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专升本(教育学)模拟试卷 4 及答案解析(总分:9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对后世的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教育家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2.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 1、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分数:2.00)填空项 1:_3.在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 1 两种。(分数:2.00)填空项 1:_4.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 1 的过程。(分数:2.00)填空项 1:_5. 1 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桥梁或纽带。(分数:2.00)填空项 1:_6.教育是劳动力 1 的手段。(分数:2.00)填空项 1:
2、_7.素质教育的根本特征是培养学生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8.我国教育目的要培养的人是 1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分数:2.00)填空项 1:_9.1912 年,我国颁布的 1 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分数:2.00)填空项 1:_1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他从目的、手段等方面揭示了教学的 1 规律。(分数:2.00)填空项 1:_11. 1 是我国教学改革家魏书生总结出的语文教学方法。(分数:2.00)填空项 1:_12.
3、 1 评价模式是针对 20 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分数:2.00)填空项 1:_13.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上,曾长期存在 1 和实质教育论之争。(分数:2.00)填空项 1:_14.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15.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 1。(分数:2.00)填空项 1:_16. 1 是教师以个别接触的方式轮流向学生传授知识或布置、批改、检查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分数:2.00)填空项 1
4、:_17.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体现的是 1 的教学原则。(分数:2.00)填空项 1:_18.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 1 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分数:2.00)填空项 1:_19.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 1 和学生集体两个方面。(分数:2.00)填空项 1:_20. 1 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示范性”特点以及学生具有的“向师性、模仿性、可塑性”特点所决定的。(分数:2.00)填空项 1:_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21.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
5、分数:2.00)A.赫尔巴特B.康德C.培根D.夸美纽斯22.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的欧洲,由( )首先提出。(分数:2.00)A.保罗朗格朗B.杜威C.洛克D.卢梭23.强调人的身心勰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羧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分数:2.00)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白板说24.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分数:2.00)A.素质教育B.应试教育C.普通教育D.特长教育25.“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体现了课程实施的( )(分数:2.00)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工具理性取向D.创生取
6、向26.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分数:2.00)A.创造性B.示范性C.广延性D.连续性27.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分数:2.00)A.活动课程B.潜在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28.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分数:2.00)A.开设哪些科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29.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 )(分数:2.00)
7、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30.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分数:2.00)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实践法31.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是( )(分数:2.00)A.获得直接经验B.进行科学实验C.进行社会实践D.学习间接经验32.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分数:2.00)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3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 )的德育原则。(分数:2.00)A.导向性B.正面教育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D.因材施教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了
8、( )的重要作用。(分数:2.00)A.实际锻炼B.榜样示范C.陶冶教育D.说服教育3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分数:2.00)A.了解和研究学生B.教育个别学生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D.搞好班级教育工作36.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评价。这项工作属于( )(分数:2.00)A.建立学生档案B.班主任工作总结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37.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分数:2.00)A.阶级性B.生产性C.文化性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38.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孔子B.荀子C.孟子D.墨子39.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存动力是
9、( )的发展。(分数:2.00)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40.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数量,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分数:2.00)A.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C.单一课和综合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41.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分数:2.00)_42.了解学生的方法有哪些?(分数:2.00)_43.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遵循哪些要求?(分数:2.00)_44.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45.试述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分数:2.00)_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
10、:1,分数:4.00)语文老师林老师讲卧薪尝胆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个女生举手问:“老师,什么是苦胆?”林老师一时愣住了:“是啊,什什么是苦胆啊?孩子们吃的都是加工过的肉食,哪里知道苦胆的味道啊!”他备课的时候,查阅资料,上面没有苦胆的解释,他以为学生知道。接下来,林老师介绍了一下苦胆:“胆囊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它有排毒的功能,味道非常苦,所以俗称苦胆。”看着同学们迷茫的神情,他知道同学们没有明白。接着他问:“同学们吃过哪些苦的食物?”这下,同学们知道,争先举手说:“苦瓜、药”林老师说:“是的,苦胆就是这样的苦,甚至比你们吃过的任何一种事物都苦,越王勾践就每天这样来提醒自己”这下,同学们总算明白了勾
11、践卧薪尝胆的意义了。(分数:4.00)(1).你认为林老师为什么无法回答学生的问题?(分数:2.00)_(2).结合以上案例,分析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分数:2.00)_河南省专升本(教育学)模拟试卷 4 答案解析(总分:9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对后世的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教育家是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赫尔巴特)解析:2.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 1、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客观的)解析:3.在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大体分为官学和 1 两种
12、。(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私学)解析:4.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 1 的过程。(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社会人)解析:5. 1 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桥梁或纽带。(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媒介教育影响)解析:6.教育是劳动力 1 的手段。(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再生产)解析:7.素质教育的根本特征是培养学生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解析:8.我国教育目的要培养的人是 1 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分数:2.00
13、)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社会主义事业)解析:9.1912 年,我国颁布的 1 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壬子癸丑)解析:1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他从目的、手段等方面揭示了教学的 1 规律。(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性)解析:11. 1 是我国教学改革家魏书生总结出的语文教学方法。(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六
14、步教学法)解析:12. 1 评价模式是针对 20 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目标)解析:13.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教学中应如何处理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问题上,曾长期存在 1 和实质教育论之争。(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形式教育论)解析:14.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1。(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复杂性)解析:15.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 1。(分数:2.
15、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受教育权)解析:16. 1 是教师以个别接触的方式轮流向学生传授知识或布置、批改、检查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个别教学)解析:17.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体现的是 1 的教学原则。(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因材施教)解析:18.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 1 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生活准则)解析:19.了解和研究学生,
16、包括了解学生 1 和学生集体两个方面。(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个体)解析:20. 1 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示范性”特点以及学生具有的“向师性、模仿性、可塑性”特点所决定的。(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为人师表)解析: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21.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D.夸美纽斯解析:解析:赫尔巴特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因此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2
17、2.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的欧洲,由( )首先提出。(分数:2.00)A.保罗朗格朗 B.杜威C.洛克D.卢梭解析:解析:1965 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会议上,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首次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并论证了相关思想。23.强调人的身心勰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羧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分数:2.00)A.内发论 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白板说解析:解析: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
18、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白板说属于外铄论的一种。多因素相互作用理论指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24.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分数:2.00)A.素质教育 B.应试教育C.普通教育D.特长教育解析:解析:1999 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素质教育确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方针,素质教育随之成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追求的共同理想。因此,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素质教育。25.“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体现了课程实施的( )(分数:2.00)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工具理性取向D.创生取向
19、解析:解析:题干体现了课程的创生取向强调师生在课程改革中的能动性与创造性,要求给予教师充分的参与、决策权利,要求教师以课程开发者的角色出现。26.第斯多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分数:2.00)A.创造性B.示范性 C.广延性D.连续性解析:解析: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说明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楷模,这都说明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27.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分数:2.00)A.活动课程B.潜在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 解
20、析:解析:活动课程主张课程内容要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由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综合课程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或相近的几门学科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学科课程又称分科课程,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按照学科的逻辑来制订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安排教学顺序和课时数,分科进行教学的课程。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就属于学科课程。28.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分数:2.00)A.开设哪些科目 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解析:解析
21、: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课程设置(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首要和中心问题。29.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 )(分数:2.00)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解析: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能够得到知识。直观性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
22、识。30.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分数:2.00)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 D.实践法解析: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世界上最悠久,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它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31.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是( )(分数:2.00)A.获得直接经验B.进行科学实验C.进行社会实践D.学习间接经验 解析:解析: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获取直接经验,即通过亲自探索、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另一方面是获取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是指人类在长期的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学习间接经
23、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32.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分数:2.00)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解析:解析: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两个方面。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执行转化的催化剂;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3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 )的德育原则。(分数:2.00)A.导向性B.正面教育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D.因材施教 解析:解析:该语出自论语为政,意思
24、是:要看清楚一个人,既要看他当前的言行,又要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当前的言行,还要看他的实际用心和目的是什么。用在德育上,就是说要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了( )的重要作用。(分数:2.00)A.实际锻炼B.榜样示范 C.陶冶教育D.说服教育解析:解析:这句话出自孔子论语子路篇,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体现了榜样示范的重要作用。3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分数:2.00)A.了解和研究学生B.教育个别学生C.组织和培养
25、班集体 D.搞好班级教育工作解析:解析:组织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育个别学生和搞好班级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36.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评价。这项工作属于( )(分数:2.00)A.建立学生档案B.班主任工作总结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 解析:解析: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操行评定的主要内容有道德品行、学习、身心健康三个方面。37.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分数:2.00)A.阶级性B
26、.生产性C.文化性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解析:解析: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阶级性、生产性以及文化性属于教育的社会属性。38.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A.孔子B.荀子 C.孟子D.墨子解析:解析: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荀子主张“性恶论”,是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孟子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39.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存动力是( )的发展。(分数:2.00)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解析:
27、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研究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发现和总结教育规律的研究过程。教育研究最基本、最原始的意义在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因此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问题的发展。40.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数量,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分数:2.00)A.新授课和巩固课B.讲授课和练习课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解析:解析: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一节课只需完成一个任务,有时一节课需要完成多项任务,所以根据一节课完成任务的数量,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新授课和巩固课是依据教学任务划分;讲授课和练习课是根据使
28、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划分的。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41.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解析:42.了解学生的方法有哪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书面材料分析法。 (2)调查法。 (3)观察法。 (4)谈话法。)解析:43.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29、应该遵循哪些要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解析:44.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技术知识再生产的手段。)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45.试述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获取直接经验,即通
30、过亲自探索、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另一方面是获取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是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但也要辅之以直接经验,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活动范围、时间、精力十分有限,仅依靠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也是无必要的。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实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
31、需要充分利用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必须防止两种倾向: 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忽视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身参与、独立探索去积累经验、获取知识的倾向。 只强调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去发现、积累知识,忽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教师的系统讲授。 (4)遵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保证理论知识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切实抓好理论知识的教学。不能不分主次,片面强调联系实际而削弱理论知识的教学。 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
32、师要组织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并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独立见解,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学习理论、运用理论。)解析:五、案例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4.00)语文老师林老师讲卧薪尝胆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个女生举手问:“老师,什么是苦胆?”林老师一时愣住了:“是啊,什什么是苦胆啊?孩子们吃的都是加工过的肉食,哪里知道苦胆的味道啊!”他备课的时候,查阅资料,上面没有苦胆的解释,他以为学生知道。接下来,林老师介绍了一下苦胆:“胆囊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它有排毒的功能,味道非常苦,所以俗
33、称苦胆。”看着同学们迷茫的神情,他知道同学们没有明白。接着他问:“同学们吃过哪些苦的食物?”这下,同学们知道,争先举手说:“苦瓜、药”林老师说:“是的,苦胆就是这样的苦,甚至比你们吃过的任何一种事物都苦,越王勾践就每天这样来提醒自己”这下,同学们总算明白了勾践卧薪尝胆的意义了。(分数:4.00)(1).你认为林老师为什么无法回答学生的问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材料中林老师无法回答学生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不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另外还没有备好课,尤其是没有备好教材和学生。)解析:(2).结合以上案例,分析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根据上
34、述案例,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教师要完全掌握该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凡是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教师自己必须先掌握。材料中该教师对于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并没有准备到位,所以才会出现无法回答的状况。 广博的科学瀚识。教师的知识不仅要“专”,而且要“博”,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材料中对于学生的突发问题,教师在没有准备到的情况之下就要依靠自身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必备条件,教师只有在具备这些知识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地掌握和完成一堂课的教学。 丰富的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基于教师个人的经验积累,在对待和处理教育问题时体现出的个人特质和教育智慧。材料中该教师虽然刚开始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但是该教师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解决了这种突发状况,做到了随机应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