区景点分布图和台儿庄古城景观图。 从旅游资源本身的角度,说明游览台儿庄古城人数多的原因。 解析: 从旅游资源本身分析,台儿庄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高,教育功能强。旅游资源的特色突出,是江北水城。知名度高,是著名的红色旅游资源。古城内旅游资源丰富,与市区其他旅游景点的组合、结构好,与市区其他旅游景点距离近,集群状况好。 答案:历史文化价值高(教育功能强);特色突出(江北水城);知名度高(著名的红色旅游

18、资源);古城内旅游资源丰富; 与市区其他旅游景点的组合、结构好(与市区其他旅游景点距离近)。 15.( 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 年 1 月 21 日 23 日,一场“霸王级”寒潮侵袭了 我国大部分地区,致使我国部分地区的越冬农作物遭受冻害,华北地区的大量冬小麦受损严重。 下面为华北地区某冬小麦农田和冬小麦受损景观图。 说出本次寒潮对冬小麦造成的主要危害,并列举冬小麦防治冻害可采取的工程措施。 解析: 根据材料,本次寒潮造成冬小麦枯萎或死亡,冬小麦减产、甚至绝产。 防治冻害的措施,主要是在寒潮来临前浇水,改善土壤墒情。在农田中压实保墒。释放烟雾,增强大

19、气的保温效应。用麦草或塑料薄膜等覆盖,增施草木灰。在寒潮过后及时浇水,酌情追肥,喷施药剂等。 答案:危害:造成冬小麦枯萎或死亡(冬小麦减产绝 产)。 措施:寒潮来临前浇水,改善土壤墒情;压实保墒;释放烟 雾,增强大气的保温效应;用麦草或塑料薄膜等覆盖(增施草木灰);寒潮过后及时浇水(酌情追肥,喷施药剂等)。 16.( 10 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生物浮岛”是一种经过人工设计建造、漂浮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衍、栖息的生物生态设施。下图为生物浮岛示意图。 简析“生物浮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作用。 解析: 根据材料,“生物浮岛”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净化水质。能够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增加生物多样性。能够降低水温,减少水中光照,抑制有害藻类生长。 答案: 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水 体富营养化,净化水质;增加绿地面积,美化环境;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增加生物多样性; 降低水温,减少水中光照,抑制有害藻类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