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真题数学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 8小题,每小题 3分,共 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 1. 有理数 -1, -2, 0, 3中,最小的数是 ( ) A.-1 B.-2 C.0 D.3 解析: |-1|=1, |-2|=2, -2 -1, 有理数 -1, -2, 0, 3的大小关系为 -2 -1 0 3. 答案: B. 2. 据市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我市目前常住人口约为 4470000人,数据“ 447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 A.4.47 106 B.4.47
2、107 C.0.447 107 D.447 104 解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a 10n的形式,其中 1 |a| 10, n为整数 .确定 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 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 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 .当原数绝对值 1时, 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 1时, n是负数 . 答案: A. 3.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美”字一面相对面是的字是 ( ) A.丽 B.连 C.云 D.港 解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 “美”与“港”是相对面, “丽”与“连”是相对面, “的”与“云”是相对面 . 答案: D
3、. 4. 计算: 5x-3x=( ) A.2x B.2x2 C.-2x D.-2 解析:原式 =(5-3)x=2x, 答案: A. 5. 若分式 12xx的值为 0,则 ( ) A.x=-2 B.x=0 C.x=1 D.x=1或 -2 解析:分式 12xx的值为 0, 1020xx,解得 x=1. 答案: C. 6. 姜老师给出一个函数表达式,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正确指出了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 .甲:函数图象经过第一象限;乙:函数图象经过第三象限;丙:在每一个象限内, y 值随 x值的增大而减小 .根据他们的描述,姜老师给出的这个函数表达式可能是 ( ) A.y=3x B.y=3xC.y=-1
4、xD.y=x2 解析: y=3x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过原点的直线, y随 x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 A错误; y=3x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故选项 B正确; y=-1x的图象在二、四象限,故选项 C错误; y=x2的图象是顶点在原点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在一、二象限,故选项 D错误 . 答案: B. 7. 如图 1,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面积分别为 S1、 S2、 S3;如图 2,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三个顶点为圆心,三边长为半径向外作圆心角相等的扇形,面积分别为S4、 S5、 S6.其中 S1=16, S2=45, S5=11, S6=14,则 S3+
5、S4=( ) A.86 B.64 C.54 D.48 解析:如图 1, S1= 34AC2, S2= 34AB2, S3= 34BC2, BC2=AB2-AC2, S2-S1=S3, 如图 2, S4=S5+S6, S3+S4=45-16+11+14=54. 答案: C. 8. 如图,在网格中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 1个单位 )选取 9个格点 (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 ).如果以 A为圆心, r为半径画圆,选取的格点中除点 A外恰好有 3个在圆内,则 r的取值范围为 ( ) A.2 2 r 17 B. 17 r 3 2 C. 17 r 5 D.5 r 29 解析:如图, AD=2 2 , AE
6、=AF= 17 , AB=3 2 , AB AE AD, 17 r 3 2 时,以 A为圆心, r为半径画圆,选取的格点中除点 A外恰好有 3个在圆内 . 答案: B.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有 8小题,每小题 3分,共 24分 .不需要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 9. 化简: 38 =_. 解析: 23=8 38 =2. 答案: 2. 10. 分解因式: x2-36=_. 解析:原式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 . 答案: (x+6)(x-6). 11. 在新年晚会的投飞镖游戏环节中, 7名同学的投掷成绩 (单位:环 )分别是: 7, 9, 9, 4,9, 8, 8,则
7、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_. 解析: 7, 9, 9, 4, 9, 8, 8,中 9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9. 答案: 9. 12. 如图,直线 AB CD, BC平分 ABD,若 1=54,则 2=_. 解析: AB CD, 1=54, ABC= 1=54, 又 BC 平分 ABD, CBD= ABC=54 . CBD+ BDC= DCB=180, 1= DCB, 2= BDC, 2=180 - 1- CBD=180 -54 -54 =72 . 答案: 72 . 13. 已知关于 x的方程 x2+x+2a-1=0的一个根是 0,则 a=_. 解析:根据题意得: 0+0+2a-1=0
8、 解得 a=12. 答案: 12. 14. 如图,正十二边形 A1A2 A12,连接 A3A7, A7A10,则 A3A7A10=_. 解析:设该正十二边形的圆心为 O,如图,连接 A10O和 A3O, 由题意知, =512 O的周长, A3OA10=512 360 =150, A3A7A10=75 . 答案: 75 . 15. 如图 1,将正方形纸片 ABCD对折,使 AB 与 CD重合,折痕为 EF.如图 2,展开后再折叠一次,使点 C与点 E重合,折痕为 GH,点 B的对应点为点 M, EM交 AB于 N.若 AD=2,则 MN=_. 解析:设 DH=x, CH=2-x, 由翻折的性质,
9、 DE=1, EH=CH=2-x, 在 Rt DEH中, DE2+DH2=EH2, 即 12+x2=(2-x)2, 解得 x=34, EH=2-x=54. MEH= C=90, AEN+ DEH=90, ANE+ AEN=90, ANE= DEH, 又 A= D, ANE DEH, AE ENDH EH ,即 15344EN , 解得 EN=53, MN=ME-BC=2-53=13. 答案: 13. 16. 如图, P的半径为 5, A、 B是圆上任意两点,且 AB=6,以 AB为边作正方形 ABCD(点 D、P在直线 AB 两侧 ).若 AB边绕点 P旋转一周,则 CD 边扫过的面积为 _.
10、 解析:连接 PA、 PD,过点 P作 PE 垂直 AB于点 E,延长 AE交 CD于点 F,如图所示 . AB是 P上一弦,且 PE AB, AE=BE=12AB=3. 在 Rt AEP中, AE=3, PA=5, AEP=90, PE= 22PA AE =4. 四边形 ABCD为正方形, AB CD, AB=BC=6, 又 PE AB, PF CD, EF=BC=6, DF=AE=3, PF=PE+EF=4+6=10. 在 Rt PFD中, PF=10, DF=3, PFE=90, PD= 22 109P F D F. 若 AB 边绕点 P旋转一周,则 CD边扫过的图形为以 PF为内圆半径
11、、以 PD为外圆半径的圆环 . S= PD2- PF2=109 -100 =9 . 答案: 9 .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102 分 .请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 .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17. 计算: (-1)2016-(2- 3 )0+ 25 . 解析:原式利用乘方的意义,零指数幂法则,以及算术平方根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 答案:原式 =1-1+5 =5. 18. 解方程: 21=01xx . 解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 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 答案:去分母得: 2+2x-x=0, 解得: x=
12、-2, 经检验 x=-2是分式方程的解 . 19. 解不等式 1 13 x x ,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 解析:先去分母、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即可求出此不等式的解集,再在数轴上表示出其解集即可 . 答案:去分母,得: 1+x 3x-3, 移项,得: x-3x -3-1, 合并同类项,得: -2x -4, 系数化为 1,得: x 2, 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图: 20. 某自行车公司调查阳光中学学生对其产品的了解情况,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结果分“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了解”四种类型,分别记为 A、 B、 C、 D.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
13、的统计图 . (1)本次问卷共随机调查了 _名学生,扇形统计图中 m=_. (2)请根据数据信息补全条形统计图 . (3)若该校有 1000名学生,估计选择“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共约有多少人? 解析: (1)由 A的数据即可得出调查的人数,得出 m=1650 100%=32%; (2)求出 C的人数即可; (3)由 1000 (16%+40%),计算即可 . 答案: (1)8 16%=50(人 ), m=1650 100%=32% 故答案为: 50, 32; (2)50 40%=20(人 ), 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3)1000 (16%+40%)=560(人 ); 答:估计选择“非
14、常了解”、“比较了解”共约有 560人 . 21. 甲、乙两校分别有一男一女共 4名教师报名到农村中学支教 . (1)若从甲、乙两校报名的教师中分别随机选 1 名,则所选的 2 名教师性别相同的概率是_. (2)若从报名的 4名教师中随机选 2名,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这 2名教师来自同一所学校的概率 . 解析: (1)根据甲、乙两校分别有一男一女,列出树状图,得出所有情况,再根据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题意先画出树状图,得出所有情况数,再根据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 答案: (1)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共有 4种情况,其中所选的 2名教师性别相同的有 2种, 则所选的 2名教师性
15、别相同的概率是 21=42; 故答案为: 12; (2)将甲、乙两校报名的教师分别记为甲 1、甲 2、乙 1、乙 2(注: 1 表示男教师, 2表示女教师 ),树状图如图所示: 所以 P(两名教师来自同一所学校 )= 41=12 3. 22. 四边形 ABCD中, AD=BC, BE=DF, AE BD, CF BD,垂足分别为 E、 F. (1)求证: ADE CBF; (2)若 AC与 BD相交于点 O,求证: AO=CO. 解析: (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 BF=DE,由垂直的定义得到 AED= CFB=90,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如图,连接 AC 交 BD于 O,
16、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ADE= CBF,由平行线的判定得到 AD B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 答案: (1) BE=DF, BE-EF=DF-EF, 即 BF=DE, AE BD, CF BD, AED= CFB=90, 在 Rt ADE与 Rt CBF 中, AD BCDE BF, Rt ADE Rt CBF; (2)如图,连接 AC交 BD于 O, Rt ADE Rt CBF, ADE= CBF, AD BC, 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边形, AO=CO. 23. 某数学兴趣小组研究我国古代算法统宗里这样一首诗:我问开店李三公,众客都来到店中,一房七客多七客,一房九客一
17、房空 .诗中后两句的意思是:如果每一间客房住 7人,那么有 7人无房可住;如果每一间客房住 9人,那么就空出一间房 . (1)求该店有客房多少间?房客多少人? (2)假设店主李三公将客房进行改造后,房间数大大增加 .每间客房收费 20 钱,且每间客房最多入住 4人,一次性定客房 18间以上 (含 18间 ),房费按 8折优惠 .若诗中“众客”再次一起入住,他们如何订房更合算? 解析: (1)设该店有客房 x间,房客 y人;根据题意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 (2)根据题意计算:若每间客房住 4人,则 63名客人至少需客房 16 间,求出所需付费;若一次性定客房 18 间,求出所需付费,进行比较
18、,即可得出结论 . 答案: (1)设该店有客房 x间,房客 y人; 根据题意得: 7791xy, 解得: 863xy. 答:该店有客房 8间,房客 63人; (2)若每间客房住 4人,则 63名客人至少需客房 16 间,需付费 20 16=320钱; 若一次性定客房 18间,则需付费 20 18 0.8=288千 320钱; 答:诗中“众客”再次一起入住,他们应选择一次性订房 18间更合算 . 24. 环保局对某企业排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排污水中硫化物的浓度超标,即硫化物的浓度超过最高允许的 1.0mg/L.环保局要求该企业立即整改,在 15 天以内 (含 15 天 )排污达标 .整改
19、过程中,所排污 水中硫化物的浓度 y(mg/L)与时间 x(天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其中线段 AB表示前 3 天的变化规律,从第 3天起,所排污水中硫化物的浓度 y与时间 x成反比例关系 . (1)求整改过程中硫化物的浓度 y与时间 x的函数表达式; (2)该企业所排污水中硫化物的浓度,能否在 15 天以内不超过最高允许的 1.0mg/L?为什么? 解析: (1)分情况讨论:当 0 x 3 时,设线段 AB 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y=kx+b;把 A(0,0), B(3, 4)代入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当 x 3时,设 y=mx,把 (3, 4)代入求出m的值即可; (2)令 y=12x=
20、1,得出 x=12 15,即可得出结论 . 答案: (1)分情况讨论: 当 0 x 3时, 设线段 AB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y=kx+b; 把 A(0, 0), B(3, 4)代入得 1034bkb, 解得: 210kb, y=-2x+10; 当 x 3时,设 y=mx, 把 (3, 4)代入得: m=3 4=12, y=12x; 综上所述:当 0 x 3 时, y=-2x+10;当 x 3时, y=12x; (2)能;理由如下: 令 y=12x=1,则 x=12 15, 故能在 15天以内不超过最高允许的 1.0mg/L. 25. 如图,在 ABC中, C=150, AC=4, tanB=1
21、8. (1)求 BC的长; (2)利用此图形求 tan15的值 (精确到 0.1,参考数据: 2 =1.4, 3 =1.7, 5 =2.2) 解析: (1)过 A作 AD BC,交 BC的延长线于点 D,由含 30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得 AD=12AC=2,由三角函数求出 CD=2 3 ,在 Rt ABD中,由三角函数求出 BD=16,即可得出结果; (2)在 BC边上取一点 M,使得 CM=AC,连接 AM,求出 AMC= MAC=15, tan15 =tan AMD=ADMD 即可得出结果 . 答案: (1)过 A作 AD BC,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D,如图 1所示: 在 Rt ADC中,
22、 AC=4, C=150, ACD=30, AD=12AC=2, CD=AC cos30 =4 32=2 3 , 在 Rt ABD中, tanB= 21=8ADBD BD, BD=16, BC=BD-CD=16-2 3 ; (2)在 BC边上取一点 M,使得 CM=AC,连接 AM,如图 2所示: ACB=150, AMC= MAC=15, tan15 =tan AMD= 2 1 12 1 . 74 2 3 2 3ADMD 0.27 0.3. 26.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抛物线 y=ax2+bx经过两点 A(-1, 1), B(2, 2).过点B作 BC x轴,交抛物线于点 C
23、,交 y轴于点 D. (1)求此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及点 C的坐标; (2)若抛物线上存在点 M,使得 BCM的面积为 72,求出点 M的坐标; (3)连接 OA、 OB、 OC、 AC,在坐标平面内,求使得 AOC 与 OBN 相似 (边 OA 与边 OB 对应 )的点 N的坐标 . 解析: (1)把 A(-1, 1), B(2, 2)代入 y=ax2+bx求得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y=23x2-13x,由于 BC x轴,设 C(x0, 2).于是得到方程 23x02-13x0=2,即可得到结论; (2)设 BCM边 BC上的高为 h,根据已知条件得到 h=2,点 M即为抛物线上到 BC的
24、距离为 2的点,于是得到 M 的纵坐标为 0 或 4,令 y=23x2-13x=0,或令 y=23x2-13x=4,解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3)解直角三角形得到 OB=2 2 , OA= 2 , OC=52, AOD= BOD=45, tan COD=34如图 1,当 AOC BON 时,求得 ON=2OC=5,过 N作 NE x轴于 E,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OE=4, NE=3,于是得到结果;如图 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BN=2OC=5,过 B 作 BG x轴于 G,过 N 作 x轴的平行线交 BG的延长线于 F解直角三角形得到 BF=4, NF=3于是得到结论 . 答案: (1)
25、把 A(-1, 1), B(2, 2)代入 y=ax2+bx得: 12 4 2abab,解得231 3ab ,故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y=23x2-13x, BC x轴, 设 C(x0, 2). 23x02-13x0=2,解得: x0=-32或 x0=2, x0 0, C(-32, 2); (2)设 BCM边 BC 上的高为 h, BC=72, S BCM=12 72 h=72, h=2,点 M即为抛物线上到 BC的距离为 2的点, M的纵坐标为 0或 4,令 y=23x2-13x=0, 解得: x1=0, x2=12, M1(0, 0), M2(12, 0),令 y=23x2-13x=4,
26、解得: x3=1 97?4, x4=1 97?4, M3(1 97?4, 4), M4(1 97?4, 4), 综上所述: M点的坐标为: (0, 0), (c, 0), (1 97?4, 4), (1 97?4, 4); (3) A(-1, 1), B(2, 2), C(-32, 2), D(0, 2), OB=2 2 , OA= 2 , OC=52, AOD= BOD=45, tan COD=34, 如图 1,当 AOC BON 时, AO OCBO ON, AOC= BON, ON=2OC=5, 过 N作 NE x轴于 E, COD=45 - AOC=45 - BON= NOE, 在 R
27、t NOE中, tan NOE=tan COD=34, OE=4, NE=3, N(4, 3)同理可得 N(3, 4); 如图 2,当 AOC OBN 时, AO OCOB BN, AOC= OBN, BN=2OC=5, 过 B作 BG x轴于 G,过 N作 x轴的平行线交 BG的延长线于 F, NF BF, COD=45 - AOC=45 - OBN= NBF, tan NBF=tan COD=34, BF=4, NF=3, N(-1, -2),同理 N(-2, -1), 综上所述:使得 AOC与 OBN相似 (边 OA与边 OB对应 )的点 N的坐标是 (4, 3), (3, 4),(-1
28、, -2), (-2, -1). 27. 我们知道: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如右图, AO 为入射光线,入射点为 O, ON 为法线 (过入射点 O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 OB为反射光线,此时反射角 BON等于入射角 AON. 问题思考: (1)如图 1,一束光线从点 A处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恰好过点 B,请在图中确定平面镜上的入射点 P,保留作图痕迹,并简要说明理由; (2)如图 2,两平面镜 OM、 ON 相交于点 O,且 OM ON,一束光线从点 A出发,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点 B.小昕说,光线可以只
29、经过平面镜 OM 反射后过点 B,也可以只经过平面镜 ON反射后过点 B.除了小昕的两种做法外,你还有其它做法吗?如果有,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的行进路线,保留作图痕迹,并简要说明理由; 问题拓展: (3)如图 3,两平面镜 OM、 ON 相交于点 O,且 MON=30,一束光线从点 S出发,且平行于平面镜 OM,第一次在点 A处反射,经过若干次反射后又回到了点 S,如果 SA和 AO的长均为1m,求这束光线经过的路程; (4)如图 4,两平面镜 OM、 ON 相交于点 O,且 MON=15,一束光线从点 P出发,经过若干次反射后,最后反射出去时,光线平行于平面镜 OM.设光线出发时与射线 PM 的
30、夹角为 (0 180 ),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的度数 (注: OM、 ON足够长 ) 解析: (1)如图 1,作 A 关于平面镜 ML 的对称点 A,连接 A B 交 ML 于点 P,则点 P 即为所求,只要 证明 3= 4即可 . (2)如图 2,作 A 关于 OM 的对称点 A,作 B关于 ON的对称点 B,连接 A B分别交 OM、ON于点 P、 Q. (3)如图 3,光线的行进路线为 S A B C B A S,则光线的行进路线为 A P Q B,求出 SA+AB+BC+CB+BA+AS即可 . (4) =30, 60, 90, 120, 150,分别作出图形即可解决问题 . 答案
31、: (1)如图 1,作 A 关于平面镜 ML 的对称点 A,连接 A B 交 ML 于点 P,则点 P 即为所求 . 证明:如图作 PN ML, A与 A关于 ML对称, 1= 2, 2+ 3=90, 1+ 2+ 3+ 4=180, 1+ 4=90, 3= 4, AP是入射光线, PB 是反射光线, P即为入射点 . (2)如图 2,作 A 关于 OM 的对称点 A,作 B关于 ON的对称点 B,连接 A B分别交 OM、ON于点 P、 Q. 则光线的行进路线为 A P Q B. (3)如图 3,光线的行进路线为 S A B C B A S. SAN= OAB= MON= 30, OB=BA, BC ON, CA=12OA=12, AB= 33, BC= 36, 这束光线经过的路程为: SA+AB+BC+CB+BA+AS=(1+ 33+ 36) 2=2+ 3 . (4) =30, 60, 90, 120, 150 .理由如图所示,