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管理心理学-4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1377438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历类职业资格】管理心理学-4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管理心理学-4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管理心理学-4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管理心理学-4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历类职业资格】管理心理学-4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管理心理学-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下列选项中,不研究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A.布鲁纳B.凯利C.海德D.韦纳2.同一班组、工段及车间的职工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分数:1.00)A.价值观念一致B.兴趣与爱好一致C.工作与生活方式D.共同的利害关系3.非正式群体形成的首要因素是( )(分数:1.00)A.自然因素B.社会因素C.心理因素D.技术因素4.在企业中对员工每天的生产成绩、出勤状况、安全生产等进行记录,这属于( )(分数:1.00)A.定期考核B.临时

2、考核C.口头考核D.日常考核5.提出 X理论和 Y理论的著作是( )(分数:1.00)A.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B.企业中的人性方面C.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D.职工的生产率中的人的因素6.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提到首位的是( )(分数:1.00)A.心理技术学B.群体动力理论C.霍桑实验D.需要层次理论7.奖励应当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体现了强化的( )(分数:1.00)A.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原则B.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原则C.及时强化原则D.奖人所需原则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遭受挫折后积极性行为的是( )(分数:1.00)A.自我整饰B.改变C.升华D.补偿9.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 )(分数:

3、1.00)A.勒温B.黎维特C.阿吉里斯D.闵斯脱博格10.领导者素质主要指领导者具有的( )(分数:1.00)A.先天条件B.后天品格与能力C.解剖生理特点D.先天条件和后天品格能力的综合反映11.组织设计的核心是( )(分数:1.00)A.职业生涯规划B.组织目标设计C.结构设计D.企业形象设计12.我们只能通过人的行为间接地推断得知人的态度,这说明态度具有( )(分数:1.00)A.社会性B.内隐性C.稳定性D.系统性13.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下列公式中正确的是( )(分数:1.00)A.激励程度 高 =期望值 高 效价 高B.激励程度 高 =期望值 低 效价 高C.激励程度 高 =期

4、望值 低 效价 低D.激励程度 高 =期望值 高 效价 低14.能力质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分数:1.00)A.类型差异B.水平差异C.表现早晚差异D.发展速度差异15.人的认识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和情绪类型是( )(分数:1.00)A.心境B.热情C.理智感D.道德感16.价值观全部作用的实质和核心是( )(分数:1.00)A.动力作用B.标准作用C.调节作用D.定向作用17.下列选项中,属于口头沟通的有( )(分数:1.00)A.电话B.通知C.通信D.汇报18.对群体凝聚力作用的性质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分数:1.00)A.群体的目标结构B.群体规范的性质C.

5、群体的领导方式D.群体规模的大小19.在知觉过程中,对某人无好感,则对他的举动都看不顺眼,有了好感,则对其一切言谈举止都觉得顺眼,这种现象属于社会知觉中的( )(分数:1.00)A.第一印象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定型效应20.在组织中,既自私,又富有攻击性的人,其价值观属于( )(分数:1.00)A.反应型B.宗法型C.自我中心型D.坚持己见型21.较常见的解决冲突的方法不包括( )(分数:1.00)A.加强思想教育B.第三者仲裁C.吸收合并D.交涉与谈判22.小型群体的合理规模为( )(分数:1.00)A.320 人B.210 人C.240 人D.尚有争议23.与人们顺利完成工作和

6、胜任工作相关的心理特征是( )(分数:1.00)A.性格B.气质C.需要D.能力24.关于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两门学科关系的正确认识是( )(分数:1.00)A.二者是同一门学科B.二者是毫无联系的两门学科C.二者边界区分很明显D.尚无定论,待时机成熟再加讨论25.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可以作为哪种交往的典范( )(分数:1.00)A.思想交往B.功利交往C.感情交往D.礼仪交往2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性人际关系的有( )(分数:1.00)A.婚姻关系B.师徒关系C.伦理关系D.同学关系27.中国组织文化的大致特点不包括( )(分数:1.00)A.致富经国B.道义两全C.以和为贵D.勤俭

7、为本28.企业形象外在的符号化的表现形式是( )(分数:1.00)A.组织形象识别系统B.组织行为识别系统C.组织理念识别系统D.组织视觉识别系统29.在管理方格理论中,9.9 型管理方式又称为( )(分数:1.00)A.任务型管理B.乡村俱乐部型管理C.贫乏型管理D.团队型管理30.在绩效考核中,考核者是个革新能手,则他对于一心搞革新的人就可能给予较高的评价。这种现象称为( )(分数:1.00)A.从众效应偏差B.对照效应偏差C.相似性偏差D.情感偏差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31.下列属于绩效考核中的心理偏差的是( )(分数:2.00)A.印象性偏差B.晕轮效应偏

8、差C.对照效应偏差D.暗示性偏差E.情感偏差32.交往风格类型鉴定法将领导者分为( )(分数:2.00)A.好事型B.支持型C.控制型D.分析型E.工作型33.凯利认为,归因的决定标准包括( )(分数:2.00)A.特殊性B.前后一贯性C.偶然性D.普遍性E.差异性34.顺从行为的表现可以分为( )(分数:2.00)A.心服口服B.口服心不服C.心服口不服D.口心都不服E.不从众35.下列对实验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分数:2.00)A.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B.只能消极等待C.可重复验证D.可控制无关变量E.不便于数据统计处理三、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25.00)36.列举法约尔的管

9、理原则。(分数:5.00)_37.简述阿尔波特的价值观分类。(分数:5.00)_38.群体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分数:5.00)_39.简述人际关系参照测量法的基本内容。(分数:5.00)_40.简述领导决策的三种典型方式。(分数:5.00)_四、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0.00)41.试述冲突的基本过程。(分数:10.00)_42.试述组织变革的动因。(分数:10.00)_五、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1,分数:15.00)43.心理学家伯恩于 1961年和 1964年曾做过实验。他给被试者阅读一张调查表,上面描写着一些与被试者互不相识的人对某事物的态度、观点等(此表的特点是:有的被

10、描述得与被试者非常相似,有的则相差甚远这个表是实验者编造的),然后问被试者喜欢哪种人。统计的结果表明,被试者都喜欢与自己态度相似的人。而且,对方被描述得越像自己,被试者就越喜欢。 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其原因何在?(分数:15.00)_管理心理学-4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下列选项中,不研究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A.布鲁纳 B.凯利C.海德D.韦纳解析:2.同一班组、工段及车间的职工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分数:1.00)A.价值观念一致B.兴趣与爱好一致C.工作与生

11、活方式 D.共同的利害关系解析:3.非正式群体形成的首要因素是( )(分数:1.00)A.自然因素B.社会因素C.心理因素 D.技术因素解析:解析 根据管理心理学家的研究,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两大方面。其中,心理因素是非正式群体形成的首要因素。4.在企业中对员工每天的生产成绩、出勤状况、安全生产等进行记录,这属于( )(分数:1.00)A.定期考核B.临时考核C.口头考核D.日常考核 解析:解析 日常考核。一般指每天或每星期进行的考核。定期考核。通常指一个月、一个季度或半年一次的周期性的考核。长期考核。它可以分为一年一度或数年一度两种,类似于定期考核,又与定期考核有所区

12、别。这种考核一般是对人员较长时期内的各方面情况的全面性、综合性考核。临时考核。这类考核多是为了适应某些突发性的工作需要,或为了临时抽查人员某一方面的情况进行的考核。5.提出 X理论和 Y理论的著作是( )(分数:1.00)A.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B.企业中的人性方面 C.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D.职工的生产率中的人的因素解析:6.第一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提到首位的是( )(分数:1.00)A.心理技术学B.群体动力理论C.霍桑实验 D.需要层次理论解析:7.奖励应当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体现了强化的( )(分数:1.00)A.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原则B.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原则C.及时强化原则D.奖人所

13、需原则 解析: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遭受挫折后积极性行为的是( )(分数:1.00)A.自我整饰 B.改变C.升华D.补偿解析:解析 积极性行为是对挫折的理智性反应,是在积极态度指导下所采取的积极行为,它主要有:(1) 升华。将痛苦、愤懑等情绪转化为奋发图强、争取上进的积极情绪。(2) 补偿。在一目标上受挫折,暂时放弃这一目标,以另一目标的成功加以补偿。(3) 改变。当发现目标难以实现,主动降低目标和抱负水平,或重新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9.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 )(分数:1.00)A.勒温 B.黎维特C.阿吉里斯D.闵斯脱博格解析:解析 勒温的“场”理论最初只用于研究个体行为。1933 年

14、他移居美国后,把“场”理论用于研究群体行为,提出了“群体动力”的概念。10.领导者素质主要指领导者具有的( )(分数:1.00)A.先天条件B.后天品格与能力C.解剖生理特点D.先天条件和后天品格能力的综合反映 解析:解析 领导者素质是指领导者具有的先天条件与后天品格、能力的综合反映,包括领导者的思想、品德、气质、性格、能力、知识、风度等,即领导者内在品格和外在能力的综合体现。11.组织设计的核心是( )(分数:1.00)A.职业生涯规划B.组织目标设计C.结构设计 D.企业形象设计解析:12.我们只能通过人的行为间接地推断得知人的态度,这说明态度具有( )(分数:1.00)A.社会性B.内隐

15、性 C.稳定性D.系统性解析:13.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下列公式中正确的是( )(分数:1.00)A.激励程度 高 =期望值 高 效价 高 B.激励程度 高 =期望值 低 效价 高C.激励程度 高 =期望值 低 效价 低D.激励程度 高 =期望值 高 效价 低解析:解析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激励程度=期望值效价 这一公式表明,假如一个人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激发的动机就越强烈,激励作用就越大。14.能力质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分数:1.00)A.类型差异 B.水平差异C.表现早晚差异D.发展速度差异解析:解析 能力的个别差异,既有质的差异,也有量的

16、差异。质的差异是能力的类型差异,量的差异表现在能力发展的水平和发展的早晚两个方面。15.人的认识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和情绪类型是( )(分数:1.00)A.心境B.热情C.理智感 D.道德感解析:解析 理智感,是人的认识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或情绪,如对难题的钻研、对偏见的鄙视等。16.价值观全部作用的实质和核心是( )(分数:1.00)A.动力作用B.标准作用 C.调节作用D.定向作用解析:解析 价值观的作用可分为四种:(1) 动力作用,即作为个体追求价值行为的动力。(2) 标准作用。即作为评价标准而判断人们行为的利害、美丑、善恶,决定人们对事物的取舍,

17、影响人们的态度。(3) 调节作用,即调节自己的行为指向一定的价值目标。(4) 定向作用,价值观包含着价值要求,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并带有鲜明的意向和情感色彩。这其中,标准作用是价值观全部作用的实质和核心。17.下列选项中,属于口头沟通的有( )(分数:1.00)A.电话 B.通知C.通信D.汇报解析:解析 口头沟通的形式很多,如会谈、电话、会议、广播、对话等等。18.对群体凝聚力作用的性质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分数:1.00)A.群体的目标结构B.群体规范的性质 C.群体的领导方式D.群体规模的大小解析:解析 群体规范是一种心理上的约束力,是保持群体整体性的重要因素。但是,群体规范是积极的

18、还是消极的,却对群体的凝聚力作用的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9.在知觉过程中,对某人无好感,则对他的举动都看不顺眼,有了好感,则对其一切言谈举止都觉得顺眼,这种现象属于社会知觉中的( )(分数:1.00)A.第一印象效应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D.定型效应解析:解析 晕轮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20.在组织中,既自私,又富有攻击性的人,其价值观属于( )(分数:1.00)A.反应型B.宗法型C.自我中心型 D.坚持己见型解析:解析 自我中心型,这类人精力充沛、性格

19、粗犷,为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愿做任何工作,愿意服从严格要求的上级。这类人信仰冷酷的个人主义,既自私,又富有攻击性。21.较常见的解决冲突的方法不包括( )(分数:1.00)A.加强思想教育 B.第三者仲裁C.吸收合并D.交涉与谈判解析:解析 由于冲突的种类不同,其解决的方法亦不尽相同。较常见的解决方法有如下几种:(1) 交涉与谈判。(2) 第三者仲裁。(3) 吸收合并。(4) 运用权威或武力。22.小型群体的合理规模为( )(分数:1.00)A.320 人B.210 人C.240 人D.尚有争议 解析:23.与人们顺利完成工作和胜任工作相关的心理特征是( )(分数:1.00)A.性格B.气质

20、C.需要D.能力 解析:24.关于管理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两门学科关系的正确认识是( )(分数:1.00)A.二者是同一门学科B.二者是毫无联系的两门学科C.二者边界区分很明显D.尚无定论,待时机成熟再加讨论 解析:25.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可以作为哪种交往的典范( )(分数:1.00)A.思想交往 B.功利交往C.感情交往D.礼仪交往解析:2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性人际关系的有( )(分数:1.00)A.婚姻关系B.师徒关系C.伦理关系 D.同学关系解析:解析 社会性人际关系,主要指经济、政治、法律、伦理等人际关系。27.中国组织文化的大致特点不包括( )(分数:1.00)A.致富经国B

21、.道义两全 C.以和为贵D.勤俭为本解析:解析 中国组织文化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又开始有了新的发展,大致的特点如下:(1) 致富经国。(2) 义利两全。(3) 以和为贵。(4) 勤俭为本。(5) 公正廉洁。(6) 任人惟贤。(7) 自强不息。(8) 辩证思维。28.企业形象外在的符号化的表现形式是( )(分数:1.00)A.组织形象识别系统B.组织行为识别系统C.组织理念识别系统D.组织视觉识别系统 解析:解析 视觉识别系统(VI)的基本内容是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两大部分。VI 视觉要素是综合反映企业整体的特色的重要载体,是企业形象外在的符号化的表现形式。29.在管理方格理论中,9.9 型管理方

22、式又称为( )(分数:1.00)A.任务型管理B.乡村俱乐部型管理C.贫乏型管理D.团队型管理 解析:解析 思想交往是比感性交往更深一层的交往,是真正的深交,能从思想上互相理解,达到肝胆相照、心心相印的程度,成为“知己”。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诚挚忠贞的友谊,就是思想交往的典范。30.在绩效考核中,考核者是个革新能手,则他对于一心搞革新的人就可能给予较高的评价。这种现象称为( )(分数:1.00)A.从众效应偏差B.对照效应偏差C.相似性偏差 D.情感偏差解析:解析 相似性偏差即人们在评价他人时,特别体谅那些与自己相似的行为和思想。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31.下列属于

23、绩效考核中的心理偏差的是( )(分数:2.00)A.印象性偏差 B.晕轮效应偏差 C.对照效应偏差 D.暗示性偏差 E.情感偏差 解析:解析 绩效考核中的心理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种:(1) 印象性偏差;(2) 晕轮效应偏差;(3) 对照效应偏差;(4) 趋中化的偏差;(5) 暗示性偏差;(6) 首因偏差;(7) 近因偏差;(8) 情感偏差;(9) 从众效应偏差;(10) 相似性偏差。32.交往风格类型鉴定法将领导者分为( )(分数:2.00)A.好事型 B.支持型 C.控制型 D.分析型 E.工作型解析:33.凯利认为,归因的决定标准包括( )(分数:2.00)A.特殊性B.前后一贯性 C.偶然性

24、D.普遍性 E.差异性 解析:解析 凯利认为要根据下述三个标准来决定: (1) 前后的一贯性,即人们的行为在不同的时间内是否前后一贯;(2) 普遍性,即观察某个人时是否与周围其他的人有相同的反应;(3) 差异性,即一个人在另一种情况下也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34.顺从行为的表现可以分为( )(分数:2.00)A.心服口服 B.口服心不服 C.心服口不服 D.口心都不服 E.不从众解析:解析 顺从行为有其表面和内心两个方面。即使对同一个人来说,这内、外两个方面的反应,并不都是协调一致的。它可以有以下 4种情况: (1) 表面从众,内心也接纳,表里反应一致(“从众”),即所谓“心服口服”。(2)

25、表面从众,内心却拒绝,表里反应不一致(“顺从”),即所谓“口服心不服”。(3) 表面不从众,内心却接纳,即所谓“心服口不服”。(4) 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即所谓“口心都不服”。35.下列对实验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分数:2.00)A.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 B.只能消极等待C.可重复验证 D.可控制无关变量 E.不便于数据统计处理解析:解析 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法具有如下优点:(1) 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有计划地引起某种行为现象发生。(2) 研究者可以控制一切无关变量。(3) 研究者可以使某种行为在相同条件下

26、重复发生,反复观察验证,他人也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和验证。三、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25.00)36.列举法约尔的管理原则。(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 分工;(2) 权限与责任;(3) 纪律;(4) 命令的统一性;(5) 指挥的统一性;(6) 个别利益服从于整体利益;(7) 报酬;(8) 集权;(9) 等级系列;(10) 秩序;(11) 公平;(12) 保持人员稳定;(13) 首创精神;(14) 集体精神。37.简述阿尔波特的价值观分类。(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 理论的:强调通过理论性的批判的方法探求真理。 (2) 经济的:强调功用性的实务

27、性。 (3) 惟美的:强调形式与和谐。 (4) 社会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和信任。 (5) 政治的:强调权力的获取和影响力。 (6) 宗教的:强调经验的一致性及了解宇宙本身。38.群体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 各成员之间相互依附。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2) 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有共同的规范,彼此相互影响; (3) 各成员具有群体意识,即具有“我们同属于一群”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之感受; (4) 各成员的心理与行为,以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为宗旨。39.简述人际关系参照测量法的基本内容。(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参照测量法是测量人际交往动

28、机的一种方法。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认为,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了解个人选择的动机。如果直接访问人们,难以获得真实可靠的答案。他认为群体中最被人们喜欢的人并不一定就是群体中最能发挥作用的人,于是提出参照测量法来了解在群体中有一定影响的权威人物,这些权威人物在群体结构中发挥相当的作用。具体步骤如下: (1) 研究者要求群体成员进行相互评价。 (2) 为每个成员准备一个大信封将其他人员对他所作的全部评价集中装入大信封内。 (3) 让各成员知道别人是如何对自己作评价的,但不允许个人看到信封内的全部评价,只让看一小部分人对他的评价。如果群体有 3040 人对他的评价,他可以自由选择看哪几个人对他的评

29、价材料,于是各个成员将会提出他心目中最有威望或最有见解的人。 (4) 研究各成员的提名,看群众中哪些人最博得大家的信赖和尊重,这些被集中提名的人,可能是群体中最起作用,并处于中心位置的人。40.简述领导决策的三种典型方式。(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1) 集权式的领导决策; (2) 参与式的领导决策; (3) 放权式的领导决策。四、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0.00)41.试述冲突的基本过程。(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冲突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了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这种过程描述了相互作用变成相互冲突时,所出现的

30、各种活动。我们可以把冲突的过程划分为 5个阶段: (1) 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冲突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存在可能产生冲突的条件。这些条件是产生冲突的必要条件,但这些条件并不一定导致冲突。我们把这些条件概括为 3类:沟通、结构和个人因素。(2) 认知和个性化。冲突过程的第二阶段是认知和个性化。如果第一阶段中提到的条件对某一方关心的事情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那么,这种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在第二阶段中就会显现出来。只有当一方或多方认识到冲突或感觉到冲突时,前面所说的条件才会导致冲突。 (3) 行为意向。冲突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行为意向。所谓行为意向,是指介于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外显行为之间做出采取某种特定

31、行为的倾向。只有判断出一个人的行为意向之后,才能知道他会做出什么行为,许多冲突之所以不断升级,主要原因在于一方对另一方的误解。此外,行为意向与行为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差别,因此一个人的行为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他的行为意向。(4) 行为。冲突过程的第四阶段是行为。行为阶段包括冲突双方进行的说明、活动和态度,也就是说,冲突的一方有行为,而对方作如何反应。 (5) 结果。冲突过程的第五阶段是结果。冲突双方的行为导致了最后的结果。这些结果可能是功能正常的,即冲突提高了群体的工作绩效;也可能是功能失调的,即冲突降低了群体的工作绩效。42.试述组织变革的动因。(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组织变革的动

32、因来自于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变化。 (1) 外部环境的变化。 技术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促使产品结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不断改变。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生产的现代化,机器越来越多地代替了通常由中层管理人员所承担的常规性工作,这就使上层管理者对中层管理人员的依赖程度减少,使他们能更多地注意组织目标和计划的制定,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问关系的处理等。技术的进步还对组织成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切都客观上要求组织不断进行变革。 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改变。企业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其价值观也应反映出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竞争的加剧

33、。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组织的生产和经营面临比以往更多的竞争对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组织不进行变革,则随时都有被淘汰的危险。 国家政策的变化。政府实施新的政策,必然引起组织外部环境的改变,从而客观上要求组织内部也要相应进行变革。 总而言之,一个组织要求得以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与外部环境取得平衡。组织对外部环境无法控制,因此只有从组织内部进行变革,才能保持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2) 内部条件的变化。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包括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期望、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当内部条件发生这些变化时,如果组织目标、结构及权力系统与之不相适应,就必须对组织作相应的变革。一般而言,出现以下

34、几种状况时,组织就应该进行变革。 成员要求在工作中有个人发展的机会,但组织仍然倾向于简单化、专业化的管理方式,从而限制了成员的发展机会。 组织成员民主思想增强,要求参与管理,希望在经济上、政治上得到公平待遇,受到尊重,但组织仍然是等级分明、地位差别大,对组织成员进行严格控制。 当组织成员的工作责任感增强,通过工作赢得尊重时,组织却仍然只靠奖惩手段推动成员工作。 当组织成员期望从工作中尽快获得当前需要的满足时,组织满足其成员的奖励、晋升等方式却仍然是缓慢的、延期的。 除上述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影响组织变革外,新的管理原理和方法的出现,也会促使组织进行变革。五、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1,分

35、数:15.00)43.心理学家伯恩于 1961年和 1964年曾做过实验。他给被试者阅读一张调查表,上面描写着一些与被试者互不相识的人对某事物的态度、观点等(此表的特点是:有的被描述得与被试者非常相似,有的则相差甚远这个表是实验者编造的),然后问被试者喜欢哪种人。统计的结果表明,被试者都喜欢与自己态度相似的人。而且,对方被描述得越像自己,被试者就越喜欢。 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其原因何在?(分数:15.00)_正确答案:()解析:案例表明,人们之间在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的一致性,是建立和发展友谊关系最主要、最基本的条件。由于这种一致性,人们很容易对某些事物或对象产生相同或类似的态度,容易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形成密切关系。当人们之间有类似的兴趣、态度、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时,他们就有了共同的语言,容易得到对方的支持。同时,他们在交往过程中,也容易理解对方的行为反应,容易相互适应,形成密切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